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络次序混了,垃圾广告惟解漫天作雪飞飞的时代。

& 服务器暂存文件(cookie)的末日可能就要来了。所谓的暂存文件是指营销人员用来在网络浏览器追踪人们的在线活动的小段代码,为定向广告投放服务,而且会收集有价值的用户信息。过去一个月间,微软(Microsoft Corp.)、谷歌(Google Inc.)和Facebook Inc.都曾表示,正在开发各自的系统,对这一“数据河流”进行控制,使其绕过那1,000多家在网站放置暂存文件的软件公司...via
浏览器生产商(微软、谷歌等)并非要禁止Cookie,而是拟禁用“第三方Cookie”,所以现在网站的用户认证体系不会受到任何改变。谷歌很大的收益来自于其广告网络(AdWord,AdSense,AdExchange等),为提高投放精准度,需要对访问者进行追踪,最基本的就是给每个访客一个编号(现如今这个编号存放在Cookie里),在嵌入其广告位代码的网站,这个编号被送回谷歌,谷歌(或其他AdExchange的接入端)根据你的浏览器历史,依照访客模型来展示访客可能最感兴趣的广告。一旦全面禁止第三方Cookie,这一体系将立即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这些巨头(Bing也有广告平台)为抢夺市场必然要建立一套其他的访客跟踪标识体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第三方Cookie不被全面禁止,以目前的方法想打通移动端到桌面端的访客追踪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丢失率太高。所以巨头们提出新的策略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不是他们突然感受到神的存在而不再追踪你们了,大家回到混沌的石器时代老死不相往来算了,而是他们想要一个更好的无时无刻都在更精确的追踪你的行为的方案(当然为了避免公众恐慌,他们会搞出很多所谓的匿名策略)。
首先,谢邀。&br&&br&那么谈谈在下的浅见。&br&&br&如果我对《网络巨头将终结Cookie时代》这篇报道没有误读的话,我想这3大巨头的用意是通过其在操作系统,浏览器,用户数等方面的影响力来垄断用户浏览习惯的信息。&br&&br&其中我认为facebook和微软、谷歌又有所不同。&br&&br&下面先谈谈微软和谷歌。&br&&br&微软和谷歌将凭借其在操作系统(视窗、android)和浏览器(IE、Chrome)方面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是我想这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就国内市场来说,我们知道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并没有积极的更新系统和浏览器的习惯,至今还是有很多的XP和IE6存在。android手机的混乱状况就更不用提了(或许还有很多人在android上用UC之类的第三方浏览器)。因此我认为影响力是有限的。&br&&br&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很好奇这两家打算如何控制这“数据河流”?完全不让服务器写入和访问吗?我感觉也不是很现实。毕竟有些功能还是需要用到cookie(例如自动登录、记住用户名之类的功能)。如果一旦实行完全的控制,我想会有很多开发者提出异议。&br&&br&我打算从两方面入手来看这个问题:&br&第一,如果他们是打算完全控制,并且通过付费的方式,授权客户来访问这些信息的话。那么其实就是间接的抬高了成本。至于抬高了多少现在还不清楚,但是至少你是有办法可以获得这些信息的。并不会影响你的广告系统运转。&br&&br&第二,即使你不打算付费。我想应该也是有办法绕开这种限制。当然也会抬高成本,只不过抬高的是媒体的成本。例如:我原先在新浪门户放置代码,来收集用户在新浪上的浏览习惯。那么现在我可以这么做:要求用户登录,这样我可以识别到用户,然后从新浪获取用户浏览习惯信息(如果之前就和新浪有合作关系,能放置cookie代码的话,我想这样应该问题也不大)。只不过通过这种方式我无法获取未登录用户的浏览习惯,会损失一大批流量。但是如果新浪从自身广告盈利的角度出发,我想他也会用某种方式引导用户积极的登录。但是同时也抬高了新浪的运营成本,需要更多的服务器空间来存放用户浏览习惯的信息。&br&&br&从上面的2点不难发现,如果说这两大巨头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其实是抬高了广告投放的成本。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br&&br&但是对于媒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好处。诚然我可以把成本转嫁到广告公司身上,但是也损失了用户的体验(可能需要登录)。如果不这么做,那就损失了一大部分广告的收益。(因为现在广告主也不是傻子,不精准的广告投放不是人人愿意干的)&br&&br&再看广告公司,成本抬高了,自然就是转嫁到广告主头上。是否会影响到某些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预算,广告投放意愿呢?