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以周近亲,攘种子搜索神器下载有之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5_《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5 在线阅读_类书_子部
>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5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之15
聚而贫且地近边易生反侧请量移和川昌化诸府
于山陕隙地诏改迁于山西先是景泰间昌化王仕
&#乞移封景帝不许至是乃迁代宗自简至懿封郡
王者凡二十有三而外徙者十王嘉靖二十六年充
耀薨子恭王廷埼嗣
  韩定王融燧
按明外史韩宪王传定王融燧韩宪王松六代孙昭
王旭櫏子也嘉靖十三年嗣封惩宗室之横颇绳以
法不逞者怨之三十二年襄陵王融焚长乐王融焞
庆阳王谟垫及诸宗二百余人讦奏王奸利事勘无
实革融焚等禄四十四年融燧薨子谟先卒孙端
  襄庄王厚颎
按明外史襄宪王传庄王厚颎定王祈镛曾孙也康
王佑櫍无子以阳山王厚颎嗣追赠祖见淓恭王父
佑杨惠王时王邸灾先世蓄积一空厚颎折节为恭
俭节禄米以饷边进金助三殿工两赐书币事嫡母
王太妃及生母潘太妃至孝潘卒殡之东偏王太妃
曰汝母有子社稷是赖无以我故避正寝厚颎泣曰
臣不敢以非礼加臣母及葬跣足扶榇五十里士大
夫过襄者皆为韦布交嘉靖四十五年薨谥曰庄王
子安福王载尧嗣万历二十三年薨谥曰靖王子翊
  吉定王厚
按明外史吉简王传定王厚吉简王见浚孙也父
佑枎为世子不及嗣嘉靖六年厚焨袭追谥佑枎悼
王请湘潭商税益邸租不许十八年薨谥曰定王子
光化王载均嗣四十年薨谥曰端王子翊镇嗣隆庆
四年薨谥曰庄王无子庶足龙阳王翊銮嗣万历四
十六年薨谥曰宣王子常淳先卒子由栋立追封常
淳安王崇祯九年薨子慈煃嗣
  益庄王厚晔
按明外史益端王传庄王厚晔端王佑槟子也嘉靖
十八年袭封性朴素外物无所嗜宦寺女御亦令读
书三十五年薨弟恭王厚炫嗣自奉益俭辞禄二千
石万历五年薨子载增先卒载增子宣王翊嗣嗜
文结客厚炫所积府藏悉斥以招宾从通聘问于诸
藩不数年而金钱顿尽三十一年薨子敬王常嗣
四十三年薨子由本嗣国&#窜闽中
按藩献记益庄王厚晔端王之子宪王之孙也醇粹
嗜学问能诗文嘉靖三十五年薨无子弟厚炫以崇
仁王进封王性节俭重赐予声色珠绮一无所好宫
庭媵侍仅备使令闻宗人产子至四五以上者辄蹙
额曰若等不勤学问顾日近妇女虚糜国帑奈何哉
世孙翊嗜文结客王常中制之所积府藏金钱不
可胜算万历初寿八十余乃薨世孙嗣爵遂广筑台
苑招致宾从通聘问于诸藩凡操一能一艺者莫不
思走谒门下王厚赠遗之于是义声播海内未数年
而九库之金钱顿尽
按列朝诗集王讳厚晔益端王之世子宪宗皇帝孙
也醇粹嗜学留心经史有勿斋文集
  衡庄王厚燆
按明外史衡恭王传庄王厚燆恭王佑楎子也嘉靖
十七年袭封尝辞禄五千石以赡宗室宗人德之降
庆六年薨子康王载嗣万历七年薨弟安王载封
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镬嗣二十年薨子常嗣
  鲁恭王颐坦
按明外史鲁荒王传恭王颐坦鲁端王观子也嘉
靖二十八年嗣封颐坦有孝行捐邸中田湖以赡贫
民辞常禄以赡贫宗世宗嘉之玺书凡七劳焉万历
二十二年薨世子寿先卒弟敬王寿&#嗣二十八
年薨弟宪王寿鋐嗣崇祯九年薨弟肃王寿镛嗣十
五年薨子以海十七年嗣寄居台州事别载
按藩献记鲁恭王颐坦端王之庶长子也始封宝庆
王嘉靖二十八年端王薨明年嗣爵王慈良聪哲有
至性端王之遘疾时王年仅十有三侍立寝所晨夕
不怠居丧蔬粥哀毁送葬往返百里号泣擗踊远近
改观既当国政申明训典约以礼度鲁宗数百人莫
不凛凛奉法
  高唐王厚煐 齐东王厚炳
按明外史衡恭王传恭王佑楎子高唐王厚煐齐东
王厚炳皆以博学笃行闻嘉靖中赐&#奖谕者再
  渖宣王恬&#
按明外史渖简王传宣王恬&#宪王引栘子也好学
工古文词审声律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万历十年薨
子七人长定王珵尧嗣
按列朝诗集王讳恬&#号西屏道人宪王之子嘉靖
三十一年嗣博学工诗才藻秀逸万历初年薨有绿
  镇康王恬焯    安庆王恬&#
按明外史渖简王传镇康王恬焯安庆王恬&#皆宪
王引栘子而宣王恬&#弟也穆宗时皆以孝义旌
按藩献记镇康王恬焯安庆王恬&#皆以文行著名
隆庆二年各赐&#奖励
按列朝诗集镇康王讳恬焯号西岩渖宪王五子穆
宗&#褒曰孝义纯良王有题瞻云楼诗云江楼悬树
杪山色到窗中陪国主谒茔云仗划浮云破旗冲过
鸟翻谢茂秦亟称之安庆王讳恬&#渖宪王七子号
西池道人穆宗&#褒曰孝敬经济有嘉庆集此诗亦
谢茂秦所赏也
  景恭王载圳
按明外史本传世宗八子长哀冲太子次庄敬太子
三子穆宗景恭王载圳世宗第四子十八年册立太
子封穆宗裕王载圳景王其后太子薨廷臣言裕王
次当立帝以前两太子皆不永迟之晚信方士语二
王皆不得见帝载圳既与裕王并出邸居处衣服无
别载圳年少无所与左右相窥觊语渐闻三十八年
下旨有建帝立储语逾年中允郭希颜失职家居发
愤上书用其语入疏中时帝春秋高恶闻立储君且
已忘前谕遂大怒坐希颜妖言律斩四十年令载圳
之藩居安陆四年薨帝谓辅臣徐阶曰此子素谋夺
嫡今死矣初载圳之藩多请庄田部臣以帝意不测
悉议给之荆州沙市故不在请中中使责市租知府
徐学谟执不与又取薪税于汉阳之刘家塥推官吴
宗周持之皆获谴其他田土湖陂侵入者数万顷王
无子妃妾等还京师封除
  颍殇王载
按明外史本传颍殇王载世宗第五子母江肃妃
生未踰月薨
  戚怀王载
按明外史本传戚怀王载世宗第六子母赵懿妃
  蓟哀王载
按明外史本传蓟哀王载世宗第七子母陈雍妃
  均思王载
按明外史本传均思王载世宗第八子母赵荣妃
  安丘嗣王显堀
按明外史鲁荒王传安丘王当&#曾孙显堀好学秉
礼以方正称尤谙练典故藩邸中有大疑辄就显堀
决焉显堀虽博雅多闻一意韬晦不干声誉监司守
令希见其面年逾七十犹手不废书人钦其名德比
  浦城王载&#
按明外史徽庄王传浦城王载&#徽庄王见沛曾孙
也嘉靖二十九年袭父安邑王厚爝封初厚爝好琴
护斫琴者与知州陈吉交恶劾吉逮诏狱都御史骆
昂御史王三聘白吉冤帝怒并逮之昂杖死三聘吉
俱戍边议者不直厚爝时陶仲文有宠于世宗厚爝
厚结仲文自固仲文具言王忠敬奉道帝喜封厚爝
太清辅元宣化真人予金印及载&#嗣位益以奉道
自媚于帝南阳人梁高辅自言少师尹蓬头能导引
服食载&#用其术取梅子配以含真饼梅子炼女癸
为之含真饼者婴儿未啼时口中血也久之命高辅
因仲文以药进之帝帝封高辅通妙散人封载&#清
微翊教辅化忠孝真人复予金印载&#以帝亲己大
肆于其国坏民屋作台榭苑囿拟宸居与校尉杨懋
德微服之扬州得四女归府中人谏者辄棰死高辅
被上宠与仲文埒不复亲载&#载&#衔之已而为帝
取药不得求载&#旧所蓄者载&#不与而与仲文高
辅大恨乘间言载&#私往南中与他过失帝疑之夺
所赐真人印仲文知衅已成不敢复言会民耿安乔
希礼奏载&#掠子女占田宅诸不法事守臣故衔厚
爝事狱遂成降为庶人锢高墙时载&#居宫中所司
防守严狱词不得闻及帝遣司礼少监同抚按至始
大惧登楼望龙亭后有红板舆叹曰吾不能自明徒
生奚为遂自缢死妃沈氏次妃林氏等争取帛自缢
前后死者五十余人子安阳王翊锜万善王翊钫革
爵及未封子女皆迁开封听周王约束徽藩除
  新乐王载&#
按明外史衡恭王传新乐王载&#恭王佑楎孙也博
雅善文辞嘉靖中着丁巳同封录一卷索诸藩所纂
述得数十种梓而传之曰绮合绣扬集又撰洪武圣
政颂皇明政要楼居田居&#梦玩神览诸集多可传
按藩献记新乐王载&#端惠王子而衡恭王之孙也
博雅善文辞敦尚德行汲汲然以著述词赋为勋业
嘉靖三十六年册封着丁巳同封录一卷思欲表见
宗藩有才艺者
  韩端王朗锜
按明外史韩宪王传端王朗锜韩宪王松七代孙父
谟先卒谥悼恭世宗末年以宗禄不足诏身不及
王者许其嫡长子继王余子如故秩谟以世子不
及王王其长子朗锜余子止镇国将军无封号追谥
谟为安王万历三十四年朗锜薨谥曰端王世子
景浤孙逵杞皆早卒曾孙亶立
  靖江安肃王经扶
按明外史靖江王传安肃王经扶靖江王守谦五代
孙端懿王约麒子也好学有俭德尝为敬义箴薨谥
安肃子邦薴嗣
  荆庄王翊巨
按明外史荆宪王传庄王翊巨端王厚烇孙荆宪王
赡堈六代孙也父永定王载&#早卒嘉靖二十二年
厚烇薨翊巨嗣追封载&#恭王荆自祈镐诸子交恶
失誉及厚烇兄弟感先世家难以礼让训饬其宗人
见澋曾孙载埁尤以文行称箨冠野服折节士大夫
郡王女例请禄于朝载埁四女皆妻士人不请封尝
上应诏正礼二疏不报读易穷理着大隐山人集及
茹蜡子三径词子翊翊翊皆工诗兄弟尝共
处一楼号花萼社翊巨表载埁贤以训诸子诸子不
率教也世子常泠尤残恣翊巨言于朝革为庶人隆
庆四年翊巨薨谥曰庄王次子泰宁王常嗣是年
薨谥曰敬王无子弟安城王常盥嗣万历二十五年
薨谥曰康王子由樊嗣天启二年薨谥曰定王子慈
  赵穆王常清
按明外史赵简王传穆王常清赵简王高燧八代孙
也祖载培父翊锱皆前卒嘉靖三十九年嗣追封载
培恭王翊锱安王常清有善行见旌于朝万历四十
二年薨世子由松前卒弟寿光王由桂子慈嗣
薨无子穆王弟常波袭封崇祯十七年彰德陷遇害
  肃靖王真淤
按藩献记肃靖王真淤肃恭王子也封世子先恭王
卒嘉靖十八年追封赠谥曰靖靖王博雅好文善为
诗诗调高古有盛唐诸名人风言边塞事尤感慨有
按列朝诗集王讳真淤肃恭王之子也弘治四年封
世子嘉靖五年卒谥安和以次子弼桄嗣王追赠谥
  肃懿王缙
按明外史肃庄王传懿王缙肃庄王裔孙也初
恭王在位久世子真淤长孙弼桓皆早卒次孙定王
弼桄嗣追谥真淤靖王嘉靖四十一年薨子缙炯先
卒孙怀王绅堵嗣追谥父缙炯为昭王四十三年薨
靖王第四子弼柿先卒子辅国将军缙以次及礼
官言缙怀王从父不宜袭世宗诏以本职理府事
奉庄王祀上册宝罢诸官属穆宗即位定王妃吴氏
及延长王真&#等上言圣祖刈群雄定天下报功之
典有隆无替臣祖庄王受封边境操练征戍屏卫天
家不幸大宗中绝反拘于昭穆之次不及勋武继绝
之典非所以崇本支厚藩卫也反复数千言帝下部
议议以郡王爵理藩政隆庆五年帝特命嗣肃王追
谥父弼柿为安王万历十六年薨谥曰懿王子宪王
绅尧嗣四十六年薨子识鋐嗣崇祯十六年冬李自
成破兰州被执宗人皆死
  沁水王珵&#
按明外史渖简王传沁水王珵&#渖简王七世孙也
隆庆元年嗣爵工诗喜士往来多布衣交名誉藉甚
所著衡漳&#沧海披沙集词多可观前此有德平王
引梴渊郁负&#才与宗人衡府新乐王载&#周府中
尉睦襄垣府俊噤晋府康衢秦府玉华齐名俊噤
着五怀诗述其事复有镇国将军恬烷子辅国将军
珵圻与珵&#珵塯珵堛结为词社日相赓和时称渖
  靖悼王翊铃
按明外史本传穆宗四子长宪怀太子三子神宗靖
悼王翊铃穆宗第二子母仁圣皇太后生未逾年薨
  潞简王翊镠
按明外史本传潞简王翊镠穆宗第四子神宗母弟
隆庆二年生生四岁而封万历六年之藩卫辉翊镠
以帝爱弟居邸久冠婚之费视帝加盈时海内殷富
左右以封殖导王王肆王庄遍畿内比之藩还县官
遂以内臣司之皇店皇庄之名自此益侈翊镠居藩
多所求请无不应者请赡田则以景邸原田予之多
至四万顷请食盐则先予淮继予长芦已乃予河东
岁为常其后福藩遂缘为故事国初亲王禄奉外稍
给草场牧地间以废壤河滩请者多不及千顷部臣
得执奏不尽从也景王载圳就藩时赐予概裁省楚
地旷多闲田诏悉予之景藩除潞得景故籍部臣无
以难也至福邸时版籍更定民力益绌尺寸皆夺之
民间海内骚然论者推原事始颇以翊镠为口实云
翊镠好文性谨饬恒以岁入输之朝助工助边尽捐
禄无所惜帝益善之四十二年皇太后哀问至翊镠
悲恸废寝食未几薨世子常淓幼王妃李太后理藩
事时福藩奏请辄取中旨帝于王妃奏亦从中下示
无异同部臣言王妃奏陈四事如军校月粮之当给
发义和店之预防侵夺义所当许许之至岁禄之欲
先给王庄之欲更设义所不当许则勿许且于王无
丝毫益徒令邸中人日鱼肉小民饱私囊将来本支
千亿请索日频尽天府之版章给王邸而不足生疏
入不报四十六年常淓嗣王
  楚嗣王华奎
按明外史楚昭王传嗣王华奎楚恭王英子也英
薨华奎尚幼武冈王显槐东安王显梡迭摄府事
以互讦先后削禄万历八年华奎始嗣爵卫弁王守
仁讦称远祖定远侯弼楚王桢妃父也遗宝数百
万寄楚帑为嗣王侵匿帝心动遣中官清核华奎奏
辨且请避宫搜掘皆不报久之系鞫王府承奉等无
所得时诸珰方以搜括希上意不欲暴守仁罪帝颇
悟撤回中官言者论守仁伪造皇祖制书诬逼亲藩
罪当死亦不报华奎乃奏上二万金助三殿工既而
宗人华&#等言华奎与弟宣化王华壁皆非恭王子
华奎恭王妃兄王如言子抱养宫中华壁则王如綍
家人王玉子也华&#妻即如言女知之悉礼部侍郎
郭正域请行勘大学士沈一贯纳华奎赂止之不得
乃委抚按讯皆受一贯指言伪王他无左验而&#妻
王氏持其说甚坚不能决廷议令覆勘中旨以楚王
袭封已二十余年宜治华&#等诬罔御史钱梦&#为
一贯劾正域正域发华奎行贿事华奎遂讼言正域
主使正域竟罢去东安王英武冈王华增江夏王
华&#等皆言伪迹昭著行贿有据诸宗人蕴锛等赴
都投揭奉旨切责罚禄削爵有差礼部侍郎李廷机
坐华&#以谋害亲王律死法司温纯等持之降庶人
锢凤阳未几华奎输贿入都宗人遮使者夺之巡抚
赵可怀属有司捕治宗人方恨可怀治华&#狱不平
遂大哄殴可怀死巡抚吴楷以楚叛入告一贯大其
事拟发兵会剿命下诸宗人悉就缚于是斩二人复
勒四人自尽锢高墙及禁闲宅者复四十五人自是
无敢言楚事者初阁臣沈鲤直正域而朱赓比一贯
久之一贯鲤去赓濒卒留疏自白廷臣皆讼楚狱冤
帝乃以恩诏释诸禁锢者迄不竟华奎事礼臣以前
湖广布政薛三才言华奎酷似王如言请确勘不省
其后张献忠掠湖广华奎募卒自卫以张其在为帅
献忠兵至武昌其在为内应执华奎以箯舆沈之东
湖诸宗无免者
  代恭王廷埼
按明外史代简王传恭王廷埼代简王七代孙昭王
充耀子也嘉靖二十六年袭封三十年廷埼捐禄五
千两以济军费帝降&#之饶阳王充数以事侵
廷埼恐得罪乃以陈边事为名先暴镇巡官之恶世
宗为逮系巡抚何思总兵徐仁等充益骄遂与廷
埼互讦前后勘官莫能判巡抚侯钺奏夺其禄充
怒不承帝遣司礼少监王臻即讯充乃伏下法司
锢高墙万历元年廷埼薨子定王鼐铉嗣二十二年
薨弟鼐钧嗣
  韩嗣王亶塉
按明外史韩宪王传嗣王亶端王朗锜曾孙也端
王世子景浤孙逵杞皆早卒亶塉立追封景浤为简
王逵杞为庄王崇祯七年请复封初平凉卫募军三
千人以屯田充饷为守御得旨未行十六年贼屠平
凉亶塉亦被害
  渖定王珵尧
按明外史渖简王传定王珵尧宣王恬&#子也万历
十年袭封仁孝恭慎弟珵垣珵封郡王其下例不
得封朝廷奖王复封珵垲珵埏珵睦等郡王而不
与王禄万历
年薨子效镛嗣
  保定王珵垣
按列朝诗集保定王珵垣渖宣王第二子有清苑山
  淮王翊
按明外史淮靖王传翊淮靖王瞻墺六代孙也万
历二十三年嗣父顺王载坚封方翊之未王也与
妓王爱善冒妾额入宫且令抚庶子常洪为子陈妃
与世子常清俱失爱潜谋易嫡御史陈王道以理谕
翊出之外舍常洪遂与宗人翊銂等谋夜入王宫
盗册宝资货以出守臣上其事王爱论死勒常洪自
尽翊銂等削属籍永锢夺翊四岁禄
  庆嗣王师锌
按明外史庆靖王传嗣王师锌庆靖王八代孙也
父宪王伸域万历十九年袭封其年薨明年宁夏贼
哱拜反王妃方氏匿其子师锌地窖中自经死时寿
阳嗣王倪哱拜胁降之不屈为所囚贼平乃出镇
原王伸理府事谋袭贼弗克府中人皆为所杀御
史刘芳誉言诸宗死节者俱应恤录方妃宜建祠旌
表诏从之且给银一万五千两分赈诸宗人师锌嗣
薨子倬嗣崇祯十六年流贼破宁夏被执
  靖江恭惠王邦薴
按明外史靖江王传恭惠王邦薴靖江王守谦六代
孙安肃王经扶子也与巡按御史徐南金讦奏遣官
覆实夺薴禄米六月罪官校赵相等薨谥恭惠子任
昌嗣薨谥康僖子履焘嗣薨谥温裕无子康僖王弟
辅国将军任晟嗣薨子履佑嗣薨子亨嘉嗣
  襄忠王翊铭
按明外史襄宪王传忠王翊铭襄宪王瞻墡六代孙
也万历二十三年嗣封崇祯十四年张献忠陷襄阳
王遇害初阁臣杨嗣昌之视师也以襄阳为军府增
堞浚隍五省饷金弓刀火药各数十万聚焉是年二
月献忠邀杀嗣昌使于道夺其符验以数十骑绐入
襄城夜半火作迟明贼大至执王南城楼属&#酒曰
王无罪王死嗣昌得以死偿王遂杀王及贵阳王常
法火城楼焚其尸贼去仅拾颅骨数寸妃妾辈死者
四十三人福清王常澄进贤王常淦突围出事闻帝
震悼命所司备丧礼谥曰忠王十七年以常澄嗣襄
王寄居九江府后不知所终
  邠哀王常溆
按明外史本传神宗七子长光宗邠哀王常溆神宗
第二子母无名号生一岁薨
  福恭王常洵
按明外史本传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母郑贵妃
最幸初王皇后无子王妃子光宗最长常洵次之贵
妃谋夺嫡帝为不立太子十余年间廷臣坐争国本
窜谪者相踵其后帝上畏太后下迫廷臣言二十九
年始册立东宫而封常洵为福王婚费三十万营洛
阳邸第二十八万十倍常制廷臣请王之国者数十
百奏置弗省至四十二年始令常洵就封洛阳当是
时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数十人月有奉日有
进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括赢羡亿万计贵
