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企业黄页各个县市区的支柱产业及企业?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唐山市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 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唐山市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唐山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一、市情概况
(一)唐山是地缘优越的京畿要地。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京津毗邻 西距天津108公里、西北距北京154公里 ,东与秦皇岛接壤,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背靠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日本长崎港680海里,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和辐射“三北”的大通道),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辖两市(遵化、迁安)、五县(玉田、迁西、滦县、滦南、乐亭)、七区(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曹妃甸)、五个开发区(南堡、海港、高新、芦台、汉沽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45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55万人,常驻人口78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4.9万人),是全国较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
(二)唐山是历史悠久的古地。早在4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生活,并与北京周口店人有着紧密联系;5000年前,黄帝曾在这里活动,留下了很多遗迹(如迁安爪村文化遗址);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1300年前,唐王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洲。清光绪3年(1877年)在乔屯开矿(今唐山矿),1878年建乔屯镇,后因镇北有唐山(现名大城山)改称唐山镇(1889年)。300多年前,清东陵被确定为皇家陵寝,安葬了清朝五位皇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民国初唐山镇属直隶省津海道滦县,1928年改名为唐山市,仍为滦县管辖。1938年唐山独立建制正式建市。日唐山解放,日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属晋察冀东区,称为冀东区。1949年8月,唐山市改为省直辖市。
(三)唐山是文化灿烂的名城。唐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农耕文化、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以及后来的海外文化在唐山的融合,形成了唐山特有的品牌和魅力。这里曾有“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很多典故。这里原创了很多文化形式,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均发源于唐山,被誉为“冀东三枝花”。乐亭县被命名为河北曲艺(乐亭大鼓)之乡,滦南县被命名为河北省评剧之乡和曲艺(乐亭大鼓)之乡,玉田县被命名为河北泥塑之乡。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长城关隘、青山关、景忠山、清东陵及万佛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南湖城市中央公园、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现在都已成为旅游的好去处。日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人才辈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在唐山丰润,中国评剧主要创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滦南县,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是丰润人,小白玉霜是滦县人(养女),姜文是唐山人,央视高级体育评论员宋世雄是乐亭人,著名考古学家、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是丰南人,著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是玉田人,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是滦县人,著名数学家张广厚是古冶人,当代诗人被誉为“诗坛常青树”的李瑛是丰润韩城人,《小英雄雨来》的作者管桦是丰润三女河人,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是丰润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是乐亭人。唐山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是中国北方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乐亭县)。在这片土地上,唐山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镕铸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的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和遵化王国藩合作社的“穷棒子”精神,被周恩来同志赞誉的沙石峪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被江泽民同志题词肯定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有“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曹妃甸建设精神,以及“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唐山是资源丰富的沃土。唐山得山海之利,自然资源丰富,被成为“京东宝地”。北部山区盛产干鲜果品(板栗、核桃、苹果、红果),京东板栗驰名中外;中部平原为粮棉油集中产区,素有“冀东粮仓”美誉;南部沿海是重要渔场和原盐集中产区(鱼类资源占全省的56%,原盐产量占全国的8.5%)。沿海陆域海岸线长229.7公里,占全省的56%,有1173多平方公里的利用盐碱滩涂等诸多极其难得的资源禀赋优势,开发潜力很大。不占一分耕地,不涉及征地拆迁,土地成本低廉,为临港产业摆放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有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深水港址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大港资源。曹妃甸港区水深岸陡,常年不冻不淤,深槽达-36米,是环渤海55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的天然“钻石级”深水港址。“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唐山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我市科学发展、争先进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策导向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人民在中共唐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扎实工作,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圆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469.08亿元,为2005年的1.88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59667元,年均增长12.7%;全部财政收入438.95亿元,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010.21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4.3倍,年均增长32.6%。省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11.6:57.3:31.1调整到2010年的8.7:58.9:32.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0万吨,连续7年实现增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9%,比&十五&末提高20.7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钢铁、能源、建材、装备制造、化工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消费品市场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3%。
&&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首钢京唐钢铁一期工程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初步形成了以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产性物流、基础能源等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格局。&十一五&末,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到全市的30.2%和26.4%。县域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全市11个县域单位全部入围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前30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港口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唐山港两大港区已建成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和煤炭码头等生产性泊位52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成为国内第10个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港口。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745公里,达到1.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19公里,达到50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943.6公里。机场建设取得突破,唐山三女河机场建成通航。多元、立体、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7.1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93.89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2.5倍。对内合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市引进省外资金266.1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目标较好完成,在全省评比考核中名列第一。成功申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国内首个地级承办城市。南湖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和环城水系&四城一河&开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6.1%提高到54.9%,城镇化发展指数位居全省首位。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民居建设逐步展开,城乡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持续开展节能减排攻坚行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持续开展&绿化唐山攻坚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2.2%提高到30.2%。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11.1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5.28%,形成了北部山区生态建设、南部沿海湿地保护、中部平原生态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模式。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优于二级天数达到330天,比2005年增加14天。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5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10元,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2.6%。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就业五年累计增加3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市,参合率达到96.9%。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展望&十二五&,我市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面临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机遇。
