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抉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怎么样...

腾讯组织架构变更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 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服务项目:
&&案例展示:
&&行业新闻:
&&联系方式:
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桥东方庄大厦
邮编: 102200
电话TEL:010-
市场部E-mail:
人事部E-mail:
腾讯组织架构变更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腾讯组织架构变更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事实上,腾讯已经为向世界级公司迈进打好了国际化基础。在2005年腾讯就成立了国际业务部,目前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均有业务运营,并且还战略投资了多家美国、韩国、欧洲和东南亚的优良互联网公司。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中国必定会呈现寰球性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此次的架构调整后,腾讯的业务布局更趋公道,也将成为最有盼望第一个实现这个幻想的公司。
  “面向未来,我们必需要向互联网更高的境界迈进。”在马化腾发给全员的内部邮件中,他再次强调,腾讯须要去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与协作伙伴一起培育一片森林,“以前,我们重要是在公司层面思考,未来要多从产业层面思考。”
  适时而变 助推腾讯迈向世界级公司
  “所有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在腾讯的架构调整中,再次得到凸显。马化腾在内部邮件中特殊提到,“在互联网行业,谁能掌握行业趋势,最好地知足用户内在的需求,谁就可以得到用户的垂青,这个是我们行业的生存法令”。
  在电商领域,“推动电商扬帆远航”,显示了腾讯长期投资电子商务的信心。未来专注的电商公司将以更灵活的机制应答市场挑衅。据透露,腾讯先后投资了易迅、好乐买和珂兰钻石等优秀的B2C电商企业,未来五年,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目标是成绩10家以上百亿级且盈利的B2C合作伙伴,100至2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的传统品牌及网络品牌合作伙伴,并愿望腾讯电商平台可以成为一个汇聚超过100万家各类商户的超级电商平台。
  他流露,腾讯各个业务部门固然也在不断与时共进,但因为架构的限度,已经不能完整满意用户层出不穷的新需求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聚焦用户、趁势而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重新调整我们的组织架构。”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信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友人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当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行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而腾讯恰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当先位置。事实上,借助开放平台,腾讯在社交领域正呈加速趋势。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人民币20.61亿元。
  据了解,腾讯上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是2005年。当时,腾讯在看到网络游戏、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市场机遇萌芽已现后,武断进行新业务布局,并以“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涯平台”为战略方向,缭绕五年后营收达100亿的阶段目的,将公司按功效模块分工转为业务系统制,实现第一次大范围的战略、业务和组织架构调整。短短六年时间,到2011年,,腾讯以285亿元的收入和超过100亿元的净利润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之最。最新颁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更显示,2012年前3个月腾讯总收入为国民币96.5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21.8%,比去年同期增长52.2%。
  从腾讯内部发文懂得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体系制(Business Units,BUs)进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从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挪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巧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破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一经营电子商务业务。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
  有外界猜想,重拾“小公司精神”是否象征着裁员?据腾讯方面牢靠新闻泄漏,,此次调整是业务和组织架构的进一步优化,不波及任何裁员。一个可以参照的数据是,2005年腾讯的组织调整,让该公司的架构更有可扩性,让其人员规模在7年间从两三千人扩大到超过两万人。而马化腾也在信中写道,“七年来经由倏地的发展,职员规模已经是当年的7倍,良多BU的规模都大于2005年全部公司的规模,并且可预期还有更多的共事会参加。”
  马化腾在致员工的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多少大BG平台必需进一步扩大开放范畴,晋升开放才能。当我们有明白的方向、并且一直强化开放的能力,打造开放平台,咱们才干真正做到开放协同、工业共赢。”
  在搜索领域,“聚力培养搜索业务”,腾讯将通过此次组织调整,使搜索业务更好的依靠公司核心技术工程平台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资源上风,鼎力发展新一代搜索服务。在新的架构调整中,搜索贸易部分与无线平台的整合是一大亮点。有关专家以为,腾讯在无线搜索市场上已经占领20.0%以上的份额,位居前三名,“以腾讯如斯看好移动市场的特征而言,这种整合有助于扩展其搜索在无线领域的优势,实现疾速增加。除了发力无线平台以外,腾讯搜索原核心技术部门将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整合,持续加大对中心搜索技术以及语音搜寻、图片搜索、语义搜索等前沿技术的投入,以便在未来技术变革时掌握住重大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跟着腾讯开放力度的加大,将对互联网行业发生更深远的影响,比方极大下降创业门槛、推进互联网行业有机生态的树立等。马化腾一再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预期,腾讯各事业群将形成“强化核心平台+聚焦要害业务+搀扶产业链配合搭档”的有机格式,进一步推动行业生态系统实现开放共赢。
  “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无疑是最重视用户需乞降市场趋势的,”有关专家强调,迄今为止,它阅历了两次重大组织变革,2005年的第一次已经被证明,它让腾讯有了一次质的奔腾,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这一次,它将助推腾讯向世界级公司迈进。”
  在新媒体领域, “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光,腾讯已经逐渐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状态进行深度整合,构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造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的收入到达5.4亿元,跃居门户行业第一。
  除了关注架构调整给内部带来的影响,腾讯此次还明确请求各个事业群藉此进一步打造开放平台,实现产业共赢。
  能够看出,在腾讯的长期策略布局中,一个完全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并为将来发展和变更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剖析人士指出,“从前的14年历史已经证实腾讯很有紧跟用户休会的意识和教训,对大趋势也足够敏感。这次的调剂将不同业务范畴梳理得更加清楚,可能更好地支撑接下来的业务变更,进一步满意用户跟市场的需要。”
  “当团队规模变大后,很轻易会繁殖出一些大企业弊病。到底我们如何可以战胜大企业病,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马化腾在内部邮件中透露了对组织治理的思考。在他看来,当公司扩张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从“大”变“小”,重塑小公司的创业特质,激发激情、快速响应,引领技术和体验的立异,打造让用户惊喜的精品。腾讯此举,无疑是要在公司发展到2万人规模的时候重拾小公司“小、快、灵”的特点,重新唤起组织活气和创业豪情。
  无论从用户规模、收入、市值等指标来看,当初的腾讯均处在历史最佳状况。向来以持重著称的腾讯,抉择在此时“变阵”,业内人士广泛认为这个机会取舍的适当。这次重组将给腾讯带来长期踊跃意思。有专家指出:“目前腾讯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业务布局也比拟完整了。接下来它要做的,是完成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向真正世界级公司迈进的‘量变’。”
  在游戏领域,“拥抱全球网游机遇”,腾讯展示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用意。据了解,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办了《地下城与壮士》、《穿梭前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更是收购开发了《好汉同盟》的美国游戏开放商Riot Game的大局部股权,尝试全球布局。“腾讯2011年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这个时候试水国际化合法其时。”有专家分析说。
  号令员工发挥“小公司精神”
  从调整计划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称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海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发布,为适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深刻推行开放战略
  从架构调整可以看出,腾讯对向开放战略转型坚韧不拔。在2011年6月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马化腾发表了“对于开放的8个挑选”,并宣告腾讯第一阶段目标是打造规模最大、最胜利的开放平台,搀扶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现在看来,这一许诺正在逐步实现:截至目前,腾讯开放平台上的注册开发者超过30万,超过4.5万款利用上线申请,总装置次数濒临40亿,第三方月活泼账户数冲破2亿,分成总收入打破6亿元,更有多家第三方开放商月收入超过1000万元。腾讯表现,2012年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供给的收入将超过10亿元。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履行官马化腾在发出的全员内部邮件中表示:“我们生机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发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含: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增强发明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气,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持未来业务的发展。”