我暂且没法评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该投的还是得投。有钱的、财大气粗的,必须一直广告轰炸保持印象的快销品还是得投啊。&br&&br&之前我们单独列出的facebook,由于并没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优势。他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之前分析里提到的。通过用户登录来识别用户,并且在服务器上存放浏览习惯来创造收益。&br&&br&因此从分析来看,我还是觉得总体影响不大,该怎么办的还是得这么办。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微软和谷歌两家巨头该采用的创收方式,对广告生态圈的影响还是有的。尤其影响一些小广告主或者是广告预算有限的广告主的投放。&br&&br&另外还想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对于一些简单的预测性的算法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例如根据页面信息来出广告、时段、地域定向等)。主要影响的还是一些靠识别用户来进行投放的预测算法(例如用户的年龄段,职业,收入,主要爱好,价值取向等)。这些信息通常是靠一些调查问卷取得。如果一旦无法识别用户,导致之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直接成为了“无主之物”。&br&&br&个人猜测这些巨头是想在大数据、精准投放的市场潮流之下,从广告行业分得一杯羹。但是在谷歌、facebook自己有广告系统的前提下(adsense、google rtb、facebook本身的社交属性等)我认为这两家对广告行业的冲击并不大。因为他们本身在提供这些广告服务的时候,已经在收取这方面的费用。倒是微软我感觉有点穷兵黩武的感觉,因为他现在实在是没有分到任何好处,自家产品的广告还得去别家投(笑)。&br&&br&最后还想说的是,在现在这种移动终端大行其道,未来很可能成为主流上网入口的潮流之下,很多广告公司早已开始行动了。一旦摆脱了PC端的控制,在手机、平板或者其他新兴媒体形式上进行广告投放,那么微软这样做实在不是一步好棋。你想从广告行业的生态圈里捞点好处,我们还不带你玩儿呢!winphone和surface的占有率大家都懂的,我真是不太看好。除非以后会有什么奇迹发生。&br&&br&一点浅见,让大家贱笑了!&br&&br&PS:最后再想补充下,目前很热门的视频网站(应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媒体。作为一个新的上网入口或者说是用户会花较长时间浏览的媒体,已经大有击垮传统门户网站的趋势。在这些媒体上,用户通常是有登录的习惯的(追剧啊,订阅更新啊)。可以说对于这些媒体来说,基本没有影响。同时这些又是广告主非常愿意狂轰乱炸的地方。所以真的不看好微软的这种做法,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其他两家巨头之前也已经提到过了,本身就有一定的广告行业业务,因此也不会因为垄断不垄断用户信息而产生什么问题。微软想分这杯羹,难!建议他家还是好好做好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大数据挖掘软件吧,才是正道!
首先,谢邀。那么谈谈在下的浅见。如果我对《网络巨头将终结Cookie时代》这篇报道没有误读的话,我想这3大巨头的用意是通过其在操作系统,浏览器,用户数等方面的影响力来垄断用户浏览习惯的信息。其中我认为facebook和微软、谷歌又有所不同。下面先谈谈微…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网络时代下的广告创新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网络时代下的广告创新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03:16: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网络时代下的广告创新
官方公共微信广告大轰炸时代,你投对广告了吗?
乐活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11:03  责任编辑:
  【商界招商网 文|邓琼瑶】
  这是一个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
  逢年过节,电视里脑白金必然准时出现;电脑网页中,边边角角悬浮着游戏广告;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多品牌撕逼大战;手机里,看广告能赚钱的App一夜间火遍中国。
  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媒体,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广告投放进入大轰炸状态。
  央视、报刊、百度、分众,曾经的传奇已成传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制造神话的广告平台能否再现?
