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景点图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历史背景介绍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文本预览:
丽江古城历史背景介绍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 它位于丽江坝中部, 北依象山、 金虹山、 西枕狮子山, 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 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 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 字加框而成“困”字,这样显得不吉利。由此可见,纳西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 族。 大研镇是一座古城,在丽江县城中,因为它四面被青山环绕,形状如同一块碧玉 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它最初建于宋末元初(公元 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距今大约有 800 年的历史,它盛于明清。当时丽江古城已具相当 规模。 古时的城建方法是先行开河,然后依河水的来龙去脉进行城建规划,布街辟路。 丽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传统的古城建规划法的经验, 所以它也是中国古代 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筑,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数为三坊一 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居民建筑 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在他们的门窗上多雕饰花鸟图案,并且色调浓 烈。这里的居民都喜欢在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无户不养花,无户不流水, 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城风貌,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 威尼斯”。 沿河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一个特点。街的走势几乎与河流同步,构成一条土木 瓦屋的建筑长廊,这是古城建筑布局的基本格式。因为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 筑十分普遍。 依山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二个特点。古城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街建筑此起 彼伏,因山势起伏而不断变化。光义街的光碧巷和金星巷一带建筑,少了临河的 喧哗,而多了依山的幽静。 临街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三个特点。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条方 形街面,称四方街。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分别向四周辐射。每条街道又分出 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像一条血脉贯穿古城。在适当的部位,还 留有休闲的空地。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 得光滑平整。街巷之中,茶楼酒店、画廊作坊鳞次栉此,工艺品、土特产琳琅满 目,身着各种服装的少数民族与各国游客穿梭往来。四方街上,至今仍保留古代 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冲刷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古城的民居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最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让“传统”在历史与时代中生长——丽江古城周边城市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2:29: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让“传统”在历史与时代中生长——丽江古城周边城市建设的调查与分析.PDF
官方公共微信古城记忆:带你领略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作者:杨国清
  榆树林之间,是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地,草地后面是王新爷(新爷,是当时人们对举人的尊称)家。在我们孩子们的印象中,王新爷与和进士是村子里最受人尊敬也最有学问的两位大文人。从榆树林往下走百余步,便是和进士家花园的后门,小门门楣上有一块叫“退园”的匾额。据老人们说,王新爷名成章,号竹淇;和进士名庚吉,号松樵。清光绪年间,丽江四位学子同时中举,时称“松、竹、梅、兰”四举。和庚吉与王成章是同村挚友,也是同科举人,和庚吉还中了进士。那时,王新爷已经故世,和进士还健在,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皓首长髯的老人,有几次,我看见他一个人拄着拐杖在狮子山散步。
  我有个堂姐嫁到王新爷家,小时候我经常到堂姐家玩耍。她家的大门在黄山街,往上走几步便是接风楼。我们却喜欢走捷径,从桃源巷往上走,穿过榆树林,就到王新爷家后门。此时,王新爷过世已经十多年,他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已打发出去。王新爷留下了大量书籍,还有几十卷手稿,是他在世时亲手编订成册。据说王新爷17岁考取秀才,28岁中举,历任禄劝、永仁等县教谕。他在外任职十余年间,一直致力于扩充书院、筹集教育经费、整顿乡塾。1905年辞职回乡,在家设帐授课,因他学富品高,拜师求学者颇多。1909年任丽江学务总董,总理全县教育行政。他努力推广各乡初级小学,重点培植县立高等小学,整顿招生、毕业等新学制。1911年任丽江府督学,指导府内各县办学,推广新课程,推行新学制。1919年,任丽江劝学所长,仍主管全县教育。他在主管教育及授课教学之余,勤读各类书籍,广泛阅览,并不惜重金多方购置图书,其藏书之多在丽江颇有名气。纳西族同辈诗人张恺(字乐轩,秀才,十多岁时,即以才学优异著名)曾有诗赠曰:“坐拥书城高百雉,买山何必贮金钱。”据老人们说,北平法政大学毕业的纳西族著名教育家和志钧、和志坚两兄弟,早年曾受业于王新爷门下;北平大学文学学士、著名作家李寒谷在丽江中学读书期间,每逢假期就到王新爷家读私塾,攻读经史,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王新爷逝世后,其侄儿们将他的全部手稿和图书用大铜锁锁在几口大柜子里,不让一册流失。20世纪80年代,我参与《纳西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时,才知道由他后人们精心珍藏的全部遗稿和书籍,已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洗劫一空。
