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看过电影、梦幻岛 中国电影你通往天堂的机票?

2021年7月6号再更新。可能是最后一次更新了。《原初真相》(Square one)这个片子做得挺好,有兴趣的,尤其是对93案不了解的,推荐看看,你疑惑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得到解答。已经出很久了,B站就有。遗产委员会和HBO的官司墨迹了很久,今年5月终于结束了。MJ一方胜。正如他自己所说,谎言跑短跑,真相马拉松。补充两个之前没提到的事:①《逃离梦幻岛》当时在圣丹斯电影节被使劲宣传,而同期上映的韦恩斯坦纪录片却没什么宣传,据说是因为电影节的联合创始人是韦恩斯坦的朋友。这位大佬在19年2月份就被爆出炼铜和性侵,然而没什么水花,反而《逃离梦幻岛》在3月份全面播出后舆论声浪非常大,个中原因非常明显。好消息是19年7月份这人就被受害者起诉并且被判刑了,只是没什么人关注。韦恩斯坦如今也已经被判刑。只能说天道好轮回。②关于韦德罗伯逊说“我摸到了他的头发,感觉像钢丝刷”这句话,经留学的朋友科普我意识到了这句话有多么恶毒。黑人不喜欢被摸头发,这会被看成是很rude的行为,而且这差不多是不成文的一种禁忌。韦德罗伯逊作为一个白人公开这么讲,其实就是很明显在拿黑人群体不喜欢的行为来玩梗,说一句他公开种族歧视并不过分。更恶心的是他编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爱情故事”,说他是和MJ sex的时候摸到了他的头发,恶心加倍。我对美国文化/黑人文化了解不多,所以此前的澄清里我没提过这一点。但是对韦德这样一个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他不可能不懂,他就是故意恶心人。更荒唐的是,虽然在美国反种族歧视是很政治正确的事,但当初这个片子播出的时候,那么多替它站台的名人却没有一个人指出这个明显的歧视片段,我觉得这非常离谱。他们要么是根本没有看片子就急着出于某些原因站队,要么就是看了,但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天天树立自己爱与平等形象的人,简直太讽刺了。(完)——2019年9月28号更新加拿大华裔吴越关于93案的独立调查作品,纪录片《原初真相》( Square One),9月28号将在洛杉矶的中国剧院首映。针对MJ的一切质疑都是从93年那起案件开始,而吴越的这部纪录片就是从源头上反击。他找到的证人包括:93案原告乔迪钱德勒的好友约瑟芬佐尼(此人是05案中的潜在证人之一,但要作证的内容和93相关。MJ的辩护律师曾说,如果检方找来乔迪钱德勒,那么他也可以传唤一些人,乔迪曾和他们说过MJ没有对自己做任何不当的事。约瑟芬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她现在是首次打破沉默。)93案原告律师团队的法律顾问杰拉尔丁休斯(因当年见到团队内部有诬陷MJ的计划,后来愤而退出)05案中的证人詹妮弗温宁斯,MJ的粉丝与朋友(曾去过梦幻庄园,与05案的加文阿维佐一起呆过)预告片↓10月5号Youbube上会放全片。MJ中国粉丝站(MJJCN)也表示后续会制作中文字幕,并考虑在部分城市首映(说在协商中,还是未知数)我个人对这个纪录片非常期待,也希望等到全片出来,大家有条件的,对93案有疑问的都能去看看,真的是一个全新的角度,这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另外再多说两句:这只是一个以个人名义自费拍摄的独立作品,想必导演联系证人也没那么轻松。尤其乔迪钱德勒一方,多年来一直保持沉默,想要让他或他那一方的人站出来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导演做到了,可见他真的是非常用心。此外,提到的这三位都和案件有紧密联系,同时也都是第三方,且分别属于 原告,原告律师团,“被告”三个不同“阵营”。因而相比《逃离梦幻岛》四个小时只有所谓“受害者”和家人的一面之词,到底谁更客观,到底是谁想要追求真相,谁又是另有目的,我想明眼人都看得懂,我也不多说了。(另:HBO和MJ遗产的案子还没打完。目前法官支持遗产仲裁。)————————4月10号更新这一个多月真是起起伏伏得很精彩。