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火炮的女朋友邵彦文是哪里的

  作者:woshilidong2 回复日期: 18:32:21   有吹毛求疵之嫌,楼主的文章不可能征服每一个看它的人,谁的文章也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想的那么周全,对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  up、顶、绝、妙、赞。。。。  哈哈哈
  今天算正式开始看……
  每次都以为更新了呢
  作者:林黑 回复日期: 16:09:58   每次都以为更新了呢  -----------------------------  这种关心该怎么论呢?  纵容盗匪洗劫,然后送床薄被子,惦记人家健康成长?  哈哈哈
  @woshilidong2
18:32:21  有吹毛求疵之嫌,楼主的文章不可能征服每一个看它的人,谁的文章也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想的那么周全,对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  投入也是好意,是带着我成为神马大作家的期许来指点的。不过这个任务太艰巨了……
  楼上的各位筒靴好!抱歉,食盐了,拖延了。吴宓篇以前发过,补充了一些内容。
  【吴宓——爱的练习题】  吴宓的第一任妻子是陈心一,吴宓的同学陈烈勋的妹妹。从这段感情开始,吴宓便显露出了造成自己一生婚恋悲剧的性格特质——反复与犹疑。  两人订婚几个月后,吴宓就后悔了,不想结这个婚,朋友汤用彤劝他:“取消婚约情理不容,你前面既然已经答应,陈家可能已经将此事通知了亲朋,你后来忽然取消,人们会怀疑陈心一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无法改变的毛病,这要一传十、十传百,可了不得,将来陈心一背着这个‘莫须有’的黑包袱,如何能嫁得出去﹖你该为她、为她家想想。”   吴宓还是善良的,他履行了婚约。陈心一温顺贤良,伺候得吴宓很周到。但是吴宓还是不太确定,陈心一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今儿个觉得陈心一“呆滞”、令自己痛苦。明儿就觉得陈心一贤良,有她相伴此生无憾。感动着感动着,又发觉她感情不够丰富,让自己活在婚姻的痛苦深渊里,维持这段婚姻自己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呀。吴宓反复倒带,左右互搏,不能平衡。  虽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可这频率也太快了,温差也太大了些。  贤妻良母式的女人不是吴宓喜欢的类型,他喜欢漂亮的、时尚的、爱交际的女人,他看上了毛彦文,这时候恰逢毛彦文的恋人朱君毅,做了落跑新郎,让毛彦文大受打击,吴宓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对毛彦文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朱君毅曾是吴宓的同学,吴宓就是看了朱君毅和毛彦文的通信,渐渐产生了爱意,晚年的毛彦文回忆道:“吴几乎每次致海伦(毛彦文),信中都要叙述自某年起,从朱处读到她的信及渐萌幻想等等,这不是更令海伦发生反感吗?”  瞧瞧吴宓这情商,哪有这样的——我爱上了你,是因为从刚甩了你的前男友那里读到你写的信。这不往人伤口上撒盐吗?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句歌词——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毛彦文对吴宓的示爱,毫不动心,认为这是吴宓看朱君毅的信产生的想象,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吴宓却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验自己”。  毛彦文一直不冷不热,吴宓则认为她这是失恋症候群,需要自己长期不懈追求,将冰山融化。   1930年,《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两人的绯闻,毛彦文为此很生气,欲与宓断绝通信,吴宓倒不着急,反而有点高兴:“必由于一时气愤,或有意试探。其心固未尝绝我,甚且爱我也”“确知女士痛苦,向我发舒,正是不自知的爱我之表示”。   曾见过这么个人,他觉得自己感情经历空白,很想追女孩,所以便苦练恋爱秘笈。他没有认真向身边的女性朋友请教她们的心理,或者客观地观察周围的女孩来获得经验,而是上书本、网络搬救兵,结果学来学去,还是幼儿园水平。他常在自己的空间里转各种网文:“佛说,今生你嫁的人是前世埋你的人”“每个爱你的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还每天跟周围的人发表他的网络学习心得:“平凡的人才有爱情,那些俊男美女都是一夜情”,“ 女人都喜欢欲擒故纵,如果躲着你,是为了让你更加殷勤地追你”,“女人如果迟疑,是因为怕自己受伤害”,“你若对一个女人发生了兴趣,就别在她面前和别的女人说半句话,女人的别名叫嫉妒”,“女人是不讲道理的动物”,如此机械教条,让人哭笑不得。  果然有一天,他约会回来,一坐下来就沮丧地叹了口气:“女人怎么都这样想?亏我真心对她。”  所以,自己琢磨是不行的。多练几次车,也比瞎猜好嘛。  毛彦文说:“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中谈古说今。”  吴宓为这位自己想遇见的100%的女孩取了个英文名Hellen,中文即“海伦”。  他不是先爱的毛彦文,而是自己先建立个姜饼模子,然后找人往上套。他爱毛彦文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自己臆想中的理想精神世界的夸父追日式的追求。  有时候我们喜欢上恋爱中的自己,那也是经过对方的投射。而吴宓,爱情始终是他一个人的事,那个人是不是毛彦文,管它呢。  吴宓心中的理想婚姻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或两个性格志趣融洽无间的男女文学家结成夫妻,时时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毛彦文,才华从来不是他的爱点。吴宓颇为自负的“才气”,对毛彦文任何吸引力。  在追求过程中,吴宓渐渐发现有点货不对版,曾多次写自己对毛“甚怒,甚悲,甚伤”,你总是让我伤心、愤怒,你怎么会是这种人?  在这种对毛彦文既迷恋又失望的情绪中,陈心一在吴宓心中的砝码又加重了。吴宓突然有了个主意,让二人效法娥皇、女英,这样自己就不用选择了。其实,如果在三人契约一致的基础上,这种感情形态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两人都不同意啊,特别是毛彦文,在爱的路上,连62%的路程都没走过,明示待吴宓乃朋友之谊,突然就被平妻了,太诡异了,所以她赶紧否决了这个提议,这事就泡汤了。  摇摆着,摇摆着,吴宓终于下了决心,要和陈心一离婚,师长亲友组团来说服他不要离,毛彦文也极力反对二人离婚,但谁也劝不住吴宓,坚决给离了。  周围的人对此事议论纷纷。吴宓的学生许渊冲说:“他离婚的事情大家同情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人同情。他自己呢他认为他对得起陈心一,但是就是这个啊,这个东西,吴宓没有给陈心一着想,只是为自己着想,说我对得起你,没有爱情就离婚。”他的生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离婚后的吴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登报公示了自己对毛彦文的爱恋:  吴宓苦恋毛彦文,  三洲人士共惊闻。  离婚不畏圣贤讥,  金钱名誉何足云。  这不就和那些在校园用1000朵玫瑰摆成心形示爱的同学一样嘛。情痴界另一代表人物金岳霖看不下去了,他劝吴宓:“私事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宣传的,我们天天早上上厕所,可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宣传。”吴宓觉得自己的爱情受到了玷污,怒了:“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呵呵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变的
  继续跟读:)
  大师好幼稚,呵呵。看金岳霖劝吴宓的话,倒是情商挺高的。
  这不就和那些在校园用1000朵玫瑰摆成心形示爱的同学一样嘛。情痴界另一代表人物金岳霖看不下去了,他劝吴宓:“私事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宣传的,我们天天早上上厕所,可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宣传。”吴宓觉得自己的爱情受到了玷污,怒了:“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  我发现在这帮人怎么都扎堆啊?钱钟书是吴宓的学生,跟林徽因还做过邻居,林徽因跟金岳霖的关系更不用说了,好像大家都认识似的?!
  @windowhotmail
15:09:23  我发现在这帮人怎么都扎堆啊?钱钟书是吴宓的学生,跟林徽因还做过邻居,林徽因跟金岳霖的关系更不用说了,好像大家都认识似的?!  -----------------------------  这没什么奇怪的,吴宓和叶公超还追过同一个妞呢,沈从文还跑到林徽因那里哭诉呢。这些人多和清华大学有渊源。再到太太的客厅坐一坐,不就都认识了
  @清扬婉兮阿湄
12:19:14  大师好幼稚,呵呵。看金岳霖劝吴宓的话,倒是情商挺高的。  -----------------------------  吴宓用我们那儿的谚语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啊
  @windowhotmail
15:09:23  我发现在这帮人怎么都扎堆啊?钱钟书是吴宓的学生,跟林徽因还做过邻居,林徽因跟金岳霖的关系更不用说了,好像大家都认识似的?!  -----------------------------  这没什么奇怪的,吴宓和叶公超还追过同一个妞呢,沈从文还跑到林徽因那里哭诉呢。这些人多和清华大学有渊源。再到太太的客厅坐一坐,不就都认识了  ---------------------------------------------------------------------  我喜欢叶公超啊,因为我也是学英语的啊!   叶公超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在场的多位名教授都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媲美。
  朱自清日记里提到叶公超,形容他“喜怒无常、狂狷耿介。和他相处,如同喝一杯醇酒,吃一碟辣椒……”  ------------------------------------------------------------  以前看言情小说都说男主角邪魅狂狷,于是我自动把叶公超想象成言情小说男主角了!  
