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股市怎么样怎么样?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_历史频道_新浪网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文/许纪霖)
  当你越来越习惯于手机“微阅读”的时候,你已不由自主地被手机改变了
  问:您自称“三栖动物”,即同时是书本族、电脑族和手机族。一般来说,您读书、上网、手机阅读的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许纪霖:这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在我40岁之前,我看的都是书本,是一个标准的书本族。2000年以后,我开始渐渐习惯在电脑上阅读。尤其是开通了实名 微博后,我花在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有个习惯,每天都会仔细阅读那些被我关注的微博,从头读到尾。微博最兴盛的时候,我每天上网读到深更半夜也读不 完。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我太沉迷其中了。接着又有了微信,一开始也是觉得好玩,渐渐发现自己离不开手机了,连上厕所也带着,怕漏了什么。不知不觉中,我 变成了一个手机族。
  这样的生活终于让我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我发现自己没有了读书的时间。而且,这些微博、微信上的内容大多都是“信息快餐”,90%的内容看完就忘记了,为了记住10%的东西,而浪费了90%的时间,这样做真是不值得。
  所以,现在我给自己立一个规矩,每天只在“垃圾时间”里看手机,晚上上网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剩下的时间干什么?还是回过头来读书。
  问:原来,您这样的学者也曾被电脑、手机“俘虏”。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俘虏”?
  许纪霖:我发现手机阅读有一种神魔性,它迎合了人性的弱点,为什么很多人沉迷其中?就是因为这个。它具有一种即刻消费的特征,很轻松,不费神。我们也把 这种阅读称之为表层阅读,表层阅读是很愉快的,它不会太耗费你的脑细胞,不怎么需要你思考,不少东西既不过脑子也不过心灵,只是经过表层的碰撞,激起某种 愉快或者某种情感,然后就过去了。
  现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很多“手机控”,只要一有时间、一坐下来就拿出手机看,甚至走在马路上眼睛还舍不 得离开手机。也许,这是他们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但是,如果你没有一种警惕,就这样慢慢让手机上的“微阅读”侵占你所有的空余时间,那就不好了。久而久 之,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阅读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当你越来越习惯于手机“微阅读”的时候,你已不由自主地被手机改变了。
  一味沉湎于资讯的话,人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世界所操纵
  问: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阅读的时长每年呈现近10%的增长,是纸质书籍的近4倍。在您看来,手机阅读到底算不算阅读?
  许纪霖: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我发现人们通过微信、微博阅读到的大多是资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完整的,是整体的,它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它一定有一个体系,以一套整体的系统来解释世界。
  新媒体由于具有极大的交互性和传递的迅速性,因此它更适用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现在不是一个资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家在阅读手机的 时候大都是匆匆浏览,有谁会认真地一字一句去读?即使是某种知识,人们也会把它当成一个资讯化的知识来迅速地加以处理。而资讯是以快速、迅捷、多样为特征 的,所以它势必是碎片化的。有人统计过,一条微信最好是在4000字以内,以拇指划四下的长度为好,一旦超过4000字,别人就没有耐心读了。我自己也有 这样的体会,手机阅读时哪怕是看到好的内容,一看文章那么长,马上就没有耐心了,我会先把它保存下来,等有空、有闲心的时候再慢慢读。
  再加上手机阅读大多是在“垃圾时间”里进行的,比如地铁里、饭桌上,周围环境嘈杂,人的心态也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长文章,常常是这里读一点,那里读一点,完全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处理。
  因此,手机阅读从根本上说和读书是有区别的,手机阅读大多读的是资讯,而读书则大多读的是知识。
  问: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很受年轻人的青睐,也有人觉得,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更多地占有资讯更重要。
  许纪霖:对于到了一定年龄的中年人,我会动员他们多加入新媒体;而对于沉湎于新媒体的年轻人,我则会对他们说,你们还是要多读点书。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需要在知识和资讯中获得某种平衡。如果接受的全是知识没有资讯,会失去现实感,会对变化的社会缺乏感受。但如果一味沉湎于资讯的话, 人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世界所操纵,而知识可以让人超脱出来,让你和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你有一种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碎片化阅读的后果就是“毁三观”
  问:您认为碎片化阅读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
  许纪霖:举个例子,我在参加一些博士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发现,现在有些学生很爱运用“PPT思维”。这在工科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常见。过去一般的论 文都是论证式的,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来证明自己的论证是合理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但这种PPT式的论文,表面看起来框架结构很科学,分为1.1、 1.2、1.3……再分为2.1、2.2、2.3……好像内容很整齐。但我把它称为“虚假的整体性”,因为在这一点和那一点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它只是 一个平面上的铺陈,没有深度,为什么要从这一点跳到那一点,也没有任何论证的过程。这样的论文,写起来很容易。
  这是一种非常偷懒的做法。其实 探究背后的根源,现在年轻人的知识体系越来越破碎,他们又缺乏一种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贯通起来的能力,而论文又不能支离破碎,所以就用这种“虚假的 整体性”来对付。PPT正是为这种“虚假的整体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学生一旦习惯于这样“虚假的整体性”的思维,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碎片化的阅读,导致了知识的“破碎”?
