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劳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业分别在那些地方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技术支持:四川电信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 蜀 ICP 备号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
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是产业成都的必然之选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是产业成都的必然之选
8月15日,成都市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市政府党组《关于成立成都市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推进小组的请示》,分别成立页岩气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信息安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小组,每个推进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全力推动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发展。(据8月18日《成都日报》)
纵观工业基础,近年来,成都已经初步构建完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加工这四个千亿产业和若干个百亿产业。纵然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成都的产业结构依然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制造业、来料加工业仍然是其解决人口生计与获取经济回报的主要途径。
然而,诸如电子产业、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虽然这些年在成都这块充满智慧的土地上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而且其产生的效益已不可忽视,但毕竟未能在经济大潮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笔者看来,21世纪产业优势必然将集中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的内生动力,这更需要城市工业实现产业转型,进行产业优化,让优势产业真正在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成都提出要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出发点:高端成长型产业结构与原有的劳动密集产业相结合,形成研发、生产集于一身的产业链,将给成都这座产业之城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点。
页岩气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信息安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五大产业,从分类上看,具有21纪新兴产业的特质。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是走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出发点也出自于此,都是在解决能源与环保问题,这正是上面提到的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而信息安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这两类产业也是新兴产业的重点所在。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 “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而航空与燃机产业是奠定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地位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早日实现通用航空服务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
因此,在笔者看来,成都推进页岩气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信息安全产业、航空与燃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是这座产业之城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将在这些产业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带来新的突破。(李青刚)
(责编:徐婵、秦晶)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14版:特刊
&&&&&&&&&&
产业新都 新财富都在这里
&&核心提示&&●以“质量并重、布局优化、机制创新、互动融合”为导向,落实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对接天府新区产业发展,依&&托五大功能区,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做强机电、医药、食品、包装、家具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工业总量,&&推进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和航空动力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加强成都家具产业园建设。&&●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成都市现代服务业新一轮布局机遇,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展贸经济,物流产业、家居展贸、现代商贸、休闲旅游、楼宇经济、文化创意、房地产等产业。 &&“新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产业项目的规划、运营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投资新都、创业新都有强大的保障。”在成都海峡茶城,记者见到了从湖南安化来新都经营黑茶生意的韩光明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到成都考察,新都是他最终选择的地方,他也计划在成都海峡茶城设立一个西南区域黑茶销售总代理点,以新都为跳板实现更大发展。&&将创富的落脚点瞄准新都!与韩光明有着同样目标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得益于新都坚持将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引擎,以“质量并重、布局优化、机制创新、互动融合”为导向,落实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都产业外迁&&国际国内品牌涌向新都&&按照成都市相关规划,今后,三环内将不再兴建专业批发市场,原有的专业市场也将在原址上提档升级或逐步外迁。