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情绪如何对待厌学学生产生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_专题研究_教育科研_流水教育网
&&&&&欢迎访问汉滨区流水教育网!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流水小学区级课题研究组
| 日期:日 |
浏览122 次]
汉滨区流水镇流水小学课题研究组
我校教研课题《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实施近一年来,在区教研室专家的科学指导,镇中心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协作下,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这项课题切合切合我校实际,对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整体提升育人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自去去年立项以来,研究组人员不等不靠、全力以赴,善于将课堂教学实际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坚持秉承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作风,历经五大研究阶段,现基本完成了初定的各项研究目标,取得良好研究成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组对小学生“学习”的认识
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同时是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呈现的一般特点有:第一,学习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导活动,他们对上学、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有着向往的本能。他们自然的接受教师的指导,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第二,小学生的学习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共同构成“沟通”与“合作”的双边活动,不能被视为被动的接受;第三,小学生的学习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过渡。低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中段是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高段已经能够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第四,学习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知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地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多方面结构的改变,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课题组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认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行为的反应模式。近些年来,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处于快速变革的发展阶段,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学校因素共同造成较为严重的学生厌学现状。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在当前受多重文化冲击的社会中,很多不良之风走进校园,如学生攀比现象严重,对很多孩子形成虚荣心,导致他们消极对待学习;其次,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学生评价体制、作业量、激励措施等,而且教师的专业素养、师德、威信、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当今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迫式的让孩子学习外语、乐器、艺术等完全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增大了学习压力反而影响正常的在校学习。农村留守儿童则面临关注过少,缺少父母关爱同样会造成对学习的厌倦;第四,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比如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也会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产生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表现,这种消极情绪的体验,同样表现在多种学习的感觉、学习的思想、学习的行为综合产生的不良机体感应。有机体总是要通过变化实现自身平衡,因此我们认为厌学情绪的产生必定有着背后的原因,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应对的。然而如果这种情绪状态持久得不到解决,在小学儿童的内心大量积压,可能会造成悲观厌学、失去自信,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正常人格形成,更有甚者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流水镇流水小学学生厌学现状
我校地处汉滨区南山片流水集镇,是流水镇中心小学,由于这里交通便利和政府移民搬迁工程不断推进,学生人数逐年攀升,目前全校近500名学生,教学班为70人左右的大班,全面搞好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从厌学现象来看,上述的学生厌学实际情况在我校特别突出,各科任教师普遍认为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课堂兴趣低落、主动参与性不强、作业态度消极、不善于和师生合作探讨、缺乏探究精神;上一学年度,我校积极响应全区推行的“打造高效课堂”指导思想,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组织形式、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全面落实校本实践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初步效果。但针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摆脱学习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困扰(厌学情绪),这类学生学习心理方面问题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意义重大,亟待解决。
我校近年来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众所周知,让学生乐于学习是全面抓好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重点。我校近年来德育工作、养成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取得一定成效,学生中纪律松散、消极怠慢学习形态已经少见,但在素质教育发展不断推进的大繁荣时代,我们应该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攀登,争创一流。因此,学校认为我校学生厌学问题、德育工作、养成教育与其它优秀学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课题相关界定
“情绪”本课题中的“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关系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情绪是消极情绪的一种体验,同样表现在多种学习的感觉、学习的思想、学习的行为综合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有机体总是要通过变化实现自身平衡,因此厌学情绪的产生必定有着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必定有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探索造成我校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其次是探索解决我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对于第一个问题,厌学的原因有共性,也有特性,有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这都是我们进行探索的具体方向。对于第二个问题,解决不同学生的厌学问题,方法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同样是深入探究这一课题的具体方向。