  许纪霖:是的。今天的很多年轻人,他们的阅读不再以书本为主,除了教科书以外,他们的课外阅读几乎全部被手机阅读所取代。这样的话,他们平时通过自由的 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就变得相对匮乏,甚至他们的谈资也常常停滞于碎片化的资讯中。久而久之,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是碎片化的。
  有句时髦的话 叫做“毁三观”,我发现碎片化阅读的后果就是“毁三观”。为什么呢?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的一整套观念、一整套理解,而今 天由于知识的碎片化、资讯的零碎化,不少年轻人是通过各种破碎的知识和资讯,“拼凑”起自己其实没有世界观的“三观”,乃至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是破碎的。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种阅读方式的变革中,这种变革将会带来什么?我们朦朦胧胧地感觉到,它挑战的不仅是一个阅读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文化的问题,是一个 知识积累的问题。从这点而言,我还是一直强调传统阅读很重要。这并不是说书本那么重要,我们非要靠纸质的东西来支撑阅读,也许有一天纸质书会灭亡,而阅读 是不会消失的。所以,阅读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本这种传统阅读方式所强调的阅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的知识,这正是阅读所应有之义。
  我从来不开大而化之的书单,因为我认为没有一张书单“放之四海而皆准”
  问:应该说,倡导全民阅读正当其时。有人提议,应该有更多学者、作家为读者开书单进行导读,您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许纪霖: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从来不认为能有一张统一的书单可以开给所有的学生。比如,我带的学生,每一位的个性都不一样,研究的领域也不一样,我通 常会采用“倒开书单”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来开书单。你要研究这个问题,你先列一个书单,你告诉我你认为要读一些什么样的书。然后我再帮他们分析,哪些书 是必须读的,哪些书是不必读的。这样的方法可以“量身定做”,而不是拿一张统一的书单应对不同的学生。
  现在好多人让我开书单,但我从来不开大 而化之的书单。为什么呢?一则,我认为没有一张书单“放之四海而皆准”;二则,中国人特别喜欢“喂食”,自己不知道读什么书,最好有人来帮他决定。一般来 说,初学者可以这样,但读书到一定程度的人,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则应该知道自己读什么书,应该自己学会去找书。
  问:那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应该怎么办呢?
  许纪霖:对普通读者来说,开一些入门的书单也是必要的。不过,我认为书单最好分门别类地开。我曾经为普通读者开过一张有关中国历史的初阶读物书单,一共 10本书,是我认为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书。后来我还开过中阶和高阶的中国历史书目,那更是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定。所以,开书单应该尽量具体 些,分门别类为好。比如,文学青年适合读什么书,喜欢哲学、宗教的人适合读什么书。没有一张书单是适合所有人的,这恰恰抹杀了人的个性,所以我更愿意一本 书一本书地来推荐。
  市面上一些所谓的好书,其实只是畅销书,是不是10年以后还有人读呢?还真说不上
  问:您曾说过:“我的书房里有50%的书是不值得读的。”如何判断书值得读与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您有什么建议?
