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降服这样形容女人性格的词女人

最易离婚女人什么样|吸引|技巧_凤凰时尚
最易离婚女人什么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语:婚姻是许多人成年的标志,也是开始学会负责的标志。对于中国的女人来说,一旦结婚之后,自己的生活重心都会围绕着老公、孩子转,自己几乎没给自己留点空余时间。虽然这是贤妻良母的表现,但也可能会是你老公对
躁狂型女人 这种女人属于那种歇斯底里的女人,或者说是过度情绪化的女人,性格极度不稳定,男人每日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会引来狂风暴雨般的指责;这种女人也是那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女人,男人必须完全以她为中心,不能有一点的懈怠,你只要稍稍稍辜负她,她就会以死作威胁,典型的神经质,动不动就有发动千军万马之势,跟这样的女人做夫妻,男人要随时提防她闹出失控局面,长期以去,谁受得了?婚姻出现问题也就是迟早的事。 滥情型女人 有的女人是天生多情的种子,极容易走向反面,那就是滥情,喜欢招蜂引蝶,这是某些女人骨子里的东西,她天生就是水性杨花,一刻也离不开男人的滋润,却又把男人当玩物,在她的爱情字典里没有&唯一&这两个字,移情别恋不是她的错,因为她生来太易动情。她的最大特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恋爱的机会,所有追求她的男士在她看来都别有魅力。面对这样的女人,你只能有心理准备,她爱上你,也很容易爱上别人。她懂得利用女人的天赋来让男人心悦诚服,从不同的男人身上获取不同的需要,同时却巧妙地让每个人都以为是她的最爱。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男人身累心更累,戴绿帽是迟早的事,婚姻的破裂也是迟早的事。 怨妇型女人 男人大多对怨妇不感兴趣,甚至很反感。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吓唬人的话。试想如果一个女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抱怨个不停,把你当成发泄怨气的对象,把所有她能够看到的人当出气筒,这就是把别人的错误拿来折磨自己再传递怨气给身边的人。这样的生活肯定是糟透了,糟透的生活你还想继续下去吗? 野蛮型女人 现如今,野蛮老婆似乎挺盛行,女人的这股野蛮之风越演越烈,表面看似一种流行,其实是十足的女版家庭暴力,这类女人多半是强烈女权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在她眼里,男人根本不是东西,她开口闭口都是批判男人的不是,别寄望她百依百顺,要做牛做马才能取悦她。除非男人有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性,否则你只能选择逃之夭夭,温柔是女人降服男人的武器,野蛮强悍则是吓跑男人的魔杖,它让女人永远无法拥有幸福的婚姻,即使有了婚姻也极可能走向毁灭。 无能型女人 也可称之为愚蠢型女人,这种女人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却会给男人制造一大堆的麻烦,典型的无知,你没法跟她沟通,也沟通不了。也许太过愚蠢的女人好打发,事实却并非如此,无知的女人不只是脑子笨,爱也无能,她压根儿不知道怎样爱,怎样制造气氛,不懂调情,娶这样的女人,男人只能当是娶了个傻保姆,你还得照顾她。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聪明的女人,哪个男人愿意找个无能愚蠢的女人做老婆?没有,当然聪明不是那种耍小聪明,不是算计,是一种大智若愚。 懒惰型女人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太懒惰,这是男人的共识。外表好看是男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而手脚勤快则是男人对女人的基本要求,懒婆娘是男人最怕的,整日无所事事,老公孩子衣服脏兮兮,家里房子乱糟糟,人不像人,家不像家,更不能忍受的是懒女人还有不良嗜好,人嗜爱好不懒,打牌搓麻炒股样样来,赌性极强,可又没啥能力,只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乱投资,男人得随时准备负债千万,这样的婚姻怎能维持长久?