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后是什么到底是什么?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提出這件事 非針對陸陸醫學學歷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以下文長 請耐心詳閱  --------------------------------------------------  波蘭醫學生事件是指發生於2008年至2010年間,台灣針對是否可以比照西歐國家的標準,認可赴東歐國家,例如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其學歷認證的爭議。  這起爭議受到媒體關注後,揭露了更多前往波蘭以外,其他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如斯洛伐克[1](2004年加入歐盟)、羅馬尼亞[2](2007年加入歐盟)等歐洲國家習醫,事件擴及至整個醫學學歷認證的爭議。  自2010年起,衛生署對於持國外醫學系學歷之醫師已有把關機制,要求國外醫學生通過醫師考試分試第1階段後,須接受本署分發至國內教學醫院完成一年臨床實作訓練(實習)且成績及格後,始得報考醫師分試考試第2階段考試,通過後領有醫師證書,始才具有執業資格。  1.原由  事件起因於民國教育部承認九大醫療先進地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的醫學系學歷,其中的「歐洲」定義為西歐先進國家為主的歐盟。但因自2004年起,東歐國家一一加入歐盟,使得教育部一併承認了波蘭等國家的醫學生學歷。因緣際會下,波蘭部分醫學院也針對外國學生開設以英語教學的班別,解決語言隔閡問題。因此,台灣的留學代辦業者和一些苦於兒女無法在台習醫的家長,因此前往波蘭習醫。  台灣與波蘭的醫學系學制,並不相同:台灣的大學制醫學系,需修習七年同時內含一至二年的實習,至於學士後醫學系,也是在實習完成之後才畢業。而波蘭醫學院只須讀四至六年,實習是在畢業以後才實施(也就是類似台灣即將於2012年全面實施的 post-graduate-year-one,PGY1制度);但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並未留在波蘭實習就直接返回台灣,返台之後,因為教育部的規定,而可以直接報考台灣的醫師國考,取得醫師執照。[4]。  自2008年起,隨著總統大選結束,開放認證大陸學歷的聲浪再次高漲,同時,台灣學生在大陸習醫一事,經由媒體報導,也引起大眾矚目,加上長庚紀念醫院在廈門設立分院,在大陸習醫的醫師,進入台灣任職,似乎將要成為一種趨勢。此時,陸續有自波蘭畢業的醫學生回台灣行醫,其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招收其中七名為住院醫師,引起爭議[5]。  但是當2008年大量前往波蘭習醫並且取得醫師執照的醫師回台進入醫院後,相當比例的這種資歷的醫師,被和他們共事的醫師認為臨床能力不足,也揭露波蘭醫學生未經實習即進入醫院[6]。  此一現象逐漸在網路上引起討論,其中尤以批踢踢醫學生版討論最為熱烈,部份積極的網友動員並投稿媒體、聯絡行政院衛生署和立法委員。衛生署於是考慮重新修定《醫師法》,檢討要求國外習醫者皆需學歷認證和實習才可回台灣行醫;上述修法研議也引起了部份波蘭醫學生家長的反對,他們主張波蘭醫學生的父母九成都是醫師或牙醫師,係嚮往波蘭的古文明而送孩子赴波蘭研讀醫學,並非鑽法律漏洞,希望衛生署設落日修款[7]。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2.民間調查  相較於兩方呈述,作家吳祥輝深入波蘭探訪十八天,完成白鷹報告一書,調查波蘭醫學生事件的來龍去脈。  3.雙方意見  主張修改醫師法一方所持的理由(衛生署和台灣醫學生的立場)  日民國考試院考選部公告查證及開會決議的結果,波蘭醫學生沒有完整實習經驗,不得應考醫師國考;波蘭台生和家長們聲稱的實習其實只是見習,且時數只有二千小時,遠遠不及台灣醫學生八千小時的實習經驗。  此為政府單位直接戳破波蘭醫學生實習謊言的明證;但同時期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的五名醫學生卻符合資格。[8]。  波蘭在學的臨床課程為見習(clerkship),並非實習(internship),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並未取得波蘭的醫師資格,也未在波蘭實習、卻能在通過台灣醫師國考後取得台灣醫師資格。波蘭當地要求醫學生畢業後,必須在當地再實習18個月(post-graduate internship)才能考取醫師執照。  赴波蘭的台灣學生畢業後未實習也未取得波蘭醫師執照,即回台灣考醫師國考後擔任醫師。在波蘭唸醫學院,卻不先取得波蘭醫師執照,令人懷疑波蘭是否為國際班的學歷背書。[9][10]。  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在波蘭進入大學畢業後四年制醫學系或六年制醫學系即回台行醫,而台灣醫學系必須修習七年。  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可與台灣醫學生一起參加通過率約九成的醫師執照考,而非較嚴格的學歷檢定考[11]。  赴波蘭學醫的學生不須類似托福等考試,而以面試為主要依據入學標準較低,只要負擔得起學費(一年約一百萬新台幣),以自行申請或是透過代辦(仲介費一萬美金)即可就讀,許多原本在台灣大學聯考無法考上醫學系的學生赴波蘭學醫,部份從菲律賓轉學至波蘭的台灣學生甚至已經學成回台灣執業。與台灣醫學系入學成績約為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者前1.5%的門檻相差甚多,使得在台灣考不上醫學系的學生只需花錢出國念,避開了台灣競爭激烈的大學聯考,不甚公平[12][13][14][15][16]。  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是在特別設立的國際班就讀,而且波蘭當地不允許這些畢業生取得醫師執照,因此在網路上被譏為台生專班[12]。  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回台後,擔任住院醫師,卻反而發生需要台灣實習醫生教導的狀況,引起醫療品質堪憂的疑慮,也間接證明波蘭醫學生缺少實習經驗的情況[6]。  波蘭在歐盟31個國家的醫療排名為25,在新聞中被譏為倒數,名次僅高於葡萄牙、拉脫維亞、馬其頓和羅馬尼亞等國,在波蘭習得的醫術不見得跟得上台灣醫學發展現況。[17]。  反對上述一方所持的理由(波蘭台生和家長所持立場)[18]:  赴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並非程度低落,後醫四年制醫科需四年制大學畢方可入學,合併修業年數最少八年外,亦有研究所畢業後報考。  波蘭醫學院國際班直接受當地政府監督、承認,可參加當地醫師國考合格於歐盟27國內就業。  根據大型媒體集團 湯森路透 所做的調查,並以全世界進行長達五年的評比,波蘭在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上的成就與品質,相當突出,並非醫學生口中醫術落後的地區[19]。許多人引用波蘭在歐盟31個國家的醫療排名為25,名次僅高於葡萄牙、拉脫維亞、馬其頓和羅馬尼亞等國,在波蘭習得的醫術不見得跟得上台灣醫學發展現況 的這種說法,然而此項是就醫品質排名,卻變成醫術或是醫療教育評比排名,進行波蘭醫學教育抹黑與中傷。  並無特設台灣專班,班上都有歐美同學共同上課、考試,人數本來就比台灣留學生多,考試與評分也沒有因為台生而有任何優惠。  在立院公聽會上,台灣醫學生抨擊波蘭醫學生要花五百萬買學位[20]。實際上一年學費約新台幣五十萬(波茲南國際班每年15,000~17,500美金),後醫四年制醫科四年為二百萬元、六年制醫科六年約為三百萬的學費,不僅比公聽會上台灣醫學生所說少了一半,成績不佳亦會被退學。  相對合理的學費與相當的醫學品質才是民眾選擇波蘭習醫的原因。  到波蘭留學事先都是依法且詢問衛生署與教育部及考選部確認確實符合醫師法第四條之一規定,所以才至波蘭習醫,絕非部分人口中的鑽漏洞。  部分波蘭醫學院實習證明被考選部認為不符合規定,制度上的不符規定到了台  醫學生口中卻變成這些人通通沒實習,並將"部分"擴及全部波蘭醫學生都沒實習進行抗議宣傳。