  许纪霖:什么是值得买的书?就是那些值得精读的书,而大多数书只需泛读而已。对于读书,我通常的建议是,少读时人之书。所谓时人之书,就是当代人写的 书。不是说当代人的书不好,但评价一本书好不好,起码要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考验。10年以后这本书还有人读,读了以后还说好,这本书就是好书。现在市面 上一些所谓的好书、得奖的书,其实只是畅销书,是不是10年以后还有人读呢?还真说不上。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外翻译的书卖得好呢?因为,很多翻译的书已经出 版了一段时间,被证明是经典。时人之书可能其中也有经典,但大部分会被时间的大浪淘洗掉。普通人很难判断书的好坏,专家可能一时也难以判断,所以还是让时 间来判断比较好。我主张多读经典,道理就在这里。
  问:倡导全民阅读,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许纪霖:其实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 学习型社会的氛围,读书的风气比五年前、十年前好了很多。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和空间鼓励人们自己组织起来读书。比如,给各种各样的读书会 提供支持,营造读书的氛围。再比如,现在一些民营书店的主要功能不是卖书,而是提供互相交流的文化空间,让爱书的人聚在一起,对此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予以 鼓励、支持。学校更应如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办各种读书会,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这些都是值得做的事情。
  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看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认识一位香港朋友,他一年就买一次书,就是在香港书展的时候,像去赶集一样。但恰恰不能把读书当节过,读书一定是细水长流的。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读书会觉得日常生活有残缺,这样才算是一个爱书人、读书人。
  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知识里的
  问:让我们最后回到一个被问过千百遍的问题上,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许纪霖:我先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我的习惯是凡是半个小时以上的旅程,必定要备一本书。于是我就坐在大巴上读书。有一位教授坐 在我旁边,看了我半天,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看什么书啊?”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人读书是有功利性的,在他看来,书是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书 就没有用了,就不必再读书了。
  对于读书是为了什么,很多人的看法是片面的。他们把读书理解为是为了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需要具备的某 种素质,把读书看作一种竞争的能力。但实际上,读书在我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活法。人不是因为有用没用才去读书,因为某一个功利的目标而去读书,比 如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或者是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这些目标当然也不错,但尚未抵达读书真正的境界。因为,真正的读书人并不为什么而读,读书 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在书中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快乐。
  问: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读书也常被当作通往成功的一条路径。对此您怎么看?
  许纪霖:我认为读书完全和成功无关。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抱着成功的目的去读书的话,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喜爱读书的人未必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知识、有品位的人。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追求智慧。追求成功,只是需要具体的本领,但是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智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把洒在汤里的盐,它是散落在各种 知识里的。所以,说“这个人好有智慧”和“这个人好有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元化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陪一位台湾的杂志主编去看望他,这位主编 见识过很多知名的文化人物,但他临走时感慨地说:“王先生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家。”也许从知识的层面上说,我们的知识可能比王老先生还丰富一些,但是他身 上散发的智慧,却是我们一般人所远远不及的。
  专家、学者有知识,但只有大师或大家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你发明了一种体系,你创造了一门学 科,你可能也未必有智慧。智慧是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有通透的悟性,能够参透天地,智慧让人变得完善,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深度。所以,读书 是为了获得智慧,那是一种远比成功更高的境界。
  来源:原刊于《解放日报》日,原标题《读书不是“敲门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华北-东北:
华东地区:
华南-华中:
西北-西南:
>> 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财?
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财?