&&作为“成都北大门”,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横亘成都东西、扼守北门要道的新都具备千年的商脉。新的历史时期,新都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中心城区产业与人口转移的重任,机遇接踵而来。&&2013年,新都区提出了全面建设“开放新都、实力新都、创新新都、治理新都、服务新都、幸福新都” 的“六个新都”主张。以此为新支点,新都各级产业都要取得全面提升,从核心起步、政策辐射、产业承接等方面层层递进,不断地吸引高端商贸业、大型专业市场、高端人居地产落户。&&政策加码,国际国内品牌和大型产业项目纷至沓来——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德国DHL、斯伦贝谢、家乐福等加速入驻新都;香江全球家居CBD、海宁皮革城、福地广场等项目开门迎客,年收益可达数百亿元;在以保利、万科为代表的房企先锋入驻新都以后,更多的品牌房企加速推进布局新都的工作,带动了整个区域居住品质的提升。 &&新都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北改”工程的深入推进,进入了全面盘整阶段。新都以功能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带动产业先行,全面实施产业倍增、全域开放的战略。随着市区传统家居业老商圈的逐步褪色,香江全球家居CBD应运落子新都,香江商圈迅速崛起,建成了面向大西南区域的全球家居交易集散平台,并成为国务院确定的九大物流基地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大,高端产业项目丝毫不落后。在新都,北欧知识城领衔的国际创意产业园,借鉴了丹麦哥本哈根的规划与管理理念,她以1.8公里长的知识大道为中轴线,串联4个中心、3所国际学校、2条特色街、一区一桥一公园,构成了一幅融教育、文化、居住、购物、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和美画卷。该项目还将建设丹麦幼稚园、国际中小学校、哥本哈根商学院中国校区3所国际学校,带来全程化的世界绩优教育,届时将汇聚世界一流教育人才汇聚新都,同时也给本地企业家带来与国际同步的管理智慧。&&“高端产业、知名品牌纷纷落子,在提升新都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各相关产业链还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各界精英人士的汇聚,也将整体提升新都的城市水平和人口素质,为新都实现下一步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都区房管局相关人士表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都加快建设新型卫星城&&新都皇冠假日酒店、四川音乐学院戏剧演艺中心、国际休闲体育运动场、新城市购物中心、多元德泰时代广场、东骏湖景湾商业街、维也纳商业街……随着一批标志性建筑群在新城区拔地而起,一批现代服务型企业在新城区快速成长,面对新都建设新型卫星城的机遇,众多实力企业和国际大牌不断抢滩新都,更使新都成了新的投资热点。&&据悉,新都区通过创新驱动,在不断寻求产业升级的同时,赢取高端占位;以完备的产业、成熟的城市配套、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让这座城市向外散发着迷人魅力。在产业立区之下,新都区的经济质量、财富收益呈现几何倍增之势。 &&“宜居宜业的幸福新都是民生追求,抓项目、促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是实现这一追求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新都区相关负责人的话,彰显出这座城市发展产业的最根本意义——让群众得实惠,让社会更和谐。&&为此,新都的产业发展方向客观而中肯:增长方式上,新都提出要由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转型;城市定位上,要由郊区城市向新型卫星城转型;产业体系上,要由一业独大向三产协调转型……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而这也正是新都区建设新型卫星城的重要之举。&&“由一业独大向三产协调转型,重中之重是要补齐服务业发展这一短板。”新都区主要领导表示,在突出先进制造业先导地位的同时,新都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绿色增长的重点加快发展,加快形成以现代工业为引擎,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商务服务为支撑,文化旅游和建筑业为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全域现代产业体系。特别要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型服务业,全力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做强产业,项目先动。据悉,新都区已梳理出今年将实施的519个重点项目,其中产业化项目236个。除了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在现代服务业项目上,将加快推进绿地、奥特莱斯、万达广场等优质项目的签约和建设,重点推进与九正科技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积极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聚集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笔者观察>>>&&新都房地产业质、量并举&&“在城市定位上,要由郊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卫星城转型。”年初,按照市委提出的五个转型升级要求,新都区明确了其城市定位的转型方向。&&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是关键。将“产业升级”作为城市发展的引擎,瞄准千亿产业园区,培育高端产业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入住……新都的产业发展之路,有目标、有章法。&&这之中,房地产业由于其上下游涉及配套产业多,辐射范围广,尤其引人重视。据新都房管局相关人士介绍,在建设“新型卫星城”的过程中,新都区委、区政府对房地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发展的数量,更要保证项目的质量;既要讲求开发速度,更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度。创建健康、持续、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体系,以高端产业项目为引领,真正让群众实现安居、乐业。&&质、量并举,协调发展。在保利、万科等品牌房企的引领之下,产业新都正在缔造更多的创富机会,由此带来的人口居住红利,也正在不断成为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源动力。&&袁永昌/文 图由新都提供&&高擎产业发展大旗&&新都奋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近年来,新都高擎产业发展的大旗,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为目标,吸引了可口可乐、DHL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截至目前,新都共引进项目340个,其中,投资上亿的项目69个,中国500强企业6家。