  叶公超教学几乎从不讲解,一上堂,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课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声一喊:“stop(停)!”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依次朗读下去,一直到下课;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有学生问他有的字在《英华合解词汇》里查不著,怎么办?他说:“那个《词汇》没用,烧了,要查《牛津大词典》。”[15]  ----------------------------------------------------------------  以前我上课的时候也听老师讲过这种事,我是自考的,老师说的是正经的大学生上英文课的时候,遇到个单词不认识,便问教授,教授说我又不是字典!
  叶公超的长相,可真不邪魅狂狷 ( ̄. ̄)
  1929年,毛彦文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1930年,吴宓去了欧洲游学。两个人的关系,进入了暧昧期,毛彦文对吴宓的情感也不抗拒了,吴宓便数次发电报让毛彦文来欧洲和自己结婚。毛彦文不想答应婚事,吴宓十分不快,便去信称毛彦文为“无情愚强”“Dog in the manger(占着马槽的狗)”。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还是朱光潜给吴宓分析了目前的情势——你不太了解女人心理;你并没有爱毛彦文爱到极至,毛彦文爱你更浅;提出了建议——你如果想结婚应该去美洲。  吴宓向无数的友人诉说和毛彦文的情事,让对方分析,拿主意。可以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恋爱,这是一个兵团的恋爱,吴宓拖着他庞大的亲友团搞对象。女方还没答应呢,就搞得亲友皆知,小报议论纷纷,如果遇到那种有表演欲的人还好,她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有人痴恋自己呢,可是有的人呢,就不太能消受这个,反而尴尬羞恼不已。  这个时候,吴宓不但和毛彦文陷入是否结婚在哪里结婚的拉锯战,而且和自己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突然喜欢上了外国女人的美,对法国女子Harriet、俄国女人Mering产生了爱意,再加上原本国内就恋慕的陈仰贤,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在日记里不断改主意,“宓颇有移对彦之爱以向贤之意”,“非彦终生不娶”,“对陈仰贤将长系此心”,“贤与H非彦所及”,“宓此时心中实不爱彦,故有种种忧虑及愤慨”“我不爱彦,绝不与彦结婚,且彦来欧有妨我对H之爱之进行。回国后,既可与贤晤谈,亦可广为物色选择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时将我自由之身为彦拘束”。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吴宓恍若羊车过也,不知道该翻哪张牌子。  最后还是毛彦文作出了迁就,赶到了欧洲。吴宓非常反感毛彦文的到来打扰了自己,又决定暂时不结婚。对毛彦文指责自己“始乱终弃”,吴宓大师的回应十分理直气壮:“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毛彦文哭了:“你该为我想想……”看毛彦文不识趣,大师更加讨厌她了:“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  这段时间内,他又经历了几次幻灭,首先是陈仰贤的来信,让吴宓忍不住颇为失望——陈仰贤又不合我之理想与期望啊!  他评价吕碧城的诗词时,说了这么一句:“集中所写,不外作者(吕碧城)一生未嫁之凄郁之情,缠绵哀厉,为女子文学中精华所在。”惹恼了吕碧城。  吴宓的朋友陶燠民说,人各有苦楚,你不宜戳破伤处。  吴宓觉得朋友居然责备自己,十分伤感。  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吴宓为什么一生在认识女人方面都没有进步,他身边多的是有慧眼的友人,屡次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可是,每次人家说得靠谱儿的——吴宓就心情沮丧,甚至幻灭和愤慨。遇到说不到点子上但是附和自己的,吴宓倒是恍然大悟,像得了宝似的,奉为圭臬,并付诸行动。这种自我印证式的防护体系,让吴宓想来想去想了多年,对女性心态的了解却一直原地踏步。   除非是一种伪装的姿态,人作为一种触觉灵敏的动物,会随着客体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认识。但也真的有一种人,比如《大时代》里的丁蟹,内心完全迥异于常人,与人们的常识没有一毛关系,自己创造了一个认知体系世界。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油盐不进,屏蔽外界信号的机制足够强大。  《东邪西毒》里杨采妮,提着一篮子鸡蛋,固执地等待为自己弟弟报仇的杀手,旁白说:“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来看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偏执的时候,然而那也只是,我们一个人在阳光下汗珠涔涔的坚持。吴宓好样不太一样,他想要女性朋友的节奏跟着自己的步伐走。
  作者:薛衣人_ 回复日期: 15:58:31  回复   叶公超的长相,可真不邪魅狂狷 ( ̄. ̄)  ---------------------------------------------------------------------吴宓先生举世无双,见过一次,永生难忘。有些人,需要别人介绍100 次,到了第101 次,还有必要再经介绍。他们的面貌太平常:没有一点特色,“什么” 也没有,只是一副张三李四都可能有的平常相貌。吴宓先生的相貌却价值连城,怪异得就像一幅漫画。脑袋的形状像颗炸弹,也像炸弹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爆炸;面容憔悴,脸色苍白,胡须几乎满面丛生,亏得每天早上都刮脸才显得中规中矩;脸上布满皱纹,颧骨高耸,两颊下陷,盯着人的一双眼睛像是烧红了的两粒煤球——这一切全都支撑在比常人长一半的脖颈上,瘦削的躯体活像一根结实、梆硬的钢条。
  吴宓和毛彦文于1931底归国。回到国内,让吴宓开了洋荤的洋妞统统不见了,这边的女子比来比去,还是毛彦文出挑些。他又开始重新追求毛彦文,毛彦文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再一次的迁就,让毛彦文从空中落到了地上,吴宓又渐渐地对她不耐烦起来。  两个人相处起来,没多少时候能说到一块去,像穿衣这样的小事,两个人都难以达成一致。吴宓觉得毛彦文总是把精力放在日常生活中,太世俗,无高尚之思与情,远距离看是知书识礼,光彩照人,近看就是有机心,贪虚荣。总之纯粹度不够,太俗。  如此以来,面对着爱情洁癖者,毛彦文只能扎煞着双手,什么也不做,站在一朵云彩上,方不至于有瑕疵出现。  其实,在国外的时候,两人的分歧就一直存在,比如吴宓要毛彦文承认自己离婚是因为毛彦文,毛彦文当然不肯;吴宓要毛彦文承认迟来欧洲是错的,毛彦文也不肯;吴宓要毛彦文必须接受自己的感化,毛彦文还是不听。  可以说,爱情是吴宓一个人导演的戏剧,女主角不是特定物,而是种类物,是他认为的符合海伦特征的女性,在他心中,毛彦文最最接近这个女神形象。可是,当吴宓看到真实的相处和想象中的场景走势不符的时候,他又惊诧了,失望了。  什么是吴宓心中理想的爱情?吴宓曾写道:“宓则以宗教之情感而言爱”,“真正之爱者,皆情智超卓,道行高尚,上帝之宠儿,而人类之俊杰也。爱乃极纯洁、仁厚、明智、真诚之行事,故宓不但爱彦牺牲一切,终身不能摆脱,且视此为我一生道德最高、情感最真、奋斗最力、兴趣最浓之表现。他人视为可耻可笑之错误行为,我则自视为可歌可泣之光荣历史,回思恒有余味,而诗文之出产亦丰。我生若无此一段,则我生更平淡,而更郁郁愁烦,早丧其生矣。今年老情衰,并此而不能再,故益不胜其系恋也。”  当一个人把爱情当作信仰,不断强调“纯洁”的爱情这回事的时候,可能意味着他喜欢“真空”的爱情,如鬼魅之不能见日,想象中的人一旦以实体呈现,皆有一说就错、一做就错之处,裸露在空气中的自己的面目,却自设了盲点。爱情的理想与现实对立的腔调就是这么来的吧。  可是,爱情这个东西,是波粒二象性的,爱情必有载体的,哪怕只是对话,这种最接近触摸灵魂的形式,也有虫洞和抵牾,语气有轻重,表情有差异,这一切都会使爱偏离模拟中的航向,至于融入了爱情的日常生活,吃饭、穿衣、交友、工作,更是不能按照自己写的剧本走。  吴宓还经常把自己对其她女人的恋慕,写进日记,说给毛彦文听。这种事在文人中并不少见,沈从文就向张兆和诉说过对高清子的思念,胡兰成和张爱玲通信,也写自己对小周的怜爱。林徽因就不用说了。  民国提倡婚姻恋爱自由的人物,他们的感情,有一种冲破一切心灵藩篱的气势,带着上古时代的天真。我喜欢了某个女子,可是我的爱人怎么就理解不了我对这个女子的爱意呢。沈从文说自己对高青子的感情:“我不能想象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有什么冲突,当我爱慕与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事也要分人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梁思成那样大度。张爱玲听胡兰成讲小周的故事,晚上睡觉恨不能上去捅他一刀。炫耀别人对自己的倾慕,不但不会打造自己奇货可居的抢手货形象,反而会使她气到内伤。  1933年,吴宓又想结婚了,他计划先去杭州,向卢葆华求爱,如果卢不嫁给他,他就再去上海,向毛彦文求婚。  被当作备胎,搁谁也受不住啊。两人全都拒绝了他。  毛彦文再也受不了了,决定嫁给向自己求婚的熊希龄,此后再也没有见过吴宓。  熊希龄是湘西凤凰人,和沈从文沾亲,曾任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虽然长得跟洪金宝一样,但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人也知情识趣,他曾经写词给毛彦文:  临江仙 春意 柬彦文  楼外草青春欲到,东风静待花开。阴晴不定总萦怀,含蕾犹未放,蝴蝶又惊猜。  可是爱花人已困,思量羯鼓安排。中宵起坐复徘徊,欲将愁遣去,兜的上心来。  这首词的意象虽然在词海中不算新颖,但词韵玲珑有致,心理活动有层次有画面感,一个思春老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春心萌动,静静地等待花开,等待地你的消息,等到深夜也睡不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小东西,我可拿你怎么办好呢●u●  这是一首私人低语,抵过了吴宓追求的公开宣言。前者有着爱的弹性,寄情尺素,静候佳音,允许她犹豫不定,心事暗涌,有回旋的余地。后者呢,仿佛群众运动的一声号响,她内心尚未触动,就被围观的人潮推着拥着,走到了流言蜚语的风口浪尖,怎么不尴尬,怎么不怨恼。
