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我是谁?

【图文】哲学 我是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哲学 我是谁
大小:6.4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x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偶然读到一个寓言故事:&你是谁?&
  一日,一住妇人晕倒在地。她觉得自己的灵魂正在往天堂飘去,这时,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
  妇人回答:&我是市长的妻子。&
  &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
  &我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问的是你是谁?&
  &我是教师。&
  &我也没有问你做什么职业,就问你是谁?&
  &我是一名基督徒。&
  &我没有问你的宗教信仰,只是问你是谁?&
  就这样一问一答进行了很久,可是那个声音始终不满意,说:&我不是问你这些,而是问你是谁?&
  后来,妇人醒了过来。她开始思考:我是谁?并且下定决心要找出答案。
  这则寓言故事,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从前,我认为自己职业体面、事业有成,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标准的丈夫。信耶稣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基督徒,并以此身份为荣耀。这些难道不对吗?那我到底是谁,你能回答我吗?
  &&信徒,平安!
  谢谢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在被外界环境定义和评价,以至于所认识的自己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我。追求认识自己是成长的目标之一,只是其过程必然充满曲折。
  圣经《出埃及记》3--4章,记载了摩西的一段特殊经历。那里摩西问上帝,我是什么人?与你的问题&我是谁&类似。藉着回顾上帝对摩西的回应,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根据记载,事情发生在何烈山,摩西在山上放羊。他看见大异象,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上帝在荆棘中向摩西显现。上帝对摩西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
  这次与上帝的相遇,摩西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奇,他甚至还未回过神来,上帝已经向他宣布一项重大使命,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面对新的挑战,摩西推三阻四,上帝与他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这场艰难的对话像是一场辅导,摩西不知道自己的症结在哪儿,上帝却是一位全知全能的引导者,与他进行五个回合的谈话,摩西顿悟,于是,他的人生遭遇又一次大反转。
  第一个回合,摩西几乎冲口而出:我是什么人(有译:我是谁?)竟能去见法老呢?
  摩西之所以说出这句话,有几个原因。
  第一,按照他以往的经验,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以色列人失败了,他因同胞受苦杀了埃及人,惹怒了法老,开始逃亡生涯。
  第二,从前在王宫生活,摩西大概已经淡忘,而现在历历在目的是逃亡时的困苦流离,他的棱角早已被磨去,但他却变得犹豫不决又缺乏担当。
  第三,他成了一个牧羊人,生活在米甸,跟米甸祭司的女儿结婚生子,他对目前的状态已经习以为常,安逸稳定的家庭,他舍不得放弃。
  第四,摩西自知能力有限。
  他提出问题,既是推托,也在陈述一个事实,更是他多年来的恐惧担忧和思索:我到底是谁?他的确想不明白自己是谁,也忘记了耶和华是谁。这个问题中既包含他的逃避和自卑,也表现出他直面上帝和自己的勇气,他盼望从上帝那里得到答案。
  上帝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意思是,你就是&上帝与你同在&,这就是你的身份。这是上帝差遣摩西的一个证据。上帝使他明确:不在乎你是谁,重要的是差遣你的是谁,我必与你同在,必保守你,荫庇你,在你里面成为你的力量,除此之外,你就不再需要什么了,因为你是我的使者,如若依靠外在的能力,你谁也不是,也无法完成我的托付。
  上帝没有正面回答摩西,没有用具体的特征回答他。上帝既不从物质的角度给摩西贴标签,比如,身体健壮、外貌英俊等等;上帝也没有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价摩西,比如,他的地位、角色等等;上帝也没有从心理的角度评价摩西,比如,智力、性格、能力等等。
  上帝并非告诉摩西: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他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上帝从人与他的关系角度来回答,那就是,我必与你同在。
  第二个回合,摩西听了上帝的话,说:你说我的&我&不算什么,你的&我&才是重要的,好吧,那就算我到了埃及人那里,对他们说,是你,他们祖宗的上帝打发我来的。他们肯定会问:你说是我们祖宗的上帝,他叫什么名字呢?摩西假设了这个问题,其实是他内心的疑问:那你能说说你是谁吗?你叫什么名字?