随时会走向死亡。 拜金型女人 这样的女人一切以物质为中心,金钱至上,爱情亲情只不过是达到达金钱的跳板或工具,她当然不会看上穷光蛋,她爱上你也不用高兴,因为她爱的是你的钱不是情,因为她的爱情首先建立在物质的满足上,她知道花男人的钱比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容易,这是她选定和男人交往的条件。娶了这样的女人做老婆,即使你有金山银山,也有被挖光的一天,那时只有落得人财两空倾家荡产的局面,婚姻破裂也是自然的事。 依赖型女人 这种女人属于自已不想事的那种,表面看起来是完全信赖男人,其实要与那种小鸟依人区别开来,她跟定你就是要你照顾她,从心理到身体,这当然没错,但依赖过度就让人无法承受,一切赖你照顾,把你当作司机、苦力、快递、保母、台佣,除非你有被依赖癖,不然要像养小孩一样养她。她懦弱糊涂,一切都要依赖男人,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如此。没有自已的工作事业,没有自已的独立的思想,男人和她在一起永远有收拾不完的残局,她忘东忘西的记性要你在一旁随时补救,短时间可以,长期如此,男人的精神、体力将不堪重负,弄得身心疲惫,婚姻成了男人独角戏,更成了负累,如何幸福得了?又如何不会破裂? 冷漠型女人 这种女人除了恋爱时会动情外,婚后似乎就不知道情为何物,冷血无情是她的特质,不想要孩子,因为那太累人,不想走亲戚,因为那伤筋动骨费脑子。翻脸不认人是她一贯的作风,不孝敬老人,不尊重老公,报复心还挺强,这还不算,更不能忍受的是她性的淡漠,社会生活没激情,家庭生活没激情,性生活也没有激情,什么都勾不起她的兴趣,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只能是陪到进棺材的那一天,白来世上走一遭。
[责任编辑:王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时尚官方微信
播放数:1450240
播放数:700380
播放数:532490
播放数:346737
48小时点击排行女人的性格决定婚姻成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女人的性格决定婚姻成败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479482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导言
过去有种说法,叫“女为悦己者容”,传统的观念也是认为女人婚前要做淑女,婚后要做贤妻良母才是幸福的王道。其实,这类观念害人不浅,因为无数爱情消逝、婚姻体的案例显示,女人倘若在两性关系中盲目投入、付出过多,反倒让男人远离,得不偿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社会,作为柔弱女性怎样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什么那些人们眼中的“坏女人”却能成功拥有美好的婚姻,至高的权力和不尽的财富?让我们通过本书一窥究竟吧。
  本书揭示出男人心底的最爱,不是美女,不是淑女,而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们把这种女人称为“三不女人”。
  她们是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女性。她们的成功来自于睿智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明?的目标,而不是妖娆的身段、姣好的容姿和正茂的风华。不管是优越的工作,美好的爱情还是永恒的友情,只要她们想得到就能得到。
  从小生长于优越家庭中的我们,没有接触过外面世界的残酷,也未尝有机会体会过人生冷暖。一旦我们步入社会碰壁的时候,我们就只会埋怨别人的不善或这个社会的不公,却想不出办法来解决,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知难而退。绝大多数人如此,柔弱的女性就更不例外。
  是不是女人就注定永远柔弱?当然不是。作者给出了成为三不女人的成功战略。
如何构筑一生圆满的爱?
  如何避免爱情和婚姻中的“审美疲劳”?
  如何让你的另一半对你一辈子矢志不渝?
  答案只有一个——做个“三不”女人,让他爱你多一些!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
爱情成了奢侈品?
