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会有钱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钱这种东西?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钱这种东西?因为它,让许多原本很纯净的人都变得肮脏起来;因为它,让一个原本幸福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因为它,让所有所有的东西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它明明就是一张纸,可是却有这么多人,为了它不顾一切。难道要维系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就一定要依赖这种东西吗?
或许人都是自私的,这个就可以从钱这方面看出来,许多人为了钱不顾亲情,友情,甚至连爱情都牺牲了,这样值得吗?为了这样一张毫无价值可言的纸,值得吗?
为什么会有钱这种东西?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问题已关闭
包含主观个人判断
请保持提问的客观立场,对观点给出充分的依据和说明,先求证再进行推演提问。个人观点可以在回答中发布。
为何世界上那么多聪明人喜欢玩金融和政治,却不去研究基础科学和尖端技术?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都暗含着让人类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必经之路,可是金融股票什么的只会让一部分人更有钱大部分人更穷,古代再有钱的帝王也无法享受到坐飞机一天飞遍全球的便利,对金钱的追求能让人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却无法有本质的突破(古代帝王把钱都捐出来也造不出一家飞机)&br&&b&巨型补充:&/b&谢谢,没有技术变革,飞机,炼油技术,核能,手机,互联网,生物医学,这些政客,华尔街大亨,高级精算师都没有可能像现在一样更容易地一夜之间把四大行做空,空手套上几十亿美金。但这些只是数字的变化,让一部分人享受高端生活。而这些大亨接下来想做的无非是去渣取第三世界更多的资源,劳动价值。他们手下的经理和注册会计师只是较劲脑汁去挣一套大房子和一辆法拉利。我所惋惜的金融业的发展只是让一部分人活的更好(有限度地更好,没有技术发展,这些人没有可能乘坐理论速度20000km的磁浮,musk貌似在想这个事情),而只有技术才能让世界上的大多数百姓过的更好,就像没有手机通讯你不可能跟几千米之外的人通讯,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跟任何人任何时间通话。我感觉现在的人类只是在渣取albert 爱因斯坦这些神所创造的价值,不像之前一样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都对前面的人说你看到了一部分 ,我有更广阔的看法。而现在的物理学奖,一大半都是发现了某某粒子,发现了某某现象。我感觉我相信前面有更广阔的技术可以去被挖掘,比如能源技术,几百年前我们无法在黑夜里工作,生产,而现在电能几乎无限供应,我相信有一天,有些技术的出现,会让我们再也不担心能源问题,而只有摆脱了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们,才更有动力进行创造研究类的工作。我一直问过一个问题,其实你们在小时候对世界保持好奇的时候,也问过: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人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人不应该呆在这地球摇篮,应该出去,去研究发现真正的宇宙,也许深处的地方连物理定律都不一样,连数学定律都不一样,这可能是宇宙创造我们的目的之一。地球上比我们生活更衣食无忧的人也不会去考虑自然规律,物理本质之类的命题,这些命题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如性,酒,跑车来的刺激,因为这些刺激相对易得,而自然之美却是如此高贵,它不稀罕人类对它谄媚殷勤。penny看sheldon觉得是个freak ,geek 就正如Sheldon看penny和 regular people觉得是低智商的猩猩一样。大家都认为自己追求的是正确的,我相信世界在朝前走,几万年前,跑得快,强壮是美的,几千年前加入了品行,学识,而现在聪明,博学,有自己的想法变得越来越被主流接受(不要说中国,中国地域,文化,封建,集权带来的社会走样是非常复杂的)。我相信未来人们会更注重一个人的才华,不一定是自然科学,诗歌音乐艺术也是一种科学,而不是对金钱的迷恋。缺钱,缺生活保障才会对金融权力如此迷恋。God bless future。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都暗含着让人类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必经之路,可是金融股票什么的只会让一部分人更有钱大部分人更穷,古代再有钱的帝王也无法享受到坐飞机一天飞遍全球的便利,对金钱的追求能让人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却无法有本质的突破(古代帝王把钱都捐出来也造不出一家飞机)巨型补充:谢谢,没有技术变革,飞机,炼油技术,核能,手机,互联网,生物医学,这些政客,华尔街大亨,高级精算师都没有可能像现在一样更容易地一夜之间把四大行做空,空手套上几十亿美金。但这些只是数字的变化,让一部分人享受高端生活。而这些大亨接下来想做的无非是去渣取第三世界更多的资源,劳动价值。他们手下的经理和注册会计师只是较劲脑汁去挣一套大房子和一辆法拉利。我所惋惜的金融业的发展只是让一部分人活的更好(有限度地更好,没有技术发展,这些人没有可能乘坐理论速度20000km的磁浮,musk貌似在想这个事情),而只有技术才能让世界上的大多数百姓过的更好,就像没有手机通讯你不可能跟几千米之外的人通讯,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跟任何人任何时间通话。我感觉现在的人类只是在渣取albert 爱因斯坦这些神所创造的价值,不像之前一样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都对前面的人说你看到了一部分 ,我有更广阔的看法。而现在的物理学奖,一大半都是发现了某某粒子,发现了某某现象。我感觉我相信前面有更广阔的技术可以去被挖掘,比如能源技术,几百年前我们无法在黑夜里工作,生产,而现在电能几乎无限供应,我相信有一天,有些技术的出现,会让我们再也不担心能源问题,而只有摆脱了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们,才更有动力进行创造研究类的工作。我一直问过一个问题,其实你们在小时候对世界保持好奇的时候,也问过: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人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人不应该呆在这地球摇篮,应该出去,去研究发现真正的宇宙,也许深处的地方连物理定律都不一样,连数学定律都不一样,这可能是宇宙创造我们的目的之一。地球上比我们生活更衣食无忧的人也不会去考虑自然规律,物理本质之类的命题,这些命题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如性,酒,跑车来的刺激,因为这…