一是世界经济已开始缓慢复苏。随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应对危机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呈现持续复苏的态势,美国经济步入了增长轨道,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看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预计世界经济将逐步回归到正常的增长区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新一轮国际分工格局的调整,为我市在更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提供了宝贵机遇。
二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成功实施,使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步伐将继续加快,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为我市经济在加快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即将出台,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毗邻京津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我市已经具备承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聚集的比较优势,合作、对接的领域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唐山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我省明确把唐山定位为&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唐山是全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增长极,是河北两大省域中心城市之一。全省&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围绕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我市发挥区位优势、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平台。
四是我市经济基础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已成规模,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特别是港口功能大幅提升,航空、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我市已具备产业大规模聚集、实现跨越发展的条件。
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且异常复杂,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和结构性失衡问题互相交织,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变革和调整时期。分析&十二五&的这五年,大体上前两年(年)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
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巩固,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出现重大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遏制通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实际运作的情况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退出,代之以经济常态下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国内外治理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看,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可能要贯穿于&十二五&的前两年。
从区域看,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特别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辽宁&五点一线&地区相继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环渤海城市之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不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可能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拉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陷入被动境地。
从我市看,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依赖性较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任重道远。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结构偏重,钢铁等支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总体偏低;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功能、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改革开放有待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利用外资的规模偏小、质量不高,经济外向度低于全国33.4个百分点,开放带动能力较弱。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推动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五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就业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解决。
综合分析未来五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的这五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唐山走过震后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和十年快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后,进入了第四个十年。第四个十年的前五年已经过去,后五年对第四个十年唐山的发展将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能否实现腾飞至关重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未来五年复杂的形势和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在新一轮竞争中努力把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宏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努力把唐山这块&黄金宝地&打造成为环渤海的&耀眼明珠&。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一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奋发向上、大有作为这一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这一目标,切实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实施科教立市、以港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以&两极&(曹妃甸新区增长极、市主城区增长极)率先突破,促进&三带&(沿海经济带、平原经济带、山前经济带)跨越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
&十二五&时期,推动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我市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着力发展沿海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变;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我市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生态城市转变。要切实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加出口,不断增强&三驾马车&的协调拉动能力。立足区域资源、环境和产业优势,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加快向沿海和园区聚集,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介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发展绿色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推动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围绕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财政、金融、投资、文化、社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顺应国内外产业、投资转移趋势,努力拓展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总体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发展沿海经济与加快沿海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关系、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城镇建设与发展第三产业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深化改革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保障改善民生与做好群众工作的关系、转变干部作风与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关系。
第二章&奋斗目标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区域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力争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到2015年基本达到全省经济总量的25%。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力争增长15.9%;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力争增长19%,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23%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力争增长15.2%,到2015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6%,力争达到37%;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0%。城镇化深入推进,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1%,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力争达到64%,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投资、财政、金融、土地和城乡管理等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更趋优化,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区域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年均增长15%,力争增长20%;进出口总额达到173亿美元,年均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达到54亿美元,年均增长13%。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
&&资源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幅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广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力争增长12.5%。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更好地保障。人口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具体见附件1:《唐山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第二篇&以&两极&率先突破&促进&三带&跨越发展
按照沿海经济带、平原经济带、山前经济带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布局,促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构筑沿海与内陆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章&打造曹妃甸新区增长极和市主城区增长极
