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 邮编龙岗镇海城在河南哪个方向

龙港镇(浙江省温州市县辖镇)_百度百科
?浙江省温州市县辖镇
(浙江省温州市县辖镇)
龙港镇,全国首批2个“镇改市”试点之一(原则上仅为龙港镇,因为二道白河镇为经济开发区),地处浙江省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背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岸为平阳县鳌江镇。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2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5.2万,全镇常住人口43万。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为县直辖镇。
1984年划沿江乡方岩村、河底高村,龙江乡金钗河村、江口村、下埠村组建龙港镇
1992年沿江、龙江、白沙、海城四乡并入。
2000年,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除外 ),并入龙港镇;
2011年,舥艚镇、芦蒲镇、云岩乡并入龙港镇。
调整后龙港镇面积172.05平方千米,人口49万多人,辖12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河底高村。分为城南、城北、沿江、龙江、白沙、海城、江山、平等、湖前、舥艚、芦蒲、云岩十二个办事处。
2012年五月,全镇将12个办事处调整为17个新型社区,分别为:江浦社区、、龙跃社区、、、、、、、湖前社区、凤江社区、江山社区、、舥艚社区、芦浦社区、云岩社区、新城社区。
2011年浙江省政府批复苍南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镇。调整后,龙港镇辖6个社区、25个居民区、17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底高村。
龙港镇全境图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背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岸为平阳县鳌江镇。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2010年底,龙港镇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现辖17个社区,28个居民区,171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72.0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3.6万[1]
。2014年是龙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代会决策部署,认真执行镇人大各项决议,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以深化“责任捆绑攻坚”为载体,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实干争先,聚力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11.1%;工业总产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10.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31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同比增长13.1%。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荣获全国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体育特色镇、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等称号。[2]
现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17.1平方公里,人口43.21万。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龙港有接近四十万的常住人口。高中;龙港第二职业学校,,,(巨人),,。现有,,,,,龙港六中,龙港七中,,龙港九中,,龙港十一中,龙港十二中,龙港十三中,龙港十四中,文汇中学(温州实验中学龙港校区)共14所初中。有龙港一小,龙港二小,龙港三小,龙港四小,龙港五小,龙港六小,龙港七小,龙港八小,龙港九小,龙港十小
,龙港十一小学,龙港第十三小学,龙港湖前小学,龙港凤江小学,龙港白沙小学,龙港海城小学,龙港平等小学,龙港江山小学,龙港芦浦小学,龙港镇巴曹第一小学,龙港舥艚二小,龙港云岩学校,还有苍南青华学校,潜龙学校,江南实验学校。[3]
龙港,曾是农民自费造城实践的热土,因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
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在二元对立的城镇与农村之间耸立的高墙上打开一个口子。石破天惊的创举,曾让世界为之震惊,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农民城到产业城,从产业城再到小城市,28年来,龙港实现了城市发展“三级跳”,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四张“国”字号金名片。2010年,跻身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2011年,血液里深深渗入了城市梦想的龙港人又一次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温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1650”大都市圈发展格局和苍南县委“双海双区”发展战略助飞龙港人的梦想。温州市政府在保留龙港镇建制镇的同时,设立龙港综合功能区(龙港新区),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未来龙港城市将以“一横两纵”的发展轴和两条特色滨水景观带以及滨江产业、滨江生活、滨海中心
和滨海产业四大功能板块为基本骨架,构建“三轴、两带、四板块、多中心”的城市整体空间新格局。区划调整后的龙港,港口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空前优化,工贸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甬台温高速复线、苍南电厂、跨江大桥、城市综合体、体育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硬实力稳步增强;中国(龙港)印刷礼品文化节、舥艚开渔节和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省级森林城镇、省级绿色城镇和市级生态镇“三镇联创”活动持续推进,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城镇”,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蛟龙出港续传奇,展望未来风满帆。龙港人将继续发扬农民造城精神,以决战必胜的信心,独立鳌头的胸襟和乘风破浪的气势,举全镇之力以龙港新区、舥艚港区、产业园区为主战场,外联内优,着力抓好投资驱动、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城乡统筹、文化引领和管理创新六大战略重点,力促经济、城镇、社会转型发展,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海宜居城市,真正实现龙港人的现代城市梦。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南岸[4]
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25.19万人(2008年末)。
