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福州太平洋城发生的通古斯大爆炸炸,是怎么回事。求真相

生活大爆炸第四季12集怎么了???原因,还有什么时候播呀?_百度知道
生活大爆炸第四季12集怎么了???原因,还有什么时候播呀?
提问者采纳
没几天了:00;太平洋时间),CBS电视台回归(美国东部时间&#47,生活大爆炸会在日晚8,圣诞节放大假美剧一月份是停播期,忍忍吧
其他类似问题
生活大爆炸第四季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是因为官方为了第三季penny,不得已只算是个小剧情over了,当时收视率有点下滑。 玩完了呗 解色不需要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博至尊国际注册_博王互动网址_恒宝娱乐城&&&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申明友情链接 网站公告&&活动大爆炸《天龙八部2》最忙端午_天龙八部资讯_太平洋游戏网
活动大爆炸《天龙八部2》最忙端午
17:41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huwenjing
导读:年年有端午,岁岁大不同!今年的端午节,8000万玩家和你一起在《天龙八部2》中品美食、忆屈原!多种活动连环启动,经验豪礼送福到家,再加上世界杯狂欢节,这个假期不寂寞不无聊,看看下面的活动阵容,保证大侠们每天都过的无比充实,无比满足!关键词:年年有端午,岁岁大不同!今年的端午节,8000万玩家和你一起在《天龙八部2》中品美食、忆屈原!多种活动连环启动,经验豪礼送福到家,再加上世界杯狂欢节,这个假期不寂寞不无聊,看看下面的活动阵容,保证大侠们每天都过的无比充实,无比满足!《天龙八部2》全接触 点击加入金庸江湖&&&《天龙八部2》公测客户端下载火爆,马上入驻&&& 注册《天龙八部2》,体验金庸武侠巅峰巨作&&&《天龙八部2》新服欢迎你!火辣辣的冲级大赛席卷而来!电信全国一区「夜西湖」最新推荐服务器:电信全国一区「寒玉谷」「清风怡江」「仙侣情缘」「洱海月」网通全国一区「踏雪无痕」「大风歌」骑上幽光羚,奔赴端午节活动现场世界蹴鞠大赛竞猜皇榜
┃&相关热点
┃&热门排行榜
┃&热门游戏排行榜
┃&天龙八部2
游戏类型:开发公司:所在地区:发行平台:游戏画面:官方网站:你感兴趣么?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Loading...
┃&相关文章:
┃&太平洋游戏专区库
┃&合作媒体内容
┃&用户体验提升计划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举报邮箱:.cn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大量的发行绿钞并没有能满足对战争融资的需要,增加税收、印钞票,南北双方都采用了的办法。问题是南方没有理财的金融天才,而北方有。在华尔街的天才银行家杰?库克库克采用了公开发行债券的办法为政府融资,打破了美国政府以往发行债券通过银行、经纪商销售的陈规,他告诉普通的美国人,购买国债不仅仅是支援国家统一,而且也是一笔很好的投资。到了战争后期,库克使5%的北方人持有了国债,这对于战前的仅有1%的人购买国债的比例来说,增量是巨大的。而严重依赖印钞票支付战争费用的南方政府,面对相对于战前高达9 000%的恶性通货膨胀,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结局。  无论对历史如何过滤,当人们追及1873年经济大崩溃的罪魁祸首时,总免不了要把在华尔街发生的黄金操纵案拿上台面。   华尔街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因操纵这起弥天大案而一举成名,在华尔街的批评家看来,他们进行着最辉煌也最危险的举动,而这正是他们所着迷的。古尔德是位精明而世故的投机者,对铁路股票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菲斯科则乐观而开朗,擅长营销,与老奸巨猾的古尔德相比,菲斯科则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当黄金的战争落下帷幕时,菲斯科输得一无所有,留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最大的笑柄。  虽然这起神秘的黄金操纵案发生在经济恐慌之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其看做是古尔德抄底美国黄金市场的行为。
  留一段日光     在黑夜里流浪
  顶顶顶顶顶顶顶
  我们公司专业从事贵金属交易 有专业的团队为您分析 给你的资产保驾护航 QQ
  楼主,早点回来更新~~
  时势造英雄。即使是古尔德这样的金融枭雄,也是钻了法律、市场的空子,从而精心布下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黄金变局。古尔德与菲斯科着手布局时,有两个大前提:一是美国货币条款的漏洞。在美国法律中,曾有条款规定“流通中的绿钞与黄金等值”,这导致了人们对黄金的大量藏匿,于是这一条款很快被废除。但还有一个条款,即“对于那些必须用黄金履约的合同,也可以用等价的绿钞来履行。”这为古尔德进行黄金投机提供了前提。黄金的交易保证金非常低,通常投入50 000美元就可以用期货合约购买价值高达1000万美元的黄金。而按照古尔德的估计,当时纽约市场上大约有1 400万美元的金圆券(gold certificate)和300—400万美元的金币。  二是在市场上黄金流通短缺,同时黄金又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支付手段。贸易合同的签订与黄金交割有一个时间差,如果黄金相对于绿钞的价格下跌,贸易商就会受到损失。由此导致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卖空的出现,很多出口商都采用卖空的方式获得利润,以弥补因合同所造成的损失。因而,只要机会合适,古尔德就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合同,那些贸易商由于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卖空黄金,古尔德的计划就成功了。  当然古尔德的计划还需要政府的保护伞,想办法控制财政部金库里的部分黄金。财政部的金库里有1亿美元的黄金,一旦政府决定出售,势必造成黄金价格下跌,古尔德这个的掠夺计划就会搁浅。  古尔德以面值150万美元的无保证金黄金交易合同获得了格兰特总统的妹夫——埃布尔?科尔宾的好感。通过科尔宾的引荐,古尔德有了与格兰特总统接触的机会,古尔德煞费苦心地要从总统口里套出他对黄金的看法,并设法说服总统不要干预市场。而作为南北战争中的联邦军总司令的格兰特总统,却是对金融一窍不通,他答应科尔宾,没有他的指示,财政部不能进行任何非常规的黄金出售。
  咋没有看啦???
