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届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导演是谁么?


张艺谋曾差点就是春晚的总顾问,只是因为他的档期满了,加上只是适当提建议,所以并不想要“总顾问”这个头衔。担任春晚的总导演并没有那么容易,首要条件就是央视内部成员,如果不是央视的人,那机会渺茫,而目前唯一一个“外部导演”担任过春晚导演的人是冯小刚。2014年春晚,冯小刚担任总导演,原因是他被点名要求担任这个职位。目的是为了改革春晚,但是一开始冯小刚觉得这件事不太行,婉拒了多次,后来他还是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只因“欠人情”。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这是史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奥运会!共有 205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投入资金超过 3000 亿!创造直接收入 210 亿,间接收入 450 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1、角逐开幕式总导演2001 年 7 月,北京获得第 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后,一个先决问题摆在奥组委跟前。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人选问题。开幕式是奥运会开场的重要环节之一,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这非常考验总导演的艺术和指导水平。张艺谋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导演,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候选人选之一。但在 2005 年 3 月 1 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开始时,张艺谋导演放弃了投标。这是因为他曾经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留下的「黑色八分钟」。众所周知,在每一年的闭幕式上都有一个惯例,会给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留下 8 分钟时间,用来展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以及这个国家对奥运的理解。雅典奥运会的下一届是北京奥运会。这一次雅典奥运闭幕式 8 分钟的导演正是张艺谋。然而,当晚这 8 分钟,却成为了张艺谋导演生涯中,最黑暗的一笔。批评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表演内容老套、表演形式陈旧、生搬硬套、大杂烩、没有展现中国文化……等张艺谋从雅典回来不久,在圈里的名声大降。从领导的直接批示,到广大群众的来信,可谓恶评如潮,很多人更是直接撂下了狠话:可不能让张艺谋再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尽管表演只有 8 分钟,但是对张艺谋的差评和质疑,却一直持续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整整四年。后来经过有关领导一再鼓励,他才开始召集团队,参与奥运会开幕式方案进行竞标。然而开幕式总导演的位置可谓竞争激烈,除了张艺谋外,其他不乏陈凯歌、李安等实力雄厚创意新颖的团队同时投标竞争。最终张艺谋的方案成功脱颖而出,杀出重围,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多的麻烦接踵而来。2、精雕细琢的方案张艺谋首先头疼的问题,就是开幕式整体方案的体现方式。最初竞标方案只能算初试,并不完美,根本无法完全体现中华 5000 年的浩瀚文明。所以接下来的方案,张艺谋将四大发明融入其中。他的想法是通过画轴、文字、普通中国人的一天、丝绸之路和升起的地球表现中国文化,其中「画轴」获得了一致好评。但现在的张艺谋很难下决定,因为有太多能够代表中国的艺术内容,并且周围有质疑之声,更有相关领导多次否定,他好不容易从作家刘维口中得到了一个新的灵感补充。那就是开幕式时由一千个演员来搭建一个五环,将四大发明贯穿整个开场。令张艺谋没想到的是,当副导演张继刚将四大发明方案提交中央审核时,四大发明创意又被中央否定!到了 2007 年 8 月,张艺谋几次更改完善方案,在北京大兴郊外建造了一个排练场地,此时,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威尔布鲁根等人来听取张艺谋的方案汇报。这时候张艺谋的整个方案分成 9 个部分,上半场表现历史文化,分 5 个章节,下半场表现当代中国,分 4 个内容。其中最核心的道具,是一张长 36 米长的「大纸」。可是问题又来了,任何材质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脱离了原来的行为状态,「纸」的重量将会达到恐怖的一吨重。那么,从哪找来那么大的纸?3、突如其来的打击用画轴承载文明的展示,但核心道具的「纸」成了难题。好在材料制作组的于建平想到了用航空材料制造一张巨大的「纸」,暂时解决了张艺谋面临的难题。这就是那张贯穿整个开幕式的纸。有了载体,那么载体上放置的内容又成了下一个难题。终于,在这一次创意商讨会上,画卷方案最终成形。日月山河,云和小鸟,还有由运动员脚印组成的大地,初步构成了画卷的内容。看着『画卷』逐步成型,张艺谋团队都很高兴,然而实际检验成果,却让他惨遭当头棒喝。2007 年 11 月 13 日,北京大兴排练场,张艺谋需要检验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这张长 36 米,宽 14 米的纸由航空材料制成的,但重量还是达到了 1800 公斤,因为 9 个节目都需要在纸上留下痕迹,因此这张纸的姿态显得尤为重要。张艺谋眉头紧锁,因为这张纸必须要起来,人才能进得去,但纸起来是有弯度的,几乎不可能达到水平,无法达到水平,那还怎么体现 9 节的内容。