按投票排序
121 个回答
曾经有一段时间,欧洲有钱有文化有志向的青年绅士们都喜欢搞科学。数学好的做数学和物理,动手能力强的做发明弄化学,身体好的出去找化石。大家纷纷弄到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物理单位或者定理,或者某化合物合成方法,或某二级学科创始人,最不济做成了博物学家,也弄到自己发现的新物种若干。代表人物?翻翻18到19世纪科学史即可。到了现在,你会发现,例如higgs粒子被发现之类的成果都是几十万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如果登报表扬,最多只能表扬那几个领头的boss。就像人们记住郑和,不会记住郑和的船员一样。领头的boss其实不太管具体工作了,他们做的是行政的工作,就是题主鄙视的工作。在不需要组团的科研方向,例如数学,即使你成为顶级科学家,你的成果也不过是在某细分领域的大厦里加了一块大点的砖。如果科学大厦类比淘宝的话,现在的科学个体户们不仅进不了淘宝首页,连长尾词的第一位都不一定进去。18到19世纪可是只要你肯钻研就能刷出五皇冠来啊…
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其实点很多的……对现有第一名的答案……我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啊,这个答案没有错,不能回答楼主的问题。其实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确看到了非常非常多优秀的原理工科人才的确到了金融行业内。这个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听我一一道来……首先,其实题主在如下解释中间并没有说政治人才的问题,我在此就不展开政治这块了,体制内是有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他们或者我一直不觉得他们是政治家。另外至于整个业界真正优秀的科学家是搞不了政治的,这个是题外话。至于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不一定是极大的丰富了物质,但是肯定是更深一步的改善人民需求。但是在科学技术发明出先进产业技术之后,如何降低成本,深入改造技术,以及大面积普及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金融。如果没有金融,其实你会既没有现在的居住条件(土地与政府类型融资);也没有大多数的公路与铁路(各种债券设计承销与发行);也没有任何用品和工具(大多数化工品的原材料石油会密切和石油贸易挂钩,而多数公司需要保险公司对产品进行保险并且需要石油期货进行对冲);你将也不会有品种繁复的瓜果蔬菜等等等等(各种贷款,保险再保险,风险分配与分担………………)所以我们需要科学技术,我们也需要金融。要提高你的物质生活,缺一不可。其实我不觉得金融是让一部分人更有钱大部分人更穷。其实经济结构中永远都是一部分人有钱大部分人更穷,28法则理论。至于帝王无法享受坐飞机这个我只能说当时科技结构不到那种水准,造飞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多产业链条联合的活动,当然其中每个部分都有金融的存在。那么为什么会觉得优秀的科学家和发明创造人员到了金融行业呢………………………………………………………………下面是回答………………………………………………1: High Pay。现在的学生大部分背负着高额的Student Loan,需要尽快还清天价的学生贷款,会让他们暂时中止或者转移原来的目标。这样会阻挡原来的部分继续Phd或者研究的学生会转向于丰厚回报的金融机构。2:现在传统行业,特指第一第二产业真的不好做。在现今的经济结构和之下,传统的,能进行创业的行业,如果没有特定的资源,真的很难。第一第二产业都有巨头把持,上下游渗透,形成垄断,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实验室出来的,即使个人出来往往也被快速收购。巨头会通过法令,专利,税收,工商制度等一系列方法控制新入行者或者颠覆者的存在与进入。往日的好日子已经不复返了。而由于金融危机,本来应该拥有着充裕的研究经费的公司都受到了打击。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率水平。两个行业经济水平相差太大。3:巨人越来越高。在以前的研究成果出的门槛会比现在略低。为什么?因为以前的科技不发达,所有的研究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现在巨人实在是非常的高,所以能出新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且…………4:并不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直接有经济收益的,而我们现在刚经历过了一个不好的经济大环境。所以很多公司削减了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和研究人员……但是……5:金融行业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比普通行业快的多。我任何一个算法或者模型的改动直接就可以很快的验证出来。在一些需要详细做研究模拟并且验算的成果也会尽快的,分阶段的做出,这对科研人员的鼓励是非常大的。6:科研人员自身的原因。他们往往会签署同行业反对竞争条款,所以他们从一些重要的Lab中间跳出后会选金融。同样也存在金融行业中。我有两个朋友签署了竞争条款后去了Lab。还有一些其他的林林总总的原因……7:这与社会地位其实没什么关系,至少我所处的环境是。