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会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曾经和一些事业有成、饱经沧桑的人士交流,他们提到了哲学对他们的影响;看了一些堪称“大家”的人写的文章,如科学家冯长根(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理工博士生导师)、政治家毛泽东等,他们的作品和讲话里面无不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辉。加之最近李瑞环同志出版《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特意买来充分拜读,有些感想,也想把与我们普通人有关的哲学思想总结提炼一些,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能算是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研究的是一种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但它通过对其他科学的指导意义来实现其价值。举个通俗例子来讲,中学无机化学的实验中经常用一种叫“催化剂”的东西,催化剂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但加入了它,化学反应就很容易进行,反应会更充分。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类似于催化剂。在它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会大幅度提升,它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开拓我们考虑问题的思路。
2学哲学首先需要克服的问题
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如果不能接受第一条关于哲学作用的观点,那哲学就不必学了。有一次乘火车去川蜀,同行的一位白马寺的僧人,路上大家就和他神侃关于“佛”,有些人对他的信仰质疑,问他佛经能有什么用,研究那些东西也不能创造价值等等,僧人的态度是对这些一概不予作答,淡淡处之。后来我和他请教了几个问题,“佛祖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悟出的是什么?”等,交流得很好,在谈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提到了一点,他的老师教给他的,对不信佛的人不必多讲,那是与佛无缘之人,只对信佛不懂佛的人予以教化,他之所以不理那些人的原因是那些问题明显表现出来的是根本不懂佛,上态度也不信佛,我觉得可能我属于信佛不懂佛的,所以他愿意教化,那些人就是“冥顽不化”了。
李瑞环同志在他的《学哲学
用哲学》书中的序言也提到了这一点,“不信哲学则不能学好哲学,不能用好哲学”,从佛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向都反映了信才能学,学才能用,用才能好,所以说,研究哲学先说服自己信哲学,相信哲学能带给我们力量,用之不疑,疑之不用,这是学好用好哲学的基础。
3发现哲学思想的方法
学习哲学本身也是需要方法论的,其首要理论是“大道至俗、大理至简”。不要把名词、成语挂在嘴上,冒充哲学,《读者》杂志上经常会有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文章,这些道理经常被一些朋友在谈天说地的时候引用,这些也算是哲学,但它是较低层次的思想,是具体操作层面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意义。理解了“大道至俗、大理至简”,学习和掌握哲学思想就不难了,哲学就散布我们的乡间民俗民谚中,日常事物的简单规律里。“一年之际在于春”、“粗理不算细里算”、“不劳动者不得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都是哲学思想的总结。
4在工作中要研究形势
经常阅读文章,见到一句话“…形势一片大好…”,一直没搞明白形势的含义,后来真去查了一下,术语上这样定义的:形是运动的物质,势是物质的运动。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研究物质,也一定要研究它的运动。人力资源管理中,形是薪酬、办公场地、工作内容、职位、培训等物质性内容。势是如何妥善利用和组合配备物质的问题,比如同等的条件在8月份招人就比较费劲,但在年底就比较顺利,年底跳槽的人多,这就是时间上的势;下象棋时,红“车”杀黑“马”,黑“车”看黑“马”,等于是一个红车牵制了黑马和黑车,这是空间上的势。经常搞招投标或大客户公关的人对此会有深刻的同感。在客户公关时,感情攻势、报价、评委公关、邀请参观等等措施都是形和势的具体设计,通过形势的设计促进结果的形成。
5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对管理的意义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在管理上,生产关系对应组织结构、权力关系,生产力对应企业规模,包括销售规模、产品线构成、人员场地规模等。所以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结构要随之变化,以确保不会因为内部关系影响公司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张瑞敏执掌海尔20年,大大小小的组织结构变化40多次,平均半年一次,这个道理是在2002年的1月下旬在一位前辈的无意提示,醍醐灌顶,顿悟而透彻理解的。
6如何选干部
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指聪明的头脑和层出不穷的创新思维;信指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仁指对下属、同仁是否有关爱之心;勇指用于面对困难并勇于面对和承担责任、压力和风险,甚至付出代价;严指对己严、对事严,要求严格不放松,不是粗暴。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最适合做领导者,不具备以上做人素质的领导最好快点提升自己,否则会被属下看不起的,这就是人格魅力的基本要素。
“一个长期稳定的系统,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变得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往往是不受控的,是破坏性的”。为了保证系统不出现破坏性的不稳定,要人为干预,通过干预把破坏性后果逐步分解,有控制地释放破坏性能量,避免崩溃性的失控结果。这个理论适用于生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办公室关系处理、甚至于家庭婆媳关系的经营。我一般在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后,一个突出的反映就是生理上感觉燥热,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调节,最后的结果会出现发烧、浮躁,思考问题出现失误。所以我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旦有类似症状出现,就采取熬夜会友或泡吧,骑车长途郊游,劳累身心,破坏原有的平衡,然后休息好后建立好新的平衡,又能稳定一段时间。在家庭中如果出现一段时间的稳定,我一般采取变化的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甚至给自己找事加码,老婆学车,自学英语,甚至写博客都是这个理论指导下的行动。
这个理论用于管理学的方法是在管理中,要经常地制造变化,这种变化包括轮岗、人事变动、竞争、办公环境的变化、举办活动、制造阶段性危机等等都是通过外力破坏内部一个不稳定系统的具体做法。我在工作中实施的这一点,通过一年的对比,结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离职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这个理论功不可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算是颇具有鲁迅先生特色的关于此理论的通俗化阐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哲学课心得体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分隔线----------------------------
2014年,我局为进一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继续在全局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 &三读&活动,为响应局机关党委的号召,我于近期主动抽时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的有关内容,通过几天的阅读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将有关认识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本文来自文章中国http://www.wzzg.net,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相关文章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