辖城南、城北、沿江、龙江、白沙、海城、江山、平等、湖前九个办事处,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西南、龙湖、站前、百有、江滨、龙华、望城、永盛、建北、龙威、鹤浦、东浦、泰安、繁华等24个居民区(社区),砖瓦、新兰、新陡门、咸园、柳江、西排、东排、流浦、新渡、方岩、河底高、金钗河、江口、朝西、池浦、下埠、洪宫、李家垟、下涝、河北庙、瓦窑头、浦后、三大屋、黄家蓬、涂厂、新美州、象北、象中、象南、七河、刘北、刘西、刘南、黄中、方北、方中、方南、岑浦、章良、下东庄、二河、海头、朝北处、河尾、后岸、前东、民主、新垟、海下、西桥、东河、杨家宅、双桂、陈良、下垟郑、麟头、林陈、新光、童处、水深垟、凤江、凰浦、三垟、朱家站、长连屋、李庄站、汇龙、双龙、张西、孙店、施良、余南、余北、吴兰楼、林官仓、陈华垟、张东、韩家垟、希贤、吴家弄、仕家垟、陈宅、梧桥、徐家庄、陈家宅、环河、周家车、王家门、下湾、振棋、寿山、平桥、都口、卢处、三大庙、东庄、月星、大店、上河头、文楼、薛南、薛中、薛北、郭宕、下水门、西河、新河107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镇前路。
【原龙港镇沿革】日,龙港镇成立。1992年沿江、龙江、白沙、海城四乡并入。1997年,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西南、站前、百有、龙华、望城、永盛、江滨、建北17个居委会和新渡、方岩下、河底高、金钗河、江口、下埠、池浦、朝西屋、流浦、新美州、洪宫、涂厂、黄家蓬、瓦窑头、李家垟、下涝、浦后、三大屋、河北庙、柳江、咸园、砖瓦、新陡门、新兰、东排、西排、章良、岑浦、下东庄、二河、海头、河尾、前东、朝北处、后岸、民主、海下、新垟、黄中、象北、象中、象南、七河、刘北、刘西、刘南、方北、方中、方南49个行政村。 2000年,龙港镇政府驻地由金钗河行政村迁至河底高行政村;同6月,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除外),并入龙港镇;调整后的龙港镇面积80.7平方千米,人口23万多人,辖9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河底高村。2008年辖23个居民区,107个行政村。
位于苍南县东部,濒临东海,距县城20千米。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22万人(2008年末)。辖芦光1个居民区,芦浦、儒桥头、增产、鉴后东、鉴后西、鉴后垟、县后、前垟、石路、林家院、东门垟、南宕、前垟底、黄楼下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芦浦村。
【原沿革】1958年建芦浦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镇。1997年,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芦光1个居委会和芦浦、县后、增产、儒桥头、鉴后西、鉴后东、鉴后垟、前垟、石路、东门垟、南宕、林家院、黄楼下、前垟底14个行政村。2011年并入龙港镇,后改为芦浦办事处,最终变更为芦浦社区。
位于苍南县东部,东、北两面濒临东海,距县城23千米。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5.18万人(2008年末)。辖中魁、双港、桂泉3个居民区,新桥、仙坭船、浦东、浦前、夏口徐、黄东、马鞍桥、黄库、倪处、倪后、北大垟、马路下、金家沿、西浦口、水心、九刀连、陈处、巴艚、中段、炉头、老台、七一、七二、平安、潘河东、潘河西、林家庄、方城底、老陡门、北岭、下乾头、垟底张、横池、浃底、东浦口、东山周、山塘3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炉头村。
【原沿革】1949年分属浦城、方城2乡,1954年建舥艚乡。1958年分别成立舥艚方城二管理区。1959年并为舥艚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新城乡并入。1997年,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中魁、双港、桂泉3个居委会和炉头、巴艚、中段、泮河西、泮河东、北岭、林家庄、平安、老台、七二、七一、老陡门、下乾头、方城底、横池、东山周、垟底张、浃底、东浦口、山塘、陈处、马路下、西浦口、金家沿、大垟、九刀连、新桥、水心、倪前、倪后、黄库、浦东、浦前、仙坭船、夏口徐、黄东、马鞍桥37个行政村。2011年并入龙港镇,后改为舥艚办事处,最终更改为舥艚社区。
位于苍南县中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81万人(2008年末)。辖鲸头、士金兜、港头、瑞岩、联友、云岩、金中、凤山、山前、中对口、上对口、三峰、梁峰1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鲸头村。
【原沿革】1958年建云岩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建乡。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鲸头、士金兜、上对口、中对口、山前、凤山、金中、云岩、梁峰、三峰、联友、瑞岩、港头13个行政村。2011年并入龙港镇,后改为云岩办事处,最终更改为云岩社区。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南岸,距县城14.5千米。龙港镇湖前社区位于龙港镇西北部,辖区面积4.039平方公里。现有东河、西桥、杨家宅、三洋、长连屋、朱家站、李庄站、汇龙、双龙等9个行政村,2012年末拥有户籍人口3730户,共16643人,外来人口2970人,农村党员464名。社区驻区事业单位4家,非公企业108家,新社会组织3家。
【原湖前镇沿革】1958年为湖前管理区。1961年称公社,1984年设镇,1992年凤江乡并入。2000年撤镇并入龙港镇,后改为湖前办事处,最终更改为湖前社区、凤江社区。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距县城东17千米。1997年,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张西、张东、环河、徐家庄、陈家宅、韩家垟、希贤、仕家垟、梧桥、吴家弄、陈宅、林官仓、陈华垟、吴兰楼、余北、余南、施良、孙店18个行政村。
【原平等乡沿革】1958年成立平等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乡。2000年撤乡并入龙港镇,后改为平等办事处,最终更改为平等社区。
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距县城14千米。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周家车、西河、下水门、郭宕、新河、上河头、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楼、东庄、梁宅、三大庙、后垟增、都口、卢处、平桥、寿山、振棋、王家门、下湾23个行政村。
【原沿革】1958年建江山管理区。1961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乡。2000年撤乡,后垟、梁宅2村划归宜山镇管辖,其余并入龙港镇,后改为江山办事处,最终更改为江山社区。
具体如下:[3]
社区名称覆盖村居数覆盖村居名称社区驻地江浦社区
江口村、下埠村、池浦村、江浦社区、通港居、龙华居
金钗河村、镇前居、朝西屋村、建新居、海港居、西南居
河底高村、方岩村、龙跃居、站前居、沿河居、百有居、江滨居
新渡村、流浦村、永盛居、江湾居、建北居、文卫居、泰安社区
东排村、西排村、柳江村、望城居、龙湖居、新陡门村、新兰村、咸园村、砖瓦村
新美洲村、涂厂村、黄家蓬村、浦后村、三大屋村、李家垟村、洪宫村、龙威居、河北庙村、下涝村、瓦窑头村、繁华居
象南村、象中村、象北村、刘南村、刘西村、刘北村、七河村、方南村、方中村、方北村、黄中村
朝北处村、后岸村、海头村、前东村、海下村、新垟村、河尾村、民主村、章良村、岑浦村、二河村、下东庄村
下垟郑村、陈良村、双桂村、龙浦社区
东河村、西桥村、杨家宅村、三垟村、长连屋村、朱家站村、李庄站村、汇龙村、双龙村
凤江村、凰浦村、水深村、新光村、童处村、麟头村、林陈村
下湾村、振棋村、王公门村、寿山村、都口村、平桥村、三大庙村、卢处村、东庄村、月星村、周家车村、文楼村、大店村、薛中村、薛南村、薛北村、新河村、西河村、上河头村、郭宕村、水门村
孙店村、施良村、余南村、吴兰楼村、余北村、林官仓村、张东村、韩家垟村、张西村、吴家弄村、希贤村、陈华垟村、仕家垟村、陈宅村、徐家庄村、梧桥村、陈家宅村、环河村
舥艚村、方城底村、平安村、泮河东村、泮河西村、老台村、老陡门村、北岭村、东浦口村、山塘村、东山周村、中段村、浃底村、横池村、垟底张村、七一村、炉头村、乾头村、七二村、林家庄村
芦浦村、前垟底村、南宕村、黄楼下村、东门垟村、石路村、林家院村、鉴后垟村、县后村、鉴后西村、前垟村、鉴后东村、增产村、儒桥头村
瑞岩村、联友村、云岩村、凤山村、金中村、鲸头村、三峰村、梁峰村、士金兜村、山前村、港头村、中对口村、上对口村
新桥村、仙坭船村、浦东村、九刀连村、浦前村、夏口徐村、黄东村、马鞍桥村、黄库村、倪前村、倪后村、北大垟村、水心村、马路下村、陈处村、金家沿村、西浦口村