原来的金融行业是比较少的依靠科学技术的,更多是纯粹的banker skill以及一些其他的说不清楚到不明白的原因。但是我不得不说,整个金融市场(不是IBD或者商业银行那块)是融合了物理与行为学等物的一个综合体……有的科学家来做是因为收入,有的来做是因为实践,有的来做是想来探索和开发等等等等………………………………………………………………说两句题外话…………………………………………以前的策略组曾经非常认真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结构其实是扭曲的。原因很简单,金融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根本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一些过度的扭曲,第三产业在某种程度上透支着第一和第二产业。我们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以后再出新成果其实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请大家相信,现在微微有新的科技发明和改变性质的技术产生,这样会把现在的结构扭转回。投资类金融业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当年开完会在楼下时,老板跟我们说,想想我们现在这一代,最聪明的人不是在想方设法让别人多点两次网页上的广告,就是在绞尽脑汁为市场增加流动性。我们现在应该等待,会有新东西出来,不用太疑惑悲观和失望,会好起来的。
我原来想做物理的,本科读了4年发现我太笨了。尖端科学是天才做的,聪明人做不了。
或许是你不知道那些研究基础科学和尖端技术的人有多聪明。再者有聪明人去研究政治经济也很好呀,怕的就是蠢人去搞政经。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这就得靠政治和经济等人文知识的人来做),即便水稻亩产万斤,分配不公,照样有人会饿死。即便发明更多的能源,也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即便消灭了物质上的匮乏,却不能保证人类在精神上的富足。这些东西是科技解决不了的。打个比方说明政经人士的重要性。自然科学研究者相当于造出了一把“刀”,这相对于“石器”是个本质进步,而人文方面的人(比如政经人士)却能影响甚至决定这把“刀”到底是用来“做菜”造福人类的方面比较多还是“杀人”来危害人类的方面比较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辅想成,并无高下贵贱之分。诚如你所说,没有科技进步,人们永远不能坐上飞机,环游世界。可是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那么即便有了飞机,也只有国王能坐,而与普罗大众无关。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政治经济当然很重要。某些问题是由“人”产生的,也只有研究人的科学(比如政治、经济)才能能去解决。政治经济异常复杂,所以才需要聪明人去搞政治经济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楼主补充的现在才看到,我也觉得所说的“金融”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了。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吧。
因为科研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老实说,某种程度我也支持楼主的观点,从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最聪明的人就应该去做最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事情,自然是科学技术(想一下飞机,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吧),而不是纠结于怎么把有限的蛋糕分公平一点,甚至把聪明用在各种形式的内耗上。但是,应该是一回事,能不能吸引最聪明的人去干是另一回事,这有两个前提,一是最聪明的人投身科研能得到最大的回报,二是科研成果可以转化成产品并普及。而这两点都需要政治(完善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金融,市场经济等)等各种来保障和推动。具体有如下方面1. 要有人(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愿意投很多钱给科研---一般人不愿意投2. 科研成果出来了,不会被抢走,偷走或者抄袭---在非洲会被偷抢,而抄袭连美国也无法完全避免3. 有成熟的产业链,市场环境支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4. 怎样让整个产业链认可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大家都很辛苦,凭啥科研的拿那么多?即使在美国,也不是科研的人拿最多吧,那凭啥能吸引最聪明的人去干呢?5. 搞科研最能吸引美女吗?这个是很重要的。而哪怕在美国,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怎样让成天与各种理论公式代码打交道的人保持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是个问题,或者至少让大家觉得呆和无趣的人也很萌(美剧《生活大爆炸》是一种很好的尝试)6。。。以上各点都不是理所当然,目前没有一个地方完全实现了。而要完全实现同样需要最聪明的人,去投身各行各业,包括政治,经济金融,文化艺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的不错,美剧《生活大爆炸》拍的更好)等等。我再举点例子吧。施乐实验室(Xerox Lab)诞生了包括个人电脑、以太网、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界面(GUI)等等各种革命性的技术,发大财的却是微软和苹果公司,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同样牛叉无比的贝尔实验室也是命运多舛,具体可以网上搜索
在中国,社会制度不支持。你好不容易发明一东西,第二天就盗版了,估计打死你也不愿去发明创造了吧。你发表一篇论文,领导署第一作者,你署第二。你骂人的心都有了吧?
