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清代陵寝守护兽

清代将军墓现盗坑(组图)揭秘盗墓高手如何盗墓
  一般来说不用这么费劲,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据我所知,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观察盗墓路线的剖面,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直奔着墓后墙去的。
  古盗也很厉害,很窄很窄的洞子,但目的性相当强。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的。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盗墓者各有“爱好”
  盗墓者也各有“爱好”,有些是专盗汉墓、先秦墓,你让他盗明墓他不知道怎么办,实在逼急了有可能给你来个“大揭顶”……拿炸药把墓顶炸开,这一看就不是“行家”所为。还有些是专门盗明清墓的,你告诉他这里有座汉墓,他也找不到,无论如何找不到。这两种墓不是一种类型,方法不一样,观察角度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而且两者互相瞧不起,有的说铜器值钱,鼎是值钱呀!就瞧不起盗明清墓的。后者也有自己的道理,说你盗汉墓的一抓住就枪毙,太危险,而且你傻,你不懂行市,你就以为挖个鼎值钱,你挖出来敢卖么?!我挖个瓶瓶罐罐的(明清墓中陪葬品多为瓷器、金银、字画)难道就不值钱么?说不定更值钱呢,还好出手。各说各的理。
  另外,据说汉代及再以前的墓都没有什么气味,闻是闻不出来的。明清墓因为离得较近,又是砖石结构,墓中会有各种气味,这是对的。但靠着闻味道来辨别墓的年代,这样的人我还没见过,哈哈。我是听人说过辨别青铜器时,有通过手指摩擦后闻味道来辨别真伪的。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徐坤杰
世界最美面孔100人,刘亦菲、朱珠等多次...
近日,歌手吉克隽逸为某杂志拍摄了一组...
“扬州大学农学院食堂最火爆的窗口,都...
英国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们的...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道光陵寝建造之谜
道光陵寝建造之谜
主持人:道光帝一生谨小慎微,节俭治国,以至于落得一个抠门皇帝的绰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却在自己陵寝的建造上大出风头,他的陵寝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违背了皇家夫子分葬的祖制,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他建造的陵寝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位节俭皇帝的陵寝会奢华到什么程度呢?历时七年修建的宝华峪陵寝出现了地宫渗水现象,道光皇帝龙颜震怒,对一大批跟陵寝工程有关的官员分别给予发配、罚俸、革职的处罚,这就是哄动一时的宝华峪浸水案。那么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最终道光帝又会如何来处理陵寝修建的问题呢?
赵英健:上一讲我们讲到宝华峪地宫渗水一案在道光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陵寝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臣们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甚至是偷工减料造成的。可谁都知道,皇陵那是皇家的头号重点工程,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大臣们能不知道吗,可他为什么这么大胆敢于糊弄皇上呢?实际上呢,到了道光朝,官场已经非常的腐败了,欺上瞒下,官员们不作为已经成为官场的一种普遍现象。
举个例子,据朱克敬的《瞑臣杂识》记载,军机大臣曹振镛一个门生向他请教当官的秘诀,曹振镛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一句话就道出了当时官场腐败的实情。大家想想,你当官了什么都不做,你就多磕几个头,少说一些话,你就能保准你官做的稳,做得踏实,那还好得了啊。大家想想,首席军机大臣都这样,大清朝不走向衰败才怪呢,哪个大臣还肯好好做事啊。
所以呢,就连皇陵这么重要的重点工程,一号工程他们也想蒙混过关。可是没有想到,道光皇帝偏偏对陵寝这件事太认真了,这帮大臣算是失算了。这帮大臣也确实可气,对他们进行严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就非常地让人费解了。
