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1天津高考人数肾内科都有哪些会议。6月以后的

推荐私人医生
已有0人选他为私人医生
其实,肾脏病的中医发病机制都是:气---瘀---血---毒,...
已有0人选他为私人医生
既来之则安之,如果我们无法选择疾病,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疾病...
已有0人选他为私人医生
此用户暂时未更新任何心情
私人医生发表的博文
私人医生正在回答的问题
私人医生治病经验
卓东芹福建省
张宇鹏吉林省
王诺西藏自治区
赵晓静河北省
关注我们:
电话:400 625 0050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肾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事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事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9:561、日,我院前身天津市中医门诊部成立开诊,门诊部由陆观虎任主任、赵寄凡任副主任、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设男内科、女内科、儿科、正骨科、针灸科。2、日,天津市中医医院成立,郭沫若为医院题写“天津市立中医医院”院名,副市长周叔弢剪彩。医院由陆观虎任院长,赵寄凡任副院长、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全院共有职工146人。男内科主任董晓初、副主任王为仁、女内科主任顾小痴、针灸科主任王文锦、正骨科主任叶希贤、儿科主任李少川、傅金茹为营养室负责人。3、1956年,医院成立党支部,张洪波任党支部书记。4、1956年,医院招收了第一期23名中医徒弟班学员(大徒弟班)。5、1957年,医院成立肿瘤科,王文翰为学术带头人。6、日,我院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1958年,我院承担了天津中医学院创建后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和临床工作。8、1958年,我院“科研办公室”成立,由顾小痴、李少川、阮士怡组成。9、1959年,医院正式成立护理部,沈珊君任护理部主任,下设内科、综合科、骨外眼儿科、建设路门诊部四个护理部。10、1960年,医院成立眼科,老中医王文锦、杨伟璋、李恩生先后为科室负责人。1 962年,蔡玉友调入眼科,任科主任。11、1960年,我院再次招收了第二期半工半读中医徒弟班24人(二徒弟班)。12、1960年,我院受天津市公共卫生局委托组建王串场中医院。13、1961年,外科成立,以治疗疮疡为主,由骨科专家叶希贤兼任主任。14、1962年,医院开设便民门诊,增设竹管疗法,并在和平区成都道106号建立芒针按摩门诊部,开设60张简易病床,郝建国任行政主任,由芒针专家沈金山、按摩专家胡秀璋主持医疗工作。15、1963年,我院承接卫生部中医中药治疗溃疡病、中医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绞痛、中医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肾炎、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金针拨内障术的研究等五项科研项目。16、1963年,院长陆观虎病逝,将家中所藏珍善本医书近万册及全套红木书柜捐献给医院。17、1965年,为贯彻毛主席6.26指示精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河北邢台、临城等地开展医疗工作。18、1965年,医院成立制剂室,生产出第一个院内制剂一651膏。19、1968年,我院派遣近20名医务人员赴内蒙古落户,支援边远农村医疗卫生工作。20、1968年,国家卫生部组建援外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我院石学敏被派出,因其工作业绩突出,赢得卫生部、外交部联合表彰,被誉为“针灸大使”。21、1969年,天津市成为中央直辖市,因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教育厅,天津中医学院被迫迁往石家庄市,我院更名为天津市中医医院。22、1970年,天津市干部疗养院与我院合并,韩勇任医院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将干部疗养院院址与27l医院院址对调,多伦道205号(原27l医院院址)成为我院住院部。23、1970年8月,韩景献、张庚扬、何福山、郭庆常、陈志远、曹克光、赵汝菊、刘宝山、刘殿奎、杨素荣等10名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生分配来院。24、1972年,医院开办了中医护士班、中医班,1974年在院办校的基础上组建天津中医学校(今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刘绍臣任校长,王玉任书记,教师队伍主要由我院医药骨干组成,同时还承办了两期“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班”,培养学员234人。25、1973年,我院针灸科在全国中医医院率先设立电生理室。26、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我市,医院房屋倒塌,住院病床锐减,病人住院困难,我院在进行紧张的医疗救助工作外,还先后派出两支医疗队赴宁河显、宝坻县抗震救灾。27、1976年,我院针灸急诊科成立。28、1977年7月,由我院针灸科和内科在国内率先开设家庭病床66张,随后家庭病床经验被推广到全国。29、1977年,我院受卫生局委托选派刘嘉企、李光平、李兢、王兆铭具体筹建“天津中医研究所” (后划归中医学院至今)。30、日,津党发74号文件批准韩勇等筹备恢复重建天津中医学院。31、1978年6月,天津中医学院重建,我院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2、1979年,天津中医学院获得国家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权,我院阮士怡、柴彭年等成为硕士生导师,内科开始招收硕士生。33、1979年,为满足专病科研需要,我院与天津中医研究所联合成立病理科,乐俊曼为负责人。34、1981年,由石学敏主持的“针剌治疗中风病(脑梗塞)的临床研究”和阮士怡主持的“益气养阴法65l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天津市科协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我院文革后第一批科研获奖项目。35、1982年,我院多伦道93号门诊楼震后重建开诊。36、1982年,经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我院营养室升格为营养科,傅金茹为负责人。37、1983年底,石学敏出任医院院长,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张广庆任党委书记。提出“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团结奋斗,科技兴院”的医院发展思想。38、1984年,天津中医学院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我院又有石学敏、黄文政、李少川、胡慧明、伊永禄等多位专家陆续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39、1984年,我院进一步扩大家庭病床床位数,最多时超过1000张床。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业余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40、1985年,我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7所中医附院之一,迁址重建,鞍山西道新院址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规划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7400余平米。41、1985年,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医院正式开办了中专学校,先后设立了护士、中药、推拿医士专业。42、1985年,医院成立急诊科,由针灸和内科人员组成,孙静泉任主任。同年,针灸科设立了第—间CCU病房,实现了对危重中风病人的全方位监护。43、1986年,儿科成为中医儿科硕土研究生培养点。