第一节 &曹妃甸新区增长极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港口、港区、港城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港口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以主导产业聚集为抓手,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增长极,努力在重大产业项目聚集上突破,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循环上突破,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突破,在提升经济外向度和开放度上突破,带动全市依托港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增量上为全市调整经济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到2015年,曹妃甸新区经济总量比2009年翻两番,成为唐山湾&四点一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生态宜居区。
着眼于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大港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十二五&时期,在曹妃甸港区62千米可利用岸线上,规划建设以矿石、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为主的四大专业化、大型化码头26个。同步建设散杂货和集装箱码头,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推进曹妃甸港区第四、第五、第六港池建设,建设通用、干散货、液体散货、钢铁等专用泊位,不断完善功能,形成对主港区的有效补充,实现港口建设率先突破。到2015年,曹妃甸港区吞吐能力达到4亿吨。
全力推进各产业园区市政路网、管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变电站,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和口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功能,为加快产业聚集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京津唐曹城际铁路、蒙冀铁路、曹妃甸至天津滨海新区跨海大桥及滨海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点一带&各区域间以及外部交通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快捷方便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经济腹地。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营造聚集人口、提升人气、畅通人脉、舒适生活、适合人居的环境。
加快发展以陆海联运为特点的港口物流服务业,巩固和拓展面向&三北&的经济腹地,建成服务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建立大型物流区和保税物流区,积极推进曹妃甸保税港区、公共矿石保税仓库建设,完善与周边地区和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体系,带动国际矿石、原油进口分拨以及工业品采购、配送、加工等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我国能源矿石期货交易市场发展,逐步建立煤炭、铁精粉、钢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中远期合约电子交易,择机启动期货交易,将曹妃甸新区打造成为国际性物流节点,带动环渤海地区现代金融、物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整合壮大地方航运资源,积极发展远洋贸易。进一步拓展腹地资源,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精品钢铁产业,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启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扩建工程,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高附加值板材,培育发展钢结构、金属制品、精密铸件、机械配件等耗钢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钢铁产业链条。&十二五&期间形成20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化学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循环发展特点,以曹妃甸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为依托,谋划实施下游产业;以实施超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为依托,谋划实施配套浓盐水综合利用项目,扩大盐化工生产规模,打造电力生产、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三友集团18万吨有机硅及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有机硅、多晶硅、硅油等下游产品,培植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装备制造业,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修造船、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冶金设备、港口机械、石油钻探等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冀东水泥曹妃甸装备研发及成套制造、唐山重型装备制造、文丰钢铁板材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修造船等项目建设。钢材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形成中国北方地区钢材与装备协同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深化与上海汽车等国内龙头汽车厂家的合作,加快实施电动汽车项目,推进镁基电池等配套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海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薄膜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配套产业,优化提升激光显示、太阳能电池等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依托泡沫铝、非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深加工项目,打造新材料基地。
以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为平台,加速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北京临港产业园开发建设,实现京唐两市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领域的全面对接;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煤炭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内蒙古临港产业园和山西临港产业园开发建设;立足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积极推进冀东北工业聚集区开发建设,加快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产业聚集步伐,拓宽港口和港区发展腹地,实现沿海和腹地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唐山湾生态城开发建设。以科教城、滨海休闲基地、数字网络化工程、资源管理中心、风力发电、中瑞明日之城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同步发展商住、贸易、金融、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第三产业。保护和科学开发曹妃甸湿地和龙岛旅游资源,建设海中浴场、沙滩运动、湿地公园等旅游产业项目,打造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和沿海休闲度假胜地。
第二节&市主城区增长极
市主城区(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上突破,在加快先进生产要素聚集上突破,在生产性服务业剥离和发展上突破,在发展高端服务业上突破,在发展以机器人为标志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突破,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上突破,在存量调整上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做出重要贡献。
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高主城区产业承载力。南湖生态城,大力发展高档房产、商业、旅游、体育、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全面推进星级酒店、城市主题公园、唐山植物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凤凰新城,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总部经济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建成区域性、现代化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总部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完善主城区城市功能。空港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精密加工等产业,建成空港物流园区并投入运营。按照&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加快发展煤炭、钢铁、装备制造等专业性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引进沃尔玛等国内外著名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为重点,发展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努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制。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壮大重型装备制造、焊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仪器仪表、节能环保、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性发展。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业,围绕生态城市体验、工业文明和地震科普三大主题深入推进城区旅游业发展。到2015年,主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
第四章&沿海经济带倍增
第三节&沿海经济带
沿海经济带(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区、滦南县、芦汉新区)充分发挥港口带动作用,强力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地区开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加快港口建设,不断完善集疏港交通网络。加快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保税、装卸、分拨、配送、加工等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以首钢、河北钢铁、渤海钢铁、中治恒通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中厚板、高精度冷轧及镀锌薄板等高端产品,不断提高钢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设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以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为突破口,打造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依托京唐港煤化工产业基地,谋划实施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6万吨/年聚甲醛一期工程、15万吨/年乙二酸和旭阳化工等项目,建设亚洲最大、全国产业链最长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华电集团、中材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水泥设备制造、风电设备制造、板材制造和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五金制品加工基地、生物科技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滨海生态旅游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沿海经济带实现倍增目标,即:经济总量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争取翻两番。努力把沿海&四点一带&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科学发展先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改革创新引领区,成为唐山跨越发展的引擎。
第五章&平原经济带进位
第四节&平原经济带
