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龙胜中学逸仙中学放进去分数是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2083335&编辑热线:&投稿邮箱:
桂林市:中山中学、逸仙中学获批建设示范性高中
&&日 10:08&&字号:大 中 小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支荣 实习生梁育珍)自治区教育厅日前批准我市中山中学、逸仙中学立项建设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这意味着,我市将有更多的学生能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从而确保全市优质高中质量整体上在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这是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的。  据了解,中山中学、逸仙中学申报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评估时间为2015年前。市教育部门表示,这几年期间,我市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严格按照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的相关标准,积极改善这两所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目前,全市共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15所(市区现有桂林中学、十八中、师大附中,各县均有一所示范性高中),自治区示范性特色学校1所(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普高自始至终以突出内涵发展为主,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每万人口一本上线率实现了连续5年全区第一,尖子生群在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今后将加速发展普高教育,进一步提升普高的优质教育质量,力争到2015年全市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达到17所,市区增加以上2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
编辑:利雪娟&&作者:支荣&&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打印】&&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新闻排行榜中学学科网-网校通专用通道:[名校联盟]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加减》课件 全国通用 -- 八年级 [高端网校通资源库]
技术支持: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维护:网校通(信息部)2014桂林逸仙中学分数线 录取考生成绩排名情况_中考网_3773考试网
| | | | | | | | |
&&-&&-&&-&&-&&-&正文
【】&&&&&&&&&&& &&&&&&&&&&& &&&&&&
2014桂林逸仙中学分数线&录取考生成绩排名情况
&逸仙中学 详细排名情况(仅显示入围考生成绩列表)
1A1B1C2D1E
1A1B1C1D2E
2B1C1D1E1F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上一个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
???????????????
???????????????桂林市逸仙中学阳光体育社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桂林市逸仙中学阳光体育社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桂林市逸仙中学中学高中部位于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稚山路。校园占地面积45亩。高中部三个年级共30个教学班,每年级有10个班,在校学生有1300余人。2007年,学校成为、应用科学学院教育科研实习基地。桂林市逸仙中学阳光体育社是该校高中部团委下属的优秀学生社团。外文名称Guilin Yixian high school&Sunshine Sports&Club地理位置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部实验楼2-14主管部门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部团委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17:15-18:10社&&&&长常家铖
桂林市逸仙中学阳光体育社,隶属于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部团委团支部。体育社成立于2012年,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繁荣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成才进步等,当然也为全校同学拓展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智慧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体育社一直是该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体体质。
2.让体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强壮国民的身体素质。
3.使自己更加强壮,增添人格魅力。运动是没有功利的,运动是没有虚荣的,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健康,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学年度
社长:常家铖
副社长:林兰凯
秘书长:龚炳旭2012年3月桂林市逸仙中学足球班级对抗赛······
2012年10月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秋季运动会······
2012年11月桂林市逸仙中学篮球班级对抗赛······
2013年1月桂林市逸仙中学教室排球邀请赛······
2013年3月桂林市逸仙中学2014春季运动会······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2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2 1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 2013 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考点透视本专题内容主要复习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军事制度和重大的政治改革。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本专题所占分数在 10 分左右。复习本专题时,要重点把握: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2、中国古代重要军事制度及其影响。3、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名师串讲○知识图解世先秦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官是官位世袭的制度;制是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权位的制度。含义:两汉时期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察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举建立:汉武帝时建立由下而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制发展:东汉时,察举主要是乡举里选。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重后来形成、发展为世家地主把持政权(士族制度形成)。要结束: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所取代。的含义: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选形隋文(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官成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制完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度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善唐玄宗时,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为定制。北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科宋减少考试科目,以进士科为主。扩大政权基础举发采用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展增加录取名额。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专考律令、断案等。明清时沿袭科举取士制度。目的: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2八命题范围:在四书五经内。股答题:不许发表个人见解。取文体形式:答卷的文体有严格规定,称为八股文。士影响:束缚读书人思想实质: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结束:1905 年,清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历代改革名称背景内容结果与影响备注管仲改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相地而衰征”。齐成为东方强国;齐桓公率先称霸。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①战国时期,奴隶土地国有制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取代。②新兴地主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③秦孝公(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的支持。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④“燔诗书而明法令”。⑤统一度量衡。⑥废分封,行县制⑦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①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秦国逐渐强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奠定基础。③商鞅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有消极影响。王莽改制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王田。私属。币制。加剧各种矛盾,最终失败。高考不作要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大融合均田制;迁都洛阳;汉化政策①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②促进民族大融合。后周世宗改革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招民垦荒,减捐税。严法纪,惩贪官。整顿军队,严肃军纪。①后周实力增强。②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基础。庆历新政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②冗官、冗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包括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取信于民。因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阻挠而失败。3王安石变法兵、(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冗费,造成财政困难。③辽和西夏仍威胁北宋统治。以理财为中心。①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②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③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整顿太学。