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根据出生年月算年龄 今年参加高考 是不是年龄偏大?

浙江高考人数今年锐减3.26万 未来6年人数还会j减少
日 11:03&&&编辑:徒然草&&&来源:杭州网
我要分享:0
  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昨天,全省31.79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比去年减少3.26万,这已是连续下降的第三年。同时,杭州的考生人数也在不断下降,今年杭州全市考生46870人,比去年减少2636人,比2012年少了4000多人。  除了浙江,北京、上海、河南等地高考报名人数也是连年下降。高考人数越来越少,录取率越来越高,想读哪所大学,是不是可以随便挑?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入手,收集些数据,看看考生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少。  浙江近年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图()  高考人数下降  与出生人口减少基本一致  先来说说人口因素。  高考人数从2012年到2015年总共减少了4.18万,这批高考学生对应的是1994年-1997年出生的孩子,四年来出生人口少了6.2万,这两个数字大体能对上。  1998年到1999年,两年出生人口又少了近3万。按这个数据来推算,未来两年全省的高考人数,确实还会下降。  浙江的情况并不特殊。据最新数据,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为6.8万人,已经连续下降9年。和2006年的12.6万人相比,报名人数缩减将近50%。  全国的高考人数都在不断减少。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50万的顶峰后,开始逐年减少,万,万人,直到去年才有小幅的反弹,人数回升到939万。  初步预测   7年后高考人数又会上升  近年高考人数一年比一年少,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周丽萍教授解释,今年高考的孩子出生在我国第三次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的1997年前后,总体数量确实在下降。  与全国一样,浙江已经历过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在上世纪50年代,第二次在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第三次在整个80年代。出生人口规模在1987年达到近70万的峰值后,就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直到2003年达到最低值44.96万后,才开始缓慢回升,目前正处于第四次生育小高峰过程之中。  周教授解释,一般来讲,两个生育高峰间隔是一代人时间,约25年左右。第三次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目前已到结婚生育年龄,带来第四次生育小高峰。同时,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结婚后可享受&双独&政策(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两胎),这种&双峰叠加&使出生人口明显增多,2010年全省出生人口数达55.08万,2014年达到近58万,比出生人口最少的2003年直增13万。  2014年初,浙江又在全国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使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峰值更高。而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伴随其一生的都是资源的紧张状态。从读幼儿园开始、到高考上大学、再到就业等,都将面临更多、更激烈的竞争。  来看看一个有趣的年份:2003年,出生人口数是近30年来的最低值。当年是羊年,按民间的风俗和说法,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2003年暴发非典,人口数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4年、2005年,出生人口攀升,猛增近10万人,这批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再过6年,也就是2022年、2023年他们将参加高考,他们面临的竞争会激烈很多。  也就是说,浙江省的高考人数未来6年内还将不断下降,初步预测,2021年高考人数可能会创历史新低。之后,也就是2022年开始,浙江的高考人数又会&触底反弹&,开始回升。  高中出国人数稳步上升  这几年,放弃国内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杭州第二中学今年高三要出国的有70人左右,高一高二的有50人左右,五六年前,要出国的人有50多。再往前推一届,出国人数只有30人左右。杭二中冯雅喆同学,已被美国一所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录取,高考前一天,她正和十几个来自杭高、杭外等的&出国党&们,紧张筹备一场音乐节。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今年高三有三四十人要出国,高一、高二加起来六七十人。2013年要出国的将近百人。负责统计出国生数据的贾湘梅老师说,学生高一读完出去的有很多,高三出去的也不少,和前些年比,人数稳步增加。  普通高中的学生留学需求也很旺盛。一位普高校长说,三四年前,学校每年的出国人数就有100多。重高孩子放弃高考,多是追求世界一流名校。而普高的孩子们,可能更多是国内读书读不上好大学,出国换一条路径发展。  