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侠:关于大连华信、大连东软 文思海辉和大连海辉发展、...

东软收购大连华信软件业再现并购潮-中国软件外包网,软件交易,..._大连华信服务外包_整体解决方案_CIO选型网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信息】
公司名称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称大连华信&
公司规模9&公司资质 &
成立日期&WWW网址&
注册地址大连市七贤岭高新技术园区高新街6号 大连华信软件大厦&
省份名称辽宁省&注册资金&
电话号码+86-411-&传真&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信服务外包 - 【方案信息】
大连华信服务外包&
计算机 东软 大连 华信 软件 BR 中国 规模
中国软件业首个规模突破2万人、真正的“巨无霸”外包企业即将诞生。2月16日,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东软集团(600718)发布公告,称将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17日起停牌,待召开董事会公布具体方案后复牌。东软此举,在中国软件业...
东软收购大连华信软件业 再现并购潮时间: 13:45:35
  中国软件业首个规模突破2万人、真正的“巨无霸”外包企业即将诞生。2月16日,国内软件外包龙头企业东软集团(600718)发布公告,称将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17日起停牌,待召开董事会公布具体方案后复牌。东软此举,在中国软件业掀起一阵巨浪。
逆市扩张,一石二鸟   目前东软集团与大连华信均是国内软件外包业务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东软集团是国内行业最大的软件提供商之一,主营计算机软件、软件与硬件产品、医疗系统与设备、移动通信等开发和销售,07年主营收入近30亿元;而大连华信注册资金为1.5亿元,是中国软件外包业务(对日外包)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去年大连华信位列全国软件企业收入百强的第48位。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东软逆市扩张、合并重组之举,可谓是一石二鸟,合作共赢。一方面是合并有助于东软集团迅速做大市值,扩大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大连华信借助定向增发方式,可以提前实现曲线上市的目标。   近几年,为争夺全球外包业务尤其是日本外包业务市场,这两家国内“兄弟”同室操戈、拼杀激烈,造成外包业务平均利润率逐年下滑,也给其它国内外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而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日本经济不断下滑,企业IT支出持续萎靡,IT发包量也跟着不断缩水,导致国内软件外包企业肚子越发感到“吃不饱”。如果再“内斗相争”,必定一损皆损,因此联手合并、深耕日本才是上上策。而经济低迷也给现金量丰富的买家东软创造一个“抄底”良机,东软加强日本业务的渗透,并借助日本跳板向欧美扩张,有助东软全球业绩迅速提速。   与华信合并后,强大的协同效应凸显,东软将成长为国内软件外包领域的龙头,对日外包市场份额达到20%左右,在国内外包企业中已一枝独秀,并在全球外包市场中,与印度企业的规模逐渐拉近。
整合成为趋势,或掀起新一轮并购潮   作为国内管理软件龙头企业东软集团率先在09年开春之际掀起并购序幕,“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软件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浪潮。目前国内有数万家软件企业,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我国软件产业2008年规模最大的前10家软件企业收入不足100亿美元,相比微软、甲骨文、SAP等跨国公司和印度,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软件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   近两年来,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并购将是国内软件企业抵御国际巨头吞并的策略之一,同时,国产软件企业急需寻求规模升级的途径,并购成为国内软件企业快速成长的手段。   去年,作为管理软件龙头之一的用友软件频繁进行资本运作,发动了四起并购,08年10月,用友出巨资3.8亿元收购政府资源规划软件提供商北京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以4500万元的价格收购特博深信息科技公司部分资产。据统计,08年用友软件对外并购共花费约4.5亿元。   并购是经济低迷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利用资本做强做大产业规模的必然手段。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的爆发,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持有大量现金的大软件公司来说,现在是收购的最佳时机,09年并购将加速。因此此次东软该出手就出手,斥下重金并购华信。业界分析说,今年国家将不断出台利好刺激经济发展,东软此举将进一步激发中国软件业新一轮并购潮,2009年将是国内软件业并购年。   目前中软、用友、浪潮、金蝶等企业一边在国际巨头们身边周旋合作事宜,增加技术平台的砝码,另一边不忘加紧圈地,收编软件企业,夺取更大话语权。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说,2009年,用友将进一步加快对国内企业的逆市并购,重点会考虑一些并购后对用友的综合能力、品牌以及渠道有所帮助的企业。浪潮集团认为,中国的管理软件市场不够成熟,竞争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浪潮也会考虑收购扩张的方式。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表示,对细分行业应用软件的收购将是整个行业接下来的热点,09年将有可能选择战略投资、收购海外的软件企业,这将是更具挑战、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东软未来几年间,将像积极开拓日本市场一样,高度重视开拓欧洲和美国市场。09年,谁能抢在巨头的前面跑马圈地,谁就有可能把握市场的新一轮机会而最终胜出。