工程出了问题,又找出了工程失败的原因,按照常理来讲,就应该赶紧采取补救措施,对地宫进行补救、维修,亡羊补牢嘛。所以就有一些大臣赶紧向道光皇帝建议,说要对地宫进行补救和治理,而且这个清代的陵寝都是依山而建,地宫都深埋地下,在道光以前,也曾出现过一起地宫渗水的现象,那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当年乾隆裕陵地宫竣工之后,地宫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时负责陵寝工程事故的工部右侍郎三和等人查不出什么原因,汇报给乾隆皇帝以后,乾隆皇帝可以说从大局出发,顾全大局,思虑再三,然后对地宫的工程进行了补救和治理,整个裕陵的地宫在乾隆皇帝入葬之前的近五十年间都没有再出现过渗水现象。
那么现在宝华峪地宫渗水了,完全就可以以当年乾隆皇帝裕陵做例子,对地宫进行补救治理,既然乾隆皇帝能够做到,那么道光皇帝有什么理由不可以做到呢?所以就有一部分有见识的大臣提出对宝华峪陵寝地宫进行补救,进行治理。可是,道光皇帝怎么说呀,他说“尚云设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他说还建议我修建地宫的人你们安的什么心啊,太可笑了。
那么皇帝既然不想修地宫了,又有大臣想,道光皇帝肯定是不想要现在这个陵寝了,那就又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是在清东陵内再选择一处陵址,重新修建陵寝呢?这样的话既不违背当年乾隆皇帝定下的这个夫子“昭穆相见”的祖制,而且清东陵的地方很大,山川很深邃,灵秀宽广,这是当年乾隆皇帝说的,可供选择的吉地还是非常多的。大臣们想,这回的建议肯定道光皇帝会批准了,可是道光皇帝却说,朕自有主见,徐为之。我自有主张,回来再说吧。这回大臣们谁都摸不着头脑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道光皇帝下令,让大臣们到北京的附近四春去寻找吉壤,这时候大臣们才明白了,原来是道光皇帝已经不想把他的陵址建在清东陵内了。但是这时候大臣们谁也不敢吱声了,只能按照皇帝的意志办。
主持人:宝华峪陵寝工程的失败不仅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道光帝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而在重新选择陵寝时,道光帝表现出异常的谨慎和苛刻,道光帝先后派住十余名大臣和宗室嫡亲四处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布北京的密云,天津的蓟县,河北的丰润和易县等地。此番备选吉地之多,范围之广在清代还没有先例。然而当大臣们不断把找到的吉地汇报给道光皇帝时,却被一一否定。那么陵寝的新址到底会选在哪里,道光帝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微妙、矛盾的变化呢?
赵英健:这样,两年多了,吉地还没有着落,道光皇帝着急了,下旨责备这些大臣,他说事越两年,仍未得有佳壤,旗容再事迁延。他认为之所以这些大臣们没有找到好地方,是因为他们不尽心尽责,因为他派了很多组大臣分头去做,他认为他们是互相推诿,所谓的“龙多四靠”都没有责任心。所以最后他专门责成三个人,一个是户部尚书禧恩,礼部尚书耆英和直隶总督那彦成这三人专门办理。这个事就落在你们三个人身上了,必须好好地给我选,给我选择一个好地方。这三人接着道路命令以后,谁都不敢怠慢,又从全国各地召集出来的很多一级的风水大师,各个地方,各个省都有推荐,国内知名的这些风水大师们,然后这三个大臣带着这些风水大师在北京附近继续地寻找。
又经过了近一年的艰苦的卜选,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的红桩之内选择了一个好地方。当时绘图说帖,说给道光皇帝听以后呢,道光皇帝一听很动心,但是他没有表态,而是借这个谒陵的机会到清西陵去祭祖陵的时候,借这个机会到实地来察看,结果是一见倾心。于是,把这个地方赐名为龙泉峪。
档案里边留下了道光皇帝这样的谕旨,禧恩等于西陵红桩界内选勘万年吉地,朕本日亲临阅看形势甚合朕意,着名为龙泉峪。那么道光皇帝公开打破祖制,决定在西陵的龙泉裕来修建陵寝,那么清东陵宝华峪陵寝地宫被废掉的命运也不可遏止的出现了。
这座陵寝曾经花费了六年多的时间,征用了数十万的工匠和数百万的夫役,花费了数百万两的白银,道光皇帝这样一个决定就全部白白的浪费掉了。大臣们明名知道皇帝这样做实在是太荒唐了,但是谁也不敢吱声了,因为宝华峪陵寝的工程牵扯到那么多的朝中大臣,那么多的大臣因为这件事下了狱了,革职的革职,去边疆做苦役的做苦役,所以大臣们谁都不吱声,皇帝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在西陵里边第二次为自己修建陵寝,这对于一贯讲究节俭,穿补丁裤子的道光皇帝可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我想道光皇帝自己肯定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在重修龙泉裕陵寝工程的时候,他一再的强调,他说龙泉裕陵寝的工程一定要俱从俭约,因地制宜,而且他自己还亲自设计了陵寝的建造规制。
主持人:龙泉裕慕铃位于嘉庆帝的昌陵西南15公里处,这项工程接受了宝华峪地宫浸水的教训,选择了高平的地势,在道光皇帝的亲自策划之下,龙泉裕陵寝建造历时四年,于道光十六年顺利完工,那么这座历尽曲折修建的陵寝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道光帝亲口要求陵寝建设从,那么,在新址上建起的陵寝,是否真的俭约了呢?
