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之前买了不少智能家居厂家产品,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感觉网络卡,一?

使用PC机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们可以被看成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互联网。那么如果要问接下来的互联网是什么,那就是万物互联,即IoT。一些媒体把它翻译成“物联网”,这个翻译其实不准确,因为它不只是物和物的联网,而是所有东西的联网。以广告业为例。如果把传统广告业叫做1.0模式,一般的互联网广告叫做2.0模式,精准广告叫做3.0模式,那么,当下中国,这三种业务模式都处于高速发展期,短期内看不出孰优孰劣。再比如旅游业,有传统旅行社的1.0模式,有携程、穷游等2.0模式,还有新兴的个性化定制旅游3.0模式,都发展得很好。梁宁老师在她的《增长思维30讲》中,对这“三浪”有一个更准确的概括。她说:“第一浪,就是消费升级,核心是抢货,有货你就赢了。第二浪,是互联网革命,核心是抢流量,流量可以整合货,有流量你就赢了。第三浪,核心是抢数据。流量越用越少,数据越用越多,有数据可以整合流量。”在目前这种“三浪叠加”的情况下,到底应该选择进入1.0还是2.0还是3.0,还真不好一刀切。智能商业与传统商业最大的不同,就两个字“精准”。精准理解用户需求、精准呈现最优选项,这在传统商业中只是一种理想,而智能商业时代,这就是业务的核心。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商业与智能商业的差距,就是长矛大刀对洋枪洋炮的差距,未来会站在哪一边,是很清楚的。虽然“万物互联”这一概念早已被提出,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即使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完善的体验,现在的“互联”却仍只限定于一定范围之内。难道,所谓的“万物互联”终究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何时才能真正地打破壁垒?一、智能商业是主导未来的新商业模式。智能商业与传统商业最大的不同,就两个字“精准”。精准理解用户需求、精准呈现最优选项,这在传统商业中只是一种理想,而智能商业时代,这就是业务的核心。第一步,就是在线化。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完成物理世界的在线化,把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映射到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身处互联网时代,你有没有联网,有没有在线,这是至关重要的区别。“你联上了网,所有的优势才能为你所用,如果你跟互联网完全没有关系,这个世界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对传统企业来说,今后10年,需要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实现业务的在线化。为什么“互联网+”推进得不顺利?因为大家对它的理解不对。光是开个淘宝店,做做微博营销,并不是真正的在线。真正的在线化是,将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场景,从离线状态变为在线状态,把离线服务变成在线服务,把离线用户变成在线用户。只有这样,才能实时记录用户的反馈,才能和用户产生持续的互动,这是智能商业的开始。没有这一步,一切都无从谈起。传统行业的在线化,确实是个大工程,成本也很高,但这是值得的。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感觉互联网产业已经相当庞大,留给后来者的机会不多了。但实际上,这个错觉。迄今为止,互联网公司只在在线广告、在线零售、在线社交这三个领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而其他大部分的商业领域,还没有开始在线化,这里有一片广阔的蓝海。未来,谁能发挥创造力,把更多的传统产品和服务在线化,谁就占有了先机。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格局的改变,远远谈不上结束,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曾鸣教授甚至预言,未来,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会消失。当所有传统产业都在线化之后,当然就没有“互联网公司”这个说法了,所有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第二步,叫智能化智能化的本质,就是数据+算法。