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区地图离地逆温差出现频率一般为多少.?离地逆温差...

5号是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寒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其实,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此节气的气温是最低的,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5日由于冷空气短暂减弱(Fig.3 早晨过后气温有较大幅度降低)以及降水的短暂间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较前日都有大幅度的回升,最低温度出现在2:30为8.4摄氏度(Fig.1),随后气温一路攀升,导致最高气温在19:44录得为12.0摄氏度,大气逆辐射对这种现象作了不少贡献(Fig.2 夜间大气逆辐射清晰可见)。
根据广州气象局报道,5日早晨最低气温较4日上升2~3℃,其中萝岗观测站录得最低气温7.1℃,五山观测站录得7.9℃。
Fig.1 5日的气温及相对湿度曲线Fig.2 5日的太阳总辐射量
Fig.3 5日的平均海平面气压
此条目发表在分类目录,贴了标签。将加入收藏夹。
在线用户3名用户东校区天气预报今天白天阴天间多云,局部有短时阵雨,气温15℃到20℃,相对湿度70%到90%,吹2到3级的偏东风。火险等级为一级,低火险。番禺区气象台3月13日08时东校区自动气象站报告观测于 13 日 9 时 04 分气温 15.6 ℃ 相对湿度 82 %当前无降水 吹轻微的偏东风能见度 10.1 千米紫外线指数 1(低)过去24小时气温 12.9 ℃ - 15.6 ℃日出 06:39 日落 18:32南校区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到阴天,有零星小雨和轻雾 ,14到21℃,相对湿度70到96%,吹轻微的东北风。南校区自动气象站报告观测于 13 日 9 时 18 分气温 15.3 ℃ 相对湿度 78 %吹轻微的偏北风过去24小时气温 12.4 ℃ - 15.3 ℃日出 06:40 日落 18:32珠海校区天气预报阴天到多云,初时有小雨
温 度:16℃-19℃
风 向:偏东
风 速:陆地3级,海面5级阵风6-7级
湿 度:75%-98%
发布时间: 05:33
珠海校区自动气象站报告观测于 12 日 10 时 55 分气温 14.5 ℃ 相对湿度 90 %吹轻微的西北风过去24小时气温 14 ℃ - 14.7 ℃日出 06:38 日落 18:31实时影像观测场影像由Canon 600D提供方向:观测场 生物岛 广州市区自日开始运行全天域影像由八号摄像头提供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自日开始运行新浪微博最热
- 23,878次浏览 - 16,448次浏览 - 15,655次浏览 - 12,875次浏览 - 12,250次浏览
2015年三月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015年三月 &(1)
2015年二月 &(1)
2015年一月 &(2)
2014年十二月 &(5)
2014年十一月 &(3)
2014年十月 &(2)
2014年九月 &(2)
2014年八月 &(4)
2014年七月 &(5)
2014年六月 &(1)
2014年五月 &(5)
2014年四月 &(3)
2014年三月 &(7)
2014年二月 &(5)
2014年一月 &(4)
2013年十二月 &(2)
2013年十一月 &(2)
2013年十月 &(3)
2013年九月 &(3)
2013年八月 &(3)
2013年七月 &(4)
2013年六月 &(2)
2013年五月 &(7)
2013年四月 &(6)
2013年三月 &(10)
2013年二月 &(5)
2013年一月 &(8)
2012年十二月 &(9)
2012年十一月 &(7)
2012年十月 &(5)
2012年九月 &(10)
2012年八月 &(6)
2012年七月 &(12)
2012年六月 &(9)
2012年五月 &(12)
2012年四月 &(16)
2012年三月 &(9)
2012年二月 &(4)
2012年一月 &(4)
2011年十二月 &(10)
2011年十一月 &(5)
2011年十月 &(3)
2011年九月 &(10)
2011年八月 &(3)
2011年七月 &(14)
2011年六月 &(28)
2011年五月 &(17)
2011年四月 &(9)
2011年三月 &(15)
2011年二月 &(4)
2011年一月 &(19)
2010年十二月 &(19)
2010年十一月 &(7)
2010年十月 &(5)拉萨六月份昼夜温差大吗,六月份到十月份白天和晚上各有多少度,要求精细回答_百度知道
拉萨六月份昼夜温差大吗,六月份到十月份白天和晚上各有多少度,要求精细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10日星期四 白天高温 18℃ ,与历年同期比较偏高1℃.4℃,夜间低温 5℃11日星期五 白天高温 19℃ ,与历年同期比较偏高3℃。2010年8月中旬天气概况:平均气温在3。2010年9月天气概况.2~17:平均气温在12:平均气温在10.5℃之间:平均气温在12。2010年10月天气概况,夜间低温 6℃12日星期六 白天高温 19℃ 。现在的温差大约有13℃,夜间低温 6℃2010年6月天气概况.6~26.4℃之间。2011年6月上旬天气概况,均出现在旬初(2—3日).3~17,与历年同期比较偏高2℃,与历年同期值比较偏高1~2℃。旬极端最高气温为21。2010年7月天气概况.0~18。2011年6月中旬天气概况,均出现在旬末(17—20日).3℃之间.6~17.6℃。见天气预报。旬极端最高气温为19.2~14.8~18,与历年同期值比较偏高1℃外,与历年同期值比较偏高2~3℃.8℃之间.7℃之间:平均气温在8.9~10:平均气温在9.5~26,与历年同期比较偏高1~2℃:平均气温在12.0℃之间.0℃之间拉萨市六月份昼夜温差不算太大
白天20晚上零下2
其他类似问题
拉萨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技术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汽车发动机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热电转换技术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所有换热台位接近温差中的最小值称为最小接近温差(3)
链条炉排分层燃烧炉前给煤斗通过机械装置使给煤在炉排面上分层,改善煤层透气性用于细煤比例30%及60%的烟煤、贫煤及煤含水率15%提高热效率5~8%中 对燃用细粒煤多的燃料有节能效果,但飞灰量增加 二次风装置在炉排
链条炉排分层燃烧
炉前给煤斗通过机械装置使给煤在炉排面上分层,改善煤层透气性
用于细煤比例&30%及&60%的烟煤、贫煤及煤含水率&15%
提高热效率5~8%
对燃用细粒煤多的燃料有节能效果,但飞灰量增加
二次风装置
在炉排上部空间布置二次风,促使氧气与不完全燃烧产物混合,促进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消除冒黑烟
用于细煤多、挥发分高的煤
适用于抛煤式链条锅炉
在链条炉排上方,增加一台煤粉燃烧器,实现火床和火球复合燃烧,提高煤种适应性和负荷适应性
适用于劣质煤燃烧,可提高锅炉出力和效率
提高热效率15%
(多选)烟风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鼓风机和引风机,另外还有烟、风道和各种档板阀。
锅炉烟气余热一般由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进行回收,减少排烟热损失。
新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替代传统的省煤器,该换热器分为三级换热:
1.第一级换热将低温烟气吸收,加热温度在87~95℃之间,用于热力除氧及对水预热。
2.第二级换热将较高温的烟气加热一级换热的热水然后进入锅炉。锅炉进水,换热系统配备了全自动控制系统设备。
3.第三级换热将高温的烟气加热第一级换热的热水,所产生的蒸汽经过汽水分离器将冷凝水分离后,蒸汽直接进入低压分气缸,供用热设备使用。
(简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换热的特点:
1.使用翅片管换热,有效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2.采用逆流换热的方式,系统最终排烟温度逼近常态空气温度;
3.余热回收效果比原系统提高15%以上;
4.总体上降低了引风机的负荷,改善了风机的工况条件。