高复市场不断萎缩  不想出国,或经济条件受限的更多家庭,如果高考失利,不少人会选择高复,再战一年。  杭州老牌的建人高复学校办了近20年,校长桑坚信亲历高复发展的兴盛和衰落,他说上世纪90年代高复办起来,到了年达到高峰。当时高考前一个月,就有家长来报名。高考一结束,各种高复广告铺天盖地。2007年&2008年是全省高复市场最火的阶段。全省高复学生有五六万人,当时100个杭州考生里,就有34人是高复生。只是到了去年,全省只剩1万人。  2009年,浙江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高复发展急转直下。一些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内容变化较大,主动放弃复读,当年高复人数大幅减少。杭州市高复生从6500人直接降到3000人。之后人数继续下降,2013年有2000多人,到了今年只剩1200人左右。杭州的高复学校曾有二三十家,现在只剩两三家。  不过,去年浙江发布高考改革新政,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对高复市场的利好消息,让复读生的优势变得非常明显。  因为新政规定,除语数外这三科必考外,其他几门作为选考科目,且成绩两年内有效。还有,浙江省高考英语也是一年两考,成绩两年有效。这样一来,到了2018年高考时,浙江高考复读生重新高考,只要考语文、数学两门即可。仅学2科,还比应届生多学1年,复读生有更多时间重点复习,提高成绩。由此带给应届生的高考压力,可能会史无前例。  今后上重高可能会越来越容易  今年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投入使用,招生数增加千人左右。接下来几年,杭二中萧山分校、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等都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这几年高中入学人数越来越少,新建的学校越来越多,今后杭州学生上重点高中会不会越来越容易?  杭州第二中学叶翠微校长说:&确实人少招生多,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上重点高中更容易了。&  叶翠微说,优质高中的比例一步步提升,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实。理论上讲,发展到最后,以后读高中可能不再需要考试,零门槛入学。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状态,可能未来的某一天会真的实现。但是,这也要求高中要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发展,找到生源对象,找到自己的粉丝。  杭州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综合来看,全省读高中的人数在下降,但城市化进程下人口是流动的,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特意来到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比如杭州就是人口流入区,就学压力、教育资源的缺口还是挺大的。所以,这些年一直还在加快学校建设进度。  有些大学招不到学生直接关门  高考人数减少,高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说,2000年左右,全国大学开始扩招。增加专业数,增加计划数,每一所学校都想做得大而全。十多年过去,高考人群越来越少,一些盲目扩张的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吃力。  &考生变少了,最直接的会导致一批高职院校、高专学校招不满学生,或是录取报到率很低。现在好多省份都有这种情况,有个别学校办不下去的,直接关门。&有高校老师分析,&人少学校多,对考生是好事情,大家有更多选择。这种情势下,大学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把某些专业做强做大,从原来的大而全,做到小而精。大学专业办得好不好,直接接受市场、社会的检验。&(都市快报张娜)
我要分享: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E都市立场。
E都市新闻手机版~
火速扫描精彩猛料,你懂的!1990年出生。今年高考 是不是年龄有点大了?_百度知道
1990年出生。今年高考 是不是年龄有点大了?
高考考的是成绩而不是年龄,放宽心,不要给自己添加没有必要的烦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高考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不能算是大。
你想太多了,什么时候认真学习都不会迟,参与竞争也不分年龄的。
不能算大,我今年大一我们班还有八八年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刚看到一条新闻,参加高考的学生连续四年下降,是不是可以说人口红利过去了?  是不是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要下滑了,房价要暴跌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万事都使房价跌  
  再过几年老头老太太死几批  房子多的很
  是因为看到大学毕业的挣钱还没有打工多 许多农村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考了而已
反正考一大专或者烂本科也不值钱
还不如省下学费早点打工
  而且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rain-07 09:46:38  再过几年老头老太太死几批  房子多的很  -----------------------------  现在的这批老头老太是60年代鼓励生育那年代生的 他们要死光 至少还需要20-30年
20-30年后那房子就是待拆的危房,你说的房子多的很 很到哪里了?很到废墟里去了?