龙港于1984年建镇。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成功实现了龙港第一次跨越。1995年被国务院十一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龙港小城镇综合改革。2002年以来,我们又确定了“既不能忘本,又不能吃老本”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产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产业的提升和城市框架的构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013年,龙港镇完成生产总值185.6亿元,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8亿元。先后获得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从“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中国礼品城
中国礼品城
龙港工业发达,印刷、礼品、纺织、塑编是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电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龙港水陆交通便利,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陆路与国内39个大中城市有客运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全镇现已建成礼品、腈纶毛毯、陶瓷、服装、建材、水果、家具、水产品等十五个专业市场,其中温州礼品城是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
     辖区小学
    龙港第一小学
龙港第二小学
龙港第三小学
龙港第四小学
龙港第五小学
龙港第六小学
龙港第七小学
龙港第八小学
龙港第九小学
龙港第十小学
龙港第十一小学
龙港第十二小学
龙港第十三小学
龙港镇艺术实验学校江南实验学校马鞍完小新城二小 辖区初中
    龙港一中
龙港实验中学
龙港十一中
龙港十二中
龙港十三中
龙港十四中
温州实验中学龙港校区(文汇中学)
青华学校 辖区高中
    龙港高级中学
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龙港第三高级中学(巨人中学)
兴港高级中学
江南高级中学
龙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海水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发达,水产品年产量在8500吨以上,3700亩水产养殖园区和30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能向周边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先后建成30幢高楼,同时建成江滨外滩广场、龙翔广场、金河广场、大桥公园、象湖公园等广场公园,城镇道路灯亮灯率达95%,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变亮了、变美了。通过文明城镇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人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鳌江流域城市化发展,强化温州南部地区在该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龙港第三次跨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法治浙江”、市委“三个温州”以及温州第三次跨越和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全面实施“六六”发展战略,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平安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通过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执政能力“三项建设”,做到在鳌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
突破土地政策禁区,吸引农民进城
龙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龙港农民城建设起因于1981年平阳和苍南分县。新设的苍南县出于县域经济发展考虑,需要择地建设本县港口和经济中心。经过反复考察,最后把地点选择在鳌江南岸的方岩下。但当时方岩下这个地方仅仅是处在鳌江南岸渡口位置的一个小渔村。作为一个新建的县,要把这么一个地方建设成为具有县域经济中心的地位的港口城镇,并非易事。
尽管在港区建设初期,他们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的思路,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作了一定的投资,但是港区建设很快就陷入资金难以为继的困境。[7]
 正在建设者们为之困惑的时候,《光明日报》上一则刊登山东潍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报道,启发了他们的思路。当时,苍南县有6500个万元户,其中有90%以上都在港区附近的江南三区。这部分农民经济上富裕了,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时,他们还不敢想象进温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这里毕竟是规划中苍南县未来的港口城镇和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他
苍南龙港镇貌二
们动员过来建设港区的话,这个经济中心就有希望了。然而,尽管日苍南县已经正式获准在方岩下的位置建立龙港镇,但是这个新建的龙港镇还仅仅是有个初步的框架,却缺乏居民居住而人气不旺的空壳镇。198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从此,城乡户籍制度这堵筑在中国的城镇与农村之间关闭了几十年的高墙,终于稍稍开了个小口。
为了动员农民进城,筹集公共建设资金,新任的龙港镇党委书记陈定模使出两个“绝招”,他总结说:
当年,我是一靠“嘴皮”,二靠“地皮”,来吸引农民进城的。一靠“嘴皮”,是指宣传。二靠“地皮”,是指出售土地使用权。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卖宅基地。按照当时国家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只能由国家征用,无偿划拨,却不许买卖的。出售土地是严重违法的。但是,土地是稀缺资源,无偿使用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决定农民进城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照不同地段,收取不同的费用。日颁发的镇府(84)19号文件《关于本镇农民、居民建房有关规定》,规定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市政设施配套费的标准:即金钗河至方岩老街每间收5000元;金钗河水闸南至岱头河,第一码头和东西大街(东起江滨路口、西至规划中的邮电大楼十字路口)每间收4000元;江滨路收3000元;其余在14米以上的大街两旁建房的每间收2400元;14米以下的小街每间收700元;纯属解决住房困难而在居民点建房的每间收200元。
当农民们得知不管户口,只要能在龙港建房就可以进城时,经过短暂的观望以后,为了解不开的城市情结,为了多年来做个城里人的梦,人们开始蜂拥携款进城。当年就有三省七县5000多户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共收到地价款近1000万元。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城办公室前每天熙熙攘攘,人们怀着对未来城市的良好预期,有的要选择地段,有的要定址放样。通往龙港的新建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汽车在穿梭飞驰。新建的楼房天天在升高,新浇的街道日日在延伸。不到3年时间,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数万名农民离土离乡,迁入自己建造的“城市”——龙港。