我简单说一下最近这件事的动态吧。最近一阵外媒的媒体风向竟然变了,之前噼里啪啦说MJ恋童的小报大报居然都开始反过来说起伪纪录片的可疑之处了,大概是粉丝已经把片子扒成了筛子,实在是没什么可黑了,又或者是他们也清楚,再这样颠倒黑白他们就赚不到钱了。之前公开站队支持片子的奥普拉已经在自己的账号上悄悄删除了她对影片中“受害者”的采访。就很可笑,她之前可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知道歌迷会反对但还是要揭露“真相”的。真要这么“正义”的话,心虚什么?就连导演本人都扛不住粉丝的实锤敲击,自己承认时间线有误了(虽然他还是不承认这是个伪纪录片。)导演声称不是为了钱,但是播出没多久就出了蓝光碟。(这个碟片也已经在亚马逊被下架了)最新的消息说,HBO本打算一直重播这部片子到9月,但已经决定本周就提前撤掉片子。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追求“正义”,心虚什么?当初MJ遗产委员会谴责他们的时候他们可硬气得很,有本事别怂啊。(9月28号修改:感谢评论区指出,我更新这条消息没几天之后,HBO又声明他们并不会撤片。但当时的确是传出过要撤片的消息。)说到遗产委员会,他们已经状告HBO违反92年的非贬低条款,法官已经把听证安排到5月,我觉得大家可以观望一下。————————————————————————3月12号更新生日祝福的视频链接我放上了。另外,又仔细回顾了一下片子还有相关的资料,删掉了一些可能存疑的部分。——————更新。给路人放一个吃瓜时间线。3月3号和4号,这部片子在美国HBO播出,时长4个小时。同时网友不断扒出细节证实纪录片里有谎言。3月5号,MJ侄子更是在社交软件指出该片在时间线上撒谎。3月6号和7号,该片在英国播出时删掉了45分钟,删掉的都是被质疑过的片段。3月8号该片在丹麦播出,再次被删减,时长缩短到3小时7分钟。(以上是美国时间)非常不厚道地笑了,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为什么如此中二。————————————————不常上知乎,过去的时间线过于沙雕,匿了。MJ十年老粉,已看纪录片。清白这两个字臣妾已经说倦了。分四部分说明:前情科普,观影过程中的疑点分析,导演的明显导向性,纪录片中的造假嫌疑。第一部分,前情科普。两个讲述者一个叫韦德罗伯逊,是好莱坞编舞师,另一个叫詹姆萨非丘克,是个没落的童星。两个人都是MJ 从前的朋友。时间线如下:2005年MJ被诬告的恋童案审理,韦德罗伯逊是辩方的主要证人之一。詹姆没有出庭,但签署了一份书面协议证明MJ 没有任何不恰当行为。2009年MJ 去世。2009到2011年,韦德罗伯逊一直在参加各种MJ 致敬演出,并一直在夸赞MJ。2012年韦德罗伯逊“意识到”自己儿时被MJ 性侵,开始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2013年韦德罗伯逊针对这一性侵提起了诉讼,要求MJ的遗产委员会赔给他一笔钱。2014年,詹姆萨菲丘克也加入了诉讼行列,声称MJ在他小时候性侵了他。2015年,这两起案件均被法官驳回。2015年,两人提起另外的民事案,状告MJ 旗下的两家公司教唆MJ 侵犯自己,要求赔钱。2016年,电影导演丹里德开始联系这两个人,并开始筹备电影。2017年,状告MJ公司的案件被法官永久性驳回。2019年,《逃离梦幻岛》播出。第二部分,观影过程中的疑点分析。这个纪录片的卖点是讲述露骨而富于细节,最大的漏洞也是细节,所以我们就从细节开始说起。以下文字含有大量剧透和部分有尺度的叙述。1开头我就出戏了,我不能理解所谓受害者的两位母亲为什么能笑得那么开心。这可是在揭发害了你们孩子一生的坏人啊,是在揭发那个瞒天过海那么多年,给你们孩子造成严重心理阴影的坏人啊!你们怎么做到回忆起往事笑得那么自然的?2韦德和詹姆说自己和MJ多次发生关系,而且描述得非常详细,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个体特征。这两个人既然声称和MJ发生那么多次关系,既然记得那么多细节,肯定也记得MJ身上的特征,但他们却对MJ身上最明显和最容易留下印象的白癜风只字不提,你就说奇怪不奇怪?我怀疑他们根本就没见过MJ不穿衣服的样子。我为什么说是几乎没有提个体特征呢,因为韦德还是提了一下的。