中国农作物分布图手绘业地理分区

北京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11~13℃,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9~11℃,高寒山区在3~5℃。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5~40℃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14~-20℃之间,1966年曾低到-27.4℃(大兴东黑垡);高山区低于-3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拔海800米以下的山区为21~2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4~-5℃;拔海800米以下山区为-6~-10℃。气温年较差为30~32℃。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农业气候区划是反映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区域划分,是在农业气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分区指标,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有明显差异的农业气候区域。农业气候区划是农业自然条件区划中的一个部门区划,是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为农业合理利用各地气候资源,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为农林牧合理布局,为农业高产、稳产,为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提供农业气候依据。农业气候区划根据任务特点可分为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和专题农业气候区划两类。近年来,北京市气候中心根据气候学原理结合经度、纬度、高程、坡向、坡度和开阔度等地形因子建立了细网格光、温、水等气候要素值的统计学方程,进而推算出网格点上的气候要素值。同时,在对特色农作物生物气象指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细网格气候资源数据进行了七个山区县试点名优品种水果专题农业气候区划(苹果、板栗、磨盘柿、樱桃、葡萄和大桃等)和特色中药材专题农业气候区划(西洋参、柴胡、甘草、板蓝根和黄芩等)。这些区划成果在指导区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活动。它不但强调气候本身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制约、影响,也需要兼顾城市规划实施后和项目建成后可能对周边气候带来的影响。1、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作为人口的集聚地迅速扩展规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热岛、环境污染、交通拥塞等。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市气候中心近年来将气象环境最新研究的成果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对之进行新的阐释与吸纳,改善了传统单纯依靠“风玫瑰”手段的局面,丰富了城市规划综合体系中的薄弱的定量技术环境,进而充实和完善现行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规划前,根据现状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布局建议;在规划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依据结果对规划布局和规模提出修改意见;在规划后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定量评估,为规划方案的选优提出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北京市气候中心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先后完成了全国20余个省市、5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大气环境专题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海口城市总体规划》、《吉林市空间战略规划》、《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项目中相应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就是在进行重大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灾害风险评估,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对当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即在某个工程实施前评估当地的气候是不是符合条件,它的气候风险有多大等等。通过论证,使得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可能出现的一些气象灾害或极端气候事件,从而避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大型工程的建设对局地气候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非常大,或者是对周围的人类活动,以及人的居住有影响,可建议这个工程的选址可以重新规划,保证在建设好工程的同时,不要对周围的环境有所破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  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  经济概况部分:  农业大国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工业大国部分:  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人口部分:  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导游。  课后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1-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2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2-2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07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2-23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教案02-2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通用19篇)06-25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03-27七年级地理教案素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02-13
农业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农业”。第1篇:农业教学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 王大鹏《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课标分析尊重自然规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前提,我国农业分布就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所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感受农业的重要性。2.运用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3.学会研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提升人地和谐的理念和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探究: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意图: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二、课前:听歌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农业相关图片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三、学习新课1.了解农业部门学生猜小零食及原材料来自哪个农业部门,教师适时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唤起学生对农业部门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2.认识农业重要性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感悟农业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在感悟农业重要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探究农业的必要性。3.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交流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协助学生完成表格——农业部门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差异。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为后面探究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分布提供基本依据。4.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资料合作探究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5.认知梳理设计意图:回顾探究过程,梳理探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再次提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四、拓展应用:布局烟台的农业部门及农作物。设计意图:效果监测,提升地理实践力,同时提升爱家乡的情感。五、作业:运用今天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搜集其他农作物或者树木等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合理布局。设计意图:方法迁移,知识拓展,提升地理实践力。第2篇:农业教学设计姓名 刘永超 单位:太平镇中学 报名序号 :155 密封线第二节 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分类。(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的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农业部门,农作物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导致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综合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对农业这两个字不陌生,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农村,是个农民,我们的家长几乎天天与农业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密封线 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都属于农业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的有关知识。