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人?选择什么,死亡裂口怎么离开!什么方法无痛苦离开这个社会...

70583被浏览7722720分享邀请回答1.2K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8K18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be73ba922a43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想死:&基督教死亡观
《诗篇》103:1-5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祂的圣名!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一、人乃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人活着似乎就是为了死,很多人活着似乎就是在等死。死亡替生命注入了悲观及恐惧的成分。人生当中有许多问题,可是当死亡一旦出现,所有的问题都不在是问题,很多人因此就用死亡来逃避一切问题。死亡绝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但却是每个人都无法解决的困难。
我们可以不去想它,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它;可能是明天、可能是明年。因此,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要认真的思考死亡的问题。
死亡到底是什么? 有死亡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假如我们有一天都会死,那么面对死亡这样可怕的威胁,我们对自己及他人有什么样的责任?
基督徒对死亡的了解与其它人有什么不同? 假如我们只剩下几天可以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假如我们的亲人面临死亡,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透过基督信仰去克服死亡的恐惧呢?
基督信仰宣称:信耶稣得永生。上面看到的经文《诗篇》103:4中也说到:「上帝要救赎我们的命脱离死亡」。可是每位基督徒不是和别人一样,跟在那里买棺材,死后也都一样躺在棺材里;并且还有许多基督徒都很早就死了、甚至是不得好死,这样怎么能说上帝救我们脱离死亡、赐给我们永生呢?
下面我们要详细讨论各种死亡的议题及基督教的死亡观。
二、科学无法解决死亡的问题
许多现代人以为:科学文明的进步使人们更加了解死亡,而帮助我们不用怕死。但事实上,科学只告诉我们死亡的过程及原因,并无法帮助我们克服死亡及恐惧,更没有解答死后的情况。此外,科学文明带来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无忧无虑,因此我们反而更加眷恋我们现在的生活,而更害怕会死去。
还有许多现代人以为:科学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卫生环境、医学水平有所提升,就能帮助人避免死亡或延后死亡。然而在人类科学发展最高峰的近100年,人类被死亡威胁的情况有增无减。在20世纪,有好几千万的人是死在科学所制造出来的现代武器及战争中。在20世纪的战争中,军人也用炸弹去轰炸住宅区,造成老人、妇女、小孩的大量死伤。在古代社会,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老弱妇孺会死在战争中。现代人和古代人相比,谁比较像野蛮人?
相同的,现代科学医治了许多旧的疾病,但是却带来更多新的疾病。许多人死在致命的新型传染病或是癌症;许多人死在科学所产生的污染及有毒物质;许多人死在因为科学过度发展而导致生态及气候改变所产生的天灾;许多人死在科学社会所高举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环境中;许多人死在科学产物所造成的交通及各种意外事故中。最后,因痛苦而自杀的情况在科学时代中的发生率比其它任何时代都还高出许多。
到这里我们了解:科学并没有减少死亡或改善我们不被死亡威胁。恰恰相反,科学的发展制造出更多的死亡方式及更可怕的死亡威胁,使现代人随时随地的就能遇见死亡。比起古代人,我们现代人乃是处处活在死亡威胁,我们更加的接近死亡。科学没有死亡的答案,它只能提供死亡的确据。
三、死亡与我们的责任
在这种随时都会遇见死亡的时代,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有什么责任呢?
有些人说,我有买保险,所以我出意外,家人就会有保障。有这样想法的人,是以为:钱是万能,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我们是否曾想过,假如不是我们会发生意外,而是我们的儿女随时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请问我们的儿女真的知道他们死后会怎么样呢?
在这种随时都会发生死亡的时代,当我们不去思考死亡的问题及寻找死亡的答案时,我们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家人不负责任。为什么是对家人不负责任呢?
因为我们人活到一个年龄,就会知道死亡是人类最大的威胁,它随时都在威胁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家人。我们明知道这个事实,但我们却尽量逃避不和家人讨论死亡的问题。我们不但不想和我们的家人讨论若是人死了之后会是怎么样?
甚至当我们的儿女主动问起死亡问题时,我们可能还告诉他们:「未知生,焉知死」;要他们好好念书,其它不要想太多。当他们勇敢的想要去讨论死亡,我们反而要他们去逃避。不论是装做不知道、或是去逃避,这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当死亡临到我们时,我们总是想:我死了之后,就一了百了,其它的问题,就跟我没关系了。我们以为我们留下很多的钱给家人,能照顾他们日后的生活,所以算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爸爸,可以安心死去。然而,表面上,我们似乎让他们无忧无虑,但是实际上,我们却让他们更加忧虑。因为我们的死亡不但让他们感到更加孤单,更是让他们更加害怕死亡。我们的死亡随时提醒他们死亡的无情及可怕。所以,若是我们没有办法帮助我们的家人脱离死亡的威胁,或是告诉他们关于死亡的答案,那么我们留给他们的一切,只会他们误导他们跟我们一样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一位逃避死亡问题的人。
假如我们意识到每天这么多小孩死去,我们就会知道和儿女们讨论死亡问题,比和他们讨论要不要学钢琴、讨论学校课业或将来发展都还要来的迫切及重要。我们也会知道死亡的议题甚至在教会儿童主日学有多么重要。
可是有多少父母真的想过这些问题,甚至多少想过死亡问题的父母能给儿女一个有把握、有确据、有平安的答案,而不是一个大人自己随便想想,然后随便应付一下儿女的答案。我们是否一位对自己儿女的死亡负责任的父母吗?
还是我们只会关心儿女的前途,以及担心他们是否会替我们争气或是会让我们丢脸。
死亡的问题也帮助我们大人检视我们自己是否是真正关心儿女生命的父母。
上帝将儿女赏赐给我们,我们是否真正将上帝要我们传讲的信息认真负责的告诉我们的儿女? 求上帝怜悯我们!
你说你还年轻,还没结婚也没有小孩,但是这并不代表死亡议题对你不重要,因为你也很可能随时会遇见死亡。此外,年轻人可能更需要代替你们的父母去思考死亡的议题,并将关于死亡的真理告诉父母,使他们可以在接近死亡或面对死亡时不会惧怕。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认真的思考死亡的议题。不过,死亡的厉害正在于它迫使我们不敢去思考或是面对死亡的问题,以至于我们无可避免的成为自私且不负责任的人。然而许多人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曾经认真的去寻找过死亡问题的答案或是克服死亡的办法,只是他们找不到,或是知道答案的人没有去告诉他们。因此,若我们已经是基督徒,我们不但有责任认真的认识死亡的真理,并将死亡问题的答案与家人分享,我们同时也有责任要和还不信主的朋友分享。
四、死亡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不在乎死亡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了解死亡是什么。很多人从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都从未好好的去想过死亡的问题。
这种从没有认真看待死亡的人,也不会认真的去看待自己的生命。
相反的,当我们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之后,我们会更认真的去思考死亡的议题,并且会更积极的去寻找解决死亡问题的答案。
死亡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人会这么怕死,死亡为什么那么可怕呢? 下面我们要从圣经来了解「死亡」到底是什么。
1. 死亡总是确定的
《约伯记》34:15说:「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诗篇》89:48
:「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
《传道书》9:5「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早期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曾说:「在我们的一生之终,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死亡这件事,是我们可以完全确定的!」
人人皆有一死,它一定会发生。 我们不能把死给「送给别人」或「卖给别人」。
因此,很多在谈恋爱中的男生常常会向女生说:「我是真心爱你,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给你!」其实这句话不对,因为谁能够把自己的「死」给别人呢?
人生就是这样无奈,我们想要给别人的,却给不出去;而我们想要保留的,别人却把你夺走。
2. 死亡使我们没有真正的自由
《诗篇》107:10说:「 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被困苦和铁链捆锁。」
有选择才叫做自由。在任何事情上,似乎人类都有选择,但在死亡的这件事上, 人却完全没有选择。
不分男女、老少、种族、肤色、地位、财富,只要死亡找上我们,我们一点选择的自由都没有。
法国大革命时,人们呼喊着:「无自由、吾宁死!」意思是说:若是我没有自由,那么我宁可去死。
但死亡却对法国人呼喊:「不论有没有自由,你都得死」。
的确,死亡摆布着我们,控制着我们。只要有死亡的存在,死亡迫使人们不再有真正的自由。
因此,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种种自由,其实都只是片面、短暂、虚幻的自由罢了。死亡证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真正的自由。
3. 死亡乃是禁忌的根源或基础
《创世记》2:17记载上帝对亚当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4:15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
从最古老的人类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许多的禁忌。
事实上,所有的忌讳或禁忌(Taboo)追朔到最后都有其「死亡」的根源,或是以死亡作为威胁的基础使人必须去服从某些制定出的禁忌。上帝所颁布的十诫就是最好的例子。
甚至,我们可以说:只有那些与死亡有关联的忌讳才是真正的忌讳;因为只有面对死亡时,人类才真正无能为力,而必须对其尊敬与避讳。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忌讳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谈论死亡、或是见到死人。
华人对死亡的严肃及忌讳文化,使得华人更不想去谈论死亡、去面对死亡。
然而,我们越是忌讳去谈,我们越是逃避着死亡的问题,越是证明我们对死亡的无知、恐惧、害怕及无奈;越是证明我们乃是被死亡所掌控。
死亡使我们不敢面对自己,不敢认真面对这个会死的生命。
4. 死亡总是陌生的
《约伯记》38:17说:「死亡的门曾向你显露吗? 死荫的门你曾见过吗?」 死亡是我们一生中最陌生的事。 死亡之后,我们会到哪里?