所以,在中国,那个做大蛋糕的人,自古就不被看重。既没有巨大利益报偿,也没有制度保障。他的所有努力,可以被轻易夺去。赢者通吃的社会,出于恐惧,害怕被欺负,每个人都想去得到分蛋糕的特权,这样自己就可以分的最多,他们利用别人人性的弱点来取胜。但是蛋糕无论怎么分,蛋糕的总量不会增加。一个蛋糕,你多一块,我就必然少一块,你多咬一口,我绝对少吃一口。于是,与人斗,互相争夺生存权,成为了一切。
但是,最好的办法是做大蛋糕,是创新。某种程度,现代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比古代皇帝都要高。我们出行有汽车火车飞机,有空调,有电视机,电脑。皇帝尽管可以命令无数人,他可以建冰库,看歌舞,但是他出行还是只能坐马车。他改变不了地理的距离。因为科技,无数古人拼死争夺权力带来的享受,现代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并且,还不用整天担心有人叛变抢走。这一切的改变,都是技术引发的。通过政治、金融是可以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存状况,但却无法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可以。所以好的社会应该把最聪明的人推向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上去。但是中国社会缺乏远见,还做不到这点。中国社会不仅缺乏远见,有时候连很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如扶老太太。尽管每个人都有善心,社会也大力鼓励学雷锋,创建和谐社会,但是出了扶老太太反被讹诈的“彭宇案”后,如今,估计没几个人敢独自扶老太太了吧?这就叫社会制度是否支持。现在的红十字会亦如是此。08年我的同学出于爱国热情会到处募捐,慷慨解囊。如今,我周围捐钱的人寥寥。社会制度不支持,拳拳爱国之心就这样败坏了。
在美国,原因是智商不够。
智商够的比尔·盖茨的梦想是当科学家。起码他知道当科学家的难度比商人大。我希望过一百年,中国人也能在人类文明上对世界有更多贡献。能提高人类整体的福利。
最近心情很不好……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合适回答……每天在知乎上面回答问题,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试图回答一些过去七八年每天在看、在学、在讨论的话题——这样在知乎上觉得能找到一些自己,自己的空间。就在今天,看到了这家海外央企在做预算,在财务室里面真心看到了这家中国公司在做cash flow statement...真的是我学的那些CF~,而不是内陆的“借方”“贷方”游戏(一个会计老师说过,借贷本是一回事,抠字游戏不叫会计)。可想那份小自信不?我真的能看到这家公司里面CF的问题:a,坏账;b,没计划;c,亏钱,外加还不想改变现状——如何从一个CF里面看到这些问题?我想很多很多很多题主所谓那些“学金融”的能回答好多原因。我看到的,甚至CF必备项目都没有。Depreciation/Amortization&Depletion都没有的工程公司……Net cash from discontinued operations为零也不列的investments(准确说是没有投资项的CF)……Net change in cash & equivalents没有总和的项目部门……看到这里,我就能预言Financial activities项目甚至胡七八糟~~什么是预算?为什么要做预算?什么叫做回归?为什么要遵循预算案?赤字说明什么?……但是你知道吗?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作为一个被骂得狗血淋头、不被允许回国、囧、成为全公司笑话和故事的小盆友只能记在心里,装傻……好了,说道这里。反问题主,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为什么需要财务管理?为什么需要虚拟经济人才?再反问,如果没有这些人,一间公司会成为什么?公司的形成,还有殖民地、工业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没有VC,就没有英特尔、微软、甲骨文、谷歌……没有企业,就没有MIT的繁荣;就没有哈佛的富有;就没有斯坦福的华美图书馆~~~而没有这些东京大学、京都艺术、北海道、琦玉、名古屋工业大学,就没有今天的丰田、索尼。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繁华的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尖端大学。回到开篇,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发展。如果没有这些题主所谓的虚拟,就会像今天中国与欧美的差距一样。就像私企与国企的区别一样。就像“有自己的专注”那份谦虚VS“三分钟热度”觉得什么都很简单一样。虚拟、实业、竞争,缺乏一样社会都无法进步。P.S. 我知道我还年轻...我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闭嘴、学习、谦虚……