  4.事件發展  日:一位波蘭畢業生在台大醫院外科部二次招考外科住院醫師時順利入選,引發台大醫院高層激辯,部分教授質疑自波蘭習醫畢業,大部份教授認為台大不能降格以求,不過亦有不同的聲援聲音。  4月8日,台大外科部開會討論,決議:目前暫不考慮錄用資格受爭議的醫學畢業生 [21][22]。  日:在波蘭擁有最多台生就讀、全世界大學排名2378名[23] 的波茲南大學前校長和副校長到台灣,先後拜會教育部和立法院,並召開記者會表示波茲南是好學校,但面對台灣記者關於該校全世界排名等問題,二人並未回答[24];且表示他們的學生有臨床課程6至8小時[25]。相較之下,台灣醫學生的見實習課程則是長達3年超過一千多天的時間。  日:立法院舉辦「持國外學歷應本國醫師考試資格」公聽會,有教育部、衛生署和立委、醫學院教授賴其萬[26]、黃富源、波蘭醫學生家長代表和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代表等人發表意見。會議的內容傾向修改《醫師法》,衛生署長葉金川亦重申持外國學歷需實習和甄試[27]。但波蘭醫學生家長引用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前一日發表在的文章,表達自己的子女學歷應受保障,希望不用考學歷甄試[28],並有不少立委表達支持,傾向對已經入學的學生設置落日條款。黃達夫於2004年曾在師大附中學生座談中對學生表示,想當醫師若考不上,「就要一直考下去」[29]。黃達夫的言論在批踢踢醫學生版上掀起撻伐之聲,網友並反諷和信醫院應廣收波蘭醫學生為住院醫師。日當天公聽會後,台灣大學醫學生代表坦承,曾被致電告知,該學生於公聽會上的發言可能涉及毀謗,也有被告訴的可能。[30]。  日:因立法院不打算將《醫師法》修正案排入該會期的議程,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於日在網路上發起號召「531大遊行」,一週內串連了全台北中南十一所醫學院校和其他大專院校。5月31日在台北市有二千名醫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其中亦有已在醫院服務的醫師及醫學院教授加入,遊行四大訴求為「速修法、要實習、反落日、保健康」。遊行現場遞交了十萬人的連署書給立法院環境衛生召委黃淑英委員。這是台灣第一次醫學生集體走上街頭,同時也是罕見大規模的醫學生運動。作家九把刀亦全程參加並發表聲明支持這次的遊行。[31][32][33][34]  日: 行政院提出初步的《醫師法》修正案,並於當日院會通過。法案明訂兩個考照條件:(1)持國外認可之學歷,需經學歷甄試通過;(2)需於衛生署指定之醫療機構實習期滿且成績及格。[35]。  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國民黨籍立委鄭汝芬、民進黨籍立委涂醒哲等人分別提出的《醫師法》第4條之1修正草案。行政院版本因來不及排入議程,未併案討論。委員直言,委員會上,「各方勢力拉鋸,立委也各有立場」。 葉金川對本事件表示:「台灣一年到波蘭念醫學院的學生高達100到150人,已到氾濫程度」、「波蘭對以英文教學的國外班(指國際班醫學生)放水,給予特別處理」、「波蘭醫學院沒做好管控,入學不必考試,教學鬆散」、「英文班不能在波蘭執業,等於是幫台灣開醫學院,這樣行嗎!」。葉金川並承諾最遲在6月12日,會以書面形式說明波蘭醫學院學制及實際情況,提供立委參考。[36][37]。  日:考選部以公文緊急通知部分波蘭醫學生,原實習證明不符考選部規格,要在6月30日以前補交實習一年的證明文件,才能參加國考。這項突如其來的限制,讓部分學生、家長很錯愕,而在6月29日到考選部陳情。經協調後,考選部同意一週內開會討論,原則上會准許這些波蘭留學生參加醫師專技高考。[38] [39] [39]  日:十餘名台灣醫學生代表至考選部陳情,要求考選部應秉持專業審查外國學生實習資格。考選部表示一週內將再度開會,對九大地區醫學生一視同仁,全權交由醫師、牙醫師考試審議委員會審查。[40]  日:國民黨籍立委侯彩鳳轉述,在六月底時,波蘭醫師會理事長曾率團來台拜會衛生署,希望台灣方面暫緩修改《醫師法》;不過,衛生署表示,修法案已送立法院,衛生署無權干預。[41]  日:經聽取留學各國醫學生陳述後,考試院審議委員會決議,早先取得波蘭學歷並曾參加過國內醫師考試者,基於信賴保護得繼續報考;但新取得波蘭學歷的首次應考者,今年起不得報考。考選部認為,報考人在波蘭醫學院所擔任工作為「見習」而非「實習」,且該課程以英語教學,在波蘭醫院透過翻譯與病患接觸,恐難達成醫、病完全溝通效果。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尊重考選部對考試資格的決定。石崇良說,國內醫學生實習時間約八千小時,波蘭等部分外國醫學生則僅實習兩千小時。波蘭醫學生家長聯誼會對考選部決議感到遺憾。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則表示,已認定波蘭醫學生未完成實習,依《醫師法》規定即不能參加考試,之前已應試者也應該不得應考。同時報考尚持有外國學歷者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等醫學、牙醫學歷五人,則符合資格,准予報考[42] [43]。  日: 第7次審查委員會議做出決定後,考選部長楊朝祥認為有程序不完備之處[44] ,故召開第8次醫師牙醫師考試審議委員會,以共識決做出「暫准報名,緩發及格證書」決議,並且在7月16日寄出准考證[45]。  日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率二百餘名民眾前往監察院陳情,抗議考選部政策大轉彎。當天值日監委為趙榮耀。[46] 楊朝祥隨後表示,考選部絕對沒有對與會者施壓。[47]  但《今周刊》657期指出:「考選部部長楊朝祥要求『聽聽波蘭台生的意見』。在七月八日作出決策後,考選部從五間開設國際班的波蘭醫科中,各請來兩名台籍學生,向考選部報告當地的醫學教育,但十人代表是誰?考選部又是如何選出這十人代表?外界無從得知;而這十人所陳述內容的公信力,也就無從查證。」[48]  日:衛生署公告,受理國外醫學及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 :西醫 70 名,牙醫 30 名 [49]  日:衛生署公告,可接收國外醫學生臨床實作醫院的容額,總計,西醫 502名, 牙醫 45名 ,醫院依申請數量排序分別為,署立新竹醫院 63 名,童綜合醫院 40 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37 名,台南市立醫院 34 名,彰化秀傳醫院 32 名,其餘院所申請數量為 30 至 兩名不等。雖然黃達夫醫師先前曾發言支持過波蘭醫學生,但是黃醫師任職院長的和信醫院,該年並沒有申請訓練國外醫學生。 [50]