是到天堂? 到地狱呢? 还是在棺材里面呢? 或是完全消失无有了吗?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想过关于死亡的问题,但我们却都没有答案。
死亡虽然是我们最切身的问题,但却也是我们最陌生的问题。
因为,活着的人,没有死经验,怎么会有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虽然经验丰富,但总是有口难言,无法将答案告诉我们。
此外,也因为对死亡感到陌生,所以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都无话可说。在死亡面前,我们只能「哭」。「哭泣」成为人面对死亡时的唯一的语言;其它的话语,都是多余的,也是无用的。
既然在面对死亡时,只能哭,所以华人就认为:当自己亲人去世时,哭的越厉害,就是越孝顺。
很多人自己哭的不够、或哭不出来时,还会花钱请别人帮忙一起哭。 在台湾,这种替别人「代哭」的人我们称他们叫「孝女」。
5. 死亡总是孤单的
这可能是死亡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方;人最怕孤单,只要有伴,什么都不怕。但是死亡肯定是孤独的,因为死亡就是死者与任何一切的断绝。《路得记》1:17说:「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现代中文译本与英文版是说:「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们分离!
(anything but death separates you and
me.」 再坚强的亲情与爱情,面对死亡时,都变的软弱无力;因为死亡迫使人与一切分离。
秦始皇找了几千几百人与他一起死,可是不论他找再多的人一起死,当他断气的那一剎那,他仍是孤单的死去。
每一个死人都是孤单的、冰凉的躺在棺材里,无法移动或和别人互动。 我们的死跟别人毫无关系,别人帮不了我们,我们也帮不了别人。
6. 死亡总是痛苦的
《诗篇》55:4-5说:「我心在我里面甚是疼痛;死的惊惶临到我身。恐惧战兢归到我身;惊恐漫过了我。」《诗篇》116:3说:「死亡的绳索缠绕我;阴间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难愁苦。」
不论是老死、病死或是被车撞死,任何死亡的过程,都令人很痛苦。 不但死者自己痛苦,连死者的亲人朋友也都很痛苦。
若是死者还有欠许多的债务,那么连他们的债主也会非常痛苦。
7. 死亡使我们失去一切
《诗篇》49:17说:「他死的时候甚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
人们辛苦努力一辈子,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一切。但是当死亡来临时,这一切都和我们没有关系,只剩下棺材和我们有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一生劳碌,所有赚得的,在死亡的那一刻,除了棺材,其它的都带不走。
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克服死亡,甚至只会更让我们更害怕死亡,因为我们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了我们所有的一切。
8. 死亡是生命的阻力
《传道书》3:19及4:2说:「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中国人也说:「生命苦短」。 既然一生辛苦的努力最后换来一口棺材,那么人生有什么好值得奋斗的呢?
于是许多人就这样一天过一天,一年过一年,消极、无奈的等待死亡来临。所以,虽然有些人活到80岁仍然觉得活的不够,但有很多人活不到20岁就活腻了而想去寻死。
有死亡的威胁,使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充满了无力感。
9. 死亡使人感到愤恨不平
《撒母耳记下》 1:19记载戴维的「弓歌」,歌中说:「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
当大英雄、大好人、大牧师、或是大布道家死的的时候,我们总会认为:上天很不公平。
但事实上,当小老百姓、甚至小人或坏人,他们在面对死亡时乃是更忿忿不平;因为他们还没享福或出名时就死了,他们更感到不公平,也死的不甘心。
就如《约伯记》21:25所说:「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终身未尝福乐的滋味。」
此外,当人们面对死亡时,总会觉得为什么别人都活的比自己久。甚至还会觉得那些老人、病人、坏人都活的比自己还久。
面对死亡时,我们总是感到愤恨不平。
10. 死亡让人丧失信仰
当约伯所有的小孩都突然意外的死去时,约伯的太太便失去了信仰,于是对约伯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
对于宗教界来说,死亡似乎是最大的敌人。
许多各种不同宗教的信徒的信仰,他们原本的信仰都是很稳固的,人生也都很乐观。但是当他们面对死亡时,就开始悲观、消极,甚至开始怀疑他的信仰是否能够帮助他解决死亡的问题。
很多宗教信徒在面对死亡时,信心完全瓦解、精神几乎崩溃,他们的信仰在面对死亡时完全派不上用场。
11. 死亡总是无法挽回
《约伯记》14:14说:「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
在电动游戏中,人死了之后,只要你再投入一个代币,就可以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命,血都是饱满的。
但在真实世界中,当人生走到尽头,就无法挽回。 人面对死亡时,无法说:我错了,让我再来一次。绝对不可能,因为死亡只有一次,仅此一回。
当那一次发生时,我们就与生命完全断绝。唯一一次的生命就必定被唯一一次的死亡所终结。
当人踏进死亡领域,就与活人的世界断绝关系,永远无法再挽回。
即使你拥有许多的钱、生了很多儿女、做过许多善事、有许多应该要继续活下去的好借口,但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无法挽回你的死亡。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知识聪明、财富地位、名声功德、家人朋友等等,在死亡面前完全派不上用场。
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可能对于死亡却一无所知,他在面对死亡时,可能比一个小学生更加无助。
12. 死亡总是无法预测
我们活在一个到处都可能发生致命意外或致命疾病的时代,我们现在还在高兴快乐的计划着下个月要去哪里玩、明年要做什么,然而却是随时就可能一命呜呼。「死亡」什么时候会来到,没有人知道;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
它就像贼一般的来到,而且通常它都是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来到。
约伯记》34:20说:「在转眼之间,半夜之中,他们就死亡。」《帖撒罗尼迦前书》5:3说到:「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
我们除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死亡之外,我们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死亡。 有些人在医院中遇到它、有些人在家中遇到它;
有些人在床上、有人在飞机上遇到它; 有些人在水底下、有些人在轮胎底下遇到它。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遇见死亡。就是因为死亡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们乃是随时活在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之中。有些人说他不怕死,不是因为他真的不怕,而是他不知道死亡的可怕;有可能是他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想死亡的问题、或是想了之后还是不知道死亡的可怕。
13. 死亡控制了我们
《诗篇》89:48说:「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传道书》7:2说:「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将死亡放在心上。我们的人生充满死亡的阴影,生活中处处被死亡所影响,同时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都会对死亡产生不同的应对。
事实上,无论我们自己是否有意识到,我们现在每天所做的事,很大的成分都是为了要去避免死亡。
例如我们去吃很多不想吃的东西,我们去做令我们不快乐的工作,这些行为最终的驱动力可能都来自死亡。
我们因为怕死或要避免死亡,所以必须去做很多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因为怕死,所以不敢去尝试去做许多事,因此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经历,或是大大的限制了生命的可能性。
若是没有死亡,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完全不同。
因此,死亡不是「未来」的事件,它不是未来才会发生,也不是只会影响我们年老的生活。死亡是「正在进行」的事件。我们每天或多或少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死亡控制及主导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及取向。
当然,死亡最大的影响力还是在死亡事件的本身。
即使我们认为死亡离我们个人可能很遥远,但是我们的亲人或好友的死亡却仍深深的影响我们,甚至亲人死亡的影响力比我们自己本身死亡的影响力还更厉害。
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假装去过一种不会死的生活,即使我们不去想它,但我们早已经在冥冥之中过着一种屈服于死亡权柄之下的生活。死亡不是一瞬间的短暂事件,而是一生之久的悲哀与痛苦。
到这里我们稍为认识到死亡的可怕。
人必然会死、也随时随地都会死,我们终身都活在死的威胁中,即使我们不去想它,我们仍然是活在死亡的控制之下。死亡不是伟大,但是它绝对是「大尾」的!
到这里我们稍为认识到死亡的可怕,知道为什么人都会怕死。
人必然会死、也随时随地都会死,因此我们终身都活在死亡的威胁当中,即使我们不去想它,我们仍然是活在死亡的控制之下。死亡不是伟大,但是它绝对是「大尾
(闽南语)」的! 因为人人都怕它。 面对死亡我们乃是又怕又恨、又无奈。
五、其它宗教的死亡观
现在我们对死亡问题已经有部分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哪里去寻找关于死亡议题的答案呢?
我们是华人群体,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那么儒家对于死亡问题提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1. 儒家的死亡观
《论语先进篇》记载:子路在问完「鬼神」之事后,接着再敢问「死」。孔子却回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对死亡问题的答案乃是:不要去想「死亡」。
很明显的,孔子并未回答子路对死亡的疑惑。孔子只是把焦点从「死」转移到「生」上;以「生」的哲学来回避「死」的问题。相对于孔子,子路敢问「死」的执着态度更发人深省。
不过,孔子的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没有随意解答。他既是一位活人,的确是无法知道「死亡」的答案。若是他胡乱解答,反而坏了他的名声,误了他的子弟。事实上,若是他对子路说:不是「死」的问题不重要,只是他没有答案,那么他更会让人敬佩
孔子不知道死亡问题的解答,于是以四两拨千金说出「未知生,焉知死?」然而,已知「生」,就会知「死」吗?
不知「生」,就不能先知「死」吗? 更重要的是,不知「死」,真的能知道如何「生」吗?
事实上,依照实存的经验,通常人们乃是在深透的思想「死」、了解「死」之后,才会更认真的「生」。这就是为何许多经历大难、生过大病、及濒临死亡的人们,总是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的知道如何「生」。因此,「未知生,焉知死」根本不对;更合理的情况是「若知死,必知生」。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华人一般比较忽略死亡的问题,也没有关于死亡的答案。
2. 宗教能够提出死亡的答案
事实上,不论是孔子或是其它最伟大的哲学家也都不可能有关于死亡问题的答案的。因为刚才说到:活着的人,没有死的经验,因此没有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虽然经验丰富,但却无法告诉我们答案。
那么哪里才有答案呢?