(多选)工业窑炉节能改造的内容有:热源改造、燃烧系统改造、窑炉结构改造、窑炉保温改造、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控制系统节能改造。
节能必须有科学的计量与对比测试方法,目前公认的测试方法是热平衡测试。通过对窑炉的现场热工测定,全面地了解窑炉的热工过程,计算窑炉收入和支出的能量、供给能量、有效能量及损失能量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窑炉的热工状况,判断其能量有效利用程度,查明各项损失的分布情况。
热平衡有正平衡和反平衡两种测试方法。通过反平衡测试,能够了解窑炉的主要能量损失,为节能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热源改造的内容视窑炉种类而定,以电为热源的窑炉,按其产品工艺要求,有的是将工频电源改为低频电源,有的是将交流电源改成直流电源,对送电短网进行节电改造,对电极进行自控改造等;有的窑炉由燃油改成燃用各种回收的可燃气,有的由燃油、燃气改为电加热,总之,都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
在窑炉工艺过程认定后,关键是外部热交换过程及内部热交换的紧密配合。
炉型结构改造的目的:改善燃烧状况、缩小散热面积、增大炉窑的有效容积。其效果:既可减少能源消耗,又可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量。
(多选)节能燃烧技术包括: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重油掺水乳化技术、高炉富氧喷粉煤技术、普通炉窑燃料入炉前的磁化处理技术。其中应用广泛的有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让燃料在高温低氧体积浓度气氛中燃烧。技术措施:1.采用温度效率高、热回收率高的蓄热式换热装置,极大限度地回收燃烧产物中的显热,用于预热助燃空气,获得温度为800~1000℃,甚至更高温的助燃空气;2.采用燃料分级燃烧和高速气流卷吸收炉内燃烧产物,稀释反应区的含氧体积浓度,获得浓度为1.5%~2%的低氧气氛。作用:1.使燃烧室内的温度整体升高且分布更趋均匀,使燃料消耗显著降低,也就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2.抑制了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富氧燃烧技术:助燃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21%所采取的燃烧技术。分为整体增氧(特点:投资大、成本高)和局部增氧(特点:用于各种窑炉的节能与环保)两大类。富氧燃烧的技术主要是研制适合工业炉窑实用的燃烧器。
(简答)富氧燃烧技术的特点:
1.可以提高燃烧区的火焰温度;
2.改变了燃料与助燃气体的接触方式,降低了燃料的燃点温度,可明显缩短火焰根部的黑区,增大有效传热面积;
3.可以加快燃烧速度,改善燃料的燃烧条件,使燃烧在窑内充分完成,减少了在蓄热室内的残余燃烧,因而能充分地利用燃料;
4.使燃烧所需空气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下降。以含氧量27%的富氧空气与含氧21%的普通空气燃烧比较,在空气过剩系数m=1时的排气体积减小20%;
5.可以增加热量利用率。用含氧量2l%的空气燃烧,加热温度为1300℃时,其可利用的热量为42%,而用含氧量26%的富氧空气燃烧时,可利用热量为56%,增加14%。而且随加热温度升高,所增加比例增大,节能效果更明显;
6.提高了传热效率。
炉体采用轻质耐火材料的作用:1.降低炉墙的容积比热容;2.减小墙体的蓄热损失。在炉墙内壁设置反射系统,减少炉墙吸收的辐射热,从而减小墙体的散热与蓄热损失。使用耐火纤维等绝热材料降低炉墙的当量导热系数,减小炉体导热的散热损失,实现炉墙与受热物之间辐射与吸收的良好匹配。
窑炉内壁涂刷辐射率(黑度)大的涂料或黑体材料,可以强化炉内的辐射传热,有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其节能效果可达3%~25%。
余热是工业窑炉回收利用潜力最大的一部分热损失。目前中国的工业余热占总工业能源耗费的15%。在中、高温炉窑中,热损失的绝大部分都由烟气带走,主要指烟气的显热损失(潜热损失和化学热损失是少量的),而少量的热能则由炉体、燃烧系统等通过辐射、气体泄漏(物理热)的方式给损失掉。
(多选)烟气余热利用的途径:
1.装设预热器,利用烟气预热助燃空气和燃料;
2.装设余热锅炉,产生热水或蒸汽,供生产或生活用;
3.利用烟气作为低温炉的热源或用来预热冷的工件或炉料。
回收烟气余热的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是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是今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其余热利用后的废气排放温度在200℃以下,节能效益达到30%以上。
(多选)热处理炉的实现途径:1.采用合适的炉型;2.改进炉子结构;3.合理控制燃料燃烧过程;4.废热、余热的利用;5.采用节能热处理工艺;6.管理措施。
(多选)从节能方面考虑,炉型的选择需要考虑炉子的热效率、热量损失、燃料消耗等指标。
(单选)周期作业比连续作业热处理炉效率低。
从形状考虑,在相同条件下,同容积的圆柱形炉体较方型炉体节能,圆形炉对节能最为有利。
热处理火焰炉的:高温炉膛:900℃以上,溶炼炉及加热炉型,传热方式以辐射为主;中温炉膛:介于600~900℃之间,绝大部分热处理炉,传热方式主要依靠热辐射与对流换热,特点是火焰不与加工件接触,同时要求炉内气氛能循环,保持炉温均匀;低温炉膛:不超过600℃,所有干燥炉及部分低温热处理炉,传热方式以对流换热为主。
热处理火焰炉的节能途径:
1.采用集中生产方式,减少热损失(炉衬的热损失包括炉衬的散热损失和炉衬的蓄热损失);2.改进燃烧与控制技术;3.回收排烟余热。
流化床热处理炉技术:一种利用化工生产中的流态化原理来组织燃烧的技术。可实现金属加热、冷却和化学热处理的新型热处理电炉,与传统热处理炉相比具有升温快、能耗小、工件处理后的质量好等优点,是传统热处理电炉的理想替代设备。
(简答)流化床热处理炉技术的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中性硬化、热化学、碳化、氮化或其结合过程;
2.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
3.良好的环保性能,基本无环境污染;
4.升温速率快、升温时间短,具有良好的温度均匀性,可自由选取淬火介质。
(多选)加热炉强化辐射黑体技术:关键技术:1.高辐射系数黑体元件;2.黑体元件烧结安装固定技术。主要技术指标:1.黑体元件辐射系数大于0.95;2.寿命大于3年;3.节能率10%~20%。
第三章 余热利用技术
余热资源:在目前条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复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
余热资源的利用不仅决定于能量本身的品位,还决定于生产发展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利用这些能量在技术上应是可行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合理的。
余热资源的分类:
按来源划分:1.高温烟气的余热;2.高温产品和炉渣的余热;3.冷却介质的余热;4.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的余热;5.废汽、废水的余热;6.化学反应的余热。
按温度划分:1.高温余热(高于500℃);2.中温余热(200~500℃之间);3.低温余热(低于200℃的烟气及低于100℃的液体)。
余热回收方式分为热回收(直接利用热能)和动力回收(转变为动力或电力回收后再用)两大类。
(简答)余热回收的原则:
1.对于排出高温烟气的各种热设备,其余热应优先由本设备或本系统加以利用。
2.在余热无法回收用于加热设备本身,或用后仍有部分可回收,应用来生产蒸汽或热水,以及产生动力等。
3.要根据余热的种类,排出的情况,介质温度、数量及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企业综合热效率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决定设置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的类型及规模。
4.应对必须回收余热的冷凝水,高、低温液体,固态高温物体,可燃物和具有余压的气体、液体等的温度、数量和范围制定利用的具体管理标准。
