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512g固态有必要加机械硬盘吗可以买512内存,再加一个2 tb的固态或者机械吗?


2022-03-21 15:59:06
38点赞
58收藏
120评论
前言大家好,我是Karl,一个电脑数码爱好者,一个普通研究生。前些日子和大家说起,我赶在12代酷睿新品上市前买了一台R9000x 3060版,用于日常的代码本地调试和偶尔的游戏娱乐,轻便(2Kg)的机身带出门也不很累。当时6999叠加多多支付券后实付6899元入手,至今仍觉真香。 R9000X标配512GB的固态硬盘,在装好了MATLAB、R,配好了几个Anaconda 虚拟环境、导入了学习和工作文档后,硬盘剩余空间并不足以承载我的游戏梦想和摄影爱好。好在R9000X有多余的M.2 插槽可用于扩展空间,支持PCIe 3.0 x4 NVME固态,于是我打算再加一块固态硬盘。
目前大容量固态硬盘已经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价位,市面上PCIe 3.0硬盘中哪块性能强、哪块便宜大碗早已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简单考虑了我的需求容量和心理预算后,我入手了2TB版本的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 雷克沙(Lexar)NM6202TB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四通道高速PCle迅捷读写办公游戏性能再升级1299元京东去购买雷克沙NM620外观细节包装盒采用了典型的雷克沙黑金银家族式配色,正面上方为品牌LOGO和产品型号,下方为标称速度和容量信息,正中为产品渲染图。
背面是一些硬盘的核心特点:M.2 2280规格、支持PCIe3.0 x4 NVME1.4、标称3300MB/s的读速和5年质保,背面的透明小窗可见硬盘本体。雷克沙支持个人送保、具有5年质保、1000TB TBW保修(2TB版)是我入手这块硬盘的一大重要原因,万一出了故障也可以依托雷克沙可靠的售后服务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包装盒内是一个透明硬质塑料盒,小小的固态硬盘被牢牢保护在内。
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采用单面颗粒设计,附赠固定螺丝,这使得它具有极好的兼容性,我可以自如地把它插在笔记本的扩展槽、台式机主板上的插槽、NAS扩展槽和移动硬盘盒。
背面平平整整,背面的贴条上有型号、PN码、序列号等,由图可见,我手上的是一块2TB NM620 M.2 2280 PCIe 3.0 x4固态硬盘。
拆机、安装和设置拆机在笔记本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2022年,MacBook和surface之外的笔记本拆机其实很简单:卸下螺丝撬开卡扣打开后盖笔记本的后盖一般是螺丝和卡扣固定,R9000X使用金属机身,背面螺丝位置堂堂正正,不需要掀开脚垫玩捉迷藏,这点着实好评!建议使用磁吸螺丝刀进行拆卸,小心卸下背面的8颗螺丝。
卸下来的螺丝务必妥善放好
建议使用薄的硬塑料片或者干脆校园卡/银行卡/身份证小心撬开卡扣,考虑到笔记本机身往往是铝合金或塑料等较软材质,此处不建议使用金属制品,以免损伤外壳。注意:请严格按照官方指南进行拆机,请务必小心撬开卡口,千万别大力出奇迹。
拆开后盖后,务必摸摸金属桌腿之类的进行静电释放,有条件的上防静电手环;务必断开电池的连接,以免意外损伤主板。
安装联想拯救者R9000X 2021R具有两个硬盘位(见红色方框)和一个内存插槽(见绿色方框),主硬盘位有包裹,内存处有保护罩。空闲的那个硬盘位支持2242和2280规格,它便是这块NM620固态的归宿。
主硬盘位特写
硬盘顺利入槽副硬盘位,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的色调和笔记本的其他部件一致,很是和谐
使用螺丝对硬盘进行固定,建议大家上螺丝时先上紧后松半圈,保证牢固的同时方便下次拆卸
而后便是把盖子盖好、卡扣扣好、螺丝上好,基本上是拆机的反向过程,此处不多赘述。设置把一根新的固态装进笔记本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我们还需要在系统内进行设置,这一过程同样简单易行,首先在【文件管理器】的【此电脑】处右键,windows10及以下版本系统里可以直接点击【管理】,睿智的Windows11还需要点击【显示更多选项】。ps:如果一个“新的”固态装上即可使用,请务必确认它是不是新的
点击【管理】后即可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点击【磁盘管理】
而后系统自动弹出窗口,提醒我需要将硬盘进行初始化。有的朋友可能对MBR还是GPT有所疑惑,这里简单说下:在这里,我使用的是GPT分区形式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过程并未进行卷标分配,也没有进行格式化,此时文件管理器中是看不到它的。
在这块新硬盘上右键,点击【新建简单卷】
跟着向导往下一步步走即可
如果对于卷标名有所偏好,可以在这里进行修改
一套行云流水般操作后,文件管理器里可以看这块新硬盘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2TB的硬盘分一个区会不会太浪费、不便管理啊?多分个区这事也简单,还是在磁盘管理页面,对硬盘右键后选择【压缩卷】,即可对硬盘进一步细分。
现在,这块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成功为我的R9000X增加了一个1.37TB的分区+一个499GB(其实是500GB)的分区,撒花!庆祝!
