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关于青春校园的电影有哪些电影题材的电影

电影《青春派》!泰戈尔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便是懦弱,泰戈尔还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有一句流行语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不同意。我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管你是男屌丝,还是女屌丝,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每个人都有青春。青春不是一种意境奢华的臆想,而只是心头的一颤。”这是我背写下来的!!!每次看到这两句话,都能让我想起居然,想起黄晶晶,想起我那个懵懂青涩又无比勇敢的青春!!这部剧是我看过最真实的青春电影了!没有堕胎没有撕逼,只有高考。对于那时我们大多数的普通少年来说,高考才是人生头等大事。然而很多青春电影连教室里的班级和考试都不拍,天天就谈恋爱。对了,有个不怎么火的青春电影《小情书》也很好看很真实。其实能把高考拍出来,就已经是我们的青春了至今都可以想起高三那年如何度过, 朝九晚五暂不说, 明显那一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白头发瞬间长了很多 ,也再没有以前那样欢声笑语 ,高考带来的未来确实很诱惑人 ,但那种诱惑的换取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到底多么难。除了学习,影片还在很多细节上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恋情、信任、友情和热情,更有成长过程中进步带来的喜悦。在这部影片中,有的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熟悉场景与经历,甚至连片中那陪读的老妈和让人“又爱又恨”的班主任都看来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可以说,这一部《青春派》,既不仅仅是“长得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的青春。
2021-01-03 14:49
来源:
willey的书房
电影《少年的你》海报,源自网络
自2018年我开始教授微电影制作课,几乎每年都有同学选择校园欺凌的选题,而剧本也几乎清一色是以主人公轻生结尾的悲剧。我惊诧他们为什么都要这么设计,有同学告诉我,因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怪同学们悲观,现在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索,各种校园欺凌的新闻便充斥眼前,令人扼腕叹息。
2019年,由周冬雨、易洋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问题搬上了大银幕,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8项奖项。艺术是生活的倒影,当一桩桩欺凌事件使同窗不再如手足,校园不再是乐园,我们的少年将走向何方?《少年的你》又给了我们怎样的答案呢?
电影《少年的你》海报,源自网络
一、以暴制暴有效吗?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开始,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周冬雨饰)已经是一名英语老师,在课上讲解“was”和“use to be”的区别。她说,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就有一种失去乐园的感叹,而这也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
故事回到陈念高三那年,为了考上北京的名校,陈念来到了一个师资更好的高考补习学校,U字型的教学楼好像一支铁桶,将一名名备战高考的学子装入其中。学生们每天喊着“过六百,考名牌,圆梦想”的口号出操跑步,在杂乱拥挤的教室里心无旁骛地学习。然而,校园欺凌好像平静校园生活下的一股激流,将埋首书山题海的少年,抛入残酷冰冷的现实。陈念的同学胡小蝶因为不堪忍受欺凌,跳楼身亡。心怀不忍的陈念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自己的运动服掩盖了胡小蝶的尸体,这一举动引来了警方的好奇,也招来了校园欺凌“三人组”的报复。就在这时,陈念遇到了小北(易洋千玺饰)。
陈念被欺负
陈念和小北,一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大学的高三学生,一个是信奉“要么被人欺负、要么欺负别人”的街头小混混,二人生活本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形单影只,没有交集。然而,校园欺凌让两条平行线有了交汇的一天。二人初次见面时,小北正被一群流氓围殴,陈念看到后想打电话报警,却被流氓发现,结果手机被砸,身上的钱也被抢了。事后,为了报答陈念,小北主动提出作她的保镖,每天护送她上下学,并出手教训了“三人组”,给陈念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二人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越走越近。
以暴制暴是面对校园欺凌时,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答案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现在各种武术培训机构丛生,相信很多家长是抱着“强身健体,将来别让人欺负”的心态送孩子去的,而大量武术机构的宣传,也选择拿校园欺凌做文章。我就看过一个宣传视频,前一个镜头是一个女孩被人堵在角落扇嘴巴,后一个镜头是另一个女孩在搏击擂台上拳打脚踢,生猛如虎,然后问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一个?我想但凡是亲生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气挨打,可是当欺凌降临,以暴制暴真的有效吗?
