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在寒亭一中记中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论东坡亭台记的文学特点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浅论东坡亭台记的文学特点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28: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论东坡亭台记的文学特点.DOC
官方公共微信  摘 要: 亭台记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和文学价值。苏轼对亭台记的发展和兴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论东坡亭台记的文学特点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亭台记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和文学价值。苏轼对亭台记的发展和兴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散文史上亭台记的发展历程的追述,从创作模式、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东坡亭台记的文学特点。 中国论文网 /7/view-4269222.htm  关键词: 苏东坡 亭台记 发展兴变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创性产物的亭台楼阁寄寓了古人无限的情思。亭台楼阁讲究的是间架虚空,强调其虚空的内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勾连和融洽,越发展到后期,亭台除了有物质性实用功能,如栖息游乐、集会宴饮等,还增加了文化表征意义。   亭台入诗最早可以溯源至先秦,《诗经·邶风·静女》中便出现了楼阁:“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这里的“城隅”指的是城上两边的角楼,是其雏形和前身,虽然这里并未以亭台楼阁为主体描写对象,但是随后东汉王粲的《登楼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都有对亭台楼阁的描写。   一、中国散文史上亭台记的发展历程   与大肆兴起的亭台修建热相适应,文人们以亭台楼阁为写作对象,逐渐在散文中辟出一隅为“亭台记”。真正开始亭台记创作始于初盛唐时期。据《全唐文》统计仅存亭台记四篇:张说的《东山记》、颜真卿的《梁吴兴太守柳恽亭记》、梁德裕的《重修易县候台记》和游方的《任城县桥亭记》。从文体特征上看,这四篇都偏重骈体,庄严典重,缺少美感。[4]   亭台记创作的成熟期出现在中晚唐。这一时期,亭台记创作数量增多、文体特点开始确立,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独立的文体。这背后包含了三股力量的综合:   一是以元结为代表的复古派的亭台记的创作。他们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复古理论,开始采用“三段论”的形式创作亭台记,即先点明亭台位置或交代作记原因,次状物、写景,然后抒情、议论。以元结的《寒亭记》为例,文章首先交代了亭台位置在江华,借县令瞿令问之口以咨询请教的态度请作者为亭取名,交代了作记原因。同时以瞿县令夸功耀德的言语间巧妙描写了这座独立险峰石顶之上的亭子的绮丽风姿。最后,作者说明取名的理由时完全不顾瞿令问的咨询意图,只是强调亭的高寒,理由是“疑天时将寒”和“清凉可安”,仿佛只是随意结合道州和此亭地理气候,即兴取名。这明显是给这位好邀功的县令迎头泼了一瓢冷水,让他头脑清醒。文末虽然没有明显的议论和抒情文字,通篇看下来似乎更像一篇游记散文,实则最核心的主题已然是从隐在的议论中生成的。构思精到,语言畅达,是这个时期复古派亭台记的典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对亭台记的界定仍然不是很清晰,表现在山水游记与亭台楼阁记的混淆上。元结的《右溪记》和《寒亭记》到底算作哪一类仍有争议。   二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中的亭台记创作团体。韩、柳两人在写作风格不相雷同,韩愈更注重继承传统、描写景物部分少而客观,用笔粗略。而柳宗元则重细笔勾描,在写景的过程中投射个人主观情绪,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得亭台记更加具有抒情性。如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对于因参加王叔文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司马的柳宗元来说,山水游记的代表《永州八记》和这篇亭台记的代表无疑不蕴含着作者为排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的心绪,对景物的细致描画和内心感受的倾注,使得他笔下的亭台记已然开始背离了单纯的“已备不忘”和“受人托请”的传统而转向“寄托兴慨”了。此后的宋代亭台记便是沿着这条路子发展下去的。   三是以白居易、欧阳詹为代表的中唐后期创作团体。此时的亭台记议论成分增加,语言更趋于散体,承载的内容也更丰富,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空间。以白居易的《草堂记》为例,文中屡见议论:“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3]一个因被贬而却能自得于青山秀水中的超然外物、物我两忘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4]   不论其他,仅从篇幅的大大增加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时的亭台记已经不满足于对作记缘由、亭周景色的交代式描写,而是以更加细腻和深情的笔法夹叙夹议,融情于景,借之以遣怀了。