我只想提两点。首先这个说法” 可是金融股票什么的只会让一部分人更有钱大部分人更穷 “是错误的。金融股票实际上是”让有钱的人更有钱,同时让大部分人更有钱,只不过这个差距加大了“。很多人认为金融股票导致的”贫富差距“是一个蛋糕大小不变,一个人越切越大,一个人越分越少。实际情况是,金融股票让这个蛋糕越来越大,一个人越切越大,另一个人越分越少。我认为后一种情况比前一种情况要好。辉格的《自私的皮球》中有对金融行为进行解说,我推荐题主看一看。总之,金融行为是一种对风险的再分配。有风险自然有收益,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这个基本原则是不变的。为了能将风险与收益调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商人们发明了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方法。也许这些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为发明者带来各种财富,但从结果上看,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你能想象哪家公司的会计不采用复式记账吗?如果这家公司想健康发展的话。同样,股票的发明是公司摆脱了小工坊发展,看看你身边的物品,比如手上的手机,这应该是某家上市公司的产品吧?第二个谬误是这句”对金钱的追求能让人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却无法有本质的突破(古代帝王把钱都捐出来也造不出一家飞机“。我知道,很多人将航空事业的停滞归咎于商业过度发展,因为航空产业无法带来商业利益——看似如此。但我要提醒一点,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航空事业是由政府主导、脱离商业的。当商业进入航空业的时候——请题主看看这篇吧。埋头做科研的确有必要,但如果科研成果烂在家中,则毫无意义可言。如果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答案还是商业,是的,可能还包括题主看不起的”金融股票“。Facebook还得上市呢,我说的是吧?希望能帮题主解除心中疑惑。
因为大多数人智商不够,像我就只好写代码
深度怀疑题主是一位理聪。先不回答问题,先说问题。第一、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聪明人投身科研,你觉得每年出现的新兴科技成果是谁捣鼓出来的?表告诉我能干出这些的人只是因为勤勉而非天资聪颖。我相信资质一般的人做不出最前沿的研究。第二、为什么要把金融和政治与科研对立?科研是造福人类,而前者就不是?第三、让我用一种最庸俗的思维模式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假定题主暗示的预设“基础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研究比金融和政治对人类贡献更大”是成立的,注意这个预设的目的点是“对人类贡献更大”。而“聪明”我姑且理解为智商高吧,高智商不等于高风亮节。凭什么要求一个聪明人的价值选择非以“对人类贡献”而非“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为目标点?如果从工具理性和现实情况出发,金融和政治在自身物质需求的满足上显然要比从事科技研究更容易达成。至于精神需求,哪怕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从事科研,也未必意味着能够取得相应成就;而相比较来说,在金融和政治层面,智商足够高(当然情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会使他们的成功更有保障一些。哪怕是讨论“造福人类”这个议题,在取得金融和政治领域成功后,仍然可以在此方面有所实现,并且某种意义上可能会比科技领域的成果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既然如此,科研在与金融政治工作比,于公于私都并不占优势,凭什么要求一个聪明人非选择科研?第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倾向,有些只是本能,没有理性原因的。哪怕是一个智商高的人,他的选择也未必是纯粹理性选择。我就见到过不少智商极高的人,根本对任何事业都无所企求,只是想自说自话地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对这些人,题主见到了恐怕要生气了吧?(别说题主,我见了都先吃萝卜淡操心地惋惜,但人家自己选的,并乐在其中,你没什么可说)最后,我妄猜一下lz题目的缘起可能是从当前的社会现象中得出了有些悲观的结论。其实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干的事情”和“想干的事情”,你非要拉一个你认为“适合做科研”但“想做金融”的聪明人从事基础科学,他也无心做出成绩,最后说不定绕了弯路还是回归自己念想的领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吧,情况没那么糟糕。
好吧,作为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突然很想回答一下这一题,其实本身自己并非名校毕业,自己很是羡慕top10毕业的学生的哈,毕竟觉得所感受到的人文气氛以及学术氛围与普通高校学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以上是题外话了,回到作者的问题上来?首先,我想说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其实可以试想一下金融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发展也是起到的不可小觑的作用。假如现在仍然是物物交换时代,或者是金本位时代,可以想想那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便利。说回到为什么聪明人喜欢做金融行业?首先,人在社会上生存,确实需要赚钱,而金融行业无疑来说是待遇与薪酬最优质的行业了。其次,金融背后的本质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模型在支撑,其实我觉得做这一行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不同于其他行业,重复的劳动,就像小波讲的不是?