  此次调整,一个更惹人关注的话题是,腾讯将本来的业务系统制升级成了事业群制。据悉,调整后,腾讯各事业群将领有更清晰明确的方向和分工,更闭环高效的决议机制,以施展互联网“聚焦、快捷、机动”的优势,在事业群内充散发挥灵巧、灵敏、翻新的“小公司”精力。同时,各事业群之间服务核心用户以及共享基本服务平台,力求充足应用“至公司”的资源平台整合优势。
  在无线领域,“发力移动互联网”,无线不仅是腾讯最早搭建的平台之一,,也是最早带来收入的业务,从2G时代到3G时期,从手机QQ、手机阅读器得手机管家,腾讯在移动互联上的布局更加丰盛和清晰。事实上,马化腾已经在多种场所下强调,腾讯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远景,并且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数据显示,仅以手机QQ登录为例,登录总量已经达到总量50%的比例。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夺更大的发展。相关的主题文章:
推荐网站:(求业机构)--
免责声明:《腾讯组织架构变更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北京维小尼企业策划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如果您有任何设计需求或建议,请联系我们:(业务专线:131
张先生)&&&|&&&&&&|&&&&&&|&&&&&&|&&&&&&|&&&&&&|&&&&&&|&&&
Tag标签:,,,,,,,,,,,,,,,,,,,,,,,,,新闻源 财富源
中国式“科技股泡沫”苗头初显 基金困难抉择
&&&& 08:40
  过去3个多月里,下跌超过7%,象征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下跌了近8%,而创业板指数则上涨超过20%。部分传媒科技股的估值再度上涨突破50倍,与此同时,银行股的动态估值依然在5倍上下。
  于场内活跃资金而言,在中国经济低迷无亮点之时,兴风于中小盘股是个顺理成章的逻辑。甚至在未来一年中持续活跃,吹出中国式的科技股泡泡也存在可能性。这样的情况在2010年亦曾上演。但对资金体量庞大的基金而言,无论是否参与其中都是个困难的抉择。
  折中的选择
  2500多只A股在过去3个月内宛然分成两个群体,一群是2月18日后随大盘回落的,另一群则是2月下旬后随中小盘、创业板指数持续创新高的。
  前者包括了市场内的主要权重股和过去十年的中国经济代表行业:银行股板块、保险股板块、地产股板块、建筑材料板块、石油化工等,即研究人士通常所称的“旧经济”代表。而后者则被誉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概念集聚者,包括消费电子、互联网、传媒、环保…以及诸多小股票。
  以此为界,两者的收益率在过去3个月内拉开了巨大差距。市值超过场内半壁江山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下跌了8%。而创业板指上升了20%。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基金在两个板块间成为了一个“折中”者。他们既没有天然的坚守过去的蓝筹股强项,也没有完全转投新科技阵营。他们的收益率已经说明了一切,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过去3个月里,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恰好在两个阵营之中。
  其间也有两难
  折中的选择,从总体来说是必然的。
  一方面,从操作的可能性上论,公募基金超过1万亿的持股市值,是不可能在1~2个季度内全部转投新阵营的,转换一半也不可能。
  另一方面,从理念上、从产品契约约束上,从自身的组织架构上,从监管上,公募基金也更容易偏向于价值型的品种,至少目前的状态是如此。
  换一个角度看,业内的投资家们也有自己需要解决的疑问,中国经济是否全无希望?其间真正的可以依赖的行业是什么?政策的取向如何?这些疑问决定了投资的方向。
  当然,业绩也是个因素,除去最坚定、最保守的那一群,绝大部分投资经理需要和市场“对话”,这个过程,新兴板块的资金注入是必然的。投资家们面临朱肯米勒2000年的考验,“这样的行情何时终结,投资何时回头?”
  分歧的表述
  回看过来,基金团队们对于当前热点,经济走向秉持边观察、边怀疑的分歧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认为,创业板的走强虽然符合经济转型过程中新兴行业较大发展空间的基本面实施,但较高的估值使得其风险收益比已然令人难以承受,仍需谨慎。
  基金的观点是,宏观方面,综合阶段性舆论导向来看,两会结束后的较长时间内,政策面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求稳仍是重中之重,新旧政府在对经济脉搏的把握方面重合度较高,使得市场所期待的“革新”或难以实现。不过仔细观察,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党媒似乎正在努力增强大家对低增长的容忍度,这将直接导致作为“晴雨表”的A股市场或仅有局部表现,就操作层面顺势而为或是较好选择。(记者 周宏)
编辑:陈星
高清图集赏析组织结构创新民营企业的艰难抉择--《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年05期
组织结构创新民营企业的艰难抉择
【摘要】: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不能相应地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导致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被市场组织所取代。因此,民营企业组织结构需要创新,从企业各方面重组企业的资源,来减少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和学习型组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2【正文快照】:
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而替代市场的一种组织,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将外部市场交易行为实现交易的内部化。企业之所以能节省交易费用,关键在于信息能在企业内部有效传递,是以行政命令促进企业内部交易的形成,能节约搜寻交易信息、谈判及履行合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赫尔穆特·瓦格纳;李兆雄;;[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0期
,李培林;[J];经济问题探索;1982年04期
林长华;;[J];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01期
韩清海;;[J];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01期
安德鲁·但泽;张山克;;[J];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01期
,艾洪德;[J];财经问题研究;1985年02期
侃平;;[J];企业经济;1985年10期
刘孟周;;[J];通信企业管理;1985年01期
沈宗源;;[J];科技导报;1985年06期
李非;;[J];台湾研究集刊;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顺明;;[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孟繁旭;;[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卢彦;;[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刘士林;;[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李骏阳;;[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黄小原;;[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刘海龙;郑春;付涛;;[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樊光鼎;;[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凤祥;[N];天津工商报;2000年
卢晓平;[N];财经时报;2000年
;[N];中国企业报;2000年
任询;[N];中国证券报;2000年
中国工商银行基金托管部
刘长江;[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程;[N];中国证券报;2000年
赵陕雄;[N];中国质量报;2000年
易驰;[N];国际金融报;2000年
;[N];国际商报;2000年
;[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长元;[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徐良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杜兴强;[D];厦门大学;2001年
穆耀;[D];西北大学;2001年
林心仪;[D];西北大学;2001年
彭建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徐向纮;[D];浙江大学;2002年
尹龙;[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李斌;[D];西北大学;2002年
辛向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丽红;[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路长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沈铜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徐义雄;[D];暨南大学;2000年
许陈生;[D];暨南大学;2000年
刘涛;[D];暨南大学;2000年
吴文章;[D];暨南大学;2000年
黄荣来;[D];长安大学;2000年
李天霖;[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陈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位置:
& 关口抉择――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时期(正文)
关口抉择――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时期
&&&“振兴装备制造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看到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些提法,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我们预感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期到来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到了新的关口,装备制造业也将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十七大代表、沈阳集团总经理关锡友接受《装备制造》杂志记者采访时说。&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装备制造》杂志记者先后采访了来自装备制造企业的十七大代表关锡友、廖绍华、吴生富、张玉浦、任洪斌等,他们振奋的神情,也感染了记者。&
&&&&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没有理由不振奋,因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来了!&
&&&&这是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这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在这样的关口,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如何在大的基础上做强,如何在快的基础上求好!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中国装备制造业究竟该如何抉择?&