小北和陈念关系走近
在影片中,小北信奉以暴制暴,他说,“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打了我一定打回去。”可惜,以暴制暴所带来的平静只能是短暂的,一次,因为警察调查强奸案,小北错过了护送陈念放学的时间,陈念在路上遭遇了更进一步的欺凌,不但被剪了头发,还被扒光衣服,拍了裸照。得知真相后,小北像一只愤怒的小野兽,冲出门去要报复伤害陈念的同学,被陈念一把抱住。陈念明白,暴力不能给他们带来安全与尊严,反而换来了满身的伤痕和与周围人更深的疏离。
坐在夜空下,小北问陈念想怎么样,陈念说,“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找到答案,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小北许下了全片最温暖的承诺:“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此时,陈念和小北成了彼此人生暗夜中的一颗星,光芒虽小,却带来难得的温暖和希望,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拳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爱可以。
少年的你
二、校园欺凌有一个“三角关系”
对于校园欺凌,我们往往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谴责施暴者,或是寄希望更加严格完备的法律法规,来惩治施暴者。施暴者固然可恶,法律法规也固然重要,可惩罚了施暴者,校园欺凌就可以杜绝了吗?我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看看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其实,仔细看下来,不难发现,校园欺凌的故事中,总有这三类人物: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三角关系”。
从心理学上讲,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观者对应着人类面临压力时三种不同的行为取向。施暴者面对压力习惯于对抗,也就是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向外输出为欺凌的力量;受害者面对压力习惯于逃避,往往被动忍受,不与之正面交锋,打不起躲得起;旁观者面对压力习惯于抽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置身事外。
施暴者与旁观者
“三角关系”中的三类角色缺一不可,必要时可以相互转化。由于受害者和旁观者都属于消极的一方,因此,当受害者缺失,旁观者最容易成为新的受害者。影片中,陈念开始也是一名旁观者,认为在复读学校,大家不需要朋友,因此胡小蝶的受辱,与自己无关。在胡小蝶死后,陈念从旁观者变成了新的受害者。小北这个角色加入之后,校园欺凌的三角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有了小北的保护,陈念暂时摆脱了受害者的角色,此时,“三人组”中立场较弱的徐渺从原先的施暴者,变成了新的受害者。
小北保护陈念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难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可《少年的你》并没有简单做成一个除暴安良的故事,而对“三角关系”形成的社会因素,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说来有趣,“三人组”的老大名叫魏莱,取了“未来”的谐音,影片让施暴者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而有了一种普遍意义。也许,滋养校园暴力的症结,就暗藏于当下社会对少年未来的错误引导中。社会上各种成功论、目的论的价值观,将考大学、上名校描绘成了一条出人头地、阶层跃升的终南捷径,只要学习好,其他不重要。这种充满功利的环境,形成了对金钱、地位的绝对崇拜,对底层、弱者的冷漠鄙夷,它给了施暴者游戏般的快感,给了旁观者心安理得的借口,也给了受害者无尽的痛苦,而结局终归是一个悲剧。
在裸照事件后,魏莱找到陈念,祈求她不要报警。魏莱的忏悔并非源于对自己行为的悔过,而是来自对不能参加高考的恐惧。魏莱提出赔偿,陈念拒绝了,魏莱说:“你收钱我也可以放心点,你也可以帮你妈把债还了,这样你就不用东躲西藏见不得人了。”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冷漠和歧视,让陈念再也无法忍受,将魏莱推下台阶。魏莱死了,那个看上去很美、却充满了丛林般冷酷粗暴的“未来”,也注定走向末路。
看上去很美、却充满了丛林般冷酷粗暴的“魏莱”
三、家长的缺失与少年的迷失
陈念失手杀死魏莱,小北决意替她顶罪,于是伪造了一个强奸杀人的现场。而一直关心陈念的警官郑易,从监控录像中,发现了二人的真正关系。在审讯室里,面对警方的重重盘问,陈念和小北死不松口。共同经历的种种磨难,让两位少年几近绝望,对成年人的社会也不再信任。面对怀孕的女警官,陈念反问:“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呀……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陈念的话足够震撼,也引人反思,少年的你如何会走到如此决绝的地步。审讯之后,女警官问郑易,怎么会有人愿意为别人承担强奸罪和杀人罪呢?郑易说,“你我肯定不会,但他们是少年”。其实,像《少年的你》这类残酷青春电影要探讨的最重要的主题,正是少年走在人生十字路口时的困境,对生的懵懂无助和对死的陌生好奇,是其重要的心理特点,对生的懵懂无助带给少年痛苦与迷茫,对死的陌生好奇又驱使他们走向绝境。
伪造强奸现场
酿造青春的苦痛,原生家庭难辞其咎。在陈念、小北、甚至魏莱的悲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家长责任的缺失。陈念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母亲靠倒卖三无面膜供她上学,由于长期在外躲债,根本无法照顾陈念的日常生活。陈念不但要独自忍受债主们的上门侵扰,还因为母亲是个“骗子”而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小北的父母更是彻底的缺席,在小北儿时就将他抛弃。魏莱家境殷实,父母看似对她百般宠爱,然而,因为高考复读,父亲一年不与她交流,亲子关系充满了冷暴力,而母亲又毫无原则地偏袒,让魏莱的内心彻底失衡。
走出家庭的小环境,我们甚至可以推而广之,由家长、老师、警察代表的整个成人社会的自私与失职,让少年们在人生的困境中得不到应有的指引和支持。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而作为过来人的警官郑易,只能给出一个心酸又无力的回答,“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案件告破,小北与陈念重逢
陈念在郑易的感召下自首,再次见到了小北,两人相视无言,破涕为笑。在服刑的路上,透过押送车的车窗,温暖的阳光洒在陈念和小北的脸上,少年的内心重归平静。影片结尾再次回到了成年陈念的课堂,一个默默无语的小女孩,让陈念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最后,镜头落在一条长长的回家路上,陈念陪着女孩走在前面,小北依然跟在身后。也许,少年的成长道路就伴随着头破血流的伤痛、纵身一跃的决绝、踽踽而行的孤独、失去乐园的叹息,生死善恶,存乎一心,答案在哪里,探索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影片结尾
本文作者:H君
Willey高中好友,现任天津某大学特聘讲师。他对影视的洞察力,尤其是纪录片的独到看法,可谓一绝。
《十部必看青春题材电影推荐 》 系列
《十部必看教育题材电影推荐 》 系列
第十部 《高三》
坚持原创,我们一起前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青春校园的电影有哪些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