人活在世界上无非是想遇到些有趣儿的人,经历一些有趣的事,如果工作是为了赚钱,那我还是希望找些有趣的事情做,两者兼得,何乐而不为呢?然后就想说说为什么聪明人不做科研的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久,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从开始学高数的时候就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定理怎么就没一个中国人命名的呢,难道是国人不聪明么?我想说我的想法是,不是,不是国人不聪明,而是我们长久的教育体制压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之所以说上面一些话的原因是想说明现在科研的不受重视,教育的不受重视,学院的教授们不愿意为本科生上课,各个如何在xx知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而不是专心科研以及教学,中国的大学有点变了味儿,其实这也是一个真实写照,搞科研的不受重视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社会人开始变的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专心科研,恨不得一年研究获诺贝尔,之后享誉世界?
所以沉下心来,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呀(也是告诫与鞭策自己,嘻嘻)
希望如果真的想要做科研的同学们一定要坚持当初的梦想呀,小时候不好多人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么,怎么长大都变心了么。我好像又离题了,只是想说的是从事金融政治确实能带来很多的收益与高品质的生活,但是,不论选择什么也好,遵循自己内心想要的才是最真的,任何选择都没有贵贱之分,当然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
这里从“经济人”角度解读这个问题:所谓“经济人”是指经济学中的最基本原则,即一个理智的人通常更为利己而非利他。
首先,大家可以参考自然界的动物群体:每个狼群或者猩猩社会等等都有alpha,同样人类社会也有首领,以此决定金字塔结构的权力及资源分配;抛开政治正确性不谈,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权利似乎是一种合理的常态。
在这个假定下,我们就很好理解以下事实:
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权力争夺法则,排除历史继承原因,简单地说,现代社会趋向于智力竞争来获取权力,因此一大批智力在普通人标准以上的人会投身金融/政治领域,而非更为利他的科技领域。毕竟观察一下各行业的顶尖人物就不难发现政经领域的顶尖人物所获得的权力远大于科研领域的顶尖人物。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础科学领域活跃着的有成就的研究人员,其平均智力还是高于政经领域的代表人物,有一部分也确实不适合从事政治金融等工作。解释如下:
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分析,那么人类智力大致类同于正态分布--我们按智力从高到低定为标准1至标准9(即智商最低的那一类人是标准1,最高的那一类人是标准9)。心理学上有一个研究结果,智力标准较低的人会对标准较高的人失去情感认同,标准较高的人会对标准较低的人失去能力认同--通俗地说,就是,智力较低的人会不喜欢智力较高的人做朋友,而智力较高的人会不喜欢跟智力低的人一起工作。标准9的人从人口分布看远远小于标准7和标准8(统计学上的钟型曲线),这种情况下他们乐于与之共事的人远远小于标准7/标准8;而标准7/标准8也并不乐于与标准9交友。这样一来,更为注重人际交往并且参与人数也更多的政治金融行业中,标准7标准8会占很大比例,那么标准9会被不自觉地排斥在外,因为标准9与标准7标准8之间并不能良好共情。在权力争夺中,反而是聪明但并非绝顶聪明的标准7标准8占据主导优势。与此相应,标准9更能胜任更为精确,所需人数也更少的科技研究工作--毕竟,还有大量的标准1~标准6过着被标准7和标准8所主导的政治和金融所管理,且与标准9不那么相干的生活--每个国家又需要多少标准9设计的火箭呢?相比和标准7标准8共事,标准9也更为乐意和其他标准9一起参与与他们的智力匹配的研究工作。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在权力的争夺中,标准7标准8由于人数上的优势占据了政治金融行业,标准9由于无法被标准7标准8信任而被排斥于政治金融外,从事他们更乐于展现智力能力的科技行业。但在智力能力相当被看重的今天,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并不会过于落魄,毕竟从长期来看其实是他们推动着社会发展,而非标准7标准8。但由于标准7标准8对权力的掌握,他们属于“统治者中的被统治者(此语为1960年代法国革命时期法国左派知识分子提出--也许是阿尔都塞说的?我忘了。。)”。
但权力竞赛一直没有停止过,各位可以把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看成科技界对政治经济界的一个权力分散吧,特别是这几年,话语权在社交网络的作用下更为分散,这也推动了政治金融的深刻变革。譬如fb引发的阿拉伯之春,淘宝网对商业的影响,计算机对股票交易速度和股市信息披露的影响,投行业务老派的关系交易不复存在,基金律所纷纷在网上开设业务等等,其实更多造福的是标准1~标准6的屌?丝群体啊!