我们刚才说的在线化,不是把核心业务搬到网上就够了,它的本质,是通过在线业务,全方位、低成本地实时记录用户数据,用足够大量、足够多维度的数据来喂养算法;算法做出决策后,再通过在线业务来获得决策反馈。你的业务就形成了一个实时的最小化闭环,算法在这个闭环中快速学习、快速迭代。在这个闭环中跑的数据,不但是“大数据”,而且是“活数据”。有了活数据,你的业务就变成了智能业务,跑得越来越快,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开。听到这里,对于想转型的传统企业,可能会有点担心:在线化已经够难了,现在还要加上智能化,那我是不是必须要招算法工程师,自己来搞算法,这也太难了吧?不用担心。曾鸣教授指出,对传统企业来说,智能化这一步反而好办。未来,算法会像云计算一样,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谷歌、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会提供算法工具包,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去挑选适合自己的算法就好。二、“智能商业的双螺旋”不过要注意,智能化并不等于智能商业。事实上,智能化只是智能商业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另一大核心要素,叫做网络化。智能化+网络化,才构成了未来商业文明的DNA。曾鸣教授对“网络化”的定义,是“在需求端形成网络协同效应”。这是指,用户会主动进行产品传播,让平台网络自己生长。而且,用户越多,网络价值就越高,产品就越能实现赢家通吃。像脸书、微信、淘宝这样的互联网顶级玩家,都是典型的具有网络协同效应的公司。而反观优步、滴滴这样的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多大的网络协同效应,它们吃的仍然是规模经济的红利。这和它们的业务模式有关:它们平台上只有司机和乘客两个角色,相当简单和同质化,用户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这样的网络就缺乏自生长能力,不能形成网络协同。形不成网络协同,就意味着用户的转移成本很低。用户完全可以在手机上同时安装好几个打车软件,像神州专车、易到用车、首汽约车,等等,随时切换。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滴滴在中国市场占有了绝对优势,但仍然没办法形成绝对垄断,而且还不断有新玩家涌入,像美团、高德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协同的重要价值。有越来越多的店主希望自己的店铺看起来更美观、更有个性,店铺装修的需求就产生了。当时淘宝还没有找到营利模式,于是淘宝内部有人主张,应该由淘宝统一向卖家提供装修服务,这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再三权衡之后,淘宝发现,自己不可能同时向几十万卖家提供个性化的装修服务,这事儿必须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来干。曾鸣教授说,那是淘宝第一次清楚地区分,哪些是平台该干的事,哪些是平台应该让利给第三方来干的事。想清楚了这一点,淘宝开始大力推动第三方服务的发展。在淘宝网络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角色:软件设计师、图片摄影师、被称为“淘女郎”的淘宝模特、直播网红,更不用说我们天天打交道的快递、客服人员等等。这些新角色和买卖双方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网络协同,随着他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淘宝平台出现了“生态爆炸”。如果把淘宝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看成一个个“点”,那么每个淘宝店铺就是一条“线”,它们通过零售业务把一个个“点”连接起来;无数条纵横交错的“线”,就构成了淘宝购物这个“面”;而支付宝、阿里云这些其他“面”,又和淘宝购物一起,构成了一个“体”。点、线、面、体共同演化,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协同生态。其中,强大的“面”和“体”,可以对点和线进行赋能,让它们快速发展。今天,任何一个淘宝新卖家,只需要一个程序接口,就能随时获取几百种不同的第三方服务,以及由淘宝提供的全套基础设施服务,比如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旺旺工作流、各种营销服务,等等。这就是“面”和“体”对点和线的赋能。