妃斥十之九以资常洵之藩时出宫门召还数四期
以三岁一入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争之力得
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
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
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伴读承奉诸官假履
亩为名乘传出入河南北齐楚间所至骚动又请淮
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中使至淮扬支盐干
没要求辄数倍而中州旧食河东盐以改食淮盐故
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晋引遏不行九边军饷由此
绌廷臣请改给王盐于河东且无与民市帝卒弗听
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寝遏独福藩信使通籍中左
门一日数请朝上夕报可四方奸人亡命探风旨走
利如骛闵不畏死张差庞保刘成之变缘是而生及
崇祯时常洵属尊地近帝尊礼之而常洵日闭阁饮
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
相食民间籍籍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
内援兵过洛者喧言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
死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城中闻之惧以利
害告常洵常洵不为意十三年李自成陷永宁宜阳
十四年正月壬寅朔参政王引昌率里居士大夫警
备总兵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洛常洵
召三将入赐宴加礼戊午绍禹兵入城庚申贼大至
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
辛酉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诺挥刀杀守
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
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常洵尸哭贼捽之
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虀粉无
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
自缢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脱走河北贼火王宫三
日不绝事闻帝震悼辍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殡具
吊襚十六年由崧袭封明年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
迎至南京建号弘光遂上常洵谥曰贞纯肃哲圣敬
仁懿恭皇帝由崧事别载
  沅怀王常治
按明外史本传沅怀王常治神宗第四子母郑贵妃
  瑞王常浩
按明外史本传瑞王常浩神宗第五子母周端妃初
东宫未立有三王并封之旨常浩以年相亚至与常
洵并称匹嫡然隆重非常洵比也二十九年既立太
子封常浩为瑞王与福惠桂三王同日出阁恩礼维
均及常洵以长先之藩帝虑伤郑贵妃心忽忽不乐
于诸子谊薄常浩年二十有五矣就婚命不下群
臣交章争率寝遏日索部帑为婚费赢十八万藏宫
中久之且言冠服不能备或谓仍以充福邸日给云
天启七年之藩汉中崇祯时流寇剧封地控梁益道
斜当贼冲七年上书言臣赖先帝遗体获奉西藩
未期年而寇至比西贼再渡河阑入汉兴破洵阳逼
兴安紫阳平利白河相继陷没督臣洪承畴单骑裹
甲出入万山贼始败遁臣捐犒军赈饥银七千余两
此时抚臣练国事移兵商洛按臣范复粹驰赴汉中
近境稍宁既而凤县再陷蜀贼入秦州楚贼上兴安
六月遂犯郡界幸诸将江力拒贼方东钞泽北据
凤西扰沔县宁羌南郑孤城在万山绝谷中贼四面
至覆亡无日臣于肺腑至亲近也于藩封最僻陋也
于寇盗至危迫也惟陛下哀怜常浩在宫中衣服礼
秩降等好佛不近女色及寇逼秦中将吏不能救乞
师于蜀蜀帅侯良柱救之遂奔重庆陇西士大夫多
挈家以从十七年六月张献忠陷重庆常浩为所执
遇害时天无云而雷者三从死者甚众
  惠王常润
按明外史本传惠王常润神宗第六子母李贵妃万
历二十九年封福邸之藩内庭蓄积为空中官计索
部帑以实宫中藉诸王冠婚为辞所需辄数十万珠
宝称是户部不能给常润与弟常瀛年二十未选婚
其后兵事亟始减杀成礼天启七年之藩荆州崇祯
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彝陵荆门湖南巡抚陈
睿谟至荆州奉常润走湘潭自成入荆州据之常润
之渡湘也舟遇风于陵阳矶宫人多漂没身仅以免
就吉王于长沙十六年八月张献忠陷长沙常润走
衡州就桂邸衡州继陷同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刘
熙祚遣人护三王入广西以身当贼守永州城陷熙
  桂恭王常瀛
按明外史本传桂恭王常瀛神宗第七子母李贵妃
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之藩衡州张献忠之陷
衡也常瀛出走贼移桂邸殿材至长沙为伪殿常瀛
同吉惠二王入广西居梧州南都告覆大臣陈子壮
等以王神宗子宜立会唐王立于福建乃止常瀛流
离播迁忧悸致疾薨世子已先卒次安仁王由樱嗣
未几卒次永明王由榔时唐王已亡诸臣拥立之僭
  代康王鼎渭
按明外史代简王传康王鼎渭代简王桂九代孙代
王鼐钧子也初嫡妃无子从姬裴生子鼎渭已请名
矣裴死次妃张生子鼎莎有宠奏以为嗣礼官谓鼎
莎母虽封不得称嫡鼐钧不奉诏内阁礼部屡上章
言之不报后十余年鼎莎死复请以其弟嗣神宗怒
鑴鼐钧禄鼎渭始得嗣鼐钧薨鼎渭袭封崇祯二年
年薨子传嗣十七年三月李自成
入大同阖门遇害
  潞王常淓
按明外史潞简王传潞王常淓简王翊镠子也万历
四十二年简王薨常淓为世子尚幼妃李太后理藩
事四十六年始嗣王崇祯中贼蹂秦晋及河北常淓
疏告急言卫辉城庳土恶选护卫三百人助守捐岁
入万金资饷不烦司农朝廷嘉之盗发王妃冢常淓
上言贼延蔓渐及江北凤泗陵寝可虞宜早行揃剃
无轻视贼时诸藩中能急国难者惟周潞二王云后
贼躏中州常淓流寓杭州
  崇王由樻
按明外史崇简王传崇王由樻简王见泽六代孙也
万历三十八年嗣封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李自成破
汝宁执由樻去胁为襄阳伯令谕降州县之未下者
由樻不从杀之于泌阳城弟河阳王由材世子慈辉
次子慈烺皆遇害
  简怀王由
按明外史本传光宗七子长熹宗第五子怀宗简怀
王由光宗第二子与熹宗同母生四岁殇
  齐思王由楫
按明外史本传齐思王由楫光宗第三子母王选侍
  怀惠王由模
按明外史本传怀惠王由模光宗第四子母李选侍
  湘怀王由栩
按明外史本传湘怀王由栩光宗第六子母定懿妃
  惠昭王由橏
按明外史本传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母敬妃殇
  荆王慈
按明外史荆宪王传荆王慈定王由樊子荆宪王
瞻堈九代孙也天启二年嗣封慈之王也盗革裹
眼左金王诡降于楚帅慈欲与为好召宴陈帐帷
女乐具百人馔以飨兵十六年正月张献忠陷蕲州
慈先一月卒贼下令围王宫尽掠其所见妓乐去
妃及世子微服遁
  周王恭枵
按明外史周定王传嗣王恭枵定王橚裔孙也父肃
溱薨恭枵嗣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开封恭枵出库
金五十万饷守陴者悬赏格殪一贼者予五十金贼
穴城将入守者投之以火贼被爇死者高与城平七
昼夜始解去帝下诏奖且加劳曰此高皇帝神灵
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其冬自
成再围汴筑长围城中樵采路绝十五年九月河决
城溃恭枵从后山登西城楼率宫妃等及宁乡安乡
永寿仁和诸王露栖雨中数日始获免士民溺死者
数百万诸宗皆没先是端王末发秘记有王室将衰
河决为害语王告世子以为大戚及是果验
  蜀嗣王至澍
按明外史蜀献王传嗣王至澍蜀献王椿裔孙恭王
奉铨之子也北京陷蜀尚无恙至澍寄帑蛮中是冬
成都破合宗歼焉至澍率妃妾辈投于井
  靖江嗣王亨嘉
按明外史靖江王传嗣王亨嘉靖江王守谦裔孙也
北京陷招集诸蛮起兵自称监国为丁魁楚瞿式耜
  怀隐王慈烜
按明外史本传愍帝五子长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
愍帝第二子殇
  定王慈炯
按明外史本传定王慈炯愍帝第三子太子母弟初
生帝御门受贺崇祯十四年六月谕礼臣朕第三子
年已十龄敬遵祖制宜加王号但既受册封必具冕
弁翼善冠服而会典开载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礼
十龄受封加冠二礼可并行乎于是礼臣历考经传
及本朝典故以奏定于是岁册封越二年行冠礼至
九月封为定王十一月命选新进士为检讨国子助
教等官为待诏充王讲读官以两殿中书充侍书十
七年国变不知所终
  永王慈照
按明外史本传永王慈照愍帝第四子母田贵妃崇
祯十五年三月册封为永王十七年国变不知所终
  悼灵王慈焕
按明外史本传悼灵王慈焕愍帝第五子母田贵妃
生五岁病亟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
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
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云帝念王灵异封为
元机慈应真君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
号礼科给事中李焨言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
教以乱徽称不听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显慈应悼
灵王去真君号
  吉王慈煃
按明外史吉简王传吉王慈煃简王见浚七代孙也
崇祯九年袭封十六年张献忠入湖南同惠王就桂
王于衡州随入粤长沙之陷也奸党杨吐虹藏谷城
王常灆于邸中为内应云
  庐江王载禋
按明外史本传庐江王载禋郑简王元孙也居怀庆
崇祯十七年二月贼陷其城载禋整冠服端坐堂上
贼至被执欲屈之厉声曰吾天朝藩王肯降汝逆贼
耶诟骂不屈遂遇害贼执其长子翊檭拥之北行三
月过定兴于旅店作绝命词遂不食卒于途
 宗藩部艺文一
  孝景本纪赞         史记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
忧异姓而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
乡以诸侯大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
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吴王濞传赞         同前
太史公曰吴王之王由父省也能薄赋敛使其众以
擅山海利逆乱之萌自其子兴争技发难卒亡其本
亲越谋宗竟以夷陨错为国远虑祸反近身袁盎
权说初宠后辱故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山海不以
封毋亲戎狄以疏其属盖谓吴耶毋为权首反受其
咎岂盎错耶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     同前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
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
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
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
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幽厉之后王室缺侯伯
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汉兴
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
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
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
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
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
谷泗薄会稽为梁楚吴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
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
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
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
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
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诸侯或骄奢怵邪臣计谋
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
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
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
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
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
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
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塞地利强本干
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臣迁谨
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
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荆燕吴传赞         汉书
荆王王也由汉初定天下未集故虽疏属以策为王
镇江淮之间刘泽发于田生权激吕氏然卒南面称
孤者三世事发相重岂不危哉吴王擅山海之利能
薄敛以使其众逆乱之萌自其子兴古者诸侯不过
百里山海不以封盖防此矣错为国远虑祸反及
身毋为权首将受其咎岂谓错哉
  高五王传赞         同前
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
立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镇天下时诸侯得自除御
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自吴
