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配信任会有如此多的空格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_甜梦文库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UDC:B844 100密级:公开10094学校代码:诃{l£解菡尢李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hysical Self-esteem,Interpersonal―trust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s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论文开题日期:白永雷 刘毅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2009年8月1日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I――~『}Y1 8 1 591 8III I I I II I I I II I I 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l: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 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指导教师确认(签名):i1名烫开2010年1),月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㈣:铭磊指导洲㈣:掀干2010年,z,月Lu El2010年C瑚£o日 刍j 摘要本研究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与心理幸福感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 讨了三者的关系,旨在丰富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内容, 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及河北经贸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了1200名大学生,以身体自尊量表 (pspp)、人际信任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了大学生身体自尊、 人际交往及心理幸福感的状况和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比较高;人际信任的情况较好,处于人生美好时光 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 2.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受到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的影响较明显,而年级相 比较弱. 3.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主要与生源地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级及是否独 生相关不显著。 4.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而在性别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而生源地、是否独生分别对心里幸福感的不同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5.人际信任在身体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对心 理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身体自尊不仅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人际信任 对心里幸福感产生间接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交往心理幸福感Ⅱ \ Ab stractThis study doesasurveyonphysicalself-esteem,interpersonal trust,and psych0109ical wel l―being of col legestudents.It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and enhance the content of them,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statistical support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workers. The study selects 1200 studentson asobjectsat random basedclass from Hebei Normal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of and Technoledge,Hebei of Economics and Medical University,Hebei “Physical Scale” andScienceUniversity Self-esteemBusiness.The Trust usedamongtoScale"“Interpersonalare“Phych0109ical Well―being Scale” conditions, self―esteem, featuresanalysis the the physicalandrelationsinterpersonal trustandpsych0109ical well―being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 that: 1.The physical self―esteem levelareisrelativelyhigh:interpersonal trust conditionsrelatively good:thepsych0109ical well-be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2.The physical self-esteem and the only childor areaffected by gender,hometownnot apparently.But,it has littlerelation with grade. 3.The interpersonaltrusthas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hometown.Whi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trustand gender and grade is not close.4.The pschological well―being has obvious grade distincion instead of gender.However,hometown and the only chi ldornothasapparentrelationwiththepsch0109icalwell-being’S different factors. 5.Interpersonaltrustplaysapartialmediumroleinphysical self―estee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It hasadirectimpactonthepsychologicalwell-being.carlMeanwhi le,physicalpsychological indirect influenceonself-esteem not only directly, butaffect hasanwell―beingalsoit through interpersonal trust. physical self―esteemKey words:col 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trust psychological wel l-beingm I, 目录………………………………………………………………………”4………………………………………000 0 0 00…………O0 00…………5………………………………D 011……??……………………………?5自尊的含义……………………………………………………………5 自尊的研究现状………………………………………………………7 自尊的相关研究………………………………………………………7 自尊的研究方法……………………………………………………10???000????????????????????????O OO????????????????????????????????????????????????11交往的概念…………………………………………………………1l 1.2.2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1l 1.2.3人际交往的理论…………………………………………………?00 1.3心理幸福感…………………O00 00 0 0?0 D0 0??0 DO 0 0e O OD12D……………………D00…?D000?131.3.1心理幸福感的定义………………………………………………?oi 1.3.2心理幸福感的理论及结构…?DO O 4P00 00 0 0 0 0000o00130?……………………………”14001.3.3心理幸福感与身体自尊的关系……………………………………000D151.3.4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161.4问题提出………………………………………………………………………161.4.1研究目的…000 04?OOO………………………………………………………16B o1.4.2研究假设…o?oo oom………………………………………………………162研究方法……………………………………………………………………………162.1研究对象………………………………………………………………………16 2.2研究工具………………………………………………………………………17 2.2.1人口学变量调查表………………………………………………………17 2.2.2身体自尊量表…………………………………0?0 2.2.3人际信任度量表…0000 00 0 0 Q 000 000…00 OQ?………1700………………………………………………172.2.4心里幸福感量表…………………………………………………………1"7 2.3研究程序………………………………………………………………………18 2.4数据处理与分析………………………………………………………………18 3研究结果……………………………………………………………………………18 3.1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研究………………………………………………………18 3.1-1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总体描述………………………………………19 3.1.2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19 3.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20 3.2.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20 3.2.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20 3.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22 3.3.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情况…………………………………………22 3.3.2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22 3.3.3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表……………………………22 3.3.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24 3.3.5是否独生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25 3.4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53.4.1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253.4.2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分析………………………………………………26 4分析讨论……………………………………………………………………………28 4.1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特点………………………………………………………28 4.1.1大学生自尊的总体状况…………………………………………………28 4.1.2大学生身体自尊的不同人口学变量分析………………………………28 4.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294.2.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状况……………………………………………294.2.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分析……………………………………29 4.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特点……………………………………O e??0?0……?304.3.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状况…………………………………………304.3.2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性别差异…………………………………………302 4.3.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年级差异…………………………………………30 4.3.4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不同生源地差异…………………………………31 4.3.5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是否独生差异……………………………………31 4.4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特点………………………32 4.4.1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关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32 4.4.