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男孩 在新疆彩缘男孩出生

揭开“迁徙圣战”真相系列报道(四)恐怖组织说一套做一套 妇女儿童饱受戕害
&&&来源:新疆日报&&&编辑:江明
&&&字号:&|&
  加入境外恐怖组织之后,这些成员经受着组织内的独裁和腐败,在恶劣生活环境中过着窘迫的日子,而他们的妻子与孩子也在禁锢中经受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迫。当初,他们认为“伊吉拉特”是最好的出路,而现在对他们来说,从组织中逃离才是摆脱不幸的唯一选择。
  成员缺衣少食,头目专车美食
  加入境外恐怖组织后,阿不力米提?努尔敦这样形容当地的生活条件――“就像回到了旧社会”。下雨的时候房子漏水,每周能吃到一次肉就不错了,外出只能步行,医疗也很落后。
  他们被安排在一间小小的土砖房中,院子外有个旱厕,没有电视信号,也没有手机信号。
   他对妻子充满愧疚。妻子阿孜古丽?卡德尔是他的同学,婚后在国内生了两个儿子,都是剖腹产,很快恢复健康。在恐怖组织据点,她生小女儿也是剖腹产,这一过程让她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开刀口子太大,缝了好多针,在医院住了5天就出院了。天气热,缺乏药物,拆线时又有一根线没拆掉,腐烂化脓。”阿孜古丽?卡德尔眼睛红肿着对记者讲述,泪水不断涌出来。“没有消炎药,只在化脓的部位抹一点紫药水,线还是邻居帮着拆掉的。”他们还见到当地医生隔着衣服给人打针,当时惊呆了。
   组织内的普通成员在困顿中挣扎,组织头目却过着优裕的生活。
  阿不力米提?阿布都许库尔给头目当过半年的厨师。这期间,他见到了在国内常见、但在组织里久违的食物――百事可乐、雪碧、芒果、桃子、西瓜、哈密瓜……“头目除了我这个厨子,还有佣人、保镖和司机,佣人的工资比普通成员高。”
   “这不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按照教义你就是有钱也不允许大吃大喝,搞特殊化。”这一切令阿不力米提?阿不都许库尔感到十分失望。
  因为生活困难,组织内部的一个寡妇卖身换取孩子的抚养费,组织头目知道了要打死她。麦尔丹?毛拉洪认为是组织没有把已故成员的遗孀照顾好,责任在组织。他去找头目,指出这样对待寡妇不符合教义,他得到的是关押29天的处罚,还被30多个成员打了89大板。
  他得出结论:组织根本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完全不顾教义。“我想,万一我被炸死了,老婆孩子怎么办,就算我进了‘天堂’,家人的生活依然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
  离开时,阿不力米提?努尔敦留下一封信:“在这里我们找不到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得不到真正的公道和关怀,所以决定离开。”
  孩子在枪声中哭泣,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在一段自拍视频里,记者看到,一名男子在树下正在教两个男孩打枪。枪响之后,传来一个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不停喊着“阿娜(妈妈)”,无人理睬她的恐惧,摄像头甚至没有转移到这个惊恐的孩子身上。
  这名男子是境外恐怖组织成员阿扎提?肉孜阿洪,当时他的妻子使用手机拍摄。两个连扳机都扣不动的男孩一个6岁,一个5岁,哭泣女孩是他的女儿,只有一岁半。
  被押解回国的阿扎提?肉孜阿洪再次看到这段视频时,表情黯然。他说,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再看,心里很难过,特别心疼孩子。
  他的妻子哈力古丽?尼亚孜痛恨境外的生活,觉得最可怜的是孩子。那里没有什么娱乐,孩子总是哭,她实在没有办法,就给孩子们养了几只鸽子。女儿的健康问题令她担忧。“没有钱,怀孕时营养跟不上,孩子先天不足,出生后还是营养不良,她经常抽风。”
  她还担心儿子的教育和前途。在视频中,大儿子给父亲用稚嫩的童声唱了一首“圣战”歌曲,除了这些,他们很难接触到其他的歌曲,连看的动画片都充满杀戮。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样?在另一段恐怖组织成员自拍视频中,一个孩子跟着父亲玩枪,对白是这样的,父亲问:“你要用枪打谁呀?”稚嫩的童声回答:“杀死‘异教徒’。”
  哈力古丽?尼亚孜说,如果继续待在那里,孩子们真的都会成为“圣战者”,为了让孩子避免这种厄运,他们必须离开。
  在那里,儿童早就被组织列为实施暴恐袭击的培训对象。在一段拍摄于15年前的视频中,当时落网的“东伊运”骨干成员木塔力普?哈斯木讲述:“艾山?买合苏木(‘东伊运’头目)说,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学习制造爆炸物。我把他们带去了本?拉登的营地,当时本?拉登也在场。”
  当时阿不力米提?努尔敦在土耳其受赛甫拉阿吉诱惑,是因为他说那里是个公平公正的地方,妇女孩子受保护,所有穆斯林都很团结。 一年多来,他在幻灭感中痛苦地度过每一天。他眼睁睁看到的事实是:组织头目和成员间等级森严,充满差别和腐败,内部不团结,没有任何公平和民主,妇女的生活极其艰难……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孩子的教育环境也极差。