相比之最早因用于刻石而要求的篇幅精简、语句凝练,明显从韩、柳开始,加上白居易等人的传承发展,已然改变和定型了其文体类型和风格特征。   因为社会的动乱,晚唐时亭台记的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滑。同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导致文人产生消极避世的心态在亭台记的创作中也有所表现。如司空图退隐时所作的《休休亭记》以陶潜、王绩为榜样,避世消极情绪了然。同时,文中大篇幅的议论甚至已有“喧宾夺主”之势了。   亭台记在唐末的衰微并没有阻碍其在北宋重新走向繁荣鼎盛。宋朝的开国者为文士们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对宋代文学的演进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政策支持。宋人个个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普遍立足高远来体察人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人笔下的亭台记比之唐人在精神境界的追求上更胜一筹。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等政治风波,也让一心向往仕途的知识分子们在宦海浮沉中感受到了命运的未知,转而选择亭台楼阁寄寓性情、消解现实的苦闷。这可能是亭台记得以再度繁荣、走向全盛的一个诱因。   随着元代散曲杂剧的兴起和明清两代话本小说的兴盛,这些时期包含亭台记在内的散文杂记的数量开始萎缩,其创作走向衰落。   二、东坡在亭台记写法上的突破和兴变   (一)创作模式   亭台记的创作有固定的模式:先点明亭台位置或者交代作记原因,然后状物写景,后抒情议论。这是亭台记的文体特征,区别于一般散文游记的主要特征:散文游记着重在对游踪的记述,描写范围更广阔,不仅局限在亭台楼阁。
  1.打破“三段论”固有格式,结构不拘一格,变化多姿   早前的亭台记形式较为僵化,严守“三段论”格式按部就班。虽然后期在韩、柳之下,板滞之感稍有缓解,但远不如苏轼的亭台记结构不拘一格,富有变化。他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正如宋人范温所说的那样:“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5]如《放鹤亭记》,以“鹤”为主线,分四层展开行文:第一层叙述用鹤命亭的由来,第二层引经据典描写鹤的习性,第三层用相反相成的笔法,写爱好鹤的不同结局,第四层大力赞颂鹤和隐士。作者于题外引进“饮酒”一事,与“放鹤”映衬,并举出卫鼓公好鹤亡国,刘伶阮籍饮酒成名的故事两两相较,指出“其(隐士)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露无遗。全然打破了“三段论”格式。再如《眉州远景楼记》,全文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赞扬故乡眉州淳朴、优良的民风民俗和知州黎侯的清廉吏治,几乎全不在作楼经过和周围景物上着笔,只以一句“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道出了作记缘由便收尾了。以“三段论”的格式来看,这篇文章似乎是本末倒置了,但其实貌离神合,语不接而意贯之。苏轼并不注意这座声名远播的远景楼的具体细节,他作记的目的在于表达官民和谐、政通人和的社会理想,在材料的取舍和构思安排上堪称精妙大胆。   在苏轼笔下,对亭台楼阁的介绍和描写不再陷于程式的交代,而已经成了一个托以言志、抒发议论的载体,开辟出亭台记新的发展方向。   2.加重议论说理,注意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   亭台记最早归入杂记中,具有应用文的特征,发展到北宋时期,这类记文体逐渐摆脱了体制的限制,“记事”功能淡化,议论、抒情色彩加重,显示出更强的文学性。苏轼的亭台记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发展倾向。他将描写与叙述、议论巧妙结合、灵活运用,更加着重议论、说理的力道,甚至吸收其它体裁的表现方式,如铺排、用典、问答对话等,使其文章凭借精巧的构思和深长的意蕴取胜。   苏文的“好发议论”是出了名的。其散文往往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作为一代文坛领袖,苏轼通过文字论史说政、抒怀叙志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亭台记中。如《喜雨亭记》中写苏轼于嘉祐六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文章开头援引了三件史例作铺垫,说明“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借此引出该亭命名的缘由和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甘露的喜悦心情。同时创新出“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议论,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议论,表现了关心农事、与民同忧共乐的思想。把这么大的一个道理通过如此平易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道出,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盖公堂记》开篇先写了一则看病就医的小故事,通过里老父教之口点出病越治越严重的道理:“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者,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6]由小及大,联系到国家的发展:“昔之为国者亦然”。