44、1986年,为适应新形势需求,医院陆续增设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45、1987年,石学敏教授成为天津市中医界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46、日,我院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成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47、日,我院宜兴埠分院正式开诊。48、1988年,卫生部授予石学敏院长“全国医疗行业优秀院长”称号。49、1988年,我院成立消化科,王文仲任主任。50、1989年2月,石学敏院长组织各学科主任共同制定了“内涵建设规划”,为搬迁到新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51、1989年3月,医院引进日本产30型颅脑CT设备,并设立CT室。52、1989年5月,我院召开了第—届中国天津针灸临床学术大会。53、日,我院迁入南开区鞍山西道新址。54、1991年,院领导班子提出“五专”的办院特色,即:专科、专病、专家、专技、专药。5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田景福等领导出席仪式并为新院正式落成启用剪彩。56、1991年,医院设立了针灸部、内科部、外科部(分别下设二级科室)和急症部。57、1991年底,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58、1991年,医院开设专家门诊。59、1992年,国医心身中心成立,刘鸿玺、邵文虎任主任,开展心理疾病和男科病的诊治工作。60、1992年,医院实行了中层干部聘任制,明确了中层干部的权利、义务,履行的职责。61、1993年,同际康复中心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朱杰,于生龙及天津市领导聂壁初、刘晋峰为国际康复中心开业剪彩。62、1993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批准,针灸部成为全国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63、1993年,医院将原药剂部制剂室扩建为杏林制药厂,地址设在天津市西青区。64、1993年3月,医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的实施管理办法”后,专科病增加至69个。65、1993年,医院设立电脑中心,开始实施电脑网络建设,完成七项软件的开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收到可观经济效益。66、1993年建立全身CT室,建立MR室(全市第二家)解决了其他成像方法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67、1990年,医院加大了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改革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实行评聘分开,以聘为主。68、1992年9月,实行干部聘任制,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向一线倾斜,设立科研成果奖、特殊贡献奖、节约奖。69、1993年,开设外宾、高干病房。70、1993年,石学敏教授“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的教学成果,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一等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医学院一等奖。71、1993年,针灸部“针灸教学基地”项目获天津中医学院二等优秀教学成果奖。耳鼻喉科刘绍武副教授的“电化教学”获天津中医学院三等优秀教学成果奖。72、1993年,李平博士、王化良硕士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73、1993年,我院在西青开发区建立一所拥有100张床的合作医院。在深圳成立“中深国际中医门诊部”。74、1993年12月,我院通过天津市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验收,成为天津市第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75、1993年,针灸部开设老年病研究室,以后陆续增设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神经内分泌等实验室。76、1993年6月,韩景献教授从日本京都大学成功引进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实现国内此类模型零的突破,为国内老年病病因学、治疗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材料。77、1994年,脑外科成立,主要开展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拓宽了脑中风的治疗手段。78、1994年3月,我院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评审验收,成为全国10家“省级示范中医院”之一。79、1994年,外事部门牵线无偿引进四台肾透析装置(价值—百多万),与日本白十字株式会社于94年5月正式建立投资工厂。80、1994年,医院开始实行“全员合同制”,为向“聘用制”、“临时合同制”等三种用工形式过渡打下基础。81、1995年,石学敏教授主持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践研究”获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的最高奖励项目——“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82、1995年,儿科成为卫生部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儿科临床药理基地,李少川为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1999年马融教授接任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83、1996年,实行院内浮动工资发放管理,除国家规定每两年一次滚动涨级,院内在空档年进行院内升级,对有突出贡献的奖励涨级。实行医疗质量曝光制。84、1996年,高干外宾病房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85、1996年,急症部成为全国中医急症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86、1996年,针灸部成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儿科、内科成为重点发展学科。87、1996年,在天津市卫生系统第四界科技工作会议上石学敏、黄文政、张军平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阮士怡获伯乐奖,陈大权被评为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88、1996年,外事部门无偿引进国外先进仪器:人工透析机2台、中心监护仪8台、床旁监护仪20台、非观血压监护仪3台、配带彩色电视监视机的电子内窥镜l台、中心自动视野设备1台、轮椅10把,价值636.7万元。三次无偿引进仪器总价值l 535.9万元。89、1996年,医院中专学校恢复招生。90.1996年,成立“临床药学研究室”,并通过一级实验室验收。91、1996年,针灸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92、1997年,石学敏获天津市第一届十佳医务工作者。93、1997年,韩景献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4.1997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儿科成为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95、1997年,儿科在全国中医医院中率先开设新生儿病房和一日病房,既扩大了治疗病种,又方便了患者。96、1997年,财务管理实行院内银行制,实行划价、收费一体电算化管理。完成门诊收费柜员制管理系统,填补天津市卫生系统空白。97、1997年,医院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医院”。98、1997年,医院在妇科增设产科成立妇产科。99、1998年,内科成为国家中医内科博士生培养点,黄文政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1998年,医院成立除痛中心。101、1998年,王舒获天津市十佳杰出青年称号。