但是本来气氛挺凝重的,他一说那句话我顿时笑出了声。他说他记得他当时抓着MJ的头发,MJ的头发摸起来像钢丝刷一样粗糙。首先第一点,黑人的头发可能的确会有那种触感(这一点好像是外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之一)。但MJ的头皮在80年代初有过一次人尽皆知的严重烧伤。从那之后要么就是假发要么就是接发或者经常熨烫,因为他头顶那一块头发已经不能再生了。韦德的故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却说MJ烧伤后不得不经常熨烫的头发(假发)摸起来是钢丝刷的触感,怕不是在搞笑?第二点,MJ烧伤之后头皮非常非常敏感,经常头痛,有时别人抓他头发也会引发头痛,所以我并不觉得他会随便让人碰他的头发。我也不认为,他作为一个“恋童癖”,一个实施性侵的人,会反过来允许男孩抓他的头发给自己造成痛苦,毕竟性侵是为了取乐,不是为了反过来给自己找罪受。韦德加上这个细节显然是想让自己的说辞显得可信,但恰恰露出了马脚。3詹姆说03年到05年的那个案子迈克尔曾打电话求他作证,被拒绝后迈克尔说“现在开始你是我的敌人”。这个案子的三个年轻证人是:麦考利卡尔金,韦德,还有Brett Barnes。第一,这个案子爆发的时间是03年,所谓的案发时间是02年左右。麦考利,韦德,Brett这三个人都在01年左右还和迈克尔断断续续有联系,所以叫他们作证我觉得没毛病。但是詹姆,按他自己所说,从90年代初期就和迈克尔没什么联系了,迈克尔却非“求他”给03案作证,意义在哪里?第二,按照影片中的说法,迈克尔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自己名人光环的人。那么,麦考利是好莱坞前童星,韦德是好莱坞编舞师,迈克尔又懂得利用名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有他们两个名人在,为什么非要去“求”一个不出名的詹姆?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即使迈克尔真的打了电话,即使詹姆去作证了,也不会是核心证人。即使找不到他,迈克尔也可以用“权势”和“诱导”找到其他人作证。那么在被拒绝后气呼呼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敌人”,就更说不通了,因为根本没有必要。即使迈克尔真的和他说了这种话,“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敌人”,那也只能说明作为一个“恋童癖”,他对“前任情人”的试图操控失败了,所以他恼羞成怒。(影片里展示的也是这个恼羞成怒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极度想要操纵别人的恋童癖,在恼羞成怒后,甩了这么一句话就完了?他既然那么有权势又控制欲这么强,事后竟然没有对男孩进行实际上的报复?这合理吗?为什么我从假定相信讲述者的角度出发会得出这样说不通的结果呢?反推的结论就是詹姆可能在撒谎。事实上他的确在说谎。第一,他在影片里声称自己90年代初就和MJ 没有联系了,也不想联系,但95年的时候他还出现在片场给MJ 打伞。第二,他在影片里说05案时他不愿帮MJ,而且挂断了MJ 的电话。而事实上我在第一部分的时间线里就说过了,詹姆在05案时签了一份书面协议证明MJ没有不恰当行为。而这一点和他在影片里的叙述是完全矛盾的。(以下是05案律师谈到此事的截图)4韦德那个带血内裤的故事也非常扯。韦德说他们两个不可描述之后的第二天,有人给他打了电话说迈克尔立刻要见他,结果见面之后迈克尔非常慌张地问他昨天晚上把内裤扔哪儿了。于是怕事情败露,迈克尔要韦德立刻回去销毁证据。我觉得这一段的讲述说服不了我。迈克尔既然那么担心事情败露,有给韦德打电话又叫他来见面的功夫,不能找个理由自己立刻派人去销毁证据么?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直接在电话里说明情况,而是要当面说。我从试图相信韦德的角度想过,唯一的解释就是迈克尔怕隔墙有耳。可是按韦德的其他讲述来看,迈克尔在其他的通话中也没有刻意注意过这一点,所以这就又说不通了。最不合理的是,按照片中的说法,他瞒过了孩子的父母很多年。