  学字树上边是文昌宫,兴建于明代,由改流后第一任流官知府杨E迁建。据说大殿神龛上塑着文昌帝君塑像,到我记事时,文昌宫内驻扎着自卫队,大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所以我没有进去过里面。听说过去谈经班常在文昌宫演奏古乐,驻扎团兵后,文昌宫再也听不到悠扬的乐音了。好在驻扎在文昌宫的是地方自卫队,官兵都是丽江人,不像保安团那样扰民,还为地方做了件好事――在文昌宫下、学字树周围,栽花植树,修建花坛,建了个黄山公园,成为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文昌宫下北侧,有一块大草坪,是踢足球的好场地。上小学以后,我们用破布、破袜子和棉毛线绕成圆球,放学后就到黄山公园踢,我们叫“抛球此”。20世纪40年代,丽江出了好多足球明星,其中有两位最著名的球星叫姚文和、牛兆龙,姚文和是我们萃文村人,据说他们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十分喜欢“抛球此”。记得大草坪下有许多叫“鹦鹉树”的树子,那橘红色的花朵如像一只只美丽的鹦鹉,我们用线穿起来挂在身上互相炫耀。这也是我们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文昌宫旁边,有一户姓吕的人家,靠种周围的几块山地为生。村里人喊这家的老人叫“阿贵秀爸”,可能老人有个儿子乳名叫“贵秀”吧。老人一家十分勤劳,山地周围用野蔷薇和荼靡花围成篱笆,还种了许多果树。老人有个孙子和我是小学同班同学,是很要好的朋友,放学后我们常在一起玩“跳方花格”等游戏。阿贵秀爸家与谈经会关系十分密切。那时,谈经会经常在一些大户人家演奏洞经音乐,谈经会每次活动,我同学的一位叔叔必定到场,主要是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会前通知会员,布置神坛等。据说文昌宫在没有驻扎自卫队前,谈经会的钟、鼓及道具等物件是由阿贵秀爸家保管的。由此推测,文昌宫是谈经会演奏活动的主要场所。我父亲不会玩弄乐器,但他也参加谈经会,主要是念诵经文。谈经会大多在大户人家举行,有好几次,父亲带我去参加谈经演奏会。谈经会成员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还有两个才比我大五六岁的少年,其中有一个是会长江纯的孙子,叫江朝相;另一个是我的家门,叫牛秀益。他的两位祖父都是谈经会成员,老人见孩子有点音乐天赋,就让他们入会学习演奏古乐,好在谈经会几个月才有一次演奏活动,不会影响他们上学读书。还有一个皇经会,也是演奏洞经音乐,成员大多是手工业者,会址设在黑龙潭玉皇阁。我们村子里有好几个参加皇经会,其中有一位十分著名的乐师叫杨德闰,他平日在铺子里做裁缝,逢会里活动就去演奏古乐,他尤其擅长横笛,在古城里颇有名气。我还听说文明村有位叫许蕴藻的乐师,以吹笛子闻名,人称“许v篥”(v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弦乐器),他既不是谈经会成员,也没有参加皇经会,但只要这两个古乐会有演奏活动,都经常邀请他参加。
  文昌宫往北约二百米,为有名的净莲寺。提起净莲寺,老人们就会讲起建嵌雪楼的诗僧妙明,讲起桑映斗、马子云、杨竹庐等先贤在嵌雪楼聚会吟诗的故事。民国初年,这里是“桂香诗社”的社址。我开始记事时,这里是双善小学,双石桥附近玉河东、西两边的串底坞村的小孩们在这里上学。那时,从双石桥到净莲寺,要经过一条沿狮子山北端石壁修筑的石板路,叫“二十栏杆”,一级级的台阶蜿蜒而上,直达净莲寺前,十分险峻。纳西族诗人杨菊生有诗曰:
  二十栏杆在上头,玉河如带水分流。
  桥边剩有碑三尺,不朽诗人马雪楼。
  玉河西面的串底坞和萃文街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线,一条由北向南的五花石板路,已被千百年南来北往的马蹄磨得锃亮。石板路两旁,瓦屋鳞次栉比,商铺民居一幢挨着一幢。这里是从北面进入古城的要衢,白沙、束河等地的农民都要经过这里到四方街进行交易,人们总要在这里歇歇脚,买碗放上几粒油煎黄豆、两块油煎猪皮的面条,或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粑粑买碗凉粉吃。在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已经是一顿十分丰盛、可口的午餐了。因此萃文街是面馆和凉粉摊最多的地方,而且有许多面馆以经济实惠、味道可口而出名,如“阿荣昌妈”、“阿益米妈”等,以面馆主人的名字而呼其店名。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在阿益米妈家帮忙的潘金美(纳西语:大姑娘),每天中午她都会拿托盘端着面碗到街上卖,我们坐在堂嫂的铺子里就可以吃到放着油煎黄豆、油煎猪皮的面条。当然,萃文街也并非全是面馆、凉粉摊,水楼下四方街口也有两家比较高档的餐馆,其中一家因炒“公保鸡”而闻名。还有一家牛肉馆,店主是回族,姓沙,据说到丽江已经有好几代了,他们一家老小都讲纳西话,成了地道的丽江人。还有纸火铺,卖香油、盐巴的铺子,茶馆、裁缝铺等。到4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一家西医诊所。我有位堂嫂也开了一家铺子,她主要卖各种各样竹编的篮子,据说她是承袭了堂大伯“益希爸”卖竹编篮子的生意,做这生意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堂嫂也兼营茶叶、藏香、氆氆等。堂嫂的生意十分红火,特别是驮茶叶的方形篮子,还有驮盐巴的半椭圆形的篮子,那些跑藏区的客商们一买就是几十对。每隔三五天,束河“巴肯卓村”编篮子的人家就会将成百上千的篮子送过来,进的多,卖的也多,生意十分兴隆。
