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听到科比的消息泪流满面七个参赛就她一个没奖状一直哭,心情低落了好几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大J的话这是一位宝妈的投稿,她的大宝,足月出生的宝宝,曾经也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而且这期间还有家人的不理解。她说她曾经很胖,后来就是因为大宝康复,她瘦下来了再也没有胖过。尽管她说的时候轻描淡写,但我明白这背后的辛苦,我也明白要写下这段经历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希望这些,可以给我们这些正在经历的父母们一些能量,坚持下去,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文:林木木我14年生的二胎,那时坚定地要生二胎,是觉得大宝小时候受了很多苦,总该有个弟弟或者妹妹在他今后的日子里陪着他一起成长。大宝的苦不是物质上的缺衣少吃,而是身为一个还未满四个月的小孩子,那段经历虽然于他而言没有记忆,但看在父母眼中却是锥心的疼痛。我总也不愿意多去提起那段往事,一来想给大宝营造永远无忧的童年记忆,二来那种辛苦实在难以言说。但今天早晨一醒来,看着身边睡得香甜的大宝和二宝,我想,我应该把那段经历写下来,告诉那些由于前期没有及时发现小孩子的问题而正在康复的孩子,告诉那些正面对这种问题煎熬的家庭,只要相信科学,只要坚持努力,只要心中有爱,咬咬牙挺下去,上苍总会还你们一个痊愈的活泼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开始大宝小名淇淇,2010年11月底剖腹产生, 6.2斤。刚生下来的他,和一般小孩无异,浑身红红的,很安静,奶也吃得少。老人家都觉得儿子过于安静了,但得到医生“没事,很可爱”的评价以后,一家人第六天就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回家后的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在婆家正常的月子生活,以及出月子以后在娘家的带娃生活,儿子42天正常的体检结果。儿子11.2斤正常增长的体重更是让大家觉得安心。因为儿子持续不断地吐奶,而且是喷涌而出的吐奶,我隐隐有些担心,咨询了在市儿童医院工作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新生儿胃浅,吐奶很正常”。我就安心了,喂奶之后就多给他拍奶。带娃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春节了。大年初七晚上,儿子睡的有点不安稳,再加上儿子满三个月了,我就带着儿子去妇幼做了体检。医生一看到儿子,直说儿子会是一个聪明小孩,让我们要好好培养。医生的夸赞声把望子成龙的老公乐坏了,大家也都很开心。检查时,医生发现了儿子大拇指内收,叮嘱我回去要给儿子按摩,并且提醒我,如果儿子四个月了大拇指还是内收,就不正常,满四个月了一定再来复查。老人家依着流传下来的育儿经验告诉我,孩子还小,大拇指内收很正常。我选择听从老人家所谓的育儿经,并未将医生的嘱咐放在心上。老公虽然很不舍,但也只能回广州工作,我继续在娘家住着,我和老公两地分居着。晴天霹雳2011年3月14日,是的,我很准确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阳光明媚,身为眼科医生的三姐约我一同带着孩子去游泳。游泳的时候,淇淇双手握拳,肌肉紧绷,完全没有比他小两个月的小表妹表现出来的那种活泼劲。出于职业敏感性,三姐觉得淇淇目前的手指发育状态不太合常理,最好去检查一下。我回家当即和医生约了第二天做体检。到了医院,儿科主任看了淇淇,把他放在床上让他趴着,又抱着他晃了晃,简单的动作之后就让去做CT。CT?!!看到医生的动作,听到CT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抗拒的。朋友劝住我,让我听从医生的安排。理智使然,我还是木然地交了钱、排了队,就回来哄儿子睡觉。也许是感受到我身上的紧张,儿子怎样都无法入睡。无奈,只好给他灌药(不知道什么药,是有助孩子入睡的,我试了一口,味道极其恶心)。儿子反应剧烈,哇哇吐了一身,然后晕沉沉地睡下了。我不安的等待着结果,途中医生出来量了下头围,默不吭声地进去了。讳疾忌医的天然反应充斥着我的脑海,虽然预感到会有不理想的结果,可是我不愿去接受,不断骂自己不要想太多,让自己不要多虑。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然而这不能让结果更好,化验结果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大脑发育不良,中度脑积水。每一个字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我也不想去了解。家人的不理解拿着报告单去找负责检查的医生,医生看了以后就说需要住院,并把住院单都开好了。我僵着双手不愿意接,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透透气。