我们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宗教能够提出克服死亡的方法。这并不是说,学宗教的人比学哲学或科学的人更有聪明,所以知道怎么样克服死亡;而是说:宗教人所信仰的「神」,祂才能帮助「人」去找到死亡问题的答案,以及克服死亡。
当骄傲的现代人藐视宗教,将宗教视为是迷信时,他们乃是在藐视这位神。以致于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无法获得神的帮助,只能孤单死去、永远灭亡。
3. 佛教的轮回观点
在众多宗教中,佛教对死亡问题的观点在亚洲地区最为流行。印度教与佛教对于死亡问题的答案主要根植于「轮回
(Transmigration) 」与「转世 (Reincarnation)
」的信念。这个信念认为:人的生命是在永无止境的「生老病死」的循环之中。因此,人「死」之后,又会回到另一个「生」的阶段。不过,由于有「业障」及「功德」的因素,所以这一生你可能是一个人,但下一生可能转世成为一只猪。
然而这个信念的问题在于:假如人的前世 (last life)、今世
(this life) 及来世 (next
life) 三者之间,并没有记忆、经验、能力、身份等等任何的联系 (亦即,此世完全不知道前世或来世的情况)
,那么对于那些号称能透过「特殊方式」(例如催眠、通灵) 而能了解前世或来世的作法,可能是「枉然」。
之所以「枉然」,乃是因为:即使人们所获得关于他们前世的讯息是真的,这些讯息对于他们此世的人生没有实质的帮助
(有的可能仅是些微的心理安慰或是愤恨不平)。因为即使前世身为一位「公主」,也并不能改变此世是一位「工人」的身份及实际;来世将会成为公主,也不能帮助减轻此世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前世或来世是一位公主,而此世却是一位工人的情况,只会让这一位此世的工人更沮丧,且更不实际的活在虚幻的前世或来世梦幻之中。
此外,既然前世、此世、来世三者之间不相往来且毫无关系;那么,前世、此世、来世三个生命也就成为了三个完全独立的个别生命。亦即,前世、此世、来世三个生命,乃是三个互不相干的人,而不应理解为是同一个人或同一生命。
这意味,此世生命最终还是会死去;因为此世的生命既然完全感受不到可能将会有的转世生命,又何能将这个完全感受不到的「他人」生命,当作自己此生的延续呢?此世生命既然最终还是会死去,而前世与来世又不能给此生任何感觉或希望;那么,人在面对死亡时,就很难会有盼望了。明显的,轮回及转世的信念,并未回答死亡问题的真正关键,
也很难帮助人克服面对死亡时那种必然的恐惧与绝望。
4. 其它宗教:不死的神或死去的神
还有一些宗教他们所说的神明,不是没有死过,就是死了没有再活过来。
那些死去的神明,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克服死亡,当然无法帮助我们克服死亡解决死亡的问题。至于另一些宗教他们所信的神明,是远永都不会死。不过,这些不死的神明,他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被死亡威胁的痛苦,所以也很难帮助我们,当然他们也不会为了人类去跟死亡的势力对抗,使我们人能从死亡的控制下被拯救出来。
5. 并非每个宗教都能给我们死亡的答案
的确,虽然只有宗教能提供人们死亡的答案,然而现在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时代。只要多元化,就必然有好的宗教、坏的宗教、真的宗教、假的宗教。我们怎么知道哪一个宗教信仰对于死亡的解答才是真的呢?
我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不但是我们选择要过怎么样一种人生,并且还是选择会怎么样的了解死亡、面对死亡。我们可能因为做出正确的宗教选择,而让真神进入我们的生命中,因此不但生命被改变而蒙受祝福,并且甚至还能靠着神而克服死亡。相反的,我们也有可能因为做出错误的选择,或是做出拒绝信仰的选择,因此而拒绝了这一位真神的祝福,而选择了死亡。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虽然我们选择了真的宗教,但是我们却是假的相信;以致于这位真神还是没有进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生命也没有改变。但这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议题。
另一方面,在这个多元的宗教时代中,「死亡」迫使每个宗教要对它做出解释,也才能对信徒们有所交代。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对信徒们说:「一切皆空」。不!!
死亡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不去想它,但它随时会找上我们,它会逼着你去承认死亡是真实的,而不是空的。死亡甚至比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还真实。事实上,正是透过「死亡」,人类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
其次,我们也不能只是对信徒说:「来信我这个宗教,你就能到极乐世界」。请问,我们凭什么保证有极乐世界的存在?
请问有那边的人到这里来宣传吗? 假如每一个人死后都能去极乐世界,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孤魂野鬼、及死不瞑目的人呢?
若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去,那么谁才能去呢? 判定的标准是什么呢? 又是由谁来定这个标准、以及由谁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去呢?
有些人说:只有那些经过修炼悟道、有智慧的人才能去极乐世界。若是这样,我们这些愚拙的普罗大众、我们这些没有时间及机会去修炼的小老百姓,难道都注定要下地狱吗?
有些人说只要捐钱做善事就能到极乐世界。若是这样,极乐世界不就像是商人所经营的地方吗?
若是我们钱给的多就能进去,那么那些贫穷的、老弱病残的、无法做善事的就都应该要下地狱去吗? 最后,谁能保证我们死后就一定会到极乐世界?
若是我们也同样会死,同样是人,我们怎么能保证另外一个人死后的情况呢?
到这里我们发现:许多宗教都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或提供精神寄托,但不是所有宗教都能真正帮助我们去克服死亡。许多宗教并没有给予无法令人满意的答案,或是在死亡的议题上加以回避。
六、基督教死亡观
基督教对死亡的态度及观点是如何呢?
若是要浓缩成一句话,那么可以是上面所看到经文《诗篇》103:4「上帝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这就是基督教的死亡观。
当许多人及许多宗教都在回避死亡的问题、或是忌讳去谈论死亡时,基督信仰却是不断的在谈论死。基督徒不但喜爱讨论死亡,喜爱思考死亡的议题,甚至爱到一个地步而想去死。初代教会的基督徒,他们不但到处宣讲基督的死,甚至还祈求上帝能快一点给他们有机会去为主而死。例如保罗在《腓立比书》1:
23就说到:「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为这个缘故,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想死」,意思不但是要表达基督徒喜爱「思考死亡的议题」,而且还隐含着基督徒「想念死」、「想要死」的意涵。因为对基督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基督徒,不但会不怕死,甚至还会「想死」。
从这里我们看到基督信仰和其它宗教在面对死亡的议题时有很大的差异。基督信仰积极的谈论「死」,并不代表她看重「死」,而忽略「生」或忽略「生活」。恰恰相反,因为重视「死亡」,所以基督信仰才彰显出她是「活」的信仰、「活」的宗教。因为要能真正的谈论死、知道死、敢死,才有可能真正的去谈论活、知道活、敢活。这是基督信仰与儒家不同的地方。儒家不谈死而只谈怎么活,基督信仰却是从死来谈应该怎么活。
事实上,基督信仰的中心主要就是在谈论关于死亡的信念。甚至讲述基督信仰的出发点都必须以谈论死亡做开始。基督徒相信上帝已经透过圣经向人们启示死亡问题的答案,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信仰能提供出死亡答案的原因。那么基督信仰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她又是怎么帮助人去克服死亡的呢?
基督信仰的基要真理中,主要谈论到「四个死亡」:
第一:人类始祖亚当的死。
第二:我们个人的死。即使我们不相信基督信仰,但我们每个人的死都与人类史祖亚当的死息息相关。
第三:上帝儿子耶稣基督的死。《诗篇》103:4说:上帝要救赎我们的命脱离死亡。只要我们相信耶稣,耶稣的死能够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就能克服死亡而得到永恒生命。但是若我们拒绝相信耶稣,那么我们就与耶稣基督毫无关系,这导致我们必须死,必须自己付出死亡及一切痛苦的代价。
第四:「死亡」本身的死去。上帝应许在耶稣再来之后,在新天新地中,不再有死亡。也就是说,假如所有一切的创造物在新天新地中都有永恒的生命,那么就意味着,在新天新地中「死亡」会被彻底的除去及消灭,也就是「死亡」本身必须死去,我们才真正有永生的确据。
基督信仰所提到的这四种死亡,以及基督教对死亡的态度及观点,与其它宗教信仰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没有一个相同之处。没有其它宗教或是最聪明的哲学家曾经这样的谈论死亡,更没有听过死亡会死去的这种想法。因此,谁说宗教都是相同的呢?
天离地有多么的高,基督徒的信念与其它宗教信念之间的差距也有多么的深。下面就要透过讨论这「四个死亡」来认识基督教的死亡观。
七、人类始祖「亚当的死」及我们「每个人的死」
首先,我们要谈人类的祖先亚当的死。这是因为「亚当的死」与「后来每一个人之所以都会死」这两者之间乃是习习相关。这部份讨论到「为什么」会有死亡的问题,也就是「死」究竟从哪里来?
1. 死不是从上帝而来,死乃是从人的罪 (sin) 而来
现代科学认为:人会死的主因是疾病或老化。许多宗教也都认为: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死乃是自然的现象;既然是自然会发生的,就不用去烦恼这种无法改变的死亡事实与命运。有些基督徒可能也会质疑:死既然那么痛苦,为什么上帝要让人会死呢?
为什么上帝要将人创造成是一个会死的人呢?
然而上帝透过圣经告诉我们:人会死是「不自然」的现象,并且还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在上帝的创造计划中人原本是不会死的。不论是因为上帝最初所创造的始祖亚当与夏娃他们原本就不会有死亡(《罗马书》5:12-21),或是因为他们可以吃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而不会死
(《创世记》3:22);总之,在自然的情况下,人应该是不会死的,死亡不应该出现在人的生命中的。不会死的人才是自然的,才是符合神所创造的。
但若死亡不是自然的现象,那么这个死亡又是在那一种情况下才出现的或发生的呢? 为什么后来亚当夏娃以及所有后来的人类都会死呢?
