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集中营简介电影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有哪些?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随即在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江西上饶,设立了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对被扣和被俘的新四军将士进行严刑拷打、残酷迫害。在狱中,共产党员们秘密组建了党的支部,团结、教育、带领广大革命志士同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宪兵特务进行了坚贞不屈、英勇悲壮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9月27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来到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参观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聆听当年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优秀共产党员、新四军将士及爱国人士与国民党顽固派英勇斗争的悲壮故事。△采访组在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合影。追寻珍藏的“红色记忆”“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监狱旧址……一路走下来,心里很沉重。”9月27日,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名胜区,上饶市职业中专学生谢政翰参观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伴随着讲解员万露的主持,入党誓词一次次在上饶集中营名胜区上空响起,那些坚贞不屈的身影又一次次在人们眼前重现。“内战内行纪上饶,江南一叶愤难消。”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了一座大规模的监狱——上饶集中营,羁押了在“皖南事变”中下山谈判被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因病因伤被俘的新四军排级以上干部及爱国进步人士近千人。被囚禁的新四军干部、革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领导下,同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宪兵特务进行了宁死不屈、可歌可泣的斗争,200多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革命志士,献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正气之歌。△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上饶集中营举世闻名,但这个名称的来历却鲜为人知。”见我们来自媒体,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资料科科长黄霞一下子联想起,为集中营取名的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她说,范长江当时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全国最早的一本关于上饶集中营的书籍《上饶集中营》,由他主编定名于1945年初出版,当时是他提议将上饶的监狱称之为“上饶集中营”。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由曾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冯雪峰编剧的电影《上饶集中营》在全国放映,“上饶集中营”这一臭名昭著的人间地狱才得以被全国人民知晓。“茅家岭上英雄血,染遍红旗万代飘。”时值各地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少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此地参观,接受教育。万露介绍,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分中心景区、周田监狱旧址区、李村监狱旧址区、七峰岩监狱旧址区四大参观游览区。走进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茅家岭雷公山半山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蓝天,气势雄伟。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两旁的樟树枝繁叶茂,迎接着前来缅怀、瞻仰的人们。在烈士纪念碑前,万露引领我们敬献花篮、肃立默哀,并缓步绕行一周瞻仰纪念碑,表达对英勇献身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她说:“前来瞻仰革命先烈的市民和游客很多,我每天要接待12批以上,为他们主持敬献花圈、鞠躬、行礼、默哀仪式,缅怀先烈。”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大字。纪念碑后的山顶上,半圆球拱顶式的革命烈士墓里安放着上饶集中营牺牲烈士的忠骨。反映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的两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烈士墓前的护坡石墙上。如今,这里一棵棵松柏傲然挺拔,庄严肃穆。烈士的英魂在这里安息,后人在这里追念前人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走进中心景区,树木郁郁葱葱。穿过一条林间小路,便到达茅家岭监狱旧址。监狱旧址内有四间囚室,西边有大、小禁闭室和“优待室”,东边是女禁闭室;南门内侧有大小两个铁刺笼,人站在里面不能动弹,稍一转动便会被四周钉满的铁丝刺刺伤;北侧有个草棚搭成的刑讯室,里面摆放着各种刑具。“茅家岭监狱旧址原是一座‘葛仙庙’,后被国民党霸占来改为秘密监狱。”黄霞说,当年这所监狱主要关押集中营里斗争最坚决的革命志士,担任警戒看守有一个卫兵排,监狱南大门和北侧门、西侧门均被封死,监狱周围架设了铁丝网。“再加上残酷的刑罚,所以此处又被称为‘狱中之狱’。”黄霞指着后打开的葛仙庙的西侧门说,当时夺枪暴动的26名革命志士就是将这个门砸开,冲向狱外,飞越小石桥,星夜奔向武夷山区。走出茅家岭监狱旧址,万露引领大家来到呈徽派建筑风格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通过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并运用声、光、电等形式,展示炼狱黑幕、黑狱红旗、铁窗烈火、冲出樊笼等七个主题,再现了当年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的历史。在一组名为“十大酷刑”图片前,谢政翰的同学邱子洋驻足许久,随后拿出手机将图片拍了下来:“革命先烈们在狱中面对酷刑英勇无畏,真的特别不容易。”他说,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一定要把这种红色精神传递下去。△市民参观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硝烟和战火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去。