  同时,古尔德还与科尔宾一同说服总统,让巴特菲尔德将军坐上纽约财务总管助理的职位,纽约财务总管助理管理着联邦国库的纽约分库,任何卖出黄金的指令都必须由他下达。事实上,巴特菲尔德将军是听命于古尔德的,有了巴特菲尔德将军这个内线,古尔德的胜券又增加了几分。  古尔德很善于“借力打力”,背靠政府这棵大树,原本崎岖的财路变成了坦途。的确,作为企业家,要有与政府打交道的艺术。对于本来就“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而言,更不可能抛开政府这个大的背景独自发展。   胆大的古尔德一面进行政府公关,一面暗地里购买黄金,菲斯科也被古尔德的游说之词——“除了声誉,什么也丢不了”而被拉下了水,另外还有五、六十名交易商也加入了这场他们不知就里的投机活动中。他们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的黄金都收购了,当在市场上买不到黄金时,古尔德就利用黄金合同继续买进黄金。  在对外舆论上,他还有意无意地制造流言,让人们相信“整个华盛顿包括美国政府都参与到了这场交易中”,尤其是“格兰特想要看到黄金价格飙升到1000美元”的谣言,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购买黄金的疯狂交易中,医生、教师甚至农民拿出毕生的积蓄购买黄金,他们对古尔德放出的,在今天看来非常可笑的谣言深信不疑。   黄金的价格越来越高,从130美元飙升到140美元、150美元,甚至160美元,疯狂的价格及抢购潮让卖空的交易商心急如焚,他们不得不重新购买以赶在黄金价格之前平仓。
  疯狂还在进行,而古尔德已经从巴特菲尔德那里接到财政部即将出售黄金的消息。古尔德想要撤退,但他不愿意带着和他在同一个战壕里的菲斯科一起撤退,如果两个标杆一起撤退,那么人们的投资风向可想而知。他鼓励菲斯科继续买进黄金,而他则开始悄悄抛售,菲斯科买进的黄金恰恰是古尔德悄悄抛售的。日到黄金涨到169美元时,财政部发表了即将卖出黄金的公告。有人称,古尔德仅仅在14分钟的时间里就赚了150万美元。  在华尔街,古尔德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他曾经的同伴菲斯科对他痛恨得咬牙切齿,“除了一堆衣服和一双眼睛,便一无所剩。”这是当时菲斯克破产后的写照。  著名的华尔街诗人斯特德曼,在他的诗中记述了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在所有关于华尔街的诗中堪称经典杰作。  哎呀!黄金价格是如何扶摇直上的啊,  穿过华尔街,威廉街,宽街!  美国的所有金子  都被掌握在一个巨手指挥的操纵集团之中-  它愿意支付数百万美元,甚至更多,  它准备充当刽子手亲手杀死华尔街。  在黄金交易所的地狱的上方,  不谙世事的喷泉依然有升有落  但黄金竞价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响,  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就好像撒旦亲自插手一样,  推高黄金的价格-每一分钟上涨百分之一。
  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买方大恐慌,一直过着优裕生活的华尔街人突然面临灭顶之灾,因为他们卖空了一种价格似乎正在无限上涨的商品。但是,此时黄金价格继续上涨的原因,已经不是因为市场上还有巨大的购买需求,而是因为市场上几乎没有卖家了。虽然古尔德和他的同伙正在尽力悄悄地出货,但菲斯科还在虚张声势,制造他们还在全力买进黄金的假象。  11点40分,巴特菲尔特又给华盛顿发电,报告财政部黄金价格已经涨到了160美元。但是,此时巴特菲尔特肯定已经知道华盛顿要准备行动了,因为他的经纪人约瑟夫?塞利格曼已经开始卖出黄金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只有得到了确凿的内部信息才会做出这一举动。  在这一时刻,11点40分,菲斯科的一个经纪人艾伯特?斯派尔斯喊道,他愿以160美元的价格购买500万美元的黄金,但是没有人接单。他一遍又一遍地喊着他的出价,突然,詹姆斯?布朗,一个德高望重的经纪人坚定地喊了一句:“我卖!”  那一瞬间,菲斯科的脸上就像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一样,市场立刻恢复了理智,恐慌瞬间停止了。而也就在这一刻,财政部正在开始卖出黄金,几秒钟内黄金价格降到了140美元。  布朗作出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是冒着非常可怕的风险的。很显然,是愤怒促使他这样做的,在第二年的作证中,他说:“我们从133美元开始参与,从那时起就一直被迫付出高价,该死的价格涨到了144美元,我们不得不问自己,难道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难道我们就这样无所作为而甘心被这群无耻之徒掠夺吗?”
  好贴好 贴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整个华尔街就像“刚刚经过一场大火或劫难”,《纽约先驱报》在第二天写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平静降临整个华尔街,因为这一天早些时候一直高声喊叫而嗓音沙哑的经纪人们,此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核对着自己的交易记录,用压低了的声音相互交谈着。每几分钟主持人就敲一下小锤让大家下单,就这样,黄金交易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些亏欠的空头或多头账户开始平仓。"  这场黄金恐慌带来的金融乱局,可能永远都无法理清,只是多多少少被掩盖了起来。甚至古尔德和菲斯科到底有没有赚钱也没有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但《纽约先驱报》确信他们赚了钱,第二天它写道:"撒旦得意洋洋地坐在肮脏的战利品上。"直到1877年,古尔德才得以了结这场黄金恐慌所带给他的最后一场官司,那已经是整整8年以后了。在国会听证会上,当被问及他们赚的钱在哪里,菲斯科轻松地回答说,它们已经“化为乌有了”,这句话立刻激起了所有美国人的猜测。  黄金恐慌仅仅只是买方恐慌,因此对华尔街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这次黄金恐慌随即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只有那些诸如1837年和1857年发生的卖方大恐慌才真正改变了华尔街的性质。相对华尔街的影响,这场恐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更大一些。加菲尔德清楚地知道黄金恐慌是如何产生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止它再次发生。“只要我们国家存在着法定的黄金、绿钞复本位制,”他在给国会的报告中写道,“并且相互之间的比价可以改变的话,那么黄金投机就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换句话说,为了阻止“黑色星期五”卷土重来,美国就必须回到金本位制。此后,整整用了10年时间,美国才完全回归到金本位制。如果不是古尔德给美国上了这么生动的一课,它无疑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回归。
  古尔德和菲斯科依然控制着伊利铁路,公司的总部位于西23大街的大剧院(Grand Opera House)的办公楼里,就是在这个大剧院里,菲斯科上演了他最后的人生戏剧。1868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实行的新规则大大限制了伊利管理层在华尔街市场上操纵伊利股票的能力,而且,此时大部分的伊利股票也已经被英国人买下了。但是古尔德和菲克科仍然保持着伊利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做法是,拒绝将新股东名下的股票交给他们,从而剥夺了这些股东的投票权。当然,他们豢养的法官们会确保纽约法庭永远站在他们一边。  同时,他们继续与连接西部的其他主干线大打价格战。1870年5月,范德比尔特把从布法罗到纽约市运送牛的运费从每车厢的12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接着又降到40美元。伊利铁路也不甘示弱,在6月25日把每车厢的费用降到了纯属象征意义的1美元。无疑,范德比尔特自认为可以比伊利铁路更能承受这种自杀性的降价,于是也如法炮制。  但当新价格开始实施之后,人们发现,范德比尔特的中央铁路线上奔忙着运牛车,而伊利铁路上一辆也没有。范德比尔特很快查明了原委。原来,古尔德和菲斯科已经将布法罗牛市上所有的牛买下,然后通过几乎是免费的中央铁路将这些牛运输到纽约,又发了一笔横财。“船长”对自己如此轻易地被对手击败而感到耻辱和愤怒,他发誓“再也不跟这帮骗子打任何交道了”。  虽然受了点儿小侮辱,但范德比尔特这段时间过得还是很愉快的。他认识了两位出色的女士维多利亚?伍德哈尔和她的妹妹田纳西?克拉芬。她们的一些举动在当时正处于维多利亚中期的美国社会激起了轩然大波,这包括出版报纸,鼓吹"唯灵论"(spiritualism),伍德哈尔甚至参与竞选美国总统。范德比尔特新近丧偶,他向美丽的田纳西·克拉芬求婚,但因为克拉芬有一个名存实亡的丈夫而不能接受。克拉芬长期无视这个丈夫的存在,甚至从来没有觉得有离婚的必要,毫无疑问她为此感到非常地遗憾。
  LZ学识丰富啊!