上帝告诉我们:死的产生,乃是因为人违背上帝,成为一位罪人后的结果。当人有罪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就被罪隔绝了。一旦人脱离了上帝,死亡的邪恶势力就有权柄来掌管这个罪人的生命,阴间也有权柄来掌管这个罪人他死后的灵魂。
就如《以赛亚书》59:2说:「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 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诗篇》73:27说:「远离祢(上帝)的,必要死亡。」《罗马书》
5:12说:「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6:23说到:「罪的工价乃是死」7:13说:「叫我死的乃是罪。」《约翰福音》
8:24耶稣也说到:「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诗篇》18:5说:「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诗篇》89:48说:「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相关经文也见《
撒母耳记下》22:6、《诗篇》49:14-15)。
因此,死不是从上帝而来,而是从人而来。因为人有罪,而与上帝的关系断绝了,脱离了赐我们生命的上帝,以至于阴间及死亡的权势就能控制我们,它们可以透过疾病、透过身体的衰老、透过车祸或意外,来夺走我们的生命。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人,我们就都被死亡的定律所挟制,所以我们就都成为必死的人(《罗马书》7:1-14)。
我们都必须为罪付出代价;就好像当我们违犯某个国家的法律,会被判刑一样;当我们每个人有罪时,就必须为自己的罪付出痛苦以及死亡的代价。
可能有人会说:我从小到大都非常守规矩,从没有犯过什么罪啊! 你怎么说我是罪人呢?
你之所以认为你不是罪人,这是因为你对「罪人」的定义乃是:「触犯法律的人」。但是,在全知且圣洁的上帝面前,只要你曾经有虚假、说谎、自私、贪心、忌妒、骄傲、自夸、淫念、玷污身体、毁谤他人、怨恨苦毒、不正直、不孝顺、没有爱心及怜悯、亏缺了上帝荣耀、或不将上帝视为唯一的真神来遵崇祂等等;只要你曾经有任何一个以上这样的想法或行为,那么你就是罪人了。
(参考:《创世纪》1:26-6:12、《出埃及记》20:1-26、《以赛亚书》59:2、《罗马书》1:21-32; 5:12-21;
因此,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位罪人的依据不但只是依据我们外在的行为,还依据我们的内在的良心及道德方面。
所以「做了不该做的事」、「想了不该想的事」是罪,「不做该做的事」也是罪。在这样的标准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在无所不知及圣洁的上帝面前,都是不圣洁的「罪人」。就如《诗篇》14:2-3所説:「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 上帝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上帝的荣耀。」
因为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罪付出代价,而成为了一位必死的人。
<font COLOR="#. 罪从哪里来?
可是,罪又是从哪里来呢? 上帝的创造不是都很完美吗? 那「罪」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
这就说到了「亚当的死」。原本上帝在创造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时,乃是按照神的形象,将他们创造为圣洁无罪且能享有永恒生命的人,并且能与上帝有着直接的互动关系,能蒙上帝的眷顾与祝福。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后,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在伊甸园中有一颗树,叫做「分别善恶树」。上帝告诉亚当:伊甸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有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能吃,因为你若吃了必定死(《创世记》2:16-17)。
但是后来亚当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而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得罪了上帝,成为一位罪人;并且还因此将罪恶带入了这个世界。正如《罗马书》5:12-14所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
当我说:死是从罪而来,那么罪是从亚当违背上帝命令之后开始进入世界。可能有些人会不服气,为什么亚当一人做错事,但却要使所有人都必须受牵连。不过,我们要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因为始祖亚当犯罪,所以我们也必须承担「他的罪」。也不是说,罪透过遗传的方式从亚当一直传给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都成为了罪人。这段经文强调的是:在亚当第一次违背上帝的那一时刻罪进入了世界。亚当只是一个「预表」,彰显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撒旦或罪恶势力所引诱,而去犯罪的这个事实。所以这段经文说「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于是死就临到众人」;而不是说「因为亚当犯了罪,于是众人都成为罪人」。你看到这个重点了吗?
因此,罪是我们违背上帝的后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圣洁的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确都有罪,我们不但有许多不好的想法、也有许多罪恶过犯;也因此我们要为自己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
3. 为什么上帝容许罪的出现?
不过这里需要讨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上帝容许罪的出现?
全知的上帝应该会知道亚当可能会被撒旦引诱而去犯罪,为什么上帝还让亚当有犯罪的机会呢? 为什么要造分别善恶的树?
既然不要人去吃,就不应该创造那棵树啊? 既然创造了,为什么又不让人吃啊?
也就是说,假如上帝不造那棵树不就没事了,这样亚当就没有犯罪的机会,罪可能就不会进入世界,我们可能就不用死了啊?
甚至为什么上帝不干脆创造「不会犯罪的人」,或是不让魔鬼有机会去引诱人犯罪的机会,这样世界一片祥和,人都不会死,这不是更完美吗?
可能有些人还曾经想过:若是由他来创造世界,可能会比上帝的创造更加美好。
的确,上帝是可以造一个没有分别善恶树的伊甸园,或是创造不会犯罪的人。但是假如上帝让我们只有服从上帝的能力,而毫无犯罪的可能,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算是「机器人」,而不能算是「人」。甚至若是我们没有犯错的自由,那么我们就比机器或计算机都还不如,因为计算机已经从DOS经过95、98、2000、XP发展到现在的VISTA及Windows
7都仍然不断的犯错;若是上帝强迫让我们都不会犯错,或是我们一犯错就把我们delete或是update,那这样我们不是比一台计算机都还不如吗?
可见,正是因为上帝给我们有犯错的机会及自由,我们才真正的能被称为是尊贵的「人」,才是真正完美的人。
那么怎么样才知道亚当有真正的自由,什么才是他可以自由犯错的确据呢?
那颗分别善恶树正是亚当有自由、以及可以违背上帝的确据。因为所谓有「自由」,就是必须要在环境中提供一个让人能够有选择的机会。若是人只能遵守上帝命令,而没有违背上帝命令的机会,那么就表示没有选择,那么也意味着人没有自由。只有当人可以选择吃或不吃,选择遵守或违背上帝的命令时,才算是有真正的自由。
法国革命时,人民高喊:「无自由,吾宁死!」,意思是说:若是我没有自由,那么我宁可去死。可见自由重要到一个地步,它甚至比人的性命更宝贵。
创造人的上帝,当然也知道自由对人的可贵;因此,祂当然给人有自由。上帝不是创造一个完全只能接受其爱,听从其命令的「机器人」,若是这样,人就很可悲了,伊甸园就是很可怕的地方了!
上帝乃是创造一个拥有自由意识可做选择的「人」。就好像上帝也没有强迫还不是基督徒的人一定要相信祂,而是让他们能自由选择是否要接受上帝的爱与祝福。
因此,伊甸园中有不能吃的果子,以及人后来会犯罪违背上帝的命令,就证明了上帝的确给人自由。虽然在这个自由中,人可能会为做出错误的选择而付出死亡的代价,但是上帝仍愿意冒险的去给人选择的自由,因为上帝知道:在选择中,我们才有真自由;在自由中,我们的生命才是完美、完整与宝贵的。并且当我们自由中,愿意选择顺服上帝,那这样的顺服就远远胜过那在强迫下所不得以做出的顺从。这样从内心发出愿意做出讨上帝喜悦的选择,才能真正讨上帝的喜悦。
上帝在冒险
然而,另一方面,在上帝给我们人有自由去选择是否去犯罪的这个事实中,我们也更加的认识了这位上帝是怎么样的上帝。
当上帝在伊甸园造那颗分别善恶的树,当上帝给亚当有自由可以选择顺服上帝或是选择犯罪的时候,上帝正在冒险。上帝要冒着祂的命令被人藐视,祂的威严被人践踏的危险。
当亚当选择违背上帝,使罪恶进入这个世界时,上帝更是这个罪恶事件的受害者;因为上帝被人藐视,并且祂的美好创造也开始被人的罪所玷污。甚至上帝还开始背负起许多关于这个世界会如此不完美的责任与低批评。当人选择犯罪时,上帝及祂所创造的世界也跟着遭殃。
其实,当上帝在伊甸园造那颗分别善恶的树,当祂给人类自由是否顺服祂时,上帝就早已知道祂自己可能要付出的严重代价,包括必须要牺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上帝都知道,然而上帝仍然愿意冒险。伊甸园中的「分别善恶树」正是上帝在冒险的记号。
然而,上帝爱我们爱到一个地步,祂愿意在爱中牺牲自己;即使当我们否认上帝的存在、拒绝祂、羞辱祂、犯罪违背祂时,祂仍然不愿意剥夺我们的自由,祂仍然默默的在那里接受羞辱。上帝在冒险中受苦,祂也在受苦中继续爱我们,并在爱中继续冒险。事实上,祂正在继续经历着被人们拒绝、藐视、及羞辱。然而,上帝愿意冒险,祂愿意继续的在那里等候我们悔改,等待着我们归向祂,接受祂的爱。
从亘古到永远上帝的爱没有改变。正是在人犯罪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上帝那无比的大爱。正是在这里我们才真正理解为何《诗篇》103:8-10会说到:「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面对上帝这样爱我们,愿意为我们而牺牲自己的上帝,我们怎么还能拒绝祂的爱及祝福,拒绝顺服祂的旨意呢?
5. 上帝所赐的自由与剥夺自由的人
另外,我们也从上帝赐给我们自由可以选择的这个事实中,我们还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即使当上帝知道人们可能会选择拒绝祂、违背祂时,上帝仍然给我们自由,并且尊重我们选择。就是在上帝是这样的尊重、并看重人的自由中,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由的基础,以及人自由里面的最高尊严与价值。
也就是说,人的自由乃是上帝所赐,是上帝所赋予的。假如上帝是这样的看重人的自由,并且当人滥用这个自由去选择拒绝祂、违背祂时,上帝都没有剥夺我们的自由,那么做为一个人的我们,岂能去剥夺另一个人的自由、以及不让他们有在自由中选择的机会呢?