(简答)余热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1.在能源管理中,企业的注意力首先要放在提高现有设备的效率上,尽量减少能量损失,决不要把回收余热建立在大量浪费能源的基础之上。
2.余热资源很多,不是全部都可以回收利用,余热回收本身也还有个损失问题。(在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余热资源是应该而且可以利用的,另一部分目前还难以利用,或利用起来不合算。)
3.余热的用途从工艺角度来看有两类:一类是用于工艺设备本身,另一类是用于其他工艺设备。(通常把余热用于生产工艺本身比较合适。)
(若把余热回收后利用到其他工艺设备上,而它又是不易或不能储存的,余热的回收与利用一定要很好配合,否则相互牵扯难以发挥效果。这是因为,余热的多少随余能发生设备的运行条件而变化,余热供应一般不太稳定;发生能量需求变化时,余热发生设备不能随之变化,即余热回收与利用无法保持同步。
蒸汽有一个特性,就是用过以后还可继续使用,用的次数越多,能量的利用就越充分。因此,使用蒸汽的热力设备,要根据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合理使用。品位较高的蒸汽,尽量多次利用,以发挥蒸汽的效能。
为了有效利用蒸汽,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蒸汽参数,用过的蒸汽不要轻易排掉,应想方设法继续使用,最好直到无法利用为止,尽量做到一汽多用的目的。
蒸汽余热的利用方式:1.热利用,即把余热当做热源来使用;2.动力利用,即把余热通过动力机械转换为机械能输出对外做功。
举例:1.在热利用方面,可通过换热器、加热器等设备去预热燃料、空气、物料,干燥物品,加热给水,生产蒸汽,供应热水。2.在动力利用方面,主要是通过蒸汽透平(汽轮机)等设备带动水泵、风机、压缩机等直接对外做功,或带动发电机转换为电力。
(单选)无论是余热的热利用还是动力回收,都离不开换热设备。因此各种类型的热交换器仍是余热利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设备。
一般用汽设备利用的蒸汽热量,只不过是蒸汽的潜热,而蒸汽中的显热,即冷凝水中的热量,几乎没有被利用。冷凝水温度相等于工作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蒸汽压力越高,冷凝水热量越多。如果不加以回收,不仅损失热能,而且也损失了高度洁净的水,导致锅炉补给水和水处理费用增加。
用汽设备(如蒸发器、烘燥机)排出的凝结水,其热量占蒸汽能量的12%~15%。
用100℃的凝结水代替30℃的锅炉给水,约可节约燃料12%。
凝结水是品质良好的锅炉给水,使锅炉热效率提高2%~3%。
(单选)凝结水的排放过程由蒸汽疏水器完成。蒸汽疏水器:使蒸汽与凝结水分开并使后者自行排出的疏水装置。在放走凝结水的同时,又能防止蒸汽漏出。
(简答)蒸汽疏水器必需具有的能力和性质:
1.在排出疏水时蒸汽不会逃逸,要求快开快闭,蒸汽漏失应少于排水量的3%。
2.排放疏水的同时能排走空气。
3.适用于较广的压力范围。
4.耐久、价廉、质轻、部件少、容易维修和检查其动作元件。
(多选)蒸汽疏水器的分类:
按使用压力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
按容量分为:小容量、中容量、大容量。
按连接方式为:螺旋式、法兰式、插套式。
按结构分为:机械式、热静力式、热动力式。
凝结水回收的主要障碍是水泵输送高温凝结水时的汽蚀现象。
防止气蚀的措施:提高水泵入口处的压力,使凝结水温度低于该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按防气蚀原理分类,凝结水回收装置的种类:
1.蒸汽加压法(工作原理:排水冲程、进水冲程。特点:无电动泵的汽蚀现象,无须电力,适于危险作业区。但是消耗动力蒸汽,属开式回收,存在二次闪蒸汽排放,冷凝水回收温度在80℃左右。);2.位差防汽蚀法;3.喷射增压防汽蚀法;4.往复式压缩机输送汽水两相流装置;5.无疏水阀回收系统。
凝结水回收技术的选择:
按用汽设备使用蒸汽的压力和温度选择:
1.用汽设备疏水压力小于0.15MPa时,凝结水可以利用重力自流回收。尽量用集水罐水泵吸入口的液位差提供防汽蚀压头,(如果工艺布置不能保证必要的防汽蚀压头,要采取专门的防汽蚀装置。)
2.用汽设备疏水压力为0.15~0.6MPa时,多数采用增压回收方式回收凝结水。
3.用汽设备凝结水压力大于0.6MPa时,采用高压、中压回水系统闪蒸装置,闪蒸汽供中压或低压用汽设备。(闪蒸量小于或等于低压热用户蒸汽使用量,具有周期使用系数时,直接利用。无中低压热用户时,设中压或低压热交换装置,加热其他工艺介质,以达到相同的热能利用效果。采用喷射热泵方式,增压增量利用。)
按冷凝水用途选择:
1.冷凝水作锅炉补水
2.冷凝水作低温热源
常压二次蒸汽回收的汽源:
1.余热蒸汽
其汽源主要来自汽锤、活塞泵、蒸汽压力机、汽轮机等动力设备。(通常余热蒸汽的汽压并不大,约0.2~0.25MPa,可用于洗涤机、浴池、蒸浓设备以及重油、脂加热设备等方面,也可用于采暖通风及供应生活、生产用热水。)
2.闪蒸蒸汽
闪蒸蒸汽是高温凝结水经过扩容减压后所得到的余热回收蒸汽,而凝结水则是锅炉新汽在失去其热能的75%~85%以后凝结而成的液体。其显热约占原有新汽热能的20%~25%,因此闪蒸蒸汽的汽源实质上就是凝结水源。
3.二次蒸汽
在蒸发器中利用新汽加热得到的水蒸汽就是二次蒸汽。单效和多效蒸发器就是回收和利用这种二次蒸汽的实例。在单效蒸发器中,每蒸发1kg水所需的新汽量为1.18kg/kg;在双效蒸发器中,蒸发1kg水所需的新汽量为0.59kg/kg;在三效蒸发器中,需要0.39kg/kg;在四效蒸发器中,则需0.29kg/kg。这就是说,从单效改为双效,可节约加热新汽量50%;从三效改为四效则可节约25%;从六效改七效,则可节约15%。
热泵:将低温物体中的热能传递至高温物体中的一种装置。
热泵技术的特点:
1.能长期的、大规模地利用江河湖海、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土壤或空气中的低温热能。
2.是目前世界上最节省一次能源的供热系统。热泵技术消耗的一次能源仅是前两种供热方式的1/5或近1/6。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向使用,即可供热,也可用以制冷,而不必搞两套设备的投资。
热泵的原理:热泵是利用载热工质,从低温处吸取热量,并在高温处放出热量,所以其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与制冷系统完全相同。
热泵的分类:
1.压缩式热泵
压缩式热泵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四部分组成。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取环境中的热量)&压缩&冷凝(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工质中。
(计算)从热力学原理可知,要将热能从低温处传至高温处,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热能或机械功)。热泵传给高温处的热量Q1为从低温处吸去的热量Q2与所消耗能量W之和。
从热泵的观点出发,将高温物体获得的热量Q1与所消耗能量W,作为衡量热泵经济性能的&供热系数&,称为工作系数或性能系数COP。
COP= = =1+
逆卡诺循环工作时,
当有效系数&e=0.6时,
COP=&eCOPmax=&e
2.吸收式热泵
定义:利用吸收剂在加热和冷却时对载热工质的吸收和放出,使工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载热工质的压力的办法来取代压缩机。在载热工质将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物体的过程中,可不消耗机械能,但需消耗一部分高温驱动热量。
分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消耗少量高温的驱动热能(蒸汽或燃料),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制备高温热水(热水的温度低于驱动热源温度)。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不需要专门的高温驱动热源,其消耗的驱动热量直接取自低温热源。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由吸收器、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说,其工作系数可大于1,实际上,Qe总小于Qb,通常Qe/Qb=0.5~0.7,故一般COP1仅为1.5~1.7。)它是以输入少量温度品位较高的热能,而得到数量较多、温度水平较低的热量输出,故称&低温热泵&。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输入较多的中低品位热能去得到数量适中的温度较高的热量输出,故称&高温热泵&。(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COP2一定小于1,约为0.5左右。尽管COP2低,但因无须高温驱动热源,并可利用低温余热(余热水或余热蒸汽),所以还是很可取的。)
