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计算机专业怎么样二级考点考什么项目?

九十三载春风化雨,九十三载桃李芬芳。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擘画新蓝图,全校师生践行“严谨、精益、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勠力同心、携手前行,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学校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硕果累累。为重温一年来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全体鲁大人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学校评选出“鲁东大学2023年度十大新闻”。让我们再次见证鲁东大学2023年的精彩!1.我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年4月中旬到8月底,学校党委坚持把高质量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一体推进5项重点措施,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调查研究走深走实、检视整改见行见效、改革发展提速提质。强化理论学习,校领导讲专题党课12场、集体学习研讨19次,开展校级理论宣讲20场,二级单位开展110余场;深化调查研究,确定博士单位攻坚行动等15项涉及高质量发展的调研重点,校领导班子确立调研主题13个、转化调研成果98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确定调研主题74个、转化成果487项,推动20项重点民生实事、64项具体任务落实;细化检视整改,完成8项专项整治任务和26项问题、二级单位219项问题整改。推出特色简报20期,省级以上媒体推介我校做法70余篇。我校在中央指导组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委巡回指导组对我校主题教育评估结果为“好”。
2.我校学科ESI全球排名和软科排名实现新提升继工程学之后,我校化学、材料科学学科分别于2023年1月、5月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1个学科的2023年软科排名实现了提升,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3个学科入选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较去年新增2个上榜学科。地理学进入软科排名前40%,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一。我校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我校深入实施学科筑峰战略,持之以恒打造学科高原高峰,坚持立足实际、服务需求、强化特色,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持续加强水利工程省级高水平学科建设,分层分类建设校级高水平学科;优化学科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海洋强国、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接我省“八大战略”“十强”产业集群发展等新需求、新目标,加快水利环境海洋、芯片与集成电路、教师教育、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五个学科集群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学部制改革,整合优质资源,凝聚优势特色,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深入实施学科特区制度,改进学科绩效评价,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构建学科动态监测机制,对学科发展状态、建设进度和达成效果等进行监测;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与“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的科教、产教合作,引进利用优质资源,促进学科转型升级。
3.我校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工作喜获佳绩2023年度,学校强化有组织科研,多措并举,健全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机制,研究立项、产出成果、服务地方再创佳绩。我校获批科技类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94项,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立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年立项经费4768.91万元,比2022年增长29%。平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新立项建设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发表署名单位含我校SCI论文712篇,TOP期刊297篇,较2022年增长13.79%,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得PCT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2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9件,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57件,比2022年增长36.52%。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我校获批社科纵向课题2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项目1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2项,立项经费1278.81万元,首次突破1000万元;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3项,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省研发计划(软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分别实现我校该类别项目零的突破。获批5个省级社科研究平台和5个省级青年人才团队,东北亚研究院建设期满考核优秀,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成功续签第四期。发表CSSCI、SSCI等论文125篇,同比增长60.26%;“三报一刊”12篇,创历史新高。出版一类出版社专著74部,比2022年增长110%以上。荣获省社科奖12项,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第5名;荣获市社科奖29项,位居驻烟单位第一。我校精准服务黄河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对接山东十强产业和烟台16条重点产业链需求,重点建设“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培育“滨海核电温排水”等10余个服务地方科研团队。“滨海核电温排水团队”国内首次规范滨海核电温排水预测监测与科学用海保障技术标准,相关成果应用于国内多个核电项目;“海上航天装备研发设计团队”先后承担了“海上发射装备结构安全性设计”“海上发射用多功能塔架研发设计”等项目,服务海上卫星发射3次;与烟台市农业农村局、莱阳市政府合作共建了省属高校中首个和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产业创新研究院——“烟台市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院”;“海洋牧场科研团队”1项成果荣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一等奖。全校各团队、平台累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53项,到账经费1.23亿元。
4.我校“822”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项目成效显著学校党委以“一融双高”为导向,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研究制定了《鲁东大学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方案》及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八项行动”,细化“22条党建工作具体措施”,着力抓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根本点、切入点、结合点、检验点,有效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3年,各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化“双认领、双服务”党建项目,牵头认领、推进重点任务376项,党员个人认领具体任务3761项,帮扶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学生4200余人。我校新增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市级样板支部,获评13项省级以上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果。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服务黄三角高质量发展党支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东卫视《齐鲁先锋》作了专题报道。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党支部积极服务海洋强国、航天强国战略,获评山东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20余个案例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