性能和温度测试雷克沙NM620使用TLC 3D堆叠闪存颗粒,无独立缓存,全盘模拟缓存设计,性能稳定、使用可靠。这块硬盘在R9000X这个轻薄游戏本内,日常待机温度徘徊在40℃左右。在长时间持续读写工况下使用的朋友,建议还是加上块散热垫,更稳妥些 。
雷克沙NM620的性能很不错,我使用Crystal diskmark8.0.4 x64测试,可见其读取和写入速度基本达成官方标称速度,读取速度高达3228MB/s,写入速度也有2953MB/s,在关系到日常使用实际体验的随机4k读写上表现也非常出色。
在使用更为严格些的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时,读写速度分别为2747MB/s和2828MB/s,最终得分为4162。
我同样使用HDtune进行了测试,在1800GB的读写行程下,雷克沙仅在末端出现了降速,而在现实使用场景下,基本不会出现连续读写如此大文件的情况。由此可见,雷克沙NM620采取的全盘模拟缓存方案,读写时可以保持很大范围内的稳定和高速。
游戏库设置和体验游戏库设置我的游戏主要来源于Steam和友人分享,友人分享的硬盘版游戏很是方便,直接拷入硬盘即可;Steam的游戏则需要一些额外设置。启动steam后,打开设置界面,选择【下载】,然后点击Steam库文件夹
打开存储空间管理器界面,点击加号添加分区,而后点击红框位置三点,将这个分区设置为默认,以后下载Steam中的游戏时将默认下载至此。
游戏实际体验我目前最喜欢玩的单机游戏是TitanFall2和皇牌空战7未知空域,前者的机甲战斗流设定和不错的剧情故事线狠狠的撩动了我的心:我跟随Cooper的视角,随着剧情战斗从一个普通小兵成长为顶尖铁驭,在此过程中先锋”型泰坦BT-7274是我忠实的伙伴。
在装载训练场游戏存档时,只需9s即可完成加载
皇牌空战7未知空域这游戏的故事线私以为略显俗套,背着黑锅的Triger在新团队中通过一场场战斗、开着一架架顶级战机、用各种missile和先进武器为自己正名。但是这个游戏的动态天气设置、简明而又有趣的翻滚旋转操控使我深深着迷。
在装载我最喜欢的Fleet destruction这一关时,只需10s即可完成加载。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它很好地承载了我的游戏梦想!
总结在nvme 固态硬盘时代,主流游戏本舍弃了硕大的2.5寸盘位,转向了更为小巧、高速的M.2插槽,从而获得了更为轻薄的机身、更大的电池和更为整洁的内部布局,模块化组件布局则使得笔记本的拆机、假装更为方便,我由衷赞叹这一进步!