  写的真好,让吴宓在爱情迷宫里充满了戏剧性,也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性情:)
  @深圳一石
22:03:21  写的真好,让吴宓在爱情迷宫里充满了戏剧性,也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性情:)  -----------------------------  ^_^
  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是为的什么呢?并不是为了爱情。因为她觉得熊希龄是慈祥长者,和她在一起,“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她是被吴宓给折腾烦了。  每个人踏进婚姻的目的都不一样。不致仳离。这次毛彦文找对了人。熊希龄是清末维新派人物,典型的士大夫。士大夫这个群体,人们向来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们是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良心,有的人认为他们只是道貌岸然。抛开这些争议不谈,他们从小所受的正统教育之一,就是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抛弃妻子是为人不耻、损害名誉的行为。夫妻间即便没有爱情,即便有花边新闻,但是正妻不会落到被丈夫随意抛弃的地步。看看具有士大夫精神的胡适、周恩来、陈寅恪、梁启超、闻一多等人,他们的原配们还是比较安全的,夫妻也算和睦,毕竟不是have nothing to lose。当然,如果你想来一场拧巴、激烈、颠三倒四的爱情,这个群体未必是上选,爱情,不是他们生活中的core。  熊希龄有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和过世的前两任妻子都琴瑟和谐,不是因为死别,也不会分离。  毛彦文晚年回忆这段婚姻生活时说:  “整天厮守在一起,秉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令我陶醉,令我庆幸。”  “其间曾偕秉归宁,参加母亲逝世“三七”纪念,住一星期。秉对我家长辈执礼甚恭,对所有亲友亲切接待。一时江山城中,无论老幼,莫不以一睹新姑爷为快,对秉的谦恭有礼,交相赞誉。”  如果不是因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熊希龄早早驾鹤西游,岁月静好的生活会一直这么下去吧。   这边厢呢,吴宓以为毛彦文虽未允婚,但被自己吃定了,听到毛彦文要结婚了,吴宓又觉得自己失恋了,写了38首诗,表达了失恋带给自己的痛苦,其中一首是:  赔了夫人又折兵,  归来悲愤欲戕生。  美人依旧笑洋洋,  新妆艳服金陵城。  他觉得委屈——我的家庭都为你拆散了,你却嫁给别人了。我这里悲伤,你却快活,你这个负心人!  毛彦文一直极力反对吴宓和陈心一离婚,也没有插足二人。他想要结婚,对方马上必须嫁过来,来了觉得可厌,她就得立刻弹开。人家本来就对他没有什么感情,当然另择良婿,好容易过幸福的日子了又被指责薄幸。  他又写道:  奉劝世人莫恋爱,  此事无利有百害。  寸衷扰攘洗浊尘,  诸天空漠逃色界。  “恋爱”何辜,恋爱曾使很多人幸福。老爷,“恋爱”还是个孩子,你放过他吧!  他想不出毛彦文为什么要嫁给熊希龄,又来了拿手的推理方式,认为毛彦文必是赌气,自暴自弃,不得已而嫁人。  一些男性也有这样的洋洋自得的优越感,他们常认为女性会因为男性的伤害陷入感情永久枯萎的境地,所以随意套用。殊不知有的女人“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生命力强着呢。  他又多次指出,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是为了他的财产,为了熊夫人的地位。  可以说,有的男人面对感情的失败时,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女性时,把女方设定为浅薄、贪慕虚荣的,是一种省事省力的方法,这是他们常用的杀手锏,也是他们拯救自己信心的大力丸。
  我现在心轻如水的,男女的缠绵还真如不了心。哈哈,民国的爱情,也好。我看过王火的,纪实,也好。
  @力挽雕弓如满月
16:26:59  我现在心轻如水的,男女的缠绵还真如不了心。哈哈,民国的爱情,也好。我看过王火的,纪实,也好。  -----------------------------  王火的,纪实是哪本书啊
  @力挽雕弓如满月
16:26:59  我现在心轻如水的,男女的缠绵还真如不了心。哈哈,民国的爱情,也好。我看过王火的,纪实,也好。  -----------------------------  王火的,纪实是哪本书啊
  吴宓这个类型的人其实是爱无能,没有共情的能力,他唯一考虑的是自己的想法,对方有什么想法,他是不会关心的。这个不会是真不会,确切说是没有能力去关心对方的想法。就如婴儿肚子饿了自然要嚎哭,他唯一想到是自己要吃奶,至于妈妈现在能不能给他喂奶,有没有奶可喂,他是没有办法去考虑,去关心的。  据说,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婴儿时代,抚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太少造成的,在婴儿时代没能学会共情,不能感受、体谅别人的情绪,这个能力基本一生都很难学会了。事实上吴大师追求他的海伦,与其说是寻找伴侣,不如说是寻找老妈。这世上除了自己的老妈,谁愿意满足他所有的需求,包容他所有的情绪,一切以他为中心?他这要求与婴儿对自己妈妈的需求有什么区别。他当然找不到这样的妈妈的,他当然也就只能一再失望了。
  过客蓦然回首。写许地山和曹聚仁吗。
  @人看远处如烟
17:18:16  -----------------------------  是啊,我原来发过的吴宓篇就是这么个观点。  @力挽雕弓如满月
17:24:10  过客蓦然回首。写许地山和曹聚仁吗。  -----------------------------  谢谢指路,我去看看
  因为毛彦文和吴宓断绝了来往,所以吴宓派出了侦察兵,让方秀贞去考察熊希龄夫妇的生活,然而考察结果颇让吴宓失望,熊氏夫妇快乐合宜,毛彦文生活滋润,越来越光彩照人,甚至逆生长了都。  吴宓的侦查兵团还有叶企孙、贺麟等等,还捎带观察熊希龄的状况。带来的消息让吴宓越来越伤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这种情况下,吴宓认为自己要挽回毛彦文的心,最大的障碍是熊希龄还健在,据贺麟推测,熊希龄至少可以再活十二年。  还有报纸君。吴宓只能从报纸新闻上追寻伊人的芳踪,如果毛彦文有微博,吴宓怕是点了个悄悄关注吧。  1937年12月,和毛彦文过了三年的婚姻生活之后,熊希龄中风去世。  这边亡夫尸骨未寒,毛彦文沉浸在悲痛之中:“际此乱世日亟,烽火遍地,先生得长眠不视,未始非福。但我还要痛苦地活下去,缅怀前情,掩涕不已。”  那边吴宓的求爱信又源源不断地追过来了,要求立刻结婚。几年的分离,爱而不得,让吴宓的爱点达到了高潮:“盖此生对彦为永久之真爱,馀皆一时之寄托而已。对于失彦之痛恨,三年来如何拒绝一切女子,今兹惟望与彦结婚。至于手续与形式,或迟或速,由彦决定,宓必谨遵曲从。”  吴仲贤甚至给吴宓设计了想象中的求婚场面:“为今之计,宓宜径即访赴沪。先在港制西服,自饰为美观少年。秘密到沪,出其不意,径即访彦。晤面后,旁无从者,即可拥抱,甚至殴打撕闹,利诱威逼,强彦即刻与宓结婚,同行来滇。出以坚决,必可成功。即至越礼入狱,亦于宓无损,前事刻不必提说,唯有此法可成功满意云云。”  吴仲贤这是出的什么主意?这是王老虎抢亲吧。  吴宓为了这次婚姻能成功,设计了很多场景方案,不断纠结,陷入苦恼。结婚放佛就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关注的是如何和毛彦文结婚,而不是毛彦文同不同意结婚。  一百遍啊一百遍。吴宓一生和很多友人诉说过毛彦文的往事。从频率上看,吴宓很难忍住一两个月不跟人叨叨他和毛彦文的事情。这不是重点,主要的就是他要听人分析,一般他从友人口中会得到两个结果,一种是——吴宓君你是个情圣,毛彦文那个虚荣势利的女人不适合你。第二个就是——唉!吴宓君,你这样子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有种人叫做易受暗示性人群,这种人的看法时常为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人们的看法左右。听了朋友的话,吴宓的心态时常变换,一会儿觉得自己辜负了毛彦文,一会儿又觉得毛彦文配不上自己高尚纯洁的爱。  爱的练习,包括吸取教训,准备下一场有建设性的恋爱,但是吴宓为什么原地踏步呢,因为回顾这段感情的时候,他只是陷入这样一种追问——你们说说这事怪谁?怪她还是怪我?这和他小时候受到祖母的指责太多脱不了关系。问而不决,就停在这里了。
  慢慢看
  我是因LZ到雷立刚的帖子里闹事撒泼才注意到此帖的,相信不少人和我类同。  结果雷立刚负气而走,不来这里了。  记得LZ也说也从此不来该版了。  但现在又怎么食言,在这里洋洋洒洒呢?  一个小女子何必呢?  难道这是现代版的“文坛登龙术?