既然能瞒过孩子的父母那么多年,必然是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和很强的心理素质,他会犯这种粗心大意的低级错误吗?或者即使真的一时大意,他会像韦德形容得那么慌张吗?5韦德说他在给布兰妮编舞期间,迈克尔打电话和他打听他与女孩子们的sex life,也打听布兰妮。我们先假定韦德的话是真的,那迈克尔为什么要给他打电话询问这种事?在迈克尔是恋童癖的假设下,我只能想到两种可能。嫉妒。纯粹无聊或语言骚扰。在韦德叙述这些话之前,已经表明迈克尔在“恋童”方面是一个“渣男”,那么作为一个“渣男”,他为什么会嫉妒?如果他想在电话里“诱导”韦德,我依然觉得这不合理。按照片子讲述的导向,他利用他的权势和“诱导”的本领,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人和事。如果他想得到某种“快感”,他身边有那么多孩子,非要找一个已经“失宠”的“前男友”吗?况且韦德已经长大了,恋童癖根本就不会再对他有兴趣。我们不妨换一种假设,如果迈克尔不是恋童癖,而是正常的异性恋。那么迈克尔给他打电话谈到女孩子们的事,听起来是不是合理多了?回到影片里的那句话,综合看来,有两个最可能的结论。第一,迈克尔是恋童癖,但韦德在说谎,因为迈克尔不可能和他讨论这件事。第二,韦德是不经意间说漏了嘴,暴露了迈克尔是异性恋/对女孩子感兴趣的事实,同时也暴露了他之前讲述的故事是在说谎。无论是哪种可能他都在自相矛盾。暂时就想到这些,如果想到其他随时补充。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以上我的分析并没有假定MJ 无罪,我只是假定他们说的是真话,顺着讲述者的话往下分析,顺着片子里的MJ “恋童癖”的人设往下分析,但到最后却都捋不出一个合理的逻辑。至于原因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三部分,导演的明显导向性。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不管怎么宣传,这都是一部“纪录片”。既然声称自己是纪录片就要符合纪录片的原则,但是导演在整个片子里的导向性却十分明显。首先,除了两位“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导演没有进行任何第三方采访,也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四个小时的片子里只有当事人和家人的口述,且他们的话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佐证。我看到有人把MJ 的事和R.Kelly的事做对比,不好意思,我认为这两件事根本没有可比性。R.Kelly的纪录片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远没有这么一面之词,剧组除了受害者之外,还采访了助理,律师,家人,制作人,童年伙伴,心理医生,家族好友等等一切可以采访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受害人的指控才变得更加令人信服。这才是一个纪录片该有的样子。《逃离梦幻岛》的导演如果真的想做一部“纪录片”,就该进行多方位的,详实的采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讲述一个单方面的故事:巡演过程里发生性侵,家人不知道,酒店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吗?所谓的定情物,虽然MJ 死无对证,当年卖戒指的商店也找不到吗?说MJ 和孩子让父母住在离他们很远的房间里所以瞒过去了,那总有人的房间是离他们比较近的吧?为什么不去查证和采访?如果认为MJ 家人和遗产委员会只会替MJ 说话,那么他身边的制作人呢?从前的朋友总有吧?保姆呢?助理和经纪人呢?当年的律师呢?甚至当年的陪审团和记者呢?其他在MJ 身边呆过的孩子呢?导演明明有那么多人可以采访,但是他却刻意避开,单就这一点来讲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纪录片导演。他只想让观众看到一个单方面的无法证实的故事。