102、1998年,儿科被评为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集体,马融教授当选中国中医儿科学会副会长。103、1998年3月,中共天津市委津党[1998]7号通知我院升格为副局级单位,4月教卫工委任命晋南征为党委书记,5月市政府任命石学敏为院长,98年7月任命吕志安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聘黄文政、张鸿鹏、张露凡、吕桂泽、李平、董燕庆、韩景献为副院长。104、1998年,我院急症部成为天津市120急救分中心,开设绿色生命通道。105、1998年,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在我院成立,韩景献教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106、1998年,“醒脑开窍针剌法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为“国家中医药十大科技推广项目”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107、1999年,成立“内分泌代谢病中心”。108、1999年,医院将门诊楼加层建成新五楼,特需病房进—步扩大,使我院床位数增加到1045张。109、1999年,医院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评定为“全国百佳医院”。110、1999年,医院成为卫生部指定的国际急救网络医院和亚洲紧急救援中心(AEA)指定医院。111、1999年,马融主任医师荣获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112、1999年12月,石学敏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13、1999年,医院购入德国西门子核磁共振、脑超、人工肾、中心监测、关节镜、胃密度仪等先进仪器。114、2000年,石学敏教授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15、2000年第六届国针会召开,全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医儿科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116、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庆生、天津市副市长俞海潮、德国巴伐利亚州议员考拉特?考普勒、天津中医学院第—附属医院院长石学敏为天津国际医疗康复大厦落成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四十五周年庆典剪彩。117、2000年4月,康复大厦投入运营,当月床位使用率超100%。康复大厦成立董事会,实行股份制董事会运作机制,实行总经理、院长负责制,石学敏任董事长。至此我院床位达到1300张,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医院。118、2000年,心内科、风湿科成立并扩大了病床,心身中心、内分泌代谢病中心相继建立了病房。119、2000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天产业集团正式成立,以石天药业为核心,包括白十字卫生材料用品公司、科技之光产业公司、新药开发公司、商贸公司、洗染公司组成。120、2000年,我院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21、2000年,我院与新西兰保康中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华新传统中医诊疗中心投入运营。122、2000年,我院与亚洲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石天药业国际有限公司”,同时在香港名中医城开设针灸、推拿、心内等8个培训中心。在香港成立第一所中医医院,石学敏任院长。123、2000年,开设浙江、山东等3个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达到24个。124、2001年,我院被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三大医学中心”之一。125、2001年,石学敏教授获求是科学进步奖。126、2001年,石天药业集团厂区通过GMP认证,至此我院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127、日,丹芪偏瘫胶囊获新药证书。128、一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天津市卫生局主办我院承办“全国中医医院建设和管理经验交流会”成功举行。20个省市的30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129、2001年,李新民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30、2001年7月,我院召开“石学敏院士医院管理学研讨会”总结石学敏院长医院管理方略。131、日,我院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共同投资的“中医诊疗中心”落成启用。132、日,石学敏院长和韩景献常务副院长在中央电视台二台《健康之路》录制节目,受到全国各地患者广泛关注。133、2001年,我院针灸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34、2001年,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我院建立的天津市针灸研究所。135、2001年,在全国百姓放心医院评选活动中,我院荣获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136、日,我院针灸学科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学科,是全国针灸学科中唯一重点学科。137、日,我院针灸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内科肾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138、2002年4月我院针灸部、儿科、肾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139、2002年6月,张伯礼教授被国家人事部评为“科学技术突出人才”,被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0、2002年6月,韩景献教授被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1、2002年10月,韩景献教授被评为“十佳医务工作者”。142、2002年,我院单列式中医内科医院正式成立,下设心内科、肾内科、呼吸科、血液科等10个一级科室。成立内科医院管委会,张伯礼任管委会主任,陈大权、尹新中任副主任。143、2002年,我院介入中心步入正轨,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支架、脑动脉瘤栓塞术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非血管疾病与肿瘤的诊断治疗工作,截止年底完成介入手术百余台。144、2002年,骨伤科引进国际最新一代等离子消融系统,与微创关节镜结合具有术后康复快,无反应性疼痛特点。145、2003年,刘新桥主任医师荣获“全国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来丽萍博士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46、2003年,我院赴传染病医院甲二病区医疗队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十五立功集体”荣誉称号。147、2003年,我院工会被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48、2003年,我院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16层螺旋CT。149、日,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韩景献任院长,于铁成任院党委书记,石学敏任名誉院长。150、2003年9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2003年度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项目。