  当维多利亚?伍德哈尔向“船长”求助,向他借贷在华尔街上开办一间经纪行时,极具幽默感(这一点鲜为人知)的范德比尔特很爽快地答应了。在今天,我们很难想像当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听到女经纪人这个名词的时候,该是多么震惊和难以接受。在那个时代,很少有女性从事诸如法律和医生这样的职业,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而华尔街更被认为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根本不适合女性参与。  姐妹俩在宽街44号开了间经纪行,生意看来很兴隆,这得益于"船长",也得益于媒体的关注,他们实在无法想像女人买卖股票和债券是怎么回事。这为姐妹俩带来的游客多于顾客,以至于她们不得不在办公室门口贴了一个启事,上面写道:“如果你来谈业务,请进;否则,闲人免进。”但克拉芬姐妹毕竟不是真正的女权改革先锋,她们很快就对华尔街的日复一日单调不变的事务感到厌倦。她们的经纪业务也被华尔街的其他的经纪商看成一场笑话,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这个经纪行最终没能在1873年的大恐慌中生存下来,而女性第一次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一个席位是在1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吉姆·菲斯克开始因为参与到华尔街以外的一些活动而受到公众的关注。他曾经担任纽约民兵第九团的陆军上尉,他出钱为他们(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制作了漂亮的新军服和最好的黄铜镶边。他也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有出色的表现,在芝加哥1871年大火之后,他组织了一次当时主要的救援活动,他派遣一辆火车把救灾物资运送到这个刚刚被洗劫过的城市,并下令伊利铁路的所有其他车辆为这辆专列让道。当时全美国的人都被这一行为深深打动。
  新家留名
  但最让菲斯科出名的事还是他的恋爱事件,或许这是菲斯克惟一一次不情愿的出名。虽然菲斯克当时已经结婚,而且以一个特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成功的婚姻,但大部分时间他和他的妻子分居两地。他在纽约有套豪宅,毗邻他在大剧院的办公楼,而他的妻子则住在他为她在波士顿购置的大房子中。在纽约,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菲斯克陪同着美丽得近乎是在炫耀的女郎们。对他来说,不幸的是,他爱上了其中一个名叫乔西.曼斯菲尔德的黑头发的女人,她的高大身材在那个时代比现在要受欢迎得多。菲斯克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完全丧失了他平日的精明,以至于没有看出这个女人和他在一起完全是为了他的钱。  菲斯克在大剧院的大街上给曼斯菲尔德买了套房子,很快他就搬进去与她同居了。他的妻子,一向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依然住在波士顿。但要命的是,曼斯菲尔德很快爱上了菲斯克的生意伙伴埃德温?斯托克斯,斯托克斯风流倜傥,但有点神经质。斯托克斯家族19世纪初乘船从英国迁到美国,斯托克斯的叔叔过着非常舒适体面的生活,住在此时刚刚开始衰退的上流社区麦迪逊广场附近。虽然斯托克斯有足够的钱过优裕的生活,但他的家人深知他的缺陷,一直对他严加看护。  1870年,曼斯菲尔德命令菲斯克搬出他为她买的房子,菲斯克只好照办。他依然很迷恋她,继续给她支付生活费用达数月之久,希望能让她回心转意。与此同时,菲斯克开始调查斯托克斯侵吞他们合办的布鲁克林炼油厂款项的情况。于是,一连串的诉讼开始了,记者们全部涌到法庭上,参加无休止的听证会。在其中的一场听证会上,曼斯菲尔德就她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作证,于是整个事件肮脏混乱的内幕在报纸上炸开了。
  最后,1872年1月,斯托克斯精神崩溃了。他来到大剧院要和菲斯克面对面地解决问题,但得知菲斯克已经离开了大剧院,去拜访一位住在中央大酒店(Grand Central Hotel)的朋友。中央大酒店位于第三街和百老汇大街的交界处,是当时纽约的购物中心。于是斯托克斯赶到了中央大酒店,而菲斯克还没到。当菲斯克来到酒店正准备上楼的时候,斯托克斯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掏出手枪向他连射两枪。第一颗子弹击中了菲斯克的大肚子,菲斯科立刻从楼梯上栽了下去,但他马上又站了起来,紧接着斯托克斯的第二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胳膊,于是他又倒了下去。  菲斯克挣扎着站起来爬上了楼梯,酒店工作人员把他带到了附近的会客厅,并且立刻叫来了医生。而斯托克斯根本没有想逃跑,他很快就被警方逮捕,并被带到纽约市一个令人生畏的监狱,这个监狱有着一个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坟墓"。一开始,菲斯克受的伤似乎并不是很重,但是他死后的尸体解剖表明,第一颗子弹把他的肠子打穿了4个洞,引发了腹膜炎,这在当时是致命的。  如果你想体会这样一次刺杀在1872年产生的轰动,你不妨想像一下唐纳德·特朗普在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的大厅里被洛克菲洛家族的一名年轻成员开枪打死,会在媒体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在一个小时之内,报童们就在大街小巷高声叫喊:"菲斯克被刺杀了!"大批人聚集在中央大酒店的外面,警察局长增派了250多名警察看护"坟墓"监狱,因为有谣言说一群下决心要绞死凶手的暴徒正在朝监狱赶来。  与此同时,经纪商涌进了位于麦迪逊广场的第五大道酒店,很快一个非正式的伊利股票"交易会"自发形成了。虽然经纪商们"对于菲斯克在盛年之时被人冷血刺杀表示了一点同情",《纽约先驱报》报道说,但他们还是一群最冷酷无情的人,报纸引用他们中的某个人的话说,"伊利股票肯定要涨"。事实确实如他所料,星期一早晨一开市,伊利股票价格就涨到了35.25美元。
  虽然经纪商们对菲斯克的悲剧表现得很冷漠,但当时的普通大众却不是这样,这使得这个国家的卫道士们非常震惊,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菲斯克古怪的生活方式和混乱的感情纠葛,而大众则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人们记得他出身贫寒,但一直努力奋斗,他的成功完全是汗水换来的。"《纽约先驱报》在第二天报道说,"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虽然他也用了不少华而不实或者半野蛮的手段,但在他灵魂深处有追求自由的信念和慷慨大方的精神,这使得他的那些缺点无关紧要了。"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菲斯克总是非常大方,在伊利公司的办公室里,总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来向他请求免费乘车,或者借钱购买杂货或煤,通常他们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而他那天现身于中央大酒店,正是为了去看望他的一位已故朋友年轻的遗孀和孩子,他一直在悄悄地支付他们的生活费用。  虽然菲斯克仅仅在吉尔伯特和沙利文小歌剧的演出中穿过军服,但在纽约民兵第九团的组织下,菲斯克的葬礼是19世纪纽约市最宏大的军队葬礼,只有林肯和格兰特的葬礼超过了这个规模。在葬礼队伍行进的时候,有10万人出来为他送行,当天夜晚,他的尸体被运送回家乡布莱特博罗(Braffleboro)埋葬,人们他的坟墓上建立了以作纪念碑,有代表“贸易”、“铁路”、“航运”、“戏剧”的雕像围绕在纪念碑的四周。同年,支持菲斯克的伙伴杰·古尔德集团的重要政客威廉?特威德被逮捕,古尔德也将在那年的春天失去对伊利铁路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前一年夏天《纽约时报》不停地刊发特威德集团大量贪污受贿的证据,最终导致特威德集团的解散。那些一直在袒护伊利铁路的法官现在自身难保,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被弹劾了。古尔德在由于他退出伊利铁路而引起的伊利股票大幅上涨中大发横财,这并不出人意料。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继续在西部联合公司、南太平洋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的运作中扩大他的财富,直到1892年因肺结核去世,享年56岁。
  从南北战争开始到菲斯克被刺杀,这非同寻常的10年标志着华尔街作为一个主要的金融市场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随着华尔街最显赫的大玩家突然去世,多少年来一直是华尔街标志的西部拓荒色彩也开始渐渐褪去,但是1873年的大恐慌才真正标志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杰﹒库克曾经因为帮助联邦政府成功发行债券,为南北战争筹资而成为了最负盛名的银行家。战后,虽然他依然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自己的银行——杰·库克银行却没有那么兴旺。他依然在政府债券市场中拥有较大的份额,还拥有几家铁路的股权,其中一条叫北太平洋的铁路是最让他头疼的。尽管他为了资助这条铁路的建设已经发行了价值1亿美元的债券,但是这笔钱还是在铁路完工之前就花完了。1870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对这条铁路线的建设给予额外的财政补助,并授权库克全权代理。于是,库克又在欧洲市场上发行了更多的债券,铁路沿线的北达科他州甚至把它的首府命名为俾斯麦,以吸引更多的德国投资者来参与这个铁路项目。库克试图用他在推销战争债券时的成功手法来推销北太平洋铁路的债券,但收效甚微。铁路建设困难重重,大桥坍塌,路基被冲垮,到1873年初,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只能向工人打白条,并且公司在银行的账户也已严重透支。