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怎样做父母免费下载

《我们》: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1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人民网―今天如何做父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访谈
今天如何做父母
日人民网嘉宾访谈
访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副主任王苏宁、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付长良
若不能正常播放,请先安装
&&[人民网]:今天视频访谈的主题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访谈之家长篇&&[10:0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今天的视频直播,今天我们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访谈到今天已经是第三期了,前两期节目中,我们和各位嘉宾就如何做好和未成年人沟通,给他们一些帮助做一些交流。今天来到直播间的是两位学生家长,谈论的话题是如今如何做好家长。首先请两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10:03]&[王苏宁]:各位好!我叫王苏宁,在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工作,我的女儿叫滕月,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读二年级。&&[10:04]&[付长良]:大家好!我是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室工作人员,我的女儿付瑶在北京101上地实验中学读书,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0:06]&[主持人]:两位的孩子都是有代表性的孩子,一个是读大二的学生,一个是读初中的学生。我们在2002年前的一个月,人民网推出了“家有考生”的系列专栏,当时有和女儿一起准备高考的一位家长就是今天的嘉宾王苏宁。王老师,您在和女儿一起准备高考的这段时间,您说累,累在哪?&&[10:06]&[王苏宁]:当时说累,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因为我们不能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孩子当时其他的方面给他生活上一些尽量的照顾,比如说给他调整好饮食,尽量每天安排时间出来活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主要是做这些。累的话,主要是在心理上。&&[10:10]&[主持人]:女儿读了你的文章,她怎么说呢?&&[10:11]&[王苏宁]:他觉得内紧外松,她说没有感觉到你蛮紧张,因为我平常和她聊天的时候,感觉我没有放松,没有压力,没事什么的。但是,她看了我的文章才知道,实际上压力很大的,很多的压力是咬着牙扛着的。&&[10:12]&[主持人]:和各位刚刚收看视频直播的网友做一个介绍,今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当今如何做家长,来到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是学生的家长。在访谈开始,也为各位网友准备两个问题,一个是您认为和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还有就是你作为一个家长,你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还有个问题,对于现在学校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程,您作为家长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您尝试过有和孩子进行过性方面的沟通吗?如果有这方面的想法,一会儿可以和嘉宾讨论一下,可以到强国论坛的科教讨论区中加入我们的谈论中来。&&[10:12]&[付长良]:应该说沟通是一个经常的过程,是时时都在进行。沟通首先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我和孩子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把内容和形式更好的结合起来。比如说在一些学习方法上沟通是探讨式的,在人生大问题上沟通让孩子进行参与,积极的发表意见,采取不同的做法。&&[10:13]&[王苏宁]:我觉得沟通还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觉得家长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主体对待,家长不能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样,你必须怎么怎么样。就是沟通是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够沟通,而且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10:13]&[王苏宁]:我女儿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到现在为止已经读大二了,等于是八年的时间大多数在外面生活,住校是一周回来一天或者两天,读大学以后经常几周不回来。其实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都比较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只要她一回来,从回家的路上,经常&是我接她,从回家的路上开始聊,话很多,说不完的话。