151、2004年2月,我院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52、2004年2月,我院护理部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53、2004年2月,由石学敏院士主持的“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科研课题通过专家鉴定。154、2004年3月,中国天津第八届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大会在我院召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55、2004年9月,我院隆重召开庆祝建院50周年庆典大会。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原市政协主席刘晋锋、原市人大副主任王鸿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来自日本、美国、蒙古、波兰、贝宁、墨西哥、意大利、越南、泰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专程来津表示祝贺。156、2004年,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医院临床科研基金评审项目,我院由马融教授主持的“抗痫增智颗粒治疗小儿癫痫大发作伴智力低下的研究”和由贾英杰主任医师主持的“化坚拔毒膜对癌性疼痛镇痛机理的实验研究”2项课题喜获资助。157、2005年,由石学敏院士主持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科研课题通过专家鉴定。158、2005年9月,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医院“管理年”工作,我院成立陪检中心。159、我院行政办公楼工程于2005年3月破土动工,同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是集行政、教学、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办公楼。160、2005年10月,新建662平方米中药调剂用房交付使用。11月,新建的593平方米药剂部办公用房交付使用。161、2005年12月,天津中医学院院长、我院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张伯礼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62、2005年,我院引进了急救外科,组建了感染性疾病科;改建扩建了窥镜室、妇产科手术室、性病门诊;撤销了综合科和心外科。163、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天津中医学院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同时,我院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4、日,我院召开了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大会之前对全院19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成立18个党支部。大会选举于铁成、韩景献、马融、李平、吕志安、张洪鹏、刘玉珍为党委委员,于铁成任党委书记,吕志安为党委副书记。165、2006年4月,针灸部评为“十五”立功先进集体,贾英杰、常虹获“五一”劳动奖章。166、2006年6月,我院B楼门诊重新装修改造工程开始。167、我院自2006年7月至9月举办了“推进机关建设,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培训。168、2006年8月,石学敏院士主持的“经穴特异性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获得国家973计划醒目资助,成为我院历史上第一个国家973项目。169、2006年9月,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夫人一行来我院进行参观访问。170、2006年10月,由韩景献教授主持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与脑功能特异相关的葡萄代谢机制研究”,为我院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1、2006年10月,由我院承办的中国天津第五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会议隆重召开。172、2006年10月,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73、2006年10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招标中,我院毛静远教授主持的“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研究”和杜元灏教授主持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两个大的项目中标立项。174、2006年,医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整学科布局,改建扩建了血透中心、功能检查科、病理科,原中医外科划分为三个独立核算的二级学科,即疮疡外科、肛肠外科、乳腺外科。175、2006年12月,我院通过了市政府信息办的验收正式启动了门诊联网。176、日,我院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农工党天津市委员会一起成功举办了“2006首届城市健康扶贫公益论坛”。177、2007年1月,我院隆重召开了医院第二届科技大会。178、2007年1月,天津市卫生局复审,我院顺利保持了三级甲等医院的称号。179、2007年1月,我院网站进行改版,并启用"天津中医网"新域名,开设了"杏林文苑"医院文化建设专版。180、2007年3月,张军平教授被任命为我院副院长。181、2007年4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改选大会暨第六次学术会议上,韩景献教授当选为第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82、2007年4月,韩景献院长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王金贵获“五一”劳动奖章。183、2007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等领导来到我院考察中医临床基地建设情况,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刘贵祥等大学和卫生局领导陪同考察。184、2007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认证中心专家来我院考察,确定我院为国家中医师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185、2007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等领导来到我院考察中医临床基地建设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天津市卫生局局长程津新、副局长申长虹等大学和卫生局领导陪同考察。186、2007年5月,我院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强素质、树形象、提升服务品牌”培训活动,对各窗口服务人员进行礼仪素质培训。187、2007年6月,张俊芳副市长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张伯礼,教委主任靳润成,卫生局局长程津新、副局长申长虹前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报天津市中医药工作,为我院申报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8、2007年7月,医院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了测评和调整,重新聘用了党政中层干部。189、2007年9月,针灸推拿学科、中医内科学科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190、2007年10月,我院门诊楼改造竣工落成投入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副局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张金钟书记等领导来院为门诊楼竣工仪式剪彩,来自我市十几家兄弟单位的代表前来表示祝贺。