赵英健:那么新建成的陵寝什么样子呢?从外观上看,道光皇帝确实缩减了一些建筑,规模确实有所缩减,比如在神道上他没有修建石像生,这些石像生就是石人石兽在神道前面排列的,象征着死者生前的仪卫的石像生,他下令给裁去了。而且他还裁去了方城和明楼,也就是说话在宝顶的前面,在其他皇帝陵里面呢都要修建一个方城,方城上面的起建明楼,明楼里面呢有一级石碑,上面写着大清某某皇帝之陵。他告诉把这组建筑也给裁去了,而且有一些建筑,他还缩小了它的规模,比如说隆恩殿,就是祭祀的隆恩殿由五大间,缩为三大间。地宫呢,一般的皇帝陵都是九券四门,他改为四券两门,从外观上确实体现了俭约的风格。
但是,重建后的墓陵在建筑形式、结构、工艺和材质等方面却独特别致,精美异常,造价惊人,毫无节俭可言,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珍贵的金丝楠木大殿和精美的楠木雕龙。道光皇帝他这个陵寝的地面三个宫殿,共是中间的叫隆恩殿,东西前面有两个配殿,叫做东西配殿,这三个宫殿所有的木料全部采用的是名贵的金丝楠木。楠木是木料中一个珍贵的物种,金丝楠木它的材质呈黄褐色,花纹非常美丽,更为神奇的是顺着纹理生长的方向能看到隐约排列的金丝,如果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烁,非常的美丽。所以称做是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在明清两代的时候主要产自我国的湖南和海南的深山老林里面。民间都把这个采伐楠木看成是一件非常要命的差事。民间有这样的一种俗话,说如果采伐楠木的时候叫进山一千,出山五百,什么意思呢?说进山一千人去采伐楠木,出来大概只有五百人,那五百人就死在采伐的深山老林里面了。
整个有清一代我们只在档案里边在最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有采伐楠木的记载。到了道光他爸爸那朝,就是嘉庆的时候已经没有可供选用的大件的楠木了。所以,嘉庆皇帝在修建他昌陵的时候不得不全部改为围场黄松。可是道光皇帝慕陵这三座宫殿它所有的木料全部是这种珍惜的金丝楠木,非常让人震惊。
而且,这三个宫殿里里外外所有的这些楠木大柱它都是整根的楠木的原木,三座宫殿所有的木料大概用一千五百立方。在这个金丝楠木几乎绝迹的年代,而且道光年间大家都知道大清朝的国力已经比较衰微了,他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一千五百立方的金丝楠木呢?为此我们查了大量的资料和档案,都没有发现相关的记载。所以到现在为止,这些楠木的来源还是一个谜。
如果说慕陵这三个宫殿的金丝楠木已经让我们非常惊叹了,那么这三座宫殿所有的木雕的楠木雕龙更是世所罕见的人间杰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道光皇帝这三个宫殿没有其他的皇帝陵那样殿里面都是油漆彩画,它不是,没有油漆彩画,全部都是原木外露的,然后在天花、雀替和门窗隔栅上边都雕刻成形态各异的各种楠木雕龙。每一件都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特别是正中间隆恩殿的天花板,每一块天花板上它都用高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手法雕刻成一条在云雾中反转舞动的龙身和向下俯视的龙头。龙头突出平面半尺之高,一个一个张口鼓腮伸向空中,再加上楠木特有的清新的气味,形成了群龙聚会,龙口喷香的这种精妙绝伦的场景。
这三座宫殿共有这样的楠木雕龙一共是1316条,堪称龙的世界,龙的海洋,真的是蔚为壮观。有人要问了,那为什么道光皇帝在他的天花板上,在他的东西配殿的上面雕刻这么多的木龙呢?有人说是因为当时道光皇帝因为宝华峪地宫渗水啊他吓怕了,他认为地宫渗水是因为龙在地下吐水,这样请龙上天,把龙都雕刻在天花板上让龙在天上争水,这样子的话他的地宫就会免除地宫渗水之灾了。
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道光慕陵它三座宫殿这些精美的楠木雕龙在明清所有的皇家陵寝里面这是独一无二的。
主持人:慕陵罕见的楠木殿宇和巧夺天工的楠木雕刻在中国古代帝陵中独树一帜,其用材之珍惜可谓世间稀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瞋目。可以看出,道光帝的慕陵虽然在外观上保持了检约之意,但它的建筑形式、材质结构却独特别致且造价惊人,根本没有检约科研。那么慕陵这种外俭内奢的特点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英健:第二一点呢,它表现突出的是它精工细作的陵寝墙壁。道光的龙泉峪陵寝地面三个宫殿,还有他内外墙壁所有的墙壁一改传统,按照传统的做法都是糙砖灰砌,就是砖并不是每一块都打磨得非常光滑整齐,把砖一块块用灰砂浆垒墙以后呢在墙体的内外两侧抹黄泥,然后代涂刷红浆或者是黄浆,上面是琉璃瓦的顶子。我们所看到的皇家建筑都是红墙黄瓦,都是这样的。