第二,片中有明显的情绪渲染和控制观众情感导向的嫌疑。我举几个例子吧。第一个例子,詹姆说他和MJ 的第一次见面时在拍百事广告的时候。广告的片段大概是这样的:詹姆敲门问杰克逊先生在不在,推门进去没有人。后来迈克尔杰克逊进来,靠着门框对他笑,然后走进来,捡起地上的帽子,和他打招呼。詹姆终于见到杰克逊,高兴地笑起来并手舞足蹈。请注意,这是广告画面。这时候,镜头将他笑起来和手舞足蹈的画面进行了慢放,对MJ看着他的画面也进行了慢放,加上了令人不安的配乐,同时在讲述的詹姆笑着说“这就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观感,我当时看的时候也差点被绕进去了。因为你看到这里,很容易就自然而然地联想,你会自动认为詹姆这个演出来的广告画面,就是他们初次见面时詹姆内心的真实反应。(手舞足蹈和非常激动)把MJ 的笑容慢放加上不安的配乐是什么作用呢,你会很自然地联想,MJ 看到他这么激动,自然觉得小孩“好骗”,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事。而这就是慢放和配乐起到的效果。那么观众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暗示,接下来他被迈克尔一步步“诱骗”就是很说得通的事情了。但是,别忘了,我前面说过了,这是在拍广告,这个画面和两个人见面时的心理活动一点关系也没有。第二个例子,韦德所谓的“爱的小纸条”。这些纸条的内容确实有一部分提到他爱韦德,想念韦德,谢谢他成为自己的朋友,韦德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男孩之类。导演和韦德重点强调了一下这种“爱”,然后加上点配乐,韦德又说他俩互相有昵称,他有时候叫迈克尔Apple head,迈克尔叫他little one。纸条展示+诱导性解说+亲昵关系的强调,看起来好像真的挺有说服力。然而纸条上,迈克尔同时也表达了对韦德家人的爱,也说了希望韦德在舞蹈上有起色之类的话,却被他们忽略了。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对小男孩有这种爱的表达不正常,但是我想说的是,迈克尔对任何人都是这样的表达。如果他真的是恋童癖,用这种字条“诱导”小男孩就够了,是不会给异性,成年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也写这种字条的。既然他可以说爱韦德,也可以对自己姐姐说“我爱你胜过言语表达”,可以对韦德说“感谢你成为我的朋友”,也可以对年长的保镖说“感谢你像父亲一样。我不知道没你在身边会发生啥,爱你”……可以对韦德说“我想你”,也可以对波姬小丝说“我想你,请和我保持联系,我一直都在想你。”这就说明他平时讲话就这样,韦德并不是特殊的一例。至于夸韦德是世界上最好的男孩,还有那句被恶意慢放的“让我高兴,做到最好”——这两句话如果换个旁白和气氛,说“作为恩师,迈克尔给了韦德自信心和鼓励,同时也对他严格要求”,你还会觉得这些字条不正常吗?你只会觉得他在带徒弟。况且“你是这世界上最好的男孩”这种话就是他夸人的一贯套路,他还夸过他自己女儿是“我心中的女王”呢。起外号和昵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管克里斯塔克叫圣诞节。Apple head也并不是专属韦德的称呼,很多人都这么叫他,他自己也这么叫过自己。再比如自称uncle doo doo,说爱侄子。再比如给妻子写纸条说自己是“爱你的臭臭”。所有这些都说明韦德的纸条没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导演不想让你知道MJ 对其他人也这样罢了。第三个例子,略显刻意的讲述。“受害人”在讲述他与MJ 发生关系的过程时,特意提到床的一边是彼得潘的海报,床的另一边是不可描述的场景。我相信看到这段讲述的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然后为这种极端的对比感到不适。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感到了不适,但是随后我又有一点怀疑。彼得潘恰恰是迈克尔经常用来自比的卡通形象,这样冲击力极强的讲述,是不是有意而为之?