&&&&关口是指“来往必须经过的处所,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转折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走到了关口。在这样的关口,要么抓住机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要么从此以后继续在低端徘徊,始终受到来自高端的钳制。现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到了必须挺起“脊梁”,担当“发动机”重任的时候了!&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爆了市场对装备的极大需求,以至于一些行业的产品供不应求。“近5年来机床行业的发展情况,用我们行内的话说叫做‘抢钱’,根本不用担心产品没有人买,谁能生产的多,生产的好,占领先机,谁就能发展得又好又快。”十七大代表、重庆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廖绍华告诉《装备制造》记者。据说有些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甚至自愿把铺盖卷儿搬到车间,困了就小睡一会儿,醒了接着干。&
&&&&“抢钱”只是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一个形象比喻。确实,自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大兴土木搞基础建设,像高速公路、铁路、电站、房地产,都需要工程机械、施工机械”,装备制造业有关领域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人头两年还有点担心今年行情好,明年可能有变化。可到了2003年,大家都认定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是长期的,各企业都迅速加大了投入,以占领和争夺市场。这个时期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一片欣欣向荣,生产产品就如同“印钞”,快鱼吃得倍饱,慢鱼也没饿着。媒体上不时有企业销售额连年翻番、行业总产量挺进世界前三这样的消息。&
&&&&经过1998年以来的这一轮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具备了相当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更厚实了,企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装备制造业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认为从大的形势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今天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市场层面看,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另外,就是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这个转移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关锡友说,世界上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当地自主品牌汽车形成规模,还有一个就是飞机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两个标志的出现,说明这个国家将进入20年到30年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现在已到了这样的阶段。
&&&廖绍华认为:“我们从很落后的状态开始,通过发展,现在到了做强的时候;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从市场角度看,到了如何突破50%的时候;在国际装备制造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很多企业已经到了能够把手伸出去,购买外国公司,掌控外国企业的时候;从机床行业看,国产高档到了出口增加的时候。”&
&&&&“在装备制造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装备制造业走到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时期。”十七大代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总经理吴生富告诉《装备制造》杂志记者。中国一重这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3年前,企业年销售额只有20多亿元,2007年将递增到88亿元,企业人均收入增长达到50%。中国一重这几年的投资也异常迅猛,在总部富拉尔基30亿投资启动后,现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30亿元建设成套设备基地也已开工。&
&&&&十七大代表、陕西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玉浦对《装备制造》记者说,情况变得很快,在新时期,我们要有新的战略思维。&
&&&&“中国装备制造业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靠量取胜的‘抢钱’时期应当过去了,我们应当从低端徘徊走向‘高端制胜’。”十七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任洪斌对《装备制造》记者说。&
&&&&数据资料&
&&&&200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9538万家,占制造企业数.6%;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1658.08万人,占制造业从业人员&5935万人的27.94%;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68944.07亿元,占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17836亿元的31.65%;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当年价)17119.91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187亿元的23.72%,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57231亿元的29.91%;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3199.16亿元,占制造业利润总额9704亿元的32.97%。(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
&&&&&数据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已具备相当规模。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发展壮大,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正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突出。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到了必须挺起“脊梁”,担当“发动机”重任的时候了!&
&&&&在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重要产业。美国把制造业始终当作“经济实力的脊梁”,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增长中强劲的“发动机”,其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并拉动其他产业30%,拉动经济增长率40%。近年来,日本也专门颁布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基本法》。作为制造业基础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体现。&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到了关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制造业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在促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更是处于基础地位,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和提升国防实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势在必行,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既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到了关口,也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大势所逼。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及中国广东制造基地的奇迹,都是国际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的硕果。世界装备制造业正向中国转移,主动地、有选择地接纳这次转移,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使命。&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充当着国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动机”的重任,前程远大,但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能否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机床最大的国内三家生产企业有重庆机床、秦川机床和天津一机床,这三家企业的产品占了整个国产齿轮机床的90%,行业集中度很高。这三家企业产品互补,而且与外国技术水平相当。”廖绍华告诉记者,由于齿轮机床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进入门槛也高,国内竞争者较少,齿轮机床企业也比较“争气”。近年来,一些主要的齿轮企业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企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盈利能力相对较好,企业也就可以投入更多的钱到原始创新中去,并形成了良性循环。可以说,齿轮机床生产企业正是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会,实现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快速发展。&
&&&&但是,齿轮机床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存在。“国外齿轮机床产品开始往两个极端发展――&&&极大和极小,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我们企业不久前才开发出加工直径达2米的齿轮机床。”廖绍华说。&
&&&&关锡友说,和国外比较,沈阳机床集团生产的“高档产品没有差距,我们开发的产品是当代先进水平,但机床行业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吴生富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产品在使用的可靠性和精度上与国外是有差距的,按时交货和售后服务上更需要加强。”&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尽管获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机电产品进出口甚至出现了顺差。但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总体上仍然有“大而不强”的忧患。&
&&&&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还不够。中国装备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小的产品,全行业增加值率仅为&25.44%,而工业发达国家的比例在37%~48%之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出现了一般产品和一般加工制造能力相对过剩,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的现象。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部分,也是国际竞争力焦点的大型、高技术成套设备和重点产品,竞争力还比较低,基本处于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技术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过高。2005年,全国进口装备产品3187.0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28%;2006年,中国以4278亿美元的进口额,超越德国上升到全球第二位,占全球进口的份额提高到7.6%。&
