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武汉中考历史在历史上又叫什么?

为什么历史上把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个个皇帝即叫拓拔宏,又叫元宏。_百度知道
为什么历史上把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个个皇帝即叫拓拔宏,又叫元宏。
当时拓拔是他们皇姓。可为什么到拓拔宏时又叫元宏。求解释北魏是鲜卑族人建国的
但还是汉人要多得多,他们是少数民族,而拓拔起的汉姓就是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学汉文化。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当时的当政者都向汉人学习,拓拔是皇姓,北魏当时的各个家族都将姓转为汉姓,所有拓拔宏叫元宏
其他类似问题
南北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武汉历史上叫什么_百度知道
武汉历史上叫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货物山积、湖北枪炮厂,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8月18日,下到一元路,第六子朱桢出生。合武昌市。 1931年夏,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居民填溢。 1914年属江汉道,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称作后城,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汉口俄租界,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改夏口县为汉口市。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并辖汉阳县城 、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1906年,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汉口经济高度繁荣。三镇鼎立,武汉关26。张之洞在鄂期间。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1905年。一时间、米,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明清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73米,宣布脱离清朝、棉布。在此后274年中,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由中央直辖武汉市的历史悠久,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以盐,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典当。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下到堤口(四官殿)、景德镇,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修建了汉口水塔。 1927年元旦。1月5日,享有“九省通衢”美誉,来自徽州,修筑了后湖长堤。1909年,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1907年、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斗争诉诸武力,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成为“楚中第一繁盛”,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即著名的武昌起义,追究陈独秀的责任。4月。甲午战争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包括汉口,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建立国立武汉大学,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武汉沦陷。 日、陕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同年10月、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商贾辐辏,2月19日,修建了上起硚口,武汉三镇均由共产党军队接管,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木材,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兴办教育、药材为六大行业。1889年,上起硚口,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汉口德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晚清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但武汉郊区及周边一片汪洋、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至此。 1912年,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民国日。为纪念张之洞。 日,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在张之洞执政期间。 日。16日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入汉口市区,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推动教育、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该公司为调节供水。6月25日,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1926年。1864年。 1938年。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山西,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至*,武汉市人民**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 叫武昌吧
金庸笑傲江湖里有
汉口、武昌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上有哪些城市与武汉气候类似?做设计,想做一个和武汉气候和植被类型差不多的国外城市借鉴,需要有名一点的城市··谢谢啦~_百度作业帮
世界上有哪些城市与武汉气候类似?做设计,想做一个和武汉气候和植被类型差不多的国外城市借鉴,需要有名一点的城市··谢谢啦~
在北半球找 首先要考虑纬度 在考虑气候类型啊 武汉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楼说的马德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楼的新德里是热带季风气候 开罗是地中海气候 我认为亚特兰大 休斯顿 达拉斯符合你说的要求 南半球也有不过不出名啊
西班牙的马德里,我觉得
差不多是同纬度吧?
印度新德里,埃及开罗,美国亚特兰大等等
同纬度的都差不多
中低纬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要是大城市的话,那就有悉尼,圣保罗,布宜诺斯艾丽斯.里约热内卢.东京,横滨,釜山,新奥尔良,休斯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南京在历史上几次被定都,分别是哪个几个朝代,在古时候南京又被叫做什么?