 ——伟大的爱情故事都是关于分离的故事
从大学读中文系开始,到后来在CCTV6主持《佳片?约》节目的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和经典电影。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爱情故事都是关于分离的故事,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跟林黛玉、罗密欧和朱丽叶,再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廊桥遗梦》、《泰坦尼克》……
  分离,似乎才是爱情最强效的黏合剂。距离越遥远,相见越无望,爱情便越恒久而美丽。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只要两个人今生今世不再相见了,这段情便成了一段永久的传奇。于是有的哲学家慨叹:“要让一段爱情永远地存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相爱的两个人彻底分开。”
  早?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首忧伤、缠绵、充满诗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八世纪的英国诗人济慈,看到了一只古希腊的美丽古瓮,也心生惆怅,为此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大胆的情人,你永远,永远不能吻到,虽则逐渐接近目标……”在那只美丽的古瓮上,一位雄健勇武的男子,隔着陶土、颜料和一片无望的虚空,注视着他的情人,永远无法接近情人的痛苦,借由诗人的歌咏,而成永恒。
  看来,不论古今中外,那位最完?而恒久的“伊人”,似乎都是要放在水之一方,被情人遥望,供诗人吟咏的。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旦“伊人”幸福地落入婚姻的圈套,结成良缘,便不幸成为张爱玲笔下的红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若娶了红白玫瑰任意中的一朵,还是对其痴心不改,终生付出,恐怕作家写得出,读者还未必相信呢!在新版《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位物理学家,对他?下完颜洪烈对包惜弱一往情深、十八年不改的单向度痴情,提出了相当专业的质疑:“爱情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感情,不能像整流器那样,只向一个方向流。”他觉得完颜洪烈爱包惜弱十分划不来,危险系数太高,简直是个不太可能发生的奇迹,但金庸先生答复说:“世上文学评论家公认,古往今来四位最伟大的文学家是荷马、莎士比亚、歌德、但丁。这四位大文豪所写的爱情,却偏偏都是单程路的,并非双向交流。”他还举了不少例证:荷马笔下的无情美女海伦抛弃了丈夫跟随帕里斯私奔;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描写了他对一位黑美人“Dark
Lady”荡气回肠、铭心刻骨却无法得到的爱;歌德描写了少年维特对已订婚女子绿蒂的绝望的并以自杀而告终的痴爱;但丁从九岁开始就对一位同龄的少女贝阿特里齐情有独钟,这份单相思他持续了终生,最终这位姑娘成为他不朽名著《神曲》中引导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伟大女性……
  金庸先生对于单向度爱情赞赏有加,用以证明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十八年一往情深、单向付出的合理性,却也强有力地说明:爱情好似一件奢侈品,越伟大、持久、荡气回肠的爱情,越是单向度的,是经由分离、死亡才可到达的完美境界。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难道,爱情只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感慨唏嘘的传说?就没有一种爱情,是双向度的,无须分离和死亡,也能在三百六十五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永不退色吗?
  有,当然有。关于这点我后面会详细说到,这里我先要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曾经人人渴望拥有的爱情什么时候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从奢侈品到消耗品
  ——在时光中不知不觉变了质的爱情
  所谓奢侈品是相对日用品而言的,它是在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奢侈品通常是价格较高的、质量上乘的、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商品,比如豪宅、汽车、高档首饰、名牌服装等,而日用品则是日常的必需品,是老百姓过日子不可或缺的。本来爱情应该像日用品,是每个人有权利,也有能力得到的。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感情瞬息万变的现实面前,爱情这杯本应是浓得化不开的美酒,却被无情地稀释了。天长地久成了天方夜谭,爱情和婚姻被附加了条件,贴上了标签。我们一边对爱情充满着梦想和希冀,一边却在抉择中考量物质的天平和砝码,另一边还要抵御外面种种声色犬马的诱惑。爱情,本来是生活的日用品,却在现实这把利刃的层层打磨下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比如前不久在国内发行量很大的某时尚杂志就大声疾呼:“爱情看似泛滥,实属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奢侈品。”很多民调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男女觉得“爱情这东西,有最好,没有也能活”。“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逐渐成为当下大龄女的新口号。当我们恋爱的时候,也许我们还知道什么是爱情,而当我们开始步入结婚殿堂,开始生儿育女时,当我们有了房,有了车时,我们却渐渐失去了爱情。
  那是因为——漫长的时光,把爱情变成了消耗品。
  我想起了几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一本畅销书,名字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中,一块名字叫做“生活”的奶酪不知不觉地变了味道:从最初的甘美香甜、回味无穷,到逐渐馊臭发霉、味同嚼蜡。然而这过程中微妙的变化却罕有人知觉,直到有一天,发现它已彻底变质,这才悔之莫及。