  黄山街口、卖鸭蛋桥西侧,有一杨大妈家,除酝白酒外还做窨酒,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古城里还是有点名气。平日杨大妈在大门口摆了一张小方桌,几个小方凳,供前来饮酒的人品酒聊天。记得有个叫顾彼得的洋人,每天下午四五点都要坐在杨大妈的小桌前,一边喝窨酒,一边用纳西话跟过路的人打招呼。直到太阳偏西,他才起身离座,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登上被马蹄磨得锃亮的黄山街石板路,返回他位于狮子山西麓的贺多噶村(金甲村)的住地,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在我的记忆里,顾彼得是一个秃顶、戴金边眼镜的快活小老头。看他的穿着和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样子,心想这个叫顾彼得的洋人一定是个大富翁吧!后来才知道,其实他只是个靠薪金生活的办事人员,受重庆“工合”组织的派遣,到丽江组织民间工业合作社,跑这家,跑那家,为扶持地方小手工业奔忙着。时隔六十余年,今天读顾彼得先生的遗作《被遗忘的王国》,在他笔下所描写的丽江景物和人情世故,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和真实,不由使我想起童年的岁月,想起20世纪40年代丽江古城的许多往事。
  玉河萃文段是木桥、石桥最集中的河段。从双石桥到黄山街口卖鸭蛋桥约五六百米的河面上,总共有15座栗木桥和2座石拱桥;卖豌豆桥南北两头各有一排水楼。因地处四方街口,这里是整条街最热闹的地方。我堂嫂的铺子就在卖豌豆桥迤北、水楼的西面。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四方街发生过一次火灾,一夜之间将卖鸭蛋桥一带的数十幢民居铺面化成一片火灰。这次火灾也殃及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科贡坊。科贡坊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丽江文化灿烂辉煌的一个缩影。科贡坊虽然不大,却很有名气。科贡坊巷,纳西语叫“牌坊过”,意为有牌坊的巷子,位于四方街西面,正对卖豌豆桥。科贡坊十几户人家,在清代中晚期百来年间,先后出了两位进士、好几位举人和拔贡。清嘉庆六年,巷里的杨兆兰、杨兆荣两兄弟,一个中了举人,一个考上了拔贡,道光十七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人们就称之为“一门三举”。还有更大的一桩喜事,给巷里增辉添彩。道光九年,巷里的学子王春藻中了进士,成为继龚勃之后的丽江第二位进士。为此,官府在巷口建了一座两层楼牌坊,取巷名为“科贡坊”。光绪十八年,科贡坊巷的和庚吉也考中了进士,成为丽江历史上的第七位进士。科贡坊火灾后,因走茶马古道致富的萃文村富商牛文伯(系和庚吉外甥),捐资将科贡坊改建为三层门楼,他同时受舅父的影响,在省立中学附小的基础上,创办了文伯小学。
(责任编辑:李倩倩)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刘威/尤勇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
主演:周迅/黄晓明/隋棠/谢依霖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TFboys《快乐环岛》
李冰冰质疑冯小刚偏心
刘欢组挑战限时创作
冯绍峰谈与倪妮恋爱事
艾伦曝《五十度灰》片段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演绎别样性感……[]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___丽江古城_中国老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547贴子:
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___丽江古城收藏
古城坐落在下丽江坝中部,北依,金虹山,西枕,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和所在地,为,。
1楼 23:35&|
相关的贴子1809955145相关的图贴
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2楼 23:38&|
古城内全是,保护得很好,古城内主要有三类商业:一是各类餐厅、咖啡店;二是出售各类工艺品及服装的商店;三是各种旅店、客栈等。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过很多客人说,商业味太浓了,与想像的有很大差别。
3楼 23:42&|
丽江古城的另一大特色,是有一条非常清凉的小河流经并环绕古城,给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丽江古城的原因,因为在其它地方,很难在找到这种景观了。
4楼 23:52&|
当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
5楼 23:56&|
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欢愉了。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纳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
6楼 00:01&|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古城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古城区
古城区是省市下辖的市辖区,辖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1255.4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于2002年12月设立。截止到2006年,古城区辖4个街道、4个乡、1个镇。2010年人口15.23万人,有、、、、、等10余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030人,占总人口的78.8%[1]。古城区地方生产总值(GDP)2013年达831077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5.9:40.5:53.6[2]。古城区旅游景点有丽江古城、束河古镇,黑龙潭等旅游景点。外文名称Gucheng Area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云南省丽江市政府驻地福慧路电话区号0888邮政区码674100面&&&&积1255.4平方千米人&&&&口15.23万人(2010年)气候条件高原季风气候著名景点丽江古城、束河古镇、黑龙潭车牌代码云P行政代码530702
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  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古城区国之地。
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
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
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3]