  會提出這件事情  是因為在台灣PTT   不管是八卦版 還是醫學版  波波(波蘭醫學生)的話題又開始浮上檯  感覺 波波似乎不想甄試實習,只想出頭  就這部分 想聽聽陸陸的看法 以防自己出現偏頗的想法  在此先對發表看法的陸陸 說聲 謝謝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因为医学要学很长时间 出来后大部分的工资不高 要熬到主治医师等待遇好的  职位 要花很多年 还要找人托关系啥的
所以在中国
医学院并不怎么竞争  另外中国各式各样 五花八门的医学院校很多
参差不齐  有很多很烂的医学院 基本上是最笨的学生去上的
所以两边情况不相同  关于你说的波兰的事情 我想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当然不在医科  我知道很多有钱人家的小孩 在国内大学考不上 花钱去外国留学  有的甚至可以上斯坦福 伯克利 这种顶级名校 名头上比中国的名牌大学还要牛逼多了 但是相比于中国名牌大学千里挑一 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学生相比  美国即使是哈佛MIT的录取看起来都简单的多  但是你能怎样呢?  我个人对此持开放态度 毕竟在现在的中国 能力 社会背景貌似对个人发展影响更大 你不是因为你毕业的学校而牛逼 而是你的能力必须配得上你毕业的学校 如果能力真的强 是不会害怕这种 你认为的 投机取巧的 毕业生的
  @solardad
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  那請問 大陸 較知名的大學 例如北京大學 (抱歉 我只知道這個)  有附設醫學院嗎?  以台灣來說   台灣大學是最高學府 台灣大學醫學院=難上難.....考  台灣人對醫學的要求很高 我的客戶也有很多醫生  常在應酬時 酒後跟我說 台灣的醫學 在世界上是頂端的 醫生的辛苦也是頂端的  呵....
  @solardad
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  @鳳彬
4:04:00  那請問 大陸 較知名的大學 例如北京大學 (抱歉 我只知道這個)  有附設醫學院嗎?  以台灣來說  台灣大學是最高學府 台灣大學醫學院=難上難.....考  台灣人對醫學的要求很高 我的客戶也有很多醫生......  -----------------------------  北大有医学部  原来没有 十年前左右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  每年单独招生  基本上都是北大录取分数最低的  而其很多时候比北大本部录取线低一大截
  @solardad
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  @鳳彬
4:04:00  那請問 大陸 較知名的大學 例如北京大學 (抱歉 我只知道這個)  有附設醫學院嗎?  以台灣來說  台灣大學是最高學府 台灣大學醫學院=難上難.....考  台灣人對醫學的要求很高 我的客戶也有很多醫生......  -----------------------------  另外台湾的医学是不是顶端俺不知道  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台湾人自己说台湾医学有多牛逼  哥在国外很多年从来没听西方人提起过台湾医学有多厉害  有很多人 连台湾 泰国斗分不清楚  我想医学是门临床医学  哥去年夏天牙烂了 去补牙  有一个国内某顶尖医学院毕业的小青年 还有一个中专还是高中毕业  从医40多年的老大妈
哥绝对选择老大妈给哥补牙   同样的 在中国 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 所以各种奇怪的症状都会有  所以中国很多专家的经验很厉害 我就知道北京的天坛医院经常有欧美人  跑过来看专家号
  @solardad
04:19:00  另外台湾的医学是不是顶端俺不知道  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台湾人自己说台湾医学有多牛逼  哥在国外很多年从来没听西方人提起过台湾医学有多厉害  有很多人 连台湾 泰国斗分不清楚  我想医学是门临床医学......  -----------------------------  你所說的正中當初事件的爆發點  當初就是波波沒有實習經驗  病人危急 護士問波波怎處理 一問三不知  被同僚及護士PO上網抱怨 才引起與論撻伐  就如你說的  国内某顶尖医学院毕业的小青年 还有一个中专还是高中毕业  从医40多年的老大妈
哥绝对选择老大妈给哥补牙  我的答案跟你一樣
  @solardad
04:19:00  另外台湾的医学是不是顶端俺不知道  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台湾人自己说台湾医学有多牛逼  哥在国外很多年从来没听西方人提起过台湾医学有多厉害  有很多人 连台湾 泰国斗分不清楚  我想医学是门临床医学......  -----------------------------  @鳳彬
4:35:00  你所說的正中當初事件的爆發點  當初就是波波沒有實習經驗  病人危急 護士問波波怎處理 一問三不知  被同僚及護士PO上網抱怨 才引起與論撻伐  就如你說的......  -----------------------------  不管怎么说  感觉你们台湾对待医学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医学院难考 医生的社会关注度和待遇也高  中国这边 特别是乡下和偏僻地方  都是些P都不懂的人在当医生 整个瞎胡搞  病因都没搞懂怎么回事 先开一堆药 挂盐水  哥现在年轻 基本不生病 对医疗条件 医疗保障每啥感觉  可能以后老了就感觉痛苦的 希望那时中国医疗保障能好些
  -----------------------------  @solardad
4:58:00  不管怎么说  感觉你们台湾对待医学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医学院难考 医生的社会关注度和待遇也高  中国这边 特别是乡下和偏僻地方  都是些P都不懂的人在当医生 整个瞎胡搞......  -----------------------------  傭醫那個地方都有  台灣也不例外  記得小時候摔倒 傷到骨頭 被帶到拳頭師傅那邊又拉又甩的  真的痛到想揍他
呵...  目前來說 是還不錯啦 文明病很多  家中2老都得到癌症 中期的 開刀完 到現在10年以上  都活得好好的 只是現在不能給紅包 想讓醫生多關照一些  一定要送些禮物 才會好過一點 這是我媽跟我說的  一些老經驗的醫生很吃這一套 有送禮 就願意多問問你那裡不舒服  開些止痛止嘔吐的藥給你 當初我本來想送酒的 我媽說 送水果   水果可以自己吃或送人 酒 醫生忙都來不及那有時間喝  有時候 老人家說的話 還蠻有道理的!!