《费城纪事》(Philadelphia Ledger)把它与18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相提并论,后者是一个由骗局和期望同时构筑的金融投资计划,它使得千家万户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个时候,库克正和J·P·摩根共同承销新发行的3亿美元的政府债券,这一次他们又选择了欧洲作为主要的市场。虽然实际的承销费用仅仅只有15万美元,但是承销所得全部收入可以推迟到1873年底再交给政府。假如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售完所有的债券,他们就可以有一年的时间免费使用这笔资金。摩根,此时正和费城的一个银行家安东尼·德雷克塞尔合伙经营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Drexel, Morgan and Company),他并不急需这笔钱,而库克不顾一切地想拿到这笔钱。令人遗憾的是,销售进展缓慢。(有人曾指责摩根想蓄意"摧毁"库克,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债券销售进展缓慢,究竟是摩根的蓄意所为,还是市场条件所致)。  9月份,库克最终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中。一直紧张的资金供应在秋天来临之际接近枯竭,欧洲市场显然对美国证券越来越没有兴趣,更多的铁路陷入了财务困境,政府丑闻相继爆出,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华尔街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灾难的边缘。  灾难最终降临了。9月13日,星期六,凯恩﹒考克斯公司(Kenyon, Cox and Company,这是丹尼尔·德鲁的公司)宣布破产,停止营业。第二周的星期一和星期二,恐慌还没有发生。但是到了星期三,股市开始下跌,交易量放大,卖空行为也明显增多。内幕人似乎正在离场,而且他们的行动似乎恰逢其时。第二天,9月18日,星期四,上午11点钟,库克在纽约的合作伙伴范斯托克,宣布库克银行的纽约支行暂停营业,很快在费城的库克银行总部也被迫宣布停止营业。于是,美国此时最显赫的银行破产了。  这条消息就像炸弹一样在华尔街炸开了,“一匹脱缰野马”呼啸着冲上了华尔街。当消息传到了交易大厅时,“人群中爆发了一声惊叫,这声响似乎要冲垮经纪商所在的整个大楼,”《论坛报》写道,而在交易所之外,“恐惧似乎抓住了每个人的心。”
  看文以后,请给意见,谢谢。
  很精彩,期待下章
  第二天,各种谣言传遍了华尔街,甚至有谣言说“船长”也濒临破产。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范德比尔特没有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股票,而且他的股票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无数与他合作的经纪商和银行却被迫停止营业,甚至很多经营良好、利润丰厚的公司,它们的股价也遭到了重创。9月20日,星期六早晨,西部联合公司的股票价格从75美元骤跌到了54.5美元。  华尔街的恐惧通过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迅速传给了欧洲,欧洲市场也应声崩溃。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华尔街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纽约先驱报》认为这种疯狂和歇斯底里完全可以把各个帝国摧毁。一个经纪商称这次崩溃为“自从黑死病以来,世界性的大灾难”。  星期六上午11点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宣布无限期休市,这在其历史上是第一次。格兰特总统、财政部长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一起从华盛顿来到纽约,与纽约金融巨头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范德比尔特告诉他们这次崩溃的原因在于铁路的过度扩张,而这种扩张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发行联邦债券,他对媒体说:“用公众的钱,修建一条从一个无名小镇通向另一个无名小镇的铁路,这无异于公然犯罪。”  由于此时还没有中央银行,联邦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很大地限制,它决定从星期一开始,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联邦债券,以此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资金。股票交易所禁止其会员在交易所之外交易股票,但大部分会员对于这项禁令不予理睬,继续进行场外交易。随着崩溃的恐慌消退,股票交易所宣布它将于9月30日(星期二)重新开市,股票市场终于慢慢恢复了元气。但是,这次大崩溃给整个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南北战争后的繁荣景象完全消失了。六年之后,这次衰退才最终结束,美国经济才逐步恢复过来。正是经历了这一次从崩溃到从新恢复的过程,华尔街也变得大大地成熟了。
  第四节、J?P?摩根与犹太银行库恩?雷波的决战  1901年,华尔街上演了最后的铁路股票逼空战,而参加对决的是巨型银行摩根和库恩?雷波。这一场华尔街的基督徒公司与犹太人公司的激烈碰撞,是由E?H?哈里曼攻击北太平洋公司引起的。  1862年,14岁的E?H?哈里曼在华尔街以传递员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后来他从他叔叔那里借来了3 000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下了一个交易席位。很快他又投身于铁路的控股权,通过改造后卖出牟利。他利用岳父威廉?J?艾弗里尔是奥登柏格—尚普兰湖铁路的总裁的关系,在1881年获得了安大略湖南部铁路的控制权。哈里曼懂得怎样去经营铁路,他控制成本,消除贪污,在经济效益好的线路上进行投资。两年以后,经过重新整顿的铁路营运的效益非常好。于是哈里曼就把它卖给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哈里曼本着:唯一可以让你的公司增值的办法,就是让它总是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的原则,还改造过其他好几条铁路。1898年,他控制了频临破产的联合太平洋铁路(U nion Pacific)。哈里曼进行了重大投资,几乎重新修建了这条铁路,由于该铁路联通了中西部的农场,使得联合太平洋铁路成了一棵摇钱树。
  摩根,很熟悉的名字  金融大鳄?
  1901年哈里曼企图获得联合太平洋铁路的主要对手——北太平洋公司的控股权。而1890年,北太平洋铁路发生了财务危机,由摩根接手重组,他和竞争对手希尔分享控股权。当希尔拒绝哈里曼提出的铁路收购条件后,哈里曼决定攻击北太平洋公司已达到控股的目的。可是对北太平洋公司的攻击,就意味着将要面对摩根银行的干预。但是哈里曼得到了犹太人雅各布?谢弗的支持。而谢弗就是库恩?雷波犹太人银行的董事长。在纽约库恩?雷波是与摩根一样重要的银行。在华尔街上,基督教徒的公司与犹太人公司的合伙人相互从不交往。但是生意归生意,这是华尔街的一贯传统。  1901年,哈里曼悄悄地购买北太平洋铁路的股票并推动股价缓慢上涨。哈里曼依仗着有谢弗撑腰,还拥有6000万美元的战争基金,而该基金对联合太平洋铁路有巨额的投资。因此,哈里曼自以为对华尔街金融寡头摩根的挑战,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哈里曼开始大量购进北太平洋铁路股票时,其价格为100美元/股,由哈里曼的推高,股价涨到了150美/股时,他又抛出一部分股票使价格回落。毫无戒心的摩根在股价上涨时,他还漫不经心地抛出了一些股票,现在股价回落,他也就放心地到欧洲度假去了。雅各布?谢弗悄悄地将大部分北太平洋公司已经发行的优先股收购到手,同时还持有了相当数量的普通股,这使哈里曼拥有了多数的北太平洋股票。可是不久之后,北太平洋铁路股票涨到了200美元/股,随后又涨到了300美元/股。而此时还在欧洲州的摩根才发觉事情有些不对了,他在法国疗养地埃克斯莱班用电话发出指令,不管什么价位,一定要在购进15万股北太平洋铁路股票。对于摩根来说,剩下的一线希望是:如果希尔能够在市场上购得足够数量的普通股,他就可以拖延时间,来购回优先股。因为北太平洋公司的章程是这样规定的。
  我来了
  到了5月6日,星期一早晨,哈里曼和希尔两人共持有北太平洋公司80万股中的63万股。到星期二收盘的时候,摩根为希尔的账户上增加了12.4万股,这样市场上只有4.6万股还在其他人手里。而这一天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却成交了 53.9万股的天量,这巨大的成交量中绝大多数来自一些做空的投机者,他们一直期望北太平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可是一时之间股价狂涨,并在日创出历史高位,达到了每股1000美元。此时市场上那些承诺在规定期限交付而把没有的股票卖掉了的人(卖空)慌了神。他们原想在高位卖出,然后以更低的价位买进所承诺的股票,如期交付,以便赚取其中的差价。可是摩根的极端行为,已经把市场上的股票洗劫一空,使卖空的投机者无法买到承诺的股票。因此他们不能如期交付,而不得不破产。  当时在市场上造成了怎样的恐慌,当空头们得知了是摩根与库恩?雷波在决斗时,都感到了绝望。一时北太平洋公司股票奇货可居。以至于有一个经纪人为了将500股股票从奥尔巴尼带到纽约,不惜专门雇了一列火车。诺顿公司以每股1 000美元的价格将300股卖给了一个做空的家伙,这个价格是一周之前的十倍。一个刚从郊区返回城里的经纪人,看到显示牌上北太平洋公司的股价达到1 000美元,禁不住狂喜地承认自己有10 000股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顿时,他就被场内那些绝望的空头抓扯着衣服,要买他的股票,最后他在交易所大厅里几乎被人剥了个精光。  整个华尔街在恐慌中,《纽约时报》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尖刻的批评:“打红了眼的牛仔,拿着枪相互乱射,全然不顾旁人的安危”。  事情乱得,迫于舆论的压力,洛克菲勒不得不出面当和事佬。洛克菲勒极有拉偏架之嫌,如果库恩?雷波不答应就此罢手的话,也许洛克菲勒就要加入战团了。这大概也埋下了在1955年,摩根与洛克菲勒强力兼并库恩?雷波银行的种子。J?P?摩根与库恩?雷波只好签订紧急停战协议。两家银行都宣布不再购买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同时允许所有的空头以每股150美元价格平仓,将他们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摩根因为“打了个小盹”,却失去了北太平洋公司绝对控制权。哈里曼很快成为了希尔所控制的伯灵顿铁路的董事会成员。
