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发展对策

申论热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_中大网校
||||||||||||||||
||||||||||||||||
申论热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发表时间:日16:28:48
点击关注微信:
热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人们的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届时,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左右,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0%以上;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5%以上。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全行业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努力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四大关系”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观念,把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加自觉地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提升产业素质与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产业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素质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求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在素质提升上着力下功夫,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的地区要继续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来。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和市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作用。要引导市场在旅游投资、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与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在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三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不断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中国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更加注重旅游市场的对内开放,消除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旅游经营的各类企业,都应公平对待,不区别歧视。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旅游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旅游业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   四是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关系。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实施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查处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行为。   二、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一要完善旅游要素体系。要立足旅游需求、市场和特色资源优势,科学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全面提升产业要素配套水平。旅游业发展后发地区要加快推进产业要素的发展,大中城市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要加快完善产业要素的配套建设,尽快形成全面配套、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要素体系。   二要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增强城市旅游功能,突出特色,完善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配套完善、吸引力强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巩固观光产品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高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专项旅游产品需求潜力大、附加值较高的优势,发展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专项旅游产品。依托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与绿色环境、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四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以“12301”游客服务电话为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完善旅游国际航线,推动旅游支线机场建设,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推动铁路、水路客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要加强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建立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旅游险种,增强旅游保险的理赔效能,提高规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一要发挥旅游对休闲产业的主导作用。休闲是与全面小康密切相关的新兴生活方式,旅游是休闲产业的重要内容。要适应人们休闲生活发展的需要,推动大中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发展水平,提升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增加休闲产品,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内容。   二要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推动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游轮游艇、海洋旅游、网络预订、旅游传媒、汽车俱乐部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滑雪旅游、高尔夫旅游、自驾车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推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娱乐等领域的设施设备及旅游房车、游船游艇、高尔夫设施、滑雪装备、野营设施、安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跟踪了解太空旅游、深海旅游等旅游新领域的发展。   三要拓展旅游要素内涵。将以旅游网络等形式进行旅游经营的实体,纳入旅行社业管理范畴。加强对家庭旅馆、乡村客栈、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的引导和管理,促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促进旅游住宿设施品牌化发展。拓宽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购销渠道,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促进旅游娱乐休闲的富文化性发展,进一步拓展旅游娱乐空间。   四、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吸引国外大型旅游企业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加强国际双边、多边及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世界旅游业前沿问题的研究。发挥出境旅游在促进民间外交、缓解经贸摩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改善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贡献。继续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扩大两岸民间旅游交流,促进港澳旅游业繁荣。   二要着力提升旅游企业素质。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支持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参与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旅游企业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建设国际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鼓励民营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投资,打造中国旅游企业品牌。   三要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入境旅游,增强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效益评估机制。加强旅游统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编制旅游卫星账户。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建立健全旅游规划的市场准入、执业资质、成果鉴定和实施监督机制。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水平,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制定各种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旅游行业标准制修订,提高旅游标准化应用效能。   四要加快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贯彻《“十一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教育培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积极推进旅游院校教育和学科建设,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中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   五、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要加快旅游法制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对旅游综合性立法的研究。推动省级旅游法规不断完善,有条件的省区市要加快制订、修订旅游管理条例。积极推动旅游饭店、景区、车船、购物等专门领域的法规建设,完善特种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管理规章。   二要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积极用好发展改革、商务、财政、、金融、国土、文化、农业、工商、、质检、交通、铁道、民航等相关部门促进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范围,推动商务、会展、工农业旅游项目纳入国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范围。随着国家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国民旅游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福利旅游。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三要优化旅游政务环境。各级旅游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协调、引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旅游认证工作,把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等标准实施的具体工作,逐步交由中介组织或相应机构承担。本着精简、高效和事权统一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县旅游部门的积极性,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改进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将旅游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工作纳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大格局中,协调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和各相关执法监管机构,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监管水平。按照市场化、政会分开、统筹协调、依法监管的原则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发挥旅游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的作用,发挥中介机构在旅游部门转变职能以后的接续作用。   四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各级旅游部门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领导和统筹作用。要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工作发展,要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主动协调配合。要积极开展跨地区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要大力营造有益于旅游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
