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专家和学者需要结婚需要准备什么吗

知名专家、学者思考中国前途--河北频道--人民网
知名专家、学者思考中国前途
&&&&来源:&&&&&
  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各种思想观点交相辉映,刚刚过去的2013年注定将载入史册。
  本期纵横,我们摘录了《人民论坛》杂志今年1月(下)评选出的一组观点。这些被称为“2013年度最具价值”观点的持有者,多是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他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前途、未来改革发表富有见地的见解,相信对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 者
  吴敬琏:
  全面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
  中国经济需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点虽然早在1995年时就已提出,但在“十五”计划期间由于改革艰难及人口红利消退,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减慢。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民营企业仍难以进入电力、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民间对于体制改革、政府松绑、打破国企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要使得经济增长的模式真正能够改变,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法制、规则基础上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
  周其仁:
  形成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
  改革除了触动现有的既得利益,还要尽可能快地形成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这个新利益的力量越大,改革就越难逆转,越可以把国家的发展状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改革的“黄金年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迅速形成了与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这个经验证明:不管我们观念上、理论上、思想上对改革怎么看,只要迅速大量地形成了跟改革一致的新利益,跟国家未来一致的新利益,改革就能推进。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刘世锦:
  新的改革红利靠“精耕细作”
  如果说高速阶段主要是“铺摊子”,在传统农业部门之外,大规模地发展现代产业部门,“粗放经营”在所难免,甚至有一定的必然性,新增长阶段则主要是“上台阶”,通过现代产业部门内部和相互之间的优胜劣汰、换代升级推动增长,重在“精耕细作”。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需要的体制机制会有很大不同,后者更强调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更讲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易于与国际社会接轨。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扬:
  挤掉经济发展的三类水分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存在虚高成分。这主要不是指统计数据的水分。表现为瞎编数据的“人造水分”已大规模减少,但是,增长的外延水分、内涵水分和生态破坏水分等三类水分,值得高度重视。简而言之,如果不能形成有效供应,那么靠投资拉动的增长就有外延水分。如果经济增长不能靠更少的投入实现,应当被视为增长的内涵水分。不讲生态保护的增长减少了人类的福祉,这些折扣也是增长的水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韩庆祥:
  促进公平正义也是硬道理
  公平正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从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提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强调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本质上,此即公平正义。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王东京:
  须守住中国经济 “下限”
  对守“下限”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政府为何一定要守“下限”?当然是为了守就业。经济学有个奥肯法则,一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呈反比关系。中国经济下滑照样会增加失业,故为就业计,我们必须守住“下限”。放眼看,今天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表态不刺激经济,中国怎可能例外呢?所以政府不刺激经济只能是相对的,也是有条件的;经济一旦滑出“下限”,政府该出手还得出手。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
  李强:
  避免出现“无机会群体”
  如果有竞争能力的群体变成了没有机会的群体,将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个人成功的概率,与其出生地高度正相关。大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相比农村雄厚得多,城市户籍人口的机会大大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高于老少边穷地区。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做到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无机会群体”,既可以通过社会福利保障等平台、用转移支付的办法来帮助,也需要建立“竞争型的资源共享平台”。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竹立家:
  中国正进入“双型转型期”
  当今世界文明又处于一个重大“文明转型期”。新的文明向何处去,如何从一个“不确定性”状态中发展出一个“确定性”未来,人类需要价值重构和制度反思,打破 “价值迷思”和“制度依赖”。中国则进入一个“双型转型期”:人类文明转型叠加中国社会转型。这导致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艰巨性和风险性,需要我们在理论建构、价值重塑、制度改革上显示出高超的智慧、坚强的决心和社会的良心。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编:侯崇智、杨文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11月14日]
[10月13日]
[09月30日]
[07月02日]
[06月29日]
[06月26日]
[06月22日]
[06月20日]
[06月20日]
[06月18日]
   [11月24日]
     [11月15日]
   [08月31日]
   [07月24日]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到底应该谈多久恋爱再结婚?情感学者给出的答案值得深思到底应该谈多久恋爱再结婚?情感学者给出的答案值得深思艺雅创新生活百家号要想得出恋爱后多久结婚为最佳,就要知道花多长时间恋爱走入婚姻后的夫妻更有可能白头偕老。从本质上说,这不只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加人口统计学加社会学的跨学科问题。1979年,心理学家Huston跟踪研究一些夫妻近13年,他发现那些从恋爱到结婚用了大概25个月的夫妻,婚后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感更强。而那些在谈了没多久就闪婚,以及谈了3年以上的夫妻,大多婚姻都没能挺过七年之痒。这个数据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中国的一位专家也曾在90年代做过类似的研究,他发现的数据与Huston的结果十分接近,2.8年是从恋爱到婚姻的最佳长度,也就是说这个结果在2-3年之间为最优。如果一定要回答谈多久恋爱再结婚是最优的选择,那么上面的数据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3年左右。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答案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够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到底应该谈多久恋爱再结婚,这样的教导方式是愚蠢的,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为什么相处3年后结婚的夫妻离婚率更低,他们有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借鉴。你们恋爱时或许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阻拦,可是婚姻漫漫一辈子,要经历诸多磨难,你们两个是否有同舟共济的决心和能力?前面的性格要求你们在个人性格上尽量成熟,而相处和沟通能力则是要求你们的婚姻方式能够尽量成熟。你们是否能够合力对抗生活的失意?是否能够在有冲突时各退一步?婚姻是团队协作,不是单兵作战。有很多需要你们在结婚之前好好考虑的东西,比如对方是单亲家庭,比如对方父母有赌博的习惯,结婚之后你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她背后的一家子人。其实关于谈多久恋爱后结婚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你们把上面这些都考虑妥当了,那么你多久结婚都可以。你们现在的条件是否能支撑住婚后的生活?居家过日子到处都要花钱,再有点逛街购物的习惯,那经济上撑不住了怎么解决?孩子的奶粉钱怎么来?家里的财政大权谁说了算?婚姻不是恋爱,婚姻是经济共同体,而恋爱时经济还是相对独立。从彩礼、过年的红包、到今后为孩子打算的支出,你真得准备好了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艺雅创新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原创更新生活知识,让您生活更美好相关文章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表明东楚网立场。
Copyright ◎ 黄石市东楚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传媒集团 电 话: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04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需要准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