我校课题组紧紧围绕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这一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响应的措施和对策。针对我校所处地域、文化环境特点,探索出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长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厌学现状为研究客体,统筹兼顾,既注重学生个体,更关注班级全体。多渠道、多角度地取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健康的成长。该课题研究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提升为辅为原则。
(二)&子课题范畴及可行性分析
在课题的总目标下,我们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两个子课题,分别是探索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和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向寻求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研究过程中以学校维度中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因素为主,同时兼顾研究社会、家庭和自身原因造成厌学的因素;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学校、社会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以科学的方法态度面对儿童的一切行为,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成长;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态度不端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一个影响小学生学习情绪的重点,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
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该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俗称的“对症下药”,坚决避免缺乏目标、以偏概全满盘抓的态度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常用的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策略有:个体疏导、团体训练、同伴互助;个体疏导也叫个案法,是指在充分了解具有较为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后,分析其产生这类情绪的内在原因,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解决厌学情绪问题。这种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很有效,但需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有积极配合的态度才能实现;相对于个体疏导来说,团体训练就就具有效率高、参与多的特点,在日常应用中依然很广泛。这类方法主要是把同一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设计课堂内容,集体交流,改变不良情绪,改变错误认知;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为直接,通过交流排解自己情绪,向榜样学习等措施不乏为最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学生心理疏导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与好友谈心改变不良情绪,这一方法同样可以在学生心理疏导中适用。
(三)&主要思路与措施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离不开教学活动,因而课题研究组将紧紧依靠教学这一主线,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厌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对策,再将对策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检验的基本思路。将采用问卷、走访等调查方法做针对性了解,辅助思路主线。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教研活动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发掘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对策,运用反馈。
2、调查法。通过走访家庭、临近学校以及问卷形式了解各班级中的厌学现象,分析原因,分清类型。广泛搜集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集应用,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个案研究法。研究组人员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较为显著的特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6、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汇编材料。
四、课题实施的主要程序
这一课题研究主要精力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启动阶段、相关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交流展示反馈阶段、总结深化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
2013年9月1日至10月20日。将教研课题申报工作在校内广泛宣传,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根据人员研究专长及工作任务分配的需要,以出色完成教研任务为目标的前提下,遴选人员组成课题研究组。制定初步框架,撰写申请材料。制定研究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做好人员分工。
(二)&相关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阶段
2013年10月21日至11月底。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科研方法论》等相关基础知识。搜集与“厌学情绪”有关的资料,分析该项课题国内已有研究成果。鼓励有条件的组员赴外考察学习。
(三)&实践研究阶段
2013年12月初至2014年3月底。研究组成员依照工作任务,制定细致的、可行的子课题实施方案,潜心钻研教学,把存在的厌学问题分门别类,召开专项讨论会研究对策。分析典型案例,撰写教学心得、叙事、论文,提炼研究成果。
(四)&交流反馈展示阶段
2014年4月初至5月底。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校、全镇范围内做交流,通过对比总结优化。将优势宣传推广,不足之处再找原因,不断攻关难题,直至问题解决。
(五)&总结深化阶段
2014年6月。全面总结研究经验,查漏补缺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践报告。编辑《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汇编材料,向汉滨区教研室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中的主要行动
(一)&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
课题启动初期,课题组进行了相关理论集中学习研讨活动。研究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观看教学视频、经典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法和理论知识。通过交流研讨,研究组成员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方法,以及该课题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具体方案。
(二)&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我们深知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要从造成厌学问题的根源着手,那就要求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包括他们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对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合理情绪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实际问题。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活动无疑是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精心编制问卷,依照程序顺利进行,取得了应有效果。
活动中,我们把设计好的100份问卷分发给相关年级负责人,在我校二至六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这100份问卷分发给二年级10份,三年级15份,四年级20份,五年级25份,六年级30份,各班的调查活动分别进行,由主测负责人将改版获得的问卷随机发放给这个班的相应数量学生。