平原经济带(市主城区、丰润区、滦县、玉田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载体,加快滦县司家营循环经济园、玉田工业聚集区、古冶区资源枯竭城区转型接续产业聚集区、丰润中国动车城和韩城新兴工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新型建材、煤化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软件和创意、商务休闲、商贸流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服务产业。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扩大花生、乳业、生猪等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到&十二五&末,平原经济带经济总量实现进位目标,开平区、丰润区、滦县、玉田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排名比2009年分别前移三个位次以上。
第六章&山前经济带争先
第五节&山前经济带
山前经济带(迁安市、遵化市、迁西县)充分发挥资源丰富、主导产业突出的优势,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迁安西部工业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遵化市工业园区、迁西县栗乡工业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主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改造提升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发展H型钢、硅钢、特钢等精品钢材,延伸钢铁产业链。优先发展冶金矿山装备、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扩大绿色轻工、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突出遗产文化,突出山水环境,将北部长城旅游带建设成为集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游憩娱乐旅游区域。大力发展山前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扩大酸枣、安梨、板栗等特色产品生产规模;依托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山前经济带经济总量实现争先目标,迁安市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全省首强并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前20强,遵化市、迁西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5强并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前50强。
第三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第七章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实现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第六节&做优做强钢铁产业
&&& 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的原则,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抓好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升级,努力构建起产业集群化、装备现代化、产品精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
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北部控规模提质量,依托首钢迁钢、长城、津西、建龙等重点企业整合地方钢铁企业,打造以H型钢、硅钢、特钢以及中高端建筑用材为主的精品钢生产基地。中部压规模促转移,加快淘汰中心城区及周边落后钢铁产能,推动钢铁产能向沿海地区转移。南部扩规模上水平,加快实施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二期、渤海钢铁集团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项目,打造曹妃甸工业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三大精品钢基地。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推广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钢铁生产短流程技术,促其向&品种、质量、效益&的产业链高端发展,提升产品档次、实物质量和经济效益。产品结构由普通热轧板带、建材和型材为主,调整为高强度、高质量的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桥梁板、造船板、高磁取向硅钢及无取向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钢铁产业链,培育一批钢铁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以钢铁为原材料的终端产品制造业。
到2015年,将全市钢铁冶炼企业整合至5家企业集团,打造2&3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精品钢比例达到80%,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市和耗钢大市。
第七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以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带动性强、规模效益突出的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做大做强高速列车、冶金矿山机械、选煤机械、水泥机械、焊接设备、机器人等比较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电动汽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海洋工程装备等后发优势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抓好高速动车组扩能及其配套产业,积极推进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中国(丰润)动车城、曹妃甸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迁安西部工业区、开平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路南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高新区国家级焊接产业基地和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等特色工业聚集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网络协同设计等先进设计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推广和应用网络化制造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加快营销、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步伐,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的科学化。&十二五&期间,努力使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第八节&延伸发展化工产业
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重组、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区位等优势,依托现有基础,大力推进石化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现有盐化工产业产量和质量,加快建设与钢铁和焦化工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煤化工体系,努力构建产业聚集、衔接配套、产业链特征的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三化合一&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临港产业基地。
石化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产业链,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石油化工基地为目标,以建设曹妃甸1000万吨炼油项目为突破口,谋划建设一批下游项目,推进百万吨乙烯项目和下游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领域产品,培育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中间体等深加工产品,延伸石化产业链条, 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煤化工产业。抢占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发展碳一化工产业链。整合现有焦化产能及焦炉煤气资源后配套大型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将与焦炭伴生的副产品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煤焦化式循环产业链,做成全省煤化工循环产业的样板区。以京唐港煤化工基地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实施60万吨烯烃等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实现煤气化与石化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谋划建设煤气化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聚丙烯、环氧乙烷等一批重大煤气化产业链项目。以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曹妃甸百万吨级煤焦油深加工工程。以古冶区煤化工循环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实施焦油精炼、炭黑、精萘装置等化产深加工项目。
盐化工产业。依托三友集团大力发展盐化工,重点做大做强纯碱、化纤、氯碱、有机硅&四大产业&。打造盐&纯碱、烧碱&氯、氢深加工产品链。以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两大盐化工聚集区建设为重点,实施三友集团年产230万吨纯碱技改扩能、曹妃甸海水淡化浓海水开发利用、制碱废液回收生产30万吨氯化钙扩能等项目。重点发展热电联产&海水淡化&原盐&盐碱化工产业链项目;加快发展有机硅、多晶硅、硅油等下游产品,培植盐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
第九节&调整优化建材等优势产业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建材产业和发展新型建材产品,合理布局全市建材产业,狠抓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意识。以冀东发展集团、陶瓷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水泥、陶瓷等产业整合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以遵化金三顺木化产业基地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业,打造北方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
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加快启新搬迁、冀东三友、曙光强兴等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设。实施陶瓷产业调整升级工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整合重组,培育国际品牌,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瓷、电用瓷、建筑卫生瓷和高档日用瓷,推动传统陶瓷向现代陶瓷转变,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北方瓷都&的地位。
到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00%,水泥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产品比重和机械手施釉产品比重要分别达到30%和20%以上;日用陶瓷的标准化陶瓷机械设备使用率达到80%以上;新型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的比重达到98%以上。
第十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强力推进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向深度发展。重点围绕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能源五大主导产业,从龙头企业入手,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在线优化控制、供应链信息化、新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电子商务等环节为重点,实施工业数字化提升工程,提高企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促进节能降耗,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数据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钢铁电子交易平台、曹妃甸工业区物流信息平台、产业协同平台、循环经济网格化监控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软件园区建设;加强两化融合政策、体制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探索&两化融合&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实现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使信息技术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不断深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推进&数字城市&、&数字家庭&和多业务平台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第十一节&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