70多年来,昔日的“人间监狱”完成“狱”火重生,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已经成为红土地上好风景,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付生介绍,昔日上饶集中营,如今已是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纪念馆),成了人们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游客量每年均超过3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161.6万人次。茅家岭暴动:我党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暴动“在上饶集中营里,新四军的将士们遭到国民党的残酷迫害,但他们始终不屈不挠,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斗争。”9月27日,走进江西省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在茅家岭监狱旧址内,老虎凳、竹签、铡刀等刑具依然还在,默默展现着过往的历史。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资料科科长黄霞介绍,在茅家岭监狱,革命志士们不断总结狱中斗争经验,在狱中秘密暴动委员会领导下,成功发起了夺枪暴动。茅家岭监狱旧址原是当地的葛仙庙,1939年7月,国民党特务机关第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将葛仙庙改为秘密监狱,专门囚禁从东南各省捕来的中共党员,抗日青年和爱国人士。“茅家岭监狱是集中营的禁闭室,是‘狱中之狱’,又称为‘死囚牢’。”黄霞语气中带着敬佩,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被囚禁的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纪律,自觉地联系,及时组建了狱中秘密党支部,坚持同敌人作斗争。△茅家岭监狱旧址。1942年4月,被囚禁在茅家岭监狱的王传馥、李胜、陈子谷、宿士平、吴越5名共产党员组成暴动委员会,制订了暴动计划,组织领导暴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酝酿和精心准备,5月25日下午,暴动委员会抓住特务管理员押送“犯人”出去受审、卫兵排长外出开会和去上饶城游玩的卫兵没有回来,监狱看守的人员比较少的有利时机,成功地发起了夺枪暴动。25日傍晚,李胜指挥杨灿(新四军青年副队长)、李维贤(新四军老一团宣传干事)二人以解手为名,混到天井里,迅速关上大门,将守兵隔开。李胜立即把铁锁摘下,推开木栅门,大声呼喊:“同志们,冲啊!”“在李胜的带领下,各小组按照计划迅速行动,分别跑到第一卫兵室和第二卫兵室去夺取武器,经过几分钟的搏斗,便解除了院内卫兵的武器,将警卫排宿舍中8支步枪、2挺机枪、30多枚手榴弹都抢到手中。”在茅家岭监狱旧址,讲解员万露为游客们讲述着当时暴动的经过。监狱外的卫兵闻变冲了过来,从窗口向屋内开枪。钟袁平叫着:“从后门打出去!”大家蜂拥而上,搬掉木石杂物,打开后门。王传馥第一个冲了出去,原本他完全可以按预定路线走在前面,脱离险境,但他冲出监狱后又主动承担殿后任务。在王传馥的掩护下,战友们迅速离开了,他却被追来的卫兵击中腿部。混乱中,李胜见王传馥没跟上来,立即返回,发现王传馥倒在水田里,便扶着他隐蔽到一座古桥下的洞里。不一会儿,特务宪兵的搜索行动开始了,王传馥推着李胜叫他赶紧离开,自己却被搜索队抓住,被吊打两天两夜后惨遭杀害。与王传馥一同牺牲的,还有因受伤被抓回的钟袁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黄霞感慨而自豪地介绍,在茅家岭暴动中,26位革命志士参与暴动,共有24位胜利冲出牢笼,大部分人回到了革命队伍,这次暴动也成为我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一次成功的暴动。赤石暴动:粉碎新四军被捕人员投降谣言“茅家岭暴动的成功给了集中营内革命志士们极大鼓舞,赤石暴动就是在茅家岭暴动23天之后举行的。”9月29日,在赤石暴动烈士陵园,管理处负责人官路遥介绍,赤石暴动是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斗争的继续,粉碎了国民党造谣说新四军被捕人员都已向他们屈服投降的欺骗宣传,将我党在集中营的斗争推向高潮。1942年5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沿线,金华、衢县、江山等地相继沦陷,上饶危急。不久,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奉命匆忙向福建撤退,集中营亦随着转移。在转移的前夜,集中营内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行军出发、黄昏宿营、渡河、越山时伺机举行暴动,暴动地点预定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暴动的领导核心由陈念棣、赵天野、阮世炯、王东平四人组成,领导小组确定暴动方式分为夺枪暴动和不夺枪暴动,视情况选择一种。暴动的讯号分准备、发起、撤销三种:准备讯号是《义勇军进行曲》过门;发起讯号是:“有”“同志们冲呀”;撤销讯号是唱“烽火连天、血腥遍野,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浩劫”这句歌词。△赤石暴动烈士墓。1942年6月5日,上饶集中营撤离上饶,16日抵达崇安县。当日下午两点左右,被关押的第六中队到达位于崇阳溪畔的赤石镇,等待渡河。赤石,曾是方志敏两次率领红十军攻打过的村镇,这一带既是革命根据地,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赤石面临崇阳溪,对岸约有50平方米左右的水田,越过水田便是丘陵,丘陵背后是高山密林,地理位置极佳。经过周密计划,六中队秘密党支部选定了赤石这一地点,决定过河后就举行暴动。“当天下午,就在这个渡口处,第六中队按当天行军顺序,第三分队先渡河,其次是第一分队,最后是第二分队,每个分队各乘2排竹筏,1条渡船。”今天的崇阳溪依旧流水潺潺,当年发起暴动的革命志士们过河的渡口依旧存在,官路遥手指岸上的纪念碑讲述当时的情形。当天接近傍晚时分,在第二分队的同志一上岸,敌宪兵队还在河中央时,暴动军事总指挥立即发动暴动的预备讯号。肩负军事指挥重任的王东平与陈念棣交换暗号后,用尽最大的气力,发出庄严、响亮的暴动讯号:“同志们冲呀!”一声令下,80多位革命志士如出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田野,四散着冲向山顶密林深处,其中有50多人冲破了羁押,绝大部分人找到组织,重返革命队伍。赤石暴动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整个队伍撤回赤石镇,实行血腥镇压。6月19日,敌人在虎山庙侧将59名革命志士分三批进行大屠杀,除1人幸存外,其余全部殉难。赤石暴动前后,在崇安境内,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共产党、新四军干部和革命志士计73人。“为缅怀革命先烈,1956年地方政府在暴动旧址建设了烈士陵园,并陆续建设了牌坊、纪念馆、烈士墓、悼念广场、纪念长廊等纪念设施。”官路遥说,赤石暴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体现了新四军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不屈的革命精神。编辑:胡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饶集中营简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