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变成良田,军事力量增强。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③但由于用人不当,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产生:西魏。改革:隋文帝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分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管理户口和赋税收入,扩大兵源,清除胡汉分治遗迹;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府调整和健全:唐太宗增加军府数量。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形成拥兵自重局面。制但加重人民的军费负担。地位下降:武则天时,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加上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府兵地位下降。崩溃:唐玄宗开元年间。目的:增加军事力量。募时间:唐玄宗时。重兵内容: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要制影响:减轻农民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军但募兵是职业兵,兵将之间有隶属关系,易形成军阀割据。事政权: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制猛人物:阿骨打。度安目的:加强统治力量。谋性质:是基本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兵农合一克的制度。制情况: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作用: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4八人物:努尔哈赤。旗内容:把女真人按军事组织形式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战争和生产活动。制性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度作用: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重点讲解1、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辽朝的蕃汉分治,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清政府)的八旗制度,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自秦朝实施郡县制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发展和完善。郡县制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秩序和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蕃汉分治、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走向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和巩固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僧官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政权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2、科举制的兴衰。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统治者采用的通过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始于隋,完备于唐,发展于北宋,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最终废除于 1905 年。唐朝时,考试以明经、进士科为主,把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选拔出来,走上了仕途。科举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到政权中去,“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明朝时,为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继续沿用科举制度,规定科举试卷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时不许发表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叫八股文。这种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其实质是文化专制主义政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进步。3、中国古代社会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结果改革的基本原因:一是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如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5改革的内容:(1)改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改革结果及原因:(1)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成功原因:(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②改革者成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④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2)有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了,如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一是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二是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现象。变法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根据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以及能否根据经济基础的变化调整上层建筑,从而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认识:(1)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手段。(3)适应生产力发展,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会阻碍社会的前进,激化各种社会矛盾。(4)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有阻力的。(5)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措施与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技巧方法(1)学习本专题内容时,要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由某个知识点,联系(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与此相关的知识,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由此形成知识线索,然后再把知识线索中的知识点按形成原因、过程或内容、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形成知识块,并及时分析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在记忆中,要善于寻找规律,进行细化记忆,即按重大历史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记忆,这样可以保证在运用知识中不遗漏,可以比较完整地进行复述。(3)如在考试中涉及这部分知识时,可联系教材内容进行思考解答。●考题解析【例 1】(2004 年江苏高考题)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剌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思路串讲】根据选项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汉武帝时代的主要政治举措有剌史制度,察举制,推恩令。而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 140 年至公元前 88 年。【标准答案】B【例 2】(2001 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项中,在选官方面体现了大族特权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思路串讲】分封制指“封诸侯,建藩卫”,是周(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在高中教材中未涉及。隋朝为了革除前代选官中只重门第的积弊,创立科举制,即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注门第,为一般庶族地主参预政权创造了条件。6【答案】C【例 3】(2003 年全国高考题)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A.武举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思路串讲】科举制自隋朝创立到清末彻底废止,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唐、宋、明三朝对科举制改变最大。宋代科举制中的糊名法便是一项改进。同时,进士科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主要考试科目之一,武举和殿试出现在武则天时期。【标准答案】C【例 4】(2003 年苏、锡、常、镇一模题)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请回答:(1)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我国实行过哪些著名的选官制度?(2)试分析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思路串讲】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主要有先秦时期的世官制,(来源:淘豆网[/p-2648535.html])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隋朝形成、唐朝完善、北宋发展、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制度。注意科举制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在隋唐时期是进步作用占主导地位,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则阻碍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标准答案】(1)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制。(2)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例 5】(2005 年广东高考卷)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思路串讲】市易法、两税法和一条鞭法都是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实行的。【标准答案】B【例 6】(2005 年天津高考文综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思路串讲】封建官制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世袭制是先秦时的官制。【标准答案】C●误区诊断7本专题内容比较多,主要涉及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军事制度和重大的社会改革,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有不同类型的题目出现,是高考复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注意:(1)对一些重要的选官制度的概念要加强理解,防止张冠李戴,概念模糊不清。