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鲁荒王_朱檀护驾来的祝氏家族下落,从南京广陵随七星鲁王医生加点驾...

举世仅存的明初亲王首服:鲁荒王墓冠冕
朱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月后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从此兖州即升州为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甚得朱元璋喜爱。十九岁时,因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谥号“荒”。鲁荒王陵位于现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的九龙山南麓。1970年至1971年,由山东博物馆主持,对该陵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组)。其中,冠冕服饰、家具明器、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基本完整成套,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对于填史补阙,研究明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鲁荒王墓出土金带饰
朱檀墓里出土了一套极为珍贵的明代亲王首服,种类多、式样全,既有在祭天、纳妃等大礼上专用的九旒冕,也有在视朝、接见诸侯或使节等常礼上佩戴的九缝皮弁,还有与公服相配的乌纱折上巾,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竹编圆顶笠帽、朱漆加纻方顶笠帽等,几乎囊括了鲁王朱檀在各个不同场合的首服,而且保存状况较好,这在其他明墓中是极为罕见的。
朱檀墓出土的九旒冕与《明史o舆服志二》中关于亲王冕的规制相同:“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冕冠,玄表硃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
九旒冕主要由冠武和綖板两部分构成。冠武胎为竹篾编制的六边形网格状,表面敷黑漆纱(现已脱落),边缘部分均用铁丝支撑并镶金边。冠武前后底部中央分别镶有委角长方形金池,左右两侧的上部各留有一凹槽,中上部各钉有一花朵形金钮穿孔,孔中贯金簪以固发,簪长30.9厘米;下部各钉有两枚花形金钮穿孔,为穿系朱纮缨所用。綖板的形制为前圆(弧形)后方,长49.4厘米,宽23.5厘米,外裱黑漆纱,现已褪色;在綖板底面中央装有冠武圈顶,亦为竹篾编织成的六边形网格状,顶下一青玉衡,长22.5厘米,宽1.5厘米,厚1.2厘米,圈顶和玉衡分别用金丝固定在綖板上。玉衡外侧各系缨悬一枚青玉圆珠玉瑱,直径1.2厘米。綖板前后各悬有九旒,每旒九珠,为赤、白、青、黄、黑五色,质地有珊瑚、玉、玛瑙等,现存152颗,佚10颗。佩戴时,先将玉衡两端分别卡入冠武上部两侧的凹槽内,这样綖板与冠武便固结在一起,然后将冕戴在头上,金簪插入钮孔穿过头顶发髻,再将朱纮缨在下颌处系牢,冕就非常巧妙牢固地戴在头上了。《明史o舆服志二》规定:助祭、谒庙、朝贺、受册、纳妃服衮冕。
冕冠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帝王最为隆重的冠式,是汉服冕服中的首服,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在祭祀等礼仪大典时穿戴。自西周大备以来,一直为封建帝王所传承,主要用于祭祀以及朝贺、册封等场合,成为帝王及王公、卿大夫所佩戴的最高等级的礼冠。冕的造型并不是单纯的美观好看,其形制中蕴藏着中国古代丰富的思想文化和美学意蕴。首先,冕冠綖板前圆后方的形制,贯穿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天尊地卑”的等级观念,前圆象征天,后方象征地;前为尊、后为卑,象征性地阐明了天地有别、君尊臣卑、君贵民轻的等级观念。同时冕前低后高,呈前伏之势,也隐含着帝王地位虽高也要能倾听民意,关怀天下百姓,象征着帝王要有谦恭的美德,这也是“冕”的本意。其二,蕴含了中国古代“五行说”,冕旈由五种颜色玉石构成,即赤、白、青、黄、黑,在中国古代这五色被称为“正色”,并认为此五色与“五行”相呼应:土为黄、木为青、金为白、火为赤、水为黑,即冕旒在色彩上运用的五色与是与“五行”相对应的,五色毕备与“五行”相通,意味着天象人伦合一,含帝王与宇宙相通之意,从而突显了帝王与天等同的地位。其三,冕冠的设计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将取之于自然的材质根据其特点巧妙地运用于不同结构的装饰部位,通过各种色彩的搭配,既形成绚烂的视觉冲击,又不会产生视觉零乱,达到色彩与视觉的统一,反映了古人极高的审美观。其四,冕冠中还隐含着许多对帝王的警示和告诫作用:如冕旒悬于帝王的眼前,若来回晃动,必会遮蔽视线,所以作为帝王要目不斜视、品行端正,“非礼勿视”。玉瑱因悬于两耳边,又名“充耳”,故提醒帝王身居宫中不可妄听,勿信谗言,“非礼勿听”。