&&&&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大部分依靠引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技术中有57%依赖外国技术。企业规模组合极不合理,大型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带动作用不大;小型企业小而不专,协作能力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了胶着状态。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实力尚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运作,难以走向国外与跨国公司抗衡。
&&&目前中国先进技术设备的配置率总体偏低,据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一次会上说,大中型企业主要专业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5%。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薄弱,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仪表、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工程成套能力薄弱,缺乏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能承担系统设计、工艺和设备成套及工程总承包任务的工程公司。能源和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如火力发电设备供电煤耗以及污染仍高于工业发达国家。&
&&&&当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问题有其历史原因。现代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是在1950年代、1960年代建立起来的。当时国力十分贫弱,国家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多个行业。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建设“瓶颈”产业,计划经济时期相对投入较多的装备制造业成为“调整压缩对象”。1980年代末,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后,对企业实行“拨改贷”,资金缺乏而又被列为“夕阳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大型技改筹资困难,为维持运转而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要参与市场激烈的竞争,又必须支付庞大的“改革成本”,企业发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相比却又是相对落后的。&
&&&&今天,可以说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必须抓住国际和国内的有利时机,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实现跳跃式发展。那么,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又该如何实现关口的跳跃呢?&
&&&&一个产业的振兴,离不开制度的引导,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需求的带动。现在,市场的火爆人们已不再怀疑,而技术的提升和机制、体制的变革已迫在眉睫。&
&&&&自主创新和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重任已横亘在中国装备制造业面前,而在这样的关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每一个层面的每一种抉择,都会对它产生深远影响。身处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人们,也正怀着深深的期待,期望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更加强盛!&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这可谓点中了创新的根本。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尽管这几年中国在大力提倡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但创新该不该以企业为主体依然存在争论,而有些不以企业为主体的所谓“创新”继续在浪费着资源。&
&&&&关锡友认为,发达国家“新一轮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经开始”。沈阳机床集团在德国大学的研发活动一度被德国政府叫停,因为这种借助德国研发能力的研究,将有可能提升沈阳机床集团的技术能力,所以被叫停了。“从中国市场、国际化等角度出发,中国企业要想有出路,必须自主研发,没有别的办法。”&
&&&&“从总体形势看,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还处于劣势,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0%。而且高端产品少,一些比较高端的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机床行业的20%~30%的高端技术是无法买到的,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只能靠自主研发。”廖绍华说。&
&&&&“如果自主创新搞不起来,光是给别人打工,再搞一段时间,国家装备制造业仍然仅大不强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你拼死累活地干,却挣不了几个钱。”吴生富指出。
&&&中国装备制造业要“过关”,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技术上的提升,逐步走向高端。因为,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域进出口顺差的出现并继续扩大,继续做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一方面这种空间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守在低端获得的效益也将无法望高端之项背。&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无需质疑。尽管创新已成为国民和企业的“口头禅”,但是,创新这个领域仍然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
&&&&吴生富认为,中国创新的氛围根子上并没有国外某些国家浓厚,而诸如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创新的导向问题、创新的制度问题和研发公共搭建等问题的存在,则制约了中国真正“创新者”的涌现。“整个国家都应该营造创新的气氛,俄罗斯就非常鼓励创新,而中国对于创新的导向还不够。”&
&&&&廖绍华说:“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很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就不够,很多企业都靠模仿。这样下去不行。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竞争力不强就卖不到好价钱,利润不高,就没有资金进行自主研发,没有自主研发,就长期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如果这样的恶性循环继续,将使中国机床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一些企业家认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的力度还要加大,在政策导向上应引导他们把为企业创造的科研成果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从单纯强调著作、论文、授课学时等考核方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形成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有效利用国家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攀高。”&
&&&&“现在我们有一个什么问题?装备制造业普遍都存在形象神不象的问题。到底差在哪里?差就差在我们共性基础研究不够。通用电气、西门子的研发太强大了,西门子1000亿欧元的销售额,拿出4%来搞研发就是40亿欧元,400亿人民币。”关锡友说,“他们能吸引的人才,首席科学家一年1000万欧元的年薪。我的意思是,要想创新,搞研发,必须让拥有技术的人员先富裕起来。”&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应该给予推动,应对重点行业给予一定关注。现在企业都是各自为政,不但不能形成合作,而且会造成投资分散。国家可以扶持一些龙头企业,给予专项的规划。另外,国内用户群要敢于吃国产首台首套这只‘螃蟹’。我们不可能把第一台(套)卖给外国,只能卖给国内,通过国内客户验证。只有有了销售保障,企业的原始创新才无后顾之忧。”廖绍华这样说。&
&&&&“关于创新型国家,过去有很多争论。我们的创新体系和日本、德国很不一样,日本是典型的以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体系,德国是高度社会化的创新体系。我体会比较深的是,前年下半年我们申请国家数控机床工程研究中心的时候就产生了两种意见,且都是院士。一种认为这个中心不该给企业,另一种则认为该给企业。认为不该给企业的人说,国家工程中心怎么能给你?给你了你不成行业垄断了么?你给行业做出了多少贡献?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找不到一个办法让技术和市场有效相结合起来。”关锡友认为,十七大澄清了关于创新的一些根本问题,这向将会推动中国的创新,“以后,这种争论将会逐渐消失。”&
&&&&“我们的创新是两个行为,一个是企业自身行为,大部分是以国企为支撑;第二是国家引导,中间缺乏民间投资。像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有一个民间自我向社会分配的一个政策。国家靠税收进行二次分配,而民间开发资金的涌动是没有这么多限制的。他们民间二次分配是可以免税的,而我们缺乏这个。”关锡友分析说,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后,一定要有一个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向技术开发进军,这需要依靠财政税收政策来解决。
&&&&除了创新的问题,现阶段,装备制造业要走向高端,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因为只有大企业集团,才有能力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只有大企业集团,才能承担起国家的专项计划,只有用技术武装起来的“大块头”才有大能力。&
&&&&中国装备制业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企业集团,但是,建设大企业之路还很长。在通用机械行业,就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突破区域管理界限实现兼并重组。目前,这个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得不到有效调节,各项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恶性竞争始终是行业内的主要矛盾,致使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此,苏永强建议,由政府进一步优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兼并重组的宏观环境,并由直接介入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转向利用法制手段强化对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力度,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减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中国的通用电气或三菱重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们在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后,将不会再投资兴建新的基地。我们将重点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将中国一重做强。”&能不能形成大集团要看市场,强扭的集团是发展不起来的,要按照市场原则来发展。吴生富告诉《装备制造》记者,中国一重正在考虑这方面的战略。&