大家记得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吧?其实人家标准9追求的是像浮士德那样拥有永恒真理的权力,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更玄更非正统的话题了。
提问者的假设是,无论金融和政治都无法改变人类生活的本质。可是金融和政治的变革的确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就像你自己提到的帝王一样,已经被政治变革拍进了历史成为了过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政治金融面貌的变革是分不开的,因为本质上这些进步是由人创造的,而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有所谓政治和金融来创造社会环境。技术进步与政治社会环境本身就是纠结的孪生体,或者比喻为人类社会螺旋进步的左右两个螺旋桨更为合适,只是疯狂转动某一侧的螺旋桨都会让人类这艘大船在原地打转。现实的例子就是,相比与政治和金融制度较不发达的中国,政治和金融体制较为先进的欧洲和美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更高。这中间的差异恰恰并不是因为双方科学界智力差异造成的,而是科学界所依托的社会环境的政治金融制度之差异,影响了科学界的思维方式和运营状况,进而影响了科学界的生产力。回到二百年前,现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来源是各种技术进步,但是正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为科学进步和推广提供了土壤,才有这些萌芽的猛然爆发。放在中国明朝皇帝手下,纵然有世界最为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干不出航海大发现这种举动,只能摆摆威风而已。能保障科技进步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政治金融体制和头脑,给科技打来的促进是难以估量的。极为粗糙的说,就是政经为体,科技为衣。太小的个头是套不上大号的衣服的,大号的个头也必须要有适应其身材的衣装,两者或有差距,但必然不过大。
回到最初的题目,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玩儿政治金融而不钻研基础科学和技术。放开眼界而言,浸淫基础科学和技术的人总体聪明程度远胜于政治金融界。君不见华尔街最喜欢找的人不是政治金融界专业的毕业生而是物理数学工程生物界的博士毕业生么?而对于一名欧美的博士毕业生而言,最聪明的进了高校或者顶尖科研机构,受着终身合同(tenure)的保障。其他志在他处者或次一流的人才方能被政经界全球之巅的华尔街所取,说的难听点,就是学术界的淘汰者进入了所谓那么多聪明人的政治经济界并被当做香饽饽。聪明程度之高下立现。
后记:我觉得提问者的问题,颇像怒其不争的观点抒发,而不是客观求索的提出问题。你或许并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只是想表述一下你心中的观点。
楼主能说出至少一个近10年来在基础科学和尖端科技上取得成就的科学家名字不?至少你给我说一个5年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字?别搜索,谅你说不出来。并不是聪明人不研究科技,只是普罗大众感兴趣的东西是房子票子面子,所以只关注和知道金融和政治界知名人士——而已。
因为玩金融和政治门槛更低,他们的对手也是人。而玩科学,他们的对手是上帝!
说话比做事容易。扯谈比讲求证据和论证容易。人啊,总是喜欢做一些轻松又能得到更多关注的事情呢~~
科学要没有资本家投资能搞的起来?