地方公务员报名入口
北京人事人才信息网
天津人事信息网
河北人事人才网
广东人事网
广州人事信息网
山西人事人才网
内蒙古人事人才网
辽宁人事人才信息网
沈阳人事网
大连人事编制网
吉林人事厅
长春市人事人才网
黑龙江省人事编制信息网
哈尔滨市人事编制信息网
上海人事21世纪人才网
江苏人事网
南京人事网
浙江人事编制网
杭州人事人才网
宁波人事网
安徽人事编制网
福建省人事人才网
厦门人事网
江西省人事厅
山东人事信息网
济南人事编制信息网
青岛人事政务网
河南省人事厅
湖北人事信息网
武汉人事人才网
湖南人事编制网站
深圳市人事局(编办)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
广西人才网
四川人事信息网
四川机构信息网(编办)
成都市人事局
重庆市人事人才网
贵州人事人才网
云南人事人才信息网
陕西人事人才信息网
甘肃人事编制信息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事厅
青海人事厅
新疆人事人才信息网
新疆兵团人事人才网
欢迎PR值3以上的网站交换本频道友情链接旅游业发展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共10个文档
格式 文档名称 用户评分 浏览量 下载量
40107 6535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业发展对策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山西省的旅游业也随之有了 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 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 而现实中的山西省却又是全国旅游经济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 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
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 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分析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 原因有许多,本文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制约山西旅 游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 发展对策 山西旅游业 问题 发展对策1 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ravel demand since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lso will be a very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comparis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the breadth and depth is still unable to m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 Shanxi Province is well-known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but in reality is weak in the tourism economy, tourism income in the country Moliu.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urgent need to Shanxi new concepts, new ideas, new initiatives to promote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ourism to &beautify Shanxi,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Shanxi.&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has many reasons, the paper from Shanxi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ocused o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some of the main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Issue Development Strategies2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业发展对策一、引言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 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趋显著。山西省的旅游业也是有了非常 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 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 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于加快振兴山西省旅游产业,把山西建 设成为旅游大省、强省,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山西旅游的资源较多,自然美景、历史文明、民俗风情、革命史 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成就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 旅游资源。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而现实中又是全国旅游经济 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相对于其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省 旅游业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 路、新举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 。二、山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 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山西地处的地理环境较太平, 自然灾害较少,加上黄土高原的干燥少雨,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幸存下来的 地上文物,70%呈现在山西,因此旅游界说;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3 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山西省现存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一百一十九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大同 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山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五处:大同市、代县、平 遥县、祁县、绛县;山西宋代以前地面木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 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山西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体现 最为充分的地方,其中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最为著名,山西 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故乡,著名的晋商大院如乔家、王家、渠家、曹家等、 日升昌票号就是极好的历史存真;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根祖之地,中国许多 姓氏均起源于此,后裔遍及全国、海外并且名人辈出,民谚有“问我家乡 在何处,西洪洞大槐树”之说;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 , 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舞蹈。从《诗经》中的《唐风》 《魏风》至今天的 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孝义皮影戏,从春秋时期音乐家师 旷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八音吹奏、绛州鼓乐等等,源源不断;山 、 西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汉代山西就已出现了戏曲萌芽。 全国现存三百多个剧种中,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到六分之一,历年来中 国戏剧“梅花奖”山西得主频出;山西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它的地形因素,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民俗,其不同于外界的礼俗、婚俗、食俗、居住民 俗、贸易民俗、禁忌民俗都生动地反映出山西人在黄土高原、汾河两岸劳 动、生产的情景,深得中外旅游者的重视;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历史有 二千多年,品种达二百八十种,其中以刀削面名扬海外,被誉为中国五大 面食之一。山西还有好酒、好醋、好水果、好工艺品等,都深得游人青睐。 山西省为何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4 势,带动起经济的发展?可见山西省在发展旅游中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还 远不相适应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双赢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双赢1、非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目前山西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山西本身就多风沙、多煤尘, 而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 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 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第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 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 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 破坏等。第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 的存在,使得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 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 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 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 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 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 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5 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 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就会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 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 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质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 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3、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 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 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 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 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 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 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二)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要素市场不配套 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要素市场不配套 旅游要素市场不配旅游是综合经济,发展旅游业要靠六要素,这就是“吃、住、行、游、 购、娱”,这六个字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是安排旅游活动的六个 必须注意的方面。