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高行健 没有主义写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二手书也可以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生活施虐作家,作家施虐文字,文字施虐读者。美和绝望靠得是那么近。
高行健小说点评——李劼
&高行健的《灵山》,假如从结尾那段面对青蛙的上帝感写起,可能会是另外一番境界。作者跋山涉水,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之后,突然有所领悟,但小说却结束了。向秀的思旧赋只写了个开头,是因为向秀想得十分明白,不需要再说什么了。高行健的《灵山》则是写着写着,才突然明白过来的。《灵山》的形式颇有意思,一会儿是抒情诗方式,并且特意用第二人称;一会儿是采风式的实录方式,作者和被采访者,全都清清楚楚;一会儿是游记写法,虽然作者的心境并不是游山玩水;一会儿又突然插入一段对话体的画评,有关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说得随意而精彩。最后则是独自面对上帝。这种不同的形式,很像跟女人作爱的不同姿势。作者似乎有操小说的快感。所谓的面对上帝,好比是作爱之后的放松和宁静。写作的过程,被一种焦灼所左右。作者与其说是在寻找什么,不如说是想摆脱什么。相比之下,后者更为强烈,时不时地左右了作者的行文。&如果说作者在寻找什么的话,那么是在寻找本真的生命,原始的灵魂,独立不羁的个人,深邃神秘的精神空间,如此等等。小说力图穿越几十年的人生重压,连同意识形态的压迫,穿越几千年的谎言,摆脱所有的枷锁和各种镣铐。有关历史的那段排比句,是整个行文中最为精彩的段落之一。但这不是小说,而是思想。&面对女人,男主人公只想做个男人,既不想扮演父亲,也不想如同儿子一般寻求母性的慰籍。在贾宝玉和西门庆之间,男主人公宁可西门庆一下,既玩世不恭,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当然,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感。依然是有情有义。只是不再梦想,不再期待。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有了,就好好品尝。&A HOMELESS GUY。 一个流浪者。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也顾不上同情别人。好像从容不迫,其实是行色匆匆。&《灵山》虚构了灵山,就好比《等待戈多》需要戈多一样。最后作者也许发现,灵山就在自己的脚下。这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寻找,是为了解放自己。&走向原始的山林,是为了走向灵魂的深处。&民间歌谣如同神话一样,乃是集体无意识最美丽的展现。没有创伤,一切都是自然而健康的。所谓采风,其实是对灵魂的采访。&相信有个灵山,是因为对没有灵山的世界已经彻底失望和绝望。&《灵山》不是寻根小说,与当年的那些小说及其作者完全是两回事情。《灵山》与对伯夷叔齐的某种记忆有关。就像老板开除一个雇员时,雇员也可以说,炒了老板的鱿鱼。是世界抛弃了我,还是我抛弃了世界?是历史唾弃了我,还是我唾弃了历史?是你们开除了我,还是我开除了你们?再见吧,你们。如此等等。&《灵山》的写作是随意的,所以全是心境和心灵的实录,其中心境的成份更多些。但就小说而言,似乎又过于任性了。当然,也可以不把小说当回事。&男主人公不是个玩世不恭的人,但又不得不玩世不恭。因为一认真就只好自杀,或者发疯,还有就是坐牢。寻找灵山,也是对认真的逃避。想活下去,只好不认真。逃离认真,逃离自杀,逃离发疯,逃离坐牢。这可能会让一些认真的人受不了。但自由本来就意味着免于恐惧。干吗要认真,干吗要自杀,干吗要发疯,干吗要坐牢呢?凭什么?所以就去寻找灵山。&但还是被认真压迫着。这是作者最为焦灼的地方。认真和不认真的冲突,权利和义务的冲突。选择生活的权利,还是因为认真而来的义务?哈姆雷特究竟应该去跟奥菲莉亚作爱呢,还是应该去为父亲复仇?父仇真有那么重要么?但问题是,这世上真有什么奥菲莉亚么?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可是,不要说三个,就是三百个女人,合得成一个奥菲莉亚么?当然,凑合着过,也行。也许每一个女人,都可能是奥菲莉亚。&TO BE OR NOT OT BE。是生存的权利,还是良心的义务。这确实是个永恒话题,因为这是人生永恒的困境。人总是被这样的两难所纠缠。但二种选择都是无可指责的。&《灵山》最终是关于权利的诉求,虽然时时流露精神的指向。