&&& 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实力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区,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在继续抓好每个县(市)区的10平方公里园区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省级工业聚集区和物流产业聚集区等重点园区建设,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引导和鼓励产业向各类园区聚集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促进一批配套项目聚集发展。加大对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政策扶持力度,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强化财税政策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简化项目审批,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行政壁垒,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到2015年,培育5个以上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八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坚持科学谋划、精心培育、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和产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建设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第十二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 抓住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和发挥新能源资源比较优势,以新能源技术引进和研发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新能源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新能源开发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全面推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多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有序开发风能资源。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指导原则,统筹规划陆上、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重点推进我市争列国家百万千瓦级沿海和海上风电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和风电场有序开发。加快乐亭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60万千瓦、滦南及南堡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并投入运营,乐亭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合理布局和积极推进陆上沿海风电场的开发;积极做好内陆山区等地风电资源勘察评价工作,实施合理布局开发。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150万千瓦。
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利用荒山、荒坡或闲置土地建设1万千瓦以上风光互补光伏电站,确保唐山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建成投产。扩大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和规模,加快顶热太阳能利用设备、阿波罗太阳能利用设备等一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城乡民用建筑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规模,农村大力发展太阳房和太阳灶,城市大型公用建筑建设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示范工程。到201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万千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扩大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和鼓励林果、棉花、粮食主产县(市)区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站,合理布局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站建设。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推广农村户用沼气,鼓励大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到2015年,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5万千瓦,沼气入户率由适宜户的60%提高到65%。
拓展新能源深度开发领域。加强地热资源勘察,在主城区和南部沿海、北部山区等地热资源开发适宜区,发展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利用土壤供热、制冷。稳妥推进核电和低温核能开发利用前期工作。积极探索和组织开展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家风电特许权政策,依托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提升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国产化、本地化能力和活力。重点加快冀东哈电曹妃甸华海风电装备制造公司1000台套风力发电机组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战略引进合作,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建设国家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加快光伏产业聚集和规模化发展,重点支持中恒科技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十三节&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投入,推进公共医药研发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的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缩小制药企业与国内其他大型医药企业的差距,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妇女儿童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药,扩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规模,加快硫酸软骨素生物制剂、兽用狂犬灭活疫苗、栗花提取黄酮、香精研发等产业化步伐,推进现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应用;重点建设唐山太阳石药业生物制剂、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和葵花药业生物制药等一批项目,形成以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格局。
第十四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和结构,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
节能。继续推进和完善十大节能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具有潜力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工程、公共机构节能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谋划建设二氧化碳减排项目,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技术和项目储备,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技术和项目支撑。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工业固废再生利用、再生资源基地、海水淡化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示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与设计一体化开发、光伏发电农村照明、公用建筑地源热泵和海水源热泵利用项目。
环保产业。重点建设水环境保护产业链、大气环境保护产业链、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产业链、环保设备和产品生产制造与经营产业链、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经营产业链、环境保护服务产业链等六大环保产业链。在粉煤灰、炼焦渣、脱硫石膏、盐石膏、尾矿砂等工业固废的再生利用方面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15年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100%;在废旧塑料、废旧橡胶制品、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工业电机、废旧五金机械、废旧汽车、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分类、再生利用方面积极培育示范企业,到2015年建成1个以处理城市典型废弃物为重点的静脉产业园区。,通过与知名环保和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能源与环境合同管理技术、资金和设备,培育针对不同产业的专业化环保与能源合同管理企业。
以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装备、产品、技术、服务等产业。重点实施20个节能环保产业重大工程,鼓励推广发展65个节能环保产业项目。
第十五节&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以电子元器件产业、软件产业等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生产企业发展到2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
推进玉田石英晶体谐振器为主导产品的电子元器件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嵌入式软件为主导产品的工业软件集聚区、曹妃甸工业区激光显示核心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行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安全和保密软件、特色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医疗软件等。
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 大力推进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先进材料及冶金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新材料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在高性能粉体、钛材料等新材料的制备、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技术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海绵钛&钛材料&钛合金、高纯镁粉&镁合金粉、高纯镁粉&二硼化镁等新材料产业链。
重点推进低合金高强度钢、超纯合金、球型雾化镁粉、镁合金粉、无铅焊料、钛材等高附加值金属材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钛基复合材料、纳米晶合金等复合功能材料、结构陶瓷、非氧化物高温结构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纤维复合防火防腐材料等产业。加强高纯超细无定型硼粉、高纯碳化硅、氮化硅、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氮化硅&碳化硅及金属塑相复合材料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推进硬聚氯乙烯塑料型材、高吸水树脂、碳酸脂系列新材料、防电磁辐射涂料(吸波涂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曹妃甸工业区通讯级塑料光纤生产基地建设,研制和开发生产塑料光纤、塑料光纤元器件、塑料光纤周边设备。
第十七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以唐山高速动车组产业基地、高新区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安全科技装备产业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推进技术结构向中高端转变。&十二五&期间,实现企业管理、运行、服务的信息化,工业设计、试验、制造的数字化,产品智能、高参数化,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为依托,提升高速动车组配套供应能力,形成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高速动车组和高档铁路运输装备产业链体系。以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焊接机器人为重点,加快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机车车辆检测仪器、超声流量计、超声热量计等智能仪器仪表产品的生产规模。推进医疗电子仪器、汽车电子仪器产业发展,加快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焊机、机车智能检测系统、动车组信息化支撑系统、智能电气成套盘柜、电气高压软启动系统、成套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产品发展。