由上可以看出,在冕冠的设计中,古人借助许多象征的手法,通过造型、色彩、数字、材质等方面的运用,把自然规律和人事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神秘、抽象、崇高的礼仪制度、君王思想、身份地位、尊卑等级等精神意念外化,通过艺术化的设计表现出来,达到将自然物质现象与思想政治文化理念相结合的目的,使之合理化、真实化、秩序化,通过自然崇拜达到教化、统治人民的目的。
与九旒冕相同,朱檀墓出土的九缝皮弁亦与《明史o舆服志二》中亲王弁的规制相符合:“皮弁,冒以乌纱,前后各九缝,每缝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此弁胎用铁丝做骨架,亦为竹篾编制六边形网格状,外覆乌纱,已脱落殆尽(现表面存有黑色编织物痕迹)。前后各有十会,两会之间压金线成九缝,金线上前后分别缀五彩玉石九枚,按朱、白、青、黄、黑五色排列,现存玉石珠158颗,其一残,佚4颗,材质有珊瑚、玉、玛瑙等。弁下部前后中央各有一委角长方形金池,金池上部有一周竹丝包金的额圈,两侧上部各有一花形金钮穿孔,穿金簪以固发,簪长30.9厘米,下部各有两花形金钮穿孔,以系朱缨。
《广韵》:“弁,周冠名。”弁与冕同是古老的礼冠,与冕同属吉服,也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一般吉礼之服用冕,常礼之服用弁,即冕尊而弁次之。弁最初用白鹿皮缝制而成,在每条鹿皮相间的缝合处缀饰闪光的玉石,形制上锐下广,形如两手相合,所以称为皮弁。古代的弁主要有爵弁、韦弁、冠弁之分。爵弁形制如冕,但綖板没有前低之势,无旒,綖下作合手状,赤色,戴时亦将簪贯于发髻中。韦弁则一般用于有兵事的场合,有“凡兵事韦弁服”之说。冠弁则又称皮冠,为田猎之冠。弁的形制、质地,随着时代的迁移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朱檀墓出土的九缝皮弁已是用竹篾编制而成,形制也已有改变,但其在一定的礼仪场合所起的作用始终延续不变,仍遵循按周制。《明史o舆服志二》规定: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外国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乌纱折上巾
乌纱折上巾
乌纱折上巾又称乌纱帽,原是古代最为普遍常戴的一种帽子,明朝以前天子百官士庶皆可戴之,成为一种便帽。乌纱帽起始于东晋,随着时代变迁,式样也在改变:唐代在帽子上加玉用于区分官位的高低;宋代加上了帽翅,而且样式不断翻新,有上折、展脚、下耷等;明洪武三年朱元璋规定:凡文武百官凡常朝视事,一律要戴乌纱折上巾,从此“乌纱帽”便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权,老百姓再也不能戴了,成了“官帽”的标志,最终演变成“官位”的象征。
朱檀墓出土了两件乌纱折上巾,尺寸大小、式样基本相同,均由前屋、后山组成,帽后底部有翅管可插入折翅。但两者的质地不同:一件为纱地,内外髹黑漆,边沿铁丝作骨架;另一件为竹篾编制的六边形网格状胎,亦内外髹黑漆。从这两件乌纱折上巾的质地分析,应该是朱檀在不同季节所戴,如春秋可戴乌纱,而夏季炎热,竹篾质地的则是最佳选择。
竹编圆顶笠帽
“笠帽”在商周时期已出现,它的发明自然与遮阳挡雨有关,大的帽檐既可以挡雨,又可在阳光炙热的时候遮阳,形制多为大檐尖顶,也有圆顶。中国古代传统的笠帽材料很多,有用竹篾、蒲草、苎麻等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仿其形制的多种质地的笠帽逐渐涌现,作为头上装饰,从单纯的实用性向美观发展,如朱檀墓出土的朱漆加纻胎方顶笠帽。墓中出土的宽檐笠帽有圆顶和方顶两种,质地分别是竹篾和加纻胎。其中,竹编圆顶笠帽两件,一件为圆顶,圆口,宽圆平檐;帽筒与帽檐的边缘用铁丝做骨架支撑,均为竹篾编制,分别为菱形和六边形网格状,内外髹黑漆,外裹纱布已朽尽。另一件仅余帽筒,宽圆平檐已腐朽,仅剩外圈铁丝骨架。方顶为朱漆加纻方顶笠帽,方形小平顶;帽筒分四楞,宽圆平沿;帽筒和帽檐分开制作,内侧附织物连接,现已断裂;夹纻胎,内外髹朱漆,大漆漆色艳丽。
朱漆加纻方顶笠帽
“笠帽”这种源于民间生活中发明的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的帽子,千百年来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一直被人们广泛沿用,特别是在元、明时期,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佩戴,戴在头顶,带系下颌处,成为一种潇洒的时尚。