特别是,假如上帝都在宗教上给我们自由,去选择相信祂或是拒绝祂,那么我们岂敢剥夺其它人在宗教上的自由呢?
这就是「人权」的最高基础。自由是上帝所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自由的基础乃来自于上帝,而不是来自于政府或法律。政府或法律只是规范我们不会滥用自由,而并不是赋予我们自由。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自由,因为上帝已经赐给我们。
因此,任何人,不论是一个官员、一个集团、一个政府,只要他用不公义的手段、用违反上帝的方式去剥夺其它人自由,这样的人他们拿走的不但是属于别人的东西,更是属于上帝的东西。这样的人他们挑战的不是个人,而是挑战上帝。当我们剥夺其它人的自由时,我们乃是在向上帝宣战,并且是极端的藐视上帝。
你现在意识到这些人的大胆了吗?
然而,这些人虽然这样的践踏羞辱上帝,但是上帝仍然给他们自由、仍然继续容忍他们。上帝的爱正是在这些可恶的罪人身上显为大。上帝仍然愿意等候他们悔改,等待着他们归向祂,接受祂的爱。
总结的来说,死亡不是自然的现象,也不是来自上帝的创造,而是来自于人的罪。因为人有罪而必须付出死的代价。死是罪的后果,罪是死的成因。所以要解决「死」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罪」的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徒总是开口闭口就说别人是「罪人」,因为大多数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位会死的人,但很少人感觉到自己是一位罪人,更少人会知道他们之所以会死,是与他们的罪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先意识到自己在上帝面前是一位罪人,然后才能朝这个方向寻找到死亡问题的答案。
八、耶稣基督的死
基督信仰的最核心就是在谈论着「耶稣的死亡」。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2:1-2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基督信仰主要就是在述说:为什么耶稣基督这个人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会与我们所有人的死亡有关系?
而这个信仰的中心信念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替我们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所以凡信靠祂的人都可以罪得赦免、出死入生,获得上帝在基督里所赐的永恒生命。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解释这个死亡的真理。
<font COLOR="#. 基督代替人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
人因为违背上帝,成为一位必死的罪人。虽然有许多人根本不在乎他们会死,他们也不想去寻找能够解决死亡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位上帝既然爱我们,所以祂愿意主动来解决我们会死的这个问题。
既然死亡的问题来自于人的罪,是我们的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了,是我们的罪让阴间及死亡权势可以控制我们,使我们而成为了一位必死的人;因此要解决死亡的问题,就必须要先解决罪的问题。当我们没有罪的时候,就能与上帝和好,就不必受到死亡权势的控制,就不需要为罪付出死亡的代价。
而上帝解决人有罪的方法就是:祂差遣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让耶稣成为我们的代罪羔羊,去代替我们付出罪的代价,也就是死亡的代价,并且是死在最痛苦的十字架上;使我们的罪能够因为耶稣的牺牲而被上帝所赦免。因此凡是愿意信靠耶稣的人,我们的罪就能被赦免,而成为一位无罪的人,能与上帝和好,并且成为上帝的儿女;从此我们的生命乃是在上帝手里,而不是在阴间或死亡的权势里;我们在基督里不但可以不死,还能得着永恒的生命。
《罗马书》7:24-25说:「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约翰福音》3:16记载:「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5:24-25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11:26耶稣说:「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罗马书》5:21说:「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藉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罗马书》6:23说:「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 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现在只要我们愿意信靠耶稣,我们的罪就能被上帝赦免,我们就能与神合好,使我们能透过祂的死,而克服死亡的势力。因此,上帝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目的正是要解决人会有死亡得问题。耶稣的死正是作为替我们对抗死亡的事件。照道理说,死亡就是死者与任何一切关系的完全断绝。我们的死跟别人毫无关系,别人帮不了我们,我们也帮不了别人。但是耶稣基督却不一样,祂是上帝的儿子,祂是神,所以祂有能力可以介入我们的死。
然而,耶稣不是用神迹大能来拯救我们脱离死亡,乃是用牺牲祂自己生命来拯救我们。假如连耶稣都愿意为我们的罪而牺牲自己生命,上帝怎么会不赦免我们的罪呢?
假如耶稣都这么看重我们,愿意用祂的「死」来换取我们的「生」,上帝怎么会不看重我们呢?
假如连耶稣爱我们到一个地步,愿意为我们而受苦受死,上帝怎么会不爱我们、不与我们和好呢?
《以弗所书》2:13-16说:「你们从前远离 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祂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 神和好了。」
《歌罗西书》1:20-22也说:「既然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你们从前与 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但如今祂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
因此,虽然所有的死意味着一切关系的完全断绝,但是耶稣的死恰恰是使得所有死的关系都重新恢复了生机,甚至连我们与上帝之间断绝的关系都可以被恢复。这就是十字架的大能。所以,《哥林多后书》5:17描述我们基督徒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让我们都不再被死亡所控制,使我们与上帝和好,成为上帝的儿女,有一个崭新及盼望的新生命。
不过,虽然上帝已经提供给我们解决死亡问题的答案及办法,但是祂并没有强迫我们去接受。若是我们拒绝上帝所提供的方法,我们仍然必须无助的面对死亡,并且只有死路一条。就好像,医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到医院去接受他所提供的治疗,我们的疾病就会得到痊愈;然而若是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个治疗,那么我们的疾病仍然无法得到痊愈。
因此,当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之后,神那边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现在就是人这边的响应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信耶稣,透过信靠耶稣去接受神所赐的这个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及死亡的恩典。其它什么都不用做,因为上帝已经在基督里都替我们完成了一切,而耶稣也已经在十字架上付出了一切,祂代替我们的罪付出死亡的代价。
救恩虽是我们白白得到,却是上帝及耶稣付出极重代价所成就的
不过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只要相信耶稣,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就能「不劳而获」的白白得到基督的救恩,但是这不是意味着这个恩典是廉价的;恰恰相反,这个恩典乃是上帝及耶稣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使我们能够白白的得到的。上帝付出了祂的独生爱子,耶稣付出了祂的宝贵生命;并且上帝及耶稣都经历到极大的痛苦,我们才得到了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及死亡的恩典。
(1) 耶稣在肉体上的受苦
毫无疑问的,耶稣为了使我们得救,而经历到许多极大的痛苦,最后也在痛苦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基督的受难不是从罗马兵丁逮捕、鞭打祂才开始的,耶稣从一出生的那一时刻就开始在卑贱的环境中受苦。马槽不但是谦卑的记号,也是受苦的记号。耶稣开始宣讲福音时,祂没有固定的居所,也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路加福音》9:58)。
祂被钉十字架前,乃是先遭受到严重鞭打。当时鞭打耶稣所用的刑具是上面有铁钩的鞭子。鞭子抽下去的时候,铁钩会连皮带肉的从人身上扯下来。一鞭下去,抽起来时,鞭子上都是皮块肉块。血是喷出来的,不是流出来的,因为连血管都会被鞭子钩出来。
耶稣受完鞭刑之后,不久就被钉十字架。在执行钉十架的刑罚时,执刑者为了不让罪犯的手乱挣扎,他会非常用力的让铁钉在一瞬间穿过手而牢牢的钉在木头上。也是在一瞬间耶稣经历到皮肉被撕裂,手骨被敲碎的剧烈疼痛。当耶稣还在承受这个疼痛时,很快的,另外一只手的剧痛便跟着发生。脚部被钉时,痛苦比手更加剧烈,因为脚步的肉及骨头都更大,执刑者会用更大的力气将铁钉穿过脚而将钉子钉进木头。
最后,更厉害的是,要把木头从地上拉起来,将十字架竖立起来。这时耶稣整个身体的重量都是由被撕裂的手脚肌肉与被敲碎骨头来承受。通常到着里,受刑人都差不多会痛到昏死过去。但是由于身体被极度扭曲,导致呼吸不能顺畅,在缺氧的情况下,为了要得到适度的呼吸,身体又会很快的从昏死状态中惊醒过来。一醒过来,耶稣又会立刻感受到双手双脚所传来的剧痛,但同时却还要想办法挺起身体去吸到一口气。可是只要身体一有点换晃动,双手双脚的疼痛便更加剧烈。就是在这种昏死与剧痛的循环中,被钉十字架的罪犯尝到了人类所能承受与经历的最大痛苦。
十字架刑罚是为了对付罪大恶极的犯人所设计的,所以它的目的不是要让犯人很快的死去,而是要让犯人在最痛苦的情况下,以最慢的速度死去。因此铁钉会避开耶稣的动脉血管,使得血流出的很慢而不会这么快死去,这样才能让祂受尽苦痛的折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大约有六小时(《马可福音15:25-37》)。祂是无罪的,然而耶稣却为了我们,在十字架上受尽了人世间最大的羞辱、折磨与痛苦。
此外,鞭刑是罗马帝国在死刑之外最重的刑罚,而钉十字架又是死刑中最痛苦的刑罚。这两种刑罚都是用来对付罪大恶极的犯人。耶稣虽然没有任何的罪恶过犯,却同时遭受这两样最重的刑罚。我们很难知道为什么耶稣已经被宣判钉十字的刑罚,但是却在执行死刑前还要让他受到鞭刑,一个没有犯任何罪的人,却承受两种最重的刑罚,这非常非常的不合理。
然而,耶稣为了我们,祂愿意在那里默默的承受刑罚与痛苦,并没有反抗、也没有为自己辩护。正如《以赛亚书》53:4-8所说:「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 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2) 耶稣在心灵上的受苦
除了在肉体上受苦外,耶稣也为了我们在心灵上承受极大的痛苦。当上帝在万世之前预定要差遣祂的爱子耶稣到世上,耶稣就开始预备自己成为我们的代罪羔羊。耶稣还在马利亚怀里的时候,就被指责是未婚怀孕的私生野种。当祂在替人治病赶鬼的时候,被人指责是靠着魔鬼的势力在行神迹。和祂朝夕相处的门徒出卖祂。祂在被捕的时候,所有门徒都逃跑、甚至有人不认祂。
耶稣在替我们受死的时候,乃是在众人面前,赤身露体的被羞辱、被钉十字架。在当时的罗马帝国,只有最可恶、最下流、最严重的罪犯才会被处以钉十字架的刑罚,所以耶稣作为一位受十字架刑罚的罪犯,他不但会被罗马兵丁打耳光、吐口水,就连观看的民众也可以向他丢石头、吐口水。请问,你没有犯罪或是做任何的错事,但却有二、三十个你不认识的人往你脸上吐口水,这时你心理会有什么感受?