我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事情原委。他觉得一切很荒唐,一个月前还被医生夸赞说很聪明的小孩子,转眼就是因“大脑发育不良”需要住院的小孩。挂完电话,婆婆的电话紧跟着就进来了,当头就将我埋怨了一顿,怪我整天给小孩子洗头,害得大宝脑积水。我不想多做辩解,告诉医生我第二天再来便回家了。从医院刚回到我妈家楼下,就发现婆婆和大姑子已经在等我了。我把孩子明天需要住院的情况又简单说明了一下,我大姑子把我骂了一顿,说我就是瞎折腾浪费钱,将好好的孩子往医院送。婆婆也不同意,说无论如何,也得等到4个月后请完家族的人吃饭后再去住院。那一刻,我很生气,农村人的愚昧和好面子,已经超越了一切,甚至超越孩子的健康!我说:“无论如何,必须要住院,4个月前和4个月后治疗,效果差非常多,淇淇正好在四个月边界,我不能错过这种治疗的最佳时间。”当晚,我一夜无眠,彻夜查询脑积水的相关信息。慢长的治疗路程3月16日,得知病情的第二天,住院第一疗程的第一天。按计划办好住院手续,大宝就住进了神经内科。医院的走廊上,有加床;病房里,有眼神呆滞的小宝宝……这一幕让我恐惧,我很怕儿子成为其中的一个。医生给儿子扎了留置针,他哭,我也哭。输液的时候,看着儿子干燥脱皮的嘴唇,我默默地流泪,婆婆边哭边骂我“一切都是我自找的”。好吧,那就自找吧,婆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文化,不能理解,再多的解释无用,那就让她骂吧。3月19日,住院第四天,医生给我开了康复卡,让我带孩子去做训练按摩,儿子就这样开始了半天输液半天康复训练的过程。来到康复科,在场的都是和医生约好时间的老病号,我们根本排不上号。我再次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小孩跟我和儿子经历着同样的痛苦,而且,他们同样都在坚持、不放弃。庆幸的是,医院里我有熟人,她帮我预约了康复科最好的两个医生,一个做按摩训练,一个做动作训练。真正第一天做康复训练时,儿子在里面嚎啕大哭,每一声都像扎在我心上。也许是前期过于疲劳,也许是康复训练导致过于虚弱,儿子当晚就发烧了到40度,甚至引起肺炎。康复不得不中断。3月25日,住院的第10天,老公从广州回来了。看到老公的第一眼,儿子笑了,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3月30日,住院的第15天,儿子的咳嗽还没好,心疼的老公坚决要出院。无奈之下,医生让我们签了责任书,同意让我们出院回家。住院的辛苦,心里的压力,再加上老公的不理解,那段时间,我们没少争吵,绕来绕去的都是儿子的治疗,在这里就不细说了。2010年4月4日,我去医院重新开了康复卡,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过程。康复初期是按摩+训练,一周后增加治疗帽(一种像帽子一样的仪器戴在孩子头上,通过刺激孩子头部穴位而进行治疗)。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开始了,我每天奔波于家里和医院,120公里的路途,是每天的主线。120公里的路上,没有支持,没有安慰。我开着车,听着抱着孩子的婆婆一遍遍的唠叨和抱怨。我继续选择忽视,坚持着我的坚持。日子在康复中过得飞快,我的产假结束了。我抱着辞职的打算回单位将情况和领导作了说明。我很感谢领导,他选择了对我最便利的方式,将我每天1小时的哺乳假全部折算给我,让我安心给儿子治疗。4月15日,儿子的进入第二疗程,依旧是一个月,依旧是10天输液+30天的康复训练。输液的那10天,由于头上有留置针,而且感觉会较虚弱,我找朋友借了房子,住在医院附近。没有输液的那20天,我就每天往返家和公司,每天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淇淇,就怕他感冒生病了耽误康复进程。我一边告诉自己要坚强,一边不可避免地心情极度低落。很快,每天的一小时假期也用完了,公司领导希望我能继续工作,答应我早上上班,下午休假。在每天康复的日子,我非常感谢我家人的支持。我妈妈一直叮嘱我要听医生的话,二姐没课的时候也会陪我去医院,姐夫有空的时候也会帮我开车。暑假的时候,我妹妹住在我家,帮了我整整2个月。从五月份开始,我每天12点下班急匆匆的赶回家,吃饭,给孩子洗完澡,风雨无阻地赶在2点之前到达医院,除非是不能出门的台风天气。康复结束返回家中都下午5点多了。老公远在广州,我一人撑着全部,精神压力大,再加上体力透支,感觉极度疲惫,那几个月体重急剧下降。期间,好消息和坏消息也是时常有,医生说孩子最近进步很明显,我感觉我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医生说,孩子站不好,需要矫正,我的世界顿时塌了。守得云开见月明2011年8月10日,这日子好像雕刻在我的脑子一样,永远忘不了。那天,做完康复,按照惯例,我抱着孩子去给主任看情况,主任说:“你的孩子不用过来康复了,定期随访就可以了。”所有的喜悦,唯有泪水才能表达。我熬过来了,儿子也挺过来了。回家后,思前想后,我决定将我之前请好的还剩余的20天假期好好利用起来,我继续带着儿子做康复,以巩固当前的康复效果。上个月,儿子满5周岁了,他除了眼睛高度弱视以外,活泼可爱,而且智商比一般的小孩子要高,身上完全没有小时候脑积水的痕迹。今天的分享,我只是希望能给你们带来正能量。