朱檀墓出土的七件亲王首服中,有五件都是竹篾编制的。竹篾极细,编制的六边形、菱形网格细密、均匀,制作工艺极为精湛,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特别是竹编圆顶笠帽,露出的竹篾胎子观之有如铁丝一般的质感。竹子是南方特有的植物,北方很少,尤其是这种韧性极高的竹子无疑产自南方,竹篾编织也是富有南方地域特色的工艺,手艺极高的竹编匠人均来自南方,制作皇家饰品也不是民间随意可行的,要官办督造,所以,鲁荒王朱檀的这些首服应是有着极高手艺的南方竹编匠人在南京内府造办处编织制作的。首服采用竹篾编织有两大意图:首先是实用性,编织的网格状竹篾胎很轻,戴在头上轻盈不压重,透气性好,不致闷热。二是物美价廉,由于明代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有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经历,深刻了解百姓的疾苦。建明后,面对经济实力薄弱、百废待兴的局面,特别注意发展生产,惩治各级官吏的贪腐,倡导朝廷上下形成节俭的风气,并且以身作则,如下令皇帝车舆器具装饰用金饰品的一律改用铜代替,所以选用成本低的竹篾作为亲王首服的首选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竹编工艺在明初皇家非常流行。
朱檀墓出土的首服,唯一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在已发掘的明代皇家墓葬中,不论是晚于其五十年的梁庄王朱瞻垍(年)与妃子合葬的出土了大量金镶玉宝石帽顶、腰带等饰件的梁庄王墓,还是晚于其二百多年的明神宗万历皇帝(年)与其后妃合葬的出土了包括皇帝金龙冠、皇后凤冠等金、玉、宝石、丝质珍品的定陵墓葬,作为皇帝、亲王的有机质地的首服,出土时均已腐朽,未曾面世。而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亲王首服是目前国内保存最早的唯一实物,特别是象征着明代亲王礼仪的九旒冕和九缝皮弁,作为皇家礼仪文物,弥足珍贵。
文章来自微信公号《考古汇》(kaoguhui)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pdf28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
姓名:竺洪波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齐森华
座机电话号码
古典名著《西游记》于明朝中后期 约16世纪 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启了
一部波澜壮阔的《西游记》学术史的序幕。自万历二十年 1592 世本陈元之《序》
和稍后的李评本袁于令《题辞》两篇原始文献之后,经过长达四百年的层递累积,
特别是明清时期评点式批评的兴盛,“五四”以来现代性学术研究的形成,以及
新时期《西游记》论坛的空前繁荣,其曲折逶迤的发展过程和丰硕富赡的研究成
果,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游记》学术史。
本论文试图对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进行全面审视和通盘考察,将明清时
期、“五四”时期和新时期三大主要发展阶段纵向贯通,将作者论、源流论、版
本论、思想与艺术论等相对独立的研究条块作横向融合,并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
整合中总结治学经验、把握演进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初步构筑起一个茏汇、熔
铸全部《西游记》学术成果,纵横交织、多层复合,而且不断向时、空两维开放
的立体网络结构,一个充满丰厚历史蕴藉和现代意义的学术史体系。
本论文由三大单元组成:“明清《西游记》学术史轨迹”、“现代《西游记》
学术史进程”和“当代《西游记》学术史流向”。就其理论内核而言,即以明清
《西游记》评点,“五四”《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新时期《西游记》研究多
元化为基本框架。具体而论,明清时期以世本、李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法医相册完结后的暖笔新故事《鬼方—药引》希望大家喜欢。。_8848在线论坛-