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其后诸
侯唯得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
  淮南衡山济北三王传赞    同前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
为骨肉疆土千里列在诸侯不务遵藩臣职以丞辅
天子而剸怀邪辟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
不终其身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夫
荆楚剽轻好作乱乃古记之矣
  文三王传赞         同前
梁孝王虽以爱亲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
姓殷富故能殖其货财广其宫室车服然亦僭矣怙
亲亡厌牛祸告罚卒用忧死悲夫
  景十三王传赞        同前
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
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
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
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埶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
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
  宣元六王传赞        同前
孝元之后遍有天下然而世绝于孙岂非天哉淮阳
宪王于时诸侯为聪察矣张博诱之几陷无道诗云
贪人败类古今一也
  诸侯王表序         同前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
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
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人维蕃大师维垣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毋俾城坏
毋独斯畏所以亲亲贤贤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
固本为不可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
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呼
&#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
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
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
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
余年秦据埶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壹切取
胜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
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
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故曰
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埶然也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
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
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
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
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
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三垂外接胡越
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
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
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
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
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
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大宗之业者亦赖之
于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
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
之议分齐赵景帝用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
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
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
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
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
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
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
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远生于帷墙之中
不为士民所尊埶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
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未俱弱亡所忌惮生
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
上下降阶序而运天下作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
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
首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
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王子侯表序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至于孝武
以诸侯王疆土过制或僭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
重不相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
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
矣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信矣哉
  王子侯表序下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
际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居摄而愈多
非其正故弗录旋踵亦绝悲夫
  治安策一          贾谊
 文帝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是时天下初定制度&#
 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皆为逆诛谊
 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
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
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
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
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
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
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遍
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耶此时而欲为治
安虽尧舜不治黄帝曰日中必操刀必割今令此
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蚤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
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
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
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
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
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
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
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
下殽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埶以豫席
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不逮
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
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
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
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
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
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
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
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
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名虽为臣实有布衣
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
&#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
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
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
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陛下虽贤谁与领
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
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
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埶尽又复然殃&#之变未知所
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屠牛坦一
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
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
刃也权埶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
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
不用之淮南济北埶不可也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
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
高因赵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
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
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埶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
也亦形埶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
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
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
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
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
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埶如身之使
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
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