  吴宓根本就不爱女人,他只爱自己。
  吴宓根本就不爱女人,他只爱自己。
  @ddrose
11:46:19  吴宓根本就不爱女人,他只爱自己。  -----------------------------  有时候看他对女孩鞍前马后的,还挺热心的。但是并不能持久
  吴宓脑海中的婚礼电影片段没有上映,毛彦文没有回信,连吴宓的来信都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在抗日南渡前后,吴宓最钟情的是清华大学女生k(高棣华),照例地,k是个时髦活泼的少女,照例地,相处一段时间后,k露出了“薄情”“残酷”“幼稚”“愚蠢”“不明事理”的真面目,照例地,吴宓后悔不已。反正还是老套路。   吴宓曾如此羡慕鲁迅、许广平之恋:“许广平夫人,乃一能干而细心之女子。善窥伺鲁迅之喜怒哀乐,而应付如式,既使鲁迅喜悦,亦甘受指挥。宓之实际更胜过鲁迅多多,乃一生曾无美满之遇合,安得女子为许广平哉?念此悲伤。”   为什么我总是遇人不淑,为什么我就遇不到一个完美的女子?为什么好女人都成了别人的妻子?为什么像许广平这样的好女人就不嫁给比鲁迅更完美的我?苍天啊!  慢着,注意,在吴宓眼中,许广平的优点在于——善窥伺鲁迅之喜怒哀乐,而应付如式,既使鲁迅喜悦,亦甘受指挥。这不是大师您休掉的老婆陈心一么!陈心一既对吴宓的心思分析得透彻,性情又柔顺迁就。吴宓大师您离开陈心一之后,遇到过这么好性子的女人么。  吴宓是典型的“别人家的老婆好”的人,他在日记中,对多位友人的妻子有过溢美之词。也常常发出类似的嗟叹:进入我生活的女人怎么总是让我失望呢,太悲催了!  水就山势,爱情是互动的,不完美的,吴宓不会明白,为什么嫁给熊希龄的毛彦文让熊希龄依赖、喜欢、离不开,为什么自己身边的陈心一、毛彦文、陈仰贤、欧阳采薇、高棣华…全变得让自己厌倦、失望、幻灭呢。吴宓还仰慕过林徽因,林徽因若是爱上他,一秒钟就会变张幼仪。你就是把吴宓的理想情人海伦从他的脑子抠出来,放到他面前,最后也会变得面目可憎。  昆明的时候,吴宓喜欢了一个叫琰的女孩,不过这次两人的差距是更大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琰就是大众眼中的小资白领型——热爱物质生活,妆容精致,好个小情调什么的。吴宓本来还心悦之,后来跟着琰来到她的房间参观,环视四周,只见屋内“富丽整洁”“诸物美备”。小公主一样的房间,让他明白了自己和对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不是鹅肝配茅台,起司搭盆菜嘛。  吴宓和西南联大助教张尔琼的故事也颇为有趣。张尔琼是个大家闺秀,因为家庭变故的缘故,独自一人飘落异乡,性格变得刚烈,还有点“天下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的派头。  吴宓曾经自比为宝玉、紫鹃,把张尔琼比作黛玉。而张尔琼则将吴宓比作贾赦,将自己比作鸳鸯。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两点信息,一是张尔琼对两人之间关系的判定,没有爱情;再就是“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声明——自己是独身不嫁的。   从宝玉变成了贾赦,这太打击人了,吴宓真是郁闷。不过张尔琼也安慰他了,说,吴宓君啊,如果你能改掉好色、暴躁无礼、感情自私的缺点,则不难觅到红粉佳人。
  吴宓又觉得大概是琼虚荣爱财,看不上自己这个清贫的老教授。琼十分生气,说,“假使喜欢一个人,虽贫亦甘嫁之。”不是钱不钱的事情。  总之,这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交锋,两个人的矛盾不断爆发出来,争吵时言辞激烈,神色愤怒,谈崩了,又和好了,又谈崩了……怎么形容吴宓和张尔琼之间的关系呢?用吴宓自己的感受就是:“夫琼视宓如疯人,则宓亦将视琼如悍妇矣。”  虐心啊,老激烈了。
  吴宓(1894年-日),比较文学家,著名西洋文学家,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陕西泾阳人。  生平  清宣统三年(1911年)入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中等科,1916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高等科(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英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学系,获硕士学位。 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1921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南京高师和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1922年创办之《学衡》杂志,11年间共出版79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  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25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筹备主任,以后又在昆明西南联大、成都燕京大学、武汉大学和重庆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前身)等校担任教授。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其父钱基博曾执教的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吴在清华期间,曾于1930年游学欧洲,遍历苏、英、法、德、比、瑞诸国,又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修学年余,所学极博。  吴宓于1941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部聘教授。1943年至1944年吴宓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吴宓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校务委员会委员,1947年1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4月底飞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1950年4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9月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  至文革到来,吴宓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种种罪名蹲入“牛棚”,到平梁劳改,受尽苦难。76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1]。之后又遭断水断饭之折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到批林批孔时,吴宓不肯批判孔子,说“没有孔子,中国仍在混沌之中”,并说“宁愿杀头也不批孔”,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1971年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就只好让他回重庆养病。1977年吴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终于使他得到了一些兄妹深情的照顾和温馨,吴宓每次吃饭时总要问:“还要请示吗?”吴须曼告诉他说:“'四人帮'已经被打倒了,都不请示了。”有时候夜间,他起床喊,“快开灯,我是吴宓教授,我很饿,给我一碗稀饭喝吧。”[2]延至日病逝老家,终年84岁。
  婚姻  吴宓的元配是陈心一,后来二人因为毛彦文的介入而离婚[3],最后毛彦文嫁给了熊希龄。  参考文献  ^ 吴宓日所写《上西师中文系群众工作组报告》中写道:“宓现在七十六岁垂暮之年,腿伤如此,不能站立,不能行步,即在室内爬行,偶一卧起转动,腿关节亦痛不可忍。故只有安居在此文化村二舍203室中,又需要女工唐昌敏服侍。”  ^ 赵瑞蕻《我是吴宓教授,给我开灯》  ^ 姚文青中《挚友吴宓先生轶事》写道:“宓于故妻陈心一女士,德性夙所钦佩,但敬而不爱,终致离婚,然至今仍书信往还。夫妇之谊虽绝,良友之情故在也。”《吴宓先生之烦恼》诗:“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作者:薛衣人_ 回复日期: 15:58:31  回复   叶公超的长相,可真不邪魅狂狷 ( ̄. ̄)  ---------------------------------------------------------------------  据说,年轻时的钱锺书在评价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时,有这样的言词:“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终于更新了,没有白来啊:)
  很好的帖子啊!不过感觉略有点遗憾,楼主计划写作的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能不能介绍一些不是很红但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些民国女子呢?
  因为我觉得所谓民国热,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其实有限,翻来覆去那些人。很多红极一时的名媛啊,就没有多少介绍诶
  有点小挑剔了哈
  好看,不过民国,那末老远,怎莫想象,还是隔。
  楼主大才。支持
  @薛衣人_
19:50:44  实际上,同《红楼梦》一样,日常生活中,父亲是虚位的,起教育作用的还是家里的女眷。邵洵美“自小就受到祖母特别的关爱,加上又有两位母亲及两位姑姑的呵护,长住在邵府的好姆妈的好友马干娘和老太太的兄弟、总管柴舅公更是对小黑(邵洵美)百依百顺。大户人家佣仆丫环几十个,小黑少爷又是含着金调羹出世的,他不知贫寒忧患是什么。”  于是,邵洵美具有了在物质富足明丽、备受长辈疼爱、受到良好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所...........  -----------------------------  王维生于701年,太平公主死于713年,两人不认识,历史上已讹传讹。
  提一提,不知道移步到什么地方去了!
  作者:薛衣人_ 回复日期: 16:18:39  回复   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是为的什么呢?并不是为了爱情。因为她觉得熊希龄是慈祥长者,和她在一起,“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她是被吴宓给折腾烦了。  ------------------------------------------------------------------  熊希龄的侄子是唐瑛的第二任丈夫,唐瑛就是“南唐北陆”之一啊!  唐瑛身材面条,亭亭玉立,皮肤白里透红,宛如出水芙蓉,打扮清雅脱俗,追求她的男士不少于一个团,其中就有宋子文、杨杏佛。
  百无一用是书生。
  楼主真的不来了?