&&&&一个“月光族”的叛逃
&&&&2005年,王靳平毕业的第六个年头,他拥有如下财产:一笔“够买一辆小排量汽车”的存款以及首付15万买下的一套三环内总价40万的经济适用房。出身外省普通家庭,每月薪资也只是并非高不可攀的五六千元,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在“居大不易”的京城做到这一步,让许多同龄人暗自吃惊。有人要么猜测他隐瞒了真实收入,要么就怀疑他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维持在城市低保线上。可事实上,王靳平气色红润身体健康,衣着时尚神情怡然,而他网络工程师的身份及薪水也是有市价可循的。对于人们的讶异,王靳平态度平和,“其实并没有什么啊,我不过是多动了些脑筋,把那些有限的薪水用活了。”王靳平把自己的战果归于“善于理财”。
&&&&和王靳平毕业年头、收入水平差不多的陈西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曾是“月光族”的拥趸者,几年下来,除了感到每回搬家“越来越难”,和“年龄大了,再这么玩下去女朋友都会跑了”,他更深的感受是“看不到未来”。自从无意中在一个理财论坛和王靳平相遇,陈西延的财富观念乃至生活观念都在不知觉中转变。
&&&&“现在我们都在谈个人的职业规划,谈怎样去计划自己的人生,怎样挣到更多的钱,但对于怎样更合理地‘花掉’我们挣到的财富,怎样让我们的钱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所用,想的人并不多。”从加拿大回国的执业理财师徐建明说。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执业理财专家,一次在一个数百人的讲座中,徐建明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理财?”回答五花八门。
&&&&“绝大多数的人都以为理财是迅速致富的手段,实际上即使是年平均10%的回报率,要想把10万元本金变成100万元,也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徐建明说,“实际上理财关注的是个人生活的目的和自己的需要,为此而建立一个安心的生活体系,就是理财的要旨。理财应该是人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我们除了要满足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需要外,在人生各个阶段中还面临不同的课题,比如结婚供楼、养育子女、供养父母、个人健康及养老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作一个规划,都属于理财的范畴。”
&&&&“有人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挣得少就无财可理。事实上,钱少的人更需要理财,因为钱少,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弱,而适当的理财会增加个人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还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赚钱就够了,但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而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财务风险,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应该进行自我保障,就有必要为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建立不同形式的储备金,如养老金和教育基金。而理财对于年轻人的意义就更大了――你前面的路越长,你就越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这规划当然首先是人生规划,然后是为了实现这规划而产生的财务规划和理财规划。合理的计划加坚决的落实,成功就无所不在。”
&&&&在王靳平的指点下,“月光族”陈西延“弃暗投明”,也开始关注起“理财”,并在网上贴出自己的财务状况请专家给予指导。“理财”成为他职业规划外人生规划的新组成部分。“现在花钱有计划有方向,对自己的未来也比从前更有把握,心里感觉踏实多了。我们总谈人的素质,我觉得会不会理财是在经济社会中一个人现代素质的体现。”
&&&&幸福生活,源于规划像陈西延这样发生转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断影响,越来越多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自我理财的重要性,“理财”不再只是银行和专家的问题,它开始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追求温饱;当基本的生活条件获得满足之后,则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自我实现。而要依层级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建立在不虞匮乏的财务条件之上。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是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当我们获得了劳动报偿时,如何通过选择,找出代价最少、收益最大的一条路,让我们手中的“钱”发挥最大的功用,就需要我们拟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来达成自己的生活目标。
&&&&若干年前,我们可能耻于谈钱,认为那是庸俗的物质化表现,但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再羞答答地、半遮半掩地表达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和向往。只要是正当途径得来的,我们都可以骄傲地拥有、仔细地保管,并且精心地计划它。有品质的生活需要物质为基础,幸福的日子需要对财富的健康规划。在一个网上调查中,超过70%的人认为善于理财是幸福的关键。也就是说,理财和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肯定。
&&&&同时,理财实际上也标示着我们生活的底线。它能够保证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比如感情变故、天灾人祸时,有起码的生活保障,而起码的生活保障,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个人的尊严。
&&&&但对参加工作不久的人来讲,他们经济收入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个人去向和职业选择尚未稳定,加上许多人缺乏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实际操作经验,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理财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但对个人理财也没有信心:“每个月挣得不多,花得又所剩无几,要攒十万八万的买车买房,谈何容易?还不如现在花起来痛快点!”