191、2007年10月,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我院召开,韩景献教授当选为首届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2、2007年10月,我院隆重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93、2007年12月,我院国医堂特需专家门诊应诊,同时实行网上挂号服务项目,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194、2007年底,A楼全楼均装修完毕,并相应进行了病区调整,合理地调整了医疗资源。195、2008年5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研究室正式揭牌,我院国医堂正式揭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出席并揭牌。196、2008年5月,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单位第二次会议在我院召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总结交流各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经验,我院被确定为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197、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地震灾害牵动着全院职工的心,全院共产党员、职工充分发挥大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5月16日,医院派出的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我院选拔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员都是年富力强的医护骨干,他们是医生王平、刘世珑、魏建平、冯兆才,护士王维宁、宫欣茹、齐欣、李萍、李雅楠、苗妙、潘洁、王天行、刘扬。院党委于5月13日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共产党员、广大职工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全院共产党员和全院职工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爱心捐款达236190元,共有555名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4.5万余元。198、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到我院视察,对我院中医药临床基地建设、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医治未病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期望。199、1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一行70余人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我院进行参观调研,展开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学习大讨论,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我院院长韩景献、党委书记于铁成陪同参观调研。200、200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遴选结果公告,我院成为重点研究冠心病、中风病基地的建设单位,名列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前茅。201、2009年3月,按照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的统一部署,我院作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在全院党员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院党委制订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202、2009年3月底,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院按照市卫生局部署启动我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发热门诊及医院专家组,及时制定我院发热鉴诊及留观就诊工作流程和人员防护措施,对前来我院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严格鉴诊筛查,加强全院预防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防止甲型H1N1流感传播蔓延。同时随着疫情变化及时按照卫生局部署调整应对策略,并成立了我院的医护人员应急预备队,随时准备按照卫生局要求进驻海河医院参加危重症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203、2009年4月,天津市中医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在我院成立,由我院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市中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监测、农村中医药服务监测、社区中医药服务监测等工作。204、2009年4月,由国家973项目针灸课题组承担的“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科研项目获得了大额度资助,石学敏院士、王舒教授任技术指导,孟智宏教授任课题负责人,这是石学敏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针刺手法量学研究新的里程碑,为构建针灸重大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5、2009年4月,德国赛德克阳光健康中心正式开业,石学敏院士代表医院出席了开幕式。206、2009年5月,“中医中药中国行”进入天津,我院组织专家近30人次开展了义诊、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健康讲座,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中药知识与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207、2009年8月,我院成立预约挂号中心,共有石学敏、马融、贾英杰、颜红、邵文虎、姜相德、张金荣七位专家,实行预约挂号后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减轻患者深夜排队挂号的负担,有效的抑制了倒号、贩号的现象,达到了服务患者、方便患者的目的。208、2009年9月,我院针灸部、儿科、肾内科、肿瘤科、风湿科、血液科、推拿科7个重点专科均制定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检查。209、2009年,我院完成了天津市《中医院进修医师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等16项继续教育项目,完成14个学科的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工作。210、2009年9月,第25个教师节的到来之际,我院开展了临床教师评优工作,对评选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其中张军平教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临床授课教师吴敬等13名、临床带教教师李妍等31名及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李新民等7名,合计表彰58名。儿科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11、2009年,我院开设了小包装中草药快速取药药房,从进药到医嘱录入等各个环节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候药时间缩短为10~30分钟。我院还在门诊设立了药物咨询专窗,从专业的角度为患者解答有关药物使用上的问题,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212、 2009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在长春举行了换届选举,马融教授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儿科主任李新民教授当选为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挂靠在我院。