&&[10:13]&[主持人]:这和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如果作为父亲,和女儿在这方面找话题去聊好象不容易,有没有这样的感觉?&&[10:14]&[付长良]: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但是,更多的还是要沟通,即使有这些障碍存在,也要努力的争取互相的了解。王女士讲的很好,和孩子的沟通主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不会有太多的隔阂。&&[10:14]&[主持人]:是不是更像孩子的朋友?&&[10:15]&[付长良]: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而且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就像更多人说的,把自己的身份和父母的地位降下来,和他在同一个水平线才能平等。如果居高临下,时时拿着自己的威严,孩子显然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10:15]&[王苏宁]:我比较早的看一篇文章,国外有一种建议,你和很小孩子,个子很矮的孩子,你要蹲下来,这样和他说话显得很平等。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很高的地方和他说话感觉不平等,如果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话,感觉很平等,我赞成这种观点。就是说平等要通过语言、肢体、行动上都要平等。&&[10:15]&[主持人]: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的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困难,及时的给他们帮助和指导。&&[10:16]&[付长良]:是这样的,沟通是一个情感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智的过程,沟通不是满天跑飞机的讨论,一定和孩子在沟通中有一个教育和上升。&&[10:18]&[主持人]:你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烦恼的时候你怎么和他们沟通呢?&&[10:19]&[付长良]:举例来说,她在班上的活动,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同学之间也有一些冲突,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下同学为什么和你产生冲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一层一层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当中,随着问题的逐渐探讨和往下的展开,孩子一点一点的明白,同学之间也有需求和尊严,互相之间一定要尊重,承认对方,这样的话,在这个地方首先有比较深刻的认识。&&[10:19]&[主持人]:我们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孩子缺乏和父母的交流,导致和父母有一些矛盾,而且矛盾越来越激化,有一个报道称,有一个17岁的北京的高中生,对母亲的严加管教有点不满意,把母亲居然砍死。当时自己还到网吧继续玩儿游戏。法官介绍,本案的母子平时缺乏沟通和交流,而且母亲可能管教孩子的方式也特别的简单和粗暴,我们想请两位嘉宾谈一谈,你们认为在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10:19]&[付长良]:我觉得最大的障碍可能也正是由于客观上年龄上存在的差距,从而带来的一种判断事物的一种价值观的不同,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一个价值观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刚才我讲到探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要把问题收回到价值观,这样才能形成他一个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后,才能在今后的他的一些行为当中有一个标尺,按照这个价值尺度去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非常重要的。&&[10:20]&[主持人]:王老师,因为您的女儿已经是大二的在校生,她有没有谈过,她的同学中是否有和父母有矛盾和不能沟通的?&&[10:20]&[王苏宁]:她说过,高考的时候,她的一个同学想报法医,但是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许多办法沟通和达成一致,最后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自己填,不是把表拿回家代填,家长不放心,担心填志愿的时候填法医什么的,即使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填,家长到学校监督一定不能填法医的这个专业。&&[10:20]&[主持人]:这样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孩子应该在这个时候有独立的选择,或者家长有更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强制的办法对待孩子?&&[10:21]&[王苏宁]:对,我觉得在这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上。刚才付先生也说了,要讲道理,双方要平等的交流、沟通。像孩子报志愿,大学选专业很大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会关系到他一生的走向,双方要平等的交流,都理解对方的想法,这种情况下能够达成共识最好,如果实在达不成共识,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毕竟是孩子读大学。