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板书)同学们在谈论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对,是生物。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1、归纳:因此,我们把这种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2、练习:现在让我们小试牛刀:以下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养鸡、养花、打猎、采草药、养蚕、种果树、捕鱼、种甘蔗等3、按劳动对象不同,农业可划分为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部门。4、农业的重要性:展示课件图片并读课本p91图文材料,完成p92活动题。(学生分组讨论)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众多的人口需要吃归纳:○饭和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现代化。从图4.7得出: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多媒体展示各种农产品,提问水果中,本地可生产那些?其他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密封线通过对比可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分布差异。(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板书)1、展示课本p93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读图分析:
1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这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哪里? 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 ○
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为分界线?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绿色主要是畜牧业,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黄色主要是种植业、林业、渔业。这两部分大致以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为分界线。种植业分布在平原上,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小游平原、四川盆地。林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上,我国三大林区为东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渔业分布在靠海和靠河等水多的地方。淡水养殖最发达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课件展示分析我国农业东部和西部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东西部农业差异与我国东西部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因素有关。2、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读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表: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p95活动题。课堂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东西部存在着差异,南北方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 农业一、农业及其重要性课堂练习:基础达标1、2 教后反思:篇2:中国农业教学设计专题:中国农业【考点提示】1、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分布。3、我国四大牧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4、我国林业和水产业的发展概况。5、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6、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学习目标】1、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及原因。2、利用图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影响。3、在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上准确说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域,并能分析说明各自的成长条件。5、结合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分析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6、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学习重难点】1、结合文字材料、图表等地理信息,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等。2、在学习能力上,注重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能力,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中国农业掌握得很差,所以需要进一步讲解记忆。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原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 【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本节是有关《中国农业》的一节复习课,知识储备方面包括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高中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各分区地理中学习的有关农业的知识和同学们平时生活学习中对中国农业的感性认识。所以,如何将以上知识有机整合,完成对中国农业的复习,首先应理顺复习思路:从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空间)和中国农业发展(时间)两个方面来进行复习。首先,有关“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我采用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作为课题探究的题目,并对小组合作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解决这个探究问题时,采取的是小组内合作探究,为了尽可能的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应充分展现各小组探究成果。但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应该分享学习成果,对其他小组展示的课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自己或者本小组共同的疑问,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解决疑问。最后进行小结时,针对不同区域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比较法,最终形成对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的认识。然后,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时间)的学习,我选用的是小时间尺度,并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突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和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在讲授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原因时,应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所以在小结时,用因果联系的图表和对比表格加以总结。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与总结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从而延伸到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地理事实,突出地理特征和规律,适当阐明因果联系,讲清地理基本原理,完成对中国农业的复习。在授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知识联系的意识较弱,虽然大部分学生出生与农村,对农业和农民问题有切身体验,但毕竟是感性知识,未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正是这种切身的体验,给复习中国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感情基础,他们也很希望从宏观和理论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农业。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有利于组织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和学生自主活动很多,所以没有完成之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完成了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篇3:中国农业教案海林市高级中学公开课教案 篇4:中国的农业教案《中国的农业》教案王立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过程与方法木目标:通过地图探索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种植业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特点,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重难点】重点:农业分布;难点:农业分布的原因分析【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图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方法】1.讲解法;2.读图分析法;3.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
1
2
【板书】: 中国的农业一、农业二、农业的部门及其分布三、种植业分分布四、因地制宜