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
热传递分为传导、辐射、对流三种。热管的传热现象,并不属于以上热传递中的任何一种,它是传导、蒸发、对流、冷凝等现象的组合。其导热量之大小比同体积的任何金属棒高千倍以上。
(多选)热管的基本结构:热管是一支真空封装的金属管,由壳体、吸液芯、工作液三个部分组成。
(单选)热管壳体是一个封闭容器,能承受一定压力并保持完全密封。工作液是热管工作时的热传输介质。
(简答)热管的工作过程(详细):
当热量从高温热源传进热管时,处于热管加热段内壁吸液芯中的工作液因吸热汽化而变成蒸汽,进入热管的空腔,通常热管的加热段也称汽化段。蒸汽不断进入空腔,使汽化段腔内压力逐步增大,蒸汽就向热管右端流动。如热管右端有冷源,蒸汽因放热而重新凝结成液体,并为右端管内壁的吸收芯所吸收,这段热管称凝结段。在汽化段和凝结段之间的区段因无热交换,只作为热的传输段,也称绝热段。
热管工作时要经历四个过程(简要):
1.管内吸液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2.汽化了的饱和蒸汽向冷端流动;3.饱和蒸汽在冷端凝结放出热量;4.冷凝液体在吸液芯毛细力作用下回到热锻继续热汽化。
(多选)工作液的特性:潜热大、导热系数高、黏性小、表面张力大。
热管换热器属于热流体与冷流体互不接触的表面式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的特点:1.结构简单;2.换热效率高;3.在传递相同热量的条件下,热管换热器的金属耗量少于其他类型的换热器;4.换热流体通过换热器时的压力损失比其他换热器小,因而动力消耗也小。
从热管换热器结构形式来看,热管换热器分为整体式、分离式、组合式三种类型。
1.整体式换热器
以流过热管两端流体的种类分为:
(1)气&气式热管换热器,冷、热流体均为气体,如热管式空气预热器。
(2)气&液式热管换热器,冷流体为液体,热流体为气体,如热管式省煤器。
(3)气&汽式热管换热器,冷流体侧产生蒸汽,热流体为加热气体,如热管式蒸汽发生器(余热锅炉)。
(简答)特点:
(1)热效率高,热管的冷、热侧均可根据需要采用高频焊翅片强化传热,弥补一般气&气换热器换热系数低的弱点。
(2)有效地避免冷、热流体的串流,每根热管都是相对独立的密闭单元,冷、热流体都在管外流动,并由中间密封板严密地将冷、热流体隔开。
(3)有效的防止露点腐蚀,通过调整热管根数或调整热管冷热侧的传热面积比,使热管壁温提高到露点温度以上。
(4)有效的防止积灰,换热器设计可采用变截面结构,保证流体进出口等流速流动,达到自清灰的目的。
(5)无任何转动部件,没有附加动力消耗,不需要经常更换元件,即使有部分元件损坏,也不影响正常生产。
(6)单根热管的损坏不影响其它的热管,同时对整体换热效果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
2.分离式换热器
分为气&气、气&液、气&汽三种形式。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壳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采暖、生活热水、空调、化工等领域。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传热系数高;2.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3.占地面积小;4.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5.重量轻;6.价格低;7.制作方便;8.容易清洗;9.热损失小层。;10.容量较小;11.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12.不易结垢;13.工作压力不宜过大,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泄露;14.易堵塞。
根据以上特点,板式换热器适宜小容量,压力&1.5MPa,温度&150℃的工况。
第四章 供电系统节能
供电损耗:在企业内部的电能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流经过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这些损耗称为供电损耗。
线损率:其损耗电能占输入电能的百分比(或功率损耗占输入功率的百分比),简称线损率。
线损可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
可变损耗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损耗,导体截面、长度和材料确定后,其损耗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可变损耗包括降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铜损及线路和接户线的铜损。
固定损耗与电流大小无关,只要设备通电,就有损耗。固定损耗是指降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铁损,电力电容器的介质损失,电度表电压线圈的损耗等。
接入电网的很多用电设备,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如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等都需要从电源吸收一部分电流,用来建立交变磁场,为能量的输送和转换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些建立磁场的电流在相位上落后于电压90&的电角度,所以在半个周期内吸收电功率,而在另半个周期内释放电功率,并且两者相等,总体上并不消耗能量,这就是通常所称的感性无功功率,也就是交流电路内电源和磁场相互交换的功率。
若在交流电网中投入电容器,并忽略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电容器的电流将超前于电压90&的电角度,所以在半个周期内放电,在另半个周期内充电,同样不消耗能量,称之为容性无功功率。
在电力系统网络中,一般以感性负载为主,所以同时存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称为有功功率。对于感性负载来说,其有功功率P(kW)、无功功率Q(kvar)及视在功率S(kVA)之间有:S= ,
功率因素角cos&=
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在一定的有功功率时,若用电企业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则其线路电流及视在功率都相应增加,从而加大了供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容量,这样不仅增加了供电设备的负担及投资,而且加大了线路损耗,必将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还会造成线路压降加大,影响供电质量等不良效果,因此应采取措施,设法减少线路上的无功电流。
4.2.2用电功率因数的计算:
功率因素对供电系统的影响:
1.供电线路及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增大。
电压损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PR/U是输送有功功率P产生的;另一部分QX/U是输送无功功率Q产生的。供电线路的电抗X要比R大2~4倍,即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大部分是由于输送无功功率产生的。变压器的电抗X比电阻R要大5~10倍,可以认为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几乎全部是输送无功功率产生的。因此,提高企业用电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线路和变压器输送的无功功率,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压损失,改善电压质量。