  《我到人间只此回——闲话民国人物》 整 *.}理 .版  http://ht.louge.org/dir/352590/
  管她来不来呢,俺支持
  楼主,你来查一查,  有收到新的海景房没有啊?
  各位秋安(⌒_⌒)/~~  感兴趣的以后可以看这里 /note//
  吴宓正儿八经地给张尔琼写过绝交信,还暗暗观察她收到信的反应,看见张尔琼神色如常,不免有些失望。  和喜欢被欣赏、爱慕的眼神包围的沙龙女主人林徽因不同,在吴宓的眼中,张尔琼孤绝而强硬,怎么捂也捂不热,少了个裙下之臣,她并没有觉得失落,觉得自己的魅力大减。她不爱他,所以任由吴宓在自己世界里的来和去。  有的人,只会在自己爱的人那里作,就像《过把瘾》里的杜梅那样,爱到浓情总要深深地划一道,以碎裂抵消爱到毁灭的恐惧、爱到自己不能承受的炽热。然而,也见过这样的人,拎得很清——把自己珍重的爱当易碎品,轻拿轻放,不敢轻易折腾;对于爱自己的人,则任意挥霍,呼来喝去,甚至当作跟班,有种大不了一拍两散、我毫发无损的奢侈和霸气。张尔琼就曾说,一开始,对吴宓颜色和悦,是因为吴宓对她无所干求。  吴宓对张尔琼不是没有怨怼,但很多时候,更像游坦之对阿紫。从吴宓的不断痛悔里不难看出,吴宓常为自己和陈心一的轻易离婚而后悔,对毛彦文的挑剔和不够坚持而自责,这种悔恨情绪的积压,让他情感“由彦转移至琼”之后, 有了更多的容忍,甚至不惜“一味恭顺忍耐”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哪怕张尔琼是块坚硬的大理石呢,他也要“历久恒浸”,“变坚石为柔泥”。   人们常常为了弥补一个错误,匆匆犯下另一个错误。吴宓就是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因为张尔琼显然是个极有主意的人,不像陈心仪和毛彦文那样容易被热情打动。她坚硬的世界没有被撼动,吴宓最后怀着 “幻灭”的心情,淡出了这段感情。  和毛彦文的往事,吴宓和很多友人讲过,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过,和认识的女性,照例再讲一遍。然而有时候,他的倾诉,起到了不妙的效果,比如张尔琼,在这段情事的点评里,就站在了毛彦文这边,对吴宓提出了批评。  吴宓倒也是直性而述,起了反作用也是意料不到的。不过我们也常常看到,也有的人会把这当作一种花招,一些不怎么善于平衡自己内心的人,靠痛斥前女友的薄情,来讨好新结识的姑娘,或者来一段“我和妻子感情不好,她根本不能理解我”,感动母爱泛滥的倾听者。   这都什么结构的人会信这个啊,也都不笑场的。因为一转身,在和别人的滔滔不绝中,他口中的枪靶,可能就变成了刚才同情心爆满的女性。如果一个男人跟你形容另一个女人土肥圆,那么当他和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他嘴里的土肥圆可能会换成你,如果对喋喋不休说前女友虚荣势利的人由怜生爱,那么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他口中虚荣势利的前女友。要知道,一个不知道自省的男人,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是惯于寻找移动标靶的,总有一天会把他的污水泼到你的身上的。这玩意儿会上瘾的。  对其他女人过多的负面评价,是泡妞的下下策。脑袋不秀逗的姑娘,都不会因为一个男人对另一个女人的鄙夷和痛恨而爱上他。  更好的方法是,讲述往事的时候,使劲夸另一个女人,讲述自己多爱她,自己和她有多少的甜美回忆,还有那像秋日走在异乡街头被落叶击中心脏的惆怅。在这种故事的讲述中,给她树立一个高山,一个标靶,让她禁不住遥想,想成为“她”,想被他这么疼爱。  她爱他,爱上他的情深,正如阿紫对萧峰。阿紫那么折腾,不就是想得到姐夫对姐姐的那种至死不渝的爱么。殷梨亭对悔婚的纪晓芙十几年不忘情,让杨不悔由弥补的歉意里生出眷恋,任盈盈在绿柳巷初见令狐冲就心动,还不是因为令狐冲隔着纱帐倾诉对岳灵珊的牵恋,大小姐就懵了,
。  你看,虽然张爱玲的回忆里,自己带着“满面油光”的油田脸和胡兰成进行了一场爱的搏杀。但是在胡兰成的文字世界里,他是和一个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一个贵族后裔、一个传奇的才女谈了场传奇的恋爱。到台湾之后,他把这事跟柳絮乱飞一样传播得到处都是,他身边的女学生们,内心那个羡慕,遥想着兵荒马乱的年代,那如天地洪荒般的爱,恨不能生在张爱玲之前,早先一步认识胡兰成,印证他们的誓言,做这场倾城之恋的女主角。  而且,说不定遇到征服欲望强的人,更激发了她的斗志,人家本来就“没有感情只有责任”,已经是濒危建筑,死水一潭,插上一脚,就像踩断一段断壁残垣里的枯木,有什么意思。  那比得上这样——伊人是他心头永远的神仙姐姐,女神级的人物,恰如李寻欢对林诗音,黄药师对小师妹,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如枯井无波澜,但是,就让自己给破功了,就有那孙小红、冯蘅的能量,愣是让他旧梦了无痕,只对新人笑。想必更有成就感吧,就和有浪子终结者情结的女纸一样。  当然这个适用于对新人讲旧人,如果逆向操作,不挨k也会被暗恨了。吴宓还经常把自己对其她女人的恋慕,写进日记,说给毛彦文听,让毛彦文好恼。民国提倡婚姻恋爱自由的人物,他们的感情,有一种冲破一切心灵藩篱的气势,带着上古时代的天真。我喜欢了某个女子,可是我的爱人怎么就理解不了我对这个女子的爱意呢。沈从文说自己对高青子的感情:“我不能想象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有什么冲突,当我爱慕与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是沈从文向张兆和诉说过对高清子的思念,却让张兆和十分不快。胡兰成和张爱玲通信,也写自己对小周的怜爱,张爱玲恨不能晚上捅他一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梁思成那样大度。  作家、诗人、学者站在另一个语言体系内说话,他们的爱,好像只游荡在灵魂的国度里,刹那间神迹般的心灵交汇。不过从一些传记看来,他们和我们这些俗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吴宓不愧是比较文学的大师,写那些爱慕的女性时,像在逛开架超市,按相貌、身材、举止、功能等各种指标比来比去。他总是在比较,把尚未到手的女人和别人的妻子比较,和心中的海伦比较。这种比较贯穿于吴宓和她们交往的始终和种种细节里,成为他谈论她们的方式。吴宓不止是多次在陈仰贤、毛彦文、Mering、Harriet之间做过比较,对待其他的女子皆是如此,比如,他认为张敬能与自己精神契合,陈绚能在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黎宪初善社交,但是不如高棣华天真活泼,然而高棣华不知生活艰难,且与高棣华师生恋会受诋毁,高棣华太幼稚,还是不如黎宪初聪明干练,王左民比高棣华精神理想美,然而社交衣饰不够聪明可爱……所以说,吴宓孜孜追求的拥有“纯洁的灵魂”的女孩,更像是个伪概念,因为人的精神世界会外化的,凡有痕迹之物,一定会混沌、多面、立体、以及复杂,不会只有一种解读。  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容易得选择困难综合症。克服这个症状,只需要一个简单、老套的道理——得即失,每个选择项都有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完美主义者要求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所以吴宓一生总是在选择中,犹犹豫豫,难以决断。其实既然难以选择,必然是因为这些女孩皆有妙处且半斤八两,小公鸡点到谁就是谁……喔呵呵呵~  直到晚年,吴宓还对友人如此评价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邹兰芳:“以论此女学识,则英文不懂,中文不通;以论容貌,不过如此。”  还是有不足的啊,还是不完美的啊!