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在我儿子治疗的5个多月的时间里,婆家没有一个人支持,然而我都度过了,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的。回望过去很多朋友事后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得这个病?我说我不知道,我每次的产检结果都是特别好,没有任何问题。但我要提醒各位,要注意以下几点:医生建议你怀孕期间注意胎动,你不要大意;孩子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体检非常重要,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因为,在康复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妈妈,他儿子10个月还不会坐,去地方医院去体检,医生让他补钙,最后12个月依然不会坐,等到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相信育儿经。传统有精华有糟粕,大家要懂得辨识;保持好的心态,照顾好自己,你垮下去了,孩子怎么办?女人,一定要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独立的意识。如果当时我选择听从婆家,也许淇淇会是另外一种结果。最后,衷心地祝福那些还在坚持努力的家庭,明天一定会好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作者介绍:林木木,二宝妈,泉州人,大宝刚满5周岁,二宝20个月,个人微信号:42458716。推荐阅读点击标题,直接阅读文章我不是英雄,但我生了一个1斤重的小英雄!几乎被医学界判死刑,我的26周超早产女儿,你就是奇迹我们的这一年-大J小D的故事早产儿妈妈最不愿谈的“脑瘫”,美国医生是这么和我解释的给NICU父母们,3句话,115天,我们一起走过与女儿并肩作战的17个月,我眼中的肌张力异常是什么鬼?如何帮助宝宝抬头我的宝宝“正常”吗?为什么我是早产宝宝的妈妈?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微信公众号: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宝宝的拼音)
一颗多肉、笛子
作者张敬、Keane
编辑网络
图源优化防疫“新十条”发布得有点突然。突然得让我们扫了三年健康码的手机摄像头,都没反应过来。静悄悄的街道,突然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可防控放开了,很多人却陷入了另一种恐慌和焦虑。“很没安全感,一出门不知道身边哪个人是阳。”“一听说同事阳了,就总觉得自己喉咙也不舒服。”“真中招的话,我还要不要回家?传染给老人孩子怎么办?”“马上春节了,扎堆感染造成医疗挤兑怎么办?”……这是不是你最近一周的内心OS?既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有点不知所措,总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阳”。尤其是当朋友圈和身边的人都开始阳了,才真正感觉疫情开始了。迷茫、担忧、恐惧......无法控制地涌上心头,越想心越累。如果你随时随地都在担心自己变阳,这可能是你的身体在发出警报:你的“新冠放开焦虑”,得治治了!如何判断你是否有“新冠放开焦虑”?首先要明确一点,面对可能感染新冠的未知风险,你产生的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害怕,不要自责。只要这些情绪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就不用太在意。但如果这些担忧不断困扰着你,甚至让你吃不好睡不着,那就要注意了。心理学上,把这种在较长时间内,不断为某种还未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叫做“预期性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新冠放开的预期性焦虑,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情绪方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感到慌张、无助、悲伤、急躁等。并且这些情绪带有强烈的“侵入性”。不管你在吃饭、工作、坐地铁、睡觉……对感染新冠的担忧,总是突然从你的脑海里闯出来,彻底打乱你的生活节奏。思维方面你总是怀疑自己已经被感染,或者担心自己或家人一旦感染了,就一定会出现最坏的结果。这种“灾难化思维”,可能会让你变得偏执和绝对化,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从而表现出消极心态。这时的你,容易把其他人的正常行为看作是针对自己,出现多疑、敏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比如地铁上有人咳了一声,就觉得对方是阳性,还故意出来“祸害”你。