2.供电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增大。
有功功率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与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如果功率因数降低或电流增大,有功功率损耗则以平方关系增加。
3.发电机的出力降低。
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设备来说,无功电流的增大,对发电机转子的去磁效应增加,电压降低,如过度增加励磁电流,则使转子绕组超过允许温升。
4.3.1改善功率因数
降低供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以改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供电能力,减少电能损耗。如无功功率消耗量大,会导致电流增大,使供电系统及变压器的容量增大,增大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在负荷电流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无功电流,则总电流亦随之减少。
无功功率经济当量是根据电网或变配电所的功率因数而确定。无功功率减少的经济效益,可用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来表示,即每减少1kVar的无功功率所降低的有功功率损耗值,用来表示。
企业变电所变压器安装点距无功电源越远,无功功率经济当量越大。经过计算,企业变电所的K值为0.02~0.1,经过两级变压为0.05~0.07,经过三级变压为0.08~0.1.
4.3.2合理控制变压器的运行台数
使变压器总的功率损耗最小,这种功率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称为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企业变电所中安装有数台容量相同、特性相同的变压器时,需要根据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特性及无功功率经济当量,计算出最经济的运行台数。
降低线路损耗的技术措施:
1.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减少电容量
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电容量,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情况化,将电网的电压提高,则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相应减小,功率损耗也相应随之降低。因此升高电压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电网中负荷电流的大小是变化的,负荷电流越大,其线损也越大。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不仅可以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线损。
2.确定电网经济合理的运行方式
(1)如果是均一的电网,即各线段的x/R为常数,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O,X为电抗,单位为欧姆&O。则自然功率分布和经济功率分布是一致的。可以采用合环运行,合环运行不但可降低线损,而且可提高供电可靠性。
(2)如果不均一电网,即各线段的x/R为不是常数,合环运行时将出现循环电流,因而会使线损增加,所以建议采用开环运行。
3.适当提高运行电压
输送同样的功率时,提高运行电压就可降低电流,减少损耗。电网中的功率损耗是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的,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能降低线损。
4.提高功率因数
线路功率损耗可写成:
5.合理调整日负荷
企业供电系统的日负荷曲线,如波动幅度较大,将影响供电设备效率,而且使线路功率损耗增加。所以应合理调整线路负荷,以降低线路损耗电量
电力品质恶化的典型表现:
1.功率因数低
用户的功率因数低,不仅浪费了昂贵的电力设施的供电能力,而且使电网的安全裕量降低,威胁电网的安全工作,削弱了电网应付冲击负载和意外负载出现的能力。此外,功率因数低还带来输配电系统&线损&的增加,因此电网的整体效率下降。
2.谐波超标
谐波频率是电源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即基波为50Hz,3次谐波为150Hz,5次谐波为250Hz。
(1)谐波源的主要设备
所有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非线性的用电设备都是谐波源。如电力变压器、电弧炉、气体放电光源,旋转电机、电机车、电焊机、家用电器(如电视机)以及使用电力、电子装置的用电设备,也都会产生谐波。
(2)谐波超标的危害
①同次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之间会形成谐波有功功率,在负载(如电动机)中产生附加的损耗而发热,产生谐波转矩,轻则转矩脉动,重则咬死在谐波转矩对应的低转速下,使之不能正常启动而烧坏。
②谐波频率较高,使得电路中各工频电容(如滤波电容、吸收电容、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它们本应工作在工频下)的容抗随频率增加而反比减少,它们会流过较高频率而又可能被放大的谐波电流,在电容中产生附加损耗与发热,甚至使这些电容器&放炮&炸裂。
③各种不同的谐波频率有可能同电路中某些电容器、电抗器形成谐振,使电路局部出现高的谐振电压或大的谐振电流,把电网中的某些相连接的用电器烧毁。
④不同阶次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之间,最典型的就是在足够大的电网下认为电网供电电压不足以畸变而保持正弦,它同各次谐波电流之间不构成有功功率而消耗,却构成第二类无功&&畸变无功,造成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这也是在非正弦情况下,电力品质更加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⑤谐波还会产生线路噪声,给电磁兼容带来一系列问题。
⑥在三相四线(五线)带零线的系统中,各相中3的倍数次谐波具有相同的相位,它们将在零线上叠加而使零线严重超载,甚至引起火灾。
3.频率波动
4.电压波动
5.三相不平衡
6.掉脉冲或断相
改善电力品质的措施: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措施:
(1)选择低损耗节能变压器,使变压器在最佳经济负载系数下运行。调整、平衡负载,合理提高负载率,限制变压器在30%以下负载下运行,应使变压器在总损耗最低,效率和功率因数最高的状态下运行。
(2)选择高效节能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所需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组成,所以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要防止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异步电动机的负载率。当电动机轻载运行时,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针对电动机的负载是变动的,可采用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当电动机轻载时,降低电动机输入的端电压,实时动态跟踪电动机负载变化,使电动机输出功率与负载相匹配,保持在最佳状态运行。提高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达到节电目的。
(3)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改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机电设备在轻载或空载状态下运行。
(4)适当降低供电电压。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相应减少,从而使功率因数有所提高。