  欧阳采薇,当年那也曾是清华的校花,裙下之臣无数,也颇得吴宓的倾慕,十年过去了,欧阳采薇和吴宓在战乱中相逢于云南,吴宓看到当年的梦中情色衰身胖,肤红如漆铜,就和一个饱受风吹日晒、岁月摧残的普通中年大妈一样。又幻灭了,爱什么的都立马不提了。对文人来说,女神脸蛋变老还不是最致命的,外貌变“俗”才是。  幻灭了,幻灭了,幻灭大师在心里喊道:  海伦啊,你在哪里?  要成为吴宓的女神只需要一件事——距离。  毛彦文走得太远了,漂洋过海到美国,隔着太平洋,永不回来,于是她成为他永远的女神。  吴宓得知消息后,还向海外归国的人多次打听她的消息。“直至上世纪60年代,吴宓还请人画了一张毛彦文的肖像悬于壁上自赏。”“吴宓的后半生,抑郁凄苦,因思念太深,经常会在梦中与毛彦文相会,一觉醒来,泪湿枕巾。”  当有人问起老年的毛彦文对这段感情的看法时,“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  毛彦文的前男友朱君毅算是抛弃他,但是在朱悼君毅去世后,毛彦文仍写了文章《悼君毅》:“你我虽形体上决绝将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梦中出现,梦中的你我依然那样年轻,那样相爱,你仍是我梦里的心上人。”  毛彦文写过她和熊希龄的相亲相爱,对朱君毅的念念不忘。  而对于吴宓,这个追了她半个世纪的人,没写过半句的痴恋之言。  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些女人太现实情薄了根本不值得大师们痴恋之类的话。不难理解,为什么胡兰成沈从文郁达夫吴宓徐志摩们热衷于编织爱情神话的时候,张兆和王映霞张幼仪林徽因张爱玲毛彦文却非常一致地反其道而行之地祛魅。他们的爱情文字里,都是我我我,关这些女神什么事情,她们没有得到过那种待遇。  文人是文字里的痴心情长剑,语言王国的白马王子。真实的感情是常常也不靠谱。他们把女神当作一生的抒情对象,在文字世界完成了自己的情感涅磐,成全了自己。他们的热量惠及自身,可照到女神身上,就那么丁点亮光。这也难怪这些女性摇了摇头,坚决不肯被叉到女神的神龛上去——枉担了虚名,享受不到真实的供奉。  镜头拉回到吴宓的童年时代,就可以明白他性格养成的部分原因。吴宓的嗣父吴仲旗,有着贾琏的外表,贾珍的性情,却是是吴宓一生的精神父亲,“仲旗公既为宓之父,又为宓之师、兼为宓之友,且为宓之母”,就像大树的华盖一样遮住了吴宓的天空。  吴宓回忆小时候对吴仲旗的印象:“父归来,行李辉煌,衣服丽都,雍容华贵,俊逸风流兼而有之,众皆钦羡,以为文明人显达者之标准、模范焉。”  男性一向不是审美的对象,小学生作文《我的父亲》,大概都是我的父亲是个军人,保家卫国,我父亲是个工程师,设计桥梁,我的父亲是个医生,治病救人之类。独有吴宓喊了一声:我老爸长得可真帅啊!  别的小孩子追慕父亲的力量的时候,吴宓一直想的就是学会吴仲旗在女人堆里左右逢源的的“名士风流”。当然了,吴仲旗的举止,在一般人眼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纨绔子弟是怎么样的呢?是一种流动的气韵,也就是气场。  有的人纨绔得很雅,“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风流学不好就成了下流,让人只想到过气窑姐儿肥腻腻的屁股。  有的人纨绔得很俗,提笼,架鸟,赌博,捧戏子,斗蛐蛐,吃喝嫖抽,不务正业,不事生产,挥霍无度,专一败家。  不管哪一种纨绔子弟,得纨绔得很专业,纨绔得很自然,纨绔到一看到这种人,他的脑门就像写了“纨绔子弟”四个大字。  而吴宓身上有股浓浓的老学究气,与之形象重叠的,只能是蒲松龄这样守着凉茶铺的穷酸老文人,这和纨绔子弟是多么拧巴违和的气场啊,可是吴宓就在这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一根筋地走下去了。  说完父系的教育,再来看看吴宓家里的女性教育,吴宓母亲早丧,祖母脾气很大,基本上没人对他进行过人情世故的教育,爱的教育更是不可能,他像野草般长起来,没人引路,就自己瞎琢磨,所以他的心理年龄有时候处在幼儿期。“人穷则反本”, 据吴宓的好友回忆,吴宓发脾气的时候,躺在地上。像个几岁的小孩。  因为有着幼儿期的行为和心态特征,对吴宓而言,爱意味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如果我看上了你代表我爱你,那世界上最真挚的爱情是杨丽娟爱刘德华。  吴宓是小孩的脸,六月的天,一会儿一变。他性情随祖母,喜怒无常,一念生爱,一念生恨,并随即付诸行动,所以他不能拥有一段长久的稳定的婚姻关系。像小孩子一样“得不到的玩具才是好的”,享受追求,得到后冷淡,别人来抢又后悔,反反复复。  吴宓是个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相信诗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相容。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能忍受月缺一角,不能像常人那样忍受女性的疏漏和瑕疵。他对毛彦文的追求纯粹是叶公好龙,香饽饽在他追到手的那一刹那突然就失去魔力。他多次向毛彦文求婚,但每到毛彦文答应时便又自己悔婚。过几天restart,重新开始追求毛彦文。  所以可以说,吴宓终身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海伦”。  马拉美的诗《牧神的午后》,描述的是西西里岛上,“半人半羊的牧神午睡方醒,女妖玫瑰色的肌肤仿佛在他眼前飘动。牧神顺这感觉追溯幻境,正想折苇笛吹奏时,突然见远处山泉旁草丛里,有雪白的肌肤在闪动,苇笛声徐缓悠扬,惊起泉畔的水鸟,女妖也纷纷潜入水中。牧神追赶过去,发现脚旁有两个意态慵懒的女妖正旁若无人地躺在那里。牧神抱起两人,隐入蔷薇丛中,女妖若隐若现,无所谓地心不在焉,牧神觉得手中的猎物四肢无力却不易抓住,最后猎物逃脱,牧神却浮现拥抱美神维纳斯的幻影,身心疲惫下来,伏倒在热沙土上,再次要瞌睡。诗作最后是‘再见了,绝世美人,我望着你那移动的身影。’”  吴宓对女子的追求,就像牧神与女妖的攻防进退,若即若离。  吴宓始终不敢接近自己追求的东西。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盖女子之嫁,多为经济之有人供给。苟性欲不强,必致失望。”和那些“女人一结婚就变黄脸婆,男人一结婚就变气管炎”的偏见如出一辙。这类人爱妖魔化婚姻——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之后,肯定乏味的围城。  但其实,内心足够丰富的人,从来不惧平淡的流年,能把婚姻内的烟火生活变得有诗意,因为一起成长着,精神世界的对谈也不会厌倦。  吴宓有志于写小说,特别想写一部恋爱小说《新旧姻缘》,但酝酿了二十多年始终没写出来。  恋爱不是件虚无缥缈的事情。入过公门再来谈官场,是世家子弟再来写豪门,变牛人了再来写励志,真的恋爱过再来谈爱情,长痛过再来话人生,经历千山万水再讲心灵修炼。那些“写实类”“心灵鸡汤”类,如果是憋在屋里瞎编出来的,就不能让人“叮——”一声被惊醒,轻叹一声:正是这样,就是这样。  当一个人缺乏细致观察真实生活本身的能力,对现世应对力绌的时候,他往往建筑一个幻想中的空中楼阁,一个理想世界,一个纯灵魂世界。无水之源。那个彼岸世界,也是大而无当,空空荡荡。  可以想象,吴宓那没有写出的恋爱小说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是《东成西就》里洪七给表妹唱的那首歌——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你你你你你。就像一列火车的节奏,况且况且况且~,空洞的,乏味的,单曲循环的。  就像这篇腹稿了多年最后还是夭折的小说一样,在吴宓厚厚的日记里,爱情被反复练习,而在真实的人生中,始终未上演,未完成。
  楼上这位,你不要一再给我贴了。包括煮酒的。好么?我不明白你在干什么  区区不入眼小文而已,我豆瓣也不贴了,拜拜。
  windowhotmail,请你以后不要在八卦、煮酒、书话在我帖子里贴我不想发那儿的文章,很明显我不想再贴,我如果想贴下去,我自己是长了手的。更不要不注明地将转载别人的和我写的混在一起贴,这样会造成我抄了别人的印象。  我以后的文章我自己有权决定发在哪儿,未经本人允许,你的转载我认为不妥。  你这种不恰当的热情令人不适,请不要继续,谢谢。
  写的很好  
  有趣,支持
  一定得写赵萝蕤
  这到不一定,就是黛玉论诗,老套子只要翻得有力也不碍事。  同样的旧人事,被说过千百回。但因作者的水平解出了新意才好。
  作者:薛衣人_ 回复日期: 19:55:45   你这种不恰当的热情令人不适,请不要继续,谢谢。  -----------------  崇拜者,都是这么盲目的。  尤其是异性。哈哈哈
  活泼热情诙谐跳脱,突然发现民国的很多大家都很可爱啊
  学习了  
  薛小妹真的不出现了?呵呵
  作者:投入7th 时间: 12:00:18   薛小妹真的不出现了?呵呵  -----------------------------------------  是的,我回纳尼亚王国去了^_^
  有兴趣的筒靴以后可以看这里/people/xueluan/的日记  每次更新就不回来贴地址了^_^
  楼主:薛衣人_ 时间: 17:10:14  是的,我回纳尼亚王国去了^_^  --------------  唉,我确实是out了,  这个什么王国,听都没听说过。  想起大约10年前,见一漂亮姑娘看蜡笔小新、乐呵呵的,  就问了一句,这都啥可乐的?  结果得了这么一句回答:  我们年轻人看的,你不懂。  哈哈哈
  雪乱档案:  雪乱的音乐
· · · · · · · · · ·
( 10张听过 ) :我一张没见过;  雪乱的书
· · · · · · · · · ·
( 8本想读 · 23本读过 ) :就读过《东周列国志》;  雪乱的电影
· · · · · · · · · ·
( 35部想看 · 114部看过 ) :  看过一部《天与地》,版本还不一样,我那个是日本战国的;
  《佛兰西丝》看过,个性女,最后脑切除了;  《海上钢琴师》看过,调调不错;  《两杆大烟枪》也许看过;  《天使爱美丽》应该没看过;  我这么回复,算不算裹乱啊?哈哈哈
  爪  
  作者:薄味 回复日期: 11:09:05  回复   楼主必须得写李云鹤  此女跟俞家攀过亲  民盟谈判团去延安劝降时  专门向太祖说:渴慕李小姐良久,思谋一见,望太祖成全  太祖当这人是二百五,懒得搭理  ---------------------------------------  话说黄敬同志倒霉就倒霉在李云鹤上了啊!