  係嚮往波蘭的古文明而送孩子赴波蘭研讀醫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湾湾说谎也是大胆的很,明知道别人不信。
  按我的看法,庸人多自扰。  弯弯民主了,才有这样各方利益的争论,谁都摆不平对方。  其实医学院毕业生,毕业了不等于就业,就业了还有任用、升迁的不同。弯弯有资格试,各个医院有任用、升迁的控制。弯弯的医学院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国医学院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可以在限制面前联合办学吗。  而且一个医生,如果不是动刀子,还有大量的边缘、辅助学科可以从事的。我就亲自听个国内一流医学院毕业医生在省会第一排名医院的内科医生说:我在门诊,一星期只用了十几种“太平药”。  在比较下大陆与台湾的医疗能力!任你台湾再自持水平高,与大陆仍然没得比,原因简单,好医生要有广泛的病例支撑,否则自持清高都是纸上谈兵。
  @solardad 7楼
04:13:00   北大有医学部  原来没有 十年前左右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  每年单独招生  基本上都是北大录取分数最低的  而其很多时候比北大本部录取线低一大截  -----------------------------哥们,不懂不要乱说,你调查过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的历年分数线,年的...  和其他专业的分数线是一致的,江苏省好几个状元是读了北京大学和协和医院协办的临床医学。我也是学医的,考医学院之难,在医学院学习课程之多以及内容之难,尤其是医学英语单词不同于普通英文单词(要有很多的化学专业的英文词汇才懂),实习期之多之难,毕业后考研或者就业非常难,进入医院后,必须作实习医生轮转(大医院3~7年)才能定科,从最基础的住院医生干起,每5~6年才能有资格去考试升职称 每个月考一次 每个星期上5.5~6天班,经常要每天晚上在家自学,经常被要求听讲座,写论文,经常加班,经常碰到医患矛盾,有被病毒细菌和病人指责砍伤的风险,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1500元,想当初满怀激情的宣誓做一个好医生到现在,不知道还有几许了。
  @鳳彬 9楼
04:35:00   你所說的正中當初事件的爆發點  當初就是波波沒有實習經驗  病人危急 護士問波波怎處理 一問三不知  被同僚及護士PO上網抱怨 才引起與論撻伐  就如你說的  国内某顶尖医学院毕业的小青年 还有一个中专还是高中毕业  从医40多年的老大妈 哥绝对选择老大妈给哥补牙  我的答案跟你一樣  -----------------------------  找60岁以上的医生,以及35岁左右的医生,大陆的情况如此,为什么不解释,综合来讲比较好,没有绝对的。
  @天际孤独客
11:25:00  按我的看法,庸人多自扰。  弯弯民主了,才有这样各方利益的争论,谁都摆不平对方。  其实医学院毕业生,毕业了不等于就业,就业了还有任用、升迁的不同。弯弯有资格试,各个医院有任用、升迁的控制。弯弯的医学院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国医学院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可以在限制面前联合办学吗。  而且一个医生,如果不是动刀子,还有大量的边缘、辅助学科可以从事的。我就亲自听个国内一流医学院毕业医生在省会第一排名医院的内科.....  -----------------------------  1.民主了 所以有利益的爭論 這點 我是認同的  但是 我不認為非民主就沒有爭奪 一定也是有的  2.畢業不等於就業 以醫學來說 在台灣不適用  一定有的就業 但對實習及經驗的要求的確很高 以醫院的立場來說  3.好醫生要有廣泛的病例支撐是對的 台灣衛生署 對醫生有總量限制  要求每個醫生 要照顧500-750個病人   這是在公聽會的時候 一位台大醫學院的黃富源教授所說的  影片網址:/programs/view/d38TjFSpOOw/  雖然跟大陸比 不知道算不算多 但我想750人 就讓醫生怎麼忙了  再多的話 我想也不好吧?  4.若以人數比例來說 台灣可能真的沒得比 但大陸給醫療單位的預算  在人口13億的大陸來說 我想應該會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可能性較高吧  就算是這樣 醫生仍然不夠吧? 畢盡大陸人那麼多.  5.請問太平藥是什麼? 維他命嗎?
12:54:00  @天际孤独客
11:25:00  按我的看法,庸人多自扰。  弯弯民主了,才有这样各方利益的争论,谁都摆不平对方。  其实医学院毕业生,毕业了不等于就业,就业了还有任用、升迁的不同。弯弯有资格试,各个医院有任用、升迁的控制。弯弯的医学院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国医学院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可以在限制面前联合办学吗。  而且一个医生,如果不是动刀子,还有大量的边缘、辅助学科可以...........  -----------------------------  试着回答2个问题:现在大陆有农保(没有医疗保险的人,主要是面向农村的),每年缴费60元,住院费用&500人民币,可以报销总费用的2/3。个人觉得大陆一天比一天在进步。  医生数量仍不够,虽然每年有很多本科硕士学历的医学生毕业,可是没几个愿意去县以下单位。
12:46:00  @solardad 7楼
04:13:00  北大有医学部  原来没有 十年前左右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  每年单独招生  基本上都是北大录取分数最低的......  -----------------------------  1.請問 1500是平均嗎?
怎麼聽你說的感覺 大陸的實習醫生像廉價勞工!  2.請問 私立醫院會不會好一點 薪資部分 1500感覺 工廠作業工加個班就有了說?  3.實習醫生1500的話 那駐院醫生給多少 主任給多少?
  大陆医学院有很大差别,各省几乎都有自己的医学院。就我所见,进入医学院的高中同学也不是特别出色的。和美国、台湾医学院竞争厉害不同,原因大概是中国的医疗卫生市场受到的约束有关,医学院出来的学生工资水平与其他专业差不多一样(但高级别医生收入很高,而且很有地位),而医学院起码要学5年,而且特别累。  中国医疗水平不低,尤其是骨科、脑外科。听闻台湾的医疗保障不错,较少听到抱怨。
  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啊,尤其是知名的医学院校。现在的医学生很辛苦,本科五年出来后三年规范化培训,说白了就是医院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去年给我弟弟选专业时没选医学。市级及以上的医院本科生极难进去,至少要硕士,就是进去了也得考硕士博士,不然混不走,如果本硕连读,读七年,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年,就是九年了,拼死拼活还当廉价劳动力,怎一个惨字了得。国外也读很多年但一旦出来收入高啊,但大陆收入也不咋的,最优秀的人才当然不愿学医了  
  但是大陆有一个普遍观点认为,学医不会失业,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制度都需要医生,如果进不了医院还可以自己开诊所,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学医还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所以医学院校录取分还是很高的,去年我弟弟考大学,我们全家为他参谋选专业,我关注了一下这方面信息  
  还咨询过一个朋友,他医学本科毕业,现在在一家市级医院当规范化培训医生,要培训三年,这三年里他都还不算那家医院的正式职工,以后要通过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才拿到医生资格证,还要多次通过医院自己组织的考试,三年培训期满医院才决定要不要你,这三年说是培训,其时是当一线主力用,还只有基本工资和全院平均奖金,有些医院更抠门儿的只给奖金的一半。但是这样对我们病人有好处,刚毕业出来的年轻医生这三年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否则医院就会不要他,这对他们业务水平提高有好处,对为我们训练出更合格的医生有处,不过那些医生的确有点惨,有些在医院当了三年廉价劳动力,还可能请你走人  
  我这个朋友正在考研,他说与其规培三年,还不如读研三年,起码学历上好看些。他现在是医院最底层的医务人员,每月大概  
  台湾要成为正式医生,需要哪些程序呢?  