&&&&但也不乏像王靳平这样的“理财高手”。其实,最根本的,是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像王靳平所说,“理财并不仅仅是打理那些我们挣到的财宝,而是用心经营我们未来的生活,计划我们能够计划的人生,理不理财,可以看出你对未来生活有没有盼望,会不会理财,可以测试出你是不是适应这个时代。”
&&&&近几年各项调查都显示,青年人的价值观更趋务实,而学习理财正是其映证。
&&&&两个故事
&&&&牛豆豆和女友:存钱买房苦中有乐
&&&&我所在城市,收入虽比不上大城市,但是相对物价来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和女友都在同一家外企工作,扣除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各种保险,两人的总收入恰好是3800元。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寸土寸金的市里拥有一个自己的小窝,于是我俩在花钱的时候计算的单位不是元,而是多少平方米的房子(按3000元一平方米计算)。例如,一顿饭花了30元,女友就会说:“咱家的房子又被我们吃了0.01平方米。”令人灰心的是,跑遍了市里的楼盘后我们才明白,我们的房子应该按照4000元一平方米来计算,而远不是3000元。过了半年的奢华生活后,我俩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我们会把“房子”吃光的。于是我们决定过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并马上付诸实施。
&&&&我们每个月拿出1800元作为生活费,其余2000元全部存入银行作为今后的房款。再加上我们俩的住房公积金,我们每个月就可以存3500元的房钱。这样,三年后,我们就会有13万元的首付款了,可以实现买房的“宏愿”。
&&&&1800元的安排大体是这样的:我们找到了一处非常便宜的员工宿舍,14平方米,100元/月,家具是宿舍配的,再花600元在旧货市场配齐了家用电器。餐费每月600元,为了省钱,我们中午到附近大学的食堂去蹭学生饭,晚餐回家自己做。交通费100元/月,上班乘公交车。手机费100元/月,我们用的是联通,打进不花钱,平时可当宿舍的固定电话用。我们俩合用一个手机,谁外出谁带。平时尽量减少外出,交际费200元/月。锻炼开支100元/月,服装费200元/月,一般买过季的打折货。女友化妆品100元/月,她在家一般用吃剩的水果美容。扣除杂费,算下来每个月大概还能剩个300元左右,就作为机动了。
&&&&这样子过了三个月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大学食堂的饭菜并不比快餐店的味道差,原来女朋友做的饭菜远比酒店的菜肴更好吃,原来两个人相拥着挤在一张1.2米宽的单人床上比自己睡2米宽的席梦思的感觉还要好,原来两个人早起赶公交车比坐出租车要有趣和充实得多。
&&&&当我们亲手存下我们的第一笔1万元房款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以前,我们都是标准的“月光族”。我和女友憧憬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在真正属于我们的温馨的狗窝里继续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专家点评:对于花钱没有节制的年轻人而言,适当的强制储蓄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理财目标要在近期内实现,手头又没有可以抗拒风险的资金,最好选择定期存款,这样可以避免在消费欲望膨胀时,忍不住把存进去的钱再挖出来,虽然获利小,但可以规避风险。
&&&&李晋:从单身“月光族”到积极投资者
&&&&我今年28岁,研究生学历,五年工作经验,月平均收入6000元。以前都是月月光,尤其和女朋友谈恋爱,花销很大。我有一辆奥拓车,养车费用每月约500元,日常生活开销1800元,交际费用3000块左右,每个月自己也就能剩四五百块钱。我父母身体很好,他们也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障,现在还不需要我照顾。我们单位也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60岁时每月可领取1200元退休金。以前我对理财也是一窍不通,后来是有一回手头很紧,而自己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只好向父母伸手,让我很难为情。拿着父母给的存折去银行取钱时,碰巧营业员向我推荐一种理财产品,我听了很有兴趣,后来又上网查了查,发现有好多理财的东东,我就开始琢磨起这事来了,慢慢就有了自己的理财计划。
&&&&首先,我改变了过度消费的习惯,东西只要合适就行,不一定事事讲名牌。在我压缩开支后,每月1800元的开销就差不多了,再除去500元的用车费,每月我能节余3700元,手头留下几百元活钱,其他的全都用于投资。其中每月固定拿出700元购买了商业保险,这样如果以后遇到大病和意外伤害,加上社保,自己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另外的钱就投向证券投资基金,每个月分批购买。我算了一下,如果平均收益率为5%,五年后就可得到15万多元的收益。如果五年后我要买房子,按照首付20%的比例,这15万元的投资收入就有可能作为购买一套价值75万元住房的首付款了。虽然现在每个月开支压缩了,不能像从前海吃海玩,女友也有点抱怨,但想到以后房子不用她承担首付,她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而且我想如果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只要我和老婆的收入稳定,用定期定额购买基金的方式,让孩子上一个理想的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每个月要定期支付那些费用,所以我必须保证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我觉得对工作的感觉也不一样了,那是对自己的投资,所以,对工作至少是更努力了吧!