  神话不再
  中国古代就有了广告意识,最早的广告,应该是古时酒肆门前高悬的酒幌。
  谁家酒幌用布大,颜色艳,挂得高,表明谁家酒肆实力强,吸引的顾客就越多。这个道理放在后来企业争先恐后上央视做广告,并无本质区别。
  强势媒体为王的时代,央视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渠道独占,拥有大量观众。“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强势登陆央视”不仅仅是噱头,更代表了实力,“大媒体=大品牌”效应让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凭借渠道垄断使观众被迫接受广告洗脑,在消息闭塞的时代固然可以缔造一夜成名的神话,然而当垄断渠道的优势被打破,央视神话也就不复存在。
  听广播、看视频、上贴吧、玩微博,互联网兴起,用户不再守着一台电视了解资讯,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被互联网迅速瓦解。于是,广告渠道开始开枝散叶。从线下到线上,从B2B到B2C,从C2C到O2O……形态、技术,乃至效果都在不断改变。
  就像原本奔腾的大河被分流,渠道多样化导致用户注意力分散,广告难以集中到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广告效果开始大幅缩水。
  虽然百度与腾讯的崛起,再一次形成了大流量平台,也一度成为企业推广的救世主。但渠道的碎片化使企业陷入了集体迷茫:传统媒体成本太高;网络媒体只能覆盖一部分人,加上其欠缺的精准性与有效性,让企业苦恼不已。
  广告混乱时期,企业似乎已经不会投广告了。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都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这个让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苦恼的魔咒,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再一次苏醒。
  广告投放所欠缺的精准性、有效性、互动性,如同“歌德巴赫猜想”一样的难题,企业究竟该如何解谜?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2012年,《大数据》一书让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传统“全面撒网,重点营销”的广告模式已经完全失效,广告主需要的不是人流,需要的是精准用户。
  不管是社交工具还是搜索引擎,用户在网上的数据化痕迹无处不在,搜索某商品的关键词,或点击过的页面弹窗,都能让精准广告轻易地找到屏幕前的你。
  诸如百度竞价、淘宝商城分类、微博数据分析等以用户行为定向、内容定向、消费定向为依据的平台一一出现。
  同时,用户平时关注的资讯、喜欢的网站、搜索的信息等,都会通过独立的IP地址、地理位置呈现,来分析网民的喜好,当用户根据需求搜索时,与内容相匹配的广告就会出现。
  比如,用户在浏览整形信息时,旁边就会出来整形医院的广告;再比如旅游广告,北京、上海等地网民分别看到的是各自地域内的旅行社广告。
  大数据下的广告,广告主买的不是广告位,而是看广告的人,这时的企业广告营销不再看重广告平台,而是直接绕过平台寻找用户。于是,我们看到了加多宝瓶罐上的二维码,看到了滴滴打车红包上的蒙牛广告,看到了Uber千奇百怪的跨界营销。
  相比传统广告时代,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营销更加精准,但用户对于广告的接受依然处于被动状态,这也就造成了广告虽然可以覆盖到相对精准的人群,但却最终由于广告最终的转化率低造成广告效果不佳。
  花出去的100%广告费,是否能达到100%的理想效果?
  对于此,我们在解决用户精准性问题之后,便是要考虑如何让广告与用户产生互动,提升广告转化率。
  互动营销时代
  时下“社会化营销”流行,可究竟什么是社会化营销,却没几个人说得清楚。
  微博段子文章?微信群、朋友群刷广告?H5页面?这些都只能算是形式,社会化营销的实质归结为两个字——互动。
  从被动接受广告到主动选择广告,广告的互动性能让用户参与进来和品牌一起玩,将用户与品牌的弱关系迅速发展为强关系。因此,能为用户与品牌提供互动平台的微博、微信也借势收到广告主热捧,与此同时,互动营销更是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机遇。
  “看广告能赚钱,打广告不花钱”, 2014年,一家名为秒赚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在全国迅速走红,引起业界注意,秒赚的切入点正是广告的互动精准营销。
  秒赚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广告平台的主要广告收入拿出来,返利给看广告的用户。
  秒赚以“看广告赚钱”聚集用户、收集数据,凭借大数据,秒赚通过用户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喜好等这些参数设定,为广告主精选目标人群;利用手机GPS 进行精准投放区域设定,为广告主输送目标人群信息;收集单个手机用户收看总次数、每天收看次数等,从而排除非目标客户收看广告,减少广告费浪费。
  用户打开秒赚App,看到的都是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广告信息,不需要任何查找与翻阅。而商家的广告,也被匹配给了他们最想到达的目标客户群体中,基于此实现广告营销的精准性与互动性。
  互联网的趋势是“去中间化”,广告业也不例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愈加成熟,广告渠道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告平台,在平台上广告主和用户进行互动,不再有第三方介入干预。