   在他的同意下,大儿子曾去组织里的宗教学校学习,待了不到20天就病着回来了。“孩子闹肚子了,也没人管,就送了回来。他裤子上沾着大便,头发脏脏的,浑身都是土,瘦了很多。”
   所谓宗教学校,是对儿童进行洗脑,学生都是组织成员家庭中的男孩。麦尔丹?毛拉洪说:“学校只教古兰经,不教语文数学,小孩连母语都不会读写。”这里还不许孩子随意见父母,每个月只有一两次机会可以见到家人。
   孩子回来后,阿不力米提?努尔敦去打听过学校里的情况。“孩子们在学校里说脏话,互相欺负,很没规矩。根本没有人教孩子讲卫生,不少孩子得了皮肤病。”现在说起来,他的语气还充满愤懑:不教知识和道德,教出来的就只能是机器人!
  没有自由的日子,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阿孜古丽?卡德尔还不到40岁,但她的头发已经花白。
   “都是哭白的。”她红肿着眼睛说。组织绝对禁止妇女单独外出,“要买东西都得等丈夫回来,或者请邻居帮忙。”阿孜古丽?卡德尔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山路不平,穿上罩袍蒙了面,更是寸步难行。
   摔跤对她来说是常事,哭泣对她来说更是常事。到了恐怖组织据点第一天,她就哭着要离开,以后就每天浸泡在泪水中。
   但她知道,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哭泣,会吓着他们。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泥巴,她每过几分钟问一声,听到回答声才安心。她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她根本不敢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
  “丈夫曾买到一个小小的玩具汽车,孩子玩了一会儿就坏了,再没见过其他玩具,他们只能玩泥巴。”
   阿孜古丽?卡德尔只见过两个邻居,再没有机会见到其他人。这两家的男人都被炸死了,剩下寡妇和孩子。
   “组织里有不少寡妇,她们过着无人问津的日子。”麦尔丹?毛拉洪说。在那里,麦尔丹?毛拉洪成了家,妻子沙吉丁也是个寡妇,她的前夫是被炸死的,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本来她不想再嫁,但下雨房子漏水又没有能力修缮,生病了不能独自去医院,也不能去巴扎买东西,不嫁人根本活不下去。
    麦尔丹?毛拉洪也没打算结婚,在国内时他对婚姻充满憧憬,希望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好好过日子。但迫于组织上的压力,两个人都违背了自己的本心,认识第二天就念了“尼卡”组成家庭。
   提心吊胆是所有女人的共同心态。阿孜古丽?卡德尔说,每次丈夫外出,她都十分担心害怕。“我的内心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没睡过一天安稳觉,怕孩子离开,怕老公出事。”
   阿扎提?肉孜阿洪的妻子哈力古丽?尼亚孜也是一直哭着要离开。“我性格开朗,在国内时很爱笑,到那里之后每天都在哭。”面对记者,她说自己唯一开心的事是一家人居然能活着逃离组织回到国内。
   她也仇视吉里巴甫服:“外出时必须穿,如果没有人拉着你根本就走不成路,谁会喜欢呢?”(本报记者 江闻)
&分享到: &
  加入境外恐怖组织之后,这些成员经受着组织内的独裁和腐败,在恶劣生活环境中过着窘迫的日子,而他们的妻子与孩子也在禁锢中经受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迫。当初,他们认为“伊吉拉特”是最好的出路,而现在对他们来说,从组织中逃离才是摆脱不幸的唯一选择。
  成员缺衣少食,头目专车美食
  加入境外恐怖组
  加入境外恐怖组织之后,这些成员经受着组织内的独裁和腐败,在恶劣生活环境中过着窘迫的日子,而他们的妻子与孩子也在禁锢中经受着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迫。当初,他们认为“伊吉拉特”是最好的出路,而现在对他们来说,从组织中逃离才是摆脱不幸的唯一选择。
  成员缺衣少食,头目专车美食
  加入境外恐怖组
&&相关阅读
新疆日报社主办,新闻热线:、5593146,E-mail: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乌鲁木齐市网络安全备案: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3110470号licence广东新疆班学生写给妈妈的信:我们在这里很好【2】
&&&&来源:&&&&
&&&&&&字号
大海,我来了!新疆孩子们面对梦寐以求的大海欢呼雀跃&
(责编:贺迎春、曹昆)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谁能帮我家宝宝起个好名字,男孩,日15:40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出生时体重3.2公斤。宝宝早产。_百度宝宝知道新疆村长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制度 免费高中政策送孩子回来上学
发布时间:
编辑:冰波
来源:东南教育网