小城镇建设初期碰到的难题主要是人口集聚、建设资金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龙港镇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推出“三大改革”: 一是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民进城问题;二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解决了建城资金问题;三是实行发展民营经济改革,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通过这三大改革,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建设资金来源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实现了从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第一次跨越。龙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瑞环、等和有关部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产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由于大量经济精英的集聚,建镇后龙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到199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32亿元,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两亿元乡镇。199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工业总产值16.4亿元,财政收入830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688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市乡镇第一。1996年,国家十一部委在龙港正式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小城镇运行机制,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镇级金库,实行计划单列,享受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有力促进了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龙港的改革先发优势逐步弱化,土地等要素短缺的劣势逐步显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下,大量的企业和资金外流,到上世纪末龙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2002年,时任龙港镇镇长的认识到:“龙港的发展迟缓是缺乏自己的特色产业。农民当年可以进城,也可以出城,不发展我们的特色产业,农民城将成为一座空城。”为此,他提出了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的思路。
龙港镇党委、政府同时在全社会发动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当年龙港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创建了农民城,但龙港人不能坐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如果仍自喜于“中国
农民城”的创业成绩,就会落伍。2003年3月,龙港镇“砸掉”了
耸立在104国道旁10年之久的“中国农民第一城”的碑牌,决心“拆碑造新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龙港镇以城市化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集中精力抓产业集聚提升和城市框架构筑,逐步摆脱了困境,城镇化水平逐步升级,实现了从“农民城”向“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一是突出产业集聚提升,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龙港镇先后规划建设了示范印刷工业园、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塑编工业园、城东综合工业园等4个工业园,已建成园区面积3.4平方公里,208家企业进驻投产。工业园产值占全镇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的70%左右。同时,该镇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印刷、纺织、礼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不锈钢、微晶玻璃、超细纤维和陶瓷等新兴产业,初步实现工业结构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结构转变,经济组织形式从家庭工业、合伙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转变。全镇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超亿元企业接近30家,十多家公司升格为全国无区域集团(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个。2002年以来,相继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并且,该镇主动承接温州中心城区和其他发达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形成一个新兴产业”。截至2007年,共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50多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投产,成为推进龙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亮点。2011年,瑞田钢业产值突破20亿元,为全国不锈钢行业五强之一。肯德基、麦当劳、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商业企业先后进驻龙港。为扶持印刷、礼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该镇每年还举办中国(龙港)印刷与礼品文化节暨印刷与礼品博览会,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国字号”品牌。工业企业的迅速崛起,不仅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一大批农民经商办厂率先致富,就地安排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达18万人。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2元,65%左右来自农民个体经商或企业打工的收入。
二是突出城市框架构建,以城镇化带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致力于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龙港镇党委、政府的自觉行为和发展追求。按照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要求,龙港镇完成