主测老师向受测者宣读了问卷说明,阐明了调查的目的,为学生的问卷保密等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认真作答。在整个问卷活动中,纪律良好,秩序井然,受测者基本按照施测者的要求进行,结果有效。课题组专门组织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筛查,得到了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重要因素。
问卷调查活动在课题组的精心组织,学生领导的科学指导、其他老师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调查,课题组深入了解了小学生的厌学情绪产生的一些原因。通过和学生零距离交谈,了解了他们童真心灵对学校生活、对课堂、对家庭生活的欲求,这些信息对我们后续研究“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有着重大意义。
(三)&联系理论开展实践活动
这一课题研究是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提升为辅”为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这一根本任务,从实践中找问题,用理论解释问题,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理论,始终保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思路。根据课题研究过程实施步骤,课题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包括课题组内交流、课题组与其他教师交流,课题组与学生及家长交流等。充分发挥课题组解决厌学情绪这一实际问题的主动性,让每一次活动起到作用,推动研究进程。
(四)&提炼成果,编纂材料
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组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想法及时与他人交流沟通,提炼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教育叙事等材料。课题组还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即将自己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与同伴交流,达到互助的目的。课题组成员及时的将研究过程阶段性成果通过报告、网站发布等形式,向外界宣传,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同时经过外界反馈,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对提升研究质量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在课题即将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研究组全面总结深化研究成果,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撰写出来,在组内进行了商讨,邀请了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指导。通过研讨活动,进一步凝聚和提炼了研究过程中的精华,对总结深化阶段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
我校组织开展多次成果交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结合专家指导精神,浓缩和提炼研究过程中的精华,编辑了该课题的材料汇编。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方面
1、造成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课题组通过个案分析,调查问卷,走访询问,集体商榷等方式,针对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的原因做了细致研究。我们认为,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具体现象并无法进行量化评估,即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某单一行为表现就说这个学生厌学了,只能理解为厌学情绪和正常的乐观学习情绪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某个阶段,在遇到外界压力或其他诱因时,都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波动,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是可以通过正确客观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的;那么,我们针对厌学行为表现的程度、时间以及整体学习功能受损情况三个维度考虑,对厌学情绪初步认定为:较长时间的处于悲观厌世的对待学习,对学习活动有明显的回避和退缩表现,厌学情绪波及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且伴随有其他不良行为反映。
课题组认识到,引起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在当前受多重文化冲击的社会中,很多不良之风走进校园,如学生攀比现象严重,对很多孩子形成虚荣心,导致他们消极对待学习;其次,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这是我校该课题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学生评价体制、作业量、激励措施等,而且教师的专业素养、师德、威信、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态度不端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一个影响小学生学习情绪的重点,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再次,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当今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迫式的让孩子学习外语、乐器、艺术等完全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增大了学习压力反而影响正常的在校学习。农村留守儿童则面临关注过少,缺少父母关爱同样会造成对学习的厌倦;第四,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比如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也会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在这些造成厌学情绪的原因中,我们重点研究学校原因造成小学生厌学的特点及对策,兼顾家庭、社会、自身原因导致的厌学情绪特点。(汇编材料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一文有详细阐述)
2、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基本策略
探索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是该课题的最终目标,课题组再已明确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是有多重因素导致的情况下,根据我们研究能力和学校实际需要,把研究的重心指向基于学校教学情境中的学生厌学情绪研究,以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导致厌学情绪的原因探究为辅。
研究认为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有多重因素,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大大的方向归因,然而每一个方向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校课题组重点对学校情境中小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大量研究实践,我们通过研究认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该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俗称的“对症下药”,坚决避免缺乏目标、以偏概全满盘抓的态度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常用的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策略有:个体疏导、团体训练、同伴互助。