  【东南教育网6月26日讯】每天早晨8点醒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喀尔赛镇铁热木村村长阿不都苏普尔,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抹把脸,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在他分管的2小队范围内有35名初、高中生,他要到每个学生家里走一趟,督促学生按时上学。这一圈下来需要两个小时,阿不都苏普尔才能安心回家吃早饭。事实上,他作为全村学生家长的“监护”责任还没有结束。新疆村长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制度 免费高中政策送孩子回来上学  临近中午,他可能会接收到喀尔赛镇政府教育办公室下发的一份名单,名单已经过逐级筛选,由墨玉县全县初、高中学校教务处将当日未到校的学生反馈给17个乡镇政府,各乡镇再根据学生居住地下发到辖区村干部手里,假如名单中有铁热木村2小队的学生,他就得挨家挨户去找,了解旷课原因。  近两年来,和田地区为了学生能够按时上学,所有乡村干部和教育工作者执行着最严格的“控辍保学”制度。  据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的教育教师工作会议透露,南疆四地州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已由2009年的38%提高到2014年的84%。  南疆四地州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3个县、市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西、南缘,这里90%以上的人口是维吾尔族,受自然环境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免费高中政策成为南疆升学率上升最好的助推器。从2013年9月起,南疆三地州普通高中在校生享受免学费、免教材费和免住宿费,同时国家财政为每位学生每年补贴1500元助学金;2014年,“三免一补”范围进一步扩大,阿克苏地区高中生也纳入南疆教育资助政策享受范围。  升学率的上升,离不开南疆万千乡村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为了防止初中生毕业后过早流入社会,他们正在千方百计地找回初三学生,扭转学生和家长的传统入学就业观念,引导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什么时候送孩子回来上学”  当墨玉县喀尔赛镇铁热木村的买买提明夫妇提出要去阿拉尔市的棉花地打工时,15岁女儿卡尔耶姆的本能反应是“不想去”。  可她无法说服父母。按照农民算的经济账,一个学生每天去上学,一天的生活费需要6元,而出去打工,一天就能挣80元。  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县里的劳务输出大乡,每年季节性外出打工的农民达到1.6万人,其中的一部分人走时,也带走了孩子。根据2014年3月的统计,仅铁热木村,就有28名学生辍学。怎样找回这些辍学学生,成为乡镇、村干部最头疼的事。  15户农民带着辍学子女远赴500公里外的阿拉尔种植棉花。第一户农民接到村长阿不都苏普尔来接学生返校上学的消息后,很快就传开了,买买提明当天立即关掉手机躲了起来。  阿不都苏普尔无功而返,回村后几乎隔天就要打一遍电话:“考虑好了吗?还有什么难题?什么时候送孩子回来上学?”  干活儿时,卡尔耶姆会把最喜欢的语文书带在身边,却常常忙碌得没时间看上一眼。她曾经听到村干部打来的20多通电话,至少有5次,她立即向父亲表达了“我想回去上学”的愿望,等来的却只有沉默。  回家是8个月之后的事了。卡尔耶姆经历了棉花的一生,从棉籽撒入大地长出绿苗,到绽放花蕾、结出棉桃、棉铃吐絮,直至500亩棉花地采摘完毕。  卡尔耶姆已经辍学近两个学期,回家后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去上学。看到学生回归校园,班主任又气又急,“为什么不来上课?”老师曾在卡尔耶姆辍学期间家访3次,每次都吃了闭门羹。  这一次,阿不都苏普尔和老师成功说服买买提明将一双儿女留下读书。  “卡尔耶姆正面临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辍学,很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校园。”阿不都苏普尔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阿不都苏普尔说:“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其未来发展关联很大,我们有义务让年轻人接受教育,提高初中升高中的入学率,‘控辍保学’的任务虽然很重,但我认为非常值得。”  “毕竟,我们是在投资铁热木村青少年的未来!”他说。  针对一些拒不送孩子入学的家长,和田各县市政府用义务教育法帮学生维权,很多村民没想到,“孩子是自己的,上不上学应该自己说了算,没想到不让孩子上学还违法了!”  2014年,和田地区各县市先后将44名家长告上法庭,要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履行监护人法定义务,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我不愿看到他们过早辍学流入社会”  为让好学的祖丽菲亚继续读高中,墨玉县阔其乡中学教师买买提·托乎提和女孩执拗的父亲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40岁的买买提·托乎提已经带过4届初中毕业生,初三年级的毕业季,是他最焦虑的时刻。