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住的近 会觉得尴尬怎么办 怎么办

和别人聊天尴尬了怎么办
发布日期:&&&&&&访问量:
1和别人聊天尴尬了怎么办
当你和一个陌生人相遇的时候那么聊天就成了你们最重要的话题,那么怎么聊天?化解尴尬,那么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和别人聊天尴尬了怎么办。 如果学会了这些聊天的技巧,那么对于你以后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1.根据当时的情境说出靠谱的话,我们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和不同的人遇见的时候说的当然是不同的话,但是我们说不同的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场合,如果场合不对,那么说的话也要注意,相比了非常正式的场合那么说话就要比较注意,如果是一些休闲的场合那么说话就可以轻松一些。
2.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来说话,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脾气活泼,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脾气安和。谁说当你遇见不同的人的时候?你的的判断就是要判断对方的性格,如果对方的性格好聊天,那就,说明你们的聊天会进行的顺利,如果对方的性格比较暴躁,那么就要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聊天了。
3.根据对方的职业特点来说话,一个人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在社会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也许有的人工作是工人,有的人的工作,是领导,或者做一些基本的秘书工作,那么当我们遇到不同的人的时候,那么要根据对方职业来选择话题,否则的话题不对题,这样聊天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4.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我们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兴趣要想成功地引起对方的聊天兴趣那么首先我们要找到对方的兴趣点如果兴趣点找的不对的话,那么你和他聊天,等于说是驴对马说,我们应该,找到对方兴趣的点,然后才能有话题聊的下去。
5.用倾听的方式来听对方说话,很多人以为聊天就是不断的说不断的说,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大大的问题,那就是聊天的同时也需要精听,因为只有倾听了解对方的需求,你才能够,把这次话题聊的更圆满,如果你对方的倾听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的话,那么聊天又聊什么呢,根本就没有意义。
6.用你的专业知识方法来谈话,我们聊天之所以能征服一个人就说明我们在专业上的,水平是超过他的,所以说我们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说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同时我们也也要有专业性,这样才会有权威性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可以信任的,所以聊天这点也特别的重要。
2如何避免尴尬局面
1.基础礼仪&&伸出手,面带微笑,准备好迎接别人。当你迈出第一步,你会获得一些能量,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自信的立场。如果你觉得不舒服的话,那么你就需要一点点的勇气逼迫自己,但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开始讨论,让小小的谈话变得更加轻松。
2.寻找共同兴趣,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地理位置,儿童,运动队和其他一些议题是开放常见的交谈话题。这是我们同不认识的人交往的方式。我建议,在与其他人交谈,最好不超过三次尝试寻找共同点。
3.重要得体的第一印象,如果你想让别人记住自己,就要注意保持适度的提问和表达意见。如果你占谈论的一半以上时间,和你交谈的人就会觉得你主宰谈话。这仅仅是一个在谈话产生的不准确的印象。如果你聆听的时间到70%,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善于与人交谈。
4.事先准备好三个好问题,为了创建一个真正有趣的谈话,你需要准备几个个有趣的问题。我建议你准备的问题:观察变化。问人,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有什么样的变化,特别是商业,体育,电影或其他主题。这将形成一个对话,而不是得到一个单音节的答案。
5.沉默的力量,2~3秒的沉默是力量的积累,可以适时缓和气氛
6.学会中断与退出,当正在进行的话题已告一段落,你可以伸手说:&我很高兴与你在一起的时间,我希望再次见到你。&短暂的聊天比拖沓的交谈更有效。
3该如何避免尴尬?