反过来说,如果离开了“面”和“体”,孤立的点和线就很难走远。有一些淘品牌在成功之后尝试着离开淘宝生态,另起炉灶,然而,很少看到成功案例。再比如,曾经红火的联众游戏输给了QQ游戏,就是因为QQ游戏有腾讯生态体的支持,而联众没有。未来的商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之间的生态竞争。梁宁老师的课程里也提到了“点线面体”战略,她建议,你在做战略选择的时候,要看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一旦选错了“面”和“体”,点和线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功。三、我们真的实现万物互联了吗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从被比尔盖茨1995年在《未来之路》中第一次提出来,已经过去了快30年了。那时还存在于世界首富家中的全自动化智能家居系统,在如今可能只用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个智能插线板远程控制各种家用电器开关,花小几万块钱也可以获得世界首富同款全屋智能。互联网技术和通讯协议的快速发展,让“万物互联”不再遥不可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来描述现在物联网的现状也恰如其分。这些年,我们分别见证了智能手表、智能汽车、智能电视、智能眼镜、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门锁等等里程碑意义的单品,也经历了种种物联网产品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据调研显示,现在的传统家电厂商生产的新品基本上已经全部支持智能化,从选配变成标配;而且价格越高、智能化程度越高。物联网产品的发展历程——图片来自simplycoding但是,我们的物联网真正做到万物互联了么?为什么20多年过去了,我的iPhone依然不能跟其他的安卓手机蓝牙分享照片,我的联想笔记本不能和我的华为手机隔空操作呢?都2022年了,“其他家的产品”依旧在“万物互联”这个并不新鲜的概念下永久失效。四、此物联网非彼物联网其实物联网从使用用户来分可以分为C端用户和B端用户。其实物联网在面向B端的场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了,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基本实现了“万物”(动物和各种物品)互联,而且在相应垂域,也形成了业务的完整闭环。比如说智能抄表系统就是物联网的典型B端应用,一般是国家电网或者是当地的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来承担更换智能表的费用,电信运营商来进行各种表上的数据模组和卡号的开通以及数据传输网络的运营。一般这类的表早期使用2G网络,后来随着网络的迭代升级用到nb-iot/cat1等等。后续的计费管理系统、支付系统、用户管理都是由电网、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来具体承接了。想到小的时候每个月会有专员来上门抄电表、抄水表,买电买水都要去相应的营业厅。如果家里刚好没电的话,可能就要全家晚上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点着蜡烛熬过漫漫长夜,心里感叹爱迪生真伟大的同时,提醒自己第二天一大早记得去买电。此外可能大家还听说过牛联网、羊联网,听着特别像是标题党的新闻。但其实这些也都已经很成熟了,通过在牛/羊这些动物身上安装支持nb-iot网络的数据模块,用来监控动物健康、生理周期、位置等信息,从而科学地缩短胎间距,提升繁殖效率。这么做不仅仅可以提升畜牧业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药物使用率,提升畜牧产品的品质,更加的节能环保。目前全球已经被物联网连接的动物已经超过10亿且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大家是不是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退休后”都去搞起了跟“猪牛羊”相关的第一产业,因为这里确实是一块适合科技发挥作用的蓝海。并且据说为了提升奶牛产奶量,现在已经开始给奶牛带VR眼镜感受青青草原,不仅仅是物联网,畜牧业已经进入了元宇宙时代。看了上文,大家是不是突然觉得人不如牛,或者是惊叹物联网在B端居然发展得这么快。确实,因为如果大家是非从业人员的话,对于B端物联网的发展感知是比较有限的,即使是停车场的自动缴费、自动找车,大家每天骑的小蓝车、小绿车(依靠物联网模块来做定位),大家都用过,但其实并不知道这背后都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催生的新形态的产品或者是更好体验的服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最直观感受的还是2C的物联网,消费级物联网。