13:05:00  @xmff
12:46:00  @solardad 7楼
04:13:00  北大有医学部  原来没有 十年前左右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  每年单独招生......  -----------------------------  我女友在医院妇产科,才毕业时候真的每月才700元左右,两年后可以开处方了,加上灰色收入能接近1万每月.但是确实非常辛苦
  @聆风听月1
16:07:00  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啊,尤其是知名的医学院校。现在的医学生很辛苦,本科五年出来后三年规范化培训,说白了就是医院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去年给我弟弟选专业时没选医学。市级及以上的医院本科生极难进去,至少要硕士,就是进去了也得考硕士博士,不然混不走,如果本硕连读,读七年,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年,就是九年了,拼死拼活还当廉价劳动力,怎一个惨字了得。国外也读很多年但一旦出来收入高啊,但大陆收入也不咋的.....  -----------------------------  台灣的薪資 我查了一下 查到下面徵人文  -------------  羅東博愛醫院- .招募實習醫師  最新消息  招募實習醫師  只是宅在家K書,並無法順利取得醫師證書。  醫學是一項以臨床照護為主的知識與能力,除了書本,還要接近病人,才能得到真正的醫師能力。  ●招收名額:6名  ●招收科別:外科(3名)、兒科(2名)、婦產科(1名)  ●招收條件  1.國內外醫學系、中醫學系雙主修2006年以後畢業者。  2.未有國內實習或臨床經驗者,必須先有三個月實習醫學生的訓練與試用期,通過考核者以「實習醫師」任用;  有國內實習或臨床經驗者,直接以「實習醫師」任用。  ●生活津貼或薪資  1.試用期間:有生活津貼每月12,000元,另計值班費及免收宿舍費  2.實習醫師期間:薪資比照未具照之住院醫師,每月85,000元,另計值班費。  ●聯繫方法  03-8 教學研究部 賴小姐( 3240@mail.pohai.org.tw)  歡迎您來接受本院主治醫師的臨床訓練與教學,歡迎您來宜蘭親近病人!  ---------  以包吃包住來說 實習醫師的薪資還是不錯的 但......還要加上以下的狀況  --------  實習醫師疑過勞死 家人泣訴三不管  〔記者顏若瑾、施曉光/台北報導〕高雄醫學系學生在成大附設醫院實習時疑似過勞,上個月底猝死宿舍。家屬昨天在國民黨立委鄭汝芬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控訴實習醫師工作超時過勞,且實習生只有學生保險,家屬求助無門,立委呼籲相關部會應明確制定實習醫師的法律定位。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承諾,兩週內將與教育部及各教學醫院,檢討現行實習醫師的保險制度。  衛生署長邱文達也承諾,將會嚴格要求醫院落實工作規範,限定實習醫師只能照顧十床以下的病床,大夜班應由駐院醫師或主治醫師負責,並詳細檢討實習醫師工作規範以及教學醫院的評鑑基準,讓學生不要工作太多。  連續值班36小時昏倒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七年級的學生林彥廷,上月二十七日在值班三十六小時後回到宿舍休息,卻在隔天清晨被室友發現倒在浴室,已經沒有呼吸心跳,急救後仍回天乏術。  林生家屬昨在記者會哭訴,家中經濟差,林生靠著助學貸款唸醫學院,「終於撐到最後一年」,卻突然發生天人永隔悲劇。家屬強烈懷疑實習工作制度不合理,導致林生過勞喪命。  成醫院方指出,林醫的死亡院方無法判斷是否過勞死,靜待鑑定結果。林醫的排班全依規定實施,一個月的白天加晚上值班不超過十班、也就是十天,就目前的值夜制度而言,並未超時。  石崇良表示,民國一○二年醫學系將由七年制改為六年制,學生變成畢業後再當實習醫師,屆時將以員工身分納保,確保實習醫師的職場權益。  教依現行法令,實習醫師不是醫師、勞工,也不是建教生,無異「三不屬地帶」,教育部將邀集教學醫院檢討實習制度,而不是被當作一般住院醫師。
  @聆风听月1
16:52:00  台湾要成为正式医生,需要哪些程序呢?  -----------------------------  具我目前所知   要實習一到兩年   要考執業執照  之後就是正式醫師了  薪資差別在,醫院的話多了執業獎勵金,看醫院 最少的也有一萬兩千台幣  還有一個空中畫大餅的全院獎勵金(其實就是盈餘分紅)  若是有點資本的話 開診所 地點別太差 醫術水準夠 月入30-50萬  非常容易的
  @天际孤独客
11:25:00  按我的看法,庸人多自扰。  弯弯民主了,才有这样各方利益的争论,谁都摆不平对方。  其实医学院毕业生,毕业了不等于就业,就业了还有任用、升迁的不同。弯弯有资格试,各个医院有任用、升迁的控制。弯弯的医学院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国医学院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可以在限制面前联合办学吗。  而且一个医生,如果不是动刀子,还有大量的边缘、辅助学科可以从事的。我就亲自听个国内一流医学院毕业医生在省会第一排名医院的内科.....  -----------------------------  @鳳彬
12:54:00  1.民主了 所以有利益的爭論 這點 我是認同的  但是 我不認為非民主就沒有爭奪 一定也是有的  2.畢業不等於就業 以醫學來說 在台灣不適用  一定有的就業 但對實習及經驗的要求的確很高 以醫院的立場來說  3.好醫生要有廣泛的病例支撐是對的 台灣衛生署 對醫生有總量限制......  -----------------------------  看回复,只有我在贴近楼主的提问困惑,后面的回复都在扯大陆的医疗事务了。  再回答你的问题。  你说的第三点:台湾执业医生“要求每個醫生 要照顧500-750個病人”,对不起我听了视频,感觉说的是照顾750的人群,即大陆社区健康中心的普通服务水平。而我所指的广泛病例是指从业医生接触、处理的疑难杂症。所以大陆与台湾没有可比性。  第四点:并不一定是沿海地区的医疗预算高。大陆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为人民服务”,预算划拨各地有自主权,一些内陆市县反而有了全民公费医疗。相应医生不是高薪行业。否则“羊毛出在羊身上”。当然现在有些乱,有些高年资医生确实收入高。  第五点:“太平药”是指维生素、酵母、去痛片、葡萄糖等药品。说明有些患者确实有恐慌的心理疾患。当然现在的医生开太平药少了!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侵扰,有些医生的道德沦陷,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处方原则是以高回扣药品为主了。这个原则应该在台湾更加普遍?