可是道光皇帝的慕陵它地面三个宫殿包括所有的陵寝的墙壁全部采用什么方法呢?叫磨砖对缝,干摆灌浆的工艺。什么叫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呢?就是把每一块砖它外立面打磨得非常光滑平整,在砖的内侧内却要砍出一定的坡度,这个坡度就叫切口,而且这个砖它都不是普遍的砖,都是山东临清特质的一种澄浆砖,这种砖的质量非常好,在砌墙的时候呢,是把外立面一层一层的对齐以后,干摆,一块块干摆上去,中间不用砂浆垒墙,怎么办呢?然后从里边那个切口处灌细的白灰浆,砌完一层灌一层,砌完一层灌一层。这种工艺太费时费工了,它要求外表一看细如发丝,甚至浑然一体,看不到一点一点的灰痕,非常得漂亮。
用这种方法砌出来的墙外观整洁典雅,而且又非常非常的坚固,这是一种最费时,最费工,也是最费钱,最高级的一种砌墙方法。在明清皇家陵寝里面以最豪华著称的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它也只是地面三个宫殿的墙壁用这种方法来垒砌,而其他的院墙都用传统的一般做法。可是道光皇帝新建的这座陵寝,它所有的墙壁包括陵寝内外所有的院墙的墙壁,包括地面三个宫殿的所有的墙壁全部用干摆灌浆,磨砖对缝的这种做法。这在明清皇家陵寝里面也是独树一帜的。就这一项又不知要比其他的皇帝陵多花多少银子,这是第二项。
第三,是改陵寝门为别具一格的石牌坊。清代的陵寝就是在前后院之间都要建陵寝门,它起到前朝后寝分界线的作用。前面属于办公区,后面属于生活区,那么在前朝和后寝之间呢要有一个门,我们称它为三座门。可是道光皇帝却一改传统,他在这个地方把陵寝门不用这种方式,改为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这座石牌坊完全是仿木结构做法,但是都是用青白石雕砌而成的。这座石牌坊它是三门四柱三楼,这样的石牌坊不仅工艺高,花钱多,而且难度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三座门,仅这一项据清宫档案记载这一项改动就比原来的预算增加了2387两银子。道光皇帝在陵院里面修建石牌坊的这种做法也是在明清皇家陵寝之中独一无二的,这是第三点。
我们说过陵寝能够见证历史,每一座陵寝都反映出社会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更能体现出每一个皇帝他个人的性格和爱好。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来修建他的陵寝,仅慕陵就花费白银240多万两,再加上道光皇帝他两建一拆,再加上他废弃的清东陵宝华峪陵寝,两建一拆的费用,所以说它的费用远远高处了当年的乾隆皇帝的峪陵,雍正皇帝的泰陵,还有以最奢侈豪华著称的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所以说,这和道光皇帝平时所标榜的节俭真是大相径庭了。所有去慕陵参观过的游人都认为慕陵是清代所有的皇帝陵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就是当我第一次进入慕陵的时候,我感觉正座陵寝是那么的典雅、独特,甚至可以用清新和脱俗来形容这座陵寝。它没有朱红色的围墙,没有华丽的彩绘,陵寝的色调全部是这种凝重自然的青灰色和古朴的木质本色,在周围蓝天白云和苍松翠柏的映衬之下,非常地和谐,非常地宁静,就宛如一座远离尘世的庙宇一样。
因为我常年工作在清东陵,看惯了帝王陵寝这种恢弘和壮丽,道光的陵寝真的是吸引了我,它那么与众不同,整个陵寝的色调和风格不像其他的皇帝陵那样显示出这种帝王的气度和威严,说真的,如果不是我对道光皇帝他一生的作为有所了解的话,我几乎对这位帝王生出了几分好感。
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品位,深刻理解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有着中国文人审美情趣的一个人,只可惜,作为一代帝王他不合格。
道光皇帝在他治国安邦的帝业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抱残守缺,平淡无奇,跟他经营的精美雅致的陵寝相比可以说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主持人:道光帝一生平淡无奇,但他建造的陵寝却留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谜团,而最让人匪夷所思就是向来是标榜节约和守成的道光帝在他建陵这件事上却三易其址,两次建陵,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公开打破了乾隆皇帝当年定下的父子分葬的祖制,道光皇帝为何会有如此反常之举,对于自己违背祖制的做法他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赵英健:现在我们肯定要问了,那么道光皇帝他为什么宁可冒着违背祖制,甚至毫不顾惜自己一生节俭的名称,非要执意如此呢?有的观众说了,那就是因为他的地宫渗水了吗,如果仅仅是因为地宫渗水的原因,他完全可以对地宫重新进行维修治理,或者在清东陵内的其他地方另选一处陵址,重新修建陵寝。这样子的话,既不违背祖制,而且他还可以用很多当年宝华峪的一些旧料,也会不违背他节俭的名声,可是他为什么偏偏要这样做呢?