1.见面时首先要问好,并且进行自我介绍,让对方一定程度的了解你。见面时,需要主动问好,或是等对方先做出问候时再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例如姓名、年龄、职业、家乡等,让对方一定程度地了解你,不过刚开始一般只报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再互相提问并借此来开展话题交流。
2.寻找可以引起对方好奇心及兴趣的话题,并快速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话语中的意思。聊天主要就是找话题,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时,针对该话题开展交流沟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要先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不要在讲话时磕磕巴巴,言不达意。另外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并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如果对方的嘴唇微启,像是有话要说时,要适时地将话中断,等待对方的发言,表现出尊重对方的意思。
3.根据对方的着装、外表去猜测对方感兴趣的事,并以此来打开话题。如果当对方不想透露自己的个人隐私时,只能通过对方的衣着打扮、年龄外貌、及携带的物品来判断对方感兴趣的事物,并展开话题。例如看起来20岁左右、打扮时尚的年轻女性,可以与她谈谈时下流行的电影电视剧、或发型潮牌等等。
4.避开对方不想谈论的敏感话题,避免尴尬冷场。有些话题可能是对方不想谈起的,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果对方不想深谈该话题时,会表现出避开眼神接触、敷衍或笑着打哈哈岔开话题,这时就不要刨根问底地追问下去了,可以跟着打哈哈或开个小玩笑,回避对方敏感的话题就可以了。
5.对于较为内向及被动的人,要采取主动的方式开展交流沟通。对于某些性格较为内向,说话时处于被动的人,要主动与他进行沟通,比如问一些比较有趣、对方可能比较感兴趣或擅长的问题,引导对方与自己展开对话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尴尬冷场了。
6.利用一些道具来调动气氛,使气氛活跃起来。如果双方都不是什么多话并且善于交流的人,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或食物来调动活跃气氛,例如游戏机、扑克牌、棋盘游戏、爆米花、瓜子、蛋糕等等,只要恰当地利用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找太多话题,就可以使氛围话跃起来。
#zs##@#怎样打破聊天尴尬的局面ze#
1.首先,见面的时候我们应该心里面做好准备,见面握手,微笑和说一些问候语进行开场,这样的话,开场气氛比较融洽能引出后面聊天的话题,比如:&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最近忙不忙,在哪里发财了&等等,这些开场的话语,往往能够让别人感觉舒服,从而能愉快的进行后面的聊天。
2.在交谈中,寻找和对方的共同点而延伸出聊天话题,比如好久不见的朋友,可以从之前的交集中找话题,新朋友可以根据年龄,谈工作,学习,孩子等话题进行深入,或者根据当时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切入,这样的话,往往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聊的局面,更能与对方谈笑风生。
3.在交谈中,不要过分紧张以致语无伦次,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在与初次见面出现的比较多,因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在聊天中出现紧张情况,可以调整下自己的坐姿或者是通过喝水深呼吸进行缓解,因为有时候过分紧张也容易产生答非所问的事情,容易造成尴尬局面,所以要尽量缓解自己的状态。
4.在聊天中,可以根据聊天对象的性格判断用何种方式聊天,性格内向的可以谈一些幽默的话题,让气氛活跃起来,因为性格内向的一般不爱说话,所以只能通过幽默的聊天方式或者一些笑话等等避免冷场的局面,性格外向的就可以谈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性格外向的喜欢聊天,并且总会找到聊天话题,言无不尽,只要调动他们的聊天欲望,往往也不会出现冷场。
5.聊天的时候,往往说到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候,都会带一些肢体语言,往往别人会感觉很搞笑,很想去和你谈,所以在我们平常聊天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这样不仅能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奇,还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聊天的目的,从而完成愉快聊天。
6.在基本聊天内容和目的已经达到的时候出现冷场,可以实时的退出了,因为大家已经没有什么内容可谈了,在坐下去气氛会更尴尬,所以说在事情完结的时候,可以选择退出,这样可以避免尴尬,还能为下次更好的接触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和别人聊天尴尬了怎么办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栏目查看。
相关阅读
1#z ... 2 故 ... 3 在 ... 4 如 ... 5#z ... 6#z ... 7#z ... 8#z ... 9 如 ... 10 如 ... 11#z ... 12 如 ... 13#z ... 14 面 ... 15 在 ... 16 如 ... 17#z ... 18 在 ... 19 如 ... 20#z ...
和别人聊天尴尬了怎么办如何避免尴尬局面该如何避免尴尬?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朋友?遇到的话你会怎么办???_百度知道
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朋友?遇到的话你会怎么办???