  爱情,也同样如此。据说,那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在人体内只能持续一年半到三年的物质:在人类深邃的大脑中心,贮藏着丘比特之箭,叫做多巴胺。当一对男女彼此爱慕,丘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当地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片刻不见对方,就会相思不已。《诗经》所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兴奋剂式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所以到了一定时候,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亢奋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按照统计,多巴胺分泌旺盛期限平均为三十个月。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换言之,一对男女的爱情,一般只能维持三十个月。当它被磨洗一切的时光之潮冲刷掉了之后,厌倦和平庸替代了激情和神秘,爱情跟柴米油盐、鸡争鹅斗混杂在一起,幸运的话,还可以当“日用品”,多数则变成了“消耗品”,不幸的话,就只能沦为“报废品”了。多少人外遇、离婚,不就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已经消耗殆尽了吗?如果把婚姻比喻成一个汽车轮胎,爱情就是里面的气体,爱情没了,轮胎如果不及时充气就会面临报废的危险,有的人亡羊补牢,有的人则干脆换了个新的备用胎。
  原本是人人所需的日用品,却演变成了只有爱情故事中才可一见的昂贵的奢侈品,再到婚姻生活中无情的消耗品和外遇离婚时没用的报废品,爱情就这样在时光的暴晒下不知不觉变了质。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托翁这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我一直在质疑:幸福的家庭真的就一直“幸福”吗?所谓的幸福又是靠什么来维持?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乃至电影大师都在尽情地歌咏生离死别的爱情,却甚少赞颂幸福的家庭?为什么童话故事除了在结尾告诉我们一句“王子和灰姑娘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便戛然而止了?至于他俩又是如何“幸福,甜蜜,和谐”却又“语焉不详”了——为什么一些描绘婚姻生活的影视作品却让我们怎么也兴奋不起来,浪漫不起来,反倒有了某种揭开伤疤般的疼痛?
  还记得那部叫“克莱默夫妇”的美国奥斯卡经典电影吗?里面一个结婚十年依然美丽如昔的妻子乔安娜突然在某日清晨亲吻完自己熟睡中的孩子之后不辞而别,后来我们得知她如此“绝情”的原因是受不了婚姻生活的琐碎,受不了丈夫总是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对她、对孩子乃至对这个家长期的冷落和漠视。
  还记得那部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手机》吗?本来是在贺岁档推出的一部喜剧片,但观众看完之后并未开怀大笑,反倒有一丝苦涩,那是因为葛优扮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公然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搞起了婚外恋,还有他的一位同事,张国立扮演的资深策划人,居然对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二十年的妻子使用了“审美疲劳”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美学术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为什么美好的爱情一旦遭遇婚姻和日常生活的袭击,就会溃不成军?为什么一些本来在爱情的旗帜下阔步向前的男人会在婚姻这个“拆弹部队”(专拆爱情这颗“弹”)的围追堵截下迅速叛变,成了倒向“小三儿”阵营的甫志高(红色经典《红岩》中的叛徒)?为什么从前热情高涨的情人会逐渐蜕变成审美倦怠的老公?
  也许乔安娜所托非人?也许葛优扮演的那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旗帜不够鲜明、意志不够坚定以致抵不住外面的诱惑?
  不是,都不是。
  乔安娜也好,葛优饰演的主持人也好,他们都是大千世界中最普通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恶”而破坏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故事才唤起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我认为,使这些普通人的“爱情奶酪”在婚姻和日常生活中渐渐腐坏的,不是“恶”,而是“平淡”和“惰性”,是一把“不慧之剑”误斩了情丝。
做个“三不”女人:防“不慧之剑”误斩情丝
  读者可能会说,你说错了,那叫“慧剑斩情丝”。我想说,不对,大多数人的爱情和婚姻悲剧,都是被一把“不慧之剑”误斩了情丝。
  这把剑的名字,叫做“达摩克利斯之剑”。
  古希腊有个国王名叫狄奥尼西奥斯,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妙绝伦、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儿触到了自己的头时,达摩克利斯的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他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达摩克利斯说:“是的,我知道了,除了财富和荣誉之外,你还有很多忧虑。请您回到您的宝座上去吧,我回我的家。”从此,达摩克利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在每个人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哪怕我们像故事中的国王一样幸福,但只要我们抬头,用心去看,就同样能够看到一柄无形的、危险的、摇摇欲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用一根马鬃或者头发丝悬在头上。对国王而言,风险与权力同在;对爱人们来讲,风险与幸福并存。只是,幸福地得到了爱情、顺利地进入了婚姻的朋友们,往往被日复一日平淡的幸福时光模糊了眼和心,因此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直到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掉下来,斩断了情丝,才悔之莫及。