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身体自尊和心理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33 4.5本研究的不足…………………………………………………………………33结论……………………………………………………………………………………35参考文献…………………………………………………………………………………36附勇乏……………………………………………………………………………………41后记……………………………………………………………………………………473 g’一奔避’ 引言身体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身体的外形、运动能力等整合 到心理上的自我中,所以部分西方心理学家将身体看作自我的基础.身体自尊是 整体自尊的一部分,身体自尊就是头脑里个人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评价,即 个体对自己身体运动能力、身材、相貌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身体自尊是自尊研究 的热点.它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体各个部分的评价,这种评价与社会评价相联系. 自身体自尊这一概念被引入心理学以来,其相关研究已经展开。身体自尊作为整 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大学生处 于青少年晚期,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固期,也是身体自尊形成至稳固的 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因素,对于促进其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部分可 以用心理距离来衡量。不同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可以给人带来不一 样的情绪体验.不良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大,产生不愉快的 一种情绪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不仅会对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会影响个体的 学业、职业、爱情和家庭,从而影响幸福感.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人带来舒畅 的心情,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协调,有了这种积极 的情绪体验,个体就会有积极的目标并会去努力实现,在此过程中个体会认识到 自己是有能力的,更容易得到积极的结果,从而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自我潜能实现 的幸福感。 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身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 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心理幸福感目前虽然已 经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但是其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上. 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的身体自 尊、人际交往与心理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身体自尊、 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积累资料并提供数据参考,为高校的心理教育提供 理论依据。4 1文献综述1.1身体自尊1.1.1身体自尊的含义 1.1.1.1自尊 自尊是人格与行为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也作为很多现代科学研究的共同课 题之一.在国际心理学界,关于自尊的研究自1980年后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 把它引入到个人发展、学校教育、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公司团体的发展等充满关 注、热情和希望n3.很多学者非常关心青少年的自尊的研究,因为自尊是自我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个体人格的发展 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个体的动机、情感等产生间接的作用,进而促进人格的 全面发展。圆1990年,第一届国际自尊大会在挪威召开,由此建立了自尊协会, 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它的会员,人们渐渐认识到,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自尊, 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如果人们都不能尊重自己,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健康发 展∞.可见,自尊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被人们所重视. NathanielBranden认为:当自尊被人们充分认识时,它会生发出一种体验告 诉我们,我们能够适应今日的生活,我们拥有生活于现在这个世界的条件∞.NathanielBranden认为自尊“是行为最有意义的唯一影响因素",是“一个急切的、必要的基本需要",是人的一个“内在固有的属性"。自尊与婚姻、生活、 以及其它行为的成功都有关系晦3。 Shavelson等人提出了自尊的“多维等级结构模型",将自尊分为学业自尊 与非学业自尊。其中学业自尊与学习成绩有关,而非学业自尊包括除学习之外的 情感、身体等方面,甚至更为具体的内容。旧比如身体自尊又分为更具体的有关 身体各个方面的评价. 1.1.1.2身体自尊 其他学者也对自尊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由此看出,自尊包含着若干维度,其 中本研究讨论的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重要部分,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 视。在查阅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以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对身体自尊、身体意象和身体自我这几个概念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下面做出简单的介绍: 身体自尊是和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它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某 种感知力,它是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m它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和自我价值 感。 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独特感知’,也称体象,有些个体对外表的感 受是积极的,有些对外表的感觉是消极的,积极的感受容易促进健康的心理. 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身体自我、身体自尊、身体意象这几个概念来看,它们在定义和解释当中 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表示对自身外貌的认识,其中身体自我和意象强调的是认 知方面,而身体自尊更突出体验性的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身体自尊的 研究已经从整体自尊研究分化出来,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虽然上面对身体自尊已经作过简要描述,但是,不同学者对价值观的认识不 同,从不同的角度也对身体自尊进行了定义: 我国学者皮连生认为,身体自尊是和社会评价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 的某种感知井,它是自尊的一个具体的领域忉.身体自尊是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个体对身体各方面的自我和社会性评价.啪Fox等认为身体自尊不仅与心理、 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而且与人们对运动方式的选择、运动态度等相关变量有 密切联系.嘲. Sonstroem指出身体自尊可以衡量运动方式等的心理效应,同时与自尊成正 比关系.【lo】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大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是自尊的相当重 要的组成部分.[12113mlel-nick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自尊存在显著 的正相关.[131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评价的主观感受,而这种评价涉及社会层 面.同时,它作为自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一般的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等 具体的方面.它是测量运动方式等相关变量对心理作用的重要工具. Ansheletal(1991)认为个体对于自己是谁的一种自我认可或满意程度、秘密 和其他看法,希望自己在某种环境中有一种适当行为表现的趋势。黄希庭教授指 出,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包括个人对能力、自己性格、意趣的了解,个人与他人、 环境的关系,或者对个人现实生活的评价等多方面知觉的总和。n钉 Sonstroem等人(1996)指出不重视个体的身体方面的心理自尊而仅仅将自 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是不够全面。因为身体自尊不仅与自尊本6 身而且与自尊的许多独立变量存在密切关系。n日 James(1890)指出自我包括身体、社会、精神和纯粹自我四部分,其中身体自我是四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而Shavelson等人认为自我分为学业和非学业自我,而非学业自我又分为社会、情绪和身体三方面.n阳据此可以看出,身体自我 是整体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研究表明,身体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尊的一个 重要来源。J.L.Goldenberg等人指出,人的身体是自尊的一个潜在来源n7】.身 体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特征所做的评价和感受n町. 1.1.2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 从身体自尊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看,身体自尊在21世纪才受到重视,之前的 研究文献只有一篇关于青少年的研究综述。所以,身体自尊的研究在我国来说才 刚起步,就国际上来说,身体自尊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研究也没有很长的历史, 关于身体自尊的第一个量表也才在1990年问世。对于普通的心理学研究人员来 讲,有的还属于全新的领域。可以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有关大部分研究均是身 体自尊与运动、心理幸福感、运动方式的关系.但是,查看近些年的研究可以看出,身体自尊的研究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身体自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与心理学领域的许多变量(如:健康、生活满意度等)存在很大关系,还与 运动方式等相关领域的变量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身体自尊也是运动心理学等相关 领域的研究热点.下面对国内外身体自尊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1.1.3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1.1.3.1身体自尊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个人身体自尊的发展过程?身体自尊和自尊的关系?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 的影响,以上方面都应把身体自尊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研究。身体自尊和自我 有相通之处,有些学者经常把二者结合来谈.自尊也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尤其 是身体自我,它是个体自我最早萌发的部分,比如:人的外形、身体健康水平等 身体各个方面通过身体自我成为自我的重要组成要素。西方心理学家指出“身体是自我的基础。川1町J.L.Goldenberg等人指出身体是自尊的重要基础。Hatter等人以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学术水平、身体外形、德行等对 其自尊的预测程度。结果表明身体外形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即无论处于哪个 发展阶段的个体,身体外形对自尊的预测均占主要位置。而且,经过研究发展, 即使是在4―7岁这样的儿童身上也是如此呦3.Harter在11个国家都做过同7 一研究结果都是如此【翻. 从个体发育的过程看,儿童成长到3岁以后,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的过程是通 过自我感觉与别人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使得自我感觉转化为自我意识。 