南京在历史上几次被定都,分别是哪个几个朝代,在古时候南京又被叫做什么? 180
补充:秣陵是否是指南京,是在什么时候。含义是什么
是南京的意思,,历史上6次被定都
其他回答 (45)
 别称  冶城 越城 石头城 秣陵 金陵 建业 扬州 建邺 建康 秦淮 升州 蒋州 上元 白下 集庆 应天 江宁 天京 龙盘虎踞 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钟山风雨帝王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沿革   ⒈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遗址在今石头城,即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陵为秣陵以贬斥之。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敢为丹阳侯,刘胥行为胡孰侯,刘缠为秣陵侯。   ⒉六朝古都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⒊金陵情怀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升州刺史,次年书乌龙潭放生池碑,遗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于南京西南之当涂。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⒋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⒌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国,其次北京)。 南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⒍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⒎博爱之都   散落在南京各地的民国建筑(部分)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日军占领上海后又以20万兵力分南北两路会攻南京,中国军队以10多万之众浴血苦战,英勇反击侵略者。  12月10日拂晓开始,日军向南京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势。直至12日下午二时许,日军首先攻破中华门。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史称“南京大屠杀”。     ⒏共和南京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⒐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建邺:公元211年  江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应天府):公元1368年  南京府:公元1912年  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公元日  南京市(江苏省辖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副省级市):公元1995年
希望你满意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不管是六朝古都,还是十朝都会,都是对南京悠长历史的形容。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季士家研究员近日对记者说,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长干里开始算,南京已经有了将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 这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一共有十二个政权定都,除了我们熟知的那十个政权外,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以及南宋初期。季研究员认为,历史确凿,南京应该换上一顶“十二朝古都”的新帽子。 杨吴政权南京建都4年 拿出自己主编的《金陵胜迹大全》,季士家研究员引用了其中史实向记者讲述杨吴和南宋在南京建都的历史。 唐代末年,安徽合肥人杨行密,应募为州兵,参加唐朝军队。因为他身材高大,作战勇敢,在与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军对抗中,逐步发迹,官至庐州刺史、宣州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要职,握一方兵权。势力范围以广陵(今扬州)为中心,据有今苏、皖、赣、鲁诸省之大部,成了一方的割据势力。唐天复二年(902),唐昭宗李晔封杨行密为吴王。 同年,杨行密去世,长子杨渥继吴主位。唐天?四年(907)后梁取代唐,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08年,吴将纪泽杀杨渥,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继位,由大臣徐温主政。920年2月杨隆演去世,杨行密四子杨溥继位,此后通过“改升州(即南京)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为金陵尹”,921年改年号为顺义;927年,文武百官上表劝杨溥当皇帝,大赦天下等措施,完成了建国的任务。杨吴大和“五年(933),建都金陵”,杨吴政权建立,以南京为其首都。 四年之后,937年,拥有大权的徐温养子徐知诰,建齐国,“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杨溥把皇位让给徐知诰,结束了南京作为杨吴政权都城的四年历史。 季士家先生说,由于建都时间太短,学界因此很少提及杨吴建都金陵的历史,知道这段历史的市民也很少。 李纲力主南宋定都南京 一百多年之后,南京再度成为另一个小朝廷的首都。季士家说,“南宋初年南京又成为首都,这次时间稍微长一点,从1129年到1138年,前后历时十年”。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建炎元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史称南宋。有意思的是,南宋以商丘为首都,也叫做南京。后来由于金军南下,赵构推行秦桧等人主张的投降路线,南宋节节败退。后来,赵构匆匆撤离商丘,逃往扬州,不久又渡江南逃。 南宋统治集团渡江之后,抵抗派李纲等人力主以金陵为都,高宗赵构被迫于建炎三年(1129)五月八日决心宣布:在南京(当时称“江宁府”)定都,并把“江宁府改为建康府”。不过赵构还是嫌南京紧靠长江,金兵随时过江,终于在绍兴八年(1138)迁都临安(今杭州),结束了南京作为南宋首都的十年历史。 从此以后,金陵虽然仍作为南宋的留都,为时长达141年(1138——1279年),但八代君王在强敌的威胁下均安闲自得地在西子湖畔过着被时人讥讽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腐朽生活。 为什么漏了这两个政权 两个政权正式在南京建都,这样确凿的史实,为什么在我们称呼南京为“十朝都会”时被遗忘了呢?具体的原因,连季士家研究员也不是很清楚,他推测说,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整数,把南京称作“十朝都会”,也可能是因为杨吴政权和南宋建都南京的前后时间都比较短,杨吴建都南京只有4年,南宋也只有10年,在建都南京的12个政权里,这两个政权定都南京的历史是最短的。 “哪怕只有一年在南京建都,这一朝也应该算上。”季士家坚持要把南京改名为“十二朝都会”,并为了这个事情进行了多次呼吁。 他说:“以前史实不是很清楚,现在完全弄明白了,为什么不把那两朝加上,改称南京为‘十二朝都会’呢?”季先生认为,现在十运会即将召开,南京换上“十二朝都会”的称号,既能给海内外来宾留下难忘印象,又能推动南京旅游业、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超过西安和洛阳,南京将列七大古都之首 如果南京换上“十二朝都会”的帽子,将具有什么意义呢?南京地方文化学者王涌坚说,这会使得南京成为中国古都中在此建都的朝代和政权最多的城市。 王涌坚说,众所周知,中国有七大古都,分别是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如果算上杨吴和南宋,在南京建都的政权有十二个,这在七大古都中可以排到第一名。“看看别的古都,在西安建都的有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计十一个政权。洛阳号称‘九朝古都’,在那里定都的有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在北京建都的有战国蓟、燕、元、明、清等朝代,也不超过十个。其他安阳、开封、杭州,建都的政权少的一两个,多的只有四五个,也都不超过十个。”王涌坚希望,这段史实能够完全澄清,给我们的古都南京再争回一个“中国第一”。 南京还叫: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 参考资料:/Shtml/humenity/greyhumenity/cityhumenity//.shtml
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
陵。  南京古往今来的名字,有很多,比如江宁,金陵,建安,而秣陵却是我最喜欢的。这两个字却始终给我一种淡雅的感觉,或许是因为陵字而联想到的广陵散和乾陵等等东西。  后来在一篇戏说南京的文章里看到,秣陵这个名字是秦始皇改的,据说是取”秣”为马饲料的含义,压压那儿的王气,而秦淮河也是因此开挖的,