她想跟我合租,我过来和她住,她却对别人说,是我硬要来住的。她偶尔还会带男朋友回来住,让我觉得很尴尬。最近我搬走了,她说要我付电费,说让我付一个月电费就400多块钱,我郁闷,我看电表根本不可能要那么多钱,她以为我处处让着她好欺负。如果你遇到这种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人 我都不会跟它说话 它没资格
采纳率:8%
明着把账算起
以后可以不用联系了 这种人真的太缺了
遇到这种人最好就是明算账,把钱算清!然后88
还是朋友吗???!!!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尴尬病都犯了”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感到尴尬?我是一个很容易犯尴尬病的人。发朋友圈我会尴尬,看到一些不熟的人发的痛苦或者深情的朋友圈我也会尴尬。忽然被人认真地表白(包含各类感情),我尴尬,即便我对彼此之间的感情很了解,也同样爱着对方。听到一些深夜电台或者话剧表演中的朗诵腔也会很尴尬,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就更不用说了。有天我们几个交流起尴尬这种体验,发现每个人会感到尴尬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因为尴尬无法作出特别放得开的行为,比如放声大笑或者搞怪耍宝;有的人对这些就毫无障碍,而相比较而言,表达感情或接收到情感的表达更会使Ta尴尬;我的话,前面已经说了,各种事都令我感到尴尬。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尴尬?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东西感到尴尬?尴尬有哪些含义?我们于是决定聊一聊“尴尬”。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容易尴尬的人,文末有尴尬易感性测试。“尴尬感”从何而来?尴尬,与内疚、羞耻等类似,都是人的一种情感(affect)(Lewis, 1971; Cupach & Metts, 1992; Stolorow, 2013)。当体验到尴尬感时,人们会明显的感觉到不适、觉得自己笨拙,通常也会有脸红、出汗、坐立难安、结巴等生理与行为上的反应(Stolorow, 2013)。Buss(1980)与Lewis(1991)认为,当人们感到“自己被评估”(evaluation of the self)或“自己被暴露”(exposure ofthe self)时,尴尬感会产生。1. 因感到被评估而尴尬常见的情形例如:● 在公开场合得到赞扬或批评● 看见向自己迎面走来的人正在准备开口与自己交谈,可自己张口就叫错对方的名字● 出门之后,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一块污渍/袜子上有破洞……● 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跌倒/嚎啕大哭……● 自己的另一半在公开场合下,做出了一些令人尴尬的举动……这些都是和“感到被评估”相关的尴尬感。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会根据一些社会准则、行为规范,以及社会文化中对于每个角色身份的定位,对其他人的言谈举止做出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Cupach & Metts, 1992)。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把这些准则和规范内化,形成一些想象中的观众。这些“想象中的观众”,也是“超我”的另外一种说法。Fenichel(1946)提出,我们会将自己的“超我”(superego)投射(re-projection)到外部环境中。也就是说,当我们与他人擦身而过时,我们会把想象中的观众的眼光,投射到那些人身上,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这些现实中的人的评价。尽管我们总觉得是他人在评价自己——“你这么做,别人一定会觉得你很愚蠢”,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评判自己。我们也会因为感到“那些和我们有关系的人被评价了”,而感到尴尬。孩子为父母的一些行为感到尴尬、父母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尴尬、情人之间为对方的行为感到尴尬——因为你觉得他们和你的自我身份有关联。值得一提的是,自己总是忍不住评判自己,有时也会使得我们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也感到尴尬,即当他人赞扬我们时,如果我们的内心觉得自己“不值得”或“配不上”这样的赞扬时,便也会产生一种尴尬感。 2. 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尴尬身体的暴露,如走光;情感的暴露,如被要求在公开场合表达情感;私有物品的暴露,如同事忽然来到不整洁的家中;都属于自我暴露带来的尴尬。 尴尬(embarrassment)一词,在心理学领域的讨论,最早出现在精神分析语境中人们关于“梦”的讨论(Dann, 1977)。Freud(1900)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出,尴尬是人的一种本能。Freud认为,人们的梦中的“尴尬”体验总是出现在自我裸露或衣衫不整的情形下。他认为,尴尬发生的那一刻,其实代表人们在那时刻有着自我暴露的愿望和冲动,尴尬是对这种愿望和冲动的压抑和防御。Saul(1966)也提出,尴尬是人们压抑内心自我暴露愿望时的一种自我防御。也就是说,当我们内心极度想要“展示”或“希望被别人了解”的东西不被自己的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有三层,最内部的是代表了本能和潜意识的本我,中间层是有意识的自我,最外层是代表了道德感的超我)所接受时,原本的冲动与渴望就会被压抑,取而代之的就会是一种尴尬感。 我们已经两次提到了超我和尴尬感之间的关系。当超我评价我们自己时,我们感到尴尬;当超我压抑那些关于自我暴露的愿望时,我们也感到尴尬。有些人相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犯尴尬病,和他们超我的结构有很大关系。每个人所形成的超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超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开始,我们并不懂是非对错,不了解什么是道德。