说回硬盘,市面上2TB及以上TLC颗粒大容量M.2固态硬盘比较少,具有优秀性能的同时又价格不错的更是凤毛麟角,雷克沙NM620固态硬盘可以说是游戏本、台式机、NAS扩容的真香之选 。雷克沙给出的1000 TB TBW使用寿命、五年质保并支持个人送保这一保修政策,很是良心了。 雷克沙(Lexar)NM620512G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四通道高速PCle迅捷读写办公游戏性能再升级379元京东去购买雷克沙(Lexar)NM6201TBM.2NVMeSSD固态硬盘PCle3.0四通道传输速度3300MB/s游戏电竞629元京东去购买雷克沙(Lexar)NM6202TB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四通道高速PCle迅捷读写办公游戏性能再升级1299元京东去购买
在设备管理器的磁盘驱动器里可以看到硬盘信息,品牌、型号,固态硬盘型号里一般都会带SSD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机械硬盘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买电脑选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传统的机械硬盘HDD采用高速旋转的磁盘来存储数据,通过磁头来读写,这一机械运动过程中带有延迟、并且无法同时迸发多向读写数据,而SSD为全电子结构,采用集成电路存储技术,使用存储芯片加上寻址控制器来组成的硬盘,类似于U盘技术,没有任何机械运动部件。那么,买电脑选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我们知道固态硬盘有着机械硬盘无法比拟的优点,具体如下:1.数据读写速度:同样配置的电脑,固态硬盘读写速度能达到500M/S,机械硬盘在150MB/S。三倍的差距,电脑的反应速度区别会很大。2.数据安全和抗震:机械硬盘的数据读写是通过磁头读取盘片来完成的,但是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盘片和磁头碰撞更容易造成数据受损,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盘片受损造成损坏和数据丢失,小编就曾经在组装电脑时候,指着机械硬盘问店家,这个硬盘多大容量?店家大吼一声:“别碰”至今记忆犹新。3.重量和体积:所有的科技产品都是这个规律,新技术的产品除了价格,在体积重量上面都是远远超越老技术的产品的。固态硬盘的体积跟机械硬盘比,就好比信用卡和字典。4.噪音和散热:因为固态硬盘使用闪存颗粒制作而成,没有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没有磁盘和磁头机械马达、风扇等,所以工作时,可以做到绝对的静音,而且发热量小,散热也更快。5.功耗:固态硬盘还是因为没有机械部件,没有高速旋转的磁盘,所以更节能,一般不超过3W,而机械硬盘则是5-10W,大了两三倍,所以固态硬盘更符合节能环保的今天。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机械硬盘也不是一无是处,固态硬盘也不是样样都好,价格和容量是固态硬盘的两大软肋,机械硬盘现在基本都是以“T”为单位了,固态硬盘大多还是以G为单位,虽然也有上“T”的,但都是天价,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固态硬盘如果一旦损坏,数据是很难恢复的,而机械硬盘损坏,一般还可以维修进行数据恢复,从数据安全性来讲,机械硬盘也有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买电脑选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如果是普通用户,对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对容量要求也不高的话,有着更快的速度的SSD无疑是首选。此外,既要高速,又要大存储、高安全性的朋友来说,还可以选择固态+机械双硬盘方案,SSD主要安装系统,机械硬盘用来做存储,速度、存储、安全全不误,结合一下其实是最佳之选!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历史悠久的机械硬盘。机械硬盘除了容量之外,转速、缓存大小、单碟容量以及接口类型等参数都是不容忽视的,它决定了机械硬盘的性能。那么选购机械硬盘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怎么看机械硬盘参数。机械硬盘1、按需选择适合的容量机械硬盘最大的特点在于容量大、价格实惠,因此选购机械机械硬盘机械硬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容量的大小,它直接决定了用户使用存储空间的大小。而在机械硬盘的容量选择上主要看用途而定,如今1TB机械硬盘已经是主流首选,如果存储量大,可以按需搭配适合自己的容量,例如2T、3T、4T等。对于主流用户来说,在众多机械硬盘容量中,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机械硬盘容量是1TB和2TB,也是最佳之选。2、机械硬盘转速机械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的,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缩写,转/每分钟。RPM值越大,那么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机械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机械硬盘的转速越高,机械硬盘的寻道时间就越短,数据传输率就越高,机械硬盘的性能就越好。目前市面上的机械硬盘主流转速为7200RPM,部分还有5400RPM,多为笔记本硬盘或一些低速存储盘。机械硬盘的转速指的是内部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机械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完成的最大转速,而转速的快慢是决定机械硬盘的速度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机械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机械硬盘的速度,机械硬盘转速越快,则读写速度越快,不过发热量也随之增加。机械硬盘转速的不同,性能差别主要在随机读取/写入寻道时间的性能上。随机寻道性能这个参数的数值是越低越好,也是日常机械硬盘应用在速度上最能直接体验的一个性能。