5.我校圆满举办忠秋楼奠基暨子勤楼捐赠协议签订仪式2023年10月19日,我校举行忠秋楼奠基暨子勤楼捐赠协议签订仪式。捐赠人、阿里巴巴集团荣誉合伙人王帅先生及其亲属,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沈健,烟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芝罘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孔志明,我校党委书记王庆,党委常委、副校长钱国旗、岳远彬、陈厚、向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旺宗,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丛涛,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业兵出席仪式。我校党委副书记马东太主持仪式。王帅表示,鲁东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学校通过对科技的投入和研究,用科研成果实实在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能在鲁东大学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双方的选择和互信。他希望学校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2022年6月14日,王帅、孔旭芳夫妇捐资助学意向书签订仪式在我校学术中心厚德厅举行,王帅、孔旭芳夫妇以个人名义向我校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建设水利环境海洋科研楼(忠秋楼)。2023年3月15日,我校校长李合亮一行应邀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调研,并同王帅签署了忠秋楼捐赠协议,其建设内容包括室内海上发射指挥大厅、海洋工程安全实验室、水动力实验室及室外配套工程等,主要用于我校水利环境海洋学部科研实验使用。2023年10月,王帅、孔旭芳夫妇与我校再次达成协议,拟再捐资人民币1000万元建设一座为忠秋楼配套的教学楼(子勤楼)。
6.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关于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思政工作“七大体系”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凝聚一体化育人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新进展。2023年,我校党委理论宣讲团被评为基层理论宣讲表现突出集体,3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次获批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我校获批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项省级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立思政教育基地、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各1处;荣获2项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活动三等奖。获批1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023年专项课题;获批2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取得实质性突破。我校思政教育措施有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位,舆情态势全年平稳有序。
7.我校师范类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序推进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3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我校物理学、小学教育、英语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截至目前,我校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6个。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3个专业完成专家进校现场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中期审核。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通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顺利通过认证。截至目前,我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我校践行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教育理念,将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进以OBE理念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8.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实现新提升2023年,我校引育5名国家级人才、17名省级人才,自主培育3个省级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实现新提升。我校坚持学科需求导向,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水利工程”省高水平学科,引育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2名;围绕“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学科群”引进省级骨干人才2名;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学科群柔性引进2名国家级人才。坚持质量目标导向,加大人才培育力度,1人入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进入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建议人选名单,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山东省海外科技人才2人、山东省现代农业(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1人进入首批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建议人选名单,1人通过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高端专家项目评审答辩并完成实地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国家级人才尤再进教授带领的“水利工程高水平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省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省级人才杨建敏教授带领的“牡蛎养殖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省级人才魏雪峰教授带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
9.我校成功举办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2023年8月1日—2日,我校发挥水利环境海洋学科集群优势,聚焦海洋装备领域创新发展,成功举办2023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赛分为ROV、AUV、水产捕捞、创意概念等4个赛道,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13所高校的24支决赛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大赛技术标准高,赛事安排科学规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该赛事是我校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有力提升了学科影响力和学校美誉度,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了鲁大力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70余家新闻媒体对赛事进行了宣传报道。
10.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成果2023年,我校与韩国蔚山大学共建的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建院十周年,该项目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二轮中外合作办学合格评估。在首批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项目申报中,我校生物科学专业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和蔚山学院项目同时入选,成为唯一一所机构与项目同时获批立项的省属高校。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下和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框架内,我校获批与美国州立大学联盟高校特洛伊大学开展《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本科121双学位项目,成为省内首个以统招方式开展实验班的高校。我校与越南雒鸿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签署协议,挂牌成立了2个海外汉语中心。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越南雒鸿大学签署《关于联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三方协议》,成为省内首个有语合中心参与签署的国际学生联合培养三方协议;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为我校复函,支持两校在越南同奈省成立南越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校派出访问团赴法国昂热市访问,共同推进卢瓦尔孔子学院建设。与日本福冈工业大学合作,获批中国科技部2023年度日本·亚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樱花科技计划),成为省内获批立项的两所高校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东大学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