  @天际孤独客
20:01:00  看回复,只有我在贴近楼主的提问困惑,后面的回复都在扯大陆的医疗事务了。  再回答你的问题。  你说的第三点:台湾执业医生“要求每個醫生 要照顧500-750個病人”,对不起我听了视频,感觉说的是照顾750的人群,即大陆社区健康中心的普通服务水平。而我所指的广泛病例是指从业医生接触、处理的疑难杂症。所以大陆与台湾没有可比性。  第四点:并不一定是沿海地区的医疗预算高。大陆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为人民服.....  -----------------------------  3。這我很認同 大陸人多 疑難雜症一定也多 這點台灣的確比不上大陸  4。我覺得大陸政府對醫療人員不太友善說   辛苦那麼久才能畢業 薪資給多點 人民應該不會反對阿  不然讀了7年書 薪資還輸給工廠作業工 若是在上海這高物價高房價的地方  你叫實習醫生怎麼活? 總不能叫醫生心懷理想肚中無物去救人吧。。。。  5。原來真是維他命 台灣叫安慰劑 好像是。。。。大概吧  開高回扣藥品是有的 只是健保局(中央健康保險局)目前抓得很緊  高回扣藥品一被抓到 醫生 我不知道   藥商那邊健保局會將藥價壓到沒回扣可給 台灣叫查價 詢價 壓低後   賣不賣隨便你。。。  所以之前還有藥商上街頭抗議健保局壓價太狠    呵。。
  应该有个更严格职业医师的考核制度,可以把门槛订的很高,口试笔试操作都有,反正台湾医学界是台大那帮子的人把持的吧,到时候让自己人过别人过不了之类的操作很容易,最后还可以既显示了公平竞争让输家无话可说,还能显示台湾高超的医学教育。  还有刚从医学院出来的学生可能文章写得很漂亮都发了好几篇SCI,但临床上肯定还要历练几年,刚毕业的时候都是让护士训我觉得不值得大惊小怪吧。最后再提一下啊各国的高发病常见病都各有不同,因此医学教育的侧重点也可能不一样,比如墨西哥是猪肉绦虫病的高发区,这也是墨西哥人致癫痫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个墨西哥医生看见癫痫首先就会考虑服用吡喹酮,而这病估计绝大多数台湾医生只能从教科书略略看过吧
  看来看去,两地似乎差不多,成为正式医生过程很难,进入门槛高。  医生收入除薪金外,同样涉及医药公司的回扣,这在大陆也是严厉打击的,但屡禁不止。  医生要终身学习,很多医院是强制性的,明确要求参加多少研讨会,进修多少时间。。。,我看到好几个医生说不让自己小孩学医了,太累。
  @solardad
4:13:00  @solardad
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  北医可能还不至于是北大最低的吧,只能算较低的还算吧
  @鳳彬 19楼
13:05:00   1.請問 1500是平均嗎?
怎麼聽你說的感覺 大陸的實習醫生像廉價勞工!  2.請問 私立醫院會不會好一點 薪資部分 1500感覺 工廠作業工加個班就有了說?  3.實習醫生1500的話 那駐院醫生給多少 主任給多少?  -----------------------------  是正式医生还是地级市三甲医院.
21:36:37   是正式医生还是地级市三甲医院.  -----------------------------  住院医生
  @solardad
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  不知道这位在哪个城市生活,人家台湾人诚心来求证,你却给人家说什么大陆医学院的录取分数是中等偏低的?你是有意误导台湾人还是不知情乱讲啊?我在上海,上海这里的医学院很难考的,录取分数都很高,非重点中学的学生根本考不上医学院。交大、复旦都有医学院,谁说医学院很烂啊?要烂也是你那个地区的吧。偏远地区的医学校就不要来代表大陆医学院的水平了。  那位鳳彬网友,大陆很大,不是波兰那么小的一点地方,大陆医学教学水平好的大学也很多,东部地区、各省会大城市都有非常好的医学院和医院(好医院大都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你只要想到大陆有十三亿人,而十三亿人的看病治疗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你就能大致明白大陆医学院培养医师的能力了,而好学校当然对好学生有吸引力了,台湾不也是这样的吗,能考进台大医学院的基本是台湾考分最高的学生,同理,在大陆也是这样的。你多听听大陆网友的发言,不要只把一个人的声音当作大陆的全部。
  @solardad
03:35:00  因大陸醫學學歷之競爭 我相信能出頭的皆非泛泛之輩  ===========================================  先对这句话评论一下  我知道台湾医科很热门 基本上是各科系录取分数最高的  但是在中国 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基本是中等偏低的......  -----------------------------  乱讲话,讲话之前要经过详细了解好不好!!!  在大陆,大学的医科专业,虽然不是最高分录取,但肯定属于高分段录取的专业。医科专业,只要是正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工作后的薪金都是相当可观的。在大陆要在二甲,三甲医院就业,那工资奖金绝对是当地城市中数得上的高收入职业!
  @cqmazi
16:53:00  @鳳彬
13:05:00  @xmff
12:46:00  @solardad 7楼
04:13:00  北大有医学部  原来没有 十年前左右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  -----------------------------  你女友在那座城市那个医院,我有个朋友的哥哥,外科毕业的,在区医院当医生,第一年平均每月4000左右,可是第二年就8000多了。他毕业的时候只是学士,他还抱怨赚得太少,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在职考研。
  回28楼,台湾是毕业后实习一两年,考得医师资格就是正式医生的话,那比大陆的门槛还低些,大陆学理论四年,实习一年,然后才毕业,毕业后临床工作一年才能考医生资格证,考到资格证后继续规范化培训,其实就是在医院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讲座,三年后如果被医院正式录用,还得在各科室间轮转,掌握大部分分科专业,才能定到某专业。这是本科生的程序,硕士,博士又不同  
  医生的收入差别也很大,不同地方不同医院级别不同专业,相差很大,我还有个朋友本是学外科的,硕士读的医学整容美容,出来后在重庆的一个区级小医院,那医院的整容科才建起来,他就做点微整形的小手术,一个月也好几万,最近他在拉我们几个朋友投资合伙自己开整形医院,总投资只要两百万就够了,只做双眼皮,隆胸隆鼻,光子嫩肤这类损伤小风险小的,我们四个人投资,他的技术算四十万入股,他再另出十万,我们其他人一人五十万,现在还在商谈中,不过这个市场我了解不多,听那个朋友所说会很赚钱  
21:36:37   是正式医生还是地级市三甲医院.  -----------------------------  @xmff
21:37:00  住院医生  -----------------------------  恩...好多 方便都說嗎?  @cqmazi @xmff  先回上面兩位陸陸所說 700 1500人民幣 請問真的夠用嗎?  依照我PO的訊息 羅東醫院 給人民幣)只有三個月   且包吃包住我想當零用錢應該夠用  三個月後通過考核 己可以實習醫生就職 人民幣)  請問@cqmazi 700人民幣 有包吃包住嗎? 若有那還算可以活   但要做3年700工 真的蠻狠的...  ----------  @聆风听月1  还咨询过一个朋友,他医学本科毕业,现在在一家市级医院当规范化培训医生,要培训三年,这三年里他都还不算那家医院的正式职工,以后要通过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才拿到医生资格证,还要多次通过医院自己组织的考试,三年培训期满医院才决定要不要你,这三年说是培训,其时是当一线主力用,还只有基本工资和全院平均奖金,有些医院更抠门儿的只给奖金的一半。但是这样对我们病人有好处,刚毕业出来的年轻医生这三年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否则医院就会不要他,这对他们业务水平提高有好处,对为我们训练出更合格的医生有处,不过那些医生的确有点惨,有些在医院当了三年廉价劳动力,还可能请你走人  ------------  這位陸陸所說的 真的蠻狠的 感覺台灣雖然也差不多   但至少薪資算高的 只是沒時間花 而且實習時間也將修改成少你們一年 變兩年