但有的地方和景点往往用一种狭隘的眼光认识和操作旅 游经济,无论总体规划布局还是具体营销运作,都一味偏重于“游”,各 地在“游”的方面投入较为充足,设施较为健全,管理较为到位,而在其 他要素产品及相关服务方面却显得薄弱和滞后,与山西省旅游资源大省的 地位很不相称。比如,全省目前五星级旅游宾馆不够三家,还没有地方产6 品唱主角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也难以观赏到比较专业的旅游文艺、体育等 娱乐活动。甚至在一些复古旅游地区,如平遥古城等地,游客很难轻易找 到自动提款机,这样为游客的旅行过程中带来不便。这种只注重旅游景点 的配套服务而不注重其他五个要素的服务,势必会减弱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长此下去,将难以形成要素市场配套齐全、相关产业优势互补的旅游经济 大格局、大市场和大收益。(三)旅游产品资源低级粗放,旅游项目单一 旅游产品资源低级粗放,目前,山西省旅游景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基本上处于初级化状态。 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景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住宿、设施存在分布不均、 档次不高、总体数量不足的问题。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 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 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二是旅游产品资源开发程度 较低,大部分景区、景点开发和形成的产品处于低层次、初级化的状态。 一些具有垄断的独特资源,由于开发深度不够,配套程度差,缺乏内涵式 发展而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没有实现原有的市场份额。三是旅游 景区内的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滞后状态。 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 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 游、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旅游景区中文化娱乐 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低;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 进入旅游市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 少、购物环境差。7 (四)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服务人才不足 旅游景区管理不善, 景区管理不善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的好坏,成为旅 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山西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 日益恶化,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河流 没有一条达到地面水最低质量标准。而且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旅游景点景 区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些重点旅游城市和通向重点旅游景 区的地段污染较为突出无人管理,而且景区的绿化、美化大都较差,景点 外面的环境卫生普遍不好,导致许多潜在的游客放弃了对山西目的地的选 择。旅游景区市场秩序混乱,个别景区欺客宰客,强拉强卖等市场秩序问 题较突出,也成为影响全省旅游业整体形象的焦点。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涉及面又相当广泛,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 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总体上看,山西的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远远不 够,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要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人 文资源,就需要对资源本身进行一定的研究,就需要制定可行的开发规划。 从旅游企业来讲,中高级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 位,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导致旅游 服务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所在。(五)旅游线的主体形象不鲜明 旅游线的主体形象不鲜明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不论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具有一定 的优势。从人文资源来看,山西是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境 内遍布中华历代文明的遗存遗迹,特别是古建筑、古彩塑、古壁画等数量8 价值均居全国前列。从自然资源看,大自然造就出众多雄奇壮美的景色景 观,特别是数十座风景名山、原始森林、黄河景观、大峡谷、高山草甸等, 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丰富的资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然而,资源不等于产品,要把资源转变成产品就需要开发。山西旅 游业之所以滞后,是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旅游资源开发的 资金投入量太少,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 导产品,致使山西旅游接待量占全国的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攀升。(六)旅游景区交通不畅旅游景区交通不畅,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山西省虽大抓 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旅游交通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 从航空方面看,目前山西省没有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 交通总体上是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省内除长治、大同和运 城的小型机场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均无适宜的民用机场,没 有打开山西与世界,与国内重点省市以及省内重点城市区域间应有的空中 通道,与现代旅游通达、便捷的市场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从铁路方面看, 旅游专列数量不足,高等级车较少;从公路方面看,省内及周边省区的公 路干线基本形成交通网架,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 路的连接不是很通畅。全省旅游景区除五台山进出交通基本完善外,其它 主要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很差,使产品难以形成商品。三、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一)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整治1、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9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 度出发。从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 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 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 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 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2、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 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 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 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 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 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 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 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 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 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 旅游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 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 的环境得到保护。 4、加强旅游环境立法10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政府及行业可以出 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规范及经营者的行为,如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 和权限;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二)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努力完善各要素市场 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作为综合经济的旅游业,其兴 衰成败是由构成旅游业的各种经济和非经济要素决定的,只有各要素相互 匹配,均衡扩张旅游经济才能有后劲、可持续地向前发展。为此,发展山 西省旅游一定要认识旅游经济的综合属性,注重打好旅游要素的“组合 牌”。 1、要树立“大旅游”观念 要树立“大旅游” 树立“大旅游”观念, 要将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 要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依照整体最优原则,制定旅游业发展 的政策、计划,准确把握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和产业地位,妥善处理旅游业 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社会文化进步、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 孤立地发展旅游,实行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在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和具体 运作时,一定要将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统筹考虑,同举并重,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发展交通业、餐饮业、旅游商品市场等等,从整体 上塑造山西省旅游业的对外形象。 2、要构筑大旅游市场 按照大旅游的要求,对山西省现有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旅游要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特别要在开发、营建与游客规模及品位相适 应的基础设施、旅游商品、文体娱乐等要素产品和市场上下功夫,尽快形11 成覆盖全省,服务到位,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需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 务保障供给体系,使游客所到之处不仅“游”得开心,还能“吃”得可心, “住”得舒心,“行”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尽心。 3、要讲求大旅游效益 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一般而言,食、住、行、 游、购、娱的综合收入要高出 10 倍于直接的门票收入。