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自然之声奥迪康助听器怎么样在哪里?

来信人:匿名用户时间:2008-03-06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的回复~!
实话说吧,为"助听器"耗了我一年多的精力,除了法院,涉及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我曾拜访了各级工商,消协等有关部门,结果不尽人意!无奈之下只好搜到贵委网站发出求助!!!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年初,我那副万元助听器已老化报废,再次筹资买,几经奔波,好不容易在网上发现有个名叫"自然之声听力机构",看起来好像比较规模,并在全国各城市都设有分店,唯独南昌市目前没有(因本人现在南昌市).经过多次沟通咨询,被推荐到离昌最近的杭州市分店,花了一万多元买了配戴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因机器质量问题返厂维修了三次,期间自然之声的售后服务很不到位,说过的话出尔反尔,于是,我向杭州市消协投诉,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解无效,律师告诉我:可以向法院起诉,并再花六千元先做个法医鉴定,法院受理后半年之内了案判决...想想:作为一个失业又没有经济来源的我来讲,哪有这份精力和财力与之周旋啊?最终,自己损失了几千元的费用草草了结.这件事就发生在07年5月至08年2月十多个月的时间,现在想起我的心里很憋屈!感觉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
企业自主定价维护了自身的发展利益,助听器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其市场需求面极小,自然"物以稀为贵"了!据了解全国有两千多万听障者,能够凭个人的经济实力购买助听器,绝对少数的!也许您会看到还是有人买了它,无奈啊~!价格再高有需求肯定会有人买!就像房子一样,有需求就算是欠债也一定会有人买的!可不可以国家拿出调控房价的精神来帮助广大听障者改善生活条件呢?悉知:几块的药品维生素,方便面等国家都能采取措施调控,能不能将助听器产品也列入其改革范畴呢?
我理解任何产品会有个技术限度,也许真正造福听障者的人还没出现吧?只能指望价格要以价值为依据,不要过分背离价值.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各种品牌助听器性能最一般的,八折后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是中低档类产品,高档产品需要三\五万元,更不敢恭维了!并且以后每月都要支付百把块钱的电池费,还要准备下一笔大钱为再次老化被淘汰而重置,一般收入月薪两三千的可以算日子过得去吧,却面对这样开支这是一种极其沉重的负担啊?!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全国大大小小的听力服务机构很多,但专业正规的没几家,基本都是有点私有资本经营的,穿上白大褂就算是验配师,所有的持照在墙挂着,却大部分验配调试技术很差,做生意的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夸大其词,大多数人即使花了大钱也未能有理想的效果,比如说:听到了但听不清,噪声过吵,接听电话有干扰...等,扪心自问值不值掏个几万元去购买它?万元价的房子,黄金买回来还能保值增值!而助听器也就是三到五年的寿命了,说它跟电子产品一样会老化更新淘汰的快,为什么它比电脑还贵上几倍呢?说它给听障者带来福音,为什么它又那么多不达标的效果呢?声明下:我的听力不是最严重的,语言分辨能力也强,比我听力差的更多多,用了五六年的我都不是很满意,别人也都是忍了,基本都是聋带哑很难把助听器这种情况说清楚!主要还是目前国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能为听障者排难,一旦有纠分就推给工商,消协又有权限处理不了. 正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啊~!
今天我再次来到贵委网,不是为了倾诉自己的可怜,也不是为了博取同情的眼泪和安慰的话语!借着"两会"再次强调"关注民生,医改体制,价格监督"的政策,我呼吁:国家相关领导们站出来吧~以实际行动真诚帮助听障者解决困难, 尽职尽责真正利惠于民!期待.....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看了您的事情经过,我们深表同情,想再次和您沟通一下:首先,还是重复原来所说的“助听器是执行市场调节价”,由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来协商购买,如果是明码标价,就没有违反价格法;其次,不管是一件商品或其它事项,发生问题只能由有关职能(专业)部门去处理,这符合工作程序;第三,您来信所提的“关注民生、医改体制、价格监督”,这些工作政府部门也都在做着,如医改体制——卫生部门正集中精力在做,价格监督——物价部门也做到依法查处。另外,我们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受职能和权限等因素制约,也只能解释这么多,请理解!也希望您把该问题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或咨询一下。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迪康助听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