  我来也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第五节、《股票操盘手回忆录》  1940年11月,杰西·利文摩尔在曼哈顿的一家饭店大醉之后,给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信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然后,利文摩尔在饭店的衣帽间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说,他身后留下的财产不足10000美元。一个曾经在股票、期货市场数次大起大落,赚得过几千万美元,也同样亏损过比这更多数量的财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交易神话的传奇人物;一个写过《股票操盘手回忆录》这样流芳百世的投机经典之作的交易大师,怎么结局如此悲凉和凄惨?      天分与勤奋造就了利文摩尔的传奇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结局却是如此的离奇和荒诞。利文摩尔的死,令多少投机领域的年轻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并由此感到前途灰暗。
  踩塌了
  踩踩更健康
  五五uwwuwuwuwuwuwuwuwu
  作者:zhengsw68 回复日期: 21:42:41  回复
  Mark  作者:我们为明天的太阳 回复日期: 09:32:49  回复
  踩塌了  作者:燕语006 回复日期: 09:41:04  回复
  踩踩更健康  作者:我们为明天的太阳 回复日期: 09:53:56  回复
  五五uwwuwuwuwuwuwuwuwu  谢谢支持。
  说到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活生生的传奇人物,那个时代最花哨的百万富翁,非杰西·利文摩尔莫属。 5000股空头一夜暴富杰西有一头金色头发,蓝眼睛,身材削瘦。他不修边幅,西装老是皱巴巴的,领带歪打着。这个英格兰人的后代嘴里总是叼着香烟,一天要抽掉10支哈瓦那雪茄。 1877年出生于美国的杰西,14岁就已尝到买卖股票证券的滋味。当时他是每周只赚1美元的小职员,在一家波士顿的经纪店里往行情板上记录行情。他特别聪明,很快就能应用百分比来表示价格的起落。每天傍晚,他把这些收盘价和百分比抄到他的笔记本里的时候,他很快就能从中看出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动趋向。 那时,波士顿有许多用顾客资金做买空卖空交易的投机商号。这些店面的柜台简直像赌场,下注的赌客在这里对股票的价格变动打赌。这些顾客自以为能测出各种货币和各种股票指数的涨落。顾客按每点多少钱下注,如果股票指数上涨,他就赢了;但是如果指数下跌10个点,他就赔掉下注数的10倍。 现代的“指数”赌博活动是赚取买进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价。于是人们像赛马和足球赛的赌博一样两面下注,精明的人可以买进一种指数而卖出另一种指数,就像任何商品经营一样,盈利来自两种价格的差价。 凭着在数字方面的天赋,和在“指数”赌博活动上的特殊本领,杰西终于使波士顿的每一家做买空卖空投机生意的商号都将他拒之门外。在这里,有人变骗局戏法,有人扮演哈姆雷特悲剧角色,而杰西就好像上帝赐他做股票的天才一样,他有一只奇妙的鼻子,总能及时嗅出人家的花招戏法。当某家公司的股票正处于高峰时,或是某家股票即将下跌之际,他就首先知道了。于是他成了一个熟练的空头投机商,由买空卖空大赚钞票。 杰西干得很好,人人都知道这一点。在1906年,一夜之间由于他干得漂亮而大发,成了大富翁。当时他正和一个女友在大西洋城——那里的舞厅或许可以说是东海岸最时髦的聚会场所。当晚,杰西偶然走进一家经纪厅,到里面匆匆看了一眼。那时股票正在上涨,是一个确实无疑的看涨市场。其中有一家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它的股价高得很,而他认定那股票会下跌,就提出要卖出3000股。那股票却继续上涨,他在第二天又卖出2000股。 那是日,杰西统共做了5000股空头,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仍然居高不下。就在这一天,旧金山被一场地震毁掉了。铁路大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一落千丈,傍晚未过,杰西已经成了百万富翁。
  好东西
  投机,天下最彻头彻尾充满魔力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懒得动脑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图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不能玩。 杰西·利文摩尔 3小时入账20万美元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杰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里又做了一次空头。在这场股市危机中,他每天都赚好几万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杰西在钢铁和汽油上攫取了巨大的利润。他正确地判断美国会从战争中捞取好处,促使工业繁荣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做多头。在停战协定签订的时候,他又转做空头,因为他知道回国的士兵必然失业,那就必然搅乱过热的经济。 虽然,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已对空头作出种种规定,可是在那时,杰西是个做空头的特大户,以致于只要仅仅谣传他卖空就会使某一种股票下跌。 据说杰西在1925年已拥有2500万美元以上的钱财。他自然也讲起了富豪的排场:一所在曼哈顿的漂亮的公寓,一节自用的铁路客车车厢,在欧洲有别墅,在纽约长岛北岸有周末住宅……他还拥有那个时代几乎闻所未闻的自用专机。 杰西的办事处在赫克谢尔大厦的第18层,楼下的看门人收了他的钱,所以当杰西不想见的来访者来访时,看门人就说:“这里从来没有一个叫杰西·利弗莫尔的人。”如果来访者是应约而来,看门人就会查看杰西预订的来访者名单。来客到达杰西的房间门口,会有一名保镖来做安全检查。房间里大约有60人在负责接听电话、接受电报以及监视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并及时反映大块的股市行情栏的最新价格。这里是那个时代最精致复杂的指挥部,它向杰西提供股市动向的最新内部情况分析,还提供整个华尔街的情况和最新的消息。 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里,杰西在股市大做空头赚钱。到了1929年,赫伯特·胡佛当上总统后,杰西感到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使股票市场出现他从没见过的状况——简直好到难以相信。3月份的某一天,他做工业股票空头,然后转向铁路,当传言说他要在这里拼一拼的时候,他已转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买进卖出股票,在这一场3小时的出击中,他捞进了20万美元。 投机之王的招数在1929年的夏天和秋天,美国经济持续高涨,注入华尔街的资金越来越多。以前,资金主要是从欧洲流入,但眼下英国投资者在工党政府治理下拼命维护自己,英国的钱流入美国股市的速度已不那么快了。尽管如此,钱仍从美国的各个角落涌向华尔街。股票市场成为全国性的消遣娱乐场所。进入股市的入场券不过一份报纸的价钱,由小赌客们组成的大军从银行里提出他们的100美元、200美元或300美元的存款,投入股票市场。 但是杰西并没有像众人那样盲目乐观。他竭力从这种经济大好的形势中看出实情,于是努力搜阅金融报刊,并把自己的情报来源和报刊上的分析相互比较。杰西预测出美国的工业即将走入困境,美国的银行业也即将走入困境,若不经一番风雨折腾,美国经济就不可能繁荣发达起来。 杰西相信,美国的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熊市,股市指数将会暴跌。 1929年9月,首次信号来了。这时,杰西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英国人正为他们的货币担心。英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哈特雷金融诈骗案。消息传到美国,杰西对于英格兰银行为何不采取补救措施大惑不解。或许他们不救是因为无能为力?困惑不解的杰西要他的英国“间谍”探明情况。“间谍”们通知杰西,英国银行准备提高利率。杰西还得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打算把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杰西判断,银行利率一提高,许多人就把钱拿去存银行了,这么一来,股市的资金就会大大减少。而且,接着就会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抛的人多,买的人少,看来股价必定下跌无疑。 与此同时,杰西了解到有个叫巴布森的经济学家,3年来连续在全国的商业会议上做演说。他知道巴布森跟自己一样,是个股市空头投机家。实际上在过去两年里,巴布森就预言经济的黑暗时期要到来。1928年巴布森在一次会议上说过,如果民主党人史密斯当上总统的话,就会把人们带入经济萧条时期。然而那一年史密斯和民主党人并没有上台,上台的是胡佛和共和党人,于是巴布森的警告就被人们当成耳旁风了。精明的杰西通过对各种剪报分析,发现巴布森的警告对他有利用价值。 杰西命令他的下属电话通知全国的报社巴布森要作一场重要演讲。此消息引起报界关注,杰西则立刻走进股市,通过全国各地友好的经纪人之手卖出股票。 巴布森对一大群记者说:“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一场大崩溃,那会使得主要股票遭殃,并将道琼斯指数下降60至80点。”此后不到半小时,各报社记者都通过电话向编辑部发回消息:“经济学家预测股市将下降60至80点。”几乎所有的美国下午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消息,几乎每一家美国电台都广播了这个消息。杰西抢先一步继续不停地抛售卖空。利用巴布森在讲台上的讲演,杰西统共卖空股票30万美元。