各个行业都有聪明人。聪明的人可能只善于一方面的东西,比如科学,比如金融,有时候不一定互通。研究科学可能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但金融和政治可能比较立竿见影,相对来说付出和收获的比例不一样。最后,科学不一定是唯一给人类带来贡献的东西,它的贡献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也并非是最大的,不要神化科学,理科生最容易陷入这个思维定势,虽然我也是学理科的。
自邀楼主你好,我曾无数次地想过这个问题,并且现在仍时常有这样的困扰。我常觉得很多事情是没什么意义的。如你所言:宇宙那么宏大,为何人类老是纠结于这些从大角度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真正能让人类整体进步的事情呢?对此,你有一个想法:“如果人类能够像我所想的那样,把资源集中于基础科学和尖端科学这些有价值的领域,那就美了。因为只有科学(转化成实际)才能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说的没错,发现宇宙间未知的规律并加以运用确实能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但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有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如何去改进当前的社会形态以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自然,拥有一个能帮助科技更好发展的社会文明是人类渴望的事情,正如我们希望制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一样;但你不能因为我们最终需要接近光速的飞船,就认为当前的慢速飞船全无用处;更何况,对慢速飞船的否定对于制造光速飞船一点帮助都没有,毫无帮助。接下来,我会解释为什么我们当前处在慢速飞船社会阶段,以及你怎样为让它更快一点做出贡献。身为新任的全人类大统领,我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加快人类的科技发展,以达到终极目的——增强人类的整体生存力。那么从何着手呢?面对着这个任务我犯了难。实际上,我并不知道如何才算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我也不知道我进行的措施会使人类科技发展更快,还是使它减慢,我没有对照的标准。即使是最简单的措施如设立巨额奖金奖励攻克某些科学难题的人,其效果是否有益都不明了。巨额奖金的诱惑会使“民科”的产量上升,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而从事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他们不能从事更“低端”但能增加社会效益的生产活动,导致整体社会效能的下降。而大量的事实证明,金钱激励只能使人在需要低智力的活动中更卖力,而不能增进高智力活动的效率。而且鼓励社会的整体科学热情看起来对加速科技发展也没有什么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标语到处是,但科学的人不必教,不科学的人还是不科学。在科学研究领域,一百万个臭皮匠也比不过一个诸葛亮,“人月神话”在这儿完全失效。那么或许我可以考虑加强对“不科学行为”的管控?比如如果修建豪宅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而言没有用途的话,我就禁止修豪宅?可是一个声音告诉我:禁止表现愚蠢并不能导致智慧,即使禁止他们做“不科学的”行为后我也还需让他们做出“更科学”的行为才能增进人类的科技发展。那么,大力兴办科学教育班?但是谁来当老师呢?我得找到科学素养足够的老师,才能教出科学素养好的学生啊。怎样才能让这种尖端人才更多呢?忽然间,我脑袋里灵光一闪:有了答案:* 人的思考是逐渐深化的,它进行思考所依赖的知识来自于人类共同知识库以及对自然的观察。* 因为人类共同知识库远大于单个的人脑知识容量,所以没有一个单个的人类个体能知道清晰地知道能控制人类发展前进的具体细节步骤。简而言之,人类群体的发展轨迹对于单个的人类而言是不可知的。* 真正的科学家是无法完全用知识灌输的方法教育出来的,他们更多地是自我培养的。创造需要失控。* 培养智能人类的关键是在于改善培育智能的环境,智能生长环境由人类共同知识库、当前存活的智能人类、整体的社会文明共同构成。而智能人类的培养基数由全体人类的总数构成。当智能生长环境恒定时,培养基数越大,培养出来的智能人类越多。* 整体社会文明主要包括普通人类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接近智能的条件。由于各种技术的普及,这两类条件都在改善。* 智能人类实际上是在智能生长环境中通过进化和竞争自主产生的。* 研究自然界规律的是智能人类,研究人类社会规律的同样是智能人类,政治家、金融家、企业家实际上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验科学家,他们尝试用前一类科学家的发现来提升人类的整体发展水平。* 楼主所说的毫无技术含量的修房子以及其他的一些金融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自主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有缺陷的,但就我们观测到的生命世界规律而言,只要有用,缺陷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所观察到的地球生命具有扩张性,新技术发展后,可容忍更多的人类生存时,生命就会发展。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的人口总数翻了四番。* 人类进化和发展是不均衡的,人类整体的智能发展模式更偏重于智能人类总数的上升而非智能人类比例的上升。普通人类为有组织的智能人类所利用。* 普通人类对于智能人类而言的作用是:1.提供各类服务,比如修建制造原子弹的工厂,科学家们可没那么多才多艺。2.他们是孕育新一代智能人类的培养基。* 现代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物品和服务的人际间交换,我们彼此依赖而生存。我们学习提供他人所欲之物,也不乏有人用诡计去控制他人的欲望。虽然后者看起来残忍。但我知道,这是进化的考验。* 对于普通人类而言,若你想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点贡献的话。先尝试成为一个智能人类吧。去吧,没有什么在阻止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