我认为一个人事业成不成功,对事业本身是不是爱好,有没有兴趣是非常有关系的。平常我们在工作当中,包括我们每年进新人、进大学生面试的时候,都碰到过大学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老师、或者外界的因素逼迫他去选择那专业,但是读了也不喜欢,有的读了几年转专业,现在有这个可能,但是过去没有。还有就是没有办法本科生硬着头皮读了,但是研究生就转过去。我碰到一个女孩子,成绩非常好,但是她喜欢中文,老师和家长认为中文太没有出息,应该读其他的专业,他没有办法选择了经济管理一类的,结果读了四年以后,发现还不喜欢,研究生考了中文,读了中文的研究生。&&[10:21]&[主持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习惯于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这样会不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您认为影响好的方面多一些,还是不利的方面多一些?&&[10:22]&[付长良]:刚才王女士所说的,我觉得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沟通一定是要达到一定的健康的目的不要家长以自己的身份采用一种策略,把沟通变成一种策略,最后逼其就范,达到自己的目的。&&[10:22]&[主持人]:可是中国有一句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父母的经验,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帮助,你们怎么既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同时又告诉他们,我们是父母,我们走过这条路,应该听一下我们的观点。&&[10:22]&[付长良]:这对孩子教育和孩子沟通时的一个难题,是非常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走向偏颇,一个是作为父母,把自己的一些经验要传递给孩子,而且经过整理以后有条理的传递给孩子,另外根据孩子的天性、能力和特点,考虑孩子的一些行为、选择。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美的一个度。我认为这样是最好的,这可能也是艺术,也是我们永远追求的一个境界。&&[10:23]&[主持人]:家长做什么都是有艺术的。王老师,您对女儿了解多少?她大学选英语专业,您给她建议了吗,还是自己的选择?&&[10:23]&[王苏宁]:我女儿刚进清华的时候学的不是英语,而是化学。当时为什么选择化学专业?有一些很实际的目的的。我女儿是比较向往到国外读书,从上中学时候就这样,我跟她讲以我的经济能力没有办法一年付十几年到二十几万到国外读书,如果中学出去的话我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将来想深造的话,你要努力学习,在国内读大学,申请国外的奖学金,这样可以出去。虽然花一点钱,但是我能力所能及。所以,考大学的时候就想选择一个比较容易出国的专业,所以,就选择了化学专业。当时选择化学专业,也是考虑来考虑去,而且当时根据她的高考报志愿的模拟考试的分数,报北大、清华很有希望,所以在北大、清华之间考虑很久。其实她本身喜欢生物,她从中学开始参加过一些生物的培训,而且在北京的一些竞赛中得过奖,还去过人类基因组的实验室工作过。&&[10:24]&[主持人]:她在做选择的过程中,是听了您的意见多一些吗?&&[10:24]&[付长良]:她也有她的理想,首先有远期理想和近期理想。近期的实际是就是一个大学,因为更遥远的目标是一个成人的人生。首先一个目标,就是上清华、北大,这是她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就仅此目标,我们想随着她的成长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会有不断的信息收集到,会调整她的目标。这个目标,她也谈到这一点,我要创造条件给她,提供空间给她,让她心理上不但的成长,向目标努力,帮她创造一切条件。从另一方面,我和她沟通一下,如果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怎么做。比如说对孩子有时候回答很简单,就是我要去努力。我下一步就问她,你怎么努力,什么叫努力?这个东西有时候往往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要继续的讨论讨论,“努力”首先要花一点时间,有时候小朋友找你玩儿的时候怎么办?往往把它变成具体的问题,他就知道怎么做,这样基础打好以后,逐渐的找到自己的感觉。&&[10:24]&[主持人]:刚才谈论这些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实际上终归就是提高沟通的有效值。另外我问一下,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特别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什么?可能两位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比较多,但是有的家长沟通的比较少,有些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经验。&&[10:24]&[付长良]:我们也经常犯错误走入误区,误区更多的是从我来讲作为父亲,很多的东西永远摆脱不了威严的东西,我也试图摆脱一些东西,但是往往在最后孩子接受起来有这方面的成份,这是我要不断改进的问题。有时候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往往发现孩子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更多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有很多的东西,在一些认识上,由于我们经常的在沉溺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对孩子的外界的一些发生的变化,感觉不明显、不敏感,有时候做的不及时,往往在这方面。