&&&&任洪斌认为,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又受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中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按隶属关系分级次入库,分级管理,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不愿把自己地区的企业让其他地方的企业兼并、联合,结果妨碍了国有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跨级次、跨所有制的联营与兼并,阻碍了规模经营和大企业、大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在建设有竞争力的跨国集团上,关锡友则十分推崇“公众公司”:“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变成公众性公司,应该把这种所有制变成公众所有制。公众有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拥有这种财富和权利。美国未来十年的定义是,个人收入中,个人劳动所得薪酬只占收入所得10%,剩下的都是投资回报所得。怎么投资?中国人靠自己做工赚点钱,有投资能力的有多少人?反过来讲,要使得所有公众均具备投资能力,只有一条渠道,那就是公众公司。这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是一样的。民营公司也存在一个公众化问题。上市公司就是圈钱机器,那是错误的,未来的目标都是公众化。”&
&&&&的确,无论是大企业集团的建设,还是企业集团的体制改革,还是创新研发,已经开始给振兴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带来阵痛。在这样的关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每一个层面的每一种抉择,都会对它产生深远影响!&
&&&&正是因为关口抉择有如此影响,所以当《装备制造》记者联系采访十七大代表、徐工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王民时,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这个话题,我要好好想一想,再接受采访。&
&&&&我们期待并相信,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口,作为产业领导者的企业家们都会“好好想一想”,都将以更大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做出抉择,又好又快地做大做强中国装备制造业。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代表,建立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建国之初,国民经济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面引进苏联的成套设备和技术是一条符合当时情况、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载体,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厂,其中装备制造业68项,占13.6%。这些项目的建成,使中国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生产体系,通过引进设计图纸、派人出国学习及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实现了一大批当时先进装备的国产化。同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设了一批从事产品研究开发和设计的独立研究所,形成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工厂进行产品生产的研究与生产分离的格局。&
&&&&第二阶段&
&&&&国外封锁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全面封锁,1950年代末,中国不得不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力更生,开发出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大装备,除了“两弹一星”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2万吨自由锻、“九大设备”、攀枝花年产150万吨钢铁成套设备和有聚宝盆之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全套生产设备。&
&&&&第三阶段&
&&&&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为特征,对外大规模地引进外资与技术,大量消化吸收。19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政府为主导,全面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1983年7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领导小组和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公室。《决定》提出:“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采取措施,在依靠我们自己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若干套重点建设项目的技术装备,力争在前十年内把这些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使四个现代化立于不不败之地”。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以能源装备为重点,统筹安排采煤装备、大秦线重载列车、港口装卸设备、运煤船舶、燃煤发电设备及大型钢铁、化工设备的研制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第四阶段&
&&&&&自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国债项目,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同时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引进技术的主体已由政府变为企业,引进技术的数量和费用大增,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调控手段削弱、国产化观念薄弱、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问题。年,装备产品每年的进出口逆差分别高达47亿美元、85亿美元、431亿美元、410亿美元和97亿美元。在这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决策,中国装备制造业获得大发展。&
&&&&&第五阶段&
&&&&党的十七大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业由大变强,需要挺起装备制造业这根“脊梁”;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装备制造业,必须先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装备制造业的强大,需要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和能力,总模已居世界前列,在这个阶段,装备制造业处在充当中国经济发展“发动机”的关口!
&&&&&&&&&关锡友:&“我们要做成国际化、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
&&&&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党中央如此重视装备制造业,我们搞装备制造业的人都感到很振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新的关口,要做出正确抉择,要给自身找好定位和目标。我们沈阳机床集团的做法符合党中央的要求,沈阳机床集团的定位和目标就是,要做成国际化、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
&&&&我们要进行四个转变&
&&&&建成国际化、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进行相当大的转变。主要是四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要从生产型公司转变为技术服务、经营、资本型的公司。世界上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像通用电气、三菱重工等,现在都是技术服务型、经营型和资本型的公司。我们还是生产型的,沈阳机床集团原来主要面向国内,上上下下主要关注的是生产、是产量,但这些不应是集团最高管理层主要关注的问题,而应当是下级关注的,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战略和资本等问题。通用电气、西门子和飞利浦CEO原来都不是干这一行的,为什么人家请他们当家?领导者要的是有先进的、适应市场的理念。我产既要生产一流的机床,更要做好市场、做好服务,最后是给客户提供一个满意的全套解决方案,比如现在流行的数字化工厂,我们最近在研究。&
&&&&第二个转变是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并购,二是自主创新。&
&&&&党代会报告从来没有像十七大这次这样详细、具体地指出过如何做大做强企业。我们回去落实,去振兴装备制造业,集团就要重新定位,要做一个至少10年的规划。世界上大的企业集团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走的都是并购的道路,而不光是靠增加人力、厂房和产量。通过并购发展壮大是个纳新吐故的过程,像通用电气的数一数二战略,第三就淘汰了。靠什么去兼并别人?靠资本和文化。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既要立足现在,更要关注未来。&
&&&&十七大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定位为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无论是从国家经济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其含义都非常深刻。外国看到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就对我们用各种招儿使劲打压。我们做企业的体会最深刻!实际上,发达国家新一轮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经开始了。他们把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向我们转移,最有价值的东西却看得死死的。像我们在德国大学的研发活动就被德国政府叫停了,还有高速五轴数控的进口,德国政府也进行严格审查。我们现在买西门子或者法纳克的系统,理应我越买他越高兴,可人家不卖给我了,你说气人不?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自主创新必须得做。&
&&&&从中国市场、国际化等角度出发,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要想有出路,必须加强自主研发,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时说,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长期以来,中国很多技术研究和经济一直脱节。我估计十七大过后,国家有关部门很大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转变是必须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我一直很欣赏杰克•韦尔奇把管理层叫领导的理念。我们必须把管理从掌控转向激励,必须这样做。创新没有文化源泉怎么行呢?中国企业创新的首要条件就是文化和管理得创新。你看看企业的内部制度安排中,各种条款中几乎高达97%的是约束性的,像迟到一分钟罚多少钱、早退一分钟罚多少钱之类的,却很少看到激励性的,像说明组织的愿景是什么,你的未来会怎样,你干得好你的前景会怎样。企业组织纪律非常严明,人员都很听话,这种文化氛围是不利于创新的。如果我们的管理还能停在那样的水平,那多可悲啊!&
