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普通2011高考指南南,

2011高考英语应试指南与答题技巧-高考生必备基础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1高考英语应试指南与答题技巧-高考生必备基础知识
21高​考​英​语​应​试​指​南​与​答​题​技​巧​-​高​考​生​必​备​基​础​知​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转载]2011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Ⅰ.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考试范围包含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表1& 物理知识内容及要求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相互作用与牛顿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
抛体运动与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只限于一维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电场强度、 点电荷的场强
电势能、电势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常见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涡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
结合能、质量亏损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蒸气压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制和实验
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包括摄氏度(oC)、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一、化学科要考查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与胶体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掌握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4)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一、生物科要考查的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生物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生物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生物考试内容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五个模块内容。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文字表示,即“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程度。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表2& 生物知识内容表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5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2—6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4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3—5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4)蛋白质工程
4—2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4—3 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应用
4—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4-5生态工程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5—1 分子与细胞
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2.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5—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5—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6—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7—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7—2 酶的应用
(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7—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3)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Ⅲ.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
Ⅳ. 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共3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6题,双项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11题。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见下表: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6题,每题4分
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9题,每题6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共11题,包括填空、问答、计算等题型
Ⅴ.内容比例
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基础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Ⅵ.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城市 |
华北地区 |
东北地区 |
华东地区 |
华中地区 |
西南地区 |
西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2015高考信息:
特殊类招生:
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高二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三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中留学:
本科留学:
热门词条:
最新词条:
您现在的位置: &
新课标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文科综合
来源:英才苑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教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更为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试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的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形态呈现。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2011年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考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考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顺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能够准确运用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地叙述或说明。
  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
  所谓正确的逻辑,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热门关键词
百科词条:
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两百余问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许多考生和家长急于掌握的填报高考志愿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
简介: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学习许多知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从浅入深的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的各种……
简介:近几年,香港大学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家长都开始考虑要将孩子送到香港去上大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
简介:一旦进入高三同学们就成为了准高考生,那么,让我们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做起吧。那就是熟懂高考,把握……
简介: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参与心仪大学的自主招生获得加分,无疑就意味着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大地……
简介: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学习艺术,你可能喜欢,这没有错,但是如果真的上升到一个高度当做专业去学的话……
还可以这样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
微信号:www_gaokao_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高考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