并购重组不是简单1+1&2,挑战尚存   然而合并重组并不是简单1+1&2,万一一招不慎,就将反受其累。   金融危机后续效应将持续两至三年,欧美日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爬出谷底,这对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影响深远。   事实上,金融危机已导致国际软件外包需求大幅下降,许多相关外包公司业务订单量受到较大影响,并已对软件外包大国印度造成较大冲击,Wipro、InfoSys 和TCS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东软集团与大连华信重组搁浅
  东软集团今天发布公告称,与大连华信的重组暂时搁浅。
  公告称, 2月27日,东软集团接到大连华信的来函,函称大连华信与其股东就本次合并事项进行了沟通,大连华信认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大连华信的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待,大连华信提出终止本次合并事项。鉴于以上情况,根据有关规定,东软集团特申请公司股票于日复牌,并保证在3个月内不再就与大连华信通过合并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商议、讨论。
  东软集团于2月17日起停牌,目前股价报17.60元。
  大连华信成立于日,注册资金1.5亿元,是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外包服务、嵌入式软件、BPO服务、ITO服务及IT教育与培训等多个业务领域的股份制公司。2006年曾计划到日本上市,但计划最后无疾而终。2008年,大连华信计划在国内A股上市,但未能在4月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
★★★ 电脑店行业门户()独家文章,欢迎大家转载 ★★★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类最热新闻
48小时最热
010203javascript实现简单的富文本编辑器附演示04050607089101112
Powered by
All Rights Reserved3月3日海通证券发布报告,调整东软集团评级至“增持”。报告指出,目前A股主要软件公司2009年平均PE仍略高于20倍。公司今年将受益于电信重组、电网大投资和医改,业绩增长相对明确且有业绩承诺保障,分析师以高于行业平均的25~30倍2009 PE预测公司股票合理价值区间为17.5~21.0元,6个月目标价为19.25元。尽管分析师仍认为公司是最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先IT服务商的A股软件与服务公司,考虑到目前的估值水平和合并未能成功带来的股价压力,分析师调低短期评级至“增持”。而在2月17日发布的投资报告中,海通证券针对东软集团公布重大事项暨停牌公告,维持该股“买入”评级。尽管此次合并不成功,短期看来对东软的股价有影响,但从东软的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分析师东软的外包业务未来保持较高的赠速。2月28日,当东软人力资源部的小王还像往常一样审核简历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集团的紧急邮件,邮件里写道:“为了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安排集团与大连华信合并后从大连华信转移过来的新员工,集团将停止对外招聘。”而一天之后,东软集团就正式对外发布公告,东软集团与大连华信通过合并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事项,因大连华信的原因而宣告终止,保证在三个月内不再与大连华信就通过合并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商议、讨论。截至此时,国内第一大软件外包并购案正式宣布失败。而由于事发突然,东软内部仍有很多员工并不知道两家公司合并失败的消息。由于重组大连华信搁浅,东软集团3月2日复牌即封住跌停。当东软即将与华信合并的消息传出之时,大多数的业内专家和媒体都为之振奋,他们认为这次合作将使中国拥有了第一家规模超过两万人的软件外包企业,中国的外包企业从印度外包巨头那里虎口夺食的机会大大增加,中国外包产业缩小与印度外包产业差距的梦想指日可待。但刚刚过去两个星期,此次合作计划就宣布流产了。买生不如买熟在2008年年初,本报记者采访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的时候,他表示:“上市和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大连华信的目标。”大连华信从2006年就开始计划在日本上市,但自然人持股过多导致其在日本上市的计划失败。据中金国际的分析师评论,大连华信的实际控制人为刘军等6 名高管,他们共持有公司35.41%的股权,而张起臣等103名自然人持有25.25%的股权; 2008年,大连华信又转投国内A股上市,但由于大连华信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约为37.11%,导致大连华信国内上市的计划依然无法通过审核。两次上市未能通过,再加上金融危机来袭,大连华信的日子的确很不好过。大连华信主要的客户群在日本,而日本多数企业2009年的经营预算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北京外包协会理事长曲玲年介绍:“以往,在头一年的12月份,日本企业都会与关联企业或上下游企业签署来年的供需合同。所以12月正是中国外包企业赴日营业的最佳时机。