主人公与其说是向往什么的,不如说是脚踏实地的。逃跑,不是一种梦游,必须十分清醒,十分警觉。《灵山》是警觉的,就像在越狱一样。&《灵山》是一个越狱囚徒的自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划地为牢。有人感觉到了,有人意识到了。有人在悄悄地溜出去,万一被人发现,就说是去寻找灵山。当然,这不过是别一种解释罢了。&十&《一个人的圣经》,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写法,行文如同第二章节里的男女主人公作爱一样,从容不迫。比起《灵山》,心境的干扰微乎其微。叙述如同一支长长的乐曲,经由人称变换,分切为二个不同的乐章,人为地互相交织。&《灵山》里下意识成份多,《一个人的圣经》里,意识成份是主导。&第一章的叙述,行云流水,但呈现出来的画面却是色彩斑阑。调子明亮,一派金色的童年。即便是突如其来的暗色团,比如母亲之死,似乎也只是为了衬托出童年的明媚;一如这明媚的童年记忆,为以后的章节反衬出这孩子成人后的悲凉和人世间的黑暗。老和尚一语成谶。就像《灵山》的最后一节,成为整个小说的龙睛;《一个人的圣经》的第一章,提供了一双孩子的眼睛。没有这双眼睛,以后的章节便无从读起。&这孩子敏感,自恋;外表怯弱,内心固执。生来没有进攻性,连讲故事都没有&主人翁&意识。但你也别想让他随便付出。待人接物,总是下意识地退让三分。头脑清楚,却胸无城府。这孩子是一把打开主人公心扉的钥匙。&或许是出于对自恋的下意识警觉,小说故意避免第一人称。但第二人称更抒情,更突出对自己的爱恋。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能确实不喜抛头露面。&童年有过被爱的温馨,哪怕是娇宠,日后才能更深切地感受人世的残酷,并且在无爱的地狱里坚持爱的立场。爱,对儿童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假如小时候也被如此爱过,可能就不成其毛泽东了。&可惜的是,这孩子还没好好感受爱人,便被抛入了那个叫做新社会的人间地狱。因此,整个小说的基点是被爱,然后衍生出被抛弃,被作践,一切都是被动的,只有最终的逃离才是主动的。&玛格丽特对男主人公的感觉是准确的,只是她没有说出来,也许是男主人公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叙述者没有表达出来。那就是,她面对的这个男人,人生旅程过于行色匆匆,还没来得及学会爱别人,仅止于不平和同情。&相比之下,后来的西尔薇不在乎别人爱不爱,也不在乎爱不爱别人,只在乎自己满意不满意。作一次爱,就像上一次餐馆。上海以前有一出专讲餐馆故事的滑稽戏,就叫满意不满意。&由此,笼罩整个小说的,不是由慈悲而生的悲悯,而就是悲惨本身。&林教会了他做爱,但林没教他爱。因为林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叫爱,而只知道做爱。林也有被娇宠的情结。林可以从这个男人的怀抱转入另一个,但他可以么?就算可以,也很难。除非像西尔薇一样,以满意为标准。&当然,爱本来也不是外植的,更不是被教化而成的,而是自内心滋生,生长,像一棵树,一株草一般。能像李后主那样唱叹,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上升到基督的悲悯?不能,也不愿意苛求小说。&作者的笔调有一种门德尔松式的优雅和美丽,但经常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却是贝多芬式的激越。准确地说,小说呈现的是一片伦勃朗画面上的暗调子。人说,伦勃朗的暗调子是最丰富的色彩,殊不知那样的丰富,凝结着多多少少的血泪,簇拥着多多少少颗破碎的心。我是指《一个人的圣经》。&笔调的优雅和故事的凝重,反差过于强烈。&但该小说的画面感真好。要一个画家讲故事,实在不容易。画家通常会被画面所吸引,细腻精致的画面,像个娇美的女人,夺走了叙述者的绝大部分注意力。&如果小说能打出伦勃朗画中经常出现的那道顶光,《一个人的圣经》之命名,也就名符其实了。比如《日瓦格医生》,就有这道顶光,连同相应的诗意。&自己做自己的上帝和使徒。这是一种追求。真正能够抵达,就成了慧能。但慧能也没有彻底做成,被人挂了个六祖的头衔。卡夫卡做成了,假如他的小说真被朋友烧掉的话。&不能想像作者会喜欢瓦格纳的音乐。&作者与尼采,格格不入。尼采说上帝死了的意思,是他自己成了上帝。而作者只做自己的上帝。&该小说的写作,经常被回忆所吞没。因此,纷至沓来的细节,覆盖了《一个人的圣经》在故事上的个人性。&假如没有第一章的那个孩子,那么这部小说也许会被混同于许许多多大同小异的回忆录。&有时候,纷飞的细节需要集中在一个故事上,就像《日瓦格医生》那样。火车的车轮之于铁轨,当然比不上唱机的唱针之于唱片的压强。&也可能,整个叙述,野性不足,毕竟不是个孤魂野鬼出身的人哪。