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音学院与其他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好吗艺术学院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其教学质ˇ量和学生评价如何?是否真的如此出色?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国内音乐教学现状非常的一般,现在很多学音乐的人都非常的功利,总是想进娱乐圈出人头地。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对的,也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去好好的学习音乐,这样真的是非常的可悲,现在学习音乐,都是为了考级,没有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内在,而且也没有人专门去研究音乐。现在国内的音乐教学现状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有的一些弊端就是会忽视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对他们先进行兴趣培养,而是会强行灌输他们一些思想,也不让孩子参与到这个教育的过程当中,只是一些文字性的教育,没有让他们动手参与进来。
鄙人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念作曲博士,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想法首先,先说结论,音乐理论(包括浅显的亦或是深奥的),确实在数学层面上不算高深,以目前我所能掌握的音乐理论(应该已经能够涵盖绝大部分成型的音乐理论),只要你老老实实上完高中,稍微读过一点高数知识,对任何音乐理论的理解都不会有障碍。但是音乐理论中,数学占的比例其实相当微妙我们用音乐理论中的和声学来举例子和声学本质上是阐述和音的运行规律,其内在逻辑是自洽的,而且完整的遵循“与或非”逻辑门的,非常类似于芯片的运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算力,输入足够详细的要求、逻辑、限制和规则,完全可以通过程序代码来写出一条条“最完美”的和声音响。从“是否完美”这个角度完爆全人类。但是他不好听这就有意思了,借用某位知乎大佬的说法:“这个世界比的不是谁最守规矩,比的是谁能最合理的不守规矩”,音乐写作也是如此。“数学意义上的完美”在音乐创作的角度是几乎没有意义的。因为音乐理论对于创作者来说,50%是总结性的,40%是建议性的,剩下10%是可疑的(不要笑,我已经说的很保守了),所以音乐理论并不能“指导”创作者去写作音乐,更多的是一种辅助工具,这也就佐证了为何绝大多数纯粹的音乐理论工作者无法同时成为合格的创作者——理论是理论,创作是创作。这一现象几乎适用于包括社会科学、法律、经济学等非纯粹理科专业。反观数学等一众科学学科则不然,科学是最讲“规矩”的,公式永远是公式,规则永远是规则,模糊地带非常少,所以理论的建立可以变的及其复杂,因为无论如何发展,这些理论的基座都是稳固的,通过实践这些理论缩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复杂。哪怕是很多从结果或目的出发的实验(或工程),知道什么是“错”本身就是非常宝贵的确定性理论。可以说,理论本身占据了“科学”这一概念的绝大部分,对理论的掌握本身就是对科学家的培养,理论越丰富,越精确,附以足够的样本和实验,理论就越接近真理。所以你看,这其实是两种思维模式。超级复杂的理论,本身就建立在这些理论“具有极其充分的指导性”这一前提上,而音乐理论虽然也名为“理论”,但没有这么充分的指导性。如果说科学的发展是不断传承人类自古以来的肩膀,那音乐的发展同人类其他艺术一样,更随机化,更“反分型”。更甚者说,音乐艺术所追求的目的,无论是“好听”还是“艺术价值”,都具有虚无属性,在目前的人类认知里是无法准确量化的,艺术的核心无法量化,那又如何用科学来量化艺术呢?扯远了,接着和声学说的话,我们就能明白,如果想写出真正“好听”的和声,需要在理论之间的模糊地带充分浸染,反复横跳,结合文化与地区和风格等各种“歪理邪说”,最后决定如何写作。这些条件本身过于庞杂,倒也不是说绝对无法穷举,但是就算穷举出来,人工智能本身恐怕也很难分辨,最后还是得靠人本身去筛选。事实上早在2003年我就听到过所谓的“机器作曲”写出来的音乐,现在是2020年了,算力在这十几年间进步了不知道多少,然而我听到的机器创作,在这十几年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而十几年已经足够培养出一个成熟的音乐创作者了。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最后占领的高地才是艺术的原因吧。所以重复结论,没错,音乐理论相对于复杂的科学理论来说,一点也不难。原因是,音乐根本就不难在理论上,用科学的困难侧,与艺术的简单侧对比,本来就是非蠢即坏的。卸腰。浅显就浅显啊,作曲家也没说自己写个曲子一定要在数学逻辑上超过专业性的人。用数学上的一些概念帮助自己构思,惹到你什么事了?你们是对数学概念享有垄断使用权还是怎么样?对现代音乐有基本了解的人就会知道,现代音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尝试新的思路、观念、写法,“新”比“美”更重要(别抬杠,我说了更重要,没说美不重要)。借用得合理不合理,写出的作品好不好,这个另说。但艺术创作在客观上是需要鼓励最大化自由地进行尝试的。不仅数学观念可以用,文学观念也可以用,任何观念都可以用。如果觉得题主问题描述里引用的话有道理,那我要是告诉你,作曲里对音乐节律的设计还借用了诗学里的理论概念,你是不是也要发动文学界批判作曲界?文学朗诵还要用背景音乐呢,我能不能说你们也别强行和音乐联系?搞数学的还设计人工智能作曲呢,我能不能也要你们别再研究了?还有一点:现代音乐创作中对数学概念的借用,真的只是众多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一个思路一个方式一个分支而已。如果数学界真的把作曲界对数学概念的使用权给禁掉,对现代音乐创作没有任何影响。另外,有一点我很疑惑:有些人,一方面强调科学和数据的重要性,主张客观的东西,可以得出分析数据的东西才是科学的东西,有用的东西,并且因此而批判文学艺术等学科;一方面,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尝试引入更具有逻辑性的方式,现在又要来批判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贴金。怎么说呢,你们好难伺候哦。干脆把逻辑定成你们的专利好了。除了你们之外,其他人其他学科都不能讲逻辑。以及,我在别的回答里说过,这里再说一遍:如果你认为现代音乐不管用什么思维写出来的都是听起来一样没区别的杂乱无章的音乐,那我只能说你的听觉没有敏感到具备可以辨别不同音乐语言的能力。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听众,没有这种能力完全没关系。但如果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工作者也听不出Ligetti和Babbitt的音乐语言的不同的话,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好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