  楼主:薛衣人_ 时间: 00:54:15  作为一个传奇,她不同于那些在闺阁里吟风弄月的女词人,一旦树倒猢狲散,免不了缁衣乞食。于是,她把自己弄成了个超级女富婆。  吕碧城因为和袁克文互相欣赏,而由袁克文推荐,做过一段时间的袁世凯秘书。然而吕碧城无心政治,离开袁世凯之后,去了上海经商,很快便成巨富,在自己的别墅内,她像个女王一样,穿梭在自己的奢华宫殿里。  ---------------------------------------------------------------------------  袁世凯本来就很欣赏吕碧城,1904年,21岁的她在《大公报》上公开发表倡议,兴办女学,该倡议一出,立刻得到各界的支持和响应。袁世凯公开表态支持。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碧城任总教习。袁世凯下令拨付公款千元资助开办。1906年,袁世凯命傅增湘筹办官办女子师范学堂。  日,中国第一个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北洋师范女学堂成立了,吕碧城任教习后任校监,成为我国女子任此高级职务第一人。而邓颖超,许广平等皆毕业于此。
  英敛之,是报业的前辈,吕碧城的伯乐兼疑似情人。他们最后也闹翻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吕碧城那艳光四射的奇装异服,遭到了英敛之的批判。两个人的分歧太多,吕碧城倔强地拒绝了英敛之对她的种种安排。  ---------------------------------------------------------------------  英敛之是英若诚的祖父,英达的曾祖父。
  以为是薛衣人MM回来了,还心下一喜……唉唉。
  薛衣人新年快乐
  嗯,楼上各位新年好,大家新年好
  @薛衣人_ 382楼
09:00:07  嗯,楼上各位新年好,大家新年好  -----------------------------  :)拜年。祝愿蛇年有丰硕的收获。
  @若啬 383楼
12:26:15  :)拜年。祝愿蛇年有丰硕的收获。  -----------------------------  新年好~~不怎么会拜年,见笑了。。。。
  新年快乐
  给薛MM拜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顶礼膜拜了!
  @薛衣人_
19:50:44  实际上,同《红楼梦》一样,日常生活中,父亲是虚位的,起教育作用的还是家里的女眷。邵洵美“自小就受到祖母特别的关爱,加上又有两位母亲及两位姑姑的呵护,长住在邵府的好姆妈的好友马干娘和老太太的兄弟、总管柴舅公更是对小黑(邵洵美)百依百顺。大户人家佣仆丫环几十个,小黑少爷又是含着金调羹出世的,他不知贫寒忧患是什么。”  于是,邵洵美具有了在物质富足明丽、备受长辈疼爱、受到良好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所...........  -----------------------------  @四平烟火 350楼
19:56:50  王维生于701年,太平公主死于713年,两人不认识,历史上已讹传讹。  -----------------------------  如果真有公主提携王维的话,应该是唐睿宗或者唐玄宗的女儿,不可能是太平公主。
  @windowhotmail 361楼
16:20:14  纨绔子弟是怎么样的呢?是一种流动的气韵,也就是气场。  有的人纨绔得很雅,“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风流学不好就成了下流,让人只想到过气窑姐儿肥腻腻的屁股。  有的人纨绔得很俗,提笼,架鸟,赌博,捧戏子,斗蛐蛐,吃喝嫖抽,不务正业,不事生产,挥霍无度,专一败家。  不管哪一种纨绔子弟,得纨......  -----------------------------  张岱《陶庵梦忆。》
  @daikinjj 2楼
23:47:14  我怎么看着像龙文章说话的口气。  -----------------------------  这样的文章值得一读,作者的资料非常丰富,今天的人应该好好认识这些人。看看“风流人物”的各自千秋;也能够“古为今用”,比比今天的人物。
  民国女子里,不稀饭林徽因。早期的电报群发,后来的客厅沙龙,三分才情,七分虚荣,与一帮文人玩暧昧的本领倒是一流。  
  薛衣人元宵节快乐!莫贪玩,回来发帖:)
  楼上各位好 (*^﹏^*)
我把吴宓篇重贴一遍,再贴张爱玲
  吴宓——爱的练习题  吴宓的第一任妻子是陈心一,吴宓的同学陈烈勋的妹妹。从这段感情开始,吴宓便显露出了造成自己一生婚恋悲剧的性格特质——反复与犹疑。  两人订婚几个月后,吴宓就后悔了,不想结这个婚,朋友汤用彤劝他:“取消婚约情理不容,你前面既然已经答应,陈家可能已经将此事通知了亲朋,你后来忽然取消,人们会怀疑陈心一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无法改变的毛病,这要一传十、十传百,可了不得,将来陈心一背着这个‘莫须有’的黑包袱,如何能嫁得出去﹖你该为她、为她家想想。”   吴宓还是善良的,他履行了婚约。陈心一温顺贤良,伺候得吴宓很周到。但是吴宓还是不太确定,陈心一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今儿个觉得陈心一“呆滞”、令自己痛苦。明儿就觉得陈心一贤良,有她相伴此生无憾。感动着感动着,又发觉她感情不够丰富,让自己活在婚姻的痛苦深渊里,维持这段婚姻自己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呀。吴宓反复倒带,左右互搏,不能平衡。  虽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可这频率也太快了,温差也太大了些。  贤妻良母式的女人不是吴宓喜欢的类型,他喜欢漂亮的、时尚的、爱交际的女人,他看上了毛彦文,这时候恰逢毛彦文的恋人朱君毅,做了落跑新郎,让毛彦文大受打击,吴宓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对毛彦文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朱君毅曾是吴宓的同学,吴宓就是看了朱君毅和毛彦文的通信,渐渐产生了爱意,晚年的毛彦文回忆道:“吴几乎每次致海伦(毛彦文),信中都要叙述自某年起,从朱处读到她的信及渐萌幻想等等,这不是更令海伦发生反感吗?”  瞧瞧吴宓这情商,哪有这样的——我爱上了你,是因为从刚甩了你的前男友那里读到你写的信。这不往人伤口上撒盐吗?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一句歌词——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毛彦文对吴宓的示爱,毫不动心,认为这是吴宓看朱君毅的信产生的想象,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吴宓却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验自己”。  毛彦文一直不冷不热,吴宓则认为她这是失恋症候群,需要自己长期不懈追求,将冰山融化。   1930年,《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两人的绯闻,毛彦文为此很生气,欲与宓断绝通信,吴宓倒不着急,反而有点高兴:“必由于一时气愤,或有意试探。其心固未尝绝我,甚且爱我也”“确知女士痛苦,向我发舒,正是不自知的爱我之表示”。   曾见过这么个人,他觉得自己感情经历空白,很想追女孩,所以便苦练恋爱秘笈。他没有认真向身边的女性朋友请教她们的心理,或者客观地观察周围的女孩来获得经验,而是上书本、网络搬救兵,结果学来学去,还是幼儿园水平。他常在自己的空间里转各种网文:“佛说,今生你嫁的人是前世埋你的人”“每个爱你的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还每天跟周围的人发表他的网络学习心得:“平凡的人才有爱情,那些俊男美女都是一夜情”,“ 女人都喜欢欲擒故纵,如果躲着你,是为了让你更加殷勤地追你”,“女人如果迟疑,是因为怕自己受伤害”,“你若对一个女人发生了兴趣,就别在她面前和别的女人说半句话,女人的别名叫嫉妒”,“女人是不讲道理的动物”,如此机械教条,让人哭笑不得。  果然有一天,他约会回来,一坐下来就沮丧地叹了口气:“女人怎么都这样想?亏我真心对她。”  所以,自己琢磨是不行的。多练几次车,也比瞎猜好嘛。  毛彦文说:“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中谈古说今。”  吴宓为这位自己想遇见的100%的女孩取了个英文名Hellen,中文即“海伦”。  他不是先爱的毛彦文,而是自己先建立个姜饼模子,然后找人往上套。他爱毛彦文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自己臆想中的理想精神世界的夸父追日式的追求。  有时候我们喜欢上恋爱中的自己,那也是经过对方的投射。而吴宓,爱情始终是他一个人的事,那个人是不是毛彦文,管它呢。
