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我是谁谁。。

我是谁? - 壹心理
发表于 20:52:54
“做自己”意味着什么呢?这次参加工作坊复训,明显比第一次参加时更能融入情景。两天的复训期间,多个同学都提到要做自己或要做回自己,我也很是有些感触。我觉得要做自己,必须要先融入和体察自己,就要先自问一下“我是谁?”工作坊的两天培训结束后,我试着自问和剖析了一下自己,问一问自己“我是谁?”,明确地自问这对我来说形式上还是首次。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我记忆所及的自我拷问次数似乎并不多,但都是在个人面对关键时间点的时候。第一次拷问“自我”的成长经历最早的一次自我拷问始于周恩来追悼会广播转播时的学校操场上,那时我才小学三年级。班上的同学都在哭,但我的内心却没有任何触动,我又不认识他,以前也没听说过,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排在队伍的最后,就用脚玩地上的一个小石子,一直到结束。这个事情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不强烈,也就慢慢淡化了,在当时只是略微有点不舒服。后来毛泽东去世,学校搞得更隆重,我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象征性地干嚎了两声就脱手了。现在回想起来,幸好不是在朝鲜,而且没有被同学举报,不然肯定要倒大霉啊。这个淡淡的疑问的消解还是靠父亲后来的解释,具体细节记不得了,但父亲明确告诉我说没什么关系,只是不要让别人知道就行了,不管哪个当头,机器又不会停,大家也不会没有饭吃,好好读你的书就行了,你就是一个学生。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我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更谈不上自我拷问了。就算读大学到昆明去,也只是觉得那里是春城,应该还可以,没有想更多。在大学期间那时主流舆论批判存在主义、批判萨特还批判王若水写的异化问题以及为人道主义辩护的文章。那时我看了许多萨特的书和自己能读得下去的哲学书,还看西方现代诗。隐约也想过一哈“我是谁?”这个问题,但确实没有任何答案,我也并不纠结(那时好像还不用这个词,北方的同学爱说闹心,我们这些南方的同学爱说自寻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我拷问过自己,我也回答了自己,只不过是通过诗歌写作的方式完成了自问自答,或者说是完成了逻辑学上说的自洽。我是谁?我就是别人心目中那个会写诗的人,一个思想比较“反动”的人。好像那个时候写诗的人思想都程度不同地反动,绝少现在这种讴歌、投降和犬儒的做派,就是风花雪月也与现在的风花雪月大不相同。我们是不屑与写那种诗文的人来往的。当然那时因为写“思想反动”的作品,也挨过批,在校学生会的职务也被免了,但收获的却不是同学的白眼而是尊敬,故而对“我是谁”我的自我认识以及外界认识的我是非常相似的,有差异但没有差别。第一次拷问“自我”的成长经历我面临的第二次自我拷问是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某钢铁公司,而我却极不愿意去。在老师、同学和家人看来,不服从分配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次才是真正的自我拷问,小学时那次只能视为疑问。在那一刻,“我是谁”在毕业纪念册上是留给同学们的照片和家庭地址以及一段话语,是为将来准备的一个简单的简历,在同窗眼中是一个对抗分配制度的同学,在父亲眼中是个不甘寂寞的大孩子。没有任何人唤醒我,我自己为这次毕业分配敲响了丧钟。但我必须要感激父亲的宽容和为我付给学校的“培养费”埋单,并去求原单位和主管单位领导,我在次年以下一届毕业生的身份回到了成都。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洽,后来我看到过一句话“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敢”,我现在回顾过去的这一刻,我践行了这个原则,但自由和勇敢也必须要付出代价(幸好这个代价是我的家庭能够接受的,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当拷问“自我”成为必经之路至于后来的几次自我拷问,都是在此后几次在职业上遇到困境时,自己一直在一个类似怪圈中循环,不断地反思、评估、忐忑、怀疑、迟疑、徘徊、烦恼和决断以及妥协和自我批判,接纳自己的思考结果,也接纳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建议和质疑。虽然说选择的路径是自己选择的,但确实家人给了我很好的心灵上的支持,我的家人在最后的关头都选择了不干预我做的选择,并给了我各种形式的支撑。随着年龄的逐渐老去,当我静静地在这个儿童节的上午追忆过去的逝水年华,我再一次轻轻地询问我是谁,这时已经不需要拷问这么严峻的形式了。我感觉,对于哲学意义上的别人来说,这个问题代表了自我之外的世界对我的印象和评估,在于这一刻前的时间线上我的所作所为,代表了我给别人带去的困扰、麻烦甚至伤害,我给别人带去的欢乐、帮助和价值。当代社会已经无法教育我们,告诉我我是谁,反而递给我们谁是我的数据模型。“我是谁?”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许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这种复杂性。我想,我们看待和对待自我之外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同时,我们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又决定了我们看待和对待自我之外世界的方式。简直就是一个人生的莫比乌斯圈,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不然我们哪来这么多的彷徨和忧思。“我是谁?”,我觉得“我”就是我的选择、我的信念和追求、我制造和解决的问题、我做的坏事和好事、我能做我该做和我要做的事情。下一步想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自己对自己再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自我评估,这个还需要准备一些问题,自己做一个角色分离,一边做毫不容情的灵魂考官,一边做回答问题的被考察对象。我想可能经过这些以后,才可能对自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怎样做回自己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xinli_1441
看你的文章很有共鸣。
10年心理咨询经验,长期从事个人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辅导、企业EAP运营、政府及学校心
理辅导体系建设,拥有超过2000人次的个人
咨询经验,并多次参与公益、救援及危机干
擅长咨询话题:
面对面咨询:600.00/50分钟
视频咨询:600.00元/50分钟
电话咨询:600.00元/50分钟情满四合院
那片星空那片海2
画江湖之换世门生
梦想越走越近
摔跤吧!爸爸
橙子乐园在日本
我们最美好的十年
玩具益趣园
英语启蒙慢速儿歌
小猪佩奇玩具秀
当怪物来敲门
盗墓惊魂之锁魂
您的列表中暂时没有内容
暴风无线客户端
随时随地看大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掉我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