此时,各县市的初中学校会集中组织应届毕业生填报高中入学志愿,引导学生根据本人学习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内地高中班、普通高中、本地或北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班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不愿看到他们过早辍学流入社会……”买买提·托乎提说。  “在和田农村,受经济状况和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家长不愿送孩子读高中,希望他们挣钱养家,一种怪现象是,多数女孩自愿上学,父母却不同意,多数男孩不愿上学,父母却愿意继续供他读书!”买买提·托乎提说。  祖丽菲亚曾经失去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喀什艺校来阔其乡中学选人,一眼挑中了这个一双黑亮大眼睛镶嵌在小瓜子脸上的漂亮少女,却被父亲断然拒绝。  初三一年,她都在煎熬中度过。买买提·托乎提发现祖丽菲亚一直闷闷不乐,了解情况后告诉她:“一定要坚持,只要你想学,家长的工作我来做。”  买买提·托乎提第一次登门拜访是在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祖丽菲亚76岁的老父亲艾合买提尼亚孜没想到老师会来,“我年纪大了,也不知能活多久,老伴身体不好,都指望着祖丽菲亚照顾呢!”  买买提·托乎提说:“你并非只有祖丽菲亚一个孩子,你的大儿子不是在身边吗?”  老人点点头,若有所思。  第二次家访时,老父亲告诉买买提·托乎提,“丫头初中毕业就可以了,她年龄不小了,该嫁人了!”  “祖丽菲亚不仅是你的丫头,等她走向社会之后,需要更多的文化知识。”……  每一次闲聊约半个钟头,“小间谍”祖丽菲亚总会将父亲的担忧提前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破解。  “我以打馕为生,经济上也有困难,害怕供不起她。”  “现在高中全免费了,大学也有助学贷款,如果还有其他额外支出,我可以给你担保贷款。”  “上了高中或大学,有什么好处?有工作吗?”  “只要祖丽菲亚努力学习,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2014年9月,祖丽菲亚考入墨玉县一中,成为一名高中生,她说:“我永远感激买买提老师,他让我有了上高中的机会!”  “上学如何改变命运”  为了让更多农民认识到受教育的好处,和田地区各县市组织“事业有成和田籍人士返乡宣讲”“返乡大中专学生、内高班学生宣讲”“家长到内地、乌市参观考察后回家宣讲”等不同层次的面对面宣讲团。  “在和田,孩子们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区别,之后接受教育的与没有接受教育的差别很大。”20岁的新疆财经大学学生麦尔哈巴说。  利用寒暑假回家乡墨玉县喀尔赛镇铁热木村探亲的机会,麦尔哈巴连续两年跟着镇政府组织的“返乡大学生宣讲队”走遍了32个村,为村民讲解“上学如何改变命运”。  有一次,快上讲台时,麦尔哈巴发现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忍不住高兴地大叫一声。那是一位怀抱3岁儿子的身材发福的普通农妇,当她定睛望着眼前的返乡大学生时,黑黄的脸庞瞬时憋得通红,嘴巴一张一合却吐不出一个字,难受得快要哭了。趁着演讲间隙,她悄悄走了。  这名农妇曾是麦尔哈巴最好的朋友,从小学到初中,两人几乎形影不离,上学期间,这位朋友的学习成绩甚至略胜一筹。  初三毕业,麦尔哈巴去好友家里玩,却看到父女俩为上不上高中的事起了冲突,父亲说:“女孩上学就是浪费时间,迟早要嫁人,男人会养你的。”  好友躲在屋里哭泣不止,饭也没吃,最终只能选择服从。  高一第二学期时,麦尔哈巴听说她嫁人了,一年后有了孩子,“怕她伤心,我从不敢联系她。”麦尔哈巴说。  第一次听说南疆高中免费的消息后,远在乌鲁木齐的麦尔哈巴特别感动,她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你妹妹正好赶上了。”  “我不是为我妹妹感到高兴,南疆还有很多妹妹,有了这个好政策,很多人就可以有更好的未来。”麦尔哈巴热泪盈眶地说。  “我们要说服的,主要是南疆30%至50%的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学问题上无所谓甚至坚决不让子女入学。现在的南疆教育已不是5年前的模样,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政府正在广泛动员找回初三学生,让他们顺利升入免费高中,这已成为南疆社会共同参与的事。”麦尔哈巴说。  “只要你有上学的想法,学校会无条件接收”  皮山县皮亚力玛乡兰干村的维吾尔族少年努尔艾合买提曾经认为“农村学生上高中是一条特别难的路”。  努尔艾合买提2012年夏天初中毕业,按照平日的学习成绩,他应该能被免费的“内地高中班”录取,可现实是他落选了。父亲与二儿子商量未来,“高中花销太大,咱农民家里出不起那个钱!还是别上了!”  “既然家里指望不上,我就要自己挣学费!”努尔艾合买提暗自下定决心,不愿像父辈守着贫瘠的土地过一辈子,他想自己选择未来的生活。没跟家里人打招呼,他开始在乡里修建抗震安居房的建筑工地打工。  “我压根儿没想到天上真会掉下馅饼!”一位同乡告诉努尔艾合买提,为了让贫困学生上得起高中,和田市早在2010年就实施了免费高中政策,学生免缴学杂费、住宿费,周边县市学生也可申请入学。  