比如大家现在家用的各种智能家居,或者是会带出去的在社交网络上晾晒的EDC(everyday carry),包括各种生产力工具手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耳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等。之前自己家装了智能门锁,所以出门不用带钥匙真的是非常幸福。尤其是现在疫情居家办公,经常需要下楼做核酸,很多女生会发现自己的居家服上可能都没有用来装钥匙的口袋,或者是新闻上有报道,因为着急下楼核酸忘记带钥匙反锁在外面进不了家,有了智能门锁就可以很轻松地出门,专制各种强迫症。还有比如连字节都在做的智能台灯,解决的痛点主要是冬天太冷了,大家进了被窝懒得下床关灯,适合各种懒癌晚期。包括现在火的扫地机器人,帮助很多家庭解决了谁扫地、谁擦地这种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的物联网产品。不要小瞧一个扫地机器人,它身上搭载的黑科技就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备要素。再比如说对于拥有众多生产力工具的打工人,如何利用万物互联的技术红利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健康、愉悦。我的解决方案目前是使用苹果全家桶,比如作为一名高产的专栏作家,我需要经常头脑里构思文章的结构和素材。因为手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我会把一些灵感全部记录在iPhone自带的记事本里,并且作为一个INTJ人格没事自己给自己定一堆todo的人,也会把一些待办记录在iPhone的提醒事项里,也会给自己的日历加各种日程。当然因为苹果强大的封闭生态系统,我在真正开始创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我的记事本里选择/检索素材、片段整合进行创作,一些想到一半的想法也可以在拿到电脑的时候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有的时候会自己做一些短视频,用手机拍摄完后会选择Airdrop到iPad上进行剪辑,因为iPad支持Apple pencil,而且屏幕更大一些,所以pencil+iPad特别适合进行一些视频编辑/图片编辑,或者平常写写画画。当然现在苹果设备还支持接力,比如MacBook上的内容可以接力到iPad上进行显示,一些刚才在手机上浏览的网址可以直接在MacBook/iPad上无缝地继续浏览,总之就是提供一种跨多屏的、无障碍的、丝滑的体验。但以上,仅限于你的这些生产力工具都来自于一家公司。如果它们品牌不同,但你又想要进行设备之间的共享互操作的话,只能依赖于第三方的软件了,第三方软件目前主要支持的功能还仅限于文件类的共享。所以想要体验万物互联的最佳体验,可能首先要做足预算,换上某个品牌的全家桶。各家全家桶比一比五、万物互联从两个维度扩展了互联网使用RFID标签实现商品的跟踪,无人售货等等,也是万物互联的应用。概括来讲,万物互联从两个维度扩展了互联网,一个是时间维度,从我们过去断断续续的连接,变成全时段的跟踪;另一个是空间维度,将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各种物品连到网络中。这样一来互联网的规模就大了。IoT绝不是说,过去有个互联网,今天再来一个把东西(things,或者说是物)连在一起的网络。IoT的规模会有多大呢?最保守地估计,会有500亿个设备(包括我们人自身连到网络中),比较大胆地估计,能有上万亿的设备连入网,当然这其中很多是带有RFID的商品,在网上只是短暂停留。相比之下,前两代互联网的规模就小得多。第一代互联网大约有10亿台计算机联入了网络,第二代大约有50亿个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和一些可穿戴式设备)。也就是说,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大约大了一个数量级,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还将大一个数量级。这么多的设备,形成的经济规模是极为可观的,最保守地估计,也应该有今天电信市场规模的两倍,即7万亿美元以上。那么,万物互联什么时候能够像今天移动互联网一样普及呢?我们还是从预先要求开始入手分析。今天,移动通信的技术和网速对它来讲都不是问题,今天的5G完全可以解决万物互联的通信问题。但是接下来有三个瓶颈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能耗足够低的处理器。