了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及消防、交通、供电、给排水等一批专项规划的编制。规划了占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的未来城市中心区。并注重与周边乡镇、地区规划的相衔接。在镇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该镇集中财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大局的瓯南大桥、世纪大道、电力调度中心、体育中心、消防中队营房迁建、中心卫生院、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扩建、城区燃气管道工程、白沙河整治及迁建等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筑了“六纵六横”的城市交通网络,使城市框架扩大一倍,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镇有高楼40多座,中高档住宅小区10多个,广场及公园7个。已经全面启动的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围垦面积达4.37万亩,工程完工后将能再造一个新龙港。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经营,积极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将广告、公交车线路、停车场(点)、垃圾场、供水厂和公厕等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充分运用好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等无形资产,建立好物质资本结合的多维度经营方式,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主要是实行土地资源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效益化,政府投入产出最大化。该镇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坚持走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路子,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7%,形成了公办、民办一起上,普教、职教、成教、幼教、特教五教一体,各具规模,颇有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全镇现有54所中小学校,68所幼儿园。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县二医(龙港医院)、龙城中医院5所大中型医院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依托,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100%,龙港广电站现自办节目播出12个小时,有线频道用户45余万户。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镇级体联,下辖协会(俱乐部)13个,龙港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多人次获得冠军。镇文联拥有会员1680人(其中国家级10人、省级38人),出版文艺专集21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10部),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上得到肯定和交流。几年来,龙港镇先后主办了电视吉尼斯200架钢琴大联奏、承办了全国第17届“青春诗会”、全国“中华妇女风情”摄影大奖赛等百余项文艺活动,获得各类奖项500多
人次,其中国家级30多人次、省级50多人次。并且,龙港镇结合“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垃圾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铺开,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文明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投资环境百强镇等。
龙港镇以加快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实现龙港第三跨越”为目标,深入实施“强镇扩权”改革,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镇和市四星级文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抓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开展以创建文明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书记担任第一组长、镇长担任组长的文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形成镇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三套班子合力抓的工作格局,由每个三套班子领导牵头,镇机关部门负责人、办事处领导或驻村干部、村居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分别联系全镇17个文明片区,做到组织领导有力。二是明确责任目标。制定出台创建文明城镇工作责任制、龙港镇文明片区创建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出台考核办法,建立日常检查、季评、年评制度,落实交办、督办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镇人大、镇政协联络组、镇纪委、镇文明办、镇本级新闻媒体经常性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抽查、暗访和监督等。四是落实经费保障。镇财政有计划地拨出专项经费投入创建活动,随着财政的增收,专项经费也相应增加。采取帮扶结对、集资捐资等种种形式,多渠道解决创建活动投入。
抓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农业经济平稳增长。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放镇级配套农机补助85万元。设施蔬菜发展迅猛,全镇设施蔬菜面积达2500亩,总产值达6000万元,设施蔬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工业经济增势明显。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月份,全镇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45.1亿元,同比增长24.2%。重视企业帮扶工作,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月份,全镇技改新备案项目15项,计划总投资2.9亿元。重点企业能耗呈现继续下降趋势,全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每万元0.2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8月份,全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月份全镇进出口总值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4%。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2.7亿元和1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5.5%。
抓根本,提高市民素质
全面实施“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因类施教,开展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为龙头,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深入开展“迎讲树”活动;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二是提升层次,深化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小型群众文体活动,极组织创作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三是立足宣传,提升居民素质。在电视台、网站开设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主题的《文明课堂》、《文明辞典》两专栏,同步增设“文明曝光台”、“打造文明龙港大家谈”等网络、电视直播访谈节目,长期引导教育督促市民改变陋习,营造“讲文明 改陋习 树新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