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
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
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
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
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
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
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
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
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
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
咸知陛下之义则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
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颂圣壹动而五业
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天下之埶方病大&#一胫
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
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
能为已病非徒&#也又苦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
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
兄子之子也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
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也又若盭可痛哭者
  请立梁王后疏        前人
 初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后分代为两国立皇子武
 为代王参为太原王小子胜则梁王矣后又徙代
 王武为淮阳王而太原王参为代王尽得故地居
 数年梁王胜死亡子谊复上疏曰
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埶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
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强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
为藩扞及皇太子之所恃者惟淮阳代二国耳代北
边匈奴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
诸侯&#如黑子之着面适足以饵大国耳不足以有
所禁御方今制在陛下制国而令子适足以为饵岂
可谓工哉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
以自托于乡党人主唯天下安社稷固不耳高皇帝
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以为不可故
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
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牵小行以
成大功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
于汉其吏民繇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
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
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埶不可久臣之愚计愿举淮南
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
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
新郪以北着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
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
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亡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
也当今恬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
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今陛下力
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难以言智苟
身亡事畜乱宿&#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
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
自造事故使人臣得毕其愚忠惟陛下财幸
  谏王淮南诸子        前人
 文帝从谊计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
 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抚
 其民时又封淮南厉王四子皆为列侯谊知上必
 将复王之也上疏谏曰
窃恐陛下接王淮南诸子曾不与如臣者孰计之也
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其陛下幸而赦
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尊罪人
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
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伯父叔父也白公
为乱非欲取国代主也发愤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
匈固为俱靡而已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
幸耳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虽割而为
四四子一心也予之众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
于广都之中即疑有剸诸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
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计
  齐武王演传论       后汉书
大丈夫之鼓动起其志致盖远矣若夫齐武王之
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其虑将存乎配天之
绝业而痛明堂之不祀也及其发举大谋在仓卒扰
攘之中使信先成于敌人赦岑彭以显义若此足以
见其度矣志高虑远祸发所忽呜呼古人以蜂虿为
戒盖畏此也诗云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四王三侯传赞        同前
齐武沈雄义戈乘风仓卒匪图亡我天工城阳早协
赵孝晚同泗水三侯或恩或功
  东平宪王苍传论       同前
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
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
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
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东海恭王逊而知废
为吴太伯不亦可乎
  光武十王传赞        同前
光武十子胙土分王沛献尊节楚英流放延既怨诅
荆亦觖望济南阴谋琅邪骄宕中山临淮无闻夭丧
东平好善辞中委相谦谦恭王实惟三让
  孝明八王传论        同前
晏子称夫人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谓之
幅利言人情须节以正其德亦由布帛须幅以成其
度焉明帝封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马后为言而不
得也贤哉岂徒俭约而已乎知骄贵之无厌嗜欲之
难极也故东京诸侯鲜有至于祸败者也
  孝明八王传赞        同前
孝明传嗣维城八国陈敬严重彭城厚德下邳婴&#
梁节邪惑三藩夙龄党惟荒忒
  章帝八王传论        同前
传称吴子夷昧甚德而度有吴国者必其子孙章帝
长者事从敦厚继祀汉室咸其苗裔古人之言信哉
  章帝八王传赞        同前
章祚不已本枝流祉质惟伉孙安亦庆子河间多福
桓灵承祀济北无骄皇恩宠饶平原抱痼三王薨朝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百官志注          同前
观夫高祖之创业也岂直鸿勋硕德大庇群生荡其
毒虐厝之和泰而已哉至于谋深虑久封建子弟蕃
维盘固规谋弘远及于三赵不终燕灵夭绝齐代淮
楚皆为外重故宋昌曰外畏齐楚淮南斯非效与事
过则弊孰或通之全国之难诚固则物之富作卫之
益亦既得之于前矣故赐以几杖用息奸谋嗣陨局
下怨生有以逮连师构乱兵交梁阙御侮推寇肇自
密戚景帝遂削藩国之权刻骨肉之援封为君而不
听治其民置为主而稍贱其臣矫枉过甚遂臻于此
吕霍之危朝后族愈贵于来宠吴楚之叛奔侯王恒
借以受诮故贾谊欲众建以少其力列虚以侯其生
此乃达观深识监于亲陪之要者也冢嗣必传万里
之地分支欲使动摇不得于经维远筭且已碍矣复
哀平之际刘氏遍于四海宗正着录遂以万数及乎
后汉弥循前迹光武十子并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国
不能开庇远民国近则不可以大不大则不足为强
此所以本支之援终以少固若使汉分两越置二三
亲国剖吴楚树数四列蕃割辽海而分皇枝开陇蜀
而王子弟使主尊显依汉初之贵民无定限许滋养
之富若有&#虐之嗣可得废而不得削必传刘氏民
信所奉发其侵伐兼并之衅峻其他族篡杀之科制
其人贡轻重之法疏其来朝往复之数君君臣臣永
许百世之期一国之民长无迁动之志四方得志听
离官列封怀贤抱智随所适乐土强弱相侔远近相
推举其大归略其小滞与其画一班之海内天子之
朝自非异姓僭夺不得兴勤王之师诸蕃国自非杂
互篡主不降讨伐之诏犬牙相经共为严国虽王莽
善盗将何因而敢窃曹操雄勇亦安能以得士斯无
俟极圣然克行明贤粗识亦足立故父子首足也昆
弟四肢也当使筋骨髓血动静足以相胜长短大小
干用足以相卫岂有割胫致腹取骨肉以增头&#背
露骨剥膏腴以裨颔而谓颅颡魁岸可得比寿松晋
喉咽拥肿必能长生久视哉汉氏得之微犹能四百
载魏人失之甚不满数十年爰自晋世矫枉太过入
列皇朝非简贤之授唯亲是贵无愚智之辨不能胜
衣冠早据公相之尊童蒙幼子遄登槐岳之位职应
论道而未离保母之养续侯赋政而服二三尺衣英
贤大度禀彼昏稚高才硕儒恭承藐识公餗覆而不
忧美锦碎而愈截兼授若流回迁竞路才驽任重功
&#衅多晓比名于公旦夕同罪于盗跖褒称无位可
以充德贬退刑轘不足以塞咎威力强济声实隆重
嫌猜畏逼身受其弊覆灭分体若枭仇寇赍粉同气
有过他逆忠贞之士横罹其凶志节之人狼狈其祸
阏伯实沈继踵史笔显思显甫比有国书赵伦以惷
愚排天齐攸以贤明谢世枉郁殄夷冤孙就尽不可
胜载矣岂周汉之君多孝悌之性晋宋之主禀豺狼
之情盖事势使之然也朝行斯术夕穷崩乱未能革
悛来事愈甚苍生为此将尽矣四海为此构蹙矣圣
帝英君欲反斯败必当更开同姓之国置不增之约
罢皇嗣入宫之祸守盟牲砺河之笃乃可还险坠之
路反乎全安之辙也
  魏武三王评        三国志
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
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
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其此之谓欤
  魏武三王论         同前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此
实然之势信不虚矣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
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彰之挟恨尚无所至至于
植者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
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
亦良有以也
  武文世王公传评       同前
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
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棠
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魏分封论          同前
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
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
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县隔
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
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
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
亲戚骨肉之恩
  魏分封论          同前
异哉魏氏之封建也不度先王之典不思藩屏之术
违敦穆之风背维城之义汉初之封或权侔人主虽
云不度时势然也魏氏诸侯陋同匹夫虽惩七国矫
枉过也且魏之代汉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
一而雕剪枝干委权异族势同瘣木危若巢幕不祀
忽诸非天丧也五等之制万世不易之典六代兴亡
曹冏论之详矣
  吴宗室评          同前
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
王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垂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