通常我们都会想到耶稣在钉十字架过程中身体上受到极大的痛苦,但我们常常忽略耶稣在受难过程中,他的心灵其实也受到极大的痛苦。
最令耶稣痛苦的是,当祂的肉身在十字架上经历到极大的剧痛时,祂的父神竟然离弃他。《马太福音》27:46
及《马可福音》15:34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叫:「我的神! 我的神!
为甚么离弃我?」耶稣可以在鞭刑及十字架刑罚的剧烈疼痛下,毫不吭声、没有怨言的默默承受。但是,当祂经历到被父神遗弃时,这样的痛苦对祂来说比鞭刑及十字架还更难以忍受,于是祂大声喊叫出来。耶稣那时心灵上的痛苦可以想见,是大大超过肉体的痛苦。
虽然福音书总是告诉我们:圣父爱圣子并且喜悦祂,圣子与父神总是合而为一、总是不分不离 (《马太福音》3:17
、《约翰福音》17:11-26);然而,当耶稣在最痛苦、最需要父亲帮助的时刻,却遭遇到父亲的遗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连一位地上父亲当他看着正在死去的小孩,即使他无法做什么,至少也都会陪伴着、安慰着将要死去的小孩。但是这位慈爱且全能的上帝,怎么会在那一个关键时刻,抛弃祂的独生爱子呢?
这一切还是都因为我们的缘故。当耶稣在十字架上,一人承担着世人的众罪孽,在那一时刻原本圣洁的神子耶稣,却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为罪大恶极的罪人;在那一时刻连慈爱的天父上帝也必须向祂转脸。此外,全能的上帝在那一个关键时刻也不能干预这个神圣的救赎计划;因为必须要由耶稣亲自承担我们世人的罪,代替我们受鞭打、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这个救赎世人脱离罪恶与神和好的计划才能成全。若是上帝或耶稣自己用了任何神迹去减轻受苦的程度,那么耶稣就没有完全的代替我们在受罪,那么救赎的工作就是不完全的。可见,耶稣为了救我们的缘故,乃是真实的在身体及心灵上付出极大的牺牲、经历极大的受苦,这可能就是耶稣之所以必须要同时承受鞭打及十字架两个最重的刑罚之原因。
为了使我们能够脱离罪恶及死亡,并能与上帝和好,耶稣不但要承受身体上被鞭打及钉十字架的痛苦,在心灵上祂还要承受被人被神遗弃的痛苦。耶稣早已知道祂所要承受的巨大痛苦,所以祂在课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非常的忧伤,曾经三次呼求上帝让他可以不要受这样的痛苦。并且耶稣是圣洁无罪,根本不须受死的。然而,祂爱我们,祂为了我们,祂甘愿受苦,使上帝的旨意能得到成全(《马太福音》26:16-46),祂甘愿代替我们受死,即使是死在最羞辱、最痛苦的十字架上。
(3) 上帝的受苦
然而,当耶稣在那里喊叫父神时,上帝不是逃到另一个世界去享受一下清静,让耶稣一个人自己在十字架上受苦,然后过三天再回来耶路撒冷让耶稣从死里复活。不是的,当圣子在受苦时,全知的父神乃是更加的受苦。在座中有儿女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儿女的手被刀割伤时,你的心就如同被刀割到那样的难受。父母所经历的苦其实是比儿女所经历的刀伤之苦还要更加的痛苦;父母宁可那一刀是割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儿女的手上。所以在《
撒母耳记下》18:33,戴维会说:「我儿押沙龙啊!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龙啊,我儿!我儿!」
当耶稣在为我们在受鞭打及在十字架上受死时,作父母的你可以想见上帝父神祂所经历的痛苦。耶稣的身体在流血时,上帝的心也在淌血。当全能的上帝眼睁睁的看着独生爱子在那里受苦受死,自己虽有能力却无法干预,你可以想象:圣父在那一时刻心理有多么的煎熬与痛苦。
我相信当耶稣在那里大声喊叫「父神祢为何离弃我」时,在那一刻,不但圣子心碎了,圣父也心碎了。当耶稣在那里经历到被父神遗弃的痛苦时,上帝也经历到被迫与爱子分离的痛苦。就在十字架的那一时刻,圣父与圣子彼此都经历到从亘古到永远以来最痛苦的时刻。
因此,上帝不是逃到另外一个地方,而是与耶稣一同在那里经历被钉十字架的痛苦。做父母的能体会:上帝在那时所承受的痛苦可能比圣子还更加倍,并且祂在受苦之中不能喊叫,也不能干预,只能无能为力的在那里默默承受儿子对祂的控诉。
在对自己独生子的爱与对我们世人的爱之间,上帝做了选择;祂选择爱我们,而让自己的独生爱子钉在十字架上。为了我们,上帝甘愿舍弃自己的大能,并且使自己成为一位无能的父亲。
3. 上帝及耶稣在十字架的受苦成为我们得救的确据
我们要知道:
至高尊贵的圣父与圣洁荣耀的圣子是不必要经历这样的苦;圣父没有做错,圣子也没有犯罪。然而,耶稣爱我们爱,为了使我们能得救,祂甘愿为我们在十字架上承受人世间最大的羞辱与痛苦。上帝爱我们爱,为了使我们能出死入生,祂甘愿放弃祂的大能,无能为力的在那里看着自己的爱子受苦受难,祂愿意在自己儿子面前成为一位软弱无用的父亲,并承受一般父亲都不会经历的巨大痛苦。
从这里我们稍稍的体会到:圣子对我们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圣父对我们是何等的有怜悯、有恩典、且有丰盛的慈爱。神对我们的爱是超过人所能测度的
(《以弗所书》3:18-19、《诗篇》103:8)。
因此,我们的得救确据,不是来自于上帝的大能或耶稣的神迹,而是来自于上帝及耶稣在十字架的受苦。所以,保罗说:「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加拉太书》6:14)。」 也说:关于神的奥秘,我们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哥林多前书》2:1-2)。」十字架乃是上帝及耶稣受苦的记号,也是我们得救的记号。也正是在上帝及耶稣在十字架的受苦中,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是属于上帝的儿女,并且在基督里已经出死入生、得着永恒的生命。
4. 上帝与基督的爱使我们能白白的得到救恩
《诗篇》103:4说「上帝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而上帝乃是透过祂的爱子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使我们能出死入生。十字架就是拯救我们脱离死亡,并彰显出基督爱我们的记号。也因此,基督信仰的记号不是圣诞节的马槽,也不是复活节的空坟墓,而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而这个十字架的信念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因此没有传讲基督十架的信息,可以说就没有谈到基督信仰。
你愿意相信这个十字架的真理吗?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原本是尊贵荣耀的神,但祂因为爱我们,所以愿意用祂自己的死,来让我们可以不死。这样的爱只有真正的神才可能会给予;要成就这样牺牲及拯救的行动,也只有真正的神才能做成。神对我们这样的大爱,我们怎能拒绝呢?
我们只要信靠耶稣,就能与上帝和好,我们便能克服死亡,并且能成为神的儿女得着上帝的祝福以及永生,这样的福音我们怎能拒绝呢?
若我们拒绝接受上帝透过耶稣要给我们的拯救及祝福时,那么耶稣基督的死就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这意味着:不信靠耶稣的人,阴间及死亡就能掌控着他们的生命,他们也必须为自己的罪付出死亡及痛苦的代价。就如《约翰福音》3:36所说:「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或许有人会怀疑说:天底下哪有这种「不劳而获」的事,不用做善事、不用捐钱、不用吃健康食品,就可以得到永生及祝福?
你看,人和人之间呼互相欺骗久了,都不再相信会有「不劳而获」的事。
所以现在反而是「劳而不获」的欺骗手法比较广泛的被许多受骗人所喜爱,传统中那种经典的「不劳而获」之诈骗手法已经很难骗得到人。的确,现在的智能型诈骗者都是让你心甘情愿的给出许多钱,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相反的,传统的那些经典的中大奖诈骗手法,一般高级的知识骗子已经不屑使用;因为他们知道「不劳而获」已经让人厌恶,新的潮流乃是「劳而不获」。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新闻还是常常的在报导: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继续相信「没有买彩券,却能中大奖」的这种事。我相信:那些仍然还会被中大奖的方式所欺骗的人,他们都是拥有了一般人所没有的信心;在一般人都已经无法相信的地方,他们仍然坚持相信;他们这样的信心是大的,也是令人惊讶的。他们的信心证明了我们人的信心是可以有多么的大。若是你曾经被这种中大奖的手法骗过,希望这样的解释能给你一些安慰;因为你在想不到的地方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你也对于骗子他们一家人的需要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当你发现被骗的时候,不要从你所失去的方向去想,而是朝着你所贡献的这部分去想,这会帮助你尽快的走出黑暗、进入光明。
的确,现代人宁可接受「劳而不获」,而绝不相信「不劳而获」。因此他们不接受信耶稣就能得永生的这种「不劳而获」的事,他们认为:人一定要经过辛苦的做善事及修练才可能获得上帝的祝福。他们怎么样也要做一点付出、受一点苦,心理才会踏实。然而,这种有「功」才有「得」的信念,想用自己「功德」来赚取上帝「报答」的信念,结果就是「劳而不获」,因为这不是上帝所提供的方法。就好像我们想用自己的方法,而拒绝接受医生的治疗方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我们的疾病更加严重。
在人的社会中,妳可以不在相信会有不劳而获的事;但是在神的应许中,你可以放心的去相信。因为上帝是信实的,祂不会欺骗我们。如《雅各布书
1:17》所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上帝的信实与慈爱,永不改变。
并且,一位真正爱我们的上帝,祂不会订立许多严格条件,或是设立很高的门坎来阻止人接受祂的祝福;相反的,祂会透过很简单的方法,让人很容易就能得到祂的祝福!