&&[10:25]&[主持人]:王老师有什么看法?&&[10:25]&[王苏宁]:我觉得是这样,和孩子沟通、交流也是一个过程。随着孩子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阶段,家长也要套句现在的话叫“与时俱进”。比如说像我女儿小的时候,读中学以前,一直是比较乖、比较听话的孩子,基本你说什么她听什么。但是,读的初中以后,从客观上来讲,她也住校了,离开家庭,相对的比较独立的生活了。再一个从教育上来讲,有一个叫心理断乳期,十三四岁是心理断乳期,心理独立开始萌发,成长发育越来越独立。这个时候有一种心理叛逆,就好象有点成心你说怎么着,我就偏不怎么着,当然,每个孩子表现的不一样,但是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10:27]&[王苏宁]:以前是乖乖女,很听话,这个时候不像那样。再加上以前是在这里,而那个时候住校好不容易一个礼拜回来一次,说着说着,话不投机就矛盾了。我也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时也很困惑和心理不舒服。后来我碰到一个教育的朋友他和我讲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是心理断乳期,家长要了解这个情况,而且要调整和孩子相处的很多的习惯和方法,要适应她现在的变化,我也要不断的调整自己,改变过去,好象有点什么事情都管,大事小事都管。在孩子的一些不管是学习、品德或者是生活方方面面,抓大放小。&&[10:28]&[王苏宁]:一些大的事情,原则上的问题一定要把住关不能退让。但是一些小的事情,比如说生活上的事情,喜欢穿什么、听什么音乐、甚至是吃饭。小的时候,家长恨不得规定必须吃多少蔬菜等等,要吃什么,总是怕他的营养不够,甚至晚上几点睡觉,怕他睡不够,或者天比较晚催他睡觉等等,这些琐碎的事不要管的多。大的事情是沟通交流,小的事情能放手就放手。就是说家长要不断的适应新情况,不断的改变自己沟通的方式,适应孩子的变化。&&[10:28]&[网友珠火山]:如果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有没有在矛盾过后,或者什么事情以后自己做检讨,说说问题的所在?&&[10:31]&[付长良]:这个问题也是有的,但是这些事往往是小事。有一次我女儿考试,考完试以后,因为我每天接送她,路上感觉到她不愉快,我觉得有什么问题在里面。我问她以后,她始终不开口,后来回到家里,只是简单的和我说了一点,说考试没有考好,对她来说可能是最大的事了,她也在想怎么和我说这个事,实际上她也有一个过程,后来我也分析,当时我也意识到,和孩子沟通要保持一个过程,保持一定的空间,不能说见到一件事以后耐不住性子把什么东西都倒出来。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和我说了当时怎么回事,当时她说怕父母伤心。说你天天风里来雨来去送我,考不好对不起你们。我也主动的和她讲,分析原因,考不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意识到,下次努力问题就解决了。我觉得更多的鼓励她。&&[10:32]&[主持人]:两位嘉宾平时给孩子做一些辅导吗?能辅导他们的功课吗?&&[10:32]&[付长良]:我是做过几年老师,所以,老师的情结依然在我的身上。这样,我对孩子,因为本来我应该更多的教孩子,但是我的工作原因,教育还要传递出去,所以,对孩子的指导,不是具体而微的指导,我是关注她,把她作业当中,考试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看,我分析,然后我给她提炼出来,给她归纳一下,在一定的时间,我不是说急于马上和她说,在一定的时间,我就找出这种问题,先给她几道题,让她去做,等她做到有时候同样犯同样的问题,我介入了,把我归纳的东西自然而然的传递,但是我不想永远当她的拐棍,这样不利于她的长远的成长,但是我这样做对她的成长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10:33]&[主持人]:王老师怎么做的呢?&&[10:33]&[王苏宁]:我是学文科的,和付老师不一样,我女儿在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一般的情况下基本就是无能为力。按说学文科的,教她语文没有什么困难,但是我觉得现在和以前我们学的不一样,包括什么分析段落大意等等,很多东西我们做不出来,读中学以后,数理化更是没有办法辅导。所以,基本上就是说,我觉得孩子从读书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特别的重要,而不在于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给她具体的指导,当然,这个也是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我没有这个能力来给她辅导,像付先生这样,这很幸运的,你还有这个能力。其实现在很多家长来说,是没有办法能给孩子在学习上,像刚才您说的找一些题,归纳总结出他存在的问题,对于很多家长礼说是做不到的。&&[10:33]&[主持人]:前一段有一本叫《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本书,谈到怎么样和孩子做生理问题方面的交流,其中有十三位早早涉足性行为的学生的访谈有一些观点,发生性行为的学生,半数都是老师和同学公认为好学生,他们对学校和家庭的性教育不满意,两位家长如何正视学生的生理问题的?&&[10:34]&[王苏宁]:这本书我在网上看了以后,我看了以后想买来的,但是这本书在网上已经脱销了,我想订购这本书的原因想推荐给我女儿看。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发育相对来说比过去提前了。这种情况下,进行健康的、正面的性的知识教育,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10:36]&[王苏宁]:但是,因为就我看到,知道这书,没有和女儿就这个交流过,但是,和女儿在性方面的教育方面,我赞成西方的看法,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和她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在她读初中以后,我们很正面和直接的聊过这个话题,聊过男女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你不跟她聊,她也会从别的渠道知道,他们有很多的观念让你特别的吃惊,在你没有聊之间,你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让你特别的意外和吃惊,所以,我觉得正面和他们聊这些话题更有好处,而不是避免不谈。