而“受害者”所说的另外一段话也让人生疑。白天有糖果,有想要的一切东西,一起玩一起跳舞。晚上却是不可描述,迈克尔甚至拿戒指换取好处……听起来毛骨悚然,可却并不新鲜。性与糖果并存,这是《洛丽塔》中的经典叙事。“现实情况”与文学作品的套路惊人的吻合已经令人疑惑,而当“porn and candy”这句总结也从讲述者口中自己说出来的时候,就未免更有刻意强调的嫌疑了。第四部分,纪录片中的造假嫌疑。1迈克尔给韦德的生日祝福片段,有造假嫌疑。十几秒的镜头里景别变了好几次,而且有明显的掉帧现象。(视频链接https://fx.weico.net/share/62391822.html?weibo_id=4346304031013713)韦德的生日在九月,但根据迈克尔的服装和视频背景对比,这个视频录制的时间可以确定是在90年2月,是MJ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被授予最佳艺人奖的时候。迈克尔为什么会提前七个月祝他生日快乐?2时间线上说谎。迈克尔的侄女证实,在韦德声称自己“爱上MJ”的少年时期,其实一直在和自己交往,时间长达七年,而介绍人正是她的叔叔迈克尔。“我打赌这不会出现在纪录片里,因为这会毁了他的时间线。”韦德和侄女谈恋爱期间还多次劈腿,其中之一就是布兰妮。但他在纪录片里完全没有提到。迈克尔的侄子也证实,纪录片里韦德在时间线上撒谎,所谓让他决定作证的晚餐,实际上发生作证之后,且当时侄子还有Brett Barnes一家都在场。而在影片里,韦德的姐姐只是含糊地说“所有人都在”,却没有指出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3韦德在影片结尾烧掉了很多有关迈克尔的收藏品和衣物。导演在被问到韦德烧掉的是不是真品(迈克尔手套和夹克)时,声称是真品,并且说他已经和韦德确认过了。而朱利安拍卖行则证实早在2011年韦德就卖掉了很多收藏品,他们不能提供完整的名单,但可以确认都是迈克尔送给韦德的礼物。在被扒出来这些事之后,英国版的片子播出时就整整删减了45分钟,直接把有漏洞的地方都删掉了。时间线不一致的地方删了,结尾烧衣服的片段也删了。——————————————补充。作为相关延伸,我觉得我有必要科普一下93年案件和解的事。大众认知里他是拿钱赌嘴,甚至很多粉丝每次科普也只强调他当时耗不起所以选择和解,导致很多路人至今对这件事云里雾里。事实上这个案子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民事纠纷,虽然地方检察官不顾男童母亲的反对启用了刑事调查,但当时并没有刑事立案。注意,没有刑事立案。因而从原告方的角度看,他们从头到尾只提起了一桩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意思就是索要金钱赔偿,换句话说就算是MJ 打输了官司他也是赔钱就可以了,不存在什么无罪有罪,不存在进不进监狱,也不存在拿钱影响案子结果。如果原告想要他进监狱,想要给他定罪,可以再提起刑事诉讼,因为美国法律里这两样诉讼是可以分开进行且互不影响的,也就是说,即使他付了民事诉讼的和解金,原告依然可以继续告他。这种案子一般都是先刑事诉讼再谈民事赔偿,但像93案这种先索要民事赔偿的很少见,至于为什么先索要赔偿,又在拿到和解金之后立刻拒绝刑事立案,原因显而易见。这个案子的追溯期有好几年,当时MJ 耗不起,其实原告也耗不起,所以和解说不定原告还很高兴。我为什么说原告耗不起,因为前面我说过了,他们一开始选择的就是钱,当然是越快拿到钱越好。我再说得清楚一点,是原告从一开始自己选择了要钱(民事诉讼),而不是MJ 想要拿钱堵嘴。即使MJ因为一些原因被迫(据说是律师团队的建议,而且最新的新闻里家人证实了他当时主观上非常不想和解)选择了和解,付和解金也是变相满足了原告一开始想要钱的需求。注意,是被动满足原告的需求,而不是他主动用钱收买。这个因果关系大家希望大家可以看清楚。我为什么要把这件事补充在后面,因为《逃离梦幻岛》里也提到了这件事,于是又很多人拿着和解的事情开始言之凿凿地造谣,我觉得我有必要做这个科普。————————————————还想到什么会再补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岛 中国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