今天的手机比PC的单位能耗性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左右,如果按照这个要求设计IoT的芯片,需要把能耗降低十倍左右。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设法降低芯片的工作电压,比如如果能从现在手机的3V(伏)降低到1V,就能节省90%左右的电量。另一个方法是用更专用的芯片取代目前较为通用的芯片。在这两方面,现在都有不错的进展。但是这还只是必要条件之一。其次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将这么多设备管理好,这个目前还没有。第三则是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也没有找到。没有从商业上获得利润继续投入这个产业,它就很难快速发展。由于现在的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因此万物互联的时代不会一天到来。如果万物互联真的来了,谁将是下一个微软或者Google,英特尔或者ARM公司呢?目前还看不出苗头,不过从目前的技术准备来看,华为在通信标准和设备上有一定优势。而在处理器方面,反而是开发安卓系统的Google准备得最充分。在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之后,Google就在布局IoT。它请来了RISC系统结构(今天手机使用的ARM芯片,用的就是RISC系统结构,关于它,大家可以阅读《Google方法论》)的发明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帕特森(David Patterson),负责了开源(芯片)设计项目(Open Source Design)。它相当于是开源版的ARM,在此基础上,各个厂家可以设计自己的专业芯片。帕特森讲,现在谁加入到新一代芯片的设计上,谁就有可能获得图灵奖。目前已经有很多小的芯片设计公司在Google开源设计的基础上,在开发IoT的芯片。要点总结:1. 互联网经历了两代,现在正在开启第三代,也就是万物互联。2. 每一代互联网比上一代,从设备的数量和市场的规模,都会有巨大的增长,这是未来的机会所在。3. 每一代互联网都有掌握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从PC时代的英特尔和微软,到今天的ARM和Google,以及未来掌握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公司。4. 从能量的角度讲,每一代互联网都是以更少的能量传输和处理更多的信息,这一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六、万物互联是否是个伪命题?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们的物联网真的实现万物互联了么,为什么连最常用的手机都没办法跨系统完全互联?因为系统不同、生态不同,万物互联是否是个伪命题?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想先从人类社会或者是人性深入地聊一下。之前一个科大讯飞高层给我讲的亲身经历,他们家的小朋友因为带了讯飞自家的儿童手表在学校被排挤。因为同学都带小天才,小天才有一个现象级功能叫做“碰一碰”加好友,只有小天才的手表才可以互加(模仿儿歌【找朋友】的交互方式,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因此,为了能让自家小朋友融入班集体,不受其他小朋友排挤,不得不给他换了块小天才儿童手表。即使小朋友带的是自己爸爸公司自主研发的,也不会被群体接纳。碰一碰交朋友你看,连小朋友之间都会有所谓的通过相同的产品生态圈=身份认同圈;更何况是等级分明的成年人世界。苹果为什么要做封闭的生态系统?因为苹果希望苹果的用户跟苹果用户玩,其他的用户跟其他的用户玩,苹果的用户不要跟其他的用户玩;要做出身份区隔;他们是果粉,不是“一般”用户。其实任何产品都有所谓的阶层,阶层并不相同;品牌会不断地强化其阶层的定位。比如女生的奢侈品包包鄙视链、男生的汽车鄙视链;即使做产品的最后都想要创造一个万物互联(天下大同)的理想国,但因为有人、有层级,每个利益群体诉求不同,大家内心并不想要一个最终万物互联的结果呢?奢侈品包鄙视链汽车鄙视链所以说,能不能万物互联本质上有技术的原因,但绝不完全是技术的原因;最后阻塞的可能是各方利益上、关系上很难互联互通;C端的物联网做到最后可能就会是马太效应、赢家通吃的结果,或者就像现在一样几大阵营共存,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是周围人的选择和影响选择某个产品,实现小范围的“互联互通”。但大家其实也不必悲观,在万物互联时代可以做的事情依旧很多。