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
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
二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民国三十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三十六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三十七年迁丽江,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
日,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丽江市设立古城区。古城区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大研镇、龙山乡、七河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区人民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
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正式撤销,分设为和。[3]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山乡更名为金安乡,金安乡更名为金安镇。[3]截止到2006年,古城区辖4个街道、4个乡、1个镇;共18个社区、35个村。[4]
名称面积人口(2006年)邮编下辖社区/村政府驻地11.52平方千米1.88万人674100辖7个社区:新华街、新义街、七一街、五一街、光义街、北门街、义尚。办事处驻长水路。15.55平方千米1.44万人674100辖4个社区:义和、八河会、文智、祥云。办事处驻白马龙潭。3.06平方千米4.15万人  辖3个社区:西安街、象山街、义正。办事处驻福慧路。121.47平方千米1.01万人674100辖4个社区:黄山、龙泉、中济、开文。办事处驻束河路。金安镇144.5平方千米0.59万人674104辖7个行政村:龙山、龙兴、玉河、三古、增明、义新、光乐()。乡政府驻当都。373平方千米1.96万人674102辖10个行政村:共和、新民、七河、三义、五峰、忠义、龙潭、羊见、前山、后山。乡政府驻中心220.9平方千米0.70万人
674106辖3个行政村:大东、建新、白水。乡政府驻上翻身。275.8平方千米2.44万人  辖10个行政村:金山、新团、东元、漾西、贵峰、良美、文化、岩乐、东江、拉马古。乡政府驻上石屏。89.2平方千米0.44万人  辖5个行政村:产构、罗玄、江边、金江、普勒。乡政府驻产构。丽江市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贵高原过渡地带,全区幅员面积1255.4平方千米。[5]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段,兼有横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特征。全区复杂,有、(俗称坝子)、三大类型。七河乡本里课村海拔3200米,为全区最高点;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为全区最低点。古城区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坝区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坝区年日照数小时,为全省之冠。[6]截止到2009年,古城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粘土、陶瓷土、无烟煤、水泥原料石灰矿、建筑用沙矿、页矿。截止到2010年,金沙江流经区境5个乡约80多公里。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境内,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大坝长640米,高160米,总库容9.13亿立方米,年发电量114.17亿千瓦时。[6]截止到2010年,古城区国土面积125540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5,308.08公顷,林地90,947.27公顷,园地799.58公顷,牧草地424.22公顷,水域1,544.37公顷,裸岩地2,042.45公顷,未利用地5,959.06公顷。[7]截止到2011年,古城区有林业用地100,859.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80.3%,森林覆盖率为54%,为31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的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黑熊、狼豺、野猪等11种。珍稀野生植物有、二级保护植物滇山茶和等。[7]2010年末,古城区户籍总人口达152315人,其中:农业人口84985人,非农业人口67330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出生率为9.91‰;死亡率为5.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1]2010年,在古城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20030人,占总人口的78.8%,其中:人口90409人,占总人口59.4%,20827人,占总人口的13.7%。[1]古城区地方生产总值(GDP)2013年达831077万元,增长速度为 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38799元,比2012年增加4042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078万元,比2012年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6184万元,比2012年增长14.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其中:工业增加值166838万元,增长11.7%,比2012年下降29.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69346万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45815万元,增长8.1%,增幅较2012年下降0.4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6%。