我们最初所形成的超我,是一种内化了的我们父母的眼光。因为父母最早肯定或否定我们的行为,我们因而渐渐形成了关于道德的感受。而那些过于严苛的父母,则会让我们形成过于严苛的超我—— “有虐待性的超我”,这个部分我们会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3. 因他人的尴尬而尴尬——共情尴尬(Empathetic embarrassment)如果他人正处于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尴尬”的情境之中,或者当我们知道了他人的隐私、且这些隐私在我们看来是令人尴尬的,此时,我们就会“感同身受”对方的尴尬。因而,这种尴尬又被称为“共情尴尬”,即我们会尴尬到他人所感受到的尴尬(Miller, 1987; Robson, 2016)(不过,很有可能这种共情是一种伪共情。因为,这只是我们基于自己的标准断定的尴尬,对方自己未必觉得尴尬)。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听见朗诵腔,看到别人在公开场合出丑或恩爱,而感到尴尬,都属于这一类。4. 一种有防御性的超级情感不仅如此,尴尬,还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自我防御意义的超级情感(super affect)(Landauer, 1938)。超级情感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内心体验到其它一些更令自己感到恐惧的情绪时,如低自尊感、羞耻或内疚,尴尬会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替代情绪出现(我们用尴尬这种情感代替了更可怕的感情)。帮助我们向自己和他人掩饰、压抑那些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情绪。* 尴尬 VS. 羞耻尴尬与羞耻,都源于我们对自我的高度关注和对自我的评判(Lewis, 1991)。而它们也都被心理学家们称为“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emotions)。不过,羞耻,是对整个自我的怀疑或否定,有时甚至不需要以“我做了不好的行为”为前提,一个人可以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仅仅因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耻。有学者就认为,尴尬是人们内心羞耻感的一种程度更轻的外在表现(mild form of shame)(Stolorow, 2013),它与人们具体的行为、情感、身体等相关。但它是一种痛感更低,因为更容易被自己(允许)意识到/承认的情感。更容易感到尴尬的人,往往也是(内心秘密的)羞耻程度更高的人,无论他们看起来是不是如此。 不过,尴尬也不完全是羞耻的一种表现,例如共情尴尬就并不与自身的羞耻感有关(Lewis, 1991)。哪些人更容易感到尴尬?1. 有虐待性的超我(Sadistic Superego)超我,指的是那些被我们内化了的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因而,它也被认为是人格结构中的约束者。一个有虐待性的超我,会过度地以规范和准则对自我进行评判(constant judgment)和约束(Vaknin, 2003),这就会使人不停地指责和贬低自己,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对自尊(self-esteem)造成伤害。那些有着“有虐待性的超我”的人,同时又会渴望通过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来弥补严苛的超我对自尊所造成的伤害,这会使这些人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或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self-conscious)(Vaknin, 2003),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永远处于”他人的评价之中。施虐型超我的形成,往往与个体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来自于父母、同伴、行为榜样(role model)以及权威形象(authority figures,如老师)的过多的指责与评判有关。这就会让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长期处于自己和他人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之中,从而使ta更容易感到尴尬。 而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尴尬敏感度”,则和他们成长起来的环境中对那些东西更不接受有关。家庭中缺乏情感表达的孩子,可能对情绪和情感的直接抒发更容易感到尴尬;行为比较拘谨、注重得体形象家庭的孩子,也不容易是人群里那个搞怪开心果——他们不会是那个扮丑把自己拍成表情包的人。 此外,羞耻感强的人(Lewis, 1991)、容易焦虑的人或喜欢取悦他人的人(people pleaser)(Edelmann & McCusker, 1986)也都有着“有虐待性的超我”。2. 更有能力与他人共情的人更容易感到尴尬Edelmann 和McCusker(1986)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共情能力上的得分与尴尬感的得分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更能与他人共情的人,更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人对此的评价。不仅如此,更能共情的人,也更有可能因为更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尴尬,而体验到更多的“共情尴尬”。容易尴尬是一件坏事吗?容易尴尬显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束缚感,在人际中更不自由,感到隔阂感(尽管这种与他人的隔绝感也许只是他们主观的,并不实际存在)等。此外,就像Darwin在进化理论中提到的那样,“尴尬”有时不仅仅让尴尬者自身感到煎熬,也会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到不适(Robson, 2016),进而不利于双方互动的继续进行。但容易尴尬也不一定全是坏事。