  所以,对于相比于男性更重视爱情美满和婚姻幸福的女性而言,如果想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维系一段牵手终生的幸福婚姻,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把剑的存在。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爱情才既不是经由分离和死亡才能获得的奢侈品,也不会在时光的磨砺中,逐渐变成消耗品,甚至报废品。
  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爱情将毕生保持新鲜的魅力,她们不会因为已经获得了婚姻和爱情,就在幸福中丧失对风险的估测,忽略爱情这块奶酪的保质期。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宋丹丹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在小品《说事儿》中感慨道:“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儿!”此言一出,顿时被不少女人奉若令牌,开始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同时,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对此颇为不屑。其实,所谓的“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要表现出“最毒妇人心”的那种“狠”,而是一种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狠劲”,一种不在爱情和婚姻的阵地中迷失自我的清醒,一种对自己“狠”一点儿,也对最爱的男人“狠”一点儿的坚强。因为女人,尤其是深受贤妻良母观念影响的中国女人很容易在两性关系中盲目投入、失去重心,最后心力交瘁之余既没留住老公,也没保住婚姻(关于这个问题,后文还会谈到)。
  本书就献给这样一种懂得对自己“狠”一点儿,也对男人“狠”一点儿的坚强而智慧的女性:她们既是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却跟蚊子血和饭黏子无缘。完满的爱情和婚姻并没有使她们失去自己的根和土壤,无须经历生离和死别,她们也依旧自由地舒展和生长。她们在此岸与家人长相厮守,彼此带来温暖慰藉;也常常在水一方,供爱人注视和遥望。
  她们将打破经由分离才能到达伟大爱情的魔咒。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
  她们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把这样的女人称为“三不”女人。哪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她们也让男人魂牵梦萦。她们从不依赖男人,不会成为男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附属品。她们身上有一股“狠劲”,这反倒让她们无论在事业、爱情还是婚姻上都地位稳固。在她们充满自信和智慧的光芒之下,爱情不再是消耗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
  “三不”女人既存活于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女人的存在,或者即使看出她们的魅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她们,效仿她们,以至于她们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形单影只。
  那么,“三不”女人长久吸引男人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她们不仅可以在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凤凰涅,也能在日日面对的真实情感和婚姻中获得永生?为什么说对自己,也对男人“狠”一点儿的女人反倒会让圆满的爱情趋于长久?历史上和现实中究竟哪些女人可以被称为“三不”女人?如果你对这些怀有兴趣的话,那么,希望你有时间看看这本书。
  只要你把心爱的人的命脉扣住,
  就不愁他不是你的囊中之物
  “三不”女人概念的提出跟我上本书是息息相关的。
  我的上本书《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面市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在这些来信中,有支持的,有探询的,有疑惑的,也有反对的。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大家谈论较多的是“三不”女人这个概念。在上本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样的女人最让男人魂牵梦萦、牵肠挂肚以致不离不弃?我认为既不是相貌出众的美女,也不是温柔贤惠的淑女,而是深藏不露、捉摸不透、飘忽不定的女人,我把这种女人称为“三不女人”。
  然而,“三不”女人的真正魅力又体现在何处?如何成为“三不”女人?这“深藏不露、捉摸不透、飘忽不定”的“三不”原则在跟男人相恋乃至结婚以后又如何落在实处?由于篇幅所限,我未及充分阐述,因此,也引来了不少读者的误会。有一位女读者在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全书我翻了N遍,还是没掌握‘三不’女人的精髓……得不到的才会想,那得到以后呢?或者说一直得不到的话,时久了,遇到那种女人就会不自觉地框定为‘得不到’,那会不会回头再找个最平凡的女子?”有的读者还认为所谓“三不”女人是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提法,更有人认为这是倡导婚外恋,怂恿女人去当“小三儿”的恶劣招数。这些质疑也迫使我进一步去思考和探寻,于是,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