2013年,古城区GDP三次产业完成情况来看,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5.9:39.8 :54.3调整为5.9:40.5:53.6。[2]2013年,古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731万元,比2012年增长12%,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实际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35356万元,比2012年增长13.2%;林业产值1448万元,比2012年下降8.8%;畜牧业产值43001万元,比2012年增长11.9%;渔业产值2782万元,比2012年增长1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44万元,比2012年增长12.2%。
2013年,古城区粮食播种面积179454亩,比2012年减少2493亩,下降1.4%,粮食总产量达47562吨,比2012年增加299吨,下降0.6%。其中油料产量1537吨,同比2012年下降4.8%。蔬菜产量30544吨,同比2012年增长1.5 %。烤烟产量 2983吨,同比2012年下降1.8%。水果产量64540吨,同比2012年增长7.2%。
2013年,古城区肉类总产量15211吨,同比2012年增长0.3%;牛奶产量60吨,同比2012年下降7.7%;禽蛋产量540吨,同比2012年增长5.3%。全年生猪出栏头数166792头,同比2012年增长1.1%,牛出栏头数9114头,同比2012年增长0.1%,羊出栏头数35328只,同比2012年下降1.3%。
2013年,古城区渔产品产量达1235吨,比2012年增长28.6%。2013年,古城区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346662万元,比2012年增长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917万元,比2012年增长5.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70745万元,比2012年增长15.0%。完成工业增加值达166838万元,比2012年增长11.7%,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4.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77%,比2012年下降21.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3598万元,比2012年增长9.0%,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32596万元,比2012年下降4.11%;实现利税77767万元,比2012年下降4.29%,利润总额45947万元,比2012年下降12.98%。
2013年,古城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36个,实现其增加值169346万元,比2012年增长18.0%,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比2012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0.2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09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13.7%,房屋竣工面积51.62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26.9%。[2]2013年,古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24305万元,比2012年增长39.6%。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73.1万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48.3%;竣工房屋面积14.95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3.3 %;商品房销售面积(含期房)26.5万平方米,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含期房)18.3亿元,下降0.5%,其中:现房销售额3.8万元,下降46.5%,期房销售额14.5万元,增长28.3%,分别占销售额的20.8%、79.2%。
2013年,古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万元,比2012年增长13.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5134.2万元,增长19.2%。按经济成份分,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808.4万元,增长18.8%;非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9495万元,增长12.4%,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万元,增长1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万元,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2120.9万元,下降2.2%。
2013年,古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208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27%,其中:出口3157万美元,比2012年下降25.43%,进口51万美元,同比2012年上升466.67 %。