法医相册完结后的暖笔新故事《鬼方—药引》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jianch99 发布日期: 00:27:39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29: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3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31: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32: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57: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11:00
作者:木木1214 回复时间: 17:16:00
作者:夏日落枫 回复时间: 18:01: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19:32:00
作者:雪冷凝霜 回复时间: 17:37:00
作者:月沉影消 回复时间: 01:15: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42: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44: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46: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48:00
作者:我是野狐狸 回复时间: 21:24: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3:21: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3:4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3:40:00
作者:青檬小妹 回复时间: 10:00:00
作者:半点胭脂凝 回复时间: 16:49:00
作者:美人牙 回复时间: 19:19:00
作者:坤上坤下 回复时间: 19:41: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2: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3: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5: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6: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8: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2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2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21: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22:00
作者:等爱的狐狸yang 回复时间: 02:55:00
作者:zbid 回复时间: 09:11:00
作者:多多吾铭 回复时间: 12:32:00
作者:shamanwing 回复时间: 22:42:00
作者:等爱的狐狸yang 回复时间: 00:09:00
作者:红茶宝宝825 回复时间: 16:34:00
作者:elba_zhao 回复时间: 17:12:00
作者:美人牙 回复时间: 19:28: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2: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2:13:00
作者:青檬小妹 回复时间: 06:31:00
作者:Elaine6sing 回复时间: 08:01:00
作者:美人牙 回复时间: 19:09: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0:04:00
作者:我不是属牛的 回复时间: 01:18:00
作者:heaventwins 回复时间: 14:59:00
作者:heaventwins 回复时间: 10:26:00
作者:王娘 回复时间: 11:10:00
作者:涵默_lan 回复时间: 17:08:00