乎故详着云
  追封邓公策        魏文帝
惟黄初二年八月丙午皇帝曰咨尔邓哀侯冲昔皇
天锺美于尔躬俾聪哲之才成于弱年当永享显祚
克成厥终如何不禄早世夭昏朕承天序享有四海
并建亲亲以藩王室惟尔不逮斯荣且葬礼未备追
悼之怀怆然攸伤今迁葬于高陵使使持节兼谒者
仆射郎中陈承追赐号曰邓公祠以大牢魂而有灵
  改封诸王为县王诏      同前
先王建国随时而制汉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
下损耗并省郡县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诸王皆
  答北海王献颂诏       同前
诏曰昔唐叔归禾东平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
亲王研精坟典耽味道真文雅焕炳朕甚嘉之王其
克慎明德以终令闻
  增封任城王诏        同前
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
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
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曹植贬封安乡侯诏      同前
诏曰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彭城王玺书        明帝
制诏彭城王有司奏王遣司马董和赍珠玉来到京
师中尚方多作禁物交通工官出入近署逾侈非度
慢令违制绳王以法朕用怃然不宁于心王以懿亲
之重处藩辅之位典籍日陈于前勤诵不辍于侧加
雅素奉修恭肃敬慎务在蹈道孜孜不衰岂忘率意
正身考终厥行哉若然小疵或谬于细人忽不觉悟
以斯为失耳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古
人垂诰乃至于此故君子思心无斯须远道焉常虑
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则德明矣开心所以为塞者而
通之则心夷矣慎行所以为尤者而修之则行全矣
三者王之所能备也今诏有司宥王削县二千户以
彰八柄与夺之法昔羲文作易着休复之诰仲尼论
行既过能改王其改行茂昭斯义率意无怠
  削中山王玺书        同前
制诏中山王有司奏王乃者来朝犯交通京师之禁
朕惟亲亲之恩用吏议然法者所与天下共也不
可得废今削王县二户七百五十夫克己复礼圣人
称仁朝过夕改君子与之王其诫诸无二咎悔也
  赐楚王彪玺书        同前
夫先王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至公之义也
故周公流涕而决二叔之罪孝武伤怀而断昭平之
狱古今常典也惟王国之至亲作藩于外不能祗奉
王度表率宗室而谋于奸邪乃与太尉王凌兖州刺
史令狐愚构通邪谋图危社稷有悖忒之心无忠孝
之意宗庙有灵王其何面目以见先帝朕深痛王自
陷罪辜既得王情深用怃然有司奏王当就大理朕
维公族甸师之意不忍肆王市朝故遣使者赐书王
自作孽匪由于他燕刺之事宜足以观王其自图之
  求自试表          曹植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
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
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
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
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
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
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
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
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
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
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
以上惭元冕俯愧朱绂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
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
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
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着今陛下以圣
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良授能以
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
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
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
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
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凌君也
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杀身静乱
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
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
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
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
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
遑味者以二方未&#为念伏见先帝武臣宿兵年耆
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阵窃
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
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
军当一校之队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
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
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
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
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驱而丰
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
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
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辍食弃餐奋袂攘&#抚
&#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臣昔从武皇帝南极赤
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紫塞伏见所以行师用
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
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
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
功铭着于鼎锺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抚心而叹息
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北败军之将用而
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
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
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
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
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
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
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夫临博而企竦闻乐
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
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
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
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
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
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
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
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求试表后自叙        前人
夫人贵生者非贵其养体好服终竟年寿也贵在其
代天而理物也夫爵禄者非虚张者也有功德然后
应之当矣无功而爵厚无德而禄重或人以为荣而
壮夫以为耻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盖功德者所以
垂名也名者不灭士之所利故孔子有夕死之论孟
轲有弃生之义彼一圣一贤岂不愿久生哉志或有
不展也是用喟然求试必立功也呜呼言之未用欲
使后之君子知吾意者也
  求通亲亲表         前人
臣植言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
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
无不容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
之夫天德于万物可谓弘广矣盖尧之为教先亲后
&#自近及远其传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其诗曰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昔
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传曰周
之宗盟异姓为后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
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惟陛
下资唐帝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
昭九族群臣百僚番休递上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
得展于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
治人推惠施恩者矣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
臣窃自伤也不敢过望交气类修人事叙人伦近且
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
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今臣以一切之
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
之矣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
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
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意妃妾之家膏沐之遗
岁得再通齐义于贵宗等惠于百司如此则古人之
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臣伏自惟省无锥
刀之用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
度不后于朝士矣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
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
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之至愿
不离于梦想者也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
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每
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唯仆隶所对唯妻子高谈
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
而叹息也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
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
也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
在陛下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
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窃不愿于圣代使有
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故柏舟
有天只之怨谷风有弃予之叹伊尹耻其君不为尧