&可见,作者与其说是在写小说,不如说是在借小说发掘记忆。而记忆又太沉重了,不仅压倒了主人公,也压倒了小说的写作本身。&作者的文学立场十分彻底,小说不听命于任何律令。与《灵山》一样,生存权利的诉求,再一次成为小说的&第一推动&。只是作者本人将此解释成,做自己的上帝和使徒。&&灵山》是对自由的渴望,《一个人的圣经》是对不自由的自由自在的回忆。&所以作者把小说诉诸回忆,把回忆交给散文。散淡,是作者的个性,也构成了小说的风格。&小说结尾,孩子说完,哭完,擦干眼泪,然后赶紧回到剩下的人生河流里。人不能二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男人也不可能二次走进同一个女人。所以,叫床声依然激动人心。&读完小说的最后一页,突然想起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最后的乐章,管弦乐的轰鸣声里,突然飘出一段凄凄的竹笛,仿佛一个历经沧桑的女子,泪流满面地挤入欢庆的人群。她当时的感觉一定是,活着,是多么的美好!&2002年十二月
站长在关注[转载]阅读《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1)
阅读《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
&& &——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文学系
主办的文学讲座的讲稿
一、小说背后的文化哲学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高行健的两部长篇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这两部小说都是高行健的代表作。它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已被瑞典、法国的一些评论家充分认识,但还没有被高行健故国的评论家充分认识。因此,我也找不到可以参考的评论文章,无法引经据典,只能讲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灵山》的中文本出版於1991年(台湾联经)。当时一年还卖不到一百本,许多读者都进入不了“灵山”世界。高行健获奖之后,才成为畅销书,但还是有些朋友读了之后,觉得走入“灵山”有困难。我曾问过一位年轻朋友,你带著什么样的阅读期待去阅读《灵山》呢?他没有回答。而我说,不要有先验的阅读期待。因为高行健的写法和传统的写法很不相同,他的小说观念非常特别。
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说阅读心理,总是要求小说近乎传奇,有所谓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或者鲜明的人物性格;而如果按照时髦的所谓“现代性”要求进行阅读,又期待小说能玩玩语言,能有许多破碎的句子或者潜意识活动。可是高行健的小说,尤其是《灵山》,偏偏没有什么连贯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人物性格历史,它以人称替代人物,以心理节奏替代情节,以情绪变化来调节文体,完全是另一种写法。无论是《灵山》还是《一个人的圣经》,句子都相当完整,一点也不破碎,而且语言很有音乐感,不仅有意美,还有音美。高行健在两部小说中也没有刻意挖掘潜意识,反之,他有相当清醒的意识,甚至还在人称的三维结构中特意设置一维“他”即中性的眼睛,有意识地观照、评论“你”和“我”。因此,他的小说不是乔伊斯与沃尔芙那种意识流,而是一种独创的“语言流”。这种语言方式舍弃静态描写、解说与分析,追踪心理活动过程又不失汉语韵味。如果期待高行健来些意识流或者先锋派的文本颠覆,就会感到失望。如果有激进革命论者期待高行健能提供一些“反动言论”以满足政治刺激,那更要失望。高行健的小说不仅摆脱“政治刺激”、“文本颠覆”等老路子,而且完全摆脱流行的小说观念。写作《灵山》时,他的小说观念是反“情节加人物”的传统模式。在城市大学的讲演中,他说他写《灵山》时,心目中的小说,是不论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异文杂记,只要不是官方观念的演绎,都可进入小说。在《灵山》的第七十二回干脆表述一下小说观念。他认为小说不一定要有个完整的故事,也不一定要遵循“先有铺垫,再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的逻辑,甚至也不一定要去塑造什么“人物性格”。《灵山》中有一节表述了他的小说观念:
对,小说不是绘画,是语言的艺术。可你以为你这些人称之间耍耍贫嘴就能代替人物性格的塑造?