身体方面焦虑和恐惧,容易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躯体感受上,激活人的交感神经系统。比如身体原有疾病的症状突然加重,或者出现胸闷、失眠、头晕、拉肚子等躯体化症状。行为方面对身体感受的过分关注,如频繁量体温、测抗原,即使结果为阴性,依然担心或坚信自己感染。或者疯狂囤药、囤抗原检测、囤防疫用品等。甚至即便身体没有症状,也要吃点药图安心。如果这些预期性焦虑没有调整好,就会让我们非常心累。适度的焦虑,是在保护你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种预期性焦虑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焦虑源于“现实与可能、当下与未来”之间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会带来不安全感。对于未感染的人来说,“感染”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而每个人对不确定的容忍度都不一样。对不确定性容忍度太低的人来说,感染新冠的未知非常可怕,担心会让自己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尤其是有“软肋”的人,很容易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万一我的父母,就是那个得重症的小概率人群呢?”“我不是担心自己,只是害怕肚子里的孩子会受影响……”“妻子本身就有基础疾病,万一这个病真的给她留下后遗症呢?”而为了快速解决面对新冠感染的不确定性,有的人会采用2种极端方式。一是回避。比如在疫情放开相关的新闻评论区里,有很多人会强烈要求“恢复管控”“恢复常态化核酸”等。他们觉得,只要继续管控,一切不确定性后果都不会发生。二是摆烂躺平。“反正早晚都要阳,不如早点主动阳,还能避免医疗挤兑”。这几天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也看到有些人在外干脆不戴口罩了。他们觉得等待感染的过程是痛苦的,宁愿提前选择确定感染的后果。当然,这种焦虑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的焦虑,其实是来保护我们的。弗洛伊德认为,当人们面对挫折时,心理上会出现本能的应激反应,比如压抑、否认等。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内心的安宁。如果你在这段时间感到恐惧、焦虑、压力,其实是你的身体在建立防御机制,来为接下来的生存和安全感做准备。比如激发你的主观能动性,适度准备药物和防疫用品,主动调节心态等,更好地适应防控放开的环境。如何打破新冠焦虑?1、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过去长达三年的防疫中,我们是被动的。比如:去哪里做核酸?感染了新冠怎么办?隔离后物资哪里来?这些问题,都有人做主。如今,我们像一个从“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独立个体”,要主动为自己负责:可以去KTV、电影院吗?能送孩子去学校吗?可以去旅游吗?阳了要如何居家隔离?如何自愈?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选择都只能由自己决策。当你有了这个意识,便会更加谨慎地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注意,放开不是躺平,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做好这 4 件日常小事:继续提高防控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社交,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在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主动了解治疗新冠的基础健康知识。比如知道买什么药有效果,不能盲目囤药,不要把多种消炎退烧药叠加一起吃,孕妇不能吃布洛芬退烧等等。大部分人都没有医学基础,不确定如何用药的话,最好在网上查询权威用药指南,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照顾好家中老人和儿童,尤其是有基础病的人员,没打疫苗的要及时打。春节快到了,钟南山院士也呼吁,因为疫苗要起作用至少两周,现在正是时候加强疫苗接种,尤其是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打足疫苗会更放心。其实一提到要为自己负责,很多人难免感到恐惧。但这是一个必经过程。平静地接受现实,然后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找回掌控感。这种主动的“接受式应对”,也会让我们在逆境中更积极地成长。当有一天,我们习惯了,适应了,自然就不那么恐惧了。就像疫情防控最初时,我们不习惯戴口罩,甚至劝长辈戴口罩还会挨骂。