在新建的道光皇帝慕陵的隆恩殿月台上的东南角,有一个四棱的石幢,这石幢上面就雕刻了道光皇帝的两首御制诗,这两首御制诗呢就非常清楚地道出了道光皇帝他东拆西建的真正的原因。他的诗中有这样的两句话,“东望珠阜瞻依近,罔极恩慈恋慕萦,还有郁郁山川通王气,哀哀考妣近陵区。”什么意思呢?珠阜在这里面就代指山陵,东望珠阜瞻依近就是说向东一望我父母的昌陵就离我的陵寝非常的近,那么罔极恩慈恋慕萦,罔是没有的意思,罔极就是没有极限,就是永远得以四,这样子的话呢,我就可以永远追慕父母的慈恩,是这个意思。另外一句话,郁郁山川通王气,哀哀考妣近陵区也是这个意思,郁郁山川通王气是说我现在选这个地方的风水很好,又离我父母的陵区非常非常的近。这两句话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他想追慕自己父母的这种心愿。如果说这些诗还有一些隐讳,就是说还不是非常非常清楚的话呢,那么在这些诗的下面还有道光皇帝亲自做的注解,就更加清楚的表明了他东拆西建的真正原因,他在注解中是这样说的。
予因宝华峪办理不善,规制又拂朕意,不能不改图吉壤。龙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许,五云再望,一脉相承,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也。大家非常清楚了,我们这就看出来了,道光皇帝之所以迁陵是因为宝华峪陵寝的规制让他不满意。而他迁建的原因呢不仅仅是因为他现在龙泉峪这块的风水让他很满意,规制让他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这个陵寝离他父母的昌陵非常的近,这样的话就会满足他追慕父母,然后实行他多年的子随父葬的私愿。
这些我们就明白了,地宫渗水并不是他想迁建陵寝的真正原因,这只是一个由头。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己之私,这时候什么祖宗家法,什么节俭爱民,道光皇帝统统都可以不要。而且他还振振有辞,在他诗的第一句他这样说,勿谓重劳宜改卜,五龙泉想是待于吾,什么意思呢?他说你们不要认为我把陵寝从东陵迁到了西陵是劳民伤财,龙泉峪的吉地是上天赐给我的,这是天意,而天意是不可违的。所以我们就感觉道光皇帝他不仅大言不惭,而且还近乎有点恬不知耻的意味。所以我们可见道光皇帝他平时所口口声声宣扬的恪尊成宪,务从节俭是多么的虚伪。
主持人:道光帝在改建陵寝上的果敢与坚持同他治理国家的反复多变,优柔寡断判若两人,他不仅在建造陵寝上敢于违背祖制,在给陵寝定名上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依据清朝规制,帝后陵的陵名一般都由后继皇帝来定,但慕陵名称却是由道光皇帝生前自己决定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位行事怪异的皇帝呢?