  但執照還是要考 沒過繼續實習 考試一年一次  ---------------------------  @冷眼向洋望世界  不知道这位在哪个城市生活,人家台湾人诚心来求证,你却给人家说什么大陆医学院的录取分数是中等偏低的?你是有意误导台湾人还是不知情乱讲啊?我在上海,上海这里的医学院很难考的,录取分数都很高,非重点中学的学生根本考不上医学院。交大、复旦都有医学院,谁说医学院很烂啊?要烂也是你那个地区的吧。偏远地区的医学校就不要来代表大陆医学院的水平了。  那位鳳彬网友,大陆很大,不是波兰那么小的一点地方,大陆医学教学水平好的大学也很多.....  ------------------------  恩~ 這位陸陸 感謝你的回應 你說的 我很認同   跟各位討論到現在 感覺 陸陸大多醫學系學生 跟台灣一樣 都是苦過來的  雖然不是所有的 但 苦過來 倒是千真萬確   (問一下 大陸政府為什麼不願意對醫生好一點阿?嫌人太多不想。。。。)  不是像波波鑽法律漏洞 投機取巧 雖然事件一開始是陸生來台就醫  但現在看來 陸陸跟波波差可大了 相信   後面 陸陸來台就醫 參加甄試對你們來說 應該沒啥問題  雖然甄試真的不是很好過 聽菲菲(菲律賓醫學院畢業)說甄試很不好考   但考題大多很實際,大多是依造台灣常見及特有病例出題。  而我呢 則對陸陸的醫療教學體系多了一層認識   之前對陸陸醫生的一點點偏見 感覺有點撥雲見日 清楚的多了  也糾正我自己的偏見  在此感謝發表看法的陸陸 我還會持續關注此帖   若有其他陸陸有其想法看法 還請不吝指教
  -----------------------------  @xiaoanqi-3 23:21:00  你女友在那座城市那个医院,我有个朋友的哥哥,外科毕业的,在区医院当医生,第一年平均每月4000左右,可是第二年就8000多了。他毕业的时候只是学士,他还抱怨赚得太少,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在职考研。  -----------------------------  請問這位陸陸 你朋友的哥哥所任職的地區 牛肉麵一碗多少錢?  我想以兩岸都有的食物來換算一下物價指數,看他領8000算不算多。
  三分走人
0:19:00  -----------------------------  @xiaoanqi-3 23:21:00  你女友在那座城市那个医院,我有个朋友的哥哥,外科毕业的,在区医院当医生,第一年平均每月4000左右,可是第二年就8000多了。他毕业的时候只是学士,他还抱怨赚得太少,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在职考研。  -----------------------------  ...........  -----------------------------  6-7元RMB
0:19:00  -----------------------------  @xiaoanqi-3 23:21:00  你女友在那座城市那个医院,我有个朋友的哥哥,外科毕业的,在区医院当医生,第一年平均每月4000左右,可是第二年就8000多了。他毕业的时候只是学士,他还抱怨赚得太少,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在职考研。  -----------------------------  ...........  -----------------------------  @xiaoanqi-4 0:50:00  6-7元RMB  -----------------------------  台灣大概是120台幣(25.2人民幣) 3.5倍左右  *3.5=你朋友的哥哥相當於在台灣領133000台幣的水準  我想 應該 算高吧.......
  接触过的病例的多少,直接影响医生的经验和水平。  我听朋友讲过一个事情,北京有家三甲医院(名字忘了),与日本东京某家医院接成联谊医院,开始时本意是日本医院对大陆医院的对口帮助、提高水平的意思,日本方面派了个代表团来考察他们的水平,再决定每年给多少名额去东京那家医院进修,开始时这些日本态度很傲慢,很看不起大陆的医院,结果代表团参观了几台手术后,态度立刻就变了,这家医院每日的手术量、病种数量,尤其是医生的手术熟练程度,与他们医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日本代表团一回去就反过来派他们的人到北京进修。
  先回上面兩位陸陸所說 700 1500人民幣 請問真的夠用嗎?  -----------------------------------  700、1500应该是基本工资,另外还有奖金,奖金一般是拿全院的平均奖金,如果所在科室科主任大方点的,还会给一些科室奖金,只拿700、1500元这种,最多也就两三个月试用期,之后都会有奖金的,奖金才是大头,看医院的效益和医院的大方程度了。
  目前台灣醫師的犯罪率也是世界第一的 因為醫療糾紛不斷  附上以下一則新聞 即可讓陸陸知道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所面對的窘境  -----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現在最優秀的年輕醫師紛紛棄守「五大科」(內、外、婦、兒、急)、搶攻「五官科」(眼、牙、皮膚、耳鼻喉)。前者由於高風險、健保支付低、工時過長三大問題,讓作為基石的急重症醫師正在快速流失中。婦產科醫師高添富一句玩笑話,直指問題核心,因為五大科「錢少、事多、離『監』(獄)近」。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位員警,「封路」維持秩序。  背負刑事罪名三十歲年輕醫師注毒自殺  既然死因是肝的問題,按理說應與婦產科醫師無關。自問並無醫療疏失的醫師,面對病人家屬發動人海戰術的「圍事」行為,「救人醫師」瞬間變成「殺人犯」,內心所遭受的衝擊與委屈,不禁讓他萌生「不如歸去」,從此不願再當「送子觀音」。  這位被圍事的醫師其實是高雄市岡山地區最後一家還願意接生的婦產科診所,除了他之外,國軍岡山醫院僅存的兩位婦產科醫師,也都被病人告上法院。  一般人以為婦產科醫師減少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事實上,醫療糾紛才是婦產科醫師還有其他重症醫師,心中不可承受之痛。前幾年台北榮總因為注射筒未消毒完全,導致無辜病患感染瘧疾...  ------  但 目前台灣社論正在討論醫生除罪化的可能性 想仿效瑞典  以下是瑞典的醫療除罪制度  -----  【瑞典】  1.在1975年設立patient compensation insurance (PCI),由保險公司所組成的聯盟承辦醫療提供者的醫療責任保險。非強制性。透過顧問團或仲裁/調解機制處理案件。  2.病人仍可對醫療提供者提出侵權告訴,但是很少,因為侵權法所判的賠償金額比PCI的理賠更少,也不容易勝訴。  3.1990s,每年每100位醫師大概有21申請理賠案件(美國為13-16件),因為低訴訟成本與較廣泛的理賠條件,40%獲得理賠(與美國差不多)。PCI支出僅佔瑞典醫療支出的0.16%(美國是1%)。PCI行政成本低,約14-18%的PCI總支出(美國約是60%)。  4.不過這可能不能直接證明不論過失(no-fault)、只論因果的醫療責任保險就比較省錢。原因:(1)成本轉移到其他的社會保險上面,因此整個社會成本並不一定較低,而且無法將醫療過失的成本內化以遏止過失;(2)非經濟損害的理賠很少,只有美國的10%。  5.PCI不是單純的不論過失(no-fault),只論因果的醫療責任保險,事實上如果該醫療行為具有正當性的話,PCI則不理賠。因此從醫療提供者的角度看是no-fault & no-liability,病人不須指出醫生的過失;但從病人的角度並非如此。  6.對於醫療提供者的過失行為,則另外有「醫療責任鑑定委員會」(Medical Responsibility Board,MRB),它與PCI之間資訊不互相傳遞,以使PCI取得醫療提供者的信任與合作。病人若覺得醫療提供者有過失,可以向MRB提出申訴,並負擔自己的申訴成本,但沒有賠償。醫療提供者若被鑑定為過失會獲得警告或懲處。每年每100位醫師有6間申訴案件,1/6 被認定為過失。因此認定為過失的案件/PCI理賠案件小於1/10,使得遏止效果受到限制。  7.由於醫師沒有責任,因此比較傾向與保險公司合作否決病人的申請,病人無從申訴因為這些訊息不對媒體及社會大眾公開。PCI的顧問委員會90%會認定保險公司有理。  8.PCI是獨佔事業,沒有競爭誘因:採flat-rated premiums,不會因為要提高競爭力,減少成本而過度降低理賠。
  啧,我还以为是大陆的事情。两岸怎么这么象。大陆报纸经常所说的“医疗纠纷”就是这个,引起“医患(者)关系”这个名词诞生。医疗服务是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患者无从了解相关医疗知识和具体进程(想想成为医生那可怕的过程),而医疗事故的鉴定是由相关医疗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作出,这个就造成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仲裁机制,让患者有质疑空间,因此经常互相扯皮。这个问题似乎美国也有,医疗事故很难定性。不知台湾如何解决这类事情呢?