  直到收盘之前杰西都不停地卖空。第二天上午,杰西突然把他的交易地位变换,买回了他所卖出的股票。这时候有别的经济学家出来驳斥巴布森的观点,杰西只因为判断准确,抢先了一步而处处占了主动。果然,几天之内股市又恢复原状,平安无事。杰西从中大大捞了一笔。  杰西在赚了一大笔钱后,又在策划另一场“大屠杀”了。1929年10月份来到了。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价格狂跌,头一场“爆炸”把股市炸得粉身碎骨。10月29日,股市依然狂跌不止,第二场“爆炸”把股市炸得寿终正寝。许许多多的股票持有者眼睁睁看着手中的证券成了废纸,财富随着股市的惨跌化为乌有。 可是,杰西这个股市的投机家,和少数几个人一样,早已脱手了,他正幸灾乐祸地喝他的香槟酒。 杰西拥有的财富足够他挥霍好几辈子。但他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仍然不肯歇手,继续在股市上弄潮,乐此不疲。 不幸的是,杰西的好运已经过去了。到1930年的时候,情况发生变化。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杰西开始有些玩不转了。或许是因为家事的干扰?妻子因为他的不忠,正在闹离婚;或许像一些伟大的体育明星,他们的体育生涯中总有个巅峰,一旦走过了,下坡就变得非常快。总之,杰西突然之间变成了进入冬眠状态的昏昏沉沉的“大熊”。 到1931年底,他损失了一半财产。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财产也不见了。杰西在一些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差不多,可是现在,他做这些生意却不灵了。 这时候,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卖空的规则做了许多修改。在这以前,那规则是“买方得多留神”,而这时已变成“卖方得多留神”了。杰西过去专做卖空生意,新规则对他有了诸多限制,对他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到了1934年,杰西已成为一名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疯疯癫癫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他变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头破血流。他成为他以前敌手们鹰嘴啄食的一块肉。这块肉终于被啄食光了。 杰西穷困潦倒,日,他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理,杰西欠下的债务达226万美元。而他剩下的钱,只有18.4美元。 杰西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进了到处透风的公寓。劳斯莱斯轿车没有了,豪华住宅、别墅、游泳池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仆人没有了,一切都烟消云散。 杰西像个赌输了的赌徒,有时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厅转转。交易大厅里照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样的大赢家,满面春风得意扬扬,也看到了一些输家满脸沮丧。有的以前被他玩惨了的炒股者见到他会挖苦他一句:“喂,杰西,你今天又抛了几百万?” 1940年11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房东又来找杰西逼讨房租。他喝下仅剩的半瓶威士忌,从寓所溜了出来。他在大街上转悠着,望着大街上往来穿梭的豪华汽车,望着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望着街边伸手乞讨的乞丐,他长叹一口气。 杰西走进一家大旅馆(Sherry Netherland Hotels)的 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留下的遗书中写道:“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此帖有营养
  作者:杨家追魂枪 回复日期: 20:45:35  回复
  此帖有营养  谢谢。
  有人说:用自己双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就是至死仍凭其情感行事的人。言之有理。利文摩尔的自杀和他30年代的破产应该是同一个原因——他的个性和人格的缺陷,也就是人类本质的非理性方面的原因。     这一点,利文摩尔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利文摩尔在遗书上无奈并绝望地承认:“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  “神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影子,随后就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梭伦)。这个神无处不在,并没有随着现代性的社会进步而隐退归山,而是不分国家民族一律平等的尾随着每一个人的身体,这个神的名字叫做偶然,投射在人的存在便是人的本能与情绪。生活的本真已无从追寻,我们努力做得不就是与这个神的较量。把绝望与毁灭退还给神,而希冀每个人完满的可能性。  利文摩尔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涂尔干的经典自杀研究看来是失范型的自杀,而不涉及社会整合的另外两种状态。这是回到了一种自然状态,一种人对自己的战争状态,即“高贵的野蛮人”(卢梭)。这种无法承受的虚无或无意义,便是自然状态与社会性在人的存在上所撕扯的裂痕。这个结局是维持了一种生存信念的价值,还是最后的反击,抑或是无力的阿Q?我宁愿是反击。
  搬到新家第一次来
  作者:龙三丫头 回复日期: 21:16:39  回复
  搬到新家第一次来  谢谢支持。
  写的很抓人啊,希望lz能继续下去。。。。
  周末快乐
  很有意思  
  作者:zhengsw68 回复日期: 13:53:35  回复
  Mark  作者:han2003 回复日期: 14:31:35  回复
  写的很抓人啊,希望lz能继续下去。。。。  作者:潇湘观渔 回复日期: 10:33:10  回复
  周末快乐  作者:youcandot 回复日期: 10:49:42  回复
  很有意思  来自UC浏览器  谢谢。
  “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人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马尔罗    1929年的利文摩尔不是声望远播,深具统治力、影响力了吗?为何十年后,他不是更伟大了,而是自杀了呢?当时的他是如此的强大,相信很难有人能从外部来撼动他,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败?      走时的宁静仿佛只为注解他曾说的一句话:“你可能是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打败市场。”    利文摩尔之死的哲学解释——自杀源于对人生和投机事业的内在绝望。 投机天才利文摩尔为什么最后会走向自杀之路? 根据公开报道的一些资料,包括家族精神病史、妻子不忠、破产等都对利文摩尔之死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在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对于理解利文摩尔的自杀颇有启发:毫无疑问,由破产引起的一系列事情和利文摩尔最后的死是有关系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最后十年利文摩尔在投机市场的结果是另外一种情形,很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惨剧。但是,利文摩尔的一生中,破产的发生远不止一次,在他的人生舞台剧中,他曾经多次体会过从辉煌耀眼的成功到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失败过程。每一次他都凭着自己的天赋、智慧和顽强的意志,走出困境,东山再起,而从来没有被真正彻底地击倒过。从一个投机者的角度看,应该说,像利文摩尔这样经历了大风大浪,心理承受力非同寻常的人,破产不会直接导致他的自杀,他自杀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某种更为深刻的东西。
  聊经济 谈时事 侃人生 扯生活  超级群 欢迎25岁以上加入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幅图画,来解释他的人生哲理:风尘仆仆的西西弗受诸神的惩罚把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从山上滚下山去,西西弗又走下山去,重新把石头推上山顶。       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加严厉的惩罚了。但是西西弗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意识到自己荒谬的命运,但是,他的努力不复停歇,他知道他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的行动就是对荒谬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   在加缪看来,西西弗对荒谬的清醒意识,“给他带来了痛苦,同时也造成了他的胜利”。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显然,按照加缪的人生哲学,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就应该是幸福的。人有精神,但还有至关重要的身体,精神依靠身体去穷尽现在的一切,体验生活的全部。人类的高贵之处就是在这毫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其地位。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消除荒谬,关键是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对生活说“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赋予这荒谬世界以意义。自杀是一种逃避,它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加缪反对自杀,他对生活充满爱恋,和西西弗一样,他迷恋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大海。他要穷尽这一切,他要对生活回答“是”。  加缪曾经是二战以后一代青年的精神导师。他明知不能根除世上的邪恶,面对注定是悲剧的人生,面对无情无义的荒谬世界,却仍以西西弗下山的坚定步伐走向荒谬的精神,激励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战后一代。  