自尊模型也由一维转变为多维,而且自尊的研究由整体转变为具体的自尊成 分.从而产生了各种自尊模型:W.James提出了自尊的一维模型.其中,自尊是 个体的成就感,因此自尊取决于个体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成就感.嘲而A.W.Pope 等人提出了自尊的二维模型,他们认为自尊由知觉自我和理想自我构成.其中知 觉自我是指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客观认知。R.A.Steffenhagen等人(1983) 提出了自尊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亚模型,即物质、建构和整 合。S.Coopersmith(1967)提出了自尊的四维模型,他认为自尊由重要性、能力、 品德和权力四个要素组成。其中的重要性是指是否受到重要任务的喜爱;能力是 能够顺利完成重要的任务;品德是自身道德和伦理标准的水平;权力是指对自己 和他人生活的控制程度。R.J.Shavelson等人(1976)提出了多维层次结构模型, 该模型包括多个维度和许多层次. 本研究使用的模型是Shavelson等人1976年㈨提出的“多维等级结构模型", 上述已经介绍过. 1.1.3.2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 身体自尊可能作为衡量体育锻炼等对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而且其与整 体自尊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其成为西方运动系力学的研究热点.嘲汹3这些研究包括运动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关系等,㈨其中DiNucci等人研究发现专业女运动员在“体重关注"和“身体状况"维度上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专业运动员。"嘲 Melnick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身体方面如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能对自尊产生重要影响.嘲同时,何颖和徐明研究发现运动量与身体自尊成正比;同时,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虽然身体自尊这些方面的研究很多,但运动方式对身体自 尊的影响还很少. 研究表明m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是其它任何手段和 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身体自尊常作为一种预测人们 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同时,身体自尊水平又可用来检测锻炼后的心理效益. 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趋不良的情况下,对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之 间存在的关系以及身体自尊发展对整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3 也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身体自尊不仅与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运动 活动的方式、种类等存在相关.啪3。 在我国,因为注重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对于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 方面的研究不够充分和系统。但近年来慢慢成为运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领域 的研究热点.如Duan Yanping等人∞1研究发现中学生已经具有身体自尊,而且 它是大学生自尊的重要构成部分。泓’而运动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是否对身体 自尊产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另外,对于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的研究也逐渐 广泛起来,有的细化到每一项体育运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体育后进生体育锻炼 与身体自尊的关系等。有的研究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 身体自尊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其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深入 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提供科学评价, 也为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服 务嘲. 1.1.3.3身体自尊与体象障碍 “身体是自尊的一个潜在来源”,那么,最直接表露的身体的形态是这个“来 源"的重要影响部分姗.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不同的个体,体象对于身体自尊的影响各不相同。 Anderson等人以体重过重的妇女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多数妇女对身体还是满 意的,同时,满意度、教育水平及自我健康标准之间存在相关;但过半数的研究 对象有减肥的愿望,身体不满意度和减肥行为呈正比。b力可以说文化价值观是体 象知觉产生的背景。唐朝女人以自身丰满为美,而现代人以瘦为美;古代女人以 裹脚为荣,现代人则大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体象对于人的身体自尊的 影响是不同的.目前,进食障碍增加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对自己体象的不满,从 而自信心也不足.减肥是改变个体外在形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一项研究显示了这种行为对个体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 从整体来看,减肥训练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身体自尊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 相对于男生而言,他们在运动能力方面比实验前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而女生在 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引力方面比实验前有了极其显著的 提高。减肥训练对男女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有所差异啪1。9 杜文东等人以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体象障碍、性困惑和心理 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青春期的体象障碍对其心理发展甚至个性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影响。因此,他们建议中学教育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蜘1.1.3.4不同文化背景,体象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类的体象对人们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随着时 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这种观念也随之变化.古代人描述美人以“唇红 齿白、柳叶弯眉樱桃口",也有杨贵妃丰腴华贵的身体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人则认为美人以瘦为美,“瘦"几乎成了美女的代名词,美国的杂志评选理 想美女的体重,30年来持续下降。女性的理想体重比男性更“瘦".在这种观念 的影响下,青年人热衷于“瘦",因此自己体重超标或者认为自己体重超标的人, 都用节食等一些不科学的方式来控制体态,这些对青少年的身体带来了十分不利 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生理发育及心理健康。 另外,年龄的不同,这个方面的影响也有不同。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域,这个 方面也有差别. 1-1.4身体自尊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身体自尊的研究,一般以采用身体自尊量表测量为手段,多使用 一些量表进行辅助研究,在西方,测量身体自尊的量表有:身体自我知觉量表、 知觉重要性量表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等。洲其中,身体自我知觉量表是以Fox提 出的身体自尊的多维等级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包括1个主量表和4个分量表,一个主量表一身体自我价值感(generalphysicalself-worth);四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身体吸引力、(body)身体状况(condition)、强壮(strength)和运动技能 (sport Competence).主量表用于测量一个人的一般的整体自我满意感,而分量 表主要用于测量人们在更低一级的身体各分领域所获得的主观身体能力.主量表 用于测量一般的整体满意度,而四个分量表用于测量身体各个领域的主观能力. 而知觉重要性量表用于测量身体自尊的个性化,突出反映身体的各方面对个体的 重要作用。m’它包括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以及力量重要性量表。蚴 我国学者徐霞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修订了Fox等人1990年编写的<身体自尊量 表》,它成为我国大学生身体自尊主要的测量工具。该问卷共30个条目组成。采 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身体自我程度越高。段艳萍等人修订了身体自我描述问lO 卷,提高了其信效度。H33也有部分学者如谢琴、何玲等人采用原版的身体自我知 觉量表等。除了使用不同的量表外,研究者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不同的统 计方法。本文采用徐霞修订的身体自尊量表。此量表可用于测量身体自尊,从而 提高个人的身体自尊水平.同时,Fox指出身体领域的概念范围很广,从而提出 了“身体自尊的不同层次"模型。此模型指出个体过去的自我状态影响个体的身 体自尊.同时,低层因素会影响高层因素,身体自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2人际交往1.2.1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它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人际交往的界定也在不断地变化[4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给出人际交往概念:是指人们在特定 条件环境下,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彼此接触、交流、沟通,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 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不同学者对人际交往的界定,能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认为人际 交往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只是使用的词不同;都认为交流的是信息;都认为交流 过程对个体产生了影响.不同的人际交往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 系对人的影响不同,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 人心情舒畅,彼此理解,提高生活质量;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拉大心理上的距离, 使双方都感到不愉快,从而影响到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进而导致学习或工 作效率下降嘲。人际关系不好不仅影响个体的成功与失败,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 展,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对一个团体气氛产生直接影响。在大学当中,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扰,关于人际交往的占有很大比重,被人际关系所困扰的 大学生,会直接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生活规律紊乱。妨碍了大学生在 成长道路上的前进,给很多大学生带来苦闷和烦恼。 1.2.2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分析结果: 弗拉维尔发现了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断阶段、应用阶段四个连续的过程; JameS.W.Wander认为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包括发送信息、编码、译码,选择信 息、传递信息等环节;尔斯则从情感与课题领域区分了情感与认识的互动类型。 安德列耶娃区分了信息互换、行动交换、认知和情感互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时蓉华教授与易锦华等人提出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结构模式,他 们对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做出如下分析: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人际交 往在认知的基础上处理各种信息.