213、2009年10月,由我院肿瘤科承办的“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在天津隆重举行,大会执行主席贾英杰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500余人出席了会议。214、2009年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在天津举行,本次会议由我院儿科承办,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出席了会议。 215、2009年11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马融教授的主持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制定了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216、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文化建设工作,我院作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从核心价值、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等方面大力推进了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我院于铁成书记牵头编写的《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已经通过专家的审定,作为讨论稿在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印发,《中医药文化选粹》一书,已经正式出版。217、2009年,我院完成了煎药室的改造,将煎药室区域划分更加合理化,排水设施和药渣的处理完善化,增加泡药设施,严格操作规程。218、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管局领导一行8人对我院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并提出了修改意见。219、2010年2月,由石学敏院士主持的“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院在石学敏院士带领下,科研团队研发完成的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院历史上首次获得的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我院科技奖励空白。220、2010年2月,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马融教授任我院院长,于铁成教授任党委书记,张洪鹏、张露凡、张军平、王舒任副院长,刘玉珍任党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221、2010年,医院整体运行良好,工作指标屡创历史新高。全院共完成门诊量205,1985人次,出院病人2,8895人次,病床使用率为101.6%,病人平均住院日17.5天,是天津市首家年门诊量突破200万人次大关的医院。222、2010年,医院新址建设进展顺利。我院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作为医院各项工作的中心,在黄兴国市长的亲切关怀下,全面提升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定位,确定了医院的异地重建。在市委市政府、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卫生局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医院新址土地已正式交付医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补助资金和天津市财政配套资金已到位。天津市财政配套的资金也将投放到医院。223、2010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方案通过评审。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专家督导组对我院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及突出天津特色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我院工作的六大亮点成绩:一是由两位院士作为首席专家引领中风病、冠心病两个重点病种的研究,全国绝无仅有。二是两个重点病种研究起步早,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三是人才队伍水平高、力量强、人数多,培训到位。四是对外交流合作影响大,经验值得总结。五是文献工作不是单纯的收集整理,而是研究。六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及研究方向稳定,有很多科研成果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224、2010年,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做好医院管理年各项工作。7月,我院认真开展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并积极进行整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评估专家团,对我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11月,专家组就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整改进行督导检查,结合7月份检查情况进行的整改工作给予高度赞扬。225、2010年,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注重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坚持“院长综合质量查房制度”,对各科室制订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实行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当月效益工资,从而提升了各科室的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医院学术委员会职能。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提议,组建了泌尿外科、合并了中医外科等,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医院的学科建设,增强了综合实力。规范多项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效运行。制订了胃镜室、血透室、等重点科室的感控工作考核标准。临检、生化增加了多水平质控。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书写,出台了退药管理办法有效地减少了不正当退药。226、2010年,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我院成立了护理工作常态监管组,对日常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监管。在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首批筛选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顺利通过了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的中期验收,成绩良好。在天津市“青年护士操作技能基本功竞赛”中参赛的6名选手获得一等奖4名、优秀奖2名并获“五一劳动奖章”1枚的好成绩,推拿科护理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称号。227、2010年,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我院加强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先后派出医生对口支援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支援西藏昌都地区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和好评。