&&&专家点评:对李晋这种收入较高的“月光族”而言,压缩消费开支,调整收支,增加投资是其理财思路。虽然每个月的节余不多,如果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不仅培养起自己的理财习惯,而且也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财富。定期定额买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一投资方式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才比较容易看得出成效,最好能持续投资三年以上。
&&&&专家意见:学习从“透支”到“投资”
&&&&没有天生的百事通。对理财这个经济时代的必修课,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天分不够,那就请专家为你打理,这就像你有自己的美容顾问、健康顾问、私人律师一样,拥有一个财务顾问。当然,你可以把这些“兼职”都独揽了,因为,一个成功的现代人,必然是个多面手。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如何理财,国际资深理财专家胡德兴说,“可将理财目标放在充实、吸收理财知识和强迫储蓄两方面。稍有积累之后,则可选一些较激进的理财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获得更高回报。”
&&&&还有一个被称作“完美投资法”的模式,首先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使你手中拥有一定资产(资产不一定得是许多许多的钱,几千元也是一笔资产:)),此时理财的重点便要转向投资。如强迫储蓄,或者在储蓄一段时间有了积累后可将资产的一部分作为首付款购买房产,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这样可以强迫不善定期存钱的人按期还款付息。一部分用于强迫储蓄,其余资产可投资于国债、基金或申购新股等风险性较低而回报颇高的项目,将收益用于加快还贷。如果你具备相关的知识,又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就可尝试将一定比例的钱投入风险较高的积极型投资(如股票),余下的用于保守型的投资(如国债、定存)。还可将资产分为五份,分别投资国债、保险、股票、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风险投资、保险投资、应急用钱皆可照顾得到。
&&&&总之, 就像罗伯特?T?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说,“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自己工作。”成为金钱的主人学习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艰难,如果你是在用理性支配生活并愿意成为生活的主人。
&&&&小贴士:个人理财规划六部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理财意识是理财之路的起点,作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则是在理财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理财规划要做好以下六步骤:
&&&&第一步:认识自我
&&&&在进行个人理财规划之前,必须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理财?自己承受风险的底线是多少?想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第二步:设定理财目标
&&&&可以借助“大脑风暴”――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全部写出来,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筛选。并将目标细分:
&&&&1.根据时间长短分:短期目标(五年内)、中期目标(十年以内)、长期目标(十年以上)。
&&&&2.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分:初入社会期、初建家庭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
&&&&第三步:个人资产分析
&&&&1.回顾自己的资产状况,包括存量资产和未来收入及支出的预期,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前提。
&&&&2.制定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根据自己的资产、负债以及收入、支出情况做出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便一目了然。
&&&&3.资产分析,通过以上基础工作,可以计算出资产负债率等,分析出自己的财务处于何种状况。
&&&&第四步:制定行动方案
&&&&1.作战略性的资产分配,根据前面的分析资料决定如何分布个人或家庭的资产,调整现金流以便达到目标。
&&&&2.列出目前市场所拥有的投资品种,根据自我分析,筛选出具体的投资品种以及投资时间。
&&&&3.具体行动计划的实施。
&&&&第五步:妥善保管理财文件,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金融档案
&&&&在进行理财计划时,一切重要的文件均应该妥善保管。妥善保管理财文件,相当于保管好自己的财产,有助于保障你自己的利益。
&&&&第六步:理财情况监控
&&&&您应该定期地检查您所拟定的理财计划,譬如说每年一次,并根据主客观环境的改变,作出适当的计划调整。(完)
责权声明: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无关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股市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