(2)对重大军事制度要区分清楚具体的时代、发展变化。(3)对于中国古代的改革要准确地把握其前因后果,并把政治改革与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4)要注意把不同时期或同一时代的政治制度、重大改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或规律,以便应对各种题型的考查。其关键点是理清思路,准确把握知识的概念、要点。(5)结合《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例 7】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察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选举人才的制度 B、是一种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C、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唯一途径 D、个人声望始终是察举的重要标准误点:一是时间概念:两汉会误解为西汉;二是察举制在东汉时发展为乡举里选。辨析: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在西汉时注重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西汉时察举制有察举和皇帝征诏等内容;东汉时察举注重孝廉,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答案:A【例 8】隋唐开始,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A、弃农经商 B、建立军功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误点:一是理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含义;二是知识分子的理解。辨析: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已形成,并成为选拔人才,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实现最终“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只有通过读书、科举考试、为官,才能达到目的。答案:C【例 9】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缴纳赋税的标准是A、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B、财产的多少C、成年男丁数 D、按户收取误点:一是征收赋税的标准,按户收取和财产多少。二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辨析: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赋役制度,一是针对不愿服役的人户,须缴纳免役钱的募役法;二是明确规定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同时官僚地主也不例外的方田均锐法。答案:A【例 10】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相同之处在于①以政府分配土地为经济基础②兵民合一、军政结合③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活动④起了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8误点:猛安谋克和八旗制度是女真民族在金和努尔哈赤时实行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辨析:这两种制度均是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的兵民合一、军政结合政治制度,女真人均战时出征,闲时生产,都促进了女真民族的发展,巩固了其统治。答案:B【例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②“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④“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⑤(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3)材料一、二对你有何启示?误点:一是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二是不能准确判断“民本”思想;三是不能与当今政治相联系。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认识的理解。回答第(1)问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找到材料中的关键点。第(2)问对待农民是加重其负担还是减轻农民负担。第(3)问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得出启示,为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和认识。答案:(1)“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其主要内容有: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之本);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养民(不要过度掠夺百姓);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信民(取信于民)。(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致国亡君危。(3)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自主感悟:9●真题演练1. (2004 年广东省高考题)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2. (2001 年全国高考题)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有①府兵制②均田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八旗制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3. (2004 年江苏高考题)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04 年广东高考题)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元、天宝,世皆以为有唐盛衰治乱之界,其实非也。传曰:拔乱世,反之。欲言拨乱,则必举致乱之源而尽去之,玄宗则安能?彼此放纵淫乱之习,一切无异于前人,特即位之初,承极乱之后,不得不稍事整顿耳。积习既久,终难自拔,则阅时不久,复蹈前人之覆辙矣。材料二然唐之宫廷,夸毗之习深矣。帝初非拔俗之流,其安能久自振饬?帝以开元十三年封泰山……车骑数万……名曰登封,实游观矣……帝屡幸东都及骊山……作行宫千余间,广温泉宫为华清池……此何异于隋炀帝之所为耶?材料三《旧唐书本纪》载:“开元二十五年,大理寺少卿徐岵奏天下断死刑五十八……二十八年,又书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天下久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此)与贞观史官之矫诬,如出一辙。——以上材料均摘自《隋唐五代史开元天宝治乱》回答:(1)三段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唐玄宗与隋炀帝也有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你同意材料三对《旧唐书本纪》叙述的评价吗?《旧唐书本纪》为什么要这样记载?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10要听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西汉政权有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7.试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分析西汉武帝鼎盛局面和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体会。●名师押题预测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分析选官制度变化的规律。思考:选拔官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任用人才的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中国古代选拔官员均突出了由皇帝任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本题的关键点是归纳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从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为当今的现实服务。答案:选官制度的内容:(1)奴隶社会的世袭制。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废除了这一制度。(2)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汉朝时创立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主要依据的是才学和品德。(3)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其内容不要求掌握)(4)隋唐及以后历朝实施科举考试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以后成为定制。北宋时,科举制得到了发展,增加了糊名法;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废除明经、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沿袭,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规律:(1)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2)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3)科举制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预测 2:北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什么会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是如何设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没有?为什么?思考:北宋一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与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分不开。北宋建立后,采取分化事权,募兵养兵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造成军费、官俸开支浩大,加上对周边少数民族推行软弱政策,每年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加重政府的财政困难。面对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结果不仅改革失败,而且没有能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2.doc
文档介绍: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二 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2 1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 2013 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改革●考点透视本专题内容主要复习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军事制度和重大的政治改革。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本专题所占分数在 10 分左右。复习本专题时,要重点把握:1、中...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市逸仙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