如今,新都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家具产业园区、物流中心园区、工业园区等一张张产业园区名片正清晰呈现,财富新都的活力与千亿产业园区的蓝图,正伴随着宜业、宜居、宜商的幸福新都强势崛起。&&新都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是成都市级战略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作为核心发展区的新都商贸功能区,东至宝成铁路,南至绕城高速路,西至竹园路,北至香城大道,是以发展商贸、商务以及商业为主体,并辅以生活居住配套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功能区以发展商贸流通高端产业为导向,以展贸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生态经济为支撑,近期以大力发展展贸型市场,加快发展商会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为重点,在商贸总部、物流会展、财经资讯等领域力求突破,引领成都乃至中西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推动新都产业做强、环境做美、民生做实,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商贸发展产业引擎和“北改”产业发展标杆,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领先的示范基地,中国中西部高端商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主体区,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新产品发布中心和对外开放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商贸产业城、城市副中心”。&&新都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是成都物流业发展体系的“四园区、四中心”之一,面积3.6平方公里。依托省市物流网络,园区以市域配送、区域配载的公路货运集散(含公铁联运)为核心功能,建设集信息网络、商业配送、展示交易、货物仓储、货物集散、货运站场、物流总部为一体,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部、联结全国,可多式联运转换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公路港,目标建成“面向国际化、产业高端化、运营现代化”的西部城际配送枢纽和成都城市配送中心。&&新都物流园区于2007年5月启动建设,2009年5月开园营运,已引入传化、普洛斯、DHL、“菜鸟”等大型物流企业、电商企业,集聚第三方物流(电商)企业1600余家;完成投资70亿元、标准化仓储设施80万平方米;整合社会车辆30万辆;日均车流量过1万台次;平均配货时间10小时;年货物处理量达3500万吨以上;服务于5.4万家工商企业;解决就业2万人。&&成都家具产业园区&&成都家具产业园区位于成都市规划的商贸核心区——北部商城商圈,是成都市唯一规划的家具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区。园区占地6平方公里,总投资逾280亿元,现已形成家具制造、商贸展示和配套服务三大板块。制造区已落户好迪、帝标、阳光林森、金虎等70余家优秀家具企业,商贸区已建成投运香江全球家居CBD、家和家园国际家居商城、中润欧洲城、爱登堡西部灯饰采购中心等专业家具、灯具商城。正在建设的大煌宫国际陶瓷产品展贸中心和家百年中国家纺城将填补园区内的陶瓷、布艺专业市场的空缺,形成现代化的国际家居商贸中心。2012年,成都家具产业园被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中国西南家具产业基地”,2013年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是四川省首批认定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区”。&&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新都工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即“51025”工程)中的500亿园区之一,2011年8月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工业区由成绵高速路以西的工业西区和成绵高速路以东的工业东区两大板块组成,总规划面积16.2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了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2006年工业西区3.6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2005年2月启动的新都工业东区,规划总面积7.86平方公里。2008年4月市规委会批准新都——青白江连片发展规划,工业东区往北拓展4.8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重点发展机电成套设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上下游关联产品制造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截至2013年底工业区共有企业340家,规模以上企业158家。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园区内共有上市公司23家,其中本土上市公司3家,上市企业子公司20家;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有科技活动的企业35家,年新申请专利200余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家,科技项目196项。&&2013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39亿元,同比增长8.92%;营业收入391.37亿元,同比增长4.53%;工业增加值133.38亿元,同比增长10.5%;入库税收11.99亿元,其中上亿元企业2家(科伦药业25952万元,华润29733万元);上1000万元企业12家,上500万元企业23家。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8.1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5.55亿元。培育规模企业13家。&&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按照集中集约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要求,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截止2013底,共引进项目124(3000万元以上)家,计划总投资305.33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77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22个。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技术支持:四川电信 网站维护: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联系电话: (028) 蜀 ICP 备号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
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