无论是Windows系统启动、大量零碎文件的读写、各种软件的启动时间等等,都和随机读取/写入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CPU、内存性能再高都无法改变的,所以不少用户开始选择固态硬盘。3、机械硬盘缓存大小除了转速影响机械硬盘的速度以外,机械硬盘的缓存大小也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参数,机械硬盘存取零碎数据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机械硬盘具备大缓存,可以将零碎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存中,减小对系统的负荷,也能够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目前的市场中的主流1T、2T、3T容量的机械硬盘一般缓存容量为64MB,不过还是有一些低容量的机械硬盘为32MB,比如500GB的,而一些大容量的机械硬盘达到了256MB,例如4T机械硬盘,缓存越大,速度越快。4、单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在日常的应用中,机械硬盘的性能好坏的区别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除了寻道性能就是持续传输速率,它们性能表现在不同的的应用上也作用各不相同。在说明持续传输速率之前,先要说一下和它性能表现有密切关系的——单碟容量。垂直记录技术出现之前,机械硬盘盘片的容量和性能到达了一个瓶颈,直到2006年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机械硬盘产品开始量产,这个瓶颈才得到缓解。目前,主流机械硬盘的单碟容量,单盘片容量越大,机械硬盘可储存的数据就越多。传统机械硬盘主要由磁盘和磁头组成,由于体积的限制,每个机械硬盘腔体所能安放的盘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盘片里增大机械硬盘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储密度。通过垂直记录技术,不但盘片的容量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由于盘片数据密度的增加,机械硬盘的持续传输速率也获得了质的提升。由于采用了磁道密度更高、单碟容量更大的盘片,在软件测试上的平均持续传输速率获得了超过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体验这种性能提升的应用就是机械硬盘间的大体积文件拷贝。像一些光盘镜像、高清视频文件,在两个机械硬盘之间对拷时,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着可以比原来节省了1/4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5、机械硬盘接口类型机械硬盘的接口与主板连接的部件,作用时是机械硬盘缓存与内存之间的传输数据。机械硬盘的接口决定了与电脑的连接速度。目前的机械硬盘主流接口是sata3类型的,老接口还有IDE、sata1、sata2,目前新款机械硬盘都是SATA3接口的。一般来说,无论是sata1、sata2还是sata3接口,都可以相互兼容,SATA1、SATA2、SATA3外观上是没区别的,接口外观相同,线也相同,主要是传输速率不一样,控制芯片不一样。SATA1.0:理论传输速度为1.5Gbit/sSATA2.0:理论传输速度为3Gbit/sSATA3.0:理论传输速度为6Gbit/s此外,IDE接口属于老式的硬盘接口,IDE是接口理论传输速度为100或166MB/S,传输速度较慢,因此已被淘汰,目前的主板都不支持IDE。以上就是机械硬盘参数选购知识,如今机械硬盘基本只剩下希捷与西部数据两大品牌,相对来说比较好选。电脑硬盘知识你了解多少?电脑硬盘的接口形式有IDE接口,SCSI接口和串行接口(SATA接口),我们家用电脑通常是IDE或SATA接口居多,SCSI接口服务器上用得较多。硬盘容量一块硬盘的参数,最直观的我们都是用容量来衡量的,比如说1T硬盘,2T硬盘,或者500G硬盘,那么这些容量单位是如何计算和怎么计量的呢?硬盘的容量大小是由: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决定的,具体计算公式: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李哥提醒:注意的是,针对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厂商是按1000进制算的。即1G=1000M=1000__1000KB=1000__1000B,所以才会出现40GB的实际容量大概37GB左右。硬盘分类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HHD和SSD的优缺点:1、由于固态硬盘内部不像机械硬盘内部有机械零部件,只是用闪存颗粒组成,所以在防摔防震方面优于机械硬盘。2、数据存储速度方面,固态硬盘是机械硬盘速度的2倍多。3、功耗方面,固态硬盘要低于机械硬盘。4、容量方面,机械硬盘容量可选范围优于固态硬盘。5、噪音方面,固态硬盘正是由于没有机械部件,所以发热量小,无风扇和机械马达,噪音值零分贝,优于机械硬盘。6、价格方面,机械硬盘价格优于固态盘。所以现在我们在组装电脑的时候,安装一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用于安装系统,机械硬盘用于存储文件。7、寿命方面,由于内部部件的组成,固态硬盘的读写寿命要小于机械硬盘,所以使用寿命方面,机械硬盘优于固态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电脑硬盘由于经常存储文件删除文件等操作,会产生磁盘碎片,碎片比较小的时候对硬盘影响较小,一旦变多变大,就要导致硬盘读取速度变缓。所以我们还用定期给硬盘进行碎片整理。硬盘知识详解众所周知,硬盘是数据持久化的载体。硬盘有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之分。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下机械硬盘的构造,通过这个视频可以对硬盘有个直观的概念。硬盘的发展分类硬盘是由IBM在1956年开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为通用式电脑中主要的辅助存放设备(英语:secondary