我们有的家长,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还是不知道的好,晚点知道的好。我说其实不是你想的这样,不跟他聊不等于他不知道。所以,正面的交流和正面的谈,我觉得效果是非常好的。&&[10:36]&[付长良]:我基本赞同这种观点。我女儿现在来说比较小,但是这个问题我已经开始关注了,因为她总有一天要长大。我倾向于一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要格外的慎重,而且要未雨绸缪,就是把很多的问题设想一下,她将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我们本着这个思路,更多的我就是把很多的想法,和我爱人做了沟通,准备将来到了什么阶段的时候,就把这些一整套的方法,有准备的提取出来。&&[10:37]&[付长良]:我想这样,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如果说我们采取一种说谎或者漠视的态度,实际上这样对孩子是莫大的一种不信任,而且在生理过程当中,恰恰需要在一些心理方面得到一些慰藉。如果家长关心不够的话,这不符合教育规律。我想,在这个问题上,首先一点要从科学的角度,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去讲一些知识,我想如果说讲人的问题上难以启齿,可以从动物、生物上,科普知识上讲起,讲完以后在心理上补一堂课,心理上要跟上,遇到问题不要慌张,首先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自己遇到,应该为自己高兴,因为自己成熟了、长大了。我想,如果遇到这种关键的问题,我们自己父母应该庆祝。&&[10:38]&[主持人]:以后社会上多出这样的一些读物,这样的读物为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网友叫“强国顺民”提出的问题。&&[10:39]&[付长良]:有的东西,主观上想避免,但是客观上是避免不了的。遇到了怎么办?我还是这句话,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未雨绸缪。这些东西,在价值观念、想法上提前管输给孩子,这样在心理上、精神上提前打预防针,遇到问题以后,回到刚才沟通的问题,还是正面积极的探讨。把问题说开了,弄明白。&&[10:40]&[王苏宁]:我们聊天的时候讲过这方面的话题,就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讲到的,男女生接触的几个步骤,我女儿当时讲好象打棒球一样,几垒,一垒、二垒、三垒、四垒怎么样,从牵手、接吻、爱抚等等一垒一垒的接下去。我当时非常的震惊,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内做的很不够,健康、科学的读本太少,而街头的黄色书刊、小报等等又太多。在资讯高速发达甚至泛滥的情况下,靠堵做不到,而是让孩子正面的接触,让孩子很早的知道正面、健康的东西,不会认为性是很神秘,或者是很肮脏和丑恶的东西,从小就知道一个健康和科学的概念,而不是因为好奇而尝试去做,以后自己看是很愚蠢的事情。&&[10:41]&[王苏宁]:而像西方和台湾比我们做的好,我们的同事有从台湾回来,台湾有免费送的性教育的读本等等,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不同的读本。他们带回来以后,我借了两本给我女儿看,她看了以后我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没有什么新鲜的,大部分都知道了。这说明我们做的是很不够的,这方面好的读物太少了。&&[10:42]&[主持人]:就是引导孩子们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遮遮掩掩,反而让孩子不知道怎么面对?&&[10:43]&[付长良]:我补充一点,性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有时候就性谈性,往往越走越窄,这也有引导的问题。引导就是引开来,还有让孩子在这个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青春阶段应该怎么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就是品质教育。另外一方面,培养他们从事一些正常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比如说体育、文娱活动,如果说精力充沛的话,更多的发展业余爱好。比如说唱唱歌、弹弹琴,甚至带孩子去郊游、游泳,很多有益的事可以做,分散一些这方面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从全社会来讲,王主任也提到,有很多的现在的刺激源也好铺天盖地,挡也挡不住,社会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规范和约束。&&[10:46]&[王苏宁]:我补充一点。我觉得刚才付先生也讲了,教育是一个综合的,不是很简单的、很窄的教育。刚才讲到和她谈这些的时候,涉及到一个品质的问题,像我跟我女儿谈的时候也是。我跟她说,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你在这个阶段,要把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完成好,比如说你是中学生,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读书,而不是谈恋爱、结婚。比如说你大学毕业,二十多岁,那时候你谈恋爱、结婚是放到人生的目标、任务之一。