抓基础,健全基层文明网络
继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评选、申报和复评工作,进一步改进创建方法,完善创建机制,抓管理、上水平,努力使创建活动从数量型增加变为质量型提高。一是着眼基层,强化文明创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服务示范点、文明行业的创建工作,注重工业园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转作风优环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活动为载体,以“三优一满意”(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群众满意)为目标,抓好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示范商场和“百村放心店工程”,全镇建成农村放心店97家,农村连锁便利店25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3家。二是实现双赢,结对共建文明。扎实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文明单位在帮助结对村发展经济、树立文明新风、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23个共建对子共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50余次,举办群众文化等公益30余次,结对村帮助结对单位开展业务宣传25次。
抓整治,优化城市环境
深入开展“以四化一通,保平安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片区,建清洁家园”活动。一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确保城市“净化”。加强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加强河道清理保洁,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扩大一级保洁范围,落实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二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美化”。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主街道“穿衣戴帽”、广告标牌、空中垃圾、城市“牛皮癣”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对有碍观瞻的简易棚、违章构建物进行拆除。抓好街头绿地合理布局及园林小品、绿化带、行道树的维护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城市“亮丽工程”。三是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畅通”。推进城区交通秩序大整治,确定了“严管区”、“单项行驶街道”,设立标志牌,完善交通标识,加大交设施投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四是开展平安龙港建设,确保城市“和谐”。着力抓好信访维稳。加强矛盾纠纷排处。深入开展“周二民情”接待、领导信访包案等系列活动。着力抓好打击整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突出整治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深入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大力整治安乱点和“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现象,建立快速出巡警工作机制,“全球眼”监控系统全方位覆盖。着力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重剑行动”消防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治力度,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着力抓好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继续强化非法褪染色污染、“十小行”行业整规及印刷业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推进生态龙港建设,09年启动生态村建设9个,建成市生态村2个、县级生态村3个。
抓工程,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抓城市规划修编。该镇按照“温州南部城镇圈”的规划建设要求,邀请中编制龙港城镇总体规划,并同时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二是抓重点工程推进。印刷礼品标准工业园园区厂房基本结顶、龙港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龙港体育馆已完成工程填方,第二水厂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龙港经济适用房工程、龙港高级中学迁建、龙港天然气工程、龙港客运中心站迁建工程、白沙子220KV变电所工程等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三是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路网改造”工程,通港路与中央大道已经打通,完成人民南路、沿江路(龙港大道至西三街)、新渡街、上厂街、池浦路、蔡家街、龙江路等道路改造,站港路、海港路、沿江路(西三街至江湾路)及龙港大道飞龙桥等改造工程正在施工。此外,人民南路道路绿化、宫后路电网地埋及外滩广场、龙翔广场设破损设施、绿化带修复工程正在进行。
抓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和“双整治、双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突出抓好垃圾处理、村庄绿化、河道整治等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09年通过省级整治村验收3个,市级2个。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住房保障不断加强。三是全面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强化计生综合治理,认真落实“两免”政策,继续实行驻村干部“月清月洁”奖励制度,强化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突出计生重难点整治,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四是深入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拓展延伸农村文化阵地,09年至今建成农村文化中心5个,在建4个,建成农家书屋7个,在建5个,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2个,新建全民健身苑点96个,新型科普文化点17个,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艺24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继续推进卫生设施建设,龙港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完善各办事处卫生院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工作,参合人数达190650人,报销金额累计达649多万元。
创建工作经验
启动文明市民计划 提升居民文明素质——讲文明树新风工作经验之篇。为切实改变居民不文明陋习,积极培育居民公共文明意识,倡导文明,我镇全面实施龙港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镇”为主题,启动文明市民计划,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倡导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主要做法:
一是因类施教促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为龙头,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龙港镇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文明常识普及,全面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及社会文明礼仪建设水平。在普通市民中,深化“我为龙港文明增光彩”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居居改变陈规陋习,参与文明龙港建设;在党员干部中,深化从政道德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良好的从政道德观念;在文明志愿者中,深化“我参与我奉献”主题教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在工商业从业人员中,深化“文明诚信”主题教育,引导其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着力打造“信用龙港”的品牌;在未成年人中,深化“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素质。
二是主题活动促提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文明素质提升。以规范居民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组织开展“道德在我身边”、“我为龙港文明加一分”、“文明交通,平安出行”、“文明创建·青年先行”、“做一个文明龙港人”、“建设文明和谐龙港我参与”、“小手牵大手,朝着文明走”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为切入点,组织开展青春龙港、激情广场”大家唱、电视歌手大奖赛、电视主持人大赛书法美术摄影三联展、全民健身日运运会等系列文体活动。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组织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健康,低碳生活”、“关爱生命,文明生活”、“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增强居民互动性,带动文明素质的提升。
三是宣传引导促提升。充分利用镇本级电视台、网站等媒体资源,开设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主题的《文明课堂》、《文明辞典》两专栏,就文明礼仪常识、公共场所常见陋习、文明小提示、文明公益广告、文明播报、文明30秒、一日一文明、画说文明等内容分块定期进行刊播,通过宣传灌输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为增加专栏影响力,同步增设“文明曝光台”专栏,曝光单位、居民的不文明行为;针对曝光台内容,开设“打造文明龙港大家谈”网络、电视直播访谈节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居民、环卫工作者等就被曝光行为进行“文明大讨论”,引导居民参与其中、自律行为。通过户外广告、飘旗、宣传单、公开信、倡议书及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平台,长期引导、教育、督促市民改变陋习,营造“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
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龙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小城镇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已有和后发优势的差异,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已形成小城镇“二次集聚”的趋势。今后小城镇的发展将有三种趋势:一是由于发展较慢、区位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一些小城镇将被兼并而消失;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将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城市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
苍南龙港高中
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龙港就属于第三种。鳌江流域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浙江省、温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省市把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发展的战略新区和重要增长极,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浙江省政府《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2004.12)提出:“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的同时,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
但鉴于鳌江流域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造成区域整体布局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为此,温州市政府研究并建立了鳌江流域区域协调机制,就流域及中心城市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尽量避免和减少区域各县减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温州市政府在《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沿江地区发展协调规划》(2005.5)中提出“以龙港、鳌江、钱仓、萧江四镇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沿江地区的空间功能布局进行整体协调,完善和加强城市中心功能,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并逐步发展成为温州市域的副中心城市,带动温州市域南部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并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为70万人,远景人口容量为100万人,整个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左右,远景人口容量180万人。