第十八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坚持重点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整车研发与示范运营相结合,鼓励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到2015年,初步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品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把曹妃甸新区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永磁电机产业化基地。
扩大动力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产业化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上汽集团,积极推进整车产业发展,加快曹妃甸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永磁电机项目建设。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为契机,推广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示范,积极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公务和邮政等公共用车领域先行示范,配套建设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液化天然气加注站以及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服务网络,并逐步推广。
第九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
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清理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流通、生活服务、养老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使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十九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国内外联通、沿海腹地互动、水陆空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加快发展物流产业聚集区和物流园区。依托唐山港和产业、资源、区位优势,加快唐山海港物流产业聚集区、中国北方现代物流城和迁安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等五大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打造覆盖冀东北,连接蒙西、晋北兼顾东北等纵深腹地的&冀东物流通道&;积极推进唐山空港物流园区、遵化现代物流园区、滦县环京津接三北现代物流基地等建设。积极推进曹妃甸港口物流业发展。依托曹妃甸物资集聚功能和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逐步建立煤炭、铁矿石、钢材、化学品、粮油等十大交易中心,在发展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电子交易,探索相关交易品种的期货交易,同时逐步建立物流、信息、金融相融合的交易运营平台。大力发展专业物流。积极发展煤炭物流、钢铁物流、装备制造物流、化工物流、建材(水泥、陶瓷)物流;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存体系,发展冷链物流;推广散装、散卸、散存,发展粮食物流;培育发展日用消费品物流。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50家。
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金融、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信息共享平台;支持省级物流集聚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自动识别、数据交换等新技术。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推广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和装备,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等物流新技术。
推进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环节分离。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用气、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生产和商贸企业采取自行组建生产性服务企业或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企业等模式,分离工业企业中设计策划、现代物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等服务。通过企业主辅分离,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的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发展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咨询业、科技评估、技术市场等科技研发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律师、资产评估、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中介服务业;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审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企业。精心办好曹妃甸临港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等品牌会展活动,扶持一批龙头会展企业。
加快发展金融业。健全银行业组织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来唐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鼓励支持驻唐金融分支机构升格为省级机构或直属机构,积极承接京、津两地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外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我市商业银行战略重组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推进设立村镇银行,积极筹备组建曹妃甸银行,进一步深化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到2015年,力争新引进5&8家国内外优质银行机构入驻唐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力争组建1&2家农村商业银行,每个县(市)区增设1&2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扩大市场规模。实施&绿色保险&工程,建立&曹妃甸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资曹妃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保险资金在曹妃甸新区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农村消费水平、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三农保险&以及企业年金保险等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保险产品;鼓励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支持唐山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专属自保财产险公司。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落实优惠政策,增加证券、期货公司数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支持企业发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二十节&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中心,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高档次、完善功能,努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建设和改造商贸设施,完善流通商贸区域,推进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乡一体化网络流通体系。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60亿元,年均增长18%,力争达到2790亿元,年均增长20%。
打造优化市主城区和曹妃甸新区&两极&繁商区。完善以远洋城、会展中心、唐百人民大厦、颐高数码广场为核心的市中心区北部繁商区;改造以建国路、小山为核心的东部繁商区;提升以百货大楼、万达广场和华联商厦为中心的繁商区;新建以唐山西站为核心的西部繁商区;建设服务曹妃甸新区的繁商区;谋划建设服务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的高档繁商区。
引入国际知名企业,培育我市强势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商贸流通企业落户我市,发展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现代商贸流通场所,改善居民购物环境。支持我市大型商贸企业,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以控股、参股、兼并、托管等方式,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资本经营和业务重组,实现快速规模扩张,力争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竞争能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鼓励支持国际、国内大型商贸连锁流通企业向周边县(市)区延伸经营。
大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网络优势,构建县(市、区)、乡(镇)和行政村三级布局合理、设施达标、功能完善的连锁经营网络,切实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和消费安全问题。到2015年,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加快唐山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在重点销区和产区鼓励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满足京、津、东北、内蒙及周边地区菜篮子供应和我市农产品输出的主渠道。实施&农超对接&工程,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大力推广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
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经济。培育特色夜消费市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布局合理、品味档次高、有较大影响的商业街区,使特色夜经济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和大众化的夜消费载体。培育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名品名店,打造一批效益突出的演艺品牌项目,形成夜经济产业链。
完善发展居民服务业。围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以居民小区为基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改造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社区卫生、养老等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知名品牌。加快发展家庭医疗、家庭教育、养老护幼等各种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推动各类公益服务进社区,建设一批面向百姓生活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智能化居民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养老、交通、通讯、垃圾处理等服务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第二十一节&大力发展旅游业
围绕建设国家知名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整合资源,打造龙头产品,培育旅游品牌,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客源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把我市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到2015年,旅游接待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60亿元, 4A级以上景区达到13家,星级酒店达到80家,床位总数达到5万张,新增旅游直接就业2万人。