人际认知的第一阶段是认知自己,需要了解自 己的各种特征;人际认知的第二阶段是认知他人,要形成对他人的理解及其特征 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对人际交往双方情感、行为、心理影响的认知是人际认知 的关键所在,是人际交往深入开展的基础,是人际交往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有效的人际交往需要调控、选择有效地人际交往行为㈨. 1.2.3人际交往的理论 1.2.3.1交往分析理论 伯恩首先提出了交往分析理论,他指出人身上包含三种成分,并把这三种成 分分别比喻为父母、成人、儿童。 父母身份以权威、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训斥人、统治人等作风. 成人身份表现了客观和理智. 孩童身份像孩童的冲动. 在3种成分中,父母、孩子身份具有自觉性、盲目性、探索性与客观性.而 成人身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具有反省能力. 依据该理论,可以对交往过程中的双方进行心态分析.不同的组合可以产生 不同的心态,或者反之.当双方是一种平行关系,交往可持续。当双方关系形成 交叉时,交往双方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信息交流就会中止. 1.2.3.2人际交往的动机理论 动机是一个人去从事某项活动的驱动力量,是一个内部驱动力,人的某种动 机直接导致他的某种行动。在社会活动中,人的每一种活动都有一种动机驱动, 并且指向某一目标.人的动机源于自身的需要,而需要就是在社会或生理方面又 不能满足的地方,通过人脑产生需要。人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通过某种行动 来达到,这样这种行动的动机就产生了。引起动机必须具备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那么需要就是内在条件.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把爱和归属、尊重的需要定义 为高级需要。马斯洛之后,W.E.Schutx提出了人际关系需求理论.该理论指出 人际交往包括包容、控制、情感等。 1.2.3.3人际交往的自我呈现理论 欧文.戈夫曼等人经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人际交往的自我呈现理论。这种 理论认为,一个人和别人交往,是他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一些 事情,进而达到一种交流,每个具有交往需要的人都必须进行自我呈现。自我呈 现理论突出了自我呈现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个体通过自我呈现来进行印象 的自我管理,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1.2.4人际交往的研究概述 当前,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交往,形式也是各异,有的方式或者形 式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去研究。 1.2.4.1网络人际交往的研究 网络的出现,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为人们提供了交往性的技术 和平台,不仅加速了人们联系的速度,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从熟悉人 的社会交往延伸到了遥不可及地域的人际交往。这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 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感情疏远,网络诚信问题等。因此,在推动网络交往的 同时,也应该对网络人际交往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网络人际交 往有着它特有的特点,比如它的开放性多元性、自由平等或者间接性匿名性。这 些特点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因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方 面的问题M,所以现在很多学者都在为网络人际交往进行着研究. 1.2.4.2多声部合唱对人际交往帮助作用的研究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音乐治疗理论中,常通过歌曲讨论的音乐治疗方法对 患者在认知层面进行干预,引导患者对歌曲内容、音乐旋律体验进行讨论,发掘其 潜意识的情感矛盾,以达到改变其错误认知的目的,从而促进人格体系的正常发 展嘲。我国学者采用了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进行了研究,并 产生了一些效果洲。1.3心理幸福感1.3.1心理幸福感的定义 心理学的研究是从治疗心理疾病开始的,也就是说,心理学开始的研究普遍 围绕着消极心理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需要,使13 得积极心理学在性理学等领域成为主导的研究范围,很多学者从消极心理学逐渐 开始转移,把研究的方向转移到有关心理健康、成长、满足度、幸福感等积极的 方面,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现代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取向. 第一,主观幸福感.20世纪50、60年代,Diener等人经过研究,认为主观 幸福感突出“主观’’,是从自我评价的角度出发,以个人主观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的幸福状态。在形式上的定义: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高兴、满足、幸福等), 具有较少的消极情绪(生气、抑郁等),生活满意度较高. 第二,心理幸福感.20世纪80年代,Ryff等人认为,幸福感不单是纯粹主 观的体验,同时他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和解释幸福感,即心理幸福感.他把个 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人际关系、情景把握、自我接受、自我实现等多样化的 因素列入幸福感的研究当中。可以说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来评定一个人的幸福水 平. 1.3.2心理幸福感的理论及结构 1.3.2.1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一个以实现论作为幸 福感核心的理论.它是Ryan和Deci提出的,他们认为,幸福感一方面体现在自 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和途径.该理论重视人类内部因素对 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调节的重要作用,是通往人类动机和人格的途径.Deci认 为自我决定是个体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需要。人们需要“自我决定一, 个体都有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倾向,这种倾向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的行为, 并且能够使人较好的适应社会咖.通过归纳总结,Ry龃和Deci提出了三种基本 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这三种需要是推动个人成长和整合自然 倾向必须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构成个人幸福的必要。所以,这三种需要被 Ryan和Deci的理论认为是幸福感的三个基本因素,这些基本需要在人生中得到 满足时,才能够让人们得到一种幸福感,否则就达不到整合。这三个基本要素不 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也是社会环境必须提供给人们以促进心理成长的必要 因素。1.3.2.2个人发展理论Waterman经过研究,提出了个人发展理论。他认为当人们从事与自己自身14 深层价值匹配并全身心投入得活动时候,就会得到幸福感。Waterman认为幸福 感涉及到人们与真实的自我协调一致眵¨。个人依靠自我的努力实现自我的某些潜 能。 Waterman将幸福分为两种.一:尽情享乐(hedonic enjoyment)所带来的 幸福.就是在某种活动中自己的生理或者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感觉到的快乐。 二:人格显现(personal expressiveness)所带来的幸福.人们在全心全意投 入某种活动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自己得到表现,体验到了自 我实现的愉悦. 1.3.2.3六因素结构 Ryff和Singers经过研究并通过各种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幸福感的六因素结构。陴3他们总结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生活趋势理论、人格改变理论;通过借鉴自我实现概念、Allport对成熟的界定、Rogers对健全人的描述和Jung对个性化的说明,对幸福感做出更进一步的说明.他们从这些积极的心理状态理论中,总结出了六种共有的成分:自主性、个人成长、自我接受、生活目的、掌 控环境、良好关系,将这些作为心理幸福感的指标,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对幸 福感做出界定. 本研究使用的界定方式就是Ryff的六因素理论及操作方式. Ryff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所不同,自我决定理论更 接近于自我整体的存在,包括了促进心理幸福感的基本要素。 1.3.3心理幸福感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从相关的理论可以看出,身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关系密切,同时也有共同之 处.幸福感的目标理论认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目标是否实现。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外表的各个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自尊的 组成部分,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满意"就是自己的心理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满足。 幸福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关于身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在查阅文献时很少见到,但是有过关自 尊和心理满意度的关系的研究。有研究表明,自尊和心理满意度相关最高旧1。一 项有31个国家1万多名大学生参加的跨文化研究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 系数达到0.47嘲。研究还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尊、社会支持、人格特质、 应付能力、适应能力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嘲。 心理满意度作为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自尊作为自尊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相应有很高的相关度。当身体自尊达到较高程度时,会提高心理幸福感; 当心理幸福感程度较高时,也会影响到身体自尊的提高. 1.3.4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语言、行动等人际交往方式 来完成各种社会活动,满足自己各种不同的需要,从而达到一种自身的平衡.良 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使得人心情舒畅、彼此信任,进而交往需要得到满足;反之, 不良的人际交往可以拉大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人们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 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不仅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且产生反作用。由 此可见,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可提高心理幸福感的程度,否则就会降低心理幸福 感。当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时,人们往往有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对于人际交往 来说也有一种促进的作用。1.4问题提出1.4.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人际交往、心理幸福感的状况,并且探 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身体自尊、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1.4.2研究假设 (1)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人际交往、心理幸福感上存在差异。 (2)身体自尊、人际交往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随机取样的方式,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 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各四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级,其中文理各 半,文理和班级之间在学校之间进行了平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0分,总共收回1160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1053份,有效率为87.8,6。