他列举了大量历史史实,以辅佐秦孝公与秦始皇进行变法改革的商鞅、李斯与汉之功臣萧何、曹参做对比,明确提出反对前者通过严刑酷法达成国家富强的做法而支持后者舒解民困、休养生息的做法。通过对盖公“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做法的肯定,他表现了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怀之情。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苏轼实则是借记发挥,委婉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变法中激进做法的不认同。史载苏轼的很多治国意见和王安石相左,因而不满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7]。《盖公堂记》里面大量的议论成分,气势磅礴,咄咄逼人,已经近乎一篇政论文的风范了。   亭台记在苏轼手中已经和他精妙绝伦的诗词一样,开始更侧重于为文学家个人的表情达意服务了。但这种转变非但不让人觉得喧宾夺主,反倒增添了几分“苏东坡特色”。在宋代崇尚理学,追求探求内心的哲学思想的背景下,体现在作家为文上便是追求本原的人格质地,即作家“自我”的真性情,强调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高度关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苏轼为代表的后代文人们对亭台记的改造和发展便有了社会根基和文化依托了。   (二)语言风格   早期亭台记由于有刻石之需,所以大部分篇幅短小,多为四言,语言整齐典重,简洁凝练。   在唐代,亭台记开始分化,按照两条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条是直接脱胎于碑文的刻石类亭台记,要求行文简略、典雅凝重;另一条则是以抒写个人怀抱为主,简单记叙亭台楼阁的修葺缘由和历史沿革,继而抒发登临游览之感。这类亭台记对语言的限制逐步放宽,散体化倾向明显。[5]   宋代开始便是沿着这条脉络发展下来的。所以,苏轼的亭台记在语言上自由轻散、讲求韵律,具有音乐美。如《喜雨亭记》:“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8]语句平易亲切,不故做佶屈之语,自然运用对偶、排比等手法,韵律齐整,自然流畅。   (三)表现手法   一般的亭台记主要用于写景叙事,所以表现手法较为单一,无需大费周章。但苏轼的亭台记的表现手法极其丰富,除去描写、抒情、议论等常见的手法外,还成功地使用了对比、象征、比拟、衬托等手法。他曾经告诉友人刘景文:“某平生无快意事,惟做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9]这里不仅指他的文章善于构思,也兼指灵活多变的笔法。   由于政治斗争失意,自请外任期间的《放鹤亭记》中作者不直接写隐士,而是以鹤作象征,把鹤与隐士融为一体,构成高洁而自由的鹤的艺术形象。作者借酒发感,叙议结合,抒发了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表达了超然物外、粪土千金万户侯的思想。但这个主旨思想却没有一个字的直接表露,全都间接体现在对隐士生活的称羡和向往上,通过“鹤”这个意象的象征性的贯穿来实现的。
  再如《墨君堂记》中运用拟人手法把竹子称为君子,礼赞竹子疏放刚劲的气节和高洁的品德:“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未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表面看似是在夸赞文与可作画水平高超,对竹子的描画入木三分,实际上文章的主角却是有君子之德的竹子,盛赞它们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性格。   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笔下之物、文中之事折射出更深层的内涵,增强了文章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和含蓄蕴藉的感染力。   (四)思想情感   苏轼生活的北宋王朝是他一生思想发展的土壤。在统治者“兴文教、抑武事”的文化策略的影响下,被空前激化了的文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整合,促使北宋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转变。在这里“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罕见却不算完美地并行存在着。同时,优越的崇文抑武政策,使儒释道三家思想有机融合,阳明理学大行其道,全面丰富了北宋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深受传统文化陶冶的封建文人,苏轼就在这种土壤的孕育下形成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态度。   苏轼早期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怀有忠君爱民、一展宏图之志。但在遭受多次无端迫害之后,深感怀才不遇的极大苦闷。因此在很多作品中也流露出隐逸出世的佛老思想。他从道家学说中习得了返璞归真、追求精神的宁静与自由的精神境界,从佛教中又汲取了超越尘世、求得空明心境的感悟。儒、释、道三者合一,形成了他乐观旷达、超脱豪迈、恣意洒脱的人生态度。   