而这个方法就是「相信耶稣」。基督徒所谓信耶稣,特别指的就接受并信靠上帝透过耶稣在十字架的拯救恩典。这就是上帝透过耶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辖制、脱离死亡的方法。
虽然这个信念看似非常简单,但许多人仍然宁愿相信自己、不愿相信耶稣。另一方面有许多人虽然表面上相信,却不是全心全力的相信,这样也无法蒙神祝福。盼望每一个都能早日在耶稣基督里真正的与神合好,得着永生及祝福。
九、在基督里的永生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信耶稣的人可能会这样质问:你们基督徒到处跟人家说:「信耶稣、得永生」,但是为什么妳们私底下都在那里偷偷的买棺材?
每位基督徒死后也都躺在棺材里,这样你怎么能说上帝救我们脱离死亡呢? 假如信耶稣有永生,为什么基督徒还要去买棺材呢?
这个问题可能会问倒许多基督徒。圣经到底有没有骗我们? 我们到底有没有在骗别人? 我们信主这么多年,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是否会恐惧,靠的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了解。这也是基督教死亡观的一个重点。下面我们要讨论到「永生」的议题。
「在基督里沒有死亡的永恒生命」是什么意思呢? 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圣经告诉我们:人的整全生命主要包含着灵魂与身体这两个部份。永远的生命是指:人的灵魂与身体都不会灭亡,而能永远活着。首先,我们要讨论「灵魂的永生」。
<font COLOR="#. 基督徒肉体死后,灵魂到主那里去
许多现代人不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当他们说「某某人死了」的时候,他们不但是说:那个人的身体已经死了,而且还意味着那个人永远的灭亡、永远的消失了。因为假如人只有身体,那么当身体死了时,人就什么都没有了。现代人说到死亡时,是不考虑灵魂的部份的。
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人,包括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医生、科学家都相信人有灵魂。许多当代科学家甚至已经用科学实验证明了人类灵魂的存在。上帝也透过圣经告诉我们,灵魂不但存在,而且她的重要性并没有比肉体还低。例如,《雅各布书》2:26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
包括许多的不是基督徒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相信人不但有灵魂,而且灵魂是不死的;人的身体死后,灵魂仍然会继续活着。那么人死后,灵魂会去哪里呢?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应许凡信靠耶稣的人,在他们死后,主耶稣要把他们接到天上,与主同在。所以当我们死后,虽然我们的肉体虽然是躺在棺材里,但是我们的灵魂会被接到主那里去。
《约翰福音》14:1-3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 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路加福音》23:43说到:有两位罪犯和耶稣同一天被钉十字架,有一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并求主耶稣纪念他。耶稣对这位信靠他的罪犯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可见信靠耶稣的这位罪犯,在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天,他的灵魂就会被接到天堂,到主那里享受福乐。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8也说到:「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 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信靠耶稣的人在死后,不是就灭亡了,也不是被关在棺材里,而是他们灵魂会被接到主那里去,与主同住,享受福乐。因此对基督徒来说,死亡不是灭亡,不是终结,而是要去见那位我们所爱、而他也爱我们的主,与他同在享受福乐。
所以,保罗在《腓立比书》1:
23才会说到:「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圣经用「好得无比」来描述基督徒死后与主同在的情况。那是一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到的最完美状况。由于我们都是住在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因此,我们所想到的完美情况,也都是不完美的。任何的描述或比喻都会贬低在永恒中那种与主同在那好得无比的完美情况。
<font COLOR="#. 不信的人死后灵魂会到阴间
但是上帝也透过圣经告诉我们:只有那些信靠耶稣的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被主接到天上,到主耶稣那里,因为主已经为信靠祂的人预备地方。至于不信耶稣的人,当他们的身体死亡时,他们的灵魂则会到阴间去受苦
,因为阴间的势力掌控着他们的生命。
《路加福音》16:19-31耶稣说到一个故事:有一个有钱人天天奢侈的过生活,却不肯怜悯他家门口一位叫拉撒路的乞丐。这个有钱人死后灵魂到阴间去受苦,而那个乞丐拉撒路死后却到天上与亚伯拉罕一起享受福乐。于是那个有钱人在阴间恳求亚伯拉罕打发拉撒路到阴间施舍一点水给他喝,但亚伯拉罕对他说:天上与阴间这两边是无法来往的,所以他无法帮上忙。于是有钱人接着说:既然这样,请你打发拉撒路到我家,去向我的五个还没死的兄弟做见证,让他们有机会能悔改,免得死后和我一样到阴间受苦。亚伯拉罕回答他说:但是圣经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你的兄弟他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在死后不会到阴间受苦。
有钱人接着回答说: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一定会悔改的。最后亚伯拉罕对他回答说:若他们不肯听圣经里面的话,即使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也是不会听劝告的。
从这里我们知道:没有悔改信耶稣的人,死后他的灵魂会到阴间去受苦。相反的,信靠神的人,他的灵魂必要天上享受福乐。所以,《诗篇》16:10和《使徒行传》2:27同时应许:「因祢(上帝)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祢的圣者见朽坏。」《诗篇》49:15说:「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
3. 基督徒肉体的永生
可能有些人会说:即使基督徒死后他们的灵魂会到天上那里去;但是既然他们的肉体还是跟其它不信的人一样的死了,这样你怎么能说信耶稣能得永生呢?
此外,圣经里不是宣称:基督徒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可是所有死去的基督徒不是都躺在棺材里面,从来都没有醒过来,你怎么能说:他们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呢?
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肉体的永生」。
的确,圣经不是称基督徒是「死了」,而是「睡了」。这是基督教信仰一个很特别的思想。例如《哥林多前书》15:3-6说到:「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可是,不可否认的,那些与主最亲近的门徒都死了,并且都经化成灰了,没有一个活到现在,更别说能活到永恒。这样我们怎么还可以硬说他们是「睡了」呢?
的确,许多基督徒都变成灰了,这样要怎么睡呢? 怎么可能还会醒的过来呢?
不过,虽然表面上基督徒是像一般人那样的死了,然而,真实上他们真的是「睡」了,而非「死」了。
《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7说到:「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上帝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哥林多前书》15:
50-54说到:「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在前面我们曾经说到:当基督徒的肉体死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到主那里去,享受福乐。而上面这两段经文则告诉我们:当主耶稣再来时,主会让我们在棺材里的身体复活,并将我们在天上的灵魂重新带回到我们的身体,并且那时这个复活的身体将会是一个不会再朽坏、不再有病痛及死亡的身体。在那之后,我们就会进到新天新地中,与主同在,享受那永恒的福乐,这是《启示录》21:1-5那里说到的上帝之应许。
就是这几段关键的经文解释了为什么基督徒有永生的生命,而没有死亡;以及为什么基督徒是「睡了」,而非「死了」。
详细的说,情况是这样的:当基督徒死后,我们的灵魂到主那里享受福乐的这段时间中,我们是完全感觉不到「我们在坟墓里的那个身体」正处于死亡的状态;这是因为在那段时间中我们唯一有感觉的灵魂部分,那时正在天上享受福乐,所以我们当然感受不到「
身体死亡的发生与存在」。
接着,等到主耶稣再来时,我们死去的身体在那一时刻就会复活;然后我们的灵魂就会回到那个复活的身体内。在这段时间中,当到我们的身体又重新运作、重新有感觉时,我们感觉到的却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健且永远不会再死亡的身体,是个会与主永远同在的身体。
从这里我们看到:我们基督徒在整段死亡过程中,我们的灵魂及身体根本就没有感受到死亡的发生。正因为如此,基督徒可以宣称说:我们不会经历到死亡。
所以,从「灵魂的角度」来说,基督徒的灵魂的确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从身体死前、到死后,最后到复活,灵魂都一直在活动,一直有感觉。在这个意义之下,我们完全可以说:「基督徒有永生」,没有问题。
而从「身体的角度」来说,基督徒的身体表面上是死了、是躺在棺材里,但实际上的确是「睡了」。关键在于:若是躺在棺材的那一位基督徒还会醒来,那么就不能称他为「死了」;因为死了意味着灭亡,是不会再苏醒过来的。相同的,即使一位基督徒化成了灰,但只要他还会完整无缺的再醒过来,那么也应该算是「睡了」,而不是「死了」。
事实上,单是从「生理学」的感官层面来说,由于基督徒的身体本身根本没有感觉过死亡,而是感觉到一段长时间的睡眠。我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更明白了。
比如说,有一天我死了,家人把我放到棺材里;那个棺材是我死前自己亲自到棺材店仔细挑选、并且在那里试躺之后,觉得非常满意所以就先买在家里放着的那口棺材。有的时候,一些从远方来的朋友,他们在我家过夜时,因为我家没有多余的床,所以朋友们也都不嫌弃的睡在那个棺材里面。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我害怕他们睡在里面会着凉,所以还会帮他们把棺材盖给盖上。
好! 请问:当我死了之后,我躺在棺材里面的那个身体还能够感觉到那口棺材非常舒适、或是感觉到棺材里面很冷吗?