&&&&第四个转变就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转型。我们现在的组织结构是正三角形,员工在最低下,领导在上面,客户是上帝,在最上面。这就变成了少数人面向上帝了。其实,应该是员工应该在上面,因为实际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是员工。员工给顾客一个很感动的切身行动,比企业领导承诺千遍都要管用。海尔为什么做得好?因为上门进行维修电器服务的不是张瑞敏本人,都是当地员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组织结构的作用。我们要应该为了建立国际化、世界级企业集团这个目标,重新搭建组织架构。&
&&&&&&&&&我们与国际化、世界级企业的差距&
&&&&从建设国际化、世界级企业集团的角度看,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是产品技术水平、市场和服务的差距。&
&&&&沈阳机床集团的高档产品与国外没有差距,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团队在德国搞研发好几年了。当时的决策确实是有前瞻性的。但从产品平均水平上看,与国外还是一定的差距的。只要理念转变了,追赶产品技术水平就比较快了。&
&&&&在做市场上和服务体系上,我们也有问题。德国汽车一卖到中国就建立服务体系,维护其品牌的信誉。而我们就是想把什么都做得很好了再拿去卖,可这又不可能。我们差在这种国际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本就是零。沈阳机床集团去年开始建立国际服务体系,但到底怎么建?一是派人去,这要求我们有国际化的人才;二是在当地找合作伙伴。两种都非常难。在建立国际体系中,客户的利益、经销商的利益、供货商的利益、我们的利益,我们必须都照顾到。什么叫多赢双赢?大家认同你的价值观,大家就在一起。&
&&&&其次是创新的差距。&
&&&&我们的共性基础研究不够。国外的研发投入太大了!德国的西门子1000亿欧元的销售额,拿4%的收入搞研发就相当于400亿人民币啊!他们能吸引的人才,首席科学家年薪1000万欧元。要想创新,你就必须有激励创新的环境,包括让创新人员有较高的个人收入。&
&&&&在中国,政策的引导作用很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政策引导,将各种资本包括民间投资引向技术开发。十七大报告中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就这样一句话,中科院系统、各大中院校就会呼地上来找你。我们的创新,在企业中大部分是国企,缺乏民间投资。像德国等,从财税政策上鼓励民间研发投入,而我们缺乏这个。我们现在讲原创、集成、引进、消化、吸收,但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要集成创新。中国的原始创新和理论研究不比老外差,但产业化的环节有问题。我乐观地估计,十七大之后,产学研的结合要有一个落实。
&&&&另外,我们还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我从当总经理的那一天起就在想,如何让一个企业不因为领导的变动而产生大的起伏波动?这就要靠制度安排。&
&&&这么多年,有很多诱惑让我离开国企,但我没有。企业所有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发达国家里股份制、上市的、私人的、合伙的企业每天倒闭的多着呢。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而不是表述为“国有企业”,这是很科学的。公有制企业的股份应该在社会上高度流动,每个人都可能平等地成为公司的股东,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现在的国企,国有股独大的局面还没有改变,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还不是很完善。国企成为公众性公司是个方向,国家也在向这个方向引导。&
&&&&我现在才明白,企业到底给股东如何回报,企业有两个价值,一个是你创造的利润,一个就是你企业本身就是商品,会增值。绝不仅是营业利润,企业价值不是赚取的利润最多,你要看背后利润总额是如何分摊的:第一是企业要吸引人才,薪酬肯定是越来越高;第二是你的研发费用占了多少,第三是各种营业费用。如果利润中有相当多的钱花到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上,像人才、研发,这个企业就是好企业。巴菲特他们为什么投资这个公司而不是那个公司?他考察的是企业的发展潜力怎样、行业未来的需求怎样、你的钱到底花在哪里了等问题,而不是你今年的总利润是多少。&
&&&&&在新关口要做出正确抉择&
&&&&中国装备制造业处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国内的需求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需求,会带来20到30年的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关口,我们企业到底怎么办呢?一是要重新定位自己,找准目标。二是要创新、要研发。&
&&&&前面我已经说过沈阳机床集团的定位和目标了。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深入,一定会成长出自己的国际化、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公司。我敢说,在国企中就有沈阳机床集团。我们原来的定位限定在机床,是有问题的。我们打算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系统,或者走同心多元化的道路,我们已经有这方面的基础了。搞大集团需要资本运作,做长期战略储备研发和企业文化建设,这些都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否则就窝在这里了。&
必须再三再四地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再怎么讲都不过分。搞创新和研发有4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否则是不能持续的:&
&&&&&&第一,你得长期投入。做试验、培养人才都得花钱,你不能几年不成功就挺不住了。沈阳机床集团现在每年投入4个亿做研发创新。&
&&&&&第二,研发理念很重要,理念不同,认识会不一样。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还比较落后,原来的所有产品设计都是静态设计,现在发达国家的产品设计都是动态设计。现在我们的装备制造业跟世界级水平一比,普遍存在形像神不像的问题。到底差在哪里?是基础共性研究和关键研究都不够,产品优化和性能提高不够。研发的过程比产品是否成功结果更重要,因为过程会诞生和繁衍出一些共性技术,最后会繁衍到你的整个产品系列上去,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不让我们在那里搞产品优化和提升的原因。
&&&&资本家为什么花上亿美元去搞概念车?人家傻呀,那还能叫做资本家?法纳克的老板说他们30年前花钱做的研究失败后现在还在研究。沈阳机床集团已开始做公共研发平台了,参考了德国的体系,对此有人质疑:花这么多钱,几年时间还不一定有成果,你关锡友到底是为了啥?压力很大,可我要不这么做,公司的奋斗目标就实现不了!沈阳机床集团的目标是再过5年进入世界前三强。前三强的标志,一是营业额,二是技术水平,三是市场占有份额。但无论营业额还是技术水平,最终也要通过市场份额来体现的。我们要30%的产品卖到海外市场去,那就是45个亿,非常大的一个量。要达到这个水平,首先产品必须达到这个水平,不自主创新咋整啊?&
&&&&中国关于创新问题,过去有很多争论。十七大报告澄清了一些关于创新的重要认识问题,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是很科学的。日本是典型的以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体系,德国是高度社会化的创新体系,人家都很成功。我们如何把研发、创新与市场结合起来?前年下半年,我们申请建立国家数控机床工程研究中心,论证和审批中就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这个该给企业,另一派认为不该。反对的人说,国家工程中心怎么能给你企业?那不成行业垄断了么?等等。但不给企业,他也找不出一个好办法让技术和市场有效结合。创新的首先是企业的行为,是社会各种要素的重新集成,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设计并不是创新,这个产品形成了市场规模以后才叫创新。创新本身就要包含创造市场规模。我原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这次我理解了很多!有效地创新、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强国富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
&&&&第三,创新和研发要认同人才的价值。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为本,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尊重个人的选择和差异化。花在人才身上的钱一时半会儿可能看不出效果,但像软件开发、智能化等,你说知识到底值多少钱?我给你5年时间,你去研究研究,我该给你上百万才行。一般老总做不到,你研发人员比我老板的工资还高,怎么行呢?中国缺少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能通过好的管理方式把所有要素和人才凝聚在一起来创造价值。&
&&&&第四,如果企业定位为国际化、世界级,你的创新就不能闷头自己整。沈阳机床集团要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公共研发平台。当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没有这个研发平台作支撑是不行的,但不是说你硬要全部自己去做。我们和同济大学达成了共识,要建成产学研用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要聚集一批顶尖的国际化人才。我们还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并和当地研究机构一起开展的研发活动项目。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你看韩国三星集团怎么崛起的?他们用了多少中国人才啊!&
&&&&胡锦涛同志这次在江苏团讨论发言时说的很直白,他说中国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再也不能牺牲环境、牺牲资源、贫富差距拉大了。我想,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是解决些资源、环境和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这些天对十七大报告字琢句磨,感触很深,这个报告写得非常好,干净利落,直切主题,除了理论性高外,可操作性特别强。十七大报告也是我们做强装备制造业的纲领性文件,要贯彻落实,关键就看你这个企业的领导认识有多高了。&
&&&(关锡友为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
&&&&&&&&&&&&&&吴生富:&“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生命线”
&&&&十七大报告中着重提到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到了全面提升水平的关口,要又好又快地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可以说,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生命线。&
&&&&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我们跟国外还有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要在自主创新上做文章,否则,后面的发展就会出问题。当今市场竞争激烈无情,只有靠技术一流、质量优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话语权,这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准则。国际国内市场是靠打拼出来的,打拼市场的关键是自主创新。&