  秒赚的成功不是个例,就连即将上市的分众传媒也正斥资重金打造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在精准、互动的营销时代,企业担心的不再是广告是否浪费,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你的用户,如何为你的用户“花钱”。
文章来源: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订阅手机报:
订阅电子期刊:
当前位置: > 新媒体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混口好饭
源自: 发布时间: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三次元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的“面”组成,并非窝在自己的小领域,安安静静做一只大牛就好
  看到这题目,  你大概以为我会说:  眼界、勇气、行动力、忽悠力?  如果被你这么容易猜到了,  那还有什么意思?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  信息的获取变得多而易  我经常开玩笑说  有时候你会发现  我们知道的信息就连理发店的杀马特都知道  & & & & 没错,你知道的我都知道  从广告行业来看  我们会发现更为有趣的事情  信息的泛滥让大家变懒  进而衍生出一种职业模式  叫做“信息整理”  一些公众号靠“素材整理”就能有极高的阅读量  还有一些人靠整理别人笔记  也能有超多的粉丝  然而只有整理者自己知道  自己只是“别人观点”的搬运工  我们不禁思考  自己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明天穿什么衣服才能体现我的狂拽酷炫吊炸天呢?  ——点——  有不少人听过逻辑思维  其中有一个论述叫做“U盘化生存”  广告girl深以为然  所谓U盘化生存,就是做一个“T”型人才  广泛阅读+一个专业  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领域的专家  然后不管你去哪,  都能凭借自身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们在此论述为“成为一个‘点’”    然而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做一个纯粹的“点”并非那么容易  需要有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  ——线——  根据唯物辩证主义  在某些条件成立的状态下  “物以稀为贵”和“物以多为贵”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现在可以自信的说  这个条件就是“互联网”  如果说成为一个“点”  就是好好修炼自己,成为领域的专家  那么成为一条“线”  就是把周围各个“点”连起来  形成庞大的可调动资源  我们熟悉的“粉丝经济”就是这个理论  粉丝越多,你的价值就越高  同样  你可以调动的资源越多  你的价值也越高    你可以清楚地知道  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擅长的是什么  并且可以有效调动他们  你就赢了  ☆  事实上  成为一个“点”,和成为一条“线”  并不冲突  你可以选在在提升自己的同时  也在联系周围的“点”  以上两点是个人生存之道  以下一种是“组织”的生存之道  即  成为一个“面”  ☆  ——面——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三次元世界  是有许许多多的“面”组成  成为一个面  并非窝在自己的小领域  安安静静做一只大牛就好  而是要成为领域“生态圈的一环”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平台”  一个成功的平台要连接不同层面的需求与价值  也就是需要把自己放在这个“生态圈”之内  如果这个平台的建立不需要任何合作  也就可以断定这个平台除了利己毫无用处  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平台  ☆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  你会选哪一条路呢?
源自:中华广告网
新媒体声音
创业社交平台「微链」宣布完成A轮及A+轮融资:A轮融资由……
北方国联版权所有
北方国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网络广告 京海工商广字第0416号
电子公告审批[2002]字第6号&&&&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登记备案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2001]字第361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4号院3号楼305室(北京文化创新工场)&&&&联系电话:010-92922& 服务器暂存文件(cookie)的末日可能就要来了。所谓的暂存文件是指营销人员用来在网络浏览器追踪人们的在线活动的小段代码,为定向广告投放服务,而且会收集有价值的用户信息。过去一个月间,微软(Microsoft Corp.)、谷歌(Google Inc.)和Facebook Inc.都曾表示,正在开发各自的系统,对这一“数据河流”进行控制,使其绕过那1,000多家在网站放置暂存文件的软件公司...via