但2008年,由于日本企业在修整或重新编制2009年的经营预算,大部分对日服务企业的高管在2008年年底并未如期去日本谈合作。”另一家外包企业海辉国际的副总裁白昱表示:“之所以对日外包要比对欧美外包受到的影响大,主要是日本的文化习惯造成的:欧美企业习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将大量业务外包,从而减少自己的经营大连华信,一家只有圈里人才熟悉的软件外包企业,近日却由于拒绝被收购而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上市不利,裁员传言,它何来这样的勇气?成本,而日本企业的习惯却是首先保住自己的岗位,缩减外包的份额。”而少了一个项目,对于中国外包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几百人可能因此丢掉了饭碗。对此,一位外包企业的负责人笑谈,自己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求神拜佛,希望客户不要在金融危机中倒掉。由于大连华信所服务的主要是日本汽车业、电子业企业,而这两个行业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日本七大消费电子企业在2008年第三季度巨亏223亿美元(详见本报2009年第5期的报道),所以大连华信的业务难免也会受到影响。据业内人士介绍,曾有传言称,大连华信计划大规模裁员。大连华信作为大连市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大连市政府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为了帮助大连华信渡过难关,大连政府积极推动了东软与大连华信的合作。对于东软而言,在2008年集团整体上市后,扩大规模也是其发展之重。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就曾表示,未来十年,东软要在大连形成两三万人的规模。大连华信和东软属于同省企业,对对方的业务、技术实力和经营情况都比较了解,这也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于东软而言,买生不如买熟。而对于大连而言,2007年,东软的软件出口额占整体软件出口额的7%,其中5%是在大连创造的。如果此次合并成功,大连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中国外包之都”的地位——东软和大连华信的外包基地都设在大连。今年2月初,国务院确定包括大连在内的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外包行业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果此次东软和大连华信合并成功,大连显然能持续扩大它在这方面的优势。“两家企业自己的意愿,再加上政府的推动,走到一起就不足为奇了。”有业内人士认为。合作计划失败的三种可能在东软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写道,大连华信与其股东在就本次合并事项进行沟通后,认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大连华信的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待,因而提出终止本次合并事项。而在记者联系大连华信的公关事务负责人田女士时,她也表示,对于此次合并的失败,一切以东软的公告为准,并没有向记者透露更多的内容。很难想象,在东软正式发布公告后,大连华信竟然会突然提出中止合作。在公告发布之初,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既然公告都发出来了,东软和大连华信的合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为什么大连华信会在公告发布之后突然决定停止合作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第一种可能,价格谈不拢。业内人士在谈到此次合作失败的时候,认为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双方期望的价格可能有差距。不管东软是否采用向大连华信增发股票的方式来实现此次收购,最终都涉及到一个价格的问题。而据中金国际的分析师估计,大连华信估值在14 亿元~29 亿元区间内。东软集团整体上市时曾经对公司业绩作出过承诺,保证2008年、2009年的净利润在2007年约3.7亿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30%。目前东软2008年的财报还没有公布,但如果按照其最初保证的净利润增长幅度,目前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来合并大连华信显然是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东软作为一家从学校走出的企业,一直保持着稳扎稳打的作风,很少在资本运作上有大的动作。在参加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时,与别的企业老总谈起东软资本运作的时候,东软的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也说道:“东软作为一家校办企业,一直以来在资本运作方面都比较谨慎,为了避免风险,只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收并购。”东软对资本运作的谨慎,再加上目前整个外包行业正处于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期,他们很难给大连华信开出一个高价。而对于大连华信而言,其两次IPO上市都未能成功,这导致最初引入的风险投资不能成功退出,而此次合作虽然给风投退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但是退出的回报也是风投相当关注的。所以价格对于双方的合作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第二种可能,就是对于合作后公司的发展存在分歧。据业内人士透露,最早东软和大连华信计划合并后引入一家风险投资商,然后由两家共同持股。