比如电信运营商作为一个第三方中立的平台,尝试打通这些水火不容的科技公司旗下的智能家居产品,中国移动推出的和家亲APP通过andlink协议支持控制天猫、小米、百度、欧瑞博等等不同家居。和家亲打通超过上百款智能家居产品比如即使每个人使用的手机不同、运营商不同、大家的身份地位背景文化各不相同,依然诞生了微信/WhatsApp这样连接几十亿人口的超级APP。但是微信/WhatsaApp也是在互联网迭代发展了好多代才出现,所以不排除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会出现屏蔽底层差异的技术。它的具体形态我们并不清楚,可能存在于元宇宙中,因为扎克伯格总结的元宇宙8要素中包含了设备的互操作的实现(可参考文章《AI产品必读: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必备八要素》)。毕竟技术演进的终极意义就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技术来实现客观公正公平与中立(因为人性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期待万物互联与巴别塔倒塌时代的到来。当下的中国处于“三浪叠加”的时代。传统商业模式是1.0,互联网商业模式是2.0,而智能商业模式是3.0。从传统商业的1.0模式开始,如果向前一步,把你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在线化,那么你就进入了2.0模式;把2.0模式下获得的在线数据用来喂养算法,形成算法决策的反馈闭环,这就走向了智能化;在智能化基础上再加上网络化,形成点线面体的协同效应,这就是智能商业。曾鸣教授提出的“智能商业”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战略思考框架。不过我也必须指出,智能商业模式脱胎于阿里巴巴独特的生长路径,它没有办法覆盖这个复杂世界所有的商业模型。我们只能说,智能商业,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众多可能性之一。人工智能算法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主导商业逻辑、进而决定我们的世界,仍然是一件难以预料的事情。

2018-12-11 15:15:45
78点赞
289收藏
85评论
购买理由本人算是工科男,只不过干了商业的活儿,家里没事也就看看网络电视,玩玩白群晖看4K电影,同时玩一下手游,带宽以及小包的转发能力直接影响了内网4K电影的缓存时间以及手游的延时,所以对这块的网络建设本着由俭入奢的逻辑,从低端开始试验,知道找到最优化的方案;目前是家里老房子住着,标准的3居室,恶心的是80平老房子,入户的光纤在门口的地方,其余房间均没有网口,于是开始折腾路由器,从极路由、网件、华硕、小米一路折腾过来,自己还有个错层的80平的小房子,精装修被开发商坑了,墙里面5类线还是断的,后来换了个大点的130平房子,本想沿用之前囤积的路由器,大不了每个房间放一个,结果效果太不理想,于是迷信商业方案比民用方案更妥的逻辑,入了UBNT这个半商业化的坑,本文主要就是分享一下这一路过来,主流的路由器基本都上都用了个遍,该踩的坑也踩了个遍的经历,也方便值友对症参考。本文路由器的登场以时间顺序为主,包含:1.TP的电力猫系列2.极路由1,极路由2,极路由3、极路由43.小米路由器R1D,小米路由器R2D,小米路由器3G4.网件R7000,网件R85005.华硕AC86U6.UBNT 全家桶以上设备,除了觉得特别好的会予以保留,其余都咸鱼回血了,所以本文有一部分设备是没有实拍图片的,会用京东购买记录替代。 一.TP电力猫产品TP-LINK HyFi智能高速无线套装 无线路由器 分布式路由 电力猫穿墙宝(TL-H29R&TL-H29E)339元京东去购买2013年是入坑的开始,当年自己住的那个奇葩户型复式楼,精装修的房子验收没经验,开发商在墙里面的网线没处理好,基本不能用,自己对重埋网线的工程量又比较抵触,于是入了TPLINK 系列的电力猫,具体详情评价如下:a.使用方法:入户的弱电箱光纤接光猫,光猫的网络插电力猫主机的WAN口,然后几个分机也找墙插插上,配对成功以后,哪件房信号不好,就在那间房查个分机就OK了;b.原理:电力猫本身有3个作用,分别是拨号,将网络信号转变成电力线可以传输的信号,对外发射WIFI信号,所以就算家里的户型再复杂,哪怕家里每间房都没预埋网线,只要有电源墙插,就可以完全无损的方式通过主机+分机的方式实现全屋网络覆盖;c.优点:完全不用处理家里再烂的网线,全屋可以覆盖,同时价格不高,小3位数就可以解决问题d.缺点:电力传输网络数据,带宽大不了,建议入户宽带在50M以下的,户型特别复杂,主诉求是全屋覆盖的话可以玩一下,别指望什么内网4K电影传输啥的,这个方案就是简单,无损,便宜,反正全屋覆盖是OK了,指望百兆千兆的网速都能跑起来,我个人持怀疑意见。另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分机只能插墙上,不要用接线板!不要用接线板!不要用接线板!