&&&&现在,中国一重的销售利润率能达到25%左右。以前可没有这么高,2002年之前一直亏损,越干活越亏损,干活还得搭钱,不干还不行,工厂那么多人要吃饭嘛。后来,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注重自主创新和研发,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每吨产品的产值、效益比以前翻了一番。技术含量多了,价格也就提高了。这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果。以前一重生产一条轧线,只干里面几个关键的主机部分,图纸是国外的,我们辛辛苦苦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制造成套轧机,整条生产线都干,并且电气、液压系统都是自行设计,一些不重要的部件进行转包,在提升效益方面收到了实效。&
&&&&自主创新需要管理。一重是国企,做国企有国企的要求和难度。所以,我们总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我们每年都在调整组织架构,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发展速度加快,需要你不停地变化,否则,就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
&&&&自主创新需要人才。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得益于长期对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一重发展到今天,人才不够用了。为了广招技术精英,一重不断完善识才、用才、重才机制,用发展的事业吸纳高科技人才,用人才牵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我们的人才机制,使成百的专家、能工巧匠和名牌高校大学生落户企业。&
&&&&自主创新需要信息化。对比国外企业,一重的人不少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效率还上不来呢?我们的信息化水平、自动化程度不够,与国外有差距。信息化水平一定要上去,否则将来怎么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啊?要提高我们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收入,并不是人多就好干事。必须为以后发展着想,不能一味招人。&
&&&&自主创新需要投入。没有资金,吸引不了高端人才进来,就使研发成为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努力在整个社会营造创新气氛和干实事的气氛。俄罗斯有很多先进装备,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对搞创新奖励不够,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填补国家空白、给国家创造效益和竞争力的研究人员的后半生过得比较富裕?&
&&&&一重与国家要求的目标还有差距,我们还需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高速发展5到7年,才能具备同国际大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我们近年在创新和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下一步要再投入资金,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寻找可利用资源,在创新和兼并、重组方面做好文章。&
&&&&&&(吴生富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
&&&&&&&&&&&&&&&&廖绍华:&“我们要向高端发展”
&&&&十七大是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再次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十七大报告把自主创新放在了很高的高度上,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特别提出要把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前,人们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有些障碍,十七大报告剔除了不少思想上的障碍,把建创新型国家作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要素,使得大家都明白企业要有竞争力,自主创新最重要。&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发动机和母机,直接决定和制约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我们是个大国,必须依靠自己力量来装备自己,重大技术装备是买不来的。我认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到了新的关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强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面向市场的自主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要把握机会,要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既要重视发展速度,还要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
&&&&重庆机床集团的经验是,企业自主创新要原始研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相结合。国外原始研发的过程,从来不愿告知中国企业。例如有的机器运转起来后会发热,发热不均匀会对部件产生影响;可如何解决发热问题,外国公司可能会给中国企业一个方法去平衡热度,但是不会告诉中国怎样得出的结论。这就要我们自主的原始研发去解决。但是,技术原理都是通用的,不是每一样我们都要进行原创,而是要引进和消化技术,这个很关键。现在,重庆机床集团用于试验性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投资有几百万,制作样机投资大概3000万,但是有的样机经过改良后可以继续使用;用于研发的软件投资有几百万。&
&&&&从重庆机床集团的发展经历来看,市场经济的战场就是市场,自主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要回答4个问题:在哪里竞争?和谁竞争?拿什么竞争?如何取得竞争的胜利?找到答案,企业就能成功。1998年,重庆机床厂有5000多职工,亏损达4000多万,人均收入不到1万,除了当时大环境不好,很重要的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与市场脱节严重,也没有什么创新。&
&&&&重庆机床集团很重视创新,有一支很好的研发队伍。装备制造业要发展,除了需要高级科研人才,还要有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去国外企业参观,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出现技工荒,特别是缺乏高级技工。日本、德国这些装备制造业大国非常重视培养技工人才,从最初级的技术动作开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动手基础,综合能力强,做事认真。没有很好的技工,即使画出好图纸也没有人能精确生产出产品。即使有先进的理念,在安装上也有问题。现在设备使用不当很大一部分也是与技工技术不行有关。我们要加强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特别是高级技工人才。&
&&&&许多人认为,中国和国际制造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作为机床行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认为,自主创新对于重庆机床集团和整个中国机床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新产品的开发不能放松,要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计划一代。要提高机床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就要尽快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提高中国机床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速度、加工精度以及可靠性。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一直是机床装备发展的方向,研发高速、高效、高精度、绿色环保的机床产品,加快研发多轴连动的数控机床是整个机床行业的发展目标。
&&&&从目前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看,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也连续5年成为机床进口大国。中国机床行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市场占有率上也有10%以上的提高,还有一些重大成果和标志性的重大技术装备出现。我们的齿轮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已与外国基本接轨,能够满足国内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现在的问题在制作极小和极大型的齿轮上,比如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大齿轮等,产品精度也有几年时间的差距。&
&&&&我们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向高端发展。在中国机床行业的市场份额中,每年进口机床的数量,不到10%,而其消费价值的占有率却达到了60%;国产机床市场消费价值占有率只有4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机床市场每年消费120多亿美元,有70多亿美元是用来买进口机床的。国产高精尖的数控机床只占消费价值的40%多。国产机床的问题体现在产品的稳定性不如外国产品,故障率高,这种差距较大。重庆机床集团生产机床用的母机装备,投资有&1亿,都是从外国购买,从德国、日本进口。有的比较先进的母机、特高精度和最先进的的购买,都会受到限制。整个机床行业的发展需要其他零部件生产的配合,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上去了才能够真正提高机床行业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我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到现在,基础已经很好了,目前来说是一定会往前发展的,问题是能不能发展到与世界同步,做到领先其他国家,市场占有率能不能继续提高。现在阶段,我们装备制造业的人不能骄傲,还要继续努力,要保证交货期、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要稳中有升,服务也要跟上。从企业内部看,要提高产品层次,不能在低水平上扩量。站在国际高度,虽然现在国内某些企业已经有能力并购外国企业,但也不能盲目地都去收购外国公司,并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消化,现在处于关口,稍有闪失就可能“全军覆没”。现在外部竞争压力大,有很多外国厂家都进来国内,我们怎样与他们竞争?现在中国的比较竞争力有所下降,像劳动力工资要上升,我们怎样应对?这些问题也都要注意。&
&&&&&&&&(廖绍华为重庆机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张玉浦:&“发展需要战略思维”&
&&&&我在十七大报告中看到了“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思维”这个词,这和陕汽之前自己提出的战略思维是一致的。陕汽原来是很弱小的三线企业,原来的实力、条件以及周围各种因素都很弱。陕汽能有今天,由一个小企业成长为重卡行业的知名企业,这几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0%,今年成了陕西省首个产销过百亿的企业,这得益于这些年国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得益于陕汽在文化建设、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战略思考。&