「这和我的想象距离太大!」张继刚忧心忡忡。张艺谋觉的张继刚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没有发表意见。张继刚又问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人能拖得住吗?」「拖得住!」于建平拍着心口保证,「换算下来,每平米才 3 公斤,撑得住!」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张艺谋准备找来武校的学生进行试验,当 1800 公斤的纸受起重机控制缓缓向平均排列的武校学生压下来的时候,还是压倒了许多学生。张艺谋有些懵了!因为这样一来,原先设计的动作,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为了能够完成一些空中动作,纸的重量又不能太轻,而且由于面积过大,这张极为重要的纸又必须结实。怎么办?这时候临时在更改方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更改方案的时间和成本,光是对团队士气的打击都很可怕。之后紧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总设计马克·费舍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再次打击了张艺谋。「作为一名观众,无论是坐在体育场还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很难通过现在目前的表现方式理解我们做的是一张纸,从我个人理解,我从不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材质大到 36 米乘以 14 米的时候,还可以像一张纸一样。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问自己一个问题,到 2008 年 8 月 8 日,我们是否能够展现出我们想要展现的东西。」最终,面对多方压力,张艺谋决定缩小纸的重量。纸由最初的 36 米乘以 14 米改为 20 米乘以 11 米,纸的重量缩小了将近一吨!千辛万苦,总算把「纸张」问题解决了,然而新的问题扑面而来。4、「缶」是什么?开幕式第一个节目,必定是要能体现北京欢迎世界来客。张艺谋想到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多古人饮酒时经常「击缶而歌」,才是中国人最正宗的欢迎之道。定下了击缶而歌作为开幕式第一个节目,接下来就要去验证和实行。但是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导演组给张艺谋的「击缶而歌」的时间只有一分半钟的时间,时间根本不够展现「击缶而歌」的震撼。经过多次沟通争取,击缶而歌延伸到了三分二十秒。时间问题被解决了,但击缶的人上哪里找去。为了体现艺术和震撼效果,击缶的人必须身高 1.80 米到 1.85 米以上,而且需要 2008 位。最终还是张继刚想到了去求助部队。参与击缶而歌的演员从全国五大军区选拔,从 2007 年 9 月组织几个班排练,因为真正的道具「缶」还没有组织完成,演员们用鼓来排练。训练倒是热火朝天,但真正击缶而歌的难题来了。那就是,缶到底是什么?这东西谁都没见过,只有文献里才有记载,没有具体的文物出土参考,也没有人知道「缶」被击打出来到底是什么声音。导演组也很傻眼,不知道缶是什么样子,那前期一切工作岂不是白费?5、一波三折缶到底是什么?一直没找到相关资料,导演组一度想把缶改成「祝」。但「祝」最终也被否决了,理由和否一样,二者已经没有活体传承了,没有实物没有数据。有专家说隔壁韩国和越南有这种老乐器版本,但真要去询问或者借东西,传出去岂不是笑掉国际友人的大牙。怎么办,难道奥运会开幕式第一个节目,还没开演就要面临夭折。经过多重考虑,张艺谋还是决定用否。然而缶道具的研制,走了很多弯路。2008 年 4 月 1 日,缶道具基本确定了下来,缶为树脂材料制成,外形是在春秋时期曾侯乙铜鉴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此时,击缶而歌的基本动作,特别是开头动作还没有确定下来。这可怎么办?负责这个环节的张继刚,从击鼓中得到了启发,融入了太极,提炼出了精华,经过一系列改进,击缶的基本动作基本成形。击缶而歌节目落实,紧随这个节目之后的则是『梦幻五环』这个重头戏。而这一次,张艺谋想要飞天!!6、发光的五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中,五环的表现是奥运会的固定环节,因为每个举办城市的文化不同,除了五环之外的其它节目无法进行比较,因此有关人员认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拼」的就是五环!张艺谋在之前就研究过历届奥运会五环的表现形式,比如悉尼「马仔」组成的五环,雅典由火种打到水里面,在水里形成的五环,那么中国怎么展示?张艺谋准备用双层 LED 屏展示五环。他想要追求一种极致的梦幻和浪漫。后来张继刚在白板和手机屏幕上得到了启发,在地面上做一层透明的薄膜,将五环印在薄膜上,再拉向天空,形成五环在空中飞舞的梦幻场景。但和纸的概念一样,薄膜到了空中又会变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张艺谋想到了用一张网子将 LED 灯组装起来,这样就可以做到水平。然后,用中国传统的飞天,将整个五环表演完成。之后尽管在选拔飞天演员的过程中出了一些困难。但最终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还是把飞天演员确定了下来。至此梦幻五环节目就没有了阻碍,接下来的夸父追日、主题歌选拔等节目大体都还算顺利的推进了下去。解决了开幕式的各个节目安排,张艺谋并没有松一口气,因为他即将直面开幕式最大的安全问题。7、焰火下的安全隐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是中国最为骄傲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无可替代。张艺谋想要在鸟巢上空点燃绚丽的焰火,安全就是一道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晚历任总导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