作者:美人牙 回复时间: 20:09:00
作者:heaventwins 回复时间: 16:03:00
作者:joshen123 回复时间: 09:46:00
作者:Elaine6sing 回复时间: 00:21:00
作者:datq822 回复时间: 08:51:00
作者:图图妹 回复时间: 16:48:00
作者:essekt 回复时间: 23:16:00
作者:yytinggy 回复时间: 12:00:00
作者:jianch99 回复时间: 01:15: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8848在线论坛鲁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鲁王,中国古代王爵称号之一。历朝封鲁王的人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西汉、北周宇文衍、唐朝、南明等等。
,汉朝诸侯王,西汉第一代鲁王。祖父,母亲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女儿,其父曾经封为,后来废为宣平侯,姊妹为汉惠帝的张皇后。前187年,被外祖母吕后封为鲁王。前179年,汉文帝撤销鲁国,张偃改为,薨逝,儿子嗣位。
刘馀,(?-前128)汉景帝子,母。汉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前154年徙为鲁王。好治宫事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不喜辞辩。为人口吃。初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旧宅壁中得古文经传。立二十八年病死。
2 鲁安王 ,刘馀之子。
3 鲁孝王 刘庆忌,刘光之子。
4 鲁顷王 ,又名,刘庆忌之子。
5 鲁文王 刘晙,刘封之子。
6 鲁 王 刘闵,之侄。
,东汉光武帝的二哥,建武十五年,追封刘仲为鲁王,谥:哀,即鲁哀王。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侄子,次子,过继给为子。建武二年封为鲁王,建武二十八年改封北海王。
,字公寿,次子。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八年,改封为甘陵王。刘永由于痛恨太监专权,于是黄皓向进谗,刘禅便疏远刘永,致使刘永十多年不得进京朝见。元年,永东迁洛阳,拜,封为。
,字子威。东吴孙权之子,的同母弟,长子逝世后,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孙霸则被封为鲁王,但因孙霸特别受孙权喜爱,地位似乎和太子孙和差不多。孙权听到孙霸和孙和不和,以学习为名禁止他们与其他人往来。
但始终觊觎太子之位,而亦因为生母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诬而令孙和太子地位有危机。全寄、、孙奇、杨竺等人皆暗中依附孙霸,中伤孙和,望令孙权废孙和而立孙霸。与此同时,、等人要求孙权确立孙和太子之位,断绝孙霸的野心,但都遭到孙霸及其党羽陷害,遭孙权处罚。孙权因为久久没有决定性动作解决立储问题,致令两宫之争持续数年,期间朝中很多官员都牵涉其中。
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孙和,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并且赐死,诛杀全寄等党羽。
,匈奴(又称前赵、汉赵)光文帝之子,永嘉二年封鲁王。
,之子,鲁王。
宇文衍,后改名宇文阐,北周宣帝长子,母亲是。二年出世,大象元年正月封鲁王,不久后立为太子,二月登基为帝,即。
(619年-643年4月29日),第七子,母孙嫔。
生于二年(619年),武德三年(620年)封鲁王。二年(628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631年),任西韩州刺史,不久改任华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改任梁州刺史。贞观十年正月(636年),改封汉王,改任梁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改任陇州刺史。
李元昌少好学,善,又善画马。与太子关系良好,常在一起游玩,俱谋取帝位。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等阴谋发动政变,事败,唐太宗想要将他特敕免死,受到大臣、李世勣阻止。四月六日(4月29日)李元昌被赐自尽于家,时年二十五岁。妻子被籍没。当年十月十五日(12月1日),又以国公礼葬于雍州之高阳原。