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16 表1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2.2研究工具2.2.1人口学变量调查表 其中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信息。 2.2.2身体自尊量表 采用由我国学者徐霞(2001)修订的Fox等人(1990)编制的<身体自我剖 面图》量表,修订后该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较高,其克隆巴赫系数,范围是0.72 ―0.84.在量表中,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它包含两个等级:一 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更为具体的有关身体方面如运动能力、身体状况等四个领域 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共30个条目,每题的得分范围为1~4分,分数全距范围6~ 24分。 2.2.3人际信任度量表 采用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系Rotter教授编制嘲的人际信任量表,该量表用 于测量被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的评估。此量表 涉及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包含各种情境下的人际信任,因此多数项目与社会角 色的可信赖性有关,同时也有一些项目与对未来社会的乐观程度有关。人际信任 包含普遍信任、特殊信任两个因子。本研究的分半信度为0.76,重测信度为0.7。 2.2.4心里幸福感量表 采用由Ryff编制、并经河北师范大学王欣教授等人进行的修订的心理幸福 感量表。其中共包含84个项目,六大因子即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与17 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六个部分.六大因子的具体内涵如下: 因子1:自主性(autonOTny),指自我决定的感觉; 因子2:掌握环境(environmentalmastery),能够有效处理个人生活与情 景的能力; 因子3:个人成长(personalgrowth),不断成长和成为自己的感觉; 因子4:与别人积极的关系,指与他人关系的质量; 因子5: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因子6:自我接纳,积极的自我评价及个人过去生活的接受. 其各因子的信度分别为信度检验a系数为:自主性0.73:掌控环境0.80; 个人成长0.73;别人积极的关系0.79;生活目标0.83:自我接纳0.75:全量表0.92.该量表采用六点计分,l代表非常反对,2代表颇为反对,3代表有点反对, 4代表有点赞同,5代表颇为赞同,6代表非常赞同.2.3研究程序将身体自尊量表、人际关系信任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装订成册,人口学 变量调查表作为册首。施测时间选取被试晚自习,采用班级施测的方式.主试为 研究者本人,测试前由主试统一宣读问卷指导语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确认 被试完全理解后进行施测。施测的过程中,主试在给予个别指导,测验大概需要 15分钟,问卷答完后,当场统一收回。2.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EXCEL,然后采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 要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3研究结果3.1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研究13 3.1.1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总体描述表2身体自尊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情况表(N_1053)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我国,大学生 接受高等教育,素质相对较高。对有关自己身体方面的认知较为全面、深刻,同 时,现有的研究发现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身体自尊除了 属于整体自尊的一部分外;根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身体自尊能够影响被试 的运动情况等方面,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部分间接的作用. 3.1.2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以身体自尊总分及各构成因子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是否 独生作为自变量,进行2×4×3×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表3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 注:,Ic代表p<O.05 由上表可知,男生在身体自尊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而且只有身体状 况这一项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差异均显著。说明除了生理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19 外,在其余各项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情况表明,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加重视 自己的身体自尊,尤其是身体吸引方面。年级不存在主效应。生源地在身体自尊 总分上存在显著,进行事后分析见表4发现城市大学生的自尊总分显著高于县 城、农村大学生,县城大学生的总分略高于农村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是否独 生在身体自尊总分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其它 各因子分上差异均不显著。同时性别、年级、生源地及独生这四个变量的交互作 用均不显著。 表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身体自尊总分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3.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3.2.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 表5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人际信任总分高于理论值75分。3.2.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及特殊信任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是否 独生作为自变量,进行2X4X3X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6大学生人际信任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注:宰代表<0.05 由上表可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上主 效应均不显著,而生源地在人际信任和普遍信任上差异显著,而在特殊信任上差 异不显著.对生源地进行事后分析见表7、表8发现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均在城 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城市和县城、县城和农村两两之间的差异并不 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人际信任与所处环境存在相关.而性别、年级、 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在四个变量的各类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表7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人际信任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表8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普遍信任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21 3.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3.3.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情况表9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情况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的水平相对较高. 3.3.2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10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T检验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生大学生在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 自我接纳及心理幸福感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并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自主性维 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并且边缘显著。 3.3.3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表表1l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F检验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个人成长、生活目标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年级差异效应 显著;而在自主性、掌握环境、积极关系和自我接纳维度上年级差异效应不显著. 对个人成长、生活目标、心理幸福感进一步分析(见表20、21、22)发现,大 一学生在个人成长维度上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而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差异 不显著、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差异不显著、大三学生与大四学生差异也不 显著;生活目标维度上,大一、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同时,大一、 大三学生和大二、大四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心理幸福感维度上,大一学 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而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表12不同年级大学生个人成长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表13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目标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 表14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3.3.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1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F检验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自主性、自我接纳维度上生源地差异显著,而在掌握环 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生源地差异不显著。对 自主性、自我接纳进一步的分析(见表25、26)发现,来自城市、县城的大学 生在自主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显著,农村大 学生显著高于二者;而在自我接纳维度上,来自城市、县城的大学生两者差异不 显著,但二者均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显著低于二者.表16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自主性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 表17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自我接纳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3.3.5是否独生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18不同是否独生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差异T检验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积极关系维度上是否独生差异显著,而在自主性、掌握 环境、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是否独生差异不显著。3.4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3.4.1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心理幸福感及其各个维度的相关分析,如下表: 表19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表注:木代表p<O.05 由上表可知,身体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之间存在显 著正相关,而且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存 在显著的正相关.