  上帝忽略摩西话语中的情绪,直接正面地回答了他: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我是&),这就是我的称号。英文:I am who I am,中文则译为:我是我所是的那一位,或者我就是我。&我是&表明上帝不仅在时间上是自有永有的,在空间上是无所不在的,在本质上他就是一切,他就是那个&我是&,这个&我是&是万物的源泉,所以有了他就有了一切。圣经注释家指出,按照语法,&雅威&&&耶和华译为&我必是上帝&。
  这次,上帝回答摩西:我是我,你去对以色列人说,是我打发你去的。
  第三个回合,摩西说:他们肯定不听从我,不相信我。他想表达的是:这太可笑了,你让我回埃及去对他们说你的名字,他们不单会嘲笑我,还会嘲笑你呢,他们一定会说,看哪!这就是耶和华派来拯救我们的人,可是耶和华到底是谁?我们根本不相信他呀!话语中臆藏着摩西的不信。
  这时,上帝再次行神迹,显明他的大能。上帝把摩西手中的杖变作蛇,又使他手长大麻风,一会儿又使长大麻风的手复原。上帝说,如果这两个神迹他们都不信,你可以行另外一个神迹,把河水变作血。
  上帝完全了解摩西的怀疑,特意行神迹给他看,随后又赐给他行神迹的权柄和能力,加增他的信心。
  第四个回合,摩西指向自己,说:抱歉,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有学者认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摩西在语言上有缺陷,所以,这是他自轻自贱的说法。其实摩西大可以说他在米甸多年,以至于埃及话变得生疏了,忘记了宫廷中说话的技巧。
  上帝不否认摩西的话,照样忽略他话语中的抱怨不满,上帝这样回应他:你是你,因为我创造了你,你很特别,只有当你愿意外界的标签贴到你身上的时候,标签才会贴得住,你在乎那些评价的时候,它们才会左右你。所以现在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
  第五个回合,实际上,摩西的心结已经被上帝融解,但是他无法突然放下自己,于是耍无赖,说: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反正我不去。终于,上帝发怒了。想想,之前摩西表现出自卑、怀疑、推卸,上帝都在积极回应他。为什么上帝这时发怒了?是摩西不负责任、无所谓的态度激怒了上帝。
  怒气之后,上帝仍有恩慈,说:不是有你的哥哥亚伦吗?他是能言的,会协助你。你要拿着杖,好行神迹。上帝再次给摩西承诺和权柄。
  这时,摩西答应了,回家去向岳父请示此事。摩两透过环境搭建起来的自我评价,都是不可靠的。第一次,他在王宫获得的优越感,在逃亡中被困苦瓦解;第二次,在米甸他感到自卑挫折,他遇到了上帝,上帝不否定他,不指责他,而是循循善诱,让他认识了自己,重拾信心。
  摩西不再追问自己是谁,不再顾忌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这其中,他学会了放弃评价自己,放弃外在的标签,于是他,变化了。于是,他的自我变得成熟,才能够担当重任。
  至此,谈话圆满结束。
  耶稣将要上耶路撒冷之前,曾经问门徒:别人说我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又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耶稣在离开门徒之前,最重要的考验不是外在的,不是讲道进步了没有,文章写得好不好,打鱼的技术过关了没有,获得过多少奖项。耶稣非常清楚,如果要问他们是谁,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是你的大弟子,我是你所爱的门徒,等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标签,让门徒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结果有两个:一是妄自尊大。像建造巴别塔的人想要传扬自己,让天下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一样;二是妄自菲薄,像摩西这样推卸责任。但耶稣所要的是,门徒认识他.知道谁是基督,这就够了。
  今天,带着疑问,我们遇到上帝.会听到他的回应: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谁,重要的是我与你同在。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只能告诉你:你是你,你是唯一独特的,因为我创造了你。你越相信我的爱,就越不会在乎你是谁。
  最后分享,张国荣写的《我就是我》几句歌词: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每个人都是造物者的荣耀。
  不用躲闪,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是什么,是万世沙砾当中一颗,