表现在他的亭台记创作上,则以被贬黄州为界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喜雨亭记》、《凌虚台记》为代表,表现积极有为的思想,体现出儒家建功立业的精神,以豪迈超俗为主,多清新轩昂之气。后期以《超然台记》为代表,由于仕途多艰,受老庄思想影响,渐趋于自然平淡,多清远旷达之意,但一以贯之的是他那光明磊落的胸襟和自由洒脱的个性。这便在他的亭台记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对同、后代散文的影响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作为欧阳修学生的苏轼则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老师所开创的一代文风。概而言之,苏轼对亭台记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扩大了亭台记表现的内容,或旧题出新或重辟新题,给后世创作拓宽了思维维度。   (二)打破了亭台记的僵化体制,将记叙、议论、抒情合为一体,讲求构思的精妙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注重理趣和情趣的融合,将个人情感注入到记体散文中来,使其文更富生命力和真实感,为这种文体的延续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三)提高了亭台记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把从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载道”到北宋诗文革新中提倡的文章要反应现实、有感而发的文学理念贯彻入亭台记的写作中,去除了无病呻吟与应制之作的弊病,在内容上紧贴时代,语言上力求平实朴素、简而有法,给亭台记注入了新的生命。   宋代文人普遍的遭遇和心态,以及苏东坡作为文坛一代领袖的影响力,亭台记得以沿着苏轼开拓的新路高歌猛进。南宋文人继承这一传统体式的创作颇多,如汪藻的《翠微堂记》、朱熹的《通鉴室记》、《拙斋记》、杨万里的《景延楼记》、陆游的《筹边楼记》、叶适《烟霏楼记》、魏了翁《徂徕石先生祠堂记》、刘辰翁《安远亭记》等皆沿袭了东坡文风。[10]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亭台记在苏轼手上得到了关键的转折。   参考文献:   [1]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柳宗元.柳宗元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白居易.白居易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4]花丽.唐代亭台记略论[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6-12.   [5]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苏轼.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苏轼.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王水照,王宜瑗选注.苏轼散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何薳.春渚纪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徐烨.唐代亭台记略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1-2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哪些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哪些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哪些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将月色比作清澈的积水,足见月光的皎洁,清透.给人一种安宁,静谧的感觉.与后文“闲人”结合,表现了诗人被贬后苦闷的心境.寒亭记&&&&&&&&&&&&&&&&元结
永泰丙午中,巡属县至江华。县大夫瞿令问咨曰:“县南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始得构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可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颠。若旦暮景色,烟霭异色,苍苍石墉,含映水木。欲名斯亭,状类不得,敢请名之,表示来世。”于是休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始号猗玕子,继称浪士、漫郎、赘叟,河南鲁山(今河南省)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曾宫遗州刺史,关心民生疾苦,有善政。后遭权臣嫉妒,辞官归隐。唐初文章承袭六朝骄俪风习,元结与独孤及奋起湔除,开韩柳古文运动先声。宋晁公我称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有《元次山集》传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元结在寒亭记中流露出怎样的感情_百度知道
元结在寒亭记中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没有学过这篇课文不好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亭一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