身体状况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身体吸引与掌握 环境、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身体自尊总分与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 特殊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与掌握环境、积极关系、自我接纳和心 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 关系、自我接纳、心理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 3.4.2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分析 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较多,不过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由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一 种检验程序。本研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所研究 的三个变量即预测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由上面的相关 分析可以得出身体自尊总分、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下面 是按照此种方法进行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一:以身体自尊为预测变量,以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显著,见表20. 表20身体自尊对心理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二:以身体自尊为预测变量,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显著,见表21. 表2l身体自尊对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三:以身体自尊、人际信任为预测变量,对心理幸福感进行回归分 析。回归方程显著,见表22. 表22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对心理幸福感的回归分析从以上三个复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得到了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见表23。 表23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依次检验都是显著的,证明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第4各t检验也是显 著的,但是身体自尊对心理幸福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所下降,因此是部分中介 效应. 4分析讨论4.1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特点4.1.1大学生自尊的总体状况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与发展,中国的大学生相对较多,但相对而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还较低,所 以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且大学生的年龄绝大部分处于20岁左右, 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处于非常理想的阶段,所以身体自尊水平相对较高.4.1.2大学生身体自尊的不同人口学变量分析研究发现男生的身体自尊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相 一致。但本研究只是发现总分、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和身体素 质方面差异显著,而没有发现在身体状况方面差异的显著性这一点与部分研究不 一致。这一点可能部分说明男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因素方面相对女生而言 较强。男生一般被认为具有坚强的体魄,而这一点也被广大的男女大学生上所认 同,同时在生理方面,男人相对具有较大的优势.比如:男生相对女生力气要大、 跑的要快等等,而身体自尊更多的与身体本身有关,所以可能生理上的差异及文 化的认同感是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 研究发现身体自尊并不存在年级之间的差异。这一点可能正如前面所说.大 学生已经渡过了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青春期,所以大学生在学期间的生 理和心理上并不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的 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他们能够对自我进行一个相对 客观和真实的评价. 研究发现城市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大学生,但是 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因子上差异并不显著,而在身体吸引方面,尽管不存在 显著性的差异,城市大学生要高于县城大学生;而县城大学生要高于农村大学生. 同时,县城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在身体自尊的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方面不存在显著 的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我国现有的国情有关。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 但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农村、县城的生活质量相对城市较落后和城市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城市大学生在身体自 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前两者。同时,身体素质等方面不存在差异也说明农村的生 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县城和农村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也说明了这 一点. 研究发现独生的大学生虽然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并不显著的高于非独生的大 学生,但是,在身体自尊的总分上确显著的高于非独生的大学生。这可能与独生 子女的生活环境相对非独生子女较好有关.而且独生子女大部分在城市,所以与 不同生源地的研究相类似。4.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4.2.1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状况 研究发现在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因子上的得分为46+5.75和30.67+4.38, 在人际信任上的得分为77.43+8.46,所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略高于理论值75, 这一结果与万杰的研究相一致。 4.2.2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以及普遍信任、特殊信任的三个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 别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左恩玲汹3、万杰嘲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也发现男生 的得分相对女生较高.正如万杰所说这可能与我国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刀有关, 从而使得男女在人际交往的环境方面不像过去差异那么大。同时,男生相对女生 而言较理智一些,所以尽管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是男生得分还是略高于 女生. 研究发现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及特殊信任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 结果与左恩玲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也发现人际信任、普遍信任的得分随着年级的增高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与邹平洲等人的结果相类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较单调,人际关系较简单,所以刚刚大一的时候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大学生越来越不纯真,从而在人际信任、普遍信任两方面的得分越来越高,而在特殊信任因子上,对父母等 亲近人的越来越信任,从而特殊信任的得分越来越低。 研究发现城市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普遍信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 而城市大学生与县城大学生以及县城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上述两个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同时,三者在特殊信任上的得分两两之间均不显著。这一点可能说 明人际信任与成长环境有关。城市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广,接触的人员相对较复 杂,同时城市的居住环境使得其周围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人较少,人际关系较为复 杂。而农村大学生接触的人员相对较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与自己具有亲近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等相对简单。而县城正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所以其与两 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之间差异不显著,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们对溺爱的正确认识 有关.4.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特点4.3.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这与金玲玲阳11的研究结 果相一致。这可能与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生活所处的阶段有关.大学生在生理 和心理上已经发育成熟,同时对自己有一个相对较乐观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充 满了期望.同时,大学生活是人一生较美好的时光,所以大学生无论在主观上还 是在客观上对自己都较满意,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的水平较高。 4.3.2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在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 和心理幸福感上的得分均显著的高于男大学生,而在自主性上是边缘显著。这一 结果与崔春华等人脚1的研究结果较一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的被试 有关,除河北科技大学外,其它三所大学相对偏文一些。女生比较爱学,比如: 老师、护士和会计等,所以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较高,生活目标相对较明确,而且 女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较男生要高。同时,男生和女生的社会角色以及期望值不同, 女生更多的是追求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而上述大学的专业相对符合多数女生的 追求目标。而且女生善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在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绪的能力较 男生高.因此,女生心理幸福感高。 4.3.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在自主性、掌握环境、积极关系和自我接纳上不存在年级效应,而 在自我成长、生活目标和心理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在个人成长维度 上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而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差异不显著、大四学生与大 二、大三学生差异也不显著;这可能与大一新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在自己慢慢 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同时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真正的离开 了父母,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收获上较为丰富.生活目标维度上,大一、大三学 生显著高于大二、大四学生,同时,大一、大三学生和大二、大四学生之间的差 异均不显著:大一学生在生活目标上得分较高,这可能与大一学生在入学前对自 己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有关,而大三阶段正好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作出选择 的重要阶段,是考研还是就业。