storage),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也成为服务器及个人电脑的主要组件。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又称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当前普通硬盘的实际数据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ATA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特点是抗干扰性强,对数据线的要求比ATA低很多,且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00Mi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600MiB/s的传输速度。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SCSI全称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SCSI-II,到当前的Ultra320
SCSI以及Fiber-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SCSI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ATA及SATA硬盘更加昂贵。SAS全称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可兼容SATA硬盘,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12Gb/s。此外也透过缩小连接线改善系统内部空间等。此外,由于SAS硬盘可以与SATA硬盘共享同样的背板,因此在同一个SAS存储系统中,可以用SATA硬盘来取代部分昂贵的SAS硬盘,节省整体的存储成本。但SATA存储系统并不能连接SAS硬盘。FC全称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拥有此接口的硬盘在使用光纤联接时具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4Gb/s或10Gb/s)、远程连接等特点;内部传输速率也比普通硬盘更高。但其价格高昂,因此FC接口通常只用于高端服务器领域。常见的硬盘尺寸(目前最常用的是2.5和3.5):0.85英寸,多用于手机等便携设备中,已无厂商生产。1英寸(微型硬盘,MicroDrive),多用于数字相机(CF type II接口),已无厂商生产。1.8英寸,多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外置硬盘盒中,已无厂商生产。2.5英寸,多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外置硬盘盒中。采用2.5"硬盘的外置硬盘盒一般不需外接电源。3.5英寸,多用于台式机中。采用3.5"硬盘的外置硬盘盒一般需要外接电源,因为耗电量超过USB的供电上限,一直到USB3.0问世后获得解决。5.25英寸,多为早期台式机使用,已无厂商生产。10.5英寸。14英寸,NEC DKU800。硬盘参数指南IOPS:即I/O per second,即每秒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OLTP/数据库、小文件存储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缓存:常见缓存有2MB、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规格。平均寻道时间:单位是ms(毫秒),有5.2ms、8.5ms、8.9ms、12ms等规格。内部传输速度:包括磁头把数据从盘片读入缓存的速度,以及磁头把数据从缓存写入盘片的速度。可用来评价硬盘的读写速度和整体性能。转速(rpm):即我们常说硬盘的转速,注意这里单位是分钟,英文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指硬盘主轴电机的每分钟旋转圈数,它是盘片的角速度而不是盘片上的线速度,目前一般IDE硬盘的转速为
7200RPM,而高端SCSI硬盘的最高转速已经达到15,000RPM。__B:这里代指硬盘容量的大小,常用的单位Byte、KB、MB、GB、TB、PB、EB、ZB、YB,他们之间关系如下:1B(Byte 字节)=8bit,1KB (Kilobyte 千字节)=1024B,1MB (Megabyte 兆字节 简称“兆”)=1024KB,1GB (Gigabyte 吉字节 又称“千兆”)=1024MB,1TB (Trillionbyte 万亿字节 太字节)=1024GB,其中1024=2^10 ( 2 的10次方),1PB(Petabyte 千万亿字节 拍字节)=1024TB,1EB(E__abyte 百亿亿字节 艾字节)=1024PB,1ZB (Zettabyte 十万亿亿字节 泽字节)= 1024 EB,1YB (Yottabyte 一亿亿亿字节 尧字节)= 1024 ZB,1BB (Brontobyte 一千亿亿亿字节)= 1024 YB.注1:“兆”为百万级数量单位。附:进制单位全称及译音yotta, [尧]它, Y. 10^21,zetta, [泽]它, Z. 10^18,e__a, [艾]可萨, E. 10^15,peta, [拍]它, P. 10^12,tera, [太]拉, T. 10^9,giga, [级]咖, G. 10^6,mega, [兆],M. 10^3注2:有的厂商把会在中间加上i,即KiB、MiB、GiB、TiB、PiB、EiB、ZiB、YiB,像AWS就把云硬盘以及对象存储容量这样标识,此外,他们理解1KB=1000B。常见硬盘的IOPS数值参考:2,5" 10.000 rpm SAS 113 IOPS2,5" 15.000 rpm SAS 156 IOPS3,5" 15.000 rpm SAS 146 IOPS2,5" 5.400 rpm SATA 71 IOPS3,5" 7.200 rpm SATA 65 IOPS3,5" 10.000 rpm U320 104 IOPS3,5" 15.000 rpm U320 141 IOPS3,5" 10.000 rpm FC 125 IOPS3,5" 15.000 rpm FC 150 IOPS3,5" 10.000 rpm FATA 119 IOPS这里推荐一个在线计算IOPS的网站:http://www.wmarow.com/strcalc/硬盘的逻辑构建Linu__系统初始化时,会根据 MBR 来识别硬盘设备。MBR,全称 Master Boot Record,可译为硬盘主引导记录,占据硬盘 0
磁道的第一个扇区。MBR 中,包括用来载入操作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际上,此可执行代码就是 MBR 中前 446 个字节的 boot loader
程序(引导加载程序),而在 boot loader 程序之后的 64 个(16×4)字节的空间,就是存储的分区表(Partition