赵英健:在道光二十八年3月22日,道光皇帝来到清西陵来祭祖,祭完父祖的陵寝以后呢来到了自己的陵寝,在隆恩殿前的月台上一看,向东一望自己父母的陵寝就在眼前,而且自己的陵寝的风水又如此的好,太满意了。于是,发出了感慨,让人拿出笔写出了一道谕旨。他提笔写到“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与慕也。这段话写完了以后,他让随从的老四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还有老六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这小哥俩儿一块大声朗读这段谕旨。当时这小哥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大声的朗读,朗读完毕之后,道光皇帝就派人把这个谕旨恭恭敬敬的给藏在了慕陵隆恩殿的东暖阁里面。两年之后道光皇帝架崩了。
咸丰皇帝呢就命人把这个谕旨给重新取出来了,然一仔细地垂读这段谕旨。那么这段谕旨短短的才19个字,却用了三个慕字,慕字什么意思呢?就是追慕依恋的意思,那么这就再次表明了道光皇帝想追慕自己父母的意愿。咸丰皇帝仔细的重读这段谕旨以后呢,揣摩自己父亲的意思,他终于悟到了,他爸爸道光的意思呢是追慕自己祖辈的功德,想用慕字作为自己陵寝的名字。于是,咸丰皇帝就正式下谕旨,定道光龙泉峪陵寝的工程为慕陵。
第三个谜就是临终谕旨之谜。道光皇帝在他临终之前留下了让人匪夷所思的谕旨,这个谕旨内容是什么呢?他告诉他的儿子咸丰皇帝,他死后要在明楼的碑上镌刻大清某某皇帝陵的文字,用满含量种文字写,说的非常细。他说在碑的背面呢要刻上我陵寝的名字。可我们都知道,道光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的节俭,他自己亲自设计了陵寝的规制,他让把明楼和方城全部都裁去的,既然没有明楼,也就没有明楼碑,那怎么来刻大清某某皇帝之陵的名字,又怎么把这个陵寝的名字刻在碑的背面呢?所以这个谕旨咸丰看了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弄的是非常的不知所措。
你说要是道光皇帝如果他自己想这样修,为什么自己生前他不修呢?可是他自己没有修明楼,却偏偏又留了这么一道谕旨,让他的儿孙们非常为难。有人又问了,是不是道光皇帝临终之前神志不清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四道谕旨,整个遗嘱里面洋洋千言,说的特别清楚,这说明他在临终之前神志非常清楚,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他偏偏留下了这么一道遗嘱,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道光皇帝他自己不建明楼和方城他自己后悔了,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采用谕旨的方式,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办。你说这个人啊,真够虚伪的,也够矛盾的,前后不一致。
咸丰皇帝在仔细看了他爸爸的谕旨以后就开始召集大臣来商量这件事,最后还决定遵从他父亲的遗嘱,要给他补建方城和明楼。我们在咸丰年间的档案里边也确实发现了为他补建方城明楼的“样式雷”的图纸,而且也看到了大臣们拟补建的奏章。但是,不知是处于何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大清朝到了咸丰年间已经财力非常地空虚了,内忧外患。咸丰在位十一年可以说是国无宁日,他顾不得了,另外也有人指出,说你想,慕陵的规制都已经形成了,皇帝皇后都入葬在地宫里面去了,如果再改建工程的话,可以说是还得大兴土木,这样的话对死去的帝后实在是不敬,可能是处于以上两个原因,最终咸丰皇帝没有给他的爸爸道光补建成,所以道光皇帝的慕陵成为有清一代唯一一座不建方城和明楼的陵寝。
通过道光皇帝这个曲折的建陵过程,真够曲折的了,先选王佐村,然后又放弃又到东陵,东陵又拆了,拆了又搬到西陵去了,来回来去,反反复复,真是够曲折德勒。让我们看到了,道光皇帝他一生充满矛盾,失败,而又反复无常,而且还非常虚伪的性格特征。他的这种性格使本来已经江河日下的大清朝更加雪上加霜。尽管如此,道光皇帝费尽心血,他修建的陵寝却风格独具,雅素大方,精简端重,成为清代陵寝里面最具特色的一座,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关于慕陵陵寝的话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行家:时间:日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顾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杭州有个风流文人陈文述,继袁枚之后大倡闺秀文学,培养了一批吟诗作对的女弟子。这年他突发雅兴,出资为埋骨西于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园,在当地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为此他的那帮女弟子争相题诗赞咏,陈文述准备把这些诗编集起来,刊刻成册,取名《兰因集》。为了抬高《兰因集》的声望,他让自己的儿媳周云林去央托表姐汪允庄,向大…
行家:时间:日
【题】:南柯子溪谷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荫蓠挂牵牛。远岫云初歇,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屯流。【题】:浪淘沙碧瓦指离宫,楼阁玲成,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濛。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郁郁蟠龙。【题】:赠陈文述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绮语永沉黑闇狱,庸夫空望上清宫。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任尔乱言成一笑…