(5)采用同步电动机替代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在励磁方式下运行(cos&超前0.8~0.9),向供电系统输送无功率,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2.无功补偿技术
(1)位移无功补偿和畸变无功补偿
感性位移无功可以用容性位移无功来补偿。畸变无功(谐波)应该采用畸变无功补偿技术。
(2)旋转补偿和静止补偿
(3)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
3.供电系统的谐波治理
解决途径是抑制谐波电流,使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或是用电网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减少到允许的范围。
(1)变压器采用Y、d或D、y联结组可以抑制所有3的倍数高次谐波。
(2)增加整流机组的等效相数,可以降低5次、7次谐波电流。
(3)增加系统承受谐波能力,提高系统短路容量,提高谐波源负荷的供电电压等级。从而可减小谐波电流在该电压级系统中所占的百分比,减小系统的电压畸变值,改善电压波形。
(4)装设谐波滤波器,无源滤波装置或有源滤波装置。
①无源滤波装置由电力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等无源元件通过适当组合而成,即所谓RLC滤波器。
②有源滤波装置(APF)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向电网注入与谐波源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使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目的。有源滤波装置(APF)是一种新型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它不同于传统的LC无源滤波器(只吸收固定频率的谐波),它能对电流和频率都在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可以实现动态补偿。
第五章 电动机系统节能
电动机系统节能:对整个系统效率提高,它不仅提高异步电动机和被拖动的设备单元效率最优化,而且要求系统各单元相匹配及整个系统效率的最优化。
异步电动机的损耗分成五种:1.定子铜耗(PCU1);2.转子铜耗(PCU2);3.铁芯损耗(PFe);4.风摩损耗(Pm);5.杂散损耗(PS)。
5.1.2异步电动机效率
异步电动机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措施:
1.减小定子绕组电阻,降低定子绕组损耗;
2.减小饶子绕组电阻,降低转子绕组损耗;
3.降低铁芯损耗;
4.降低风摩损耗;
5.降低杂散损耗。
5.3.2电动机电压等级的选择
目前我国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的电压等级有220伏、380伏、3000伏、6000伏、10000伏等。500伏以下称为低压,500伏以上称为高压。
对于低压、高压的电动机,凡是供电线路短、电网容量允许,且启动转矩和讨负载能力要求不高的场合,以选用低压异步电动机为宜。
当然对于那些供电线路长、电网容量有限、启动转矩较高或要求过负载能力较大的场合,以选用高压电机为宜。
5.3.3电动机负载特性的选择
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受它所拖动机械负载特性的影响。
负载特性工程实例
恒转矩转矩M恒定,输出功率P2与转速n成正比造纸机、压缩机、印刷机、卷场机等摩擦负载和动力负载
平方递减转矩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转矩随转速的减少而平方递减流体负载,如风机、泵类
恒功率输出功率恒定,转矩和转速成正比卷绕机
递减功率输出功率随转速的减少而减少,转矩随转速的减少而增加各种机床的主轴电动机
负转矩负载反向旋转的恒转矩为负转矩吊车、卷扬机的重物下吊
恒性体电动机的转动惯量比负载的转动惯量小得多离心分离机、高速鼓风机等
5.4.1轻载调压节能原理和方法
评价电动机空载、轻载运行时节能性能的指标是其最低运行电压的大小;而评价电动机动态响应性能的指标是电动机空载、轻载运行于低电压,突加全负载时的响应速度。
采取一种控制算法,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晶闸管的通断比、电压U及电流I,使cos&始终保持在较高值,就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P173)
5.5.1异步电动机调速原理
&异步电动机&被称为&交流感应电动机&。感应电动机是一个电流生磁、磁动生电、电流生磁、电磁生力的过程。
5.5.2异步电动机调速方式
5.5.3电动机调速应用的领域
市场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1.节能调速。节能调速是针对节能目的进行的电动机的调速。风机泵、压缩机之类的通用机械系统采用调速调节流量方法节能有着明显的节能潜力。越是大功率的系统,其节能效果就越大。对比交流电动机的各种调速方法,实践证实,采取变频调速是效果最好的:自身能耗最小,现场使用灵活方便。
2.工艺调速。现代许多工业部门都把电动机当原动机,由于工艺的需要,要求电动机调速运行。
3.牵引调速。牵引调速既包括电气火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下铁道、轻轨机车、无轨电车,乃至磁悬浮列车和电动汽车等水平运输的电动车辆,也包括电梯、自动扶梯、矿井卷扬机和龙门起货吊车等电动竖直牵引系统。
4.精密调速。在电动机拖动的某些应用场合,用户对调速范围和调速精度有严格的要求。
5.6.2变频调速系统中变频器的选择
根据其性能及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通用型、多功能型、高性能型。
1.变频器种类的选择
根据负载机械的工作特点,结合对调速范围、调速精度和经济性的要求,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变频器来控制调速运行。
(1)通用型变频器
一般采用控制方式,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场合。其节能效果显著,调速范围和调速精度较低,因此成本较低。
(2)多功能通用变频器
多功能变频器主要适应工业自动化,自动仓库、升降机、搬运系统、小型CNC机床、挤压成型机、纺织及包装机械等高速、高效需求。
(3)高性能通用变频器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的引入和实用化,使变频器的性能大大提高。目前,高性能变频器驱动交流异步电动机系统已大量取代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挤压成型机、电线和橡胶制造设备中。
5.6.3变频调速的节能应用
风机、水泵电动机变频调速与节能的关系
风机和水泵都是流体机械,有两种办法调节风机和水泵的流量:一是不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利用挡板阀门或者放空的办法来调节风量或流量;二是不改变挡板阀门的开度,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来达到调节风量或流量的目的。在要求相同流量的条件下,上述两种解决办法下的功率消耗是很不相同的。对于第一种解决办法,由于电动机的转速基本不变,故在风量或流量调节前后,电动机所消耗的功率也基本不变。第二种方法,由于流体机械的转速变化与其流量、压力和功率之间的变化有如下的关系:
流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可见,当通过降低转速以减少流量来达到节流目的时,所消耗的功率将降低很多。
风机、水泵负载应用变频调速条件:
1.风机、泵类的运行工况点偏离高效区;
2.压力、流量变化幅度较大,运行时间长的系统;
3.使用挡风板、阀门截流以及旁路分流等方法调节流量的系统。
高效电动机使用范围:为了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高效电动机应用于连续工作定额、负载稳定且无特殊要求的设备上,特别适用于负载效率较高(60%以上)和连续运行时间较长(如年运行时间在3000h以上)的设备。
第六章 过程能量综合技术
6.1.1过程能量综合(优化)技术的概念