table)相关信息。最后2个字节用于校验引导程序的有效性。硬盘在逻辑上由磁头、磁道、柱面和扇区组成。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不存放任何数据,称为启停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启停区外就是数据区。在最外圈,离主轴最远的地放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如下图:硬盘的读写是和扇区有着紧密关系的。在说扇区和读写原理之前先说一下和扇区相关的”盘面”、“磁道”、和“柱面”。1.盘面硬盘的盘片一般用铝合金材料做基片,高速硬盘也可能用玻璃做基片。2.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Track)。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
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3.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做柱面(Cylinder),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
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4.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Sector)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每个扇区包括512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扇区的第一个主要部分是标识符。包括组成扇区三维地址的三个数字:扇区所在的磁头(或盘面)、磁道(或柱面号)以及扇区在磁 道上的位置即扇区号。扇区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是存储数据的数据段。A 是磁道,B 是扇面,C 是扇区,D 是簇(扇区组)硬盘工作原理当需要从硬盘读取数据时,操作系统会将数据的逻辑地址发送给硬盘,硬盘的控制电路按照寻址逻辑将逻辑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即确定要读取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为了读取这个扇区的数据,需要将磁头移动到这个扇区的上方,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找到对应的柱面,即磁头需要移动到对应的磁道上,这个过程叫做寻道,所耗费的时间叫做寻道时间。然后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叫做旋转时间。接下来磁头读取该扇区的信息,然后就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即数据从硬盘传输到内存。可以看到,进行一次读写硬盘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概括为:寻道时间、旋转时间和传输时间。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在 3ms 到 15ms 之间。由于存储介质的特性,硬盘本身的存取速度就比主存慢很多,再加上磁头的机械运动,存取速度就更慢了。为了提高硬盘的效率,尽量减少磁盘
I/O,硬盘往往不是严格的按需存取,而是每次都会预读,即使只需要一个字节,磁盘也会从这个位置开始,顺序地向后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放入内存,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计算机科学中著名的空间局部性原理: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通常也会马上被用到。程序在运行期间,一段时间内所需要的数据通常都比较集中,由于磁盘的顺序读取效率很高(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要很少的旋转时间),因此预读一般都可以提高磁盘
I/O
的效率。磁盘预读的长度一般为页(Page)的整数倍。由于操作系统经常与内存和硬盘这两种设备进行通信,为了屏蔽底层物理存储结构的设计细节,需要抽象出一种逻辑上的存储单位。当与硬盘打交道时,操作系统使用簇或者块;当与内存打交道时,操作系统使用页。当程序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内存中时,会触发一个缺页异常,此时操作系统会向磁盘发出读盘信号,磁盘会找到数据的起始位置然后连续读取一页或者几页的数据放入内存,然后异常返回,程序继续执行。数据如何存取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名并没有存储在元数据里面,而是存放在目录上,大家可以用命令查看,如vim tmp/,注意是相对路径。inode一般存储了如下信息:__ 文件的字节数__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__ 文件的Group ID__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__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__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__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 -i命令查看。机械硬盘基础知识大全相关文章:★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你知多少?★ 电脑硬件的基础知识学习★ 基础的硬件知识★ 台式机安装机械硬盘的方法步骤★ 【电脑硬件知识】:新手必备的四大电脑硬件基础常识★ 【电脑硬件知识】: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你知多少?★ 电脑键盘基础知识大全★ 电脑入门,基础的硬件知识★ 2019超详细电脑硬件及电脑配置知识大全讲解★ 电脑入门基本知识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512g固态有必要加机械硬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