Ketlner等人(1995)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攻击性或不良行为的表现与其对于尴尬的易感性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越容易感到尴尬的人,越少表现出攻击性。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人们即将要做出攻击性行为时,“尴尬”往往会成为这种冲动的“急刹车”。Feinberg,Willer与Keltner(2011)的实验则发现,更容易尴尬的人更亲社会、更利他、更愿意让别人高兴,在实验中更愿意把手中的资源(最高可抽中50美金的奖券)分赠给其他人,而且,他们在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得分也更高。因此,他们认为,容易“尴尬”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评价的在乎,也体现了这些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尽管因为容易尴尬,他们往往由于内在有更多自我约束,而看似高冷)(Robson, 2016)。(不过,也有人认为,容易尴尬的人之所以表现得利他,很有可能只是为了避免来自严苛的超我的批判,或者为了获得更多外界的赞赏)人们对于那些容易尴尬的人也更有好感。Feinberg(as cited inRobson, 2016)的研究还发现,人们更容易对那些容易尴尬的人产生信任感。并且,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容易尴尬的人,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容易出轨的(cheat),因而也认为他们对自己最有性吸引力(sex appeal)。 不仅如此,尴尬还有可能会让一个人沉浸在已经发生的尴尬事件上,反复回想“如果刚才没有…就不会…”。越容易感到尴尬的人,因为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尴尬也会变得越谨慎,从而不能真正投入和放开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总犯尴尬病怎么办?1. 认识自己的尴尬感和任何一种情绪一样。你的尴尬感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你自己的信息。哪些情境容易引起你的尴?这和你成长的环境与经历有什么关系么?是否与内在严苛的超我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有关?当你理解之后,每一种负面情感也都能给你提供更多对自己的认识。2. 临场应对尴尬的方法以下的方法被认为是最常为人们使用的,帮助化解尴尬的气氛、转移他人注意力的方法(Sharkey& Stafford, 1990; Allan, 2015):● 承认自己正感到很尴尬(Acknowledge)。当你承认自己的尴尬时,你的内心就不再需要与“如果..就不会”的想法作斗争了。另外,接纳自己尴尬的情绪,也会让你的身体不再感到紧绷,思维不再僵硬,这样你便可以和周围人继续此前的互动 ● 承担责任(Account)。当自己的行为举动的确造成了尴尬场面或对他人造成不便时,选择承担责任会比推卸责任(不断地推卸与追究责任,尴尬的气氛就很难被打破)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化解尴尬的氛围● 补救(Remediation)。自我安慰或是自嘲也是一个不错的补救措施。当你能和周围人一起对引起尴尬的事情一笑置之时,也是在告诉自己,“令人尴尬的事情也并不能定义我,我能坦然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 愤怒(Anger)。对揭露自己隐私的人表达自己的愤怒。恰当地表示愤怒,能够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底线和边界,避免尴尬的再次发生(Cupach& Metts, 1992)。● 逃避(Avoid)。有时候,转移话题或快速离开现场,避免被众人的目光与评判包围,也不失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3. 自我接纳、自我关怀如果,你发现自己拥有着一个严苛的超我,总是忍不住自责,那么学会提升自我接纳与肯定,对自己宽容以待,是你需要反复练习的事情。当你不再不断地批评与指责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也变得不再那么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扬了,因为你就可以及时满足自己被肯定的需要了。当你不再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时,你也就不再那么在乎他人的目光与评论了。不再过度在意自己和他人的负面评价时,尴尬感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现了。嗯,要说起这几天很尴尬的人……尴尬,与内疚、羞耻等类似,都是人的一种情感(affect)(Lewis, 1971; Cupach & Metts, 1992; Stolorow, 2013)。当体验到尴尬感时,人们会明显的感觉到不适、觉得自己笨拙,通常也会有脸红、出汗、坐立难安、结巴等生理与行为上的反应(Stolorow, 2013)。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容易尴尬的人,请做下面的测试。尴尬易感性量表Embarrasability Scale下列问题都与可能引起人们尴尬感的社交场景有关。在填写量表前,请确定你已经阅读过上面的文章,并已了解作为情绪的尴尬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请记住,你可能因为自己或他人陷入尴尬情境而感到尴尬。请选择与你的实际情况最为相符的选项。本量表共有26个题项。其中,1 = 我一点都不感到尴尬,2 = 我感到有点尴尬, 3 = 我感到了一些尴尬,但仍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4 = 我感到比较尴尬,并有些不适感 5 = 我感到非常尴尬,并且极度不适想象在以下情境中,你的感受:1. 当你正在全班/全公司面前准备演讲2. 你在公共场所湿滑的地板上摔了一跤,刚从超市里买的生活用品散落一地3. 你受邀到朋友家用餐,却发现邻座的客人在切分牛肉的时候将整个盘子打翻在地4. 你在马路上遇到一个想你寻求帮助的人,但对方一开口,你却发现ta已喝得烂醉,口齿也不清晰5. 