  我很庆幸,万物众生中磊落做人,
  怀着诚恩,告诉世界何谓勇敢。
相关文章:
·经文注释·
       
Copyright &
Jnmd.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又名: )
邮箱: (#改为@) 网站QQ群:  客服QQ:
基督福音网站,内容由热心肢体亲笔或惠寄或转投,部分为本站扫描收集整理,版权归基督所有,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作者联系我站处理,谢谢!1. 新增扫二维码功能,可直接扫 VeryCD 网站影片页面的二维码,便能在应用上打开;
2.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1. 新增支持 B 站视频(哔哩哔哩),满屏的弹幕更欢乐;
2. 在影片封面上展示在线视频的清晰度;
您的位置: &
我是谁 (1998)
导演:编剧:演员: /
/ 上映日期:日在看: 看过: 想看:
超赞129人不错94人一般20人较差3人垃圾2人
在线视频更新、影院购票上线时通知我
☆☆☆☆☆
很多年前,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一种一经震动便会产生极强的杀伤力的矿石。中央情报局要独占“魔石”,派特别突击队队员杰克及十一名队友前往南非,他们用先进的武器掳走三名科学家和所有的“魔石”。这时,发生空难事件,致使所有突击队员遇难,只有杰克侥幸生存。他被非洲土著居民在森林中发现,奄奄一息,完全失去记忆。在土著人的照料下,杰克慢慢恢复健康,而对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茫然无知。他经常问“我是谁”,土著人因此称他为“我是谁”。杰克毅然离开土著人,去寻找自己,他刚一现身,就陷入到追杀的困境中。…幕后制作:只要有成龙出演的电影,无论导演是谁,都有明显的成龙印记。本片也不例外:窄巷打斗,壁虎功式攀岩和亡命特技以及一个完完全全的好人好事。唐季礼擅长城市大破坏,这次却是创意十足的武打艺术。剧本交代虽清楚,但节奏过于急速,加上震耳欲聋的配乐,让观众太劳累。
2163&1&122128&&1303&&222&&
你也许会感兴趣的
输入图片地址:
选择上传图片:
支持、、、、
、、等视频播放页网址
微信扫一扫
用手机版电驴看
电影今日热播榜
上哪儿去买?
&创建了本资料
共创建资料&
谁关注这个电影
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是谁? - 壹心理
发表于 20:52:54
“做自己”意味着什么呢?这次参加工作坊复训,明显比第一次参加时更能融入情景。两天的复训期间,多个同学都提到要做自己或要做回自己,我也很是有些感触。我觉得要做自己,必须要先融入和体察自己,就要先自问一下“我是谁?”工作坊的两天培训结束后,我试着自问和剖析了一下自己,问一问自己“我是谁?”,明确地自问这对我来说形式上还是首次。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我记忆所及的自我拷问次数似乎并不多,但都是在个人面对关键时间点的时候。第一次拷问“自我”的成长经历最早的一次自我拷问始于周恩来追悼会广播转播时的学校操场上,那时我才小学三年级。班上的同学都在哭,但我的内心却没有任何触动,我又不认识他,以前也没听说过,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排在队伍的最后,就用脚玩地上的一个小石子,一直到结束。这个事情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不强烈,也就慢慢淡化了,在当时只是略微有点不舒服。后来毛泽东去世,学校搞得更隆重,我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象征性地干嚎了两声就脱手了。现在回想起来,幸好不是在朝鲜,而且没有被同学举报,不然肯定要倒大霉啊。这个淡淡的疑问的消解还是靠父亲后来的解释,具体细节记不得了,但父亲明确告诉我说没什么关系,只是不要让别人知道就行了,不管哪个当头,机器又不会停,大家也不会没有饭吃,好好读你的书就行了,你就是一个学生。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我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更谈不上自我拷问了。就算读大学到昆明去,也只是觉得那里是春城,应该还可以,没有想更多。在大学期间那时主流舆论批判存在主义、批判萨特还批判王若水写的异化问题以及为人道主义辩护的文章。那时我看了许多萨特的书和自己能读得下去的哲学书,还看西方现代诗。隐约也想过一哈“我是谁?”这个问题,但确实没有任何答案,我也并不纠结(那时好像还不用这个词,北方的同学爱说闹心,我们这些南方的同学爱说自寻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我拷问过自己,我也回答了自己,只不过是通过诗歌写作的方式完成了自问自答,或者说是完成了逻辑学上说的自洽。