二.极路由系列 极路由也是2013年开始接触,最后一台机器是2018年买的,真心说这还是个很不错的产品,省心、傻瓜APP也蛮好用的,附上几个APP的截图:a.使用方法:嗯,极路由的使用太简单,基本配置环节不需要电脑,一个APP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就不再多说了。b.优点:App至少到目前为止,网件,华硕是比不上他的APP傻瓜式远程管理的能力了,小米app也不错,但是在设备的用网情况上还是比不过极路由,我不会告诉你通过极路由可以随时知道你几点上线,几点离线的。稳定性也没问题,用了4代产品,装个自动重启的插件,每周自动重启一次,基本上就不用管了,所以到目前为止,对于各种想看哪些设备连接,连接了多久的强迫症患者,裂墙推荐极路由。c.缺点:听说极路由公司资金链断了?管他的,反正现在咸鱼上各种便宜。另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路由器距离最远端房间直线隔墙不超过2堵,家里宽带百兆以内,买50块钱咸鱼的极路由2就可以了,超过百兆的150块的极路由4就可以了,极路由3太大了,极路由x咸鱼都是当过矿机的,吃不准就不拿了。另外说明以下几代产品的差异极路由1代,百兆口2天线,成名之作,由于历史以及价格原因,只有2G极路由2代,百兆口2天线,1个2G,1个5G极路由3代,千兆口3天线,1个2G,1个5G,尺寸偏大,外形不喜欢极路由4代,千兆口4天线(我拆机看过,4天线,只不过外观看上去是2根粗天线而已),外形规整,目前最推荐的。极路由X,千兆口,1个2G,2个5G,尺寸偏大,外形不喜欢,总之不是方正简单的设计的都不喜欢。三.小米系列1.一代小米路由器硬盘版R1D:本人基本上还算是个比较合格的小米粉了,小米的产品基本上每个品类能买的都买过,路由器当然也不能放过了,在没有接触到群晖之前,对于远程电影下载的解决方案就是小米路由器R1D了,也就是下面这货:对于这代产品,我能说什么呢?实验性质?虽然参数各方面当年看来都不错,千兆,5G等等都有,反正就是各种小疙瘩让人不舒服,里面自带一块硬盘用来承载远程下载的电影什么的,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路由器的系统也装在这块硬盘上,由于系统的问题,自己换硬盘看教程脑袋都看炸了,也没能换成功,加上机械硬盘连续工作对寿命是有影响,于是这个机器在陆续使用6个月以后,就开始面临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由于换硬盘自己要弄系统,怕麻烦,于是卖都懒得卖,直接放抽屉落灰了。2.小米路由器R2D:这代的路由器说实话,比第一代成熟多了,硬盘只用来装文件,路由器的系统在内存里面,拿回来直接手动换了个4T的硬盘,系统自动恢复,下下高清电影什么的很方便,也没有跟一代一样明显的断流问题,全千兆口,1个2G,1个5G,至少现在这台机器我没挂咸鱼,跟群晖一起接在交换机上面,群晖用来同步家庭照片,公司的文件,小米路由器就成了4K电影专用下载机了,装满一个硬盘就手动再换个新的就好了。后面再出来的带硬盘的辛苦机器,小米路由器HD,说实话,我是觉得跟这台R2D比较的话,价格跟价值不成正比,无线的信号自然是HD好一些,但是属于信号好一些,也没能多穿几堵墙,价格还高了不少的概念。小结:小米带硬盘的机器,适合对离线下载高清电影有刚需,家里路由器离电视最好不要穿墙是最好。3.小米路由器3G:用小米R2D做主路由的时候,看电影啥的都没问题,就是打手游的时候莫名其妙会有延时,后来看到小米的3G,看了下基本配置,除了没硬盘,感觉就是小米R2D的去硬盘版本,全千兆,价格也不高,于是乎随手就买了一台。这机器现在被扔父母那边房子用了,日常使用没问题,但是千万别打手游,千万别打手游,各种不稳定的延时,特别影响游戏体验,最后放几张小米app截图好了以上是关于折腾家庭网络的第一篇文,基本上都属于便宜的入门玩具,网络结构特别简单,所以也就没有放拓扑图了,同时提醒,新机器回来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把光猫改桥接了,用路由器来拨号,以此避免电信用的渣渣光猫拨号对网络造成的影响。后面再抽空把网件,华硕,UBNT一一说明一下,光猫也折腾了几个,等路由器说完了再提罢了。另外,简单的家庭组网问题,可以留言,抽空解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家居厂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