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了新疆人用什么文字,因为她的文字|聊书《我的阿勒泰》

时间:2019年5月3月份去过云南之后一直对新疆内蒙古这些辽阔壮美的地方心心念念、充满向往,4月份读书日活动赵又廷推荐了8本书,李娟的《冬牧场》就在其中,于是翻出了大学就买了却一直没看的《我的阿勒泰》,两本一起连着读完,觉得这是个奇妙的缘分。《我的阿勒泰》记录了李娟2001年到2009年之间生活在阿勒泰地区时的随笔散文,三板块按照时间倒推的逻辑,越往后越是更早期的作品,越是能够感觉到李娟迷茫、敏感的内心,而《冬牧场》已经完全没有了这种脆弱,无论是文字功底,还是性格心性,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确定的扎实感。《我的阿勒泰》印象最深的一篇叫《木耳》,惊心动魄地描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挖木耳热”: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娟的妈妈在森林里发现一种从没见过的木耳,以人工木耳一样的价格出售了一段时间后,这种“特别木耳”的消息不胫而走,大批山外的人涌进了森林深处,越挖越远,木耳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从一公斤80块飙升到500块,成为托关系才能搞到的“稀缺品”。第三年,伴随着木耳潮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像这种新型木耳一样没有见过,大量牛羊被活埋,紧急封山戒严,大批人山外的人被困在山里,拿着木耳无法脱手,逼急了抢劫作恶,山里乱作一片。接下去的年份情势继续失控,进山的队伍不减反增,队伍与队伍直接互相仇视,打架斗殴残废致死的消息不断传来。再后来,大约是第六年,木耳消失了,像忽然出现一样突然。在这篇文章里,木耳像一个媒介, 串起了森林深处和大山之外的世界,森林的平静被打破,生态的平衡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也陷入混乱,然而神奇的是,这个神秘的木耳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像一个捣蛋的精灵做了场恶作剧,大自然与人类,人与人,又终将恢复趋于平衡稳定的状态。倘若真的万物有灵,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发布于 2019-08-09 10: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人用什么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