  @徐庆的爹
10:22:34  是因为看到大学毕业的挣钱还没有打工多 许多农村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考了而已 反正考一大专或者烂本科也不值钱 还不如省下学费早点打工   -----------------------------  你是这样教育你娃的吧。
  @aaly-07 10:28:41  @徐庆的爹
10:22:34  是因为看到大学毕业的挣钱还没有打工多 许多农村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考了而已 反正考一大专或者烂本科也不值钱 还不如省下学费早点打工  -----------------------------  你是这样教育你娃的吧。  -----------------------------  我娃如果成绩在年纪垫底
我要么送他出国镀金
要么直接出学校找个事干
垫底了还考很么劲
靠个破大专半点用都没有
  是的,晚二十年买房,省一辈子打拼。  
  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将来农村和中小城市的房子肯定会多出来。  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会受影响。  如果投资房产,最好投资北上广的黄金地段。  就算中国只剩五亿人,这些地区仍然拥挤不堪。
  你得管住农村孩子不到城市来,那人口红利就真的彻底消失了  
  @鹅城县长
10:53:43  是的,晚二十年买房,省一辈子打拼。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再过二十年,一辈子也到了
  @徐庆的爹
10:51:45  @aaly-07 10:28:41  @徐庆的爹
10:22:34  是因为看到大学毕业的挣钱还没有打工多 许多农村的孩子和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考了而已 反正考一大专或者烂本科也不值钱 还不如省下学费早点打工  -----------------------------  你是这样教育你娃的吧。......  -----------------------------  难道只有你这样想,以前的娃不是这样?学的不好早就分流了,谁考大学?
  回复第8楼(作者:@鹅城县长 于
10:53)  是的,晚二十年买房,省一辈子打拼。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县长好,我是麻匪  
  回复楼主,@蹒跚而过  刚看到一条新闻,参加高考的学生连续四年下降,是不是可以说人口红利过去了?  是不是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要下滑了,房价要暴跌了?  -----------------------------  不一定,现在流行高职,有钱的出国。  
  如果还有人口红利,为什么要求我们要连续交社保25年?要我们工作到60岁?明显就是没有人口红利,对80后这代人的剥削已近尾声了.
  有这个趋势  但问题是,现在参加高考的,不到20岁,而40岁左右才是一个人的黄金期  也就是说,还有20年  空军们等得起么?
  作者:天高月小水落石出 回复日期: 12:16:02   回复   如果还有人口红利,为什么要求我们要连续交社保25年?要我们工作到60岁?明显就是没有人口红利,对80后这代人的剥削已近尾声了.  ------------------------------------------------------------  正解
  回复第8楼,@鹅城县长  是的,晚二十年买房,省一辈子打拼。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很简单哪,把房子都留给有资格的人就行  了  呵呵  
    窃听狂贱货,贾子航我操你妈!!!!!!!!!
  1990年出生 52.69% 26,210,044 13,811,030 12,399,014   1991年出生 53.16% 20,082,026 10,674,963 9,407,063   1992年出生 53.40% 18,752,106 10,014,222 8,737,884   1993年出生 53.53% 17,914,756 9,590,414 8,324,342   1994年出生 53.83% 16,470,140 8,866,012 7,604,128   1995年出生 54.08% 16,933,559 9,157,597 7,775,962   1996年出生 54.24% 15,224,282 8,257,145 6,967,137   1997年出生 54.64% 14,454,335 7,897,234 6,557,101   1998年出生 54.97% 14,010,711 7,701,684 6,309,027   1999年出生 55.09% 11,495,247 6,332,425 5,162,822   2000年出生 54.08% 13,793,799 7,460,206 6,333,593
  上面的人口数据表明,2008年是一个最高峰,之后年年下降。  另外那个百分比是男孩的比例
  北京上海很多都已经出国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我是号出生的,请问我今年复习是不是年龄有些大,大学生的年龄多数是多大,有人会说你大吗?_百度知道
我是号出生的,请问我今年复习是不是年龄有些大,大学生的年龄多数是多大,有人会说你大吗?
想再复习考个好的我因为高考意外受伤考个本三。谢谢你,有路过的给我点建议
提问者采纳
弟啊,我们宿舍有个89哥们,说真的很尴尬…无法融入我们生活,我们大学大一的新生的平均年龄是91,的确有点大了,有时候还打架…而且高考发生意外谁也说不准…对吧……如果你有把握考个本一…有这个决心…这个把握…支持你…兄弟三思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出生年月算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