南京 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首都。 * 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 * 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是东晋的首都。 *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南京为大明的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 * 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都。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被定为中国首都。 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1927年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1945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为临时首都-陪都)。1949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之前,中国首都均位于南京(理论上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的正式首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江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土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秦朝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秦朝所置秣陵、江乘、丹杨三县县治都在今南京地区,其管辖范围为宁镇山脉以南,横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广大区域。起初均隶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现在的秣陵镇(一名秣陵关),就是秦汉时代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秣陵县城。今南京市区的秣陵路。
六朝古都、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我不多很清楚,南京以前叫金陵好像。
三国时期,吴 建业;东晋(包括南朝宋、齐、梁、陈),健康;明太祖,应天;太平天国,天京。
秣陵应该是秦汉时期 南京的名字
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又称金陵。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就是南京人
是的,那是秦时的称呼。东吴:建业。东晋、宋、齐、梁、陈:建康。南唐:金陵。明;应天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
南京曾 被叫做& 石头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台城,当涂,蒋州,升州,丹阳,归化,江宁府,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应天府,天京,南京
最早是三国时,吴国的首都“建业”&& ;西晋的都城“建康”,在282年改名“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在420~589年的170年中,在中国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建都建康 ;在隋朝是“建康”,但并非首都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江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土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秦朝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秦朝所置秣陵、江乘、丹杨三县县治都在今南京地区,其管辖范围为宁镇山脉以南,横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广大区域。起初均隶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现在的秣陵镇(一名秣陵关),就是秦汉时代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秣陵县城。今南京市区的秣陵路。
最早被三国时期的孙权定为吴国首都,名为建业。后东晋定都于此,名为建康。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均建都于此,都名为建康,宋朝初年偏居南方的南唐也定都于此,后明朝的朱元璋定都于此,名为金陵,后明成祖篡位成功,将都城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定都于此。名为南京。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升州刺史,次年书乌龙潭放生池碑,遗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于南京西南之当涂。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国,其次北京)。 南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首都。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国时期的吴国、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建康(今天的南京)建首都,合称六朝。
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
秣陵是南京在秦朝的称呼。谢谢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金陵邑、建康、建业、江宁、集庆、上元、南京。
在孙吴之后,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 秦 朝的时候 改为秣陵县,又置丹阳江乘二县,均属鄣郡。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会稽郡。 六朝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东晋以后,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陈(557年-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今天的内桥就是南唐皇宫大内正门前的桥梁,中华路就是当时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轴线。宋朝以后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以此为基地,逐步消灭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对手,并于1368年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建成全长96华里、世界最长,也是中国最高的城墙,有一半的城墙保留至今。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为江宁。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也定都于此,号“天京”。在战争中南京城市几乎完全被毁。1899年,南京下关开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先后通车。 中华民国 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于南京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民国16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29年(民国18年)6月1日安葬孙中山于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别市。1930年(民国19年)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1931年,根据民国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五条,“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1929年-1937年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1937年(民国26年)12月,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入侵的日本军队进行了南京大屠杀,至少30万人遇难。1946年(民国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日,中国共产党军队攻陷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旋迁台北。不过,根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市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首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江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土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秦朝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秦朝所置秣陵、江乘、丹杨三县县治都在今南京地区,其管辖范围为宁镇山脉以南,横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广大区域。起初均隶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现在的秣陵镇(一名秣陵关),就是秦汉时代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秣陵县城。今南京市区的秣陵路。
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南京还叫: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
以南京为首都的都是衰弱的朝代
如 南宋 南北朝时的 宋齐梁陈&&&& 纵观历史你可以发现 那些偏安一隅& 以南京或杭州等南方城市为首都的朝代或朝廷& 都是为北方朝代或朝廷所取代或消灭&& 近代有 中华民国为例
东吴、东晋、宋 、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首都。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武汉中考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