同时加大区域产业的整合和培育。重点发展灵江山海协作区(主要发展印刷、礼品、塑编、家具等传统产业,承接温州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临港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不锈钢、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鳌江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装备、轻纺服装、礼品等产业)三大板块,以及依托雁荡山、滨海玉苍山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环海及山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开发带。并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统一布局。事关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南海涂围垦、临港产业基地、铁路、滨海快速通道、苍南发电厂、舥艚中心渔港、鳌江港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这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今后一个时期,龙港将进入从“产业城”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第三次跨越的重要阶段。该镇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温州市委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和苍南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龙港实际,树立开放、创新、务实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路子(战略方针),以龙港城市中心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新的平台和增长点,以打造“中国(龙港)民营科技城”为抓手,全力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重点是深入实施“六六”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和谐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做到在鳌江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更好地整合鳌江两岸的资源优势,坚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最终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跨越。
龙港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回顾龙港农民城兴建的全过程,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当今“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可以说它是经济转型期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一场农民造城运动,浓缩了一个地区从乡村社会结构到城市社会结构演变的全过程,是民间推进型的城市化典型。龙港的城市化经验就是依靠民间力量、市场机制和地方政府引导推进的城镇化道路。以龙港为代表的温州城镇化道路的主要特色是:民营经济奠定了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市场导向激活了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活力,农民群众构成了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社会分工形成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优势。龙港的城市化道路是浙江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龙港特色美食街
百有街——有不少油炸食品,特色饮食
龙跃路——有不少酒家饭点,休闲餐厅,特色小龙虾。
宫后路——整条街从头到尾都是小吃店,正宗水煮鱼都能在此吃到,深夜十二点还有许多人徘徊,
五十米之泰安地---有不少餐厅茶馆--如去茶去、阿波罗、拉芳舍、舍得坊等美食之家
还有部分美食集结地,如西城路、夜晚的外滩等。
龙港商业中心
占地约17万平方米,集合了步行街、精品旗舰店、百货、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等,以及酒吧、咖啡吧、餐饮、酒店、小吃、广场、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休闲娱乐,建成后将是温州南部上规模、高档次的核心商圈。而这次奠基的广场位于商圈中心位置,占地达17000平方米,参照上海人民广场和杭州武林广场,在核心商圈的中心位置设置市民广场,并在广场的地下建设大型停车场,既满足购物人群的集散、市民娱乐休闲功能,又满足了核心商圈停车功能。市民广场的开工建设,是龙港从一个镇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转变的标志。
商业中心的核心项目——财富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保证核心商圈的成功经营和良好发展,公司决定花巨资引进一流的主力店,而世界500强“大润发”在严格的选址调查后,两家一拍即合,决定在财富中心开设经营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大超市。随着瓯南大桥开通,龙鳌一体化日趋深入,龙港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的对接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心枢纽价值凸显,商贸物流便捷,同时产业升级步伐、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将得到全面的提升,龙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本公司顺势而为,融国际理念、斥巨资打造的复合街区项目——财富中心也将接受市民的检验,而此次世界500强大润发超市签约进驻财富中心,是对未来商圈市场前景的肯定,也是对财富中心综合商业价值的认可,更是看中龙港强大的购买力和商业辐射力。[8]
龙港新城濒临苍南东部沿海,是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核心区,是苍南县实施“双海双区”战略主阵地。新城西起时代大道,东至二期围垦区,南至崇家岙港区,北至鳌江南岸,规划总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9]
龙港新城功能定位为: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都市区为目标,培育行政、金融、高等和职业教育、创意产业、港区经济、休闲旅游服务等新型城市职能,增强制造、商贸、物流等传统城市职能,建成浙江一流、温州领先的生态工贸滨海城区。
龙港新城共有五个区块: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新城拓展区。
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是今后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具有行政、商务、金融、居住、会展、体育、文化等城市职能。
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集中布置在围垦区的南部,与港口经济区相邻。产业布局应有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建设方式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为蓝本,注重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配套建设。产业集聚园建设将体现功能的复合,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以筑巢引凤、筑巢“留”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龙港新城位于苍南县东部滨海地段,区域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规划为20万,总投资约1000亿元,是浙江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主平台、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龙港新城规划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开发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新城拓展区等五个区块。[10]
.温州网.[引用日期]
.龙港网.[引用日期]
.龙港政务网.[引用日期]
.百度地图[引用日期]
.龙港新城.[引用日期]
.龙港新城网站.2014[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市苍南县 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