首先,谢邀。那么谈谈在下的浅见。如果我对《网络巨头将终结Cookie时代》这篇报道没有误读的话,我想这3大巨头的用意是通过其在操作系统,浏览器,用户数等方面的影响力来垄断用户浏览习惯的信息。其中我认为facebook和微软、谷歌又有所不同。下面先谈谈微软和谷歌。微软和谷歌将凭借其在操作系统(视窗、android)和浏览器(IE、Chrome)方面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是我想这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就国内市场来说,我们知道有很大一部分用户并没有积极的更新系统和浏览器的习惯,至今还是有很多的XP和IE6存在。android手机的混乱状况就更不用提了(或许还有很多人在android上用UC之类的第三方浏览器)。因此我认为影响力是有限的。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很好奇这两家打算如何控制这“数据河流”?完全不让服务器写入和访问吗?我感觉也不是很现实。毕竟有些功能还是需要用到cookie(例如自动登录、记住用户名之类的功能)。如果一旦实行完全的控制,我想会有很多开发者提出异议。我打算从两方面入手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如果他们是打算完全控制,并且通过付费的方式,授权客户来访问这些信息的话。那么其实就是间接的抬高了成本。至于抬高了多少现在还不清楚,但是至少你是有办法可以获得这些信息的。并不会影响你的广告系统运转。第二,即使你不打算付费。我想应该也是有办法绕开这种限制。当然也会抬高成本,只不过抬高的是媒体的成本。例如:我原先在新浪门户放置代码,来收集用户在新浪上的浏览习惯。那么现在我可以这么做:要求用户登录,这样我可以识别到用户,然后从新浪获取用户浏览习惯信息(如果之前就和新浪有合作关系,能放置cookie代码的话,我想这样应该问题也不大)。只不过通过这种方式我无法获取未登录用户的浏览习惯,会损失一大批流量。但是如果新浪从自身广告盈利的角度出发,我想他也会用某种方式引导用户积极的登录。但是同时也抬高了新浪的运营成本,需要更多的服务器空间来存放用户浏览习惯的信息。从上面的2点不难发现,如果说这两大巨头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其实是抬高了广告投放的成本。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媒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好处。诚然我可以把成本转嫁到广告公司身上,但是也损失了用户的体验(可能需要登录)。如果不这么做,那就损失了一大部分广告的收益。(因为现在广告主也不是傻子,不精准的广告投放不是人人愿意干的)再看广告公司,成本抬高了,自然就是转嫁到广告主头上。是否会影响到某些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预算,广告投放意愿呢?我暂且没法评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该投的还是得投。有钱的、财大气粗的,必须一直广告轰炸保持印象的快销品还是得投啊。之前我们单独列出的facebook,由于并没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优势。他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之前分析里提到的。通过用户登录来识别用户,并且在服务器上存放浏览习惯来创造收益。因此从分析来看,我还是觉得总体影响不大,该怎么办的还是得这么办。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微软和谷歌两家巨头该采用的创收方式,对广告生态圈的影响还是有的。尤其影响一些小广告主或者是广告预算有限的广告主的投放。另外还想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对于一些简单的预测性的算法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例如根据页面信息来出广告、时段、地域定向等)。主要影响的还是一些靠识别用户来进行投放的预测算法(例如用户的年龄段,职业,收入,主要爱好,价值取向等)。这些信息通常是靠一些调查问卷取得。如果一旦无法识别用户,导致之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直接成为了“无主之物”。个人猜测这些巨头是想在大数据、精准投放的市场潮流之下,从广告行业分得一杯羹。但是在谷歌、facebook自己有广告系统的前提下(adsense、google rtb、facebook本身的社交属性等)我认为这两家对广告行业的冲击并不大。因为他们本身在提供这些广告服务的时候,已经在收取这方面的费用。倒是微软我感觉有点穷兵黩武的感觉,因为他现在实在是没有分到任何好处,自家产品的广告还得去别家投(笑)。最后还想说的是,在现在这种移动终端大行其道,未来很可能成为主流上网入口的潮流之下,很多广告公司早已开始行动了。一旦摆脱了PC端的控制,在手机、平板或者其他新兴媒体形式上进行广告投放,那么微软这样做实在不是一步好棋。你想从广告行业的生态圈里捞点好处,我们还不带你玩儿呢!winphone和surface的占有率大家都懂的,我真是不太看好。除非以后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一点浅见,让大家贱笑了!PS:最后再想补充下,目前很热门的视频网站(应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媒体。作为一个新的上网入口或者说是用户会花较长时间浏览的媒体,已经大有击垮传统门户网站的趋势。在这些媒体上,用户通常是有登录的习惯的(追剧啊,订阅更新啊)。可以说对于这些媒体来说,基本没有影响。同时这些又是广告主非常愿意狂轰乱炸的地方。所以真的不看好微软的这种做法,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其他两家巨头之前也已经提到过了,本身就有一定的广告行业业务,因此也不会因为垄断不垄断用户信息而产生什么问题。微软想分这杯羹,难!建议他家还是好好做好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大数据挖掘软件吧,才是正道!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互联网/攻城狮/旅游爱好者/独立思考的人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惟解漫天作雪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