你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没有把你的主要的任务完成好,没有把主要的目标实现,会对你整个的一生有影响,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不能把别的阶段做的事情拿到这个阶段,你的人生就会乱套。还有就是鼓励正常的异性交往,像过去的那种男女生不相往来也不好,完全不赞成男女生来往,这种也不利。&&[10:46]&[主持人]:是不是应该多尊重孩子择友的标准,会有他的判断能力?&&[10:47]&[付长良]:也应该处理好,爱情、友情,包括性,这些关系实际上有联系,但是互相之间也有分离,这些东西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10:48]&[主持人]:就是说这些问题可以摆在明面上,可以和孩子谈,关键不是我们和他们谈了多少,而是怎么引导他们正确的面对?&&[10:49]&[王苏宁]:而且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很有可能把刚才付先生说的友情、爱情和性混在一块,搞不太清楚这个时候到底面对的是友情、爱情甚至是一种生理冲动,搞不太明白。家长作为成年人和过来人看的比较清楚,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提醒他。&&[10:49]&[主持人]:关于孩子的课业负担,谁都希望,包括做家长,包括从全社会来说,希望孩子有一个欢乐的童年,在他的童年学到真正喜欢的东西,但是是不是学校的课程负担现在还是比较重呢?&&[10:49]&[付长良]:应该说比较重,就比如说我的孩子来讲,从时间上来看,早晨六点起床,之后上。晚上回家吃饭之后就是作业,有的孩子当然可能做的速度比较快,有的孩子可能是正常的速度基本的速度基本也是到十一点,基本是十一点左右。这样的话,大部分的时间,我也在观察,都在做作业。从我的想法来讲,希望他多做一些课外的活动,一个是读一些课外的读物,扩充一下知识面,另外,根据他自己的爱好,比如说像刚才谈到的发展一些文娱、体育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从周一到周五,基本安排不上。应该说,目前课业比较重。当然,从老师讲,都是很负责的,我们心理也都理解,这涉及到考试的一些问题。&&[10:50]&[主持人]:其实我们有网友提的,夺走欢乐童年的不能怪父母,是长时间以来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比如说孩子的择校问题,学习还是一个硬指标,如果成绩不好,没有特殊的特长,进一个好学校是非常难的。付先生面对的比较棘手,因为马上面临孩子进入高中,进入高中直接影响到孩子读大学?&&[10:52]&[付长良]:我觉得还要把握劳逸结合的度。一方面,基本的知识还是要掌握,如果掌握不好以后,在一个班级里面,从升学到自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我也试图采取一些时机和手段,帮助她提高一些素质。刚才我讲的包括一些分析问题,这个工作应该由孩子完成,能力要靠自己提高。但是,有时候她往往没有时间跳出来,看看自己这段走的路,有哪些得或者哪些失,她往往没有时间做这个事。所以,有时候我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帮她做这个事,把这个课补上。从能力方面,必须自己有意识。另外,尽量的带她参观一下博物馆,甚至有时候到农村看一看,提高她的其他方面的见识。&&[10:53]&[主持人]:两位嘉宾,你们的孩子上网吗?特别是付先生,因为她读初一,她有网友吗?&&[10:53]&[付长良]:网友还没有发现,但是她经常上网。&&[10:54]&[主持人]:她在网上,除了查学习资料,还和您交流她有网友或者有其他的爱好吗?&&[10:55]&[付长良]:现在由于精力的问题,我想她现在还没有时间去发展网友。她更多的还是按照老师的布置查一些资料,有时候老师讲课的时候,讲到李白,她可能把李白相应的资料调出来,对李白的一些生平、作品有更深的了解。&&[10:56]&[网友强国顺民]:网上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你们两位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上网,利用互联网的?&&[10:56]&[付长良]:这是我最近遇到的很头疼的问题,您问的这个问题非常的好。我最近,实际上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在网上浏览的时候,无意当中,不知道碰到哪一个纽,最后出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你看不完还关不掉,所以,电脑上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上网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最后出现一些我们认为是不健康的镜头,还有很刺激的词语,作为家长,也感觉到很头疼。但是,遇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一方面想办法从技术上做一些处理,将来在网上可以把安全级提升上来。然后再有做一些设置,这是从技术上。但是,我想这不是长久之计,从根本上是加强领导,做正面的教育,遇到这些东西以后,还是要尽快的把这个赶紧的关掉。&&[10:57]&[主持人]:王老师有什么建议?&&[10:58]&[王苏宁]:我女儿读中学是六年住校,在学校基本没有办法上网。如果别的同学,如果回家住的话,上网的机会比较多。一方面是打网络游戏,当时比如《新石器时代》等等玩儿的很好,他在学校里上网的机会很少,她回家很少玩儿网络游戏,她的段位比别人低很多,所以她在心理上很不舒服,羡慕那样的同学。一个是网络游戏,但是毕竟上网机会少,对她的影响不是很大。还有就是她有的同学网上交网友,有一次她讲,她的一个同伴同学,可以在网上结婚,通知她的同学,大家都在上班,准备参加同学的网上婚礼,那个时候她读高中。&&[10:58]&[王苏宁]:后来特别的可笑,我女儿好象是司仪,司仪什么的,新郎、新娘嘉宾都来了,结果新娘突然说“不行,我妈站在后面的”,结果婚礼不能进行了,就是这样。我女儿那个时候也在网上交网友,可能是上海的男孩,但是毕竟她的时间、精力有限,大家用E―mail来往不长时间,就过去了。