舜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
者也臣之愚蔽固非虞伊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
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
守实怀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
聪而垂神听也
  陈审举表          前人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
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
也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
进矣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
将者武功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
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
叔是矣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
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元谟神通
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
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
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
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
三司之责也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
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故
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
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
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偃武行文之美而数年以
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
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于淮泗鼲
鼬欢哗于林木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
而搤腕矣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
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盘石之宗愿王
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
毕之辅下存宋昌盘石之固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
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
里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
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万几内理
武将行师方难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
銮驾暴露于边境哉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
则战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
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昔乐毅奔赵心不
忘燕廉颇在楚思为赵将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
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
与之合窃揆之于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
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
蕴积死不恨矣被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又
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
臣诚竦息不遑宁处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
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
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
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屈平曰国
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昔管蔡放诛周召作
弼叔鱼陷刑叔向匡国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
辅求不必远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故
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唯陛下少留意
焉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
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若扶苏之
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夫能使
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
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
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
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
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
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臣
闻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善兼天下今臣
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
得离陛下哉不胜愤懑拜表陈情若有不合乞且藏
之书府不便灭弃臣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毫牦少
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
合义者如是则臣愿足矣
  谏取诸国士息表       前人
臣闻古者圣君与日月齐其明四时等其信是以戮
凶无重赏善无轻怒若惊霆喜若时雨恩不中绝教
无二可以此临朝则臣下知所死矣受任在万里之
外审主之所以受官必己之所以投命虽有构会之
徒泊然不以为惧者盖君臣相信之明效也昔章子
为齐将人有告之反者威王曰不然左右曰王何以
明之王曰闻章子改葬死母彼尚不欺死父顾当叛
生君乎此君之信臣也昔管仲亲射桓公后幽囚从
鲁槛车载使少年挽而送齐管仲知桓公之必用己
惧鲁之悔谓少年曰吾为汝唱汝为和声和声宜走
于是管仲唱之少年走而和之日行数百里宿昔而
至至则相齐此臣之信君也臣初受封策书曰植受
兹青社封于东土以屏翰皇家为魏藩辅而所得兵
百五十人皆年在耳顺或不逾矩虎贲官骑及亲事
凡二百余人正复不老皆使年壮备有不虞检校乘
城顾不足以自救况皆复耄耋罢曳乎而名为魏东
藩使屏翰王室臣窃自羞矣就之诸国国有士子合
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复赖此方外不定
必当须办者臣愿将部曲倍道奔赴夫妻负襁子弟
怀粮蹈锋履刃以徇国难何但习业小儿哉愚诚以
挥涕增河鼷鼠饮海于朝万无损益于臣家计甚有
废损又臣士息前后三送兼人已竭惟尚有小儿七
八岁已上十六七已还三十余人今部曲皆年耆卧
在&#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
人疲瘵风靡疣盲聋瞶者二十三人惟正须此小儿
大者可备宿卫虽不足以御寇粗可以警小盗小者
未堪大使惟可使耘鉏秽草驱护鸟雀休候人则一
事废一日猎则众业散不亲自经营则功不摄常自
躬亲不委下吏而已陛下圣仁恩诏三至士子给国
长不复发明诏之下有若曒日保金石之恩必明神
之信画然自固如天如地定习业者并复见送暗若
画晦怅然失图伏以为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
国之任为置卿士屋名为宫冢名为陵不使其危居
独立无异于凡庶若柏成欣于野耕子仲乐于灌园
蓬户茅牖原宪之宅也陋巷箪瓢颜子之居也臣才
不见效用常慨然执斯志焉若陛下听臣悉还部曲
罢官属省监官使解玺释绂追柏成子仲之业营颜
渊原宪之事居子臧之庐宅延陵之室如此虽进无
成功退有可守身死之日犹松乔也然伏度国朝终
未肯听臣之若是固当羁绊于世绳维系于禄位怀
屑屑之小忧执无已之百念安得荡然肆志逍遥于
宇宙之外哉此愿未从陛下必欲崇亲亲笃骨肉润
白骨而荣枯木者惟遂仁德以副前思
  上责躬诗表         前人
臣植言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画分而
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切
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以
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
颜之讥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
如时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七子均养者
鸣鸠之仁也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矜愚爱能者
慈父之恩也是以愚臣徘徊于恩泽而不敢自弃者
也前奉诏书臣等绝朝心离志绝自分黄永无执
圭之望不图圣诏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辇毂僻
处西馆未奉阙庭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
主之情谨拜表并献诗二首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
露下情冒颜以闻
  谢妻改封陈妃表       前人
玺书今以东阿王妃为陈王妃并下印绶因故上前
所假印以其拜授书以即日到臣辄奉诏拜其才质
低下谬同受私遇宠素餐臣为其首陛下体乾坤育
物之德东海含容之大乃复随例显封大国光扬章
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非臣秽衅所宜蒙获夙
夜忧叹念报罔极洪施遂隆既荣枝干猥复正臣妃
为陈妃光耀宣朗非妾妇憃愚所当蒙被葵藿草物
犹感恩养况臣含气衔佩弘惠殁而后已诚非翰墨
屡辞所能报答
  初封安乡侯表        前人
臣抱罪即道忧惶恐怖不知刑罪当所限齐陛下哀
愍臣身不听有司所执待之过厚既日于延津受安
乡侯印绶奉诏之日且惧且悲惧于不修始违宪法
悲于不慎速此贬退上增陛下垂念下遗太后见忧
臣自知罪深责重受恩无量精魄飞散忘躯殒命
  封甄城王谢表        前人
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
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而狂悖发露始干天宪自分
放弃抱罪终身苟贪视息无复睎幸不悟圣恩爵以
非望枯木生叶白骨更肉非臣罪戾所当宜蒙俯仰
惭惶五内战悸奉诏之日悲喜参至虽因拜章陈答
圣恩下情未展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      前人
诏书封臣息男苗为高阳乡公志为穆乡公臣伏自
惟文无升堂庙胜之功武无摧锋接刃之效天时运
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
世顾影惭形流汗反侧洪恩罔极云雨增加既荣木
干枝叶并蒙苗志小竖既顽且稚猥荷列爵并佩金
紫施荣所加惠及父子
  谢明帝赐食表        前人
近得赐御食拜表谢恩寻奉手诏愍臣瘦弱奉诏之
日涕泣横流虽文武二帝所以愍怜于臣不复过于
  转封东阿王谢表       前人
奉诏太皇太后念雍丘下湿少桑欲转东阿当合王
意可遣人按行知可居不奉诏之日伏增悲喜臣以
无功虚荷国恩爵尊禄厚用无益于时脂车秣马志
在黜放不图陛下天父之恩猥宣皇太后慈母之念
迁之陛下幸为久长计圣旨恻隐恩过天地臣在雍
丘劬劳五年左右罢怠居业向定园果万株枝条始
茂私情区区实所重弃然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
餬口形有&#露臣闻古之仁君必有弃国以为百姓
况乃转居沃土人从蒙福江海所流无地不润云雨
所加无物不茂若陛下念臣入从五年之勤少见佐
助此枯木生华白骨更肉非臣之敢望也饥者易食
寒者易衣臣之谓矣
  谢周观表          前人
诏使周观初玩云盘北观疏圃遂步九华神明特处
谲诡天然诚可谓帝室皇居者矣虽昆仑阆风之丽
文昌之居不是过也
  黄初五年令         前人
夫远不可知者天也近不可知者人也传曰知人则
哲尧犹病诸谚曰人心不同若其面焉唯女子与小
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诗云忧心悄
悄愠于群小自世间人或受宠而背恩或无故而入
叛违顾左右旷然无信大嚼者咋断其舌右手执斧
左手执钺伤夷一身之中尚有不可信况于人乎唯
无深瑕潜衅隐过匿愆乃可以为人谚曰谷千驽不
如养一驴又曰谷驽养虎大无益也乃知韩昭侯之
弊&#良有以也使臣有三品有可以仁义化者有可
以恩惠驱者不足以导之则当以刑罚使之刑罚复
不足以率之则明主所不畜故唐尧至仁不能容无
益之子汤武至圣不能养无益之臣九折臂知为良
医吾知所以待下矣诸吏各敬尔在位推一概之平
功之宜赏于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
有若皓日于戏群臣其览之哉
  黄初六年令         前人
身轻于鸿毛而谤重于泰山赖蒙帝王天地之仁违
百司之典议舍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云
雨之施焉有量哉孤以何功而纳斯贶富而不&#宠
至不骄者则周公其人也孤小人耳身更以荣为戚