  在本书中,大家将会看到,我根据大量现实生活和情感咨询的案例,总结出“三不”女人才是男人的最爱。神秘感、新鲜感和距离感是维持两性关系的防腐剂。一个女人,要想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我认为不是靠美貌,不是靠贤惠,也不是仅仅靠爱,而是一种“?不”精神:那就是思想上要做到深藏不露,性格上要让他捉摸不透,行动上总是飘忽不定。这种“三不”精神会牢牢套住一个男人的心,让他一辈子对你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这种女人就是所谓的“三不”女人(至于为什么美貌、贤惠和爱不是降伏男人的武器,大家仔细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也许有的读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男女相爱、走进婚姻靠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玩弄技巧、故弄玄虚,其实这是一种对“三不”女人的严重误读。君不见如今婚外恋、离婚率高居不下,很多中年夫妻之间除了责任和亲情,爱情已消失殆尽,七年之痒不可避免,无性婚?(指的是夫妻还在一起生活,但基本上已经不过性生活了)越来越多,不就是彼此不注重“保鲜”的结果吗?也许有人会说,所谓“三不”女人,太难做到了。我在书中会谈到,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很多“三不”技巧我也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提到)。“三不”精神不是一种装神弄鬼的爱情游戏,而是爱情保鲜的必要装束。
  记得有一回我去一家海归俱乐部开情感讲座,也提到了“三不”女人的概念。在场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男士当场表示:“我不喜欢什么‘三不’女人,跟这种女人打交道,累不累啊?那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男生喜欢的,对我这个年纪的男人不起作用。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靠的是互相吸引,心心相印。”
  据旁人介绍,这位男士是“英归”,回国后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效益还不错,可就是眼光高,至今连个满意的女友都没交到。不久,听说他恋爱了,碰巧我在MSN上遇见他,就问起此事。他说那个女孩本来是他的一名客户,外表不算特漂亮,但有种气质和做派很吸引他。我问他是什么气质和做派,他形容不出来,只是说:“反正就是一种捉摸不透的味道,就像一幅名画,让人看了总忍不住要仔细揣摩一番。”一来二?,这种感觉让他着了迷。没多久,他们恋爱了,再没多久,他们结婚了。听完他的描述,我心里一乐,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三不”女人吗?他之前说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结果最后不还是不知不觉被这种女人给降伏住了吗?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近年来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
  少年时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之余也会讶异:木讷的郭靖为啥离不开俏皮的黄蓉?蛮横霸道的赵敏偏偏爱上的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乔峰顶天立地一个汉子,缘何却被娇小柔媚的阿朱彻底融化?韦小宝见一个爱一个,见了阿珂以后怎么就跟患上了绝症一样无药可医?若干年后,重读金庸作品,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一物降一物”吗?过去,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然而,平凡的现实生活不是小说人生,并非每段情都惊天地、泣鬼神,直教人生死相许,但“一物降一物”却好似金猴降妖,又如同唐三藏靠紧箍咒治住了孙悟空,既俯首帖耳又心甘情愿,外加难舍难分。
  其实,所谓“一物降一物”也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时髦用语,而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旧话,在《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中都曾多次出现,甚至连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8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过这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他。”
在实验室里,每一种生物都会有专门降服它的天敌。在武侠小说中,每一种毒药都会有相应的解药来对付它。在爱情组合中,何尝不是这样?女人降着命里注定的男人,男人降着命里注定的女人,在这命运的车轮里,百转千回,纠缠凝结,冤有头债有主,亲密爱人也好,永久夫妻也罢,既是爱恨交织的情侣,又是无法化解的冤家,更是命里注定的克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不”女人就是在情场上善于降伏男人的女人,比如林黛玉、简?爱、黄蓉和小龙女都是典型的“三不”女人。换句话说,你要想你喜欢的男人对你忠心耿耿,始终如一,你要让彼此的感情和婚姻不会出现“审美疲劳”的状况,当一个“三不”女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抓人抓软肋”,就像两个武林高手比拼,其中一方拿出了绝杀密技,一下子点到对方的关键穴位上,他呢,还不俯首称臣,乖乖就范?所以嘛,我总结一下,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只要你把心爱的人的命脉扣住,就不愁他(她)不是你的囊中之物!
至于如何扣法,就请诸位看官接着往下看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女人性格的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