这是确定未来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关键时期。在心 理幸福感维度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而大二、大三、大 四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与学生的理想得以实现有关。学生上学的 理想就是上大学. 4.3.4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不同生源地差异 研究发现在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 不存在生源地之间的显著差异,而在自主性和自我接纳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一结果与崔春华等人泓3的研究相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大学生在自主性 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县城和城市大学生,而县城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差异不 显著;同时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接纳维度上的得分显著的低于县城和城市大学生, 而县城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之间的得分差异也不显著。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 下几点:第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不止一个孩子,而且农村的家庭生活负担较 重,生活质量较低。多数父母忙于生计相对孩子的照料就少,正如穷人的孩子早 当家,所以农村的孩子早早的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的完成,自己学习照顾自己等 等,因此独立性较强。而县城和城市的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更多的受到父母 等人的关爱,对自己的事情决定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县城和城市较优越的生 活环境和相对较好的教育质量,使得他们本身相对农村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优越 感,这样显然对自己的接纳程度就高,而农村大学生来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多 少少都有自卑感,因此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较低。 4.3.5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是否独生差异 研究发现非独生大学生在积极关系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大学生,而在 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自我解难和心理幸福感维度上不存在 显著的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两类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关。非独生的 大学生从小就具有相对较多的和平辈人相处的机会,因此在与平辈人交往方面具31 有较多的经验.而且在非独生的家庭环境中,非独生大学生可以更多的注意到其 他人的需要,而使得人际关系中交互原则得以实现的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知道彼 此的需要,这无疑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 建立积极关系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平辈人,甚至同龄人,而家长、老师毕竟是少数, 所以非独生大学生在建立积极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4.4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特点4.4.1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关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关系和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发现:身体自我价值感 与人际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身体自尊总分和人际信任、普遍信任、特殊信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身体自我价值感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身体状况与心理 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身体吸引与掌握环境、心理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身体自尊总分与掌握环境、积极关系、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人际信任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 间呈显著正相关. 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自尊总分均与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呈正相 关,这表明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自尊总分越高,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 任程度就越高.尤双从等人汹1研究发现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 也相应提高。同时,张杨旧1的研究发现自尊和人际信任呈现正相关.而身体自我 价值感和身体自尊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自尊水平越高, 人际信任、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也就越高. 身体自我价值感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 间呈显著正相关,就是说身体自我价值感越高,其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 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感的程度越高。身体自尊总分与掌握环境、积极关系、自我 接纳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部分,也 与心理幸福感及其部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已有的研究主要是身体自尊 和自尊以及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如陈鸿雁旧1的研究发现自尊和心 理幸福感及各相关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本研究单独考察了身体自尊和 心理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与以往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相类似,两者之间也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2 身体状况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身体越健康,其心理幸福感 相对较高。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同时,强健的身体也是应对生活压力的一个重要 的条件,其有助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获得满意足,进而提高心理幸 福感。而身体吸引与掌握环境、心理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身体吸引的得分 越高的大学生,心理的优越感相对较高,其自信程度越自信,感觉自己约具有力 量,从而在掌握环境和心理幸福感维度的得分就越高。 人际信任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自我接纳和心理幸福 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人际信任和人际关系之间存在一定 的联系,人际关系良好,人际信任的程度就高,从而更易于建立积极关系,为自 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团结周围的人,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而且使得自己感 觉到拥有力量.在此种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相对较高。人是一种社会性 的动物,而心理幸福感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人际信任对良好人际关系的 建立有促进的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人幸福的实现. 4.4.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身体自尊和心理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旧3提出的检验程序,检验了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路 径图的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在身体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 大学生身体自尊对心理幸福感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通过人际信任产生的间接作 用.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有益于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意识到自身的价 值,从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幸福感;同时,因为尊重彼此是建立良好人家关系的一 个前提条件,而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提高了,有 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信任,从而促进心理幸福感水平的提高.4.5本研究的不足首先,本研究考察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但是仅仅考察了石家庄的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情况,不可否认其中的多个变量受到当地文化乃至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自身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未能在更大的 范围内进行研究。 其次,本研究仅仅是采用问卷的方法,表明了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不 可否认能够为将来的实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需 要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本研究属于横断研究,不可避免会受到时间、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将来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此三个 变量。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得出如 下几点结论: 1.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比较高,人际信任的情况较好,处于人生美好时光 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 2.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受到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的影响较明显,而年级相 关比较弱。 3.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主要与生源地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性别、年级及是否独 生相关不显著。 4.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而在性别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而生源地、是否独生分别对心理幸福感的不同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5.人际信任在身体自尊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对心 理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身体自尊不仅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人际信任 对心理幸福感产生间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1]【4]马前锋,蒋华明.自尊研究的进展与意义.心理科学,2002,25(2):242―243 [2】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1998,(2) [3】殷华西.国内自尊研究概述.