现在口罩就像焊在脸上的保护罩一样,一摘下就没有安全感。如今,我们正在主动养成另一种习惯。不同的是,它带着“自由”和“希望”的味道。2、增强心理弹性,提高自身的复原力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焦虑,但是在体验感上却大有不同。一部分觉得,既然迟早都要阳,不如把精力放在积极应对上,尽可能降低风险。而另一部分人,一边怕阳,一边又消极应对。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面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时,个体反映出的不同应对能力称之为“心理弹性(Mental Elasticity)”。一般来说,心理弹性越强,就越能承受风险和压力,保持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身心状况。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心理弹性呢?最重要的,是进行认知重构(cognitive reframing)打破对新冠病毒的危害、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问题的旧认知。重新建立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只要你多关注新闻,就会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伤害性变弱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愈......;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肺炎或重症、危重症的比例越来越低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症状更轻、病程更短;比如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16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九成,重症、危重症4例,无死亡病例。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1736例,占比1.04%,都是无症状或轻型患者。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看到新冠患者分享痊愈过程的真实经历,那些因为未知产生的恐惧感也会慢慢消除。图源:北京日报与其同时,我们也要减少不必要的信息输入。比如少看各种微信群、朋友圈、社交媒体等流通的,未经证实的谣言和负面新闻,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徒增焦虑。3、做好 7 件小事,用实际行动改善负面情绪(1)每天起床给自己一个可控的美好期待美国沃顿商学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发现,早晨的心情,几乎代表了一整天的心情。你需要做的是:找到至少一件自己期待或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或会让自己一见到就感到很温暖的人。这份期待可以是很简单的,只要愿意伸手、努力就能实现的。比如起床撸撸猫,约家人朋友晚上吃一顿火锅,追新的一集自己喜欢的剧等等。(2)多和信任的亲友沟通多和重要的人在一起,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交支持系统,也可以有效提高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当你向亲友倾诉你的烦恼,表达你的情绪,这种主动的自我暴露会让彼此更加亲密,在得到安慰和支持的同时,会深深感到自己是被爱的,从而有有力量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昨天有个朋友说,她突然发现自己阳了,但家里什么药都没有,她很焦虑。没想到发了个朋友圈,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就主动联系她,给她闪送了连花清瘟和布洛芬。这种被朋友珍视和爱护的感觉,让她十分感动。心理学研究发现,创伤经历会让我们意识到,和与他人的关系有多重要,以及丧失亲密的人可以是一件多么迅速的事情,从而更珍惜和他人的关系。(3)每天花5-10分钟,练习正念冥想(mindful meditation)当你发现,负面情绪已经让你无法专注做事的时候,试一试正念冥想。它可以让你以一种不加评判的方式,将注意力引导到“当下”,专注于此时此刻此地。这种自我调节,在心理上可以排解负面情绪,消除压力与焦虑,在生理上也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疼痛。而且冥想没有什么门槛,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就可以马上进行,比如卧室、客厅。