何者将恐简易之尤出于细微脱尔之愆一朝复露
也故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
孤心常存此地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
难能也然固欲行众之难诗曰德輶如毛鲜克举之
  任城王诔          前人
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于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
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
类矧我同生能不憯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
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徂功着丹
青人谁不没德有遗声乃作诔曰幼有令德光耀珪
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
业王室是匡矫矫元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慑北
胡奔虏无窜还战高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宜究长
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含之遐同盟饮泪百寮咨
  魏分封论          曹冏
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
贤贤故传曰庸勋亲亲昵近尊贤书曰克明峻德以
亲九族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由是观之非贤无
与兴功非亲无与辅治夫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
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弊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
故博求亲&#而并用之近则有宗盟藩卫之固远则
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
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夫然故能有
其国家保其社稷历纪长久本支百世也今魏尊尊
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诗不云乎鹡鸰在原兄弟
急难以斯言之明兄弟相救于丧乱之际同心于忧
祸之间虽有阋墙之忿不忘御侮之事何则忧患同
也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场称
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
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论曰
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
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
危而莫救夫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
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
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
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足
以相卫并兼路塞逆节不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包
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
张诸侯&#而复肃二霸之后浸以凌迟吴楚凭江负
固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奸情散于胸怀逆
谋消于唇吻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
本根赖之与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
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暨于战国诸姬微矣惟燕卫
独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齐楚忧惧灭亡匪遑
相恤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海
内无主四十余年秦据势胜之地骋谲诈之术征伐
关东蚕食九国至于始皇乃定天位旷日若彼用力
若此岂非深固根蒂不拔之道乎易曰其亡其亡系
于苞桑周德其可谓当之矣秦观周之弊以为小弱
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弃礼乐之教任
苛刻之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内无
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仁心不加于亲
戚惠泽不流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
江海捐弃楫棹观者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为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不悖
哉是时淳于越谏曰臣闻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
有余城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
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
者非所闻也始皇听李斯偏说而绌其义至于身死
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
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锄宗室胡亥少习
刻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
而乃师谭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
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遂乃郡国离心众庶溃叛
胜广倡之于前刘项弊之于后向使始皇纳淳于之
策抑李斯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三代之后报
功臣之劳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用
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时人无汤武之贤奸谋未发
而身已屠戮何区区之陈项复得措其手足哉故汉
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
开辟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
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汉监秦之
失封殖子弟及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所以不
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东牟朱虚受命于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故也向使
高祖踵亡秦之法忽先王之制则天下一传非刘氏
有也然高祖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郡小者连
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吴楚七国之患贾
谊曰诸侯强盛长乱起奸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
建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
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文帝不从至于
孝景猥用晁错之计削黜诸侯亲者怨恨&#者震恐
吴楚倡谋五国从风兆发高帝衅锺文景由宽之过
制急之不渐故也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
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武帝从主父
之策下推恩之令自是之后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淮
南三割梁代五分遂以陵迟子孙微弱衣食租税不
预政事或以酎金免削或以无后国除至于成帝王
氏擅朝刘向谏曰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
本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远母党专政排摈宗室
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其言深切
多所称引成帝虽悲伤叹息而不能用至于哀平异
姓秉权假周公之事而为田常之乱高拱而窃天位
一朝而臣四海汉宗室王侯解印释绂贡奉社稷犹
惧不得为臣妾或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哉
由斯言之非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逆于哀
平之际也徒权轻势弱不能有定耳赖光武皇帝挺
不世之姿禽王莽于已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宗
子之力也而曾不监秦之失策袭周之旧制踵王国
之法而侥幸于无疆之期至于桓灵阉竖执衡朝无
死难之臣外无同忧之国君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
本末不能相御身首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奸凶
并争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榛薮居九州之地而
身无所安处悲夫魏太祖武皇帝躬圣明之资兼神
武之略耻王纲之废绝愍汉室之倾覆龙飞谯沛凤
翔兖豫扫除凶逆剪灭鲸鲵迎帝西京定都颍邑德
动天地义感人神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
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
前车之倾覆而不改于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
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
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
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
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
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
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虞也今之用
贤或超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
必限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
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
以劝进贤能异宗室之礼也夫泉竭则流涸根朽
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
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且墉
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
建之有素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本根茂盛其枝叶
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阙之下虽壅之以黑
坟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而何暇于繁育哉夫
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平居犹
惧其离叛危急将若之何是以圣王安而不逸以虑
危也存而设备以惧亡也故疾风卒至而无摧拔之
忧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宗藩部艺文二
  宗室传论          晋书
泰始之初天下少事革魏余弊遵周旧典并建宗室
以为藩翰诸父同虞虢之尊兄弟受鲁卫之祉以为
历纪长久本支百世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
道义外阐忠贞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
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故能位
班上列享年眉寿清徽至范为晋宗英子孙遵业世
笃其庆高密风鉴清远简素寡欲孝以承亲忠以奉
上方诸枝庶实谓国桢新蔡南阳俱莅方岳值王室
多难中原芜梗表义甄节效绩艰危于时丑类实繁
凶威日逞势悬众寡相继沦亡悲夫谯闵沈雄壮勇
作镇南服属奸回肆乱称兵内侮怀忠愤发建义湘
川荆沔响应群才致力虽元勋不立而诚节克彰垂
裕后昆奕世贞烈岂不休哉勋托末属禀性凶暴仍
荷朝寄推毂梁岷遂弃亲背主负恩方命凭庸蜀之
饶苞藏不逞恃江山之固奸谋日深是以缙绅切齿
摅积愤之志义士思奋厉忘身之节天道祸淫应时
荡定昔汲黯犹在淮南寝谋周抚若存凶渠未发以
邪忌正异代同规诗云自诒伊戚其勋之谓矣习阳
凭庆枝叶守约怀逸栖情尘外希踪物表顾匹夫之
独善贵达节之弘规言出身播犹为幸也
  宗室传赞          同前
安平立节雅性贞亮高密含和宗室之望新蔡遇祸
忠全元丧谯门徇义力屈志扬勋自诒戚名陨身亡
顺不恤忌流播遐方
  宣文诸王传论        同前