  @海蓝113
15:17:00  啧,我还以为是大陆的事情。两岸怎么这么象。大陆报纸经常所说的“医疗纠纷”就是这个,引起“医患(者)关系”这个名词诞生。医疗服务是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患者无从了解相关医疗知识和具体进程(想想成为医生那可怕的过程),而医疗事故的鉴定是由相关医疗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作出,这个就造成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仲裁机制,让患者有质疑空间,因此经常互相扯皮。这个问题似乎美国也有,医疗事故很难定性。......  -----------------------------  目前台灣將醫療糾紛定位為刑事訴訟 屬於公訴罪 非告訴乃論的民事訴訟  因此除了鑑定委員會以外 還多了一位叫承訴法官的裁判   但也由於法官是學法律的 對於醫療糾紛大多不算了解   還有 由於是刑事訴訟 告訴人不需要自請律師 因此增加很多以刑逼民的現象  逼被告和解付錢。。。
0:58:00  @鳳彬
0:19:00  -----------------------------  @xiaoanqi-3 23:21:00  你女友在那座城市那个医院,我有个朋友的哥哥,外科毕业的,在区医院当医生,第一年平均每月4000左右,可是第二年就8000多了。他毕业的时候只是学士,他还抱怨赚得太少,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在职考研。  ---------...........  -----------------------------  他的工资水平在我们本地医院不算高,因为他工作的只是城区医院,连二甲医院都不是。而且他只是个刚毕业两年的医科专业本科生,虽然他个人做手术能力比较强,但学历和资历上的限制,他的工资水平在本地医院中只能算相对较低的。他很辛苦的,手术一大堆,休息时间很不稳定,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赚个8000,不容易。
  医疗鉴定只能由医学专家来做啊,外行人哪里知道何处做对合何处做措,但内行人来鉴定吧,家又说你是老子鉴定儿子,怎么也无法信任,这矛盾就解不开了。就算鉴定的专家组是从国家医学专家组里随机抽出的,而且一抽就是七个,但病人就认为你们是一伙的,都学医的。所以医疗官司怎么打别人都说不公平。台湾的医鉴定由什么机构做呢???  
13:40:00  目前台灣醫師的犯罪率也是世界第一的 因為醫療糾紛不斷  附上以下一則新聞 即可讓陸陸知道目前台灣醫療體系所面對的窘境  -----  醫療糾紛不斷 台灣醫生「犯罪率」世界第一  台灣醫師已是「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今年八月,高雄市岡山區,一位孕婦生產時不幸去世,死因是肝壞死。結果家屬索賠五百萬元不成後,竟然大動作發動兩輛遊覽車及二十輛小轎車,到診所抗議,由於人數眾多,警方還出動近百...........  -----------------------------  大陆现在一样,急诊、妇产科以及儿科医生现在都是视为畏途,以前不起眼的眼科现在很受欢迎,外科里骨科也算不错的
  急诊科医生经常被打,我们这儿有个小孩三岁从三楼上摔下来,送到医院没落气,抢救过程中死了,那几个参加抢救的医生都被打得遍体麟伤,过后还在医院拉横幅设灵堂啥的,政府又叫医院拿钱维稳了。  
  台湾医疗纠纷是刑事案,那就是由监察院或警察机关提起诉讼费了,那证明被告有罪的证据由检察机关找吗?被告可以举证自己没错吗?公诉方也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他们怎么证明被告有最?也有专门的医学鉴定机构吗?  
  @聆风听月1
19:04:00  台湾医疗纠纷是刑事案,那就是由监察院或警察机关提起诉讼费了,那证明被告有罪的证据由检察机关找吗?被告可以举证自己没错吗?公诉方也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他们怎么证明被告有最?也有专门的医学鉴定机构吗?  -----------------------------  1.民事的話 被害人需自己提出證據 刑事的話 檢察官及警察會去追查  被害人等開庭 當然自己有的話 提供給檢察官即可  有专门的医学鉴定机构吗  2.有的 叫醫事審議委員會 詳細如下  -------------------------------------------  依醫療法第九十八條及九十九條之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機關都須設置醫事審議委員會,由不具民意代表、醫療法人代表身分之醫事、法學專家、學者及社會人士遴選,而且其中的法學專家及社會人士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不過詳細之審議委員會之組織及會議等規定,有中央主管機關及直轄市、縣(市)之組織規程規範。  醫事審議委員會之職務,依中央或地方之醫事審議委員會不同而掌管不同事務,分述如下:  一、中央醫事審議委員會  (1)醫療制度之改進。  (2)醫療技術之審議。  (3)人體試驗之審議。  (4)司法或檢察機關之委託鑑定。  (5)專科醫師制度之改進。  (6)醫德之促進。  (7)一定規模以上大型醫院設立或擴充之審議。  (8)其他有關醫事之審議。  二、直轄市、縣(市)醫事審議委員會  (1)醫療機構設立或擴充之審議。  (2)醫療收費標準之審議。  (3)醫療爭議之調處。  (4)醫德之促進。  (5)其他有關醫事之審議。  醫事審議委員會與病患較有切身關係的部分是,直轄市、縣(市)醫事審議委員會提供醫療爭議之調處,故若病患有醫療糾紛發生,可直接至審議委員會調處紛爭。另外就是,醫療糾紛若在訴訟審理階段,常牽涉到的是鑑定之問題,法院委託之鑑定單位就是中央主管機關之醫事審議委員會。  3.由於台灣醫療體系在過去 官官相護相當嚴重  所以台灣民眾並不信任醫事審議委員會 因為那也是醫生組成的   因此寧願相信檢察官及法官   而醫事審議委員會所提出的看法 檢察官只會拿來參考  不會拿來當證據
  看来台湾与大陆一样,也不相信专家鉴定,可是让外行来确定医疗过程是否有差错则更不靠普啊。如果可能的话,各国的医疗纠纷由国外的医疗鉴定机构来鉴定,最公平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士后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