一群朋友对着你唱“生日快乐歌”6. 到了聚会现场,你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不符合今晚着装标准(dresscode)的人,比如大家都身着正装,而你却穿着T恤牛仔裤7. 你在看一场业余表演秀,台上的演员很努力地在演一出喜剧,但台下观众却完全无法找到笑点8. 你给只见过一次面的心仪对象打电话,约见面9. 你在一个空旷的房间里大声地自言自语,却惊觉角落里还坐着一个人10. 当你在朋友家上洗手间时,推开门却发现一位异性正在使用。11. 你正津津有味地坐在观众席上看话剧,却突然发现台上的一位演员忘词了,全剧骤然停滞12. 在听一位大师的讲座时,你却止不住地一直咳嗽13. 在你的第一次约会上,你身旁的同伴不停地向对方夸赞你14. 在一门课上,你发现讲课的老师完全没有发现自己裤裆的拉链没拉15. 你走进一间看似无人的办公室/教室,打开灯后发现一对情侣正在亲热16. 你正在与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有口吃的人交谈17. 你妈最近来看你,但无论你去哪,她都跟着你18. 你到朋友家拜访,晚饭期间,你却发现对方一直给你夹菜,然而你对其中的某一道菜过敏19. 你与教授/主管搭乘同一辆电梯,而ta刚刚给了你一个很差的成绩/业绩考评20. 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在马路上叫住你,请求你施舍一些食物21. 你走进一个满满都是人的房间,有人正在向大家介绍你22. 你在搭公交车的时候,刚上车就在全车人面前摔了一跤23. 你拆礼物的时候发现,送给你这个礼物的人就坐在边上看着你24. 当看到一个人拄着拐杖,你问对方是否因为滑雪摔伤了,对方红着脸,回应到,他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之后就残疾了25. 你忘记了和一个重要人的约会,知道第二天在路上见到ta,你才突然想起来26. 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一位组员是视力残障,但此时有另外一名组员突然脱口而出说到,有些人就是“有眼无珠”计分方式:量表最高得分为130,最低得分为26。得分越高,表示越容易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到尴尬。量表版权属于原作者Andre Modigliani(1968)。本量表由KY翻译并仅适用于自测,测量结果仅供参考。原文发表于:点击查看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References:Allan, P. (2015). How can I stop getting soembarrassed when I do something stupid? Lifehack. Cupach, W.R. & Metts, S. (1992). The effectsof type of predicament and embarrassability on remedial responses toembarrassing situation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0(2), 149-161.Dann, O.T. (1977). A case study of embarrass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25, 453-470.Feinberg, M., Willer, R., & Keltner, D.(2011). Flustered and faithful: Embarrassment as a signal of prosoci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1), 81-97.Fenichel, O.(1946).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Neurosis. New York: Norton.Freud, S. (1900).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Standard Edition 4 & 5 London: Hogarth Press.Lewis, M. (1991). Self-conscious emotions and thedevelopment of sel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39S,45-73.Miller, R.S. (1987). Empathetic embarrassment:Situational and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reactions to the embarrassment ofanoth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 .Robson, D. (2016). Being easily embarrassed. BBC.Sabini, J., Siepmann, M., Stein, J. &Meyerowitz, M. (2000). Who is embarrassed by what? Cognition and Emotion,14(2), 213-240.Saul, L. J. (1966). Embarrassment dreams ofnaked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47, 552-558.Sharkey, W.F. & Stafford, L. (1990).Responses to embarrassment.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7(2), 315-342.Stolorow, R.D. (2013). The shame family.Psychology Today.Vaknin, S. (2003). Malignant Self-Love:Narcissism Revisited. Narcissus Publications.Modigliani, A. (1968). Embarrassment and embarrassability. Sociometry, 31, 313-326.47985 条评论分享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尴尬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