他说他也不想去塑造什么人物性格,他还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性格。
“你还写什么小说?你连什么是小说都还没懂。”
他便请问阁下是否可以给小说下个定义?批评家终於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还什么现代派,学西方也没学像。”
他说那就算东方的。
“东方没有你这样搞的!把游记,道听途说,感想,笔记,小说,不成其为理论的议论,寓言也不像寓言,再抄录点民歌民谣,加上些胡乱编造的不像神话的鬼话,七拼八凑,居然也算是小说!”
他说战国的方志,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唐代的传奇,宋元的话本,明清的章回和笔记,自古以来,地理博物,街头巷语,道听途说,异文杂录,皆小说也,谁也未曾定下规范。
《灵山&就是这样一种小说,各种文体,甚至散文诗都融进去了,从而汇聚成一种很和谐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但我们开始会不太习惯,我开始进入的时候也不习惯。那么我为什么喜欢高行健的小说?可能是自己比较喜欢写散文,我把《灵山》当作散文来读,《灵山》里的每一节都是非常优美的散文。其小说的写法很像《老残游记》。《老残游记》在我们近代小说里算是优秀的小说,但我觉得《老残游记》整个格局不够大。相比之下,高行健《灵山》的眼界更宽阔。总之,读高行健的小说首先得放下猎奇的传统阅读心理。此外,要了解《灵山》,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观念。高行健的文化观念不是儒家文化观念,而是非儒家的观念,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非官方的文化观念。
高行健喜欢中国四种文化形态:一是士大夫知识份子的隐逸文化;二是道家的自然观,这一自然观使他更尊重生命的自然,即内自然;三是非宗教形态的禅宗文化,这是最普通但又最自由的一种文化。禅宗文化对高行健的影响很大,《灵山》整部小说都浸透禅性。小说结尾,“我”最后在青蛙的眼睛里,见到上帝。这是一种大彻大悟。灵山实际上就是瞬间的彻悟,灵山就在自己心中。世上没有灵山,却又处处都是灵山;其情形一如世上没有上帝,但又处处是上帝一样。最后第四种,便是民间文化。有关民间文化,高行健告诉我,他最激动的事情就是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民间的《黑暗传》,写得非常好。他说我们中原文化没有史诗,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却有,《黑暗传》就是史诗。《灵山》里写到《黑暗传》是怎么来的,我读后感到很亲切。它是多么美好的民间文化呀!《黑暗传》给了高行健很大的启发,他的《一个人的圣经》可以说就是当代的《黑暗传》,是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时期中国人心灵里的黑暗史。
除了注意高行健小说的文化支撑点之外,还应当注意他小说的哲学支撑点。高行健是一个很有哲学意识的作家,而他的哲学观又表现为他对人、对人性的一些很特别的基本观念。他一再说,人是脆弱的。与过去的人文主义者相同的是,他也呼唤人的尊严与人的权利;但不同的是,高行健是谦卑的,他不唱人的高调,也不像文艺复兴时代那样颂扬人的长处和优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更反对尼采对人的夸张和自我膨胀(创造另一种自我上帝)。他强调的是人的弱点,人的局限、人性中脆弱的一面。他不仅清醒地看到人的弱点,而且承认人的弱点的合理性。在《灵山》中,主人公见首先揭示自己的脆弱。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当他被误断得了癌症之后,便充满恐惧,在复查时,不知不觉地念起佛来。人是多么无助与渺小,当死神走近身边的时候,从内到外都感到颤栗,并不是什么英雄。文化大革命中他冒充了几天英雄,也很快就露了马脚。因为脆弱,他甚至丢失了生命的自然和追求爱情的勇气。当带有原始野性的少数民族女子给予他爱的暗示时,他手足无措地退却了。人性深处那绝对无法掩盖的脆弱与矛盾於此暴露无遗。《灵山》第39节描写苗族的龙船节,黄昏到来时,捏着手帕打著小伞的苗家少男少女,唱着情歌,呼唤情郎。在这个未被革命与政治全部卷走纯朴民风的边陲地带,年轻生命的情爱是自然、勇敢、简单的:
男子肆无忌惮,凑到女子脸面前,像挑选瓜果一样选择
最中意的人。女孩子们这时候都挪开手上的手帕与扇
子,越被端详,越唱得尽情。只要双方对上话,那姑娘
便与小伙子双双走了。
面对这一情景,“我顿时被包围在一片春情之中,心想人类求爱原来正是这样,后世之所谓文明把性的冲动和爱情竟然分割”。在夜色越来越浓的时候,他突然听见一声用汉语叫哥,四、五个姑娘朝着他唱,他知道这就是求爱。但是他在爱的面前退却了。他意识到自己丢失了原始的自然与野性,也丢失了原始的天真与勇敢。他意识到,“我的心已经老了,不会再全身心不顾一切去爱一个少女,我同女人的关系早已丧失了这种自然而然的情爱,剩下的只有欲望。哪怕它追求一时的快乐,也怕承担责任”。而这种脆弱,恰恰是摆脱不了一张人皮,人皮越是精致就越是脆弱。各种虚伪的伦理观念,各种僵死的文化观念,都在加厚这张人皮,或使人皮更加精致。到了文化大革命,人对理念和意识形态的膜拜到了极点,自然生命也被窒息到了极点。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当代文学的两极,无论是高行健的冷文学,还是莫言的热文学,都发现了中华民族原始自然生命的丧失,因此共同进行了一场野性的呼唤。