  《西西弗神话》咏唱的的确是一首“含着微笑的悲歌”。但是,西西弗真的是幸福的吗?西西弗在地狱中徒劳无效的劳动的行为动机真的有价值吗?应该说,西西弗的命运毕竟是一个悲剧。他对死亡的躲闪,依靠的是一种希望。西西弗之所以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依然活着,并不完全是因为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他是为了某种伟大的思想而生活。这种思想超越了生活,使生活升华,赋予生活某种意义,但同时,它在一定意义上又背离了生活本身。  作为一个天才的投机客,在利文摩尔起起落落的人生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到非常类似西西弗的形象?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张痛苦扭曲的脸,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之山顶。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落满泥土的肩膀和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臂以及坚实的双手。经过努力之后,眼看着目标就要达到了,可是西西弗却一次一次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下去,而他必须把这巨石重新推上山顶。他不得不重新向山下走……
能不能 多讲讲
华尔街 的故事  怎么 没有啦  比如
  作者:zhengsw68 回复日期: 09:47:34  回复
  Mark  谢谢支持。
  @夜下乘风  13:39:21  楼主我是一个小地方的穷困青年,诸城的,看您的帖子,真是感慨。我八岁那年父亲被医院治死,医院欺负我年幼母亲无依无靠,分文未赔,家里的七分地赔了800块钱,耕地没了,母亲打短工把我姐供应完大学,我高中没去上。姐毕业以后也没能力帮我。我一直打工,和母亲供应完姐姐,自己攒了6年攒了2万多点。我家住在奶奶结婚的房子里一直到现在,我27岁了,有一位女朋友,她人很好,我也很爱她,可就我这条件,真是不忍心再挽.....  -----------------------------  要钱也不能这么直接
  几十年的交易生涯中,利文摩尔的命运似乎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一笔小钱开始,通过在股票、期货市场顽强努力的拼杀搏斗,最终积累了成百上千万美元。但是,一次又一次,因为各种各样必然或者偶然的原因,稍不留意,他又迅速失去这些辛辛苦苦赚来的财富,陷入破产的境地,重新品尝失败的痛苦。一个人在赢和亏、成功和失败、希望和绝望之间一次一次地轮回和摇摆,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不断地重演着从谷底到高峰的历史怪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这也就是笔者把这本书书命名为“独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原因。其中的无奈、绝望、痛苦、沮丧的感受,也许只有一个亲身在投机市场打滚多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在早期的投机生涯中,利文摩尔的内心深处,一直对投机结果的最终成功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希望,他对自己的未来是乐观的。这也许和他在对赌行的屡战屡胜、少年得志、早期出色的战绩、被人誉为交易奇才等不无关系。他也确实拥有令古往今来所有投机者艳羡的交易天赋和市场洞察力。无论在交易中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他总是能转危为安、重新崛起。       从20世纪初期到1929年的20多年时间中,利文摩尔在投机市场赢得了非常显赫的声名,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以致于只要有一条他在卖空的传闻,就会使某一种股票价格下跌。他的名字也经常被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   
  记号,很好的题材。  写的也很好。
  作者:linkpad 回复日期: 22:46:18  回复
  记号,很好的题材。  写的也很好。  谢谢。
  在利文摩尔的投机生涯中,暂时的挫折,紧接着的往往是一次更大的胜利,这使利文摩尔更加执着地投身于这种战胜市场的游戏之中。在多次东山再起之后,利文摩尔对失败的判断明显带有过多的乐观主义色彩,自信空前膨胀。有人说:利文摩尔式悲剧可能正来源于他的天才,少年得志的张扬,历尽磨难,东山再起的豪迈,统统化做了一个强烈的信念:人定胜天。      利文摩尔曾经不只一次说过,他是把投机活动作为毕生事业追求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投机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也许,正是因为受这种思想的支配和影响,1917年、1929年,利文摩尔连续2次在投机市场赚了几百万、几千万美元,功成名就以后,并没有选择急流勇退,也不是只拿一小部分的资金继续在市场交易,还要把全部身家性命压在市场之中。因为对他来说,生命就是投机,投机就是生命。      问题是复杂的,没有这种执着和敬业,也许就没有利文摩尔以前的出色和辉煌。但是,这种思想倾向如果过于执着,也是危险的,也隐含着他以后不幸的结局。     有人说:一个富有想象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总是看到自己的生活具有传奇色彩,这就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与其说他想创造美好的生活,不如说他想使他的生活成为一个美妙的故事。      利文摩尔意识到了自己深刻的交易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市场洞察力,足以战胜任何市场变化的诡谲风云。但是,也正是这一点,却却又是一个陷阱,一个他自己构筑的人生陷阱。他对投机事业的狂热和痴迷,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背离了生活本身最真实、最基本的现实性的一面,背离了人首先得活着这个最基本的常识。投机活动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投机成功只是人的幸福的一部分。而在利文摩尔的世界里,当他无意中把投机活动的输赢视为他全部生命的意义所在时,生活的意义一下就变得狭隘,他眼中的世界也被禁锢了.一旦投机失败,就意味着他人生的彻底失败。   
  1930年,在利文摩尔的人生和投机事业到了最高点以后,他开始走下坡路。  可是从1931年底到1933年利文摩尔在投机市场上完全失败了。在一些几乎是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以上。 如果利文摩尔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如果他在后来的交易中,能严格地按照以往的市场认识、交易策略、风险控制从事投机活动,他的结局绝对不应该是破产。当然他还可以选择退出,使纸面上的富贵资本化。但是,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理性的人。人的本质中永远蕴涵着非理性的一面,那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非常自如的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但是,面对人类自己的理性与非理性的交战,人们并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控制力。      在生利文摩尔命的晚年,他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股票操盘术》中他谈到过,有人问,“你有这么丰富的经验,怎么还让自己干这种蠢事呢?”他说:“答案很简单,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利文摩尔的天分、智慧和努力,从他一次一次地从市场中获得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辉煌战绩中,完全可以得到完美的证明。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毫无疑问的可以说,利文摩尔不是被市场打败的。但是,交易本来就不仅仅是和外在的市场搏斗,更艰难、更令人畏惧的一点,往往是,成功的投机者需要战胜自己、战胜自我的本能和情绪等人的内在非理性因素。   
  出书了记得送我签名本哦