过程能量综合技术是以能量系统为主线,研究能流与物流的最佳结合关系,用多种技术集成,实现最优技术条件的科学方法。该技术是过程工业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更有效地利用能量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的边缘科学。主要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操作和系统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过程系统设计优化包括两部分:物料优化和能量优化。
过程能量优化技术对节能深化的意义
过去,工业企业在大力抓单项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迈进的第一步。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传统的生产过程能耗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大部分不是由于工艺或设备有什么新的突破,而主要是将已有的技术进行过程能量集成、综合匹配,使其产生整体的节能效果。过程综合,是化学工程、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
过程综合,是化学工程、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是节能深化的重要途径:
1.传统技术产业渗透高技术产生的变革。
2.能量系统优化改造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3.过程能量优化技术改造属无风险、高回报投资项目。
过程能量优化工作需要三个前提:1.要有一个专门从事具体操作的组织;2.需集中一批项目的技术专家,形成技术集合优势;3.生产企业要具备改造的条件和要求改造的意愿。
冷流:需要被加热的工艺物流称为冷流,其温度一般升高,即初始温度低于目标温度。
热流:被冷却的工艺物流称为热流。热流的初始温度一般高于目标温度。
热容流率CP:是指工艺物流单位时间每变化1K所发生的焓变。
最小接近温差(挟点温差):对单个换热台位而言,换热的冷、热端温差较小者,称接近温差。对一个换热网络而言,所有换热台位接近温差中的最小值称为最小接近温差,也称挟点温差。
复合线:所谓复合线,就是将多个热流或冷流的T~H线复合在一起的折线,复合线是换热网络优化合成&挟点技术&中德重要工具。将冷、热流的复合线画在一幅T~H图上,热流的复合线一定要位于冷流的上方。
挟点将换热网络分解为两个区域,热端&&挟点之上,它包括比挟点温度高的工艺物流及其间的热交换,只要求公用设施加热物流输入热量,可称为热阱;冷端包含比挟点温度低的工艺物流及其间的热交换,并只要求公用设施冷却物流取出热量,可称为热源。当通过挟点的热流量为零时,公用设施加热及冷却负荷最小,即热回收最大。
挟点技术合成换热网络的三项基本原则:
1.不通过挟点传递热量;
2.挟点以上的热阱部分不适用冷公用工程;
3.挟点以下的热源部分不适用热公用工程。
6.4.1能量升级利用
1.热泵:利用专门技术使温位和能级较低的热能升温,并以此向温度更高的热阱供热的设施。
2.功(动力)回收技术。
3.汽液两相全流式透平。
换热网络机构调整的途径:1.利用环节的工艺改进;2.转换环节的功热联产;3.回收环节的能量升级。
低温热利用:1.同级利用;2.升级利用。
第七章 照明系统节能
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是实现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光源选择的总原则:选用高光效、寿命长、显色性好的光源,虽价格较高,一次投资较大,但使用数量减少,运行维护费用降低,在技术经济上还是合理的。
选择电光源:
1.要满足照明设施的使用要求,如所要求的照度、显色性、色温、启动、再启动时间等;
2.要考虑使用环境的要求,如使用场所的温度、是否采用空调、供电电压波动情况等;
3.根据所选用光源一次性投资费用以及运行费用,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选用何种光源为最佳。
合理选择光源的措施:
1.尽量减少白之风的使用量(但其光效低,耗能大,寿命短,应尽量减少其使用量)
2.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高压汞灯因其光效较低、显色性差,不是很节能的电光源,特别是不应使用耗能高的自镇流高压汞灯。
3.推广使用直管型细管径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荧光灯光效较高,寿命长,节约电能。
4.积极推广高光效,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的光效可达120lm/W以上,寿命12000h以上,而金属卤化物灯光效可达90lm/W以上,寿命10000h。特别适用于工业厂房照明、道路照明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照明。
灯具出具有机械和电气性能外,最重要的是光学性能,该性能对于节约能源有重要的影响。灯具的光学性能通常以光强分部(配光),遮光角,灯具效率三项指标来表示。
(1)光强分布(配光):通常灯具的光强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光分布为轴对称灯具,点光源灯具的光强分布曲线在空间各个截面上都是相同的,故可用一个极坐标表示光强分布曲线;另一种是光分布为非轴对称灯具,如管形荧光灯灯具,其光强分布曲线在各截面上是不同的。
(2)灯具的遮光角是用来表示灯具防止眩光的范围,它是指灯罩边沿和发光体边沿的连线与水平所成的夹角&,遮光角越大,虽防眩光效果好,但光的出射率变小,即灯具的亮度随之降低,造成能源的效率降低;反之,则可节约能源。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照明设计所应解决的问题。
(3)灯具效率
即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占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的百分比,称为灯具效率。灯具效率永远是小于1的数值,灯具的效率越高说明灯具发出的光通量越多,入射到被照面上的光通量也越多,被照面上的照度越高,越节约能源。
照明灯具的选择:
1.选择配光合理的灯具(如在学校和办公室宜采用宽配光的灯具,在高大(高度六米以上)的工业厂房采用窄配光的深罩型灯具)
2.选择高效率灯
3.选择光利用系数高的灯具
4.选择高光通量维持率的灯具
5.尽可能选择不带光学附件的灯具
6.采用空调和照明一体化灯具
7.灯具的反射面采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镇流器:在荧光灯的电灯电路中,在电源合一只或几只荧光灯之间跨接的,用于平衡荧光灯富足特性的具有正阻特性的装置或元件。分为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两类。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参考平面或作业的照度值应提高一级:
1.当眼睛只是别对象的距离大于500毫米时
2.连续长时间紧张的视觉作业,对视觉器官有影响时
3.识别对象在活动面上,识别时间短粗而辨认困难时
4.视觉作业对操作安全有特殊要求时
5.识别对象的反射比小或低对比时
6.当工作也度要求较高,且产生差错会造成很大损失时
7.工作人员年龄偏大,长时间持续的视觉工作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参考面或作叶面的照度值应降低一级:
1.进行临时工作时
2.当工作精度和识别速度无关紧要时
3.当反射比或亮度对比识别高时
4.建筑水准较低时
5.能源比较紧张的地区
建筑利用天然采光的方法不少,概况起来主要有被动式采光法和主动式采光法两类。
被动式采光法:是通过或利用不同类型的建筑窗户进行采光的方法
主动式采光法:是利用集光,传光,和散光灯设备与配套的控制系统将天然光传送到需要照明部位的采光法。
目前主动式天然采光法主要分为六类:
1.镜面反射采光法
2.利用导光管道光的采光法
3.光纤导光采光法
4.棱镜传光的采光法
5.光伏效应间接采光照明法
6.卫星反射镜采光法
采用合理照明控制方法:
1.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2.智能照明调控装置;3.照明调控系统;4.照明节能调光器;5.照明节能电源;6.照明节能自动调光系统;7.节能调节型镇流器。
第八章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及达到相同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以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
建筑节能的三层主要含义:
1.建筑节能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含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等过程;
2.建筑节能的前提条件是在满足同等需要及达到相同目的的情况下,达到能源消耗的减少;
3.建筑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少用能,其核心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建筑节能的策略:
1.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2.建立相应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来协调和监督建筑节能工作。
3.建立建筑节能政府奖励基金,制定建筑节能各种经济鼓励政策。
4.建立国家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评估认证制度。
5.推进城市供热收费体制改革,将按户或按面积收费改成按热量计量收费,实施分户调控室温,达到节能的目的。
6.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应由易到难、逐步推进。
7.认真做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使建筑节能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建筑物设计者、建筑物施工者、建筑物使用者的节能热情。
8.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建筑节能的领导工作。
建筑设计节能技术:
1.建筑工程设计: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装备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又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
2.外形结构设计节能技术:从有利于节能角度出发,体形系数应尽可能小,一般宜控制在0.30及0.30一下。在相同体积的建筑中,以立方体的体形系数为最小。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主要由窗体、墙体、楼顶、地面四大围护组成。
墙体是围护结构的重点。目前在建筑物墙体中可选择的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是新型砖材料、建筑砌块、新型保温节能墙板三大类。
根据窗体的能耗来源,窗体节能的有效措施:
1.采用合理的窗体面积比,控制建筑朝向;
2.加强窗体的隔热性能,增强热反射,合理选择窗玻璃及窗框;
3.增加窗体外遮阳,减少热辐射;
4.安设窗体密封条,减少能量渗透。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物当中对建筑物内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由设备组成的系统,该系统通过空调及空调相关设备创造并保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一定要求的室内环境。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直接目的:是在系统所希望的室内状态范围内实现热湿量和空气量的动态平衡。
节能方法的一般原则:
1.加大冷热水和送风的温差,以减少水流量、送风量和输送动力;
2.降低风道和水管的流速,减少系统阻力;
3.采用热回收系统,回收建筑内多余的能量;
4.采用蓄冷蓄热系统储藏多余的能源;
5.采用全热交换器,减少新风冷、热负荷;
6.采用变风量、变水量空调系统,节约风机和水ズ哪埽
7.采用能效比较高的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节能技术有:1.中央空调余热回收技术;2.中央空调闭环变频节能技术;3.中央空调机组自动清洗技术;4.热榜空调技术;5.冰蓄冷空调技术;6.变频调速空调技术。
储能技术:采用适当的储能方式,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暂时不用或多余的能量通过一定的储能材料储存起来,需要时再直接或通过一定的转换方式利用。
蓄热材料:目前节能领域的相变蓄热材料主要包括结晶水合盐类无机相变材料,以及石蜡、羧酸、酯、多元醇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相变材料。
蓄热方式:
1.显热蓄热:将暂时不用的热能或电能(电能可转化为热能)用来加热蓄热介质,使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从而将热能蓄存起来的方法。
2.潜热蓄热:当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由液态转为气态或由固态直接转为气态(升华)时,将吸收相变热,而进行逆过程时则将释放相变热,这就是潜热式蓄热运用的基本原理。
3.化学反应热蓄热:利用可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进行储能的,例如正反应吸热,热被储存起来,逆反应放热,则热被释放出来。这种方式的储能密度虽然较大,但是技术复杂并且使用不便,目前仅在太阳能领域受到重视,离实际应用尚较远。
在以上三种类型的蓄热方式中以潜热蓄热方式最具有实际发展前途,也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重要的储热方式。
第九章 交通节能
交通节能工作涉及交通、交通站场、交通路线、交通调度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交通节能包括陆地的汽车节能、火车节能,水路的内河船舶节能、远洋船舶节能,航空的飞机客运与货运节能。单位重量、单位距离运输耗油最小的为海洋运输,耗油最多的为民航飞机耗油。
结构性节能包括优化基础设施结构、优化车辆运力结构和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
技术性节能包括车辆节能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及最短距离运输。
汽车本体节能技术包括:1.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2.开发代用燃料发动机;3.汽车整身节能技术。
管理性节能:1.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2.提升公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3.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
船舶节能工作也主要需从结构性节能、技术节能、运营管理节能。
水路运输结构性节能主要包括提升航道技术等级、优化船舶运力结构、优化船舶能源消费结构。
管理性节能:
1.水路运输组织管理:(1)加强水路运输组织管理;(2)提高船舶载重量利用率。
2.船舶营运节能管理:(1)船舶管理节能工作;(2)船舶营运节能工作;(3)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及其他节能工作。
人力资源师
(责任编辑:sunning)
------分隔线----------------------------
报名咨询方式
咨询报名咨询报名MSN: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时事政治、时事热点、时事新闻: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
2014年9月份,对外经贸大学法学考研进行了改革。考试科目发生了变化,指定参考教材发...
这是一条月入九万的狗,它是美国纽约4岁的柴犬Bodhi,他又是多家男装服装品牌的“代言...
日 瑞达期货早盘提示 金属产品1铜夜盘走势:隔夜伦铜宽幅振荡,其中LME3个...
金黔在线讯昨日,贵州省肉类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近日,一篇据传发自ZigBee联盟主席Tobin的邮件在网上疯传,邮件内容主要是谴责中国南...
就该加入盐和胡椒等调料
高三励志标语,班级标语,教室标语,高考励志标
国家承认 社会认可 成考学历足够“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城区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