&&&&陕汽战略思维中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德赢天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企业发展去思考战略和推进改革措施。推进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冲击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改革者自身的利益。但要照顾大局,以让企业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为前提,来思考问题,排除各种障碍,在每一个重要发展的关头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陕汽战略思维中注意培养企业精神。我们的竞争力特别在于陕汽人有一种非常凝聚的企业精神。过去陕汽四个半月发不出工资,职工没有一个堵马路闹事,而且中层以上干部没有一个调动。这样,人家就不仅认可你的企业,也认可你的人。这也是陕汽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比任何一种技巧、任何一项具体措施来的更加有力量,更加长远。只要有这样的竞争力,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竞争的亮点。&
陕汽主张以德来赢天下。我们能与各种各样的合作者合作,动员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来把一个弱小的陕汽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有15个大大小小的股东加入到陕汽,出资额几百万到几个亿不等。他们为什么愿意与陕汽合作?甚至不控股也愿意,因为陕汽非常诚信。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上市、重组,股东会有一些调整变化,但我们公开申明要保护股东的利益。&
&&&&陕汽关注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陕汽思考的问题是,作为中国众多装备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如何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定好自己的位,确立好自己的战略。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发展要“又好又快”,是更强调今后要全面地协调发展,对很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汽生产的重卡是生产资料,产品本身就是耗油的,我们如何在生产中实现节能减排?首先要提高认识。我们过去在思考如何不被人家甩掉,在重卡领域争得一块市场的时候,可以不把工厂的标准建那么高,但我们在节能减排各方面都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现在,我们更要注意符合国家要求,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一些老领导去看我们北郊基地的时候,他们都想象不出来北郊新建的厂房的现代化程度和产品的现代化程度。&
&&&&我主张为产品研发,不主张低成本竞争。陕汽近年增加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来提高重卡的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好产品过程中的运行质量。重卡发展到今天,价格已经到了最低位,只相当于国外产品的1/3。如果要一味追求低成本竞争,无疑会在产品开发投入、在设计产品品质和运行质量上缩减投入,这就不利于中国重卡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品牌向国际水平的提高。&
&&&&行业里说是好事福气都被我赶上了。我不认为这是我个人有福气。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好陕汽的人,带好年轻的一代。陕汽的大业是百年大业。我说我追求的辉煌不是张玉浦在任时的辉煌,而是永远的辉煌,是张玉浦不在的时候更辉煌。&
&&&&&(张玉浦为陕西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任洪斌:&“立足创新&服务全球,让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做好抉择,以又好又快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和我们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工业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也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第一大产业。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四位。许多重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已经跃居国际前列,是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行销全球,遍布世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组织结构散乱、系统集成和设备成套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步入21世纪,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问题,必须采取全新的、积极的战略举措。我认为,“面上提升、点上突破,内引外拓、接纳转移,加强成套、重视创新”是今后若干年内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策略。中国要针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尽快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实现“点上突破”;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最大范围内的“面上提升”;在国际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下,中国在通过引进、合资、重组等多种形式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努力拓展优势产品的国外市场,使装备制造业产品及其相关产业“走出去”;中国装备制造业要注重自主创新,加强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综合集成,增强成套能力,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系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和大供应商。&
&&&&十七大提出要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国机集团这几年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正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国内外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两翼,业务链条完善,管理科学的、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国内最强的、国际著名的工程承包商和高科技企业集团。&
&&&&国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之一,以机电设备成套为载体的国际工程总承包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几年,国机集团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总承包的国外重大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截止2006年底,新签国外工程承包及设备成套项目112个,合同金额47.68亿美元;正在执行的工程承包及设备成套项目627个,合同总金额76亿美元;已签约待生效项目共计69个,项目总金额近7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力、轻工、交通运输、供排水、冶金、电子通讯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更多的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恪守每做一个工程项目,就要树立一次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的理念,为国家争得荣誉。&
&&&&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问题。国机集团是中国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发研制的重要力量,所属20家研究所均为机械工业的骨干研究所。国机集团这些年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加强科技研发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并建立了具有国机集团特色的产、学、研、工、贸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起广阔的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年,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8.7亿增长到77亿,增长4.1倍;科技投入由2.4亿增长到11.5亿,增长约4.8倍。这期间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46项,授权专利524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获批专利的平均增长率21.84%,科技成果转化率90%以上。尤其在重型机械、通用石化、环保设备、电工设备、机床、物流运输、农业机械、汽车工业及地质装备等领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成绩卓越,已开发研制出一批产业化程度很高的名牌产品,有相当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继“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研制成功后,舞阳宽厚板坯连铸机建成投产打破了宽厚板坯连铸设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集团在大型路面摊铺机等产品上成功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打破了中国工程机械智能控制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大中型发电机励磁装置、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大型全焊板式空气预热器、湿式电除尘器、数控转塔、超硬材料制品及专用、大型谷物收获机械、脱挂式索道、全液压中深孔岩芯钻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产品处于中国技术和市场的主导地位,相继向国内外提供了数千余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
&&&&下一步,国机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型子公司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重点加强装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成套能力,争取为更多的大型、特大型项目提供高质量的成套设备。同时,国机集团还将利用国资委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吸收、重组一批国内装备研发和制造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国机集团装备研发、制造的规模和实力。&
&&&&我们将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任洪斌为十七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来源:隆学武 李素平 陈曦 朱宏力)
上一条:下一条:
如果您有机床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欢迎联系本站编辑。投稿邮箱
凡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站所有,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本站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作者署名权和其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中国机床网全国免费热线: 总机:2 传真:2
网站客服:
会员、广告业务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