关掉你的社交媒体,找一些专业冥想视频,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然后闭上眼睛,跟着练习。随着身体慢慢放松,你的情绪也会逐渐平复。(4)规律生活,提高免疫力接下来是拼免疫力的时期。好好吃饭,规律睡眠,运动起来。如果实在不喜欢运动,可以起床伸伸懒腰,一有空就做简单的拉伸,每天出门散步10分钟……这些小动作既不费力,也能缓解身体压力,身体舒服,心情也会跟着好。(5)尝试新鲜事物,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实验证明,体验新的经历可以让你的大脑活跃,做一件事并能做成功,同时也能提高你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你喜欢画画,可以行动起来,通过上网课自学等,让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喜欢跳舞,不妨试试跟着视频学习一支舞蹈;喜欢做饭,可以尝试一个新菜式等等。(6)把不开心的经历写下来一项在医院进行的实验发现:那些把自己的痛苦写下来的病人,身体健康恢复程度达 47%,远远高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没有通过笔触感受痛苦的病人(恢复程度 24%)。无论是琐碎生活的不开心,还是大到你感觉无法承受之重,你都可以像写日记一样写下来。 这不是写作文,没有套路,也没有好坏,你写出来的文字也不需要给其他任何人看。你只需要记得一点:往深层挖掘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一定要具体。不能只写“害怕感染”,要具体写你怎么个害怕法?害怕的背后是什么?连续几天睡不着?做噩梦?害怕生病了没人照顾?害怕自己倒下了,家里没有顶梁柱?如果你不小心感染了,也可以记录下自己每天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比如发高烧有多辛苦?浑身疼痛有多难受?很害怕自己不会自愈?看见就是一种疗愈。当你能够写出来,并思考自己能做什么,经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痛苦也会自然而然地缓解。坚持 4-5 天,你会发现另一个自己。(7)及时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当你情绪特别低落,靠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难以缓解时,试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拨打心理咨询热线,或到专业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写在最后恢复自由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领证一年了,我还欠她一场梦想中的婚礼。”“一直没去成的火锅店重新开业了,我要约上最好的朋友去吃。”“我想带爸妈去他们最向往的北京天安门,感受一回升旗仪式,最好,还能看个雪。”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突然不知道先做哪一件。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们似乎只能更用力地拥抱生活、拥抱自由,才能补偿被疫情偷走的那三年。杨绛曾写道,生活本就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争取幸福,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所以,比起焦虑和抱怨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用力过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当下日常。同时,我们也在一起努力,期待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世界和我爱着你。打破新冠放开的焦虑,不仅需要我们积极主动防控,也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心理弹性。如果你也对新冠开放感到不安,推荐你试一下→【咨询师1V1心理评估】(点击即可体验)。↓↓↓首次咨询限时129元,即可拥有:3份心理测评,全方位评估你的情绪状况;40min访谈评估,成熟咨询师与你进行深度沟通;1份定制方案,精准定位心理症结与改善方向;1套资源包,心理课程、主题视频、科普文章等内容帮你缓解负面情绪。心理评估由壹心理成熟咨询师提供,他们均有海内外高校临床心理专业受训经验、平均10年+心理行业学习及从业经验、个案时长不低于1500+小时。1次专业心理评估,协助你确立心理改善目标,为你补足心理营养,摆脱新冠放开带来的焦虑与恐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到科比的消息泪流满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