对这个东西不太当回事,不必要大惊小怪,如果你看的很重,你越是强化,如果你不理的话,毕竟她自己那时候是高中,学习压力重,慢慢的过去了。&&[10:58]&[王苏宁]:读大学的以后,清华读第一规定不许配电脑,下学期开始有自己的电脑。从第二开始,每个人有自己的网络的终端,那时候开通了,第一的时候不能开通,可以到计算机中心上网。清华的管理,现在全部都在网上,不管是选课也好,交作业也好都是这样,完全离不开网络,现在她好象没有网友。&&[10:59]&[主持人]:王老师讲这个话题非常的轻松,就像讲故事一样,实际上你真的不紧张吗,甚至网上结婚这些,您不紧张吗?&&[11:00]&[王苏宁]:我觉得小孩子闹着玩儿的,就像付先生讲是整个的素质教育,你对她平时的教育等等提醒,对她的这些教育工作到家以后,她有一定的把握。&&[11:00]&[主持人]:就是说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相信孩子,他可以有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些事情?&&[11:00]&[王苏宁]:对,所以,你对她有一种信任,有一种心理的把握。包括网络上交友和结婚,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的中学生交朋友,这些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都聊过。我们都开玩笑的,甚至读初中开始,有的就有朋友,平常话叫中学生早恋,大家都交流,大家也谈过。她宿舍的朋友也有交朋友的,比如说追哪一个男生,她们一块帮着追,她会说说谁有朋友,她们帮着追,我说你怎么没有,她说我没有,我说你多遗憾、多寂寞等等啊。就是说如果你平常对她教育好以后,会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11:01]&[付长良]:应该说教育孩子是一个全社会的一项义务和责任,这个肯定是有的。从最简单的来说,刚才谈到的网络上也是,我们一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从社会上来讲,在网站上,如果更多的减少一些内容会是好事。另外,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一个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当中,他也在不断的检验、不断的思考。从一个社会来讲,出去在一些行为上,在一些做法上,如果说背离了社会大的原则,这样的话,是一个矛盾,把教育的一些东西给抵消。所以,从社会上来说,从家长、学校一直到整个社会,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网络。&&[11:02]&[主持人]:王老师有什么建议呢?&&[11:02]&[王苏宁]:刚才所说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这是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说口号是喊了这么多年,但是,实际上整个社会大的环境还是不是很理想。所以,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太重了,因为这个的话,就带来了很多的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另外,再一个就是注意家长的素质教育,家长怎么科学,比较有理性的做家长。现在做家长,有的要么就是严厉粗暴,要么就是溺爱。&&[11:03]&[王苏宁]:社会在这方面应该更注意一些。有一句话叫做“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家长,很难教育出合格的下一代。&&[11:03]&[主持人]:付先生怎么看待家长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的角色呢?&&[11:04]&[付长良]:我非常赞同王主任的观点。我是这么理解的,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从孩子的内心深处,他的一切的行为,一切行为的判断,都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反映,一个回馈。这样的话,往往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肯定到什么程度,否认到什么程度,或者不予理睬什么程度,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评价孩子的一些行为上,父母应该是第一个评判者。换句话说,对孩子的行为是鼓励还是否定掉,这是重要的。另外,家长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除了是孩子的家长,还是社会上的工作者。教育是一方面,走到社会又是另一方面,如果你言和行不一致,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是失败的,家长的权威在他的心目中就会荡然无存了。今后如果进行教育,首先孩子要怀疑你,然后就要判断你说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真正的讲的什么东西。&&[11:04]&[主持人]:家长在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做孩子的朋友,同时,还要给孩子一定的指导。我们感谢今天这两位嘉宾作客强国论坛,和我们一起谈论如今如何做家长的话题,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11:05]&
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人民网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人民网多媒体部&&
(责任编辑:赵铮)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精彩栏目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