2013年末,古城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626386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381099万元,增长16.97%,其中,储蓄存款1136252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183898万元,增长19.31%;单位存款1428279万元, 比年初增加179140万元,增长14.3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458374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287960万元,增长13.27%。其中:短期贷款460818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47121万元,增长11.39%;中长期贷款1958441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264731万元,增长15.63%,其中:个人中长期贷款591518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86132万元,增长17.04%。[2]2013年,古城区内本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1350万元,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3项,专利申请89项,专利授权52项,科技培训1.9万人次。[2]2013学年末,古城区各级各类学校94所,在校学生37653人,专任教师2068人。“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古城区小学52所,招生2670人,在校小学生15202人,比2012年增长14.4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比2012年上升0.0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4所,招生2868人,在校学生8411人,比2012年增长4.4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24%。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039人。古城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2所,招生435人,在校学生1258人。教育进修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32所,在园儿童7743人。[2]2013年,古城区有艺术表演团体54个,文化艺术活动149场次,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6万册,文物管理所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电影放映997场,观众14628万人次。电视覆盖率为98.6%,广播覆盖率为89.9%。[2]2013年末,古城区有卫生机构数48个(包含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卫生室),床位397张。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79人,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8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4人,婴儿死亡率7.44‰,比2012年下降了4.48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93.02/十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2]2013年末,古城区境内拥有综合体育场馆2个,篮球场318块,足球场23块,活动室65间、地掷球、门球、小金属球场地125块,老年人排球场8块,健身路径32条,网球场9块,高尔夫球场1块,场地面积达337110万平方米。[2]古城区内有大道、、南过境路、东西路、镇东路、福慧路等形成的交通中心网络;大丽路、丽永路、丽宁路、南过境路是通向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已开通14条中国国内航线的丽江机场就位于古城区的七河乡。坝区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卫生路,山区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6]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先后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一百个小城市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和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等称号。[8]丽江古城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坐落在丽江坝子 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发源于城脚下的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古城心脏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日,被正式批准列入《》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城市。[9]
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保护名录。自玉龙雪山蜿蜒而下的三条主干水系--青龙河、九鼎河、疏河穿城而过,从西北处九鼎龙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使束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清泉之乡。2005年,束河古镇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和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称号。[10]
不仅是丽江古城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的旅游景点。位于黑龙潭中央的上,悬挂有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黑龙潭曾被列入《中国名泉》、《》等书。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经书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古籍文献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11]
丽江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明朝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1998年5月受的邀请,在国庆节上隆重演出。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丽江古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