  吴宓心中的理想婚姻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或两个性格志趣融洽无间的男女文学家结成夫妻,时时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毛彦文,才华从来不是他的爱点。吴宓颇为自负的“才气”,对毛彦文任何吸引力。  在追求过程中,吴宓渐渐发现有点货不对版,曾多次写自己对毛“甚怒,甚悲,甚伤”,你总是让我伤心、愤怒,你怎么会是这种人?  在这种对毛彦文既迷恋又失望的情绪中,陈心一在吴宓心中的砝码又加重了。吴宓突然有了个主意,让二人效法娥皇、女英,这样自己就不用选择了。其实,如果在三人契约一致的基础上,这种感情形态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两人都不同意啊,特别是毛彦文,一直不肯接受吴宓,明示待吴宓乃朋友之谊,突然就被平妻了,太诡异了,所以她赶紧否决了这个提议,这事就泡汤了。  摇摆着,摇摆着,吴宓终于下了决心,要和陈心一离婚,师长亲友组团来说服他不要离,毛彦文也极力反对二人离婚,但谁也劝不住吴宓,坚决给离了。  周围的人对此事议论纷纷。吴宓的学生许渊冲说:“他离婚的事情大家同情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人同情。他自己呢他认为他对得起陈心一,但是就是这个啊,这个东西,吴宓没有给陈心一着想,只是为自己着想,说我对得起你,没有爱情就离婚。”他的生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离婚后的吴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登报公示了自己对毛彦文的爱恋:  吴宓苦恋毛彦文,  三洲人士共惊闻。  离婚不畏圣贤讥,  金钱名誉何足云。  这不就和那些在校园用1000朵玫瑰摆成心形示爱的同学一样嘛。情痴界另一代表人物金岳霖看不下去了,他劝吴宓:“私事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宣传的,我们天天早上上厕所,可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宣传。”吴宓觉得自己的爱情受到了玷污,怒了:“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在吴宓的结婚、离婚和多年的追毛过程中,汤用彤劝过他,陈寅恪劝过他,张季鸾劝过他,金岳霖劝过他,沈从文劝过他,钱钟书劝慰过他……吴宓太彪悍了,向来拿绯闻当家常便饭的民国文人圈都集体看不下去了。  1929年,毛彦文去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1930年,吴宓去了欧洲游学。两个人的关系,进入了暧昧期,毛彦文对吴宓的情感也不抗拒了,吴宓便数次发电报让毛彦文来欧洲和自己结婚。毛彦文不想答应婚事,吴宓十分不快,便去信称毛彦文为“无情愚强”“Dog in the manger(占着马槽的狗)”。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还是朱光潜给吴宓分析了目前的情势——你不太了解女人心理;你并没有爱毛彦文爱到极至,毛彦文爱你更浅;提出了建议——你如果想结婚应该去美洲。  吴宓向无数的友人诉说和毛彦文的情事,让对方分析,拿主意。可以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恋爱,这是一个兵团的恋爱,吴宓拖着他庞大的亲友团搞对象。女方还没答应呢,就搞得亲友皆知,小报议论纷纷,如果遇到那种有表演欲的人还好,她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有人痴恋自己呢,可是有的人呢,就不太能消受这个,反而尴尬羞恼不已。  这个时候,吴宓不但和毛彦文陷入是否结婚在哪里结婚的拉锯战,而且和自己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突然喜欢上了外国女人的美,对法国女子Harriet、俄国女人Mering产生了爱意,再加上原本国内就恋慕的陈仰贤,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在日记里不断改主意,“宓颇有移对彦之爱以向贤之意”,“非彦终生不娶”,“对陈仰贤将长系此心”,“贤与H非彦所及”,“宓此时心中实不爱彦,故有种种忧虑及愤慨”“我不爱彦,绝不与彦结婚,且彦来欧有妨我对H之爱之进行。回国后,既可与贤晤谈,亦可广为物色选择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时将我自由之身为彦拘束”。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吴宓恍若羊车过也,不知道该翻哪张牌子。  最后还是毛彦文作出了迁就,赶到了欧洲。吴宓非常反感毛彦文的到来打扰了自己,又决定暂时不结婚。对毛彦文指责自己“始乱终弃”,吴宓大师的回应十分理直气壮:“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毛彦文哭了:“你该为我想想……”看毛彦文不识趣,大师更加讨厌她了:“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  这段时间内,他又经历了几次幻灭,首先是陈仰贤的来信,让吴宓忍不住颇为失望——陈仰贤又不合我之理想与期望啊!  他评价吕碧城的诗词时,说了这么一句:“集中所写,不外作者(吕碧城)一生未嫁之凄郁之情,缠绵哀厉,为女子文学中精华所在。”惹恼了吕碧城。  吴宓的朋友陶燠民说,人各有苦楚,你不宜戳破伤处。  吴宓觉得朋友居然责备自己,十分伤感。  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吴宓为什么一生在认识女人方面都没有进步,他身边多的是有慧眼的友人,屡次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可是,每次人家说得靠谱儿的——吴宓就心情沮丧,甚至幻灭和愤慨。遇到说不到点子上但是附和自己的,吴宓倒是恍然大悟,像得了宝似的,奉为圭臬,并付诸行动。这种自我印证式的防护体系,让吴宓想来想去想了多年,对女性心态的了解却一直原地踏步。   除非是一种伪装的姿态,人作为一种触觉灵敏的动物,会随着客体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认识。但也真的有一种人,比如《大时代》里的丁蟹,内心完全迥异于常人,与人们的常识没有一毛关系,自己创造了一个认知体系世界。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油盐不进,屏蔽外界信号的机制足够强大。
  吴宓和毛彦文于1931底归国。回到国内,让吴宓开了洋荤的洋妞统统不见了,这边的女子比来比去,还是毛彦文出挑些。他又开始重新追求毛彦文,毛彦文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再一次的迁就,让毛彦文从空中落到了地上,吴宓又渐渐地对她不耐烦起来。  两个人相处起来,没多少时候能说到一块去,像穿衣这样的小事,两个人都难以达成一致。吴宓觉得毛彦文总是把精力放在日常生活中,太世俗,无高尚之思与情,远距离看是知书识礼,光彩照人,近看就是有机心,贪虚荣。总之纯粹度不够,太俗。  如此以来,面对着爱情洁癖者,毛彦文只能扎煞着双手,什么也不做,站在一朵云彩上,方不至于有瑕疵出现。  其实,在国外的时候,两人的分歧就一直存在,比如吴宓要毛彦文承认自己离婚是因为毛彦文,毛彦文当然不肯;吴宓要毛彦文承认迟来欧洲是错的,毛彦文也不肯;吴宓要毛彦文必须接受自己的感化,毛彦文还是不听。  《东邪西毒》里杨采妮,提着一篮子鸡蛋,固执地等待为自己弟弟报仇的杀手,旁白说:“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来看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偏执的时候,然而那也只是,我们一个人在阳光下汗珠涔涔的坚持。吴宓好样不太一样,他想要女性朋友的节奏跟着自己的步伐走。  可以说,爱情是吴宓一个人导演的戏剧,女主角不是特定物,而是种类物,是他认为的符合海伦特征的女性,在他心中,毛彦文最最接近这个女神形象。可是,当吴宓看到真实的相处和想象中的场景走势不符的时候,他又惊诧了,失望了。  什么是吴宓心中理想的爱情?吴宓曾写道:“宓则以宗教之情感而言爱”,“真正之爱者,皆情智超卓,道行高尚,上帝之宠儿,而人类之俊杰也。爱乃极纯洁、仁厚、明智、真诚之行事,故宓不但爱彦牺牲一切,终身不能摆脱,且视此为我一生道德最高、情感最真、奋斗最力、兴趣最浓之表现。他人视为可耻可笑之错误行为,我则自视为可歌可泣之光荣历史,回思恒有余味,而诗文之出产亦丰。我生若无此一段,则我生更平淡,而更郁郁愁烦,早丧其生矣。今年老情衰,并此而不能再,故益不胜其系恋也。”  爱情不是无条件的,是个可分析变量,即便是说不上来,“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也是由于对方的费罗蒙暗合你的口味,而这个口味是由先天基因、生活环境、审美取向等汇聚组成的一股合力,不是巫术。  所以,当一个人把爱情当作信仰,不断强调“纯洁”的爱情这回事的时候,可能意味着他喜欢“真空”的爱情,如鬼魅之不能见日,想象中的人一旦以实体呈现,皆有一说就错、一做就错之处。不在于哪个女子俗,俗在哪里,而是只要女子脱离幻想,必有一俗。裸露在空气中的自己的面目,却自设了盲点。爱情的理想与现实对立的腔调就是这么来的吧。  可是,爱情这个东西,是波粒二象性的,爱情必有载体的,哪怕只是对话,这种最接近触摸灵魂的形式,也有虫洞和抵牾,语气有轻重,表情有差异,这一切都会使爱偏离模拟中的航向,至于融入了爱情的日常生活,吃饭、穿衣、交友、工作,更是不能按照自己写的剧本走。  1933年,吴宓又想结婚了,他计划先去杭州,向卢葆华求爱,如果卢不嫁给他,他就再去上海,向毛彦文求婚。  被当作备胎,搁谁也受不住啊。两人全都拒绝了他。  毛彦文再也受不了了,决定嫁给向自己求婚的熊希龄,此后再也没有见过吴宓。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峰火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