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4):59―63 [5]Branden,N.ThetoPsychology of Self―Esteem,A Revolutionary ApproachaSelf-understanding[M].ThatLaunchedNew Brain Modern Psychology,2001,7:252―255[6]Shavelson R.J.Hubner JJ.StantonG.C.Validation ofconstructsinterpret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46:407―441[7]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7:185―210[8]陈红,黄希庭.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817-820[9]FoxKR?Thephysicalself_perceptionprofi lemanual[M].PRNMonograph?Dekalb,11。Office for Health Promo―tion,1990[10】SonstroemR J,Ports S A.Life adjustment incorrelates of physicalself_concepts[J].Medicine&Science619-625Sport&Exercise,1996,28(盼:[11][33]段艳萍。武汉高校和中学学生身体自尊研究武汉科技大学,1999,33:162-166[12][41]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r:78-81 [13]Melnick MJ,MookerjeeonBody-Cathexis and S.Effects of Advanced Weight Trainingand MotorSelf-EsteenPerceptualSkills,1991,72(3>:1335―1345 [14][38]史丽娜,赵洪朋.减肥训练对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7,26(4):56―5 [15][43]段艳萍.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编制与检验.[硕士学位论文】.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2000 [16]曾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9(1):41―46 [17][20][36]J.L.Goldenberg,of S.K.McCoyetal The Bodyonasasourceself―EsteemBodythe Effeet of Morality SalienceIdentification withone’SInterest in Sex,and Appearance MonitoringJour―nal ofersonal 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9(1):1 18―130[18]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心理 科学,2004,27(4):817―820. [19][22]魏慧丽.大学生身体自尊调查研究.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 践),2008,4 [21]S.HarterIs Self―Esteem Only Skin―Deep?Reclaiming Children andYouth 2000,9(3):p33[23]Romin??CompetenceaW.Tafarodi&WilliamasB.Swann,Jr.Self-LikingandSelfDimensions of Global Self-’Esteem:Initial Validation of of Personal ityMeasure[J].JournalAssessment,1995,65(2),322―342G.C.Validation ofconstructs[24]Shavelson R.J.Hubner JJ.Stantoninterpret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46:407―441[2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 大学出版社,1995:163-174. [26]刘洪新.促进体育锻炼终身化若干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 育,2003(1):60―62. [27]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豪t,1999:72―74,250―256,263―276. [28]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J].教育研究,2000(7):78. F29]漆昌柱.羽毛球专家一亲手在模拟比赛情境中的问题表征与运动思维特征[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30]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0:29―30. [31]王昕.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2):83-8537 [32】FoxKR.thePhysicalSelf-PerceptionProfilemanual.Dekalb.IL:Office for Health Promotion.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1990[34]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 (2):78-81 [35]刘洋,陈庆伟,卢宝锋.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J].体育成人 教育学刊,2008,24(3)45-4 [37】陈欣.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因素[D】.开封:河南大学,2006,20-45 [39]杜文东,王挺,刘娜,戴梅竞,周达生.青春期女性体象障碍与心理反应关系 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 [40]何玲,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20-32 [42]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 报,2002,22(5> [44]孙永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4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6]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7]李志红,姜靖,齐超.关于网络人际交往的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8,10(4):77-79 [48】高天著.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6:26-29 [49]张勇,宋世震,薛春艳,胥远帆.多声部合唱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8,14(3):227-234 [50]Rayn跚,Deciintrinsic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Americanmotivation,socialpsycholgist,2000,55(1):68―78.[51]WatermanA S.Two conceptionsof happiness:contrastsof personalexpressiveness(eudaimonia)and andSocialhedonic enjoyment.Journal of Personal ityPsychology,1993,64(4):678―69138 E52]RyffofC D.Happiness is everthing,or is it?Explorationsonthe meaning and Socialpsych0109icalwellbeing.JournalofPersonnalitypsychology,1989,57(6):1069―1081 [53]CampbellA,Converse P E,Rodgers WL.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New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76,6[54]DienerE,Diener M.Cross―cultural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 653-663[55]Diener E.Subjective542-575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56]Rotter,J.trustB.(1971).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of interpersonalPsychologist.26,443―452[57][61]金玲玲.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 师范大学,2007年 [58]左恩玲.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硕士学位论文.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9]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 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0]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2008年 [61]RyffC D,keyes C L M.Thestructure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evisited.Journal of Personalit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4):719―727[62][64]崔春华,李春晖,杨海荣.958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9(4):359―361 [63]许艳杰.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硕士学 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5]尤双从,马乃欣.我国身体自尊问题的研究综述.体育世界(学术 版),2007,(3):86―87 [66]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7]陈鸿雁.石家庄市小学教师自尊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相关研究[D]:[硕 士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 2004,36(5):614-62 附附录一:身体自尊量表(pspp)录下面是一些人们描述自我的句子,这里没有对或者错,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如 实回答。首先请在下面黑体字的两种陈述中决定哪一种适合您,接下来请您在所 选的一方根据选项的符合程度,选择符合自己的一项,并在空格内打“√". 意:请记住在四个空格内仅选一个打“√’’,不要漏选.古 兀注有 全 尝 符 符 A 口 合 我1 2由 有 兀 些 全自我描述1或自我描述2符 符 合 厶 口 我 我我参加体育运动时,我觉得自己并不很优秀或我觉得自己能胜任任何体育运动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水平并不自信 与多数人相比我拥有富有吸引力的身体我的身体比我同性别大多数人都要强壮的或 我总自信自己能保持极好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或 或与多数人相比我的身体并没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的身体并不比同性别大多数都要强壮得多3456 7 8我对自己的体型和身体能力感到无比自豪涉及到运动能力时,我属于最优秀者之列或 有时我对自己的体型和体能并不感到自豪 或 涉及运动能力时,我并不在最优秀之列 或我很少花功夫去保持有活力的身体锻炼活动 我觉得我很容易使身体保持得富有吸引力 与同性别多数人相比,我跑的速度要更慢 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或体能,我总感到满意我确信能经常参加有活力的身体锻炼活动 我觉得自己很难保持富有吸引力的身体与同性别多数人相比,我跑的速度更快或 或或 或 或 或910 11 12我有时并不满意自己的身体状态或体能 当参加体育运动时,我并不感到十分自信 与多数人相比我不常有较好的精力和体质当穿得很少时我感到很不自在当参加体育运动时,我是最自信的人之一 与多数人相比,我的精力和体质总能保持很好当穿的很少时我感到非常自在1314 15 16 17 18当涉及到身体速度时,我信心十足我对自己的身体方面并不感到非常自信或 当涉及到身体速度时,我总是望而却步 或 我对自己的身体方面感到信心十足或 或 或 当参加运动时我不是最优秀的人之一 我对健身和锻炼环境一直感到自信和轻松我觉得别人很少羡慕我的身体当参加运动是我总是最优秀的人之一 在健身和锻炼环境中,我觉得有些不自在别人总羡慕我因为我有出众的体格或身材1920 21 22当涉及到身体力量时,我感到缺乏信心 对自己的身体我总有积极体验,如满意等学习新动作时我有时比别人慢一些或 当涉及到身体力量时,我感到信心十足 或或 或我有时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积极的体验学习新动作时我总是最先学会者之一 我对自己保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和身体状况的能力不是很有信心我对自己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状 况的能力感到信心十足2324 25与多数人相比我的体型看上去并不是最好 与同性别多数人相比,我的爆发力要好得 我希望能更关心自己的身体一些或 与多数人相比我的体型看上去是最好的或 或 与同性别多数人相比,我的爆发力要差得多我总是对自己的身体倍加关心41 26 27 28 29只要有机会,我总是最先参加运动的人 与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与人之间的交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