我是谁?我就是别人心目中那个会写诗的人,一个思想比较“反动”的人。好像那个时候写诗的人思想都程度不同地反动,绝少现在这种讴歌、投降和犬儒的做派,就是风花雪月也与现在的风花雪月大不相同。我们是不屑与写那种诗文的人来往的。当然那时因为写“思想反动”的作品,也挨过批,在校学生会的职务也被免了,但收获的却不是同学的白眼而是尊敬,故而对“我是谁”我的自我认识以及外界认识的我是非常相似的,有差异但没有差别。第一次拷问“自我”的成长经历我面临的第二次自我拷问是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某钢铁公司,而我却极不愿意去。在老师、同学和家人看来,不服从分配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次才是真正的自我拷问,小学时那次只能视为疑问。在那一刻,“我是谁”在毕业纪念册上是留给同学们的照片和家庭地址以及一段话语,是为将来准备的一个简单的简历,在同窗眼中是一个对抗分配制度的同学,在父亲眼中是个不甘寂寞的大孩子。没有任何人唤醒我,我自己为这次毕业分配敲响了丧钟。但我必须要感激父亲的宽容和为我付给学校的“培养费”埋单,并去求原单位和主管单位领导,我在次年以下一届毕业生的身份回到了成都。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洽,后来我看到过一句话“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敢”,我现在回顾过去的这一刻,我践行了这个原则,但自由和勇敢也必须要付出代价(幸好这个代价是我的家庭能够接受的,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当拷问“自我”成为必经之路至于后来的几次自我拷问,都是在此后几次在职业上遇到困境时,自己一直在一个类似怪圈中循环,不断地反思、评估、忐忑、怀疑、迟疑、徘徊、烦恼和决断以及妥协和自我批判,接纳自己的思考结果,也接纳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建议和质疑。虽然说选择的路径是自己选择的,但确实家人给了我很好的心灵上的支持,我的家人在最后的关头都选择了不干预我做的选择,并给了我各种形式的支撑。随着年龄的逐渐老去,当我静静地在这个儿童节的上午追忆过去的逝水年华,我再一次轻轻地询问我是谁,这时已经不需要拷问这么严峻的形式了。我感觉,对于哲学意义上的别人来说,这个问题代表了自我之外的世界对我的印象和评估,在于这一刻前的时间线上我的所作所为,代表了我给别人带去的困扰、麻烦甚至伤害,我给别人带去的欢乐、帮助和价值。当代社会已经无法教育我们,告诉我我是谁,反而递给我们谁是我的数据模型。“我是谁?”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许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这种复杂性。我想,我们看待和对待自我之外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同时,我们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又决定了我们看待和对待自我之外世界的方式。简直就是一个人生的莫比乌斯圈,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不然我们哪来这么多的彷徨和忧思。“我是谁?”,我觉得“我”就是我的选择、我的信念和追求、我制造和解决的问题、我做的坏事和好事、我能做我该做和我要做的事情。下一步想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自己对自己再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自我评估,这个还需要准备一些问题,自己做一个角色分离,一边做毫不容情的灵魂考官,一边做回答问题的被考察对象。我想可能经过这些以后,才可能对自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怎样做回自己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10年心理咨询经验,长期从事个人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辅导、企业EAP运营、政府及学校心
理辅导体系建设,拥有超过2000人次的个人
咨询经验,并多次参与公益、救援及危机干
擅长咨询话题:
面对面咨询:600.00/50分钟
视频咨询:600.00元/50分钟
电话咨询:600.00元/50分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掉我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