3篇5:农业教学设计卢龙镇中学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刘滨 主讲教师:刘滨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反思:本节课多采用读图分析法,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3篇:农业 教学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希望你们会喜欢。下发礼物(米糕、小鱼干、木尺、牛肉干)学生:拿到礼物品尝或者观察教师:大家不要相互羡慕啊,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们吃的吃了,拿的拿了,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跟大家分享下得到礼物的感受。学生:上台 教师:问题一 收到礼物开心吗? 问题二 好吃吗?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可不可以跟大家介绍下这款礼物的主要原料。教师:那这些原材料主要来自哪里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板书:农业教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些生产部门呢?同学们看到课本的90—91页自学完成。学生:自学,查找答案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的主要生产对象是什么?获得的产品呢? 学生:生物;生物本身教师:是的,这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第二个问题:农业主要包括哪些生产部门?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教师:很好,同学们还记得刚刚你们每组拿到的礼物的主要原料吗?依次说出来他们属于哪个生产部门。并以此给他们一个相应的牌子。教师:那为了检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了解各部门的主要产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把我带回家活动一:用一块纸板,上面贴了各种农产品,让学生上台来找到相应的农产品带走。然后介绍下本组的主要农产品。然后进行评价。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前世都是农民企业家啊,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的现场看看。你们四组分别是各地的农民企业家代表:第一组(西北地区)第二组(东北三省)第三组(华北地区)第四组(东南地区),这次参加招标的厂商主要有伊利集团、中粮集团、香江家具城、鸭鸭集团。还有几分钟竞标会议正式开始,现在各组可以利用课本93—95页的三幅图以及相关文字进行热烈的讨论,找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然后我们四个代表要进行竞标。看看哪个代表可以获得厂商的青睐。学生:分组进行讨轮(约5分钟)教师: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正式开始,各位亲爱的农民朋友和厂商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农博会的现场,此处省略两小时,下面我们进行农博会的第三环节,招标环节。首先来招标的是我们的伊利集团,需要的是大量的奶源,请各位需要竞标的朋友描述你们竞标的优势在哪里? 学生:描述,补充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描述我了解到了你们那里的天然草场广布,还有四大牧区,所以你们的畜牧业非常的发达,我有个问题,你们那里为什么不种植水稻呢? 学生:因为降水少。教师:为什么降水少,少到什么程度?学生:因为离海洋比较遥远,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教师:是的,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所以在农业部门的分布上,东部和西部是存在差异的。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量。教师:通过你们的描述,我代表伊利集团正式和你签订合作合同,恭喜你(握手)教师:暂时没有中标的朋友不要灰心,接下来第二个厂商是我们中粮集团的食用油和食糖招标。学生:阐述,补充教师:看来不仅是东部和西部在农业部门上存在了差异,在东部的种植业方面,还存在着南北的差异。完成表格。教师:通过竞标,发现各位的实力都非常雄厚,不过根据你们的描述,我决定此次的食用油标给华北地区代表,食糖的标给东南地区代表队。恭喜恭喜。教师:看看第三个厂商是谁,对,他就是我们的香江家具城的木材招标。学生:阐释、补充 教师:各代表都说的非常好,我们知道了在东部的林业主要有东北的天然林和东南的人工林,其实今天还有一个地方的农民朋友要来竞标木材的,结果没来,大家知道他是来自哪里的朋友吗?学生:西南地区教师:是的,还有西南地区的天然林。结合你们的描述,我决定把这个木材的标给东北地区的朋友们。恭喜!最后一个登场的就是我们的鸭鸭集团的棉花招标。学生:阐释、补充。教师:发现这个标的竞争是最激烈的,看来棉花的种植面积非常的广,北方、南方和西北都有呢。最后,我决定把这个表给我们的西北地区代表队。最后我们看看大家的中标情况,每个代表队都有收获,恭喜大家,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下面是享用美食的时间,大家没吃一口都要思考下你吃进去的是哪个部门的产品,它们的主产区是哪里? 此次的农博会圆满结束!期待我们下一次的见面。下课!第4篇:农业教学设计农业一、教学目标1.我国农业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3.概述畜牧业的发展。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农业结构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农业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疆的长绒棉,山东的苹果,这些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农业,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农业的分类、发展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新疆的长绒棉)(山东的苹果)讲授新课1、农业的地位及其主要类型老师: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几乎都是关于农业的问题,民安则天下安,从以上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老师:“东耕西牧”是我国的农业特色,那么这一特色是有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学生:学生老师: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农业类型? 学生:老师总结:农业类型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而且最重要的是种植业 老师:分别展示以下四张图片,让学生回答表现的是什么农业类型: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 渔业分组讨论一:每种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那种地形里面? 学生:老师总结:平原、盆地—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高原—畜牧业。分组讨论二:影响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总结回答关于问某地发展农业有利条件这一类题目的回答规律。学生:老师总结:影响因素及回答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自然:气候(热量与降水)、水源、地形 社会经济: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2、新型农业老师:在我国漫长的农业发展史中,以上这几种农业类型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且还要吃的健康,有新意,从而诞生了几种新型农业,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认为的新型农业应该有哪些? 学生:老师:新型农业主要有: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展示图片)3、农作物的分布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 学生:老师:这些农作物从作用上来分的话,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老师总结:主要有两大类: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和经济作物老师:同学们再想一下,我国南北方主要的农作物一样么?如果不一样,北方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南方的农作物又是什么? 学生:老师:粮食作物:北方主要是:小麦(春小麦在东北地区,冬小麦在华北地区)其次是:玉米小麦 水稻油料作物:北方主要是: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南)其次是:大豆(主要在东北地区)南方主要是:油菜(主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北方主要是:甜菜(主要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方主要是:甘蔗(最大产区在广西)南方主要是:水稻甜甘蔗纤维作物:棉花(主产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疆)菜说明:农作物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重合的农作物只有棉花,可以以此特点区分答题棉花3、畜牧业的发展老师:中国有12个省区的119个县(旗)是牧业地区,中国有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主要分布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而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则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是什么?学生:老师: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也是农耕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四、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新疆的长绒棉和山东的苹果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农业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第5篇:中国农业教学设计《中国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及地位:本节课选自《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节,在前四节已经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对自然依赖程度高的生产活动——农业在我国的分布。我国农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分布概况,种植业在南北方的差异,主要商品性农业基地及其发展的区位条件等内容。(二)确立目标:考点要求:掌握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识与技能:1.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总结中国农业的分布概况;2.