一个从没出过皮山县的农村少年,独自坐了3个多小时汽车,来到繁华的和田城市街头,左右张望,捂着塞在裤子里兜的暑期打工挣的1000元,生怕坏人抢去。努尔艾合买提没想到,不需要任何门槛,他顺利地进入和田市第一高级中学读书。高中三年,他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高中学生“三免一补”资助政策在南疆的实施,让越来越多家庭贫穷的农村少年减轻了经济包袱,只要愿意,他们就能轻松叩开高中的大门。  2013年初中毕业后,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的阿不都艾则孜面前有两种选择,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者均为免费教育。最终,他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墨玉县职业高中学习黄金加工,“学门技术,早点毕业早赚钱养家”。  跟着金店师傅实习时,阿不都艾则孜因操作不慎将融化的黄金液体倒在地上,师傅当众指责了他,这可让他气不过。  学校再也没有等回阿不都艾则孜。他只身来到和田市闯社会,接纳他的只有建筑工地。  整整一年时间,阿不都艾则孜每天在工地搬运泥沙,累得全身关节酸痛,第二天起床常常“感觉骨头要散架了”。“我的那点知识储备根本不够用,大城市里各个民族、全国各省市的人都有,可我甚至无法和别人用汉语交流”。  阿不都艾则孜期望重返校园读高中,却遭到父母的反对。他说:“妈妈小学毕业,爸爸一天学也没上过,他们根本不知道上学的好处,也没法理解我。”  偷出家里的户口本,阿不都艾则孜来到墨玉县第一中学报名,“我那时为自己一年前任性离校的行为感到特别后悔,心里没底,害怕学校认为我是个坏学生不收”。  “只要你有上学的想法,学校会无条件接收。”老师的答复让阿不都艾则孜消除了顾虑,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学好汉语”。如今,重返校园已有一年时间了,可直至今日,父母还以为儿子在建筑工地打工。  南疆乡村干部、教师千方百计找回初三学生,学校无条件接纳初三毕业生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入学人数的成倍增长。  为了改善南疆各地办学条件,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了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用于推进普通高中建设,重点是加大对和田、喀什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已投入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资金50.05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投入36.44亿元,新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59所,建设面积175.2万平方米。  援疆资金也优先投入到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中,仅北京市就为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新建改扩建学校23所。  努尔艾合买提就读的和田市第一高级中学,占地160亩的两期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由浙江、北京接力援建。  墨玉县职业高中的教务主任阿依努尔正在考虑学校统一为学生提供夜宵。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职校生同样享受‘三免一补’政策,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技术,对学校来说,不仅是人来了,我们还要把他们的心留下。”(中国新闻网)
【 往下拉,下面的内容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东南教育网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南教育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东南教育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闽)字第6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许可证号(1862566)
东南教育网为福州教育局民办教育协会官方网站
福州市教育局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53号
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浦上金洲南路806号 联系电话:6
福州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机构官方QQ群:
福州中小学教育交流群(小学一年级) QQ群: (小学二年级)QQ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彩缘男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