抓好项目建设。按照北部长城、中部市区、南部滨海三大旅游板块的空间布局,推进清东陵旅游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区、市区文化休闲体验区等六大集聚区建设;加快滦州古城、曹妃甸龙岛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清东陵世界文化遗产游、迁西乡村休闲游、滦南北美风情水城旅游、文化名城、生态水城体验游、迁安滨河城市观光游及生态休闲绿道游、曹妃甸科学发展创业激情励志游、乐亭海滨海岛游和南湖休闲假日游等主题线路;以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为龙头,打造中国动车文化广场等工业旅游精品;挖掘评剧、大鼓、皮影等特色文化,谋划建设滦南评剧大世界等一批项目,积极培育旅游演艺、邮轮游艇等旅游业态。
拓展客源市场。对京津及周边中心城市重点开发自助游和散客市场,对中远程市场实施重点客源城市的&点对点&营销;借助陶瓷博览会、评剧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旅游宣传;提升唐山旅游宣传周、金秋旅游活动月、观花节、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档次;加大&走出去&宣传力度,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国际、国内旅交会和中国旅游产业节等平台推介唐山旅游资源;联合承、秦推出承唐秦京东旅游环线精品线路。
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完善A级以上景区(点)与主干道连接线的旅游公路;充分利用唐山机场,构建辐射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和环渤海区域支线航空网络;谋划建设唐山港旅游客运码头,开通海上客运旅游航线。
第十章&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面向京津等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海洋农业,集中力量打造环京津绿色有机蔬菜果品基地、沿海特色水产品基地,围绕粮食、油料、畜牧、渔业、蔬菜果品五大产业,优化农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两廊(北部依山和南部沿海两条旅游农业走廊)、一带(中部平原高效设施农业带)、一圈(市区周边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圈)、一区(打造农业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布局,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第二十二节&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发展壮大粮食油料、畜牧渔业和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
粮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10万吨左右。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粮食产业带建设,使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着力搞好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实施&沃土工程&,增加高产稳产田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广玉米收获、水稻插秧等作业机械化;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集成配套应用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引进、选育、推广粮食作物新优品种,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应用国内外杂交技术、生物技术和太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选育优良品种;突出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占地面积300万亩、播种面积45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充分发挥国家级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作用,建设45个市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每个示范方内建设百亩核心示范田和高产攻关田,实施统一合作组织、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均衡增产。
油料。重点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规模面积达到120万亩,总产达到30万吨。在滦县、迁安、滦南、遵化、丰润建设优质花生种植基地。建立东部沙地优质花生出口基地,西北部油用、食用花生生产基地。引进和推广优良抗旱品种,采用地膜覆盖、穴播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和发展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大力引进优质特色花生品种和适合深加工的花生品种,出口加工型品种种植面积提高到50%以上。
畜牧。突出发展奶牛、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提升肉牛、肉羊等潜力产业,加快转变畜牧发展方式。奶牛、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例及良种率全部实现100%;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40万吨和255万吨,年均增长5%、3.9%和6.5%。实施循环型畜牧业发展模式。草&牛&奶&沼&粮&畜循环发展模式。以奶牛肉牛养殖为主体,带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和秸秆开发利用,配套建设沼气工程,实施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无公害粮油果蔬生产或饲草饲料种植,实现农牧紧密结合、生态循环、健康持续发展。畜&沼&电&肥&料&畜循环发展模式。以沼气发电为接合点,连接畜牧规模养殖和饲草饲料种植及农业生产,达到畜牧养殖、农业种植与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牛&粪&蚓&料&畜循环发展模式。以奶牛粪便养殖蚯蚓为关键环节,以饲料加工为主体,形成奶牛粪便利用、蚯蚓养殖、饲料生产和蚯蚓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生产有机饲料添加剂、高档固体有机肥料和蚯蚓药材等系列产品,清除粪便污染,创建新型生态产业链与循环经济。高效型畜牧业发展模式。高新企业&优良品种&高新科技&高端产品&名优品牌&集团管理高效发展模式。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建设高新畜牧企业,采用优良品种、高新科技和先进设备,实行品牌化战略和集团化管理,生产高端产品,占领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实现高效发展。
渔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精品渔业,打造高科技、高质量、高产出的现代渔业生产体系。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5万吨,年均增长3%。发展壮大浅海滩涂养殖、海水生态健康养殖、淡水标准化健康养殖、高标准设施渔业、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六大产业,基本形成淡水池塘标准化、海水池塘生态化、浅海滩涂立体化的养殖新格局。按照《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结合全市浅海、滩涂养殖产业基础及自然环境状况,规划并确定适宜开展各具体品种养殖的产业集聚区,实施养殖园区式管理,科学利用海洋上、中层和底质资源,大力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海水生态健康养殖。依据水生生物互利共生原理,发展多品种生态健康养殖,生产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大规模推广对虾与河豚、对虾与海蜇、对虾与贝类、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市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规模达到20万亩。淡水标准化健康养殖。立足于发展标准化、无公害渔业,紧密结合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状况,稳步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特色养殖,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控制有害投入品的使用,积极引进和推广名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提升淡水养殖产品质量水平。全市淡水标准化健康养殖规模达到20万亩。高标准设施渔业生产。依托现有工厂化养殖生产设施和产业基础,以强化技术支撑、提高配套设施装备水平及效能,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和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精品渔业,打造高科技、高质量、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渔业生产模式和生产体系。全市改造建设高标准设施渔业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5000亩以上。
蔬菜。面向京津等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依托京津高端市场、带动全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和环京津蔬菜基地。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60万亩,总产量1800万吨。重点建设南部沿海设施蔬菜、北部山区设施食用菌、西部平原品牌蔬菜、中部及环城应季特色蔬菜四大基地。重点发展设施菜、错季菜、品牌菜和绿色无公害蔬菜面积,提高设施蔬菜和绿色蔬菜比重,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0万亩,设施菜和露地菜、地膜菜的比例由目前的1:2调整到1:1。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率达到100%、产品认证率达到80%。培育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拓展提升市场功能,健全蔬菜流通体系。
果品。围绕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东部沙区防风固沙林、南部沿海防护林三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燕山区板栗基地,山前平原苹果、核桃基地,东南部沙地梨基地,南部平原鲜桃、葡萄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到2015年,全市果树总面积发展到25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60万吨。
第二十三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按照区域布局合理、功能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的原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设丰南、滦县、迁安、遵化、乐亭、唐海、玉田、迁西、丰润、滦南等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低碳理念,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改进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建设农村新能源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为主题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或科研农庄,加强对农民和青少年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生产要素,集成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全面带动现代种植业发展。
第二十四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农业产业化经营额达到385亿元。全市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个,省级标准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00个,市级标准的龙头企业发展到450个。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推动遵化蓝猫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规模、上项目,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加工企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建成国内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力争每年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2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知名品牌,增加企业效益。