《一个人的圣经》中的几个女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脆弱的。他的性启蒙老师“林”,本来好像是大胆无畏的,可是一听到他的家庭档案里记载著主人公父亲有过枪枝,便吓得从情爱中逃走。最后,她选择了一个副部长做丈夫,以为只有在权位下取暖,才觉得安全。而妻子“情”,在疯狂状态的背后,也是极脆弱的。她的父母亲一被审查,她就变形变态了。出於恐惧,她曾和主人公赤身裸体地互相拥抱互相安慰,以至结为夫妻。她本应当是主人翁的夏娃,可是,这个夏娃在革命风暴的压力之下,变成拿起刀子对着丈夫咆哮的疯子。“亚当”(主人公)变成披著狼皮的羊,夏娃变成懦弱却吐出牙齿的蛇;所谓亚当与夏娃,已经完全不能够沟通。这里,高行健对人性是悲观的。在他看来,哪怕是最亲近的两个人,例如夫妻、情人之间,都那么难以互相沟通,难以互相理解,更何况其他人。
把握了高行健的文化观念和人性观念之后,我们再注意一下高行健创作的总特点,就能进入他的文学世界了。这个特点就是无论他的小说或者戏剧,都能将自己的灵魂打开,把内在世界打开,真实真诚地打开,打开的程度又是很彻底的。高行健说他的写作不迎合读者,只是“自言自语”,不理会别人怎样评说,他说他要充分尊重他的读者,而能给予读者最高的尊重就是真实与真诚。高行健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也说到真实和真诚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高品格,真实和真诚在文学里,不仅是审美问题,而且本身就是文学的伦理,这就是说,只有真诚才有作家的道德。高行健撕破一切假面具和伪装,把自己的灵魂展现给读者看。几个月前我到新加坡,有记者问我和高行健有什么不同?我说我会写评论,写散文,高行健也会写;但高行健会的我都不会,他会写小说,会写戏,会画画,会导演,我都不会。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我有心理障碍,不可能像他那样展示全部的生命真实,例如性爱的真实,所以我写不了小说。高行健写性爱,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高行健说他很喜欢中国几部小说,我很高兴他没有提到《三国演义》,因为我特别讨厌这部小说。他提到《金瓶梅》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说,能把当时的人的生命状态、人性的真实状态展示出来。在当时宋明理学阴影的笼罩下,能写出这类小说确实很不简单。而且《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没有对性爱作出伦理判断,只是客观地描写,特别是其后半部写得非常冷静,很不简单。高行健坦率地赞赏《金瓶梅》,也是把灵魂打开给读者看,一点也不掺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4Pages: 4/4Go
主题 : 《一个人的圣经》 txt下载 作者:高行健 [完结]
论坛币: 1 个
威望: 0 点
贡献值: 0 点
TXT值: 0 点
在线时间: 0(时)
看看这部小说
论坛币: 1 个
威望: 0 点
贡献值: 0 点
TXT值: 0 点
在线时间: 0(时)
看看灵山的姊妹篇
4Pages: 4/4Go
(发满10贴后不会再有验证码)
11+6-7=? 正确答案:10
本站内容均由网友发布,本站不承担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网友上传的电子书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若本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将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举报邮箱:(#换成@) Style by PHPWind Code &
眉公网备05求高行健《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电子版,我的邮箱,谢谢!
求高行健《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电子版,我的邮箱,谢谢!
楼主你好,你需要的资源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注意查收,如果满意采纳下哦。如果没的话,建议先查看下垃圾箱。。。。。。。。。。。发件人:爱恨就在一瞬间
的感言:你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太感谢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行健 没有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