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后面的书售价比标价贵合法吗更贵?

众所周知,古董之类的东西是年份越久越值钱,其实书也是一样。抛开东西曾经的拥有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以外,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与年份成成比例关系。近日,谢女士就在当当网购买了一本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发行的《香菇栽培技术》,书店橱窗原价669元,折后价210元。而谢女士在收到书后才发现,这本书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不仅只有薄薄的几十页,而且标价仅3.6元,顿时感觉受到了欺骗。事情是这样的,11月26日,准备投资香菇栽培的谢女士,准备买一本关于香菇栽培的书学习一下,便在当当网买下了这本《香菇栽培技术》。可在下单后,还没发货,客服却打电话来说,这本书现在只剩一套了,九成新。谢女士觉着不在乎书新与不新,只要能学到里面的技术就行,也就同意发货了。按谢女士的想法,一套书,而且是专门介绍农业技术的,应该是图文并茂且厚厚的一本。没成想,在拆开快递的那一刻,谢女士感觉自己受到了欺诈。查询《香菇栽培技术》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2006年2月,页数为82页,定价3.6元。作为一名书友,也知道绝版书确实要比定价高,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在小编去平时买书的二手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查询后,惊讶程度绝不亚于拆开快递时的谢女士。从二手书网站上搜索商品“香菇栽培技术”,还真的找出不少,其中就有与谢女士买的同一版本的。令我吃惊的自然是价格。谢女士在当当网以210元的折扣价买的《香菇栽培技术》,在二手书网站上售价仅仅两三块钱。加上邮费也没超过10块钱。为谢女士的遭遇感到同情的同时,我也不禁思考。现在的二手书市场,一是二手书的品相良莠不齐,品相等级没有个确切的划分标准。像二手书网站上的书,品相就是店家在上货时随便凭感觉估一估。八品、九品或者八五品,感觉都没啥差别。但也有不少良心商家,虽然对于品相的界定不一定那么专业,但是人家会把书存在的明显问题大大方方写在商品信息中。比如有折页,有缺页,有油渍等等。二手书买卖,讲究的就是买卖双方你情我愿,对商品情况清清楚楚,这样的交易才不会有后续的纠纷。而那些综合性图书网站,其中的二手书橱窗页面,把二手书的预览图做得跟新书一样,很大程度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都知道,这些年来,纸质书的市场日子不好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依然有些大量纸质书的阅读需求。鉴于现在书价普遍偏贵的情况,很多阅读爱好者都会买一些二手书。但实际上,二手书市场的乱象有时也会让人望而却步。如果是像我一样,平时就阅读一些小说、杂文之类的,选择买二手书还是比较划算的。一次凑够一二十本,加上邮费,平均下来每本也不过两三块或三四块。但同样是这些书,即便在同一家网站,售价有时也是天差地别。比如,搜索“黄金时代 王小波”,最高的标价为880元,但价格低至个位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很困惑。标那么高,是为了啥,是想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哪个啥子来买吗?不过,除了品相和作者的知名度外,有一类二手书也卖得比较贵,那就是一版一印书。关于版次和印次,很多人比较看重,尤其是藏书人。藏书人藏书往往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把这些书收齐的,而是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尤其是一个作者的全集或丛书,不仅要集全,还最好是同一版次和印次的。这样的单本也许不值几个钱,但一旦集齐价值就会陡升。回到上面那个话题,旧书新卖,一是不能搞套路,对二手书进行重新包装或虚假宣传,这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的失誉,也是对作品的伤害。二是价格合理,一种出版物,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传于世,在一定范围内升值,这是可取的,但不能一味把旧当作贵的借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售价比标价贵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