强化基地建设。推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以丰润和滦南为核心,建设奶牛存栏10万头以上的全国最大的绿色奶源加工生产基地;以玉田为核心,建设年出栏100万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加工生产基地;以四个沿海县(区)为核心,建设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以乐亭、滦南为核心,建设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推进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推动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推广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加工园区带动型、批发市场带动型的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模式。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以产品为纽带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行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和采取利润返还、农民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等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十五节&培育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积极促进我市有机农产品认证,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有机食品,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高效、优质、优价。设施农业。全面扩大设施果菜、设施花卉、设施渔业、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多种形式的设施农业整体规模,特别要以标准日光温室设施小区为抓手,促进设施蔬菜产业扩规模、上水平。观光休闲农业。充分发掘北部山区林木资源、中部平原区农业、南部沿海湿地资源和乡村田园资源、新民居建设资源、河道整治资源、农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做大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玉田县大盘龙古生态旅游开发、滦县滦河农业生态观光园、唐海县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示范园区和迁西、乐亭、丰南、丰润、滦南、路南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创建旅游精品,充分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外向型农业。面向国际市场,扩大销售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花生、板栗、苹果、梨、桃、蔬菜、水海产品等产品出口规模,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市场,扩大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市场份额。循环农业。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循环生产。品牌农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城郊都市农业。与小城镇建设、新民居建设相结合,在城市周边发展集美观、生态休闲、高效于一体,第一、三产业相融合的都市农业。
第二十六节&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体系,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强化宣传培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土地规模流转示范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5%。研究制定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唐山实际的土地流转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的奖励、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受让转出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培育土地规模流转示范点。确定一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点,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加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依照《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合同管理,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预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土地预流转合同、台帐、信息服务等机制。通过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规模有突破性进展,土地流转组织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十七节&增强农业服务保障能力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综合站,完善县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到2015年,建成81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高标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材料、新机械等&五新&成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到2015年,力争农业科技进步突出贡献率达到75%。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要求,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在进一步提高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加大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生产机械的推广普及力度,着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农机装备,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机械与其它产业机械的合理配置。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25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5%。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大中型区域性龙头批发市场9个,逐步形成功能完善、运营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倡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产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引导和扶持种植大户、返乡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协会,实行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土地、产品、劳力、资金等参股龙头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新型农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和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抗旱防汛、森林防火、动物防疫、植物保护、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落实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切实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水平。
第二十八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对河道、水库、河堤、水闸、蓄滞洪区等实施整治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乐亭县滦河防洪围埝建设工程、陡河下游河道治理工程、还乡河上游段治理、玉田县泵站排水干渠清淤工程、还乡河(汉沽段)堤防加固工程。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重点实施机井、节水灌溉、渠道配套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建、改造,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有效改善农田灌溉。高标准农田排涝工程。开展支、斗、农渠的清淤、加快桥、闸、涵等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到2015年,农田排涝标准支渠以上排水渠道达到十年一遇,斗渠、农渠达到五年一遇。农田灌溉检测工程。每年新装农用灌溉机井计量设施4000套,全市农用灌溉机井计量设施累计安装4.1万套,安装率达到30%;在全市井灌区逐步推广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建设,着手建立全市农田灌溉监测中心,加强全市农田灌溉的监测工作。农田抗旱工程。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应急生态补水工程,完善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农业节水工程。发展以低压管道灌溉为主,大田和设施农业微灌工程、林地节水工程为辅的农业节水灌溉体系,努力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覆盖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10万亩,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68%。土地复垦工程。以荒地、废弃地、闲置地、采煤塌陷地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土地复垦,全面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水平,防止土壤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控、地力与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配套集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农业环境,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第十一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大民营经济总量,提升民营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以特色园区和小城镇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一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发展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形成具有较高成长素质和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资本战略性转移,鼓励和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家二次创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一般适用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的多层次技术体系。
第三十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全民创业、致富增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着眼于为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导向,鼓励中小企业进入产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着力提升芦台自行车零部件、玉田再生胶、滦南钢锹、滦县矿山机械配件及汽车改装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利用各类闲置厂房、场地和专业化市场等场所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优化中小企业要素配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大项目协作配套、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开发资源节约型产品的各类中小企业,在土地使用、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激励技术创新,鼓励引进科技成果。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合作,提升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通过中小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城镇就业。
第三十一节&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降低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门槛,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规范执法、强化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强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能力,鼓励和支持担保机构扩大贷款担保业务。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或在债券市场融资。通过多种途径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交流、创业导向、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服务,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企业黄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