,唐高祖李渊第十九子,母宇文昭仪。自幼好学问,善草书、隶书,通音律,有美誉,和同母兄韩王李元嘉十分友爱。631年,封。636年,改封燕王,受实封八百户,任。640年,徙封鲁王,转任兖州都督。649年,加增实封千户。655年,转任刺史。历任、、刺史,。685年,转任。688年,越王起兵反对,事泄被捕。李灵夔被流放,自杀。武则天改李灵夔、李蔼为虺氏,直至唐中宗复辟称帝的神龙初年,李灵夔父子恢复生前爵位,并还复李姓。李灵夔子李诜、:清河王李诜早逝;范阳王李蔼,察知越王李贞必将失败,告发李贞的阴谋而免死,任右,但后来还是被杀害。李蔼之子李道坚嗣鲁王。李唐皇室的这支鲁王后裔繁衍至今,有名的如中国偶像级学神。
,前蜀开国皇帝之子,鲁王。
,金大将。女真名挞懒。叔父盈哥(穆宗)之子。金太祖时参与对辽作战。六年(1122),擒辽。代完颜浑黜为奚六路军帅,经略奚霫之地。降伏奚部,所得郡府,以契丹、汉官摄治。
征宋时,三年(1125),为路都统,率部攻宋。五年,为元帅左监军,经略 山东。招降宋知。七年,奉命与完颜宗弼等,分路南下侵宋,负责攻略淮南。八年,出兵接应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荐宋降臣刘豫为皇帝,统治中原地区,并将奸贼秦桧纵归南宋。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王。促使金廷废刘豫傀儡政权。
元年(1138),入朝,与、领三省事,、领三省事结为一党,专横跋扈,力主以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诱使宋向金称臣。遭到完颜宗磐、等的强烈反对。寻被控为与宋勾结,图谋作乱。金熙宗处死完颜宗磐、,赦免完颜昌,解除其兵权,出为燕京行台尚书左丞相。他至燕京(今北京),与翼王完颜鹘懒等谋反。谋泄自燕京南逃,被追兵捕获,押至,处死。
孛思忽儿·,姓孛思忽儿,氏,长子。大德十一年三月,袭万户,尚祥哥剌吉公主,六月,封大长公主,赐雕阿不剌金印,加封鲁王。至大二年,赐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顷。间,加封皇姊大长公主。天历间,加号皇姑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至大三年,雕阿不剌薨,葬末怀秃。
孛思忽儿·,雕阿不剌嫡子也。至大三年,甫八岁,袭万户。四年七月,袭封鲁王,尚班公主。元统元年,阿里嘉失利薨。至顺间,封朵儿只班号肃雍贤宁公主。
孛思忽儿·,鲁王雕阿不剌之弟、阿里嘉室利之叔也。自幼奉世皇旨,养于斡可珍公主所,是为不只儿驸马,后袭统其本部民四百户。成宗时,奉旨尚普纳公主;至顺间,封郓安大长公主,授桑哥不剌金印,封郓安王,职千户。元统元年,授万户。二年三月,加封郓安公主号皇姑大长公主;加封桑哥不剌鲁王。以疾薨,年六十一。
(1370年─1389年)明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籓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
(1403年─1466年)朱檀之子,母妃汤,信国公和女,抚育教诲有度。永乐元年三月始得嗣。成祖爱重之。车驾北巡过兖,锡以诗币。宣德初,上言:“国长史、纪善王贞,奉职三十年矣,宜以礼致其事。”帝谓曰:“皇祖称王礼贤敬士,不虚也。”许之。二年薨。
(1467年─1473年)朱肇煇之子。
(1476年─1523年)朱泰堪之子。
鲁端王 朱观(火定) (1528年─1549年)庄王在位久,世子当漎,当漎子健杙皆前卒,健杙子端(火定)嗣。狎典膳秦信等,游戏无度,挟娼乐,裸男女杂坐。左右有忤者,锥斧立毙,或加以炮烙。信等乘势残杀人。馆陶王当淴亦淫暴,与观(火定)交恶,相讦奏。帝念观(火定)尚幼,革其禄三之二,逮诛信等,亦革当淴禄三之一。二十八年,薨。
(1551年─1594年)朱观(火定)子,有孝行,捐邸中田湖,赡贫民,辞,给贫宗。前后七赐玺书嘉劳。万历二十二年薨。
朱寿鏳 (1596年─1600年)朱颐坦次子。
朱寿鋐 (1601年─1636年) 朱颐坦三子。
鲁肃王 朱寿镛 (1636年─1639年) 朱颐坦四子。
鲁安王 朱以派 (1640年─1642年) 朱寿镛长子,崇祯十五年,清兵攻,自缢而亡。
鲁王 朱以海 (1644年─1662年)朱寿镛子,是的重要领袖之一。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
鲁王 朱弘桓 (1662年后─1683年)遗腹子,郑成功四女婿。
鲁王太平天国
(年),又名怀帮,乳名柱。坛城西南小任庄人。名将,太平天国封其为鲁王。  咸丰三年(1853年),在雉河集结捻起义,任乾响应,在坛城结捻为蓝旗旗主。加入起义的捻军。  咸丰六年,任乾外出。张建勋、母占鳌乘机勾结县城地主团练,夜袭坛城,大肆杀戥。任柱力战不支,率18位弟兄.杀出重围,奔涡阳龙山。