目前对于当初双方商议的持股数量无法得知,但内部人士通过对其合并失败的结果分析指出,大连华信股东商讨后决定放弃合作,是由于大连华信和东软的主要业务都是对日外包,大连华信的股东可能对两家公司合并后大连华信的业务、人员以及组织架构的连续性存在一定疑虑,同时对控股权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导致此次合并无法取得进展。第三种可能,大连华信希望能够卖个高价。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此次合作没有成功,但大连华信因为这件事情,目前的知名度在业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它与东软合作之前,有一家外包企业的负责人曾表示,他们之前也有与大连华信合作的意愿。大连华信与东软没有合作成功,并不排除还会与其他外包企业进行合作,而这次合作的失败也向其他企业发出了信号,为其未来卖个好价钱打下了基础。并购仍将是一个趋势外包一直以来都是IT领域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外包企业规模大不仅意味着整体的运营成本可以降低,还代表着企业营运大项目能力的提高,而合并则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一个必然手段。印度外包公司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并购是极其重要的手段。例如,印度塔塔咨询公司在2004年收购了澳大利亚FNS公司以完善其银行和金融服务外包的产品线;2006年收购了位于瑞士和法国的TKS Teknosoft公司以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加快进军欧洲市场;2008年10月,又宣布以5.0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花旗集团在印度的外包业务。此前三年,借助资本的力量,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呈现出一片兴旺之景:2005年有300多家;到了2008年,全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数量一下膨胀到2500多家。这也导致了目前中国的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再加上目前客户选择外包企业时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这些都容易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同时,企业规模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相对较弱。比如花旗银行,一个外包项目可能就需要5万人来完成,但中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企业,所以这种项目一般都是印度外包巨头的囊中之物。在中国,合并重组并不是很多企业家愿意接受的方式。白昱谈到,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他们都认为只有活下来并很好发展的企业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典型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其实一个公司卖出了好的价钱、被整合成了一个更强大的公司也是成功的。对于外包这种讲求规模效应的行业更是如此。尽管此次整合没有成功,但并不能改变中国外包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将出现并购趋势。东软在这次合并失败后,也表示,仍将坚持通过并购战略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大连华信好呢,还是东软好啊?_百度知道
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大连华信好呢,还是东软好啊?
如题,请赐教
我也有同学选择了东软,但是我想了解一下两家公司的情况,我看待遇和发展综合起来考虑。拜托赐教一下
提问者采纳
东软与华信在中国软件外包届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做下对比吧:俯怠碘干鄢妨碉施冬渐规模:大连东软大概有6000人左右大连华信总计不超过1500人业务:东软在大连共17个部门,客户数量非常庞大,个别部门甚至有10个以上的客户。华信客户数量也不少,但相比东软就差多了,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出来。经济危机:华信今年裁了不少人。东软向全公司及全业界保证,不裁一人。到目前位置,未听说谁因为金融危机被裁。待遇:东软待遇低是业内熟知的。华信的待遇比东软好很多,月薪大概是东软的1.5倍或更多。发展:华信今年的发展并不好,很多业务都没有了,所以裁员。东软的业务量也减少了很多,但东软有着国内唯一的自主产权的CT制造系统,且东软的软件园都是自己的。东软人笑称:即使外包业务全线瘫痪,东软依靠着CT机制造和房地产,也能把2万多东软人养活了。刘积仁博士说过,收购及并购仍然是今后东软发展的方向,收购华信虽然失败,并不能说明今后不再收购华信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个人意见是华信比较好,有实体,有业务,俯怠碘干鄢妨碉施冬渐有公司前景,东软作软件现在只不过是在卖自己的体系,真正研发什么的在大连很少,项目也没有华信多!
两家公司都有很多部门,而各个部门待遇、发展什么的都不一样。这就要靠你运气了。IT产业也许都是这样,工作剥削挺严重的也都很苦。给你列2个事实你自己比较吧。华信去年裁掉很多人,在东软的也有很多工作没多久就自己走掉的。待遇和发展综合考虑的话,还是推荐东软吧~~~
个人建议东软!没什么大道理,也没什么太多理由,用事实说话:我的很多朋友和同学,也都是今年应届毕业的,都选择了东软。
大连华信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软 文思海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