因此,我们在评估 旅游经济效益时,不仅要看门票收入的情况,更要看其他要素市场和相关 产业的收益情况,应该在旅游景区内建设一些高档次的宾馆、酒店或度假 村之类的既能解决餐饮问题又能解决住宿问题甚至有一些娱乐项目的场 所,这样才能使游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觉,也才愿意在当地有更多的消费活 动。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山西省旅游商品的市场有待开发。山西省是民间艺 术十分丰富的省份,如剪纸、刺绣、面塑、木版年画等等,旅游景区应当 充分认清当地优势,把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面向市场开发出来,既增加了 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又为旅游景区无形中做了宣传。(三)因地制宜,创建精品景区景点 因地制宜,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 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为山西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 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因此,山西可以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资源条 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多 元化。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绿色化、精品化,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开发出具有世界影 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12 推进要素,挖掘资源潜力,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高质量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 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地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 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 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 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 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对于目前的市场 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 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 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 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 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 额,不被市场所淘汰。(四)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建设培养 完善景区管理体制,目前山西省不少景区旅游的运作,仍按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运作而缺 乏竞争机制,导致景区在管理制度上并不完善、健全,景区的各项设施建 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所在,各旅游景点、 景区应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组建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具体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意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旅 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建设等,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 规章制度。从基础服务做起,逐渐扩展到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按照“以 人为本”的原则管理景区。13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且掌握高新技术的 管理人才也迫在眉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应开展多 形式、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并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旅 游从业人员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力 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五)强化旅游文化意识,建立山西旅游品牌 强化旅游文化意识,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 , 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山 西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当务之急。山西旅游经济完全应当定位为以资源 为依托以文化为品牌的文化经济。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在主体形象和品牌 打造上要有大突破,旅游市场开拓要根据现代旅游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 段,将旅游形象与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 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一是 既要反映山西文化自然旅游特色,又符合旅游时尚;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 和发展,既符合市场要求又易于传播;既主题突出,又立体多面。二是要 重点策划设计晋北佛教文化游、平遥古城游、晋南寻根觅祖游、太行山风 景游,黄河风光游及红色旅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旅游的文化意识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文化标识和文化包装,才能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旅 游产品。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旅游文化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把 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贯穿于发展旅游的全过程,从而使我省旅游14 由资源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文化唱主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2、加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力度 山东的曲阜儒家文化,云南的丽江纳西东巴文化,陕西的黄陵炎黄文 化,等等,都是叫响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山西旅游业要想做大做强,必 须打造出为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文化精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要从地域实际 出发,要选择最有希望的景点景区作为突破口,从众多的景点景区中筛选 出若干在全国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先行打造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品牌,待取 得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3、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 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就是要动用相关人员来发展旅游。一是要充 分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尽快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丰富旅游资源 文化内涵的现实文化力。二是要发挥民间老艺人的作用。通过他们将我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演义、物化成与当地旅游相关的产品 和服务。三是要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联动作用。政府要为发展文 化旅游提供信息,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企业要追踪市场,大胆创新,不 断推出满足游客需求并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多渠道、多 形式地吸引和鼓励外资及民间资本进入省内文化旅游市场,从而形成发展 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合力。(六)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 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 旅游景区旅游景区交通不畅,直接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道 路整修的力度,可以号召私营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形式改善交通质量。 景点所在区的乡、村政府,应该积极发动群众修路,并向有关的部门申请15 配套道路的各项基本设施。一定要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保证景 区交通的通畅,在航空方面,应尽快建立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 市的航空交通,要尽早改善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的状况,在 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应当建设适宜的民用机场;在铁路方面,应注意 旅游专列的增开,并增加高等级车的数量;在公路方面,要加强重点旅游 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路的连接。逐步改善旅游景区交通不畅 的问题。四、结论与探讨山西旅游业在近几年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 多不足和问题,虽然在文章中提出一些诸如旅游环境问题、旅游产品低级 粗放问题、旅游景点管理不善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等,并且也简单地提 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但在探讨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问题方面仍然不 够全面,比如说山西的雁门关虽然在历史价值上可以与甘肃的嘉峪关相媲 美,但在旅游方面的发展上,雁门关的旅游价值就远不如嘉峪关,其中原 因有待继续研究;再如山西的大院文化并没有给山西旅游业带来新亮点, 也没有形成品牌旅游线;山西的红色旅游并没有真正地吸引游客等等,这 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制定制 约发展旅游业问题的对策,将其结合起来考虑来发展旅游,那么将会大大 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效率,使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成山西省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总之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前景远大,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 再加上奋力拼搏,山西的旅游经济一定能够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 的增长点,使旅游资源大省不再是旅游经济弱省。16 参考文献[1]杜江 戴斌著.旅行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改芳.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2007,(2). [3]储九志 丁正山.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姜若愚.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5]阎广慧 简王华 张金霞.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9). [6]李祥熙.发展山西旅游应着力打好“三张牌”[J].兴晋专论,2005,(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山西旅游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N].华夏证券网. .2006. [8] 张 恩 张 墨 . “ 以 邻 为 伴 、 与 邻 为 善 ” 推 进 山 西 旅 游 业 发 展 [N]. 光 明 网..2006. [9]于军.浅谈山西旅游业的发展[J].经济师,2005,(11). [10]毛晓彤.山西旅游业要发展就要有突破[J].晋旅情思,2005,(6).17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