咸丰七年.任柱随张宗禹部捻军,渡淮南征,为蓝旗主将,屡立战功。次年,家乡遭傅振伦部洗劫,回师救援,任乾在毕圩战死,任柱被推为蓝旗旗主。后与张宗禹部联合,活动于豫、鄂、陕等省,天王封他为鲁王,赐名任化邦。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底,苗沛霖部围蒙城兵败,苗为部下所杀,收降苗部余众,声势大振。次年七月十九日,陷落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部,与任柱、张宗禹部会师,推较为首,组成新,沿用太子天国年号。同治四年五月,新捻军在山东高楼寨设伏,十八日一举围歼部一万余人,捻军小将,斩杀僧格林沁于麦田之中。同年九月,任柱、赖文光部东捻军一举突破重兵把守的开封芦花岗。劳师无功遭贬,哀叹:“任化邦之骑最悍.诚项羽之俦,人中之怪杰也”。
同治六年初,继任剿捻钦差大臣,节制湘、淮各军。当年二月十九日,东捻军奇袭淮军主力刘铭传部,在湖北尹隆河畔,身先士卒,杀入敌阵,击毙总兵唐殿奎、唐履安等。吓得脱掉官服,坐以待毙;由于鲍超部及时赶来,猛攻后路,任柱被迫撤出战斗。此役,淮军遭到沉重打击,部分洋枪队被歼。李鸿章哀叹:“任柱称雄十年,拥骑万匹,东三省及蒙古马队(指僧部),俱为战尽,实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
同治六年六月,东捻军进入山东.急调20万大军,十一月将东捻军围困于赣榆一带。刘铭传以两万两白银,五品顶戴.收买捻军叛徒潘贵升,送给洋枪一支。十一月十七日,清军发起总攻.血战两天,双方伤亡甚众。十九日,任柱率部突围,马到之处敌人纷纷倒毙,潘贵升趁机窜至任柱身后,突然开枪偷袭,任柱饮弹牺牲,年仅30岁。牺牲后.其妻朱氏避难于涡阳娘家。两个儿子下落不明。[1]
.《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引用日期]鲁荒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鲁荒王朱檀1370——1389,第十子,齿序第九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十八年【1385】就藩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1389】薨,谥曰荒,故世称“鲁荒王”。死后葬于今山东(),墓被称为荒王陵。
鲁荒王人物生平
的生母颇为受宠,曾在和死后摄六宫事,是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妃子;朱檀生来受到命运的垂青,两个月大就被封为王。他好文能诗,谦恭下士,本来可以得到令名。可是他却误入歧途,服食金丹,毒发伤目,年纪轻轻就死了。厌恶他的行为,谥为“荒”。
鲁荒王人物经历
明鲁王 世袭 朱檀的王妃是开国功臣的女儿。虽然短寿,但他的独子(1389年生-1466年卒,1403年袭封)却在位有六十四年之久,后代人丁兴旺,共传十代,至明末国亡,一直在兖州府。明末监国的是其九世孙。鲁荒王世袭表鲁荒王檀,太祖庶十子,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府。二十二年薨。靖王肇辉,荒庶一子,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惠王泰堪,靖嫡一子,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庄王阳铸,惠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当漇,庄嫡一子,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以孙观火定 袭封,追封王。溢曰怀。 健木戈 ,怀嫡一子,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火定 袭封。追封王,溢曰悼。 端王观火定 ,悼嫡一子,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恭王颐坦,端一子,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敬王寿增,恭庶六子,初封富平王。二十八年薨。无子。宪王寿钅宏,恭庶七子,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寿镛、恭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自始,共传十代十三王,前后延续达283年,贯穿整个明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星鲁王医生加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