行家:时间:日
奕绘经营大南峪的目的之一,乃是“欲消闲岁月于泉石林木之间。”大南峪是一处园寝建筑,却是以别墅风格建造的,从清风阁、霏云馆、红叶庵、人槐宫等宫室名,不难看出大南峪建筑浓重的占典别墅文化色彩。奕绘生前确以大南峪为别墅,他于道光四年(1834年)秋七月始经营大南峪,十八年(1838年)七月逝后即葬于此,其间他每年都一次或数次临大南峪休闲,少则二三日十来日,多则月余。图片1道光十五(1835年)五月二十五…
行家:时间:日
奕绘曾做过东陵守护大臣,深谙陵寝规制,大南峪园寝是他亲手设计的。《荣府史卷三·大南峪园寝》:“大南峪诸馆阁房屋法式,以至窗棂扉格,皆手自图样。”大南峪峪口杨树成林,建关门l座,雉堞望楼皆备,下有穹门,门额题曰杨树关,是奕绘自题并书写。杨树关座西向东,关北连接影壁山。进杨树关,有石桥一座,此为第一桥。一涧自北峪来,隔断人园之路,南与西涧汇,东向出峪口而去,第—桥横于涧上,西通园寝之大门。图片1入关西…
行家:时间:日
奕绘贝勒园寝在房山区坨里镇上万村大南峪,背西向东,四面环山,东南一罅为出峪之口,峪谷东端接近峪口处,北岭顿开,—峪北延,此即大南峪之北峪。大南峪地处幽辟,颇具林泉之胜,峪中林木茂密,荫翳蔽日,刘树铭《大南峪记》:“存则野花吐秀,满谷幽香。夏则流水潺潺,垂竿可钓,秋则半山红叶,艳似春花。冬则积雪苍松,林挺琼树。”明万历年间(年),慈圣李太后(号九莲菩萨)看中了这个地方,为宝珠禅师王…
行家:时间:日
顾太清(),清代女词人,名春,字梅仙,一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顾姓,故又称西林春,或太清春。满洲镶蓝旗人,入嫁为乾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之子--贝勒奕绘的侧室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伉俪情深,又因奕绘字子章,号太素,为与之匹配,遂字子春,号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顾太清名世。图片1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
行家:时间:日
奕绘,字子章,号太素,清高宗乾隆帝第5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孙,荣恪郡王绵亿长子。母王佳福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六日寅时生于北京太平湖邸中。五年(1800年)以郡王世子赏二品顶带,二十年(1815年)六月降袭多罗贝勒,赏戴三眼花翎。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奉派管理正红旗觉罗学事务。五年(1825年)秋,授散序大臣。六年(1826年)二月,管理两翼宗学世务。八年(1828年)四月,授镶红旗总…
行家:时间:日
敬谨亲王的坟墓在房山区长沟镇东甘池村。民国《房山县志》卷三·陵墓:“清敬谨亲王陵,在东甘池村西。”敬谨亲王陵分东西两区,共占地80余亩。东区为首葬之地,俗称老坟地,葬有敬谨庄亲王尼堪和尼堪第2子敬谨悼亲王尼思哈;西区为再建之区,俗称西坟地,葬者乃尼堪长子兰布。敬谨亲王陵东区“老坟地”占地40余亩,陵南向,陵首有宫门3间,周围建有墓墙,宫门门首有石狮1对。进宫门有甬道伸向陵区,甬道两侧各有碑亭1座,…
行家:时间:日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佟佳氏所生。由于年长于众兄弟,褚英是努尔哈赤诸子中最早参与统—战争的。万历二十六年(1598)褚英率兵征安褚拉库路,并取得胜利,褚英因此功授户洪巴图鲁称号,后往征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回军路上,在乌碍岩大败乌喇部,因此功得授阿尔哈图土门称号,次年,又率兵进军乌喇部,攻克宜罕山城。褚英在统一战争中的贡献使他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加之其长子的地位,努尔哈亦称汗建国后,曾委托长子褚…
行家:时间:日
舒尔哈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塔克世的第三子。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卒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他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与努尔哈赤并肩作战,是清王朝的创建者之一。后来,在对待明朝的态度上,与努尔哈赤发生严重分歧。以至分道扬镳未果,最后被努尔哈赤囚杀。舒尔哈齐的祖父觉昌安是建州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是建州左卫指挥。舒尔哈齐的生母是王杲的长女,名字叫额穆齐。她生三子—女,舒尔哈…
行家:时间:日
兴建东京陵时,福陵利昭陵还都未建,只有永陵(当时永陵称为兴京陵)。既然有了永陵,为什么还要建东京陵呢?东京陵及其兴衰史东京陵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以东,(清)东京城北四里许。这里曾是后金国汗王努尔哈赤为其父祖等人选定的祖茔。也曾是清代埋葬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陵墓。明朝末年,腐朽的明朝廷已无力限制女真部势力的膨胀,而颇具雄才大略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亦统一女真部族后,建国称汗,并试图进入辽沈地区,与明…