平原性理不恒世莫之测及其处乱离之际属交争
之秋而能远害全身享兹介福其愚不可及已琅邪
武功既畅饰之以温恭扶风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
抑宗室之可称者也齐王以两献之亲弘二南之化
道光雅俗望重台衡百辟具瞻万方属意既而地疑
致逼文雅见疵紞勖陈蔓草之邪谋武皇深翼子之
滞爱遂乃褫龙章于职徙侯服于下藩未及戒涂
终于愤恚惜哉若使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奉缀衣之
命膺负图之托光辅嗣君允厘邦政求诸冥兆或废
兴之有期征之人事庶胜残之可及何八王之敢力
争五胡之能竞逐哉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攸实
有之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其荀冯之谓也
  宣文诸王传赞        同前
文宣孙子或贤或鄙扶风遗爱琅邪克己淡谄凶魁
肜参衅始干虽静退性乖恒理彼美齐献卓尔不群
自家刑国纬武经文木摧于秀兰烧以熏
  八王传序          同前
自古帝王之临天下也皆欲广树藩屏崇固维城唐
虞以前宪章盖阙夏殷以后遗迹可知然而玉帛会
于涂山虽云万国至于分疆胙土犹或未详洎乎周
室粲焉可观封建亲贤并为列国当其兴也周召赞
其升平及其衰也桓文辅其危乱故得卜世之祚克
昌卜年之基惟永逮王赧即位天禄已终虚位无主
三十余载爰及暴秦并吞天下戒衰周之削弱忽帝
业之远图谓王室之陵迟由诸侯之强大于是罢侯
置守独尊诸己至乎子弟并为匹夫惟欲肆虐陵威
莫顾谋孙翼子枝叶微弱宗祏孤危内无社稷之臣
外阙藩维之助陈项一呼海内沸腾陨身于望夷系
颈于轵道事不师古二世而灭汉祖勃兴爰革斯弊
于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锡之山川誓以带砺然而
矫枉过直惩羹吹土地封疆逾越往古始则韩彭
葅醢次乃吴楚称乱然虽克灭权逼犹足维翰王畿
洎成哀之后戚藩陵替君臣乘兹间隙窃位偷安光
武雄略纬天慷慨下国遂能除凶静乱复禹配天休
祉盛于两京鼎祚隆于四百宗支继绝之力可得而
言魏武忘经国之宏规行忌刻之小数功臣无立锥
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遗传虚爵本根无
所庇荫遂乃三叶而亡有晋思改覆车复隆盘石或
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然而
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或有才而
不任或无罪而见诛朝为伊周夕为莽卓机权失于
上横乱作于下楚赵诸王相仍构衅徒兴晋阳之甲
竟匪勤王之师始则为身择利利未加而害及初乃
无心忧国国非忧而奚拯遂使昭阳兴废有甚奕&#
乘舆幽更同羑里胡羯陵侮宗庙丘垆良可悲也
夫为国之有藩屏犹济川之有舟楫安危成败义实
相资舟楫且完波涛不足称其险屏藩式固祸乱何
以成其阶向使八王之中一藩繄赖如梁王之御大
敌若朱虚之除大憝则外寇焉敢凭陵内难奚由窃
发纵令天子暗劣鼎臣奢放虽或颠沛未至土崩何
以言之琅邪譬彼诸王权轻众寡度长絜大不可同
年遂能匹马济江奄有吴会存重宗社百有余年虽
曰天时抑亦人事岂如赵伦齐冏之辈河间东海之
徒家国俱亡身名并灭善恶之数此非其效欤西晋
之政乱朝危虽由时主然而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
八王故序而论之总为其传云耳
  八王传后论         同前
昔高辛抚运衅起参商宗周嗣历祸缠管蔡详观曩
册逖听前古乱臣贼子昭鉴在焉有晋郁兴载崇藩
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仪古饰礼备彝章汝南以
纯和之姿失于无断楚隐习果锐之性遂成凶狠或
位居朝右或职参近禁俱为女子所诈相次受诛虽
曰自诒良可哀也伦实庸璅见欺孙秀潜构异图煽
成奸慝乃使元良遘怨酷上宰陷诛夷干耀以之蹔
倾皇纲于焉中圮遂裂冠毁冕幸百六之会绾玺扬
纛窥九五之尊夫神器焉可偷安鸿名岂容妄假而
欲托兹淫祀享彼天年凶暗之极未之有也冏名父
之子唱义勤王摧伪业于既成拯皇舆于已坠策勋
考绩良足可称然而临祸忘忧逞心纵欲曾不知乐
不可极盈难久持笑古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向
若采王豹之奇策纳孙惠之嘉谋高谢章永表东
海虽古之伊霍何以加焉长沙材力绝人忠概迈俗
投弓掖门落落摽壮夫之气驰车魏阙懔懔怀烈士
之风虽复阳九数屯在三之情无夺抚其遗节终始
可观颖既入总大权出居重镇中台藉以成务东夏
资其宅心乃协契河间共图进取而颙任李含之狙
诈仗张方之陵虐遂使武闵丧元长沙授首逞其无
君之志矜其不义之疆銮驾北巡异乎有征无战乘
舆西幸非由望秩观风若火燎原犹可扑灭矧兹安
忍能无及乎东海纠合同盟创为义举匡复之功未
立陵暴之衅以彰罄彼车徒固求出镇既而帝京寡
弱狡寇凭陵遂令神器劫迁宗社颠覆数十万众并
垂饵于豺狼三十六王咸陨身于锋刃祸难之极振
古未闻虽及焚如犹为幸也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
骨肉相残黎元涂炭胡尘惊而天地闭戎兵接而宗
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诗所谓谁
生厉阶至今为梗其八王之谓矣
  八王传赞          同前
亮总朝政玮怀职竞谗巧乘间艳妻过听构怨连祸
&#遭非命伦实下愚敢窃龙图乱常奸位遄及严诛
伟哉武闵首创元谟德之不建良可悲夫长沙奉国
始终靡慝功亏一篑奄罹残贼章度勤王效立名扬
合从关右犯顺争疆事穷势蹙俱为乱亡元超作辅
出征入抚败国丧师无君震主焚如之变抑惟自取
  武元简诸王传论       同前
泰始之受终也乃宪章往昔稽古前王广誓山河大
开藩屏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盘石犬牙连衡
于吴楚齐代然而作法于乱付托非才何曾叹经国
之无谋郭钦识危亡之有兆及宫车晏驾坟土未干
国难荐臻朝章弛废重以八王继乱九服沸腾戎羯
交驰乘舆幽逼瑶枝琼萼随锋镝而消亡朱芾绿车
与波尘而殄瘁遂使茫茫禹迹咸窟穴于豺狼惵惵
周余竟沈沦于涂炭呜呼运极数穷一至于此详观
载籍未或前闻道子也则亲贤任惟元辅耽荒曲糱
信惑谗谀遂使尼媪窃朝权奸邪制国命始则彝伦
攸斁终则宗社沦亡元显以童丱之年受栋梁之寄
专制朝廷陵蔑君亲奋庸琐之常材抗奸凶之巨寇
丧师殄国不亦宜乎斯则元显为安帝之孙强道子
实晋朝之宰嚭者也列代之崇建维城用藩王室有
晋之分封子弟实树乱阶诗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城既坏矣畏也宜哉典午之丧
乱弘多实此之由也
  请建置有成国之制疏     刘颂
三代并建明德以藩帝室延祚久远近者五六百岁
远者千载秦氏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承周秦之后
杂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余年揆其封建强弱不
适不尽事中然迹其衰亡常在同姓失职诸侯微时
不在强盛昔吕氏之乱赖齐代以宁社稷七国叛逆
梁王扞之以弥其难自是之后威权日削王莽得以
遂其奸谋倾荡天下光武绍起虽封树子弟而不建
成国之制祚亦不延魏氏乘之圈闭亲戚幽囚子弟
是以神器速倾天命移在陛下又魏氏时三方未宾
实有战国相持之势大晋之兴宣帝定燕太祖平蜀
陛下灭吴可谓功格天地宜因盛明之时开启土宇
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载垂长世于无穷今诸王
裂土皆兼于古之诸侯而君贱其爵臣耻其位莫有
安志其故何也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故也今之建
置宜一如古典
  请诏东海河间二王各释猜疑疏 刘弘
自顷兵戈纷乱猜祸蜂生疑隙构于群王灾难延于
宗子今夕为忠明旦为逆翩其反而互为戎首载籍
以来骨肉之祸未有如今者臣切悲之今边陲无备
豫之储中华有杼柚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
竞寻常自相楚剥万一四夷乘虚为变此亦猛虎交
斗自效于卞庄者矣臣以为宜速发明诏诏颙越等
令两释猜疑各保分局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诏书擅
兴兵马者天下共伐之
  宗室传论          宋书
余妖内侮偏众西临荀桓交逼荆楚之势危矣必使
上略未尽一筭或遗则城坏压境上流之难方结敌
资三分有二之形北向而争天下则我全胜之道或
未可知烈武王览群才扬盛策一举磔勍寇非曰天
时抑亦人谋也降年不永遂不得与大业始终惜矣
  武三王传论         同前
戒惧乎其所不&#恐畏乎其所不闻在于慎所忽也
江夏王高祖宠子位居上相大明之世亲典冠朝屈
体降情盘辟于轩槛之上明其为卑约亦已至矣得
使虐朝暴主顾无猜色历载逾十以尊戚自保及在
永光幼主南面公旦之重属有所归自谓践冰之虑
已除太山之安可恃曾未云几而磔体分肌古人以
隐微致戒斯为笃矣
  武二王传论         同前
襄阳庞公谓刘表曰若使周公与管蔡处茅屋之下
食藜藿之羹岂有若斯之难夫天伦犹子共气分形
宠爱之分虽同富贵之情则异也追味尚长之言以
  文九王传论         同前
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古人畏乱世也太宗晚途
疑隙内成寻斧所加先自至戚晋刺以犷暴摧躯巴
哀由和良鸩体保身之路未知攸适昔之戒子慎勿
为善将远有以乎
  文五王传论         同前
语有之投鼠而忌器信矣阮佃夫王道隆专用主命
臣行君道识义之徒咸思戮以马剑休范驰兵象魏
矢及君屋忠臣义士莫不衔胆争先夫以邪附君犹
或自免况于仗正顺以争主哉
  孝武十四王传论       同前
晋安诸王提挈群下以成其衅乱遂至九域沸腾难
结天下而世祖之裔亦歼焉强不知弱义在于此也
  明帝四王传论        同前
太宗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根
侯服于周斯为幸矣
  宋宗室及诸王传论上     南史
自古帝王之兴虽系之于历数至于经启多难莫不
兼藉亲贤当于余祅内侮荀桓交逼荆楚之势同于
累卵如使上略未尽一算或遗则得丧之机未可知
也烈武王群才扬盛策一举而扫勍寇盖亦人谋
之致乎长沙虽位列台鼎不受本根之寄迹其行事
有以知武皇之则哲庐陵以帝子之重兼高明之姿
衅迹未彰祸生忌克痛矣夫天伦犹子分形共气亲
爱之道人理斯同富贵之情其义则舛善乎庞公之
言比之周公管蔡若处茅屋之内宜无放杀之酷观
夫彭城南郡其然乎江夏地居爱子位当上相大明
之世亲礼冠朝屈体降身归于卑下使两朝暴主永
无猜色历载逾十以尊戚自保及在永光幼主南面
公旦之重属有所归自谓践冰之虑已除泰山之安
可恃曾未云几而磔体分肌古人以隐微致诫斯为
笃矣衡阳晚存酒德何先后之云殊其将存覆车之
鉴不然何以致于是也
  宋宗室及诸王传论下     同前
甚矣哉元嘉之遇祸也杀逆之衅事起肌肤因心之
童遂亡天性虽鸣镝之酷未极于斯其不至覆亡亦
为幸也明皇统运疑隙内构寻斧所加先自王戚晋
刺以犷暴摧躯巴哀由和良鸩体保身之路未知攸
适昔之戒子慎勿为善详求其旨将远有以乎诗云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盖古人之畏乱也孝武诸子提
挈以成衅乱遂至宇内沸腾王室如毁而帝之诸裔
莫不歼焉强不如弱义在于此明帝负螟之庆事非
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乎
  宋庐陵王诔        谢灵运
事非淮南而痛深于中雾迹非任城而暴甚于仰毒
托体皇极衔怨至尽岂惟有识伤慨故亦率土凄心
盖出罔己之悲以陈酸切之事云尔诔曰哀哀君王
终仁且德在枉无言即&#有默曾是忍虐古来一酷
身微咎累痛逾鸩毒何斯祸斯乃怨乃辱命如可延
人百其赎矜急景之难留悼惊波之易沦自君王之
冥漠历弥稔于此春聆鸣禽之响谷视乔木之陵云
咸感节而兴悦独怀悲而莫申侯射隼于高墉赫王
典以正刑服二辜于北犴致九伐于南荆发酸痛于
仁诏令宠赠于哀心布凄楚于帝言摅绸缪于皇音
  论国制启          鲍照
臣启臣闻尺之量锦工者裁之袤丈之木绳墨在焉
事无巨细非法不行当今世问政睦藩国相望君举
必书动成准式息躬圣壤十有余载条制节文宜其
备矣诸王列封动静兼该而窃见国之处事未尽善
臣之暗蔽私心有惜伏见彭城国旧制犹有数卷虽
多殊革大纲可依愚谓宜令掌固刊而撰之上着朝
典藩邦之度下揆国训繁简之谊傍酌州府宽猛之
中章程久具永为恒制岂伊今美乃足贵之将来臣
忝充直员脱以启闻烦而非要伏追惭悚谨启
  封皇弟奏          谢庄
臣闻桐圭睦亲书河汾之策赐带怀贤敬东平之祚
谅以训经终始义洽垣墉第某皇弟等器彩明敏令
识颖悟并宜宪章前典光启祚宇作屏王室式雍帝
载臣等参议可封郡王
  尚书八座封诸皇弟皇子奏   傅亮
臣闻懿亲广树圣王所先明德并建古之休典所以
维城皇代盘石帝基内卫畿服外绥四海者也第某
皇弟皇子等神姿颖哲大成俱茂地均鲁卫德兼庸
贤显进徽号启建疆宇弘道作屏光翰邦家并可封
  与蔡廓书          前人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时
 亮为中书令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定于亮每谘
 廓然后施行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
 次亮与廓书廓答
扬州自应着刺史服耳然谓坐起班次应在朝堂诸
官上不应依官次坐下足下试更寻之诗序云王姬
下嫁于诸侯衣服礼秩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推王
姬下王后一等则王子居然在王公之上陆士衡起
居注式干殿集诸皇子悉在三司上今钞疏如别又
海西即位赦文太宰武陵王第一抚军将军会稽王
第二大司马第三大司马位既最高又都督中外而
次在二王之下岂非下皇子耶此文今具在也永和
中蔡公为司徒司马简文为抚军开府对录朝政蔡
为正司不应反在仪同之下而于时位次相王在前
蔡公次之耳诸例甚多不能复具疏扬州反乃居卿
君之下恐此失礼宜改之耶
  答傅亮书          蔡廓
扬州位居卿君之下常亦惟疑然朝廷以位相次不
以本封复无明文云皇子加殊礼齐献王为骠骑孙
秀来降武帝欲优异之以秀为骠骑转齐王为镇军
在骠骑上若如足下言皇子使在公右则齐王本次
自尊何改镇军令在骠骑上明知故依见位为次也
又齐王为司空贾充为太尉俱录尚书署事常在充
持节都督下足下复思之
  豫章文献王传论      南齐书
楚元王高祖亚弟无功汉世东平宪王辞位永平未
及光武之业梁孝惑于胜诡安平心隔晋运蕃辅贵
盛地实高危持满戒盈鲜能全德豫章宰相之器诚
有天真因心无矫率由远度故能光赞二祖内和九
族实同周氏之初周公以来则未知所匹也
  豫章文献王传赞       同前
堂堂烈考德迈前踪移忠以孝植友惟恭帝载初造
我王奋庸邦家有阙我王弥缝道深日用事缉民雍
爱传余祀声流景钟
  高十二王传论        同前
陈思王表云权之所存虽&#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
轻若夫六代之兴亡曹冏论之当矣分珪命社实寄
宗城就国之典既随世革卿士入朝作贵蕃辅皇王
托体同禀尊极仕无常资秩有恒数礼地兼隆易生
猜拟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筭意在无遗岂不
以群王少弱未更多难高宗清谨同起布衣故韬末
命于近亲寄重权于&#戚子弟布列外有强大之势
支庶中立可息觊觎之谋表里相维足固家国曾不
虑机能运衡权可制众宗族歼灭一至于斯曹植之
  高十二王传赞        同前
高十二王始建封植献昭机警威江才力恭简恬和
鄱桂清识四王少盛同规谨敕
  萧景先萧赤斧传论      同前
魏氏基于用武夏侯诸曹&#以戚族而为将相夫股
肱为义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古神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