  利文摩尔的理论和思想无疑是深刻的、高明的,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所有的这一切,在他内心的自负、贪婪、恐惧、侥幸的人性、人的心理面前,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几乎一钱不值。人的本质的非理性一面,在和理性面对面的直接交锋中,很长时间占主着主导地位,利文摩尔终于又被他自己打倒了。      希望总是和绝望、自信总是和自卑陪伴而生的。即使像利文摩尔,这种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的无穷循环,最终也会让他对未来失去幻想与光明。他也会觉得自己是市场的陌路人,是一个无所依托的流放者,最终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人生的晚年,利文摩尔是那样的郁郁的不得志、悲惨而凄凉。投机市场的杠杆效应,放大的不完全是账户的资金和风险,更是人生的成败得失。一个人用5倍的杠杆,他就承受了常人5倍的痛苦和喜悦,绝望和幸福。用10倍的杠杆,他就承受了常人10倍的痛苦和喜悦,绝望和幸福。所以说,利文摩尔的股票、期货生涯,既是浓缩的人生,更是放大的人生。很多时候,那种铭心刻骨的无助和孤独感,是一般人无法完全体会到的。       在经历了极度快乐和痛苦的往事以后,利文摩尔终于产生了对战胜自己的悲观绝望,对战胜市场的厌倦。无法挣脱的建立在人性的非理性因素之上的个性,注定了利文摩尔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      对利文摩尔自杀时的心境,也许可以这样比喻比喻: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只做这样一件单调的事,把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砖砌成墙。然后,又把砌好了的墙重新推倒,再把它砌成墙,这样无数次地重复。长此以往,即使是一个意志力极为坚强的人,也会对生命产生一种彻底的厌倦,进入一种绝望的境地。   
  作者:zhengsw68 回复日期: 11:03:58  回复
  Mark  谢谢你,每到门前冷落的时候,你就出现了,我有时都戏称“本文
只有一个读者”呵呵。
  这种说法和《西西弗神话》中的画面是相似的。如果说西西弗意识到了生活的荒谬以后没有选择自杀,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是一种阿Q式的逃避。利文摩尔则作出了另一种选择,更愿意一了百了,直接面对死亡,通过自杀来逃避或者解脱。      1929年,和利文摩尔同时代的投资者格罗克·马克斯,在大崩盘中一天就损失了25万美元,他说过一句带有黑色幽默的话,道出了市场交易极为残酷的一面:“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      当年意气风发,手中拥有几千万美元的投机天王利文摩尔,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10年以后,这句话竟然会真真切切地应验到他的头上。在成和败、富和穷、贵和贱之间,永远是那样的循环轮回,这是利文摩尔的宿命?还是投机市场中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悲剧命运?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每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不会完全一样,人生态度也是千差万别。显然,利文摩尔无法像西西弗那样,在意识到了自己荒谬的命运以后,依然坚定地走向不知尽头的磨难。他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一种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无论你是快乐的、或不快乐的。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哀莫大于心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利文摩尔放弃了挣扎和努力,再也不愿意继续玩他自己过去那种非常娴熟的拿手好戏:在几个活跃的交易市场,魔术般地把一笔小钱再一次累积成数目不小的财富。  在某种意义上讲,利文摩尔的自杀,源于他对投机事业、对这样的生活产生的厌倦,对人生和投机事业的内在绝望。自杀,也就是承认自己被投机市场超越,承认大多数人并不理解投机市场。既不可能战胜市场,也不可能战胜自己。
  第六节 亨特兄弟的白银战争  “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期货投机者,除了赚取利润以外也必定会遭受损失。他的目标只不过是使利润和损失达到平衡。”  ——大陆谷物公司在一份宣传小册子中写道  “他们拥有的钱足以使所有的市场陷入混乱,即使他们根本不愿意这样做。”  ——芝加哥一名法官对亨特家族的评价  享特兄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疯狂投机白银,控制了美国期货市场中超过一半的期货合约,同时还持有1.2亿盎司的白银现货,把白银这样的大宗商品从2美元/盎司推高到50.35美元/盎司(这个纪录现在还没有打破),如果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因素,大约等于现在120美元/盎司,无数空头被轧得死去活来,创造了金融投机史上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他们疯狂得妄图与全世界做对,却最终被世界所抛弃。
  亨特家族的创始人哈罗德森?拉菲耶特?亨特是个农民,不过美国的农民并不穷困。哈罗德森?拉菲耶特?亨特虽然不穷困,可是却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虽然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天赋异禀,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倒腾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亨特家族嗅出石油开采业很有前途,于是组建了石油公司,亨特石油公司也曾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是由帝国之一。到了1957,当时的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亨特成为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亨特兄弟俩继承了老爸的赌博的本性,据说H?L?亨特就是通过在赌桌上玩扑克牌游戏,为其家族赢得了第一笔财产。亨特家族继续通过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来挣钱。不过,干着干着,这兄弟俩就发现,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挣钱都很辛苦啊,而且风险也很大,纳尔逊?亨特年轻的时候曾亲身在利比亚的萨里尔油田从事过钻探事业,结果到了1973年5月利比亚总统宣布,将利比亚境内的所有外国石油产业没收了,这一下让亨特家族元气大伤。  这一变故使得亨特家的人从此对传统业务产生了厌恶,对于亨特家的人来说,骨子里都埋藏着赌博的种子。很快这兄弟俩就发现,金融市场是一个赚钱的绝佳之地!“商品期货的杠杆作用,使得相对较小的原材料价格变动就可能为所投入的资金带来可观的利润”。例如:按照白银的标准合约,购买了5 000盎司白银,为此只需要投入了2 000美元的保证金。如果白银的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上涨到每盎司8.70美元。那么,投资者的净利润就是1 000美元,也就是说,获得了50%的利润。这样的价格波动在期货交易所繁忙的日子里会经常出现。当然,方向做反了,就会在很快的时间里面,损失掉50%的保证金。  可不是,金融市场不要劳力费神的掌握这技术、那技术,不需要在商场上与人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只需要下下指令、买进抛出,大把大把钞票就滚滚而来了,天底下还有有这样的好事?  这兄弟俩一商量,得了,别搞石油了,就玩期货,又刺激,又好玩,还能挣大钱!
  楼主 经常 发帖子  我每天
都在关注,也想回复,
但是帖子太乱了 也不好  每天关注中。。。。。。。。。。。。。。。  楼主辛苦了
  mark一下
  谢谢关注。
  于是,兄弟两决定先拿大豆期货试试手。
1970年代早期,大豆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1973年夏天,对大豆的高涨需求甚至使大豆现货断货,政府被迫暂停大豆出口。亨特兄弟立即看到了商机——既然这种商品如此受欢迎,而且如此短缺,岂不是绝好的攻击对象吗?  1974年和1975年,纳尔逊和他的弟弟威廉开始了大豆投机,他们的手段很简单——只用很低的保证金来买进期货,不买进现货,这样的囤积的成本很低,亨特家族既不用到处收购大豆,又不用租用仓库来储存大豆,只需要在芝加哥交易委员会的交易池里不停地发出买进指令就可以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囤积也非常危险,因为大豆其实并没有出现短缺,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差距过大,空头可以从现货市场上买进大豆,然后与亨特家族交割。到那个时候,亨特家族收到的将不是现金和利润,而是堆积如山的大豆。  1977年,亨特家族还不犹豫地买进了当年1∕3的大豆收成,由于政府规定每个交易商拥有的期货合约不得高于300万蒲式耳,或者全部合约的5%,这就像中国海南为了控制房价,颁布的限购令一样——于是亨特兄弟就发动亲戚朋友,设立许多交易账户,开足马力大量的买进大豆期货,持有量达到了2 300万蒲式耳的大豆。  许多人知道了亨特兄弟在操纵大豆,所以纷纷加入交易,试图搭上顺风车,大豆期货开始暴涨,从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涨到高峰时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觉察到不对劲,决定对亨特兄弟提出起诉,亨特兄弟则指责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见不得别人赚钱就眼红流口水,这种针对俺们家族的诉讼简直就是勒索诬告……  亨特兄弟确实不傻,打口水仗的时候,已经偷偷的将大豆期货全部卖出。  挣了1亿美元!荷,这钱来得那个爽啊!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囤积也非常危险,因为大豆其实并没有出现短缺,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差距过大,空头可以从现货市场上买进大豆,然后与亨特家族交割。。。。。。。。。  ---------------------------------------------------------------  一句道破
期货交易很多东西
  yyyy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古斯大爆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