同时,组织3批卫技系列高级职称人员下社区医疗服务,促进了社区医疗水平的提高。228、2010年,圆满完成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成果登记及报奖工作。我院共组织申报各类课题155项,申报各类奖项19项,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科研立项26项,获项目经费总额约3500万元。取得成果23项。同时,为鼓励科研工作者申请专利,特制订专利管理办法,在国家专利局发明人年鉴中入编11项次,创造了我院在专利申报工作方面的历史新高。229、2010年,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加强学科建设,对重点学科、重点病种的建设,加大了投入及政策的倾斜,向中风病、冠心病两个重点病种划拨科研经费。在加大对各级实验室改扩建及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各级实验室在工作环境、科研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已形成实验中心的技术平台。230、2010年,我院药物研究工作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增加国际多中心、中药保护品种、医疗仪器临床试验项目,对外承接统计分析项目等方式,使全院药品研发的业务量增加。新开药物临床试验89项,牵头项目29项,参与60项,国际多中心项目2项。医疗器械20项,统计分析12项,总收入达创历年新高。231、2010年,深入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成了全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新进展讲座及16个临床医、护、技、药科室继教任务。动员各科室积极申报国家级及市级继教项目,已全部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天津市卫生局15项继教项目。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我院接收进修人员96名,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1名,176名2005级本科生完成实习任务,222名2010届博、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圆满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中西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命审题任务。232、2010年,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做好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根据医院名中医师带徒实施方案确定了首批19名师带徒导师,在充分考虑师生意愿的基础上,师生双向选择,于9月9日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会,培养出真正继承领会名中医学术思想精髓,中医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的中医药特色人才。233、2010年,加强门诊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我院规范了门诊医师的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门诊的工作质量,开设分层挂号收费一体化窗口,开通POS机刷卡结账方式,安装双向对讲系统及导诊大屏幕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规范了门诊秩序。另外,在门诊二楼开设了“医臻药房”,方便患者购药。改造网上预约程序,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挂号三位一体门诊挂号系统。方便患者就医,恢复晚诊服务。自日起,恢复以方脉科室为主的专家晚诊服务,解决了由于白天上班无法前来就医患者的困难。成立膏方门诊运用中医药辩证施治理论,针对个体指导四季养生和时令进补,受到欢迎。完成门诊量1500人次,完成膏方300余料。234、2010年,我院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研修10余人次,派出到全国及市内各大医院进修80余人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学位。博士后进站1人、申报博士14人、申报硕士15人。招收应届毕业生72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28名,本科生17名,合同制护士22名。招收的硕士中包含4名七年制外语特长生,为医院的涉外医疗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235、2010年,荣获“好医院”荣誉称号。我院积极参加天津市卫生局“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评选工作。经过网上投票和评议,我院被评为“好医院”,刘新桥同志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贾建东同志被评为“好医生”,王维宁同志被评为“好护士”。与此同时,王平同志评选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36、2010年,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节约医院开支。在药品、试剂、医疗仪器等项目的招标采购过程中,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工作制度,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在设备采购、低值易耗、设备维修、修旧利用等方面,共计节约996万元。拆除电话外线18部,内线101部,外线改内线18部,拆除宽带16条。规范了移动电话医院担负费用的人员范围。237、2010年,注重网络的智能化管理。网络完成门诊合票,减少了误差,将办卡,挂号,收费三个模块融合成一个程序,简化了就诊流程。门诊化验标本全部实现条码管理,增加后台数据库的授权许可数量,避免出现高峰时段客户端网络连接不上的情况。238、2010年,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三名”品牌。把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五专”优势作为重点,着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品牌。我院先后派出12名专家,参与录制天津电视台《天天养生》、《健康大学堂》等健康养生栏目171集次,普及了中医药知识,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39、2010年,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步伐。共接收来自美国、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团队及留学生共计570人次。接待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观谈判的团体及个人376人次。派往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参访、讲学、工作、进修等29人次。共接收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住院病人67人次。分别与新加坡、德国、俄罗斯等国外医疗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240、2010年,中医药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我院制作了一批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内容的《科室医疗特色介绍》宣传橱窗,方便患者了解相关的中医药常识和中医诊疗的特色优势,起到了很好的宣教作用。重新梳理和补充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三项重点工作,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使中医药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天津高考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