假如不能,那么请问我还会知道我自己的肉体正在腐烂和发臭吗? 我根本不知道。
接着,当主耶稣再来时,那个在棺材已经腐烂的身体将会从死里复活,然后转变成一个永远不朽坏的身体;在那一个时刻,当我的身体重新开始有感觉了,我感觉到的却已经是一个非常健壮的身体。
也就是说,我的身体在从「死亡开始发生」的那一刻,一直到「复活之前」的这一段躺在棺材中的时期,我是身体根本没有知觉的,也因此根本就感觉不到死亡。等我的身体从死里复活时,开始有感觉时,感觉到的又已经是一个非常健康强壮的好身体。因此在我的「记忆」或「感觉」当中,根本不存在有着有任何「死亡」或身体腐烂成灰的记忆或感觉。
那么,假如我的身体根本没有感觉死过,在我的记忆中也没有记得有死过,这样从身体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经历过死亡。既然如此,那个在棺材中的死亡时期,就等于是在「睡觉」。而我从死里复活的那个状态,就等于是从「睡眠」中「醒来」的状态。因此在这个意义之下,我们可以说:基督徒有永生,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死,只是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睡眠。对基督徒来说,棺材只能算是一张床,而不是装死人的箱子。
我们可再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情况,使大家更明白。假如有一天,美国总统在夜晚开车途中,由于太过疲劳而睡着。在睡眠中,他的车撞上一根电线杆。由于撞击非常强烈,受伤非常严重,他当场就立刻昏倒过去。然后他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由全美国最顶尖的医师开始用最先进的设备
抢救他。他在三个月的治疗过程中都没有醒过来。等到他三个月后他从家中清醒过来时,他的所有伤势都早已完全复原。
由于此时他的记忆中只有当天夜晚车祸前开车的记忆,他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车祸及受伤接受治疗的那一段记忆,再加上他感受不到身上有任何伤势,所以他还以为自己就像是平常一样的从睡眠中醒了过来。若没有身旁医护人员的解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曾发生过几乎要丧命的车祸,而且还昏迷了三个月。
同样的,对于那些在将来还能够从死里复活的基督徒而言,他们的外表上虽然像似死去,但实质上却是睡着了。因为死亡既然并不真的存在他们的感觉及记忆中,那么死亡的过程就只是一个还会醒来的长眠过程。若没有旁边的人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我已经在棺材里躺了二十年。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更清楚了。当今科学界有提供「低温冷冻人体」的服务。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和美国人体冷冻机构(Cryonics
Institute)。这个服务就是:当你死去的那一刻,尽快将你以超低温方式冷冻起来,等到50年后,医学发展到有足够能力把你从死里救活时,到时再把你解冻,使你可以死里复活。目前已经有上百位有钱人相信日后医学技术能使人死里复活,所以愿意花大笔钱把自己冷冻起来。这些人他们因为很有钱,所以可以不买大棺材,而是买大冰箱。别人在扫墓的时候是去坟墓那里「除草」,他们的家人扫墓的时候是去冰箱上「除霜」。
假设一切理论及设备的运作都很顺利,那么50年后当科技让这些人解冻并且重新活过来时,这些人他们的记忆、感觉、知觉都会与他们在50年前时的那样。他们不会感觉到他们曾经躺在冰箱里面50年,只会感觉到好像睡了一觉,而现在睡醒了!!
假如连许多不信主的人都相信靠着医学的科技就能使死人复活,为什么我们不愿相信这位创造生命万有的创造主能使我们从死里复活呢?
启示录说到:在这位主面前,即使连大海都要交出死人让主将他们从死里复活(《启示录》20:13)。我们还不相信上帝的大能嘛?
基督徒这种没有死亡的生命似乎一般人很难理解。其实,这种没有死亡的生命,就好像是一般人一天生活的扩大写照。比如说:当我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就好像人处在一天的早上阶段;总是精神饱满、精力旺盛,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
到了壮年时期,就好像人到了中午。日头虽然炎热,但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体力非常够用。
中年时期,就好像到了下午。工作虽然还没做完,但体力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晚年时,就好像到了一天的晚上。已经非常疲惫,虽然还想要做一些事,但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只能够想,却无法做。
而在死之前,就好比是夜里躺在床上时,心里最盼望的就是:希望能赶快睡着,使身体得着休息,迎接明天的到来。
而当我们「睡了」之后,等到再醒来时,将会是一个美好又崭新的一天。
基督徒的生命就像是这样,虽然我们在面对死亡时会有一些挣扎与痛苦,就好像在睡前难以入眠的痛苦一样;但是当睡着了之后,再醒来时,便是一个崭新的永恒生命的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不是「死了」,而是「睡了」。死了就是灭亡,而睡了却还会苏醒。上帝带领基督徒不会经历死亡,而是经历睡了又再苏醒的转变过程。
因此,不论从「灵魂不死」或是从「身体会复活」的角度来说,基督徒的确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信耶稣的确能得到永恒的生命。所以基督徒的死,并非是死,而是睡了。对基督徒来说,我们去买棺材只是让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地方可以长时间的睡在那里,而不是说我们永远死在里面。对基督徒来说,棺材是用来睡长觉的,而不是用来放死人的。
这是基督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之一。基督教只有「睡了」的信徒,没有「死了」的信徒。
所以《路加福音》20:34-38记载,耶稣说:「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因为他们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样;既是复活的人,就为神的儿子。至于死人复活,摩西在荆棘篇上,称主是亚伯拉罕的神,艾萨克的神,雅各布的神,就指示明白了。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祂那里,人都是活的。」「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马书》14:8)。」我们是属神的儿女,我们在基督里都有
永恒的生命。
十、「死亡」本身的死
当主耶稣再来时,死亡本身将会死去
《启示录》21:1-5说到:「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因此,当主耶稣再来的日子,基督徒们将要从睡中苏醒过来,并且被改变;然后上帝将引导基督徒们,进入好的无比的新天新地。在那里不再有死亡,乃是永恒的生命。在新天新地中,没有人会死去,那么表示什么呢?表示「死亡」会死去。
所以《以赛亚书》25:8-9说:「祂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到那日,人必说:「看哪,这是我们的 神;我们素来等候他,他必拯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他,我们必因他的救恩欢喜快乐。」
当我们信靠耶稣后,我们的生命就在主基督里面,蒙神的带领与眷顾。即使我们肉体死了之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到主那里去,享受福乐。等到主再来后,主会让我们的身体复活,使我们的灵魂重新回到我们的身体,并且那时我们那个复活的身体将会是一个不再有病痛及死亡的身体,然后我们将要到新天新地中,与主同在。
因此,主耶稣不但是胜过死亡、是掌管死亡,而且祂要让死亡彻彻底底的死去,好让我们基督徒能永永远远的活着。基督徒在新天新地中不但没有死亡,而且不再有悲哀、哭泣、疼痛,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境地。当基督徒「睡」了之后,再「醒」过来时,乃是与这位爱我们的主耶稣,也是我们所爱的这位主相遇;并且进入那更美的永恒生命,与祂同享永远的福乐。
十一、「想死」的基督徒: 对死亡坦然无惧,甚至还期盼早日离世
也因为基督徒在死后能够享受一个好得无比的永恒生命,所以当基督徒面对死亡时,就像是面对一个「门坎」。当基督徒跨过这个门坎之后,不是进入死亡的黑暗中,而是进入永恒的光明中。不是永远分离、绝望或灭亡,而是进入真正崭新、喜乐、永恒的生命。也因为门坎的另一端如此美好,所以,基督徒可以乐观积极的面对死亡,甚至还能盼望、期待死亡的到来。也就是说,基督徒不但可以不怕死,甚至还可以想念死,想要死,甚至愿意快快为主而死,因为他希望能早日进入那更美的地方。
所以圣经说到:「他们 (基督徒) 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希伯来书》11:
16)」、「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哥林多后书》5: 8)」。
也就是说,当我们信靠耶稣后,我们的生命就在主基督里面,蒙神的带领与眷顾。即使我们肉体死了之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到主那里去,享受福乐。等到主再来后,主会让我们的身体复活,使我们的灵魂重新回到我们的身体,并且那时我们那个复活的身体将会是一个不再有病痛及死亡的身体,然后我们将要到新天新地中,与主同在,享受那永恒的福乐。
我们不论是生、是死,都是属于主的人,连死亡都不能使我们与爱我们的主隔绝。所以《罗马书》8:38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 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对不信耶稣的人来说,死亡意味着与一切关系的彻底断绝。当他们一死,死亡就把他们的身体交给棺材,把他们的灵魂交给阴间,他们从此不能与其它任何人有联系。
然而,对基督徒来说,死亡却是意味着「关系的延伸」与「直接的联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圣经里,每当上帝的子民死去时,圣经都会说:「他归到他列祖那里 (《创世记》25:8; 25:17;
35:29、《使徒行传》13:36)。也就是说,当基督徒死去时,他乃是从这个地上的世界过渡到另一个天上的世界。圣经中非常看重的族谱,就是强调着上帝子民死后与先组们产生联系的这个观念。
我们活着时,只能与在这个世界的人有来往。但是当基督徒死后,在主里面的死亡却开启了到一道大门,使我们能与另一个世界的上帝子民产生联系。死亡虽然使我们与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及朋友暂时的失去互动关系,但死亡却使我们能与历代众圣徒产生互动关系。例如:我一直渴望能见到三个人,第一个是「亚伯拉罕」,第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亡裂口怎么离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