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及适宜的农业,理解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3.看图辨认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五大商品棉基地位置; 4.探究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联系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总结中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在南北方的差异及原因,得出“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增强民族自豪感。(三)重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难点: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基地的位置及区位条件重、难点确立的原因:我国农业是高考常见考点,学生对地图的掌握程度不足,根据地图分析区位因素的能力也需要提高。(四)关键:以“农业概念、区位因素、我国农业区的区位条件”为线索展开学习二、学情分析:关于农业概念、类型、区位因素都是高一必修二学习过的内容,而且学生对分析区位有一定的方法储备。但是对地图及材料的分析还是缺少思路,能力不足。联系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从而总结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利用学案和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 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几课相关知识)中国气候特征?中国地形特征?中国河流水文特征概况?了解自然规律,我们就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根据高一的学习,哪一种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是农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农业。新课:(阅读学案上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问: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才能实现今天的学习目标?(什么是农业,不同农业部门都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区的区位条件)我们以此为线索学习新课。1.农业概念 小农业,大农业 2.农业区位因素3.(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4.以我国典型农业区为例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及适宜的农业 5.(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因地制宜 6.以种植业为例,总结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 7.探究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小结:我国农业要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道路 作业:中国粮食问题及原因、解决途径?第6篇:农业区位教学设计农业区位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农业》第二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选择【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课本,充实课本材料,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材分析】本章“农业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现代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运用身边生活实际实例——我们当地的水稻种植业,简单的作分析(提问或设问),目的是举例身边实例,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答上一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然后让学生归纳,老师总结,这样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然后老师给出几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说出是区位因素的哪一种,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思考题,检验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也帮助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知识点的引导讲解上,利用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同时注重随堂练习,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实际农业生产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Metoo2017年10月26第7篇: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泰安长城中学颜斌“农业地域类型”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从课标内容来看,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应用和知识延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点体现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的分析。为达成课标要求,教材选取了生产经营特点各不相同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作为案例,从分布地区、发展条件和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计安排了相关知识窗、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对农业地域类型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应用能力。但从历年高考分析来看,出题时往往不会选取课本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而是给出其他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考查学生从案例材料中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材料和总结归纳阐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单纯拘泥于教材内容进行讲授,而应该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和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提升教学效果,我结合课标要求精心独创了“4W”学习思路,如下所示:农业地域类型“4W”学习分析方法:“What”(哪一个):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Where”(哪里):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
“Why”(为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形成该地域类型?(分析分布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了解其形成条件)“Work”(工作生产):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工作生产特点是什么? “4W”学习方法是利用学生在英语中耳熟能详的四个以“W”开头的单词首字母命名,简单易记,通俗易懂,能让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发展条件和生产特点的方法和思路,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处理。利用“4W”方法我只引导学生对“水稻种植业”这一个案例进行剖析讲授,其他两个案例交由学生利用“4W”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完成,并鼓励各组充分展示、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从案例中挖掘有价值的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我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以“美国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和“澳大利亚农场主库赛克”的身份融入情境中去,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对两个案例的学习和知识脉络的构建,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此外,我还精心编制了导学案,补充了相关的文字材料,对“总结提升环节”的问题精心设计,让学生明确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同一地域类型在不同地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这是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结果,培树了学生正确的地理价值观。详细教学过程和设计烦请各位评委查看附件导学案内容。最后,感谢各位评委的大力指导,祝各位评委万事如意。2014年4月16日附件:“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农业教学设计姓名 刘永超 单位:太平镇中学 报名序号 :155 密封线第二节 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农业 教学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希望你们会喜欢。 下发礼物(米糕、小鱼干、木尺、牛肉干) 学生:拿到礼物品尝或者观察教师:大家不要相互羡慕啊,中......农业教学设计农业一、教学目标1.我国农业的概念及分类。 2.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3.概述畜牧业的发展。 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农业结构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农业的......农业教学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未来农业教学设计文档未来农业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1.调查当地农民使用的农业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作用。2.预言未来的农业技术,说说这些未来技术将会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能力与过程1.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耕地分布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