个体疏导也叫个案法,是指在充分了解具有较为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后,分析其产生这类情绪的内在原因,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消除不良情绪,从而解决厌学情绪问题。这种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很有效,但需要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有积极配合的态度才能实现;相对于个体疏导来说,团体训练就就具有效率高、参与多的特点,在日常应用中依然很广泛。这类方法主要是把同一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设计课堂内容,集体交流,改变不良情绪,改变错误认知;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更为直接,通过交流排解自己情绪,向榜样学习等措施不乏为最具有操作性的一种学生心理疏导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与好友谈心改变不良情绪,这一方法同样可以在学生心理疏导中适用。(汇编材料中《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初探》一文有详细阐述)
在学校、社会、家庭、自身四维因素综合造成小学生厌学研究中,我们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应当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从而积极的影响他们的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以科学的方法态度面对儿童的一切行为,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成长。我们简单的归纳为“教师要永葆一颗童心”、“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社会各界要为儿童成长提供净土”(汇编材料中《转变角色和态度看待小学生厌学》一文有详细阐述)
(二)&实践方面
1、学生学习面貌焕然一新。自课题开题起,研究组就紧紧围绕解决小学生日常学习中产生的厌学情绪问题进行剖析、解决。处处体会学生心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而科学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厌学问题。近一年来,各班厌学情绪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基本形成有自省力、有判断力、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组团队。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形成,学生学习面貌较以前大有改观。在课题组的带动下,教师们善于排解情绪,客观接纳的态度面对学生,形成乐教乐学的打好形势。
2、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该课题研究的初衷也是为学校全面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贡献。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积极配合学校看展各类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先后参加了“汉滨之春走进流水――文化下乡活动”、“流水小学庆六一活动”。课题组联系学校有关部门,专门挑选部分厌学情绪强烈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其他方面发现自己,获得自信。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厌学学生处理得到预期效果;从学校素质教育综合来看,开展厌学情绪研究工作后,学生成绩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3、教师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教研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各研究阶段顺利进展。参研教师作为课题的实施者,尽职尽责的投入到每一环节,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获得了亲身体验。我校积极选派的研究组成员参加镇、区教学评比活动,将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交流,深受好评,比赛获得佳绩。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告别磨道式循环,走向盘旋式上升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4、推动我镇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这项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对我镇教育科研事业有着重要推动意义。我镇近年来狠抓课题研究工作,已有多项课题顺利结题,从研究类型上来看,我校这项课题是从学生心理层面进行探究,相对于管理类、教学类课题来说,“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开创了我镇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学生心理研究新领域,对后续进行教师教学心理探究、其他有关学生心理方向的探究铺就道路,推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七、课题研究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项课题自最初的申报立项,到过程的顺利实施,再到当前筹备结题,各阶段工作都紧张有序的开展,这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拼搏进取精神和精诚团结意识,这一种激昂奋进的精神本身就值得推广学习。课题组根据自身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学校实际需求情况,明确这项课题的着重点,即首先探索造成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其次是在了解到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课题组紧紧围绕这一思路,精心开展研究工作,认为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并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厌学实际,认为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有个体疏导、团队训练、同伴互助三种策略,认为社会、家庭、学校应该转变方式看待小学生,还原他们的童真童年,多种途径为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课题组完全依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各阶段工作记录,及时督促课题组成员加强交流,撰写材料,加大推广宣传,对提炼课题成果和扩大成果应用范围有重要作用。
(二)&不足之处
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题组部分成员并不全面掌握科研方法,不明确实施途径,并没有完全真实的把日常教学中的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提炼、凝聚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导致论文的有效价值不高。由于工作时限和经费的限制,没有选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宣传、学习、借鉴、交流,导致研究成果不够丰富。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的研究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研究,专业性比较强,这也造成我们研究成果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执行难”的情况。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外界交流显少,特别是和兄弟学校间的交流沟通活动没有真正意义使得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这说明研究成果的质量还不高、可行性还不强。部分组员对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总之,汉滨区流水镇流水小学《解决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课题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取得应有研究效果,积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今后我们还将加强教育科研相关理论学习,对这一课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解决,进一步充实研究成果,继续将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力争取得更好更大的进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热门文章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无
版权所有:
&&&&&&&&&&&地址:汉滨区流水镇政府机关大院
邮编:725015
&&&&&&&&&&&技术支持:西安伊人科技
电话: &&&&&&&&邮箱: &&QQ:
页面执行时间:109.375毫秒
&& 网站备案: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对待厌学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