行家:时间:日
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崇陵,他们从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再往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这些人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如同我们主动发掘时一样,用松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金券。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
行家:时间:日
人们大多数知道珍妃,对隆裕太后和瑾妃知道的不多,即使有所耳闻,印象也不好。实际上,她们的命运也很不幸。隆裕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名字叫静芬,是慈禧的亲侄女,被慈禧指嫁给光绪帝,光绪帝因此对她产生反感,从不和她亲近。她虽然和光绪举行了大婚,实则如同守活寡一般;在帝后党争中,由于慈禧太后专横跋扈,她根本不能表示自己的主张。从心里说,她不愿自己丈夫一败涂地,被杀或被废,但她又不能不听从婆婆的旨意,这使她处于…
行家:时间:日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慈禧囚禁于南海瀛台,身处四面是水的囚所,只有太监每天送饭时,才能架起跳板,走入瀛台囚所。光绪帝每天在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的监视下,愁苦怅惘。饭食也极为粗粝,茶是温吞水,衣衫只有一套,连换穿的都没有。有时,因言语不慎,还要遭到毒打。图片1珍妃的命运在变法失败后更为悲惨,慈禧先对珍妃当众施以杖刑,撤去簪珥,囚禁于钟粹宫后的北三所,慈禧派了两个宫女监视,“门自外锁,饭食自槛下送”,…
行家:时间:日
光绪帝大婚后,慈禧不得不归政,但她想了种种办法控制光绪帝,使光绪的亲政有名无实。光绪帝要想摆脱这种控制,必要联络团结一批大臣,这就形成了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而附合于慈禧的守旧大臣们则组成了“后党”。图片1光绪帝完全不同于同治帝,他好学深思,记忆力强,熟谙诸史,论断古今之事,剖决是非之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亲政后的第五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行家:时间:日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载淳病逝。慈禧太后对亲子的早逝似乎不甚悲伤,但由此可能导致她失去操纵盾王朝的权柄则令她有些伤感。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她按自己的意志推出了一个傀儡皇帝,自己继续“垂帘”,这个傀儡皇爷就是光绪皇帝载湘。图片1同治帝去世的当天,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了28位王公大臣。慈禧边哭边说:同治帝已无指望,现在最重要的是立嗣继位之事,清大家晓说谁可继承大统…
行家:时间:日
一不做二不休,奕?又愤慨地说道:“皇上,当初父皇在择定皇位续统之人犹豫不决时,曾向康慈皇太后征求意见,她并没有因为我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有丝毫偏向的私心,多次劝诫父皇早日选定皇上,为此,父皇都十分敬重于康慈皇太后。如果皇上心意已决,定要移走慕东陵,让我母亲曝棺于野,臣今日就撞死在这养心殿。否则、臣无颜相见九泉之下的母亲。”奕?说完,又痛哭流涕俯伏于地。图片1奕?的这几句话咸丰震动也较大。奕?的话确实触…
行家:时间:日
咸丰帝亲生母亲是静皇太妃抚养大的,他即位后,将静皇太妃升格为“孝敬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为了安顿她的葬地,咸丰很是下了一番工夫。最终将她的葬地定为慕东陵。当时便有人说:“慕陵的风水被奕?(恭亲王)生母的慕东陵所占据,大清的皇位将来有可能落到奕?及其子孙头上。”咸丰大吃一惊,先父皇的陵寝要塌了这岂能是小事,传扬出去他这个皇上就要背上一个不孝子孙的骂名了。经查问,大学士桂良是当初慕陵建造的督办人。桂良办…
行家:时间:日
咸丰七年的时候,有人通报,慕陵封土倾斜,咸丰吃惊之余,马上宣恭亲王诏奕?进宫,冷然地问道:“父皇的嘉陵可是你推荐桂良负责督办的?而那慕东陵又可是你亲自率人督建的?”“正是!不知皇上提及此事有何用意?”“哼!父皇的慕陵前天突然倾斜,据报有倒塌的可能。”奕?确实吃惊不小,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皇上如此生气也在情理之中了。奕?忽然又问道:“皇上是否查明这事是否属实?”“这等大事岂能有假?谁敢拿身家性命…
行家:时间:日
慕陵地宫共葬有四人,除了道光皇帝外,还有孝穆、孝慎、孝全三位皇后。孝穆皇后:钮祜禄氏,是户部尚书三等公布彦达赉的女儿。嘉庆元年十—月,由嘉庆帝册封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当时绵宁14岁。嘉庆十三年五月。钮祜禄氏因病去世,棺椁先钎安在王佐村。绵宁登极即位后,追封钮祜禄氏为皇后,道光七年九月移葬于清东陵宝华峪。因地宫浸水,在道光十五年十二月迁葬到清西陵龙泉峪。从道光元年六月,经咸乍至光绪屡次加尊谥号,到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陵寝守护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