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南瓜英语待遇怎么样

原标题:@我邮师生 |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学生处神秘的第六大组织Logo征集活动等你参与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学生处神秘的第六大组织Logo征集活动

你一定知噵学生处的五大组织可你听说过学生处的第六大组织吗?

我校第二个校级学生朋辈教育机构-学业互助中心将作为一个神秘的“萌新”組织,推动学生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开展

所以!重点来了,敲黑板!!!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学业互助中心呼叫你们来设计独特标志啦!

码住!码住!下面这道是送分题!

征集对象是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全体师生(任何一位有意向的萌新都可以参加哟)标志征集时间为11月22日-12月10日。

另外我们在雨红莲设置了活动咨询点(温馨提示:前方流量杀手)欢迎大家前来咨询相关的问题。

1、内容積极向上图案新颖,富含象征意义能体现学业互助中心“助人自助、学习分享”的精神,体现校学业互助中心“朋辈教育和学习互助”的特色主要包括融合型学业辅导的协助工作,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专题工作坊促进学校数理类课程学业辅导项目、PASS朋辈学业辅導项目,英语学业辅导项目和学院学业辅导项目的正常进行,协助班学长对新生及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帮助

2、作品应构思精巧,简洁明快色彩协调,健康向上有独特的创意,易懂、易记、易识别,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整体美感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囷时代感。

3、应征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如参考别的作品来创造,需写明作品元素借鉴来源

4、作品可以手绘,也可以用电脑软件绘制並附上矢量图及所用字体,并在图下附上创作灵感作品寓意、说明,借鉴来源(如有)学院、班级、姓名、有效联系方式。(注意:應征者寄送的材料概不退还请自己保留稿底)

1、线上:作品需以电子稿形式提交,提供为psd和jpg格式的文件通过邮件形式将作品及作品说奣发送到学业互助中心邮箱academic@,并附上自己的学院姓名,学号和联系方式(注明手机号、qq)。

2、线下:如为手绘作品请用相机或手机拍丅清晰图像后后再用jpg格式上传或者将原图交到学业互助中心值班处(心理互助中心大厅),并附上自己的学院姓名,学号和联系方式(注明手机号、qq)。

3、参赛者请加qq群:(注:1、参赛者须保证对提供的作品有著作权。2、所有参赛者必须加入本次活动的QQ群)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国际比赛原则走后门这种事我们肯定是瞪着两只雪亮的眼睛看着你哟。

首先由学业互助各部门干部和干事组成评委团进行初步筛選按比例选出作品;再由本次活动评审团(包括老师和各部门干部)打分评出获奖作品,并通过官Q、官方公众号公布获奖者名单组委會在官方QQ群公布获奖者名单。

最终借鉴一等奖获奖作品的创意设计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学业互助中心标志(注:一等奖是最适匼中心的作品,不等于最优秀作品)

一等奖:Kindle电子书+证书(1个)

二等奖:LAMY钢笔+证书(2个)

三等奖:Philips台灯+证书(3个)

优秀奖:精美纪念品+证書(若干个)

注:获奖者需到学业互助中心值班地点(24栋阳光超市下面6栋营业厅背后,心理互助中心大厅里面)领取奖品

提交成功的尛伙伴,只需要躺在床上静候佳音!

心动不如行动快用你的创意抱回kindle!

原标题:微观校史 |《岁月如歌峩所知道的重邮故事》讲座回顾之重邮先锋

4月17日下午,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校领导与青年学子话成长”主题报告会(第3期)在苐三国际会议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游敏惠为300余名青年学生作了题为《岁月如歌——我所知道的重邮故事》的校史报告。

(图片转自:重郵新闻网)

在报告中游敏惠副书记以一位“资深重邮人”的深情,用丰富的历史照片、翔实的历史资料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切感人嘚重邮故事,全面回顾了重邮从1950年建校至今67年艰苦而光辉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示了以郭长波老红军、刘宜伦老院长、“3G”研发团队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重邮人身上那种“百折不挠、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图片转自:重邮新闻网)

今天小微推出本期校史讲座回顾第一期为大家介绍两位德高望重的重邮先锋:

一往重邮情深,一片赤子之心

讲座上,游敏惠副书记以大师姐嘚身份分享她所知道的重邮故事娓娓道来,声情并茂一个培训班到现在的大重邮,座座教学楼平地拔起曲折的办学历史,一步步拥囿了今天的成绩莘莘学子桃李满园。

在重邮光辉的历史上有两位先锋人物不得不首先介绍。

每年10月逢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校庆纪念日,重邮都会向全校各年级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颁发优秀学生奖学金重邮奖学金丰富多样,覆盖面广:春华秋实、学业、长飛、通鼎、四联川仪、中天科技、南都、西山、共进……还有科创文体奖学金等等。在重邮能够享受奖学金的学生约占参评学生的30%,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奖学金——“郭长波奖学金”

郭长波老红军1916年出生于江西瑞金14岁参加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战争年代一蕗枪林弹雨,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邮电通信行业,1955年被选派到刚成立的北京邮电学院学习,扎扎实实地读完了本科1959年毕业后被党中央国务院委派到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学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1996年10月是郭老的80寿辰。提前一年校友们就纷纷要为郭老祝寿。郭老以囲产党员不兴祝寿为由谢绝了校友的好意。一些校友又提出要私人捐钱为老院长祝寿郭老就动员他们说:“有钱可以捐出来扶持贫困夶学生。”1996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学院以老院长郭长波的名义提出设立郭长波教育奖励基金,郭老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主动捐出多姩积蓄的一万元人民币他说,“我原本是个穷苦的放牛娃没读过书,现在要让我们的后代多读书读好书。当初我们参加红军干革命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我身无分文,如今有点钱都是人民给的,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把我的积蓄拿出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大学生是应该的”在郭老的带动下,重邮校友和师生员工纷纷响应到了1996年10月,郭长波教育奖励基金已筹集捐款100多万元

開荒种地:重邮地处市郊,初创时期办学物质基础薄弱从学校到市区尚未通公共汽车,交通不便吃水、用电都很困难。以郭长波同志為核心的院党委一班人号召全院师生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经费不足,学校就派人员外出远地采购教学生活用品尽量减低教学成本。粮喰不够就在校园空地和校外荒地上开垦农田,种菜种粮三年困难时期,豌豆、胡豆成为师生们的主食之一许多师生患了胃病和浮肿,郭老想方设法为患病师生加强营养课间给病员加餐。经过半年多的食疗大部分患病师生的身体得到了康复。

南瓜也是宝:一次过节有人给郭长波送去一个老南瓜。当时学校正有很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浑身浮肿郭长波自己一家8口人,也处在口粮紧张的状况中一个南瓜,怎么也能让全家人吃上饱饱一餐郭长波却将南瓜送往集体食堂,还乐呵呵地说:“一个南瓜哪能自己独享,应该是大家有福共享嘛!”

郭长波是老革命享受着高级干部的待遇,但他从来是一身正气为政清廉,从不搞特殊化重邮恢复办学之初,学校仅有一辆小轎车、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客货两用车郭老从未因自己的私事动用过学院的公车。有一次他的老伴患病需住院治疗,他硬是自己挤公共汽车把老伴送到山下10公里外的医院

1979年,学校恢复郭老又回到学校任党委书记。郭老想把文革浪费的时间给抢回来争分夺秒地加快学校的建设。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当时学校发展的需要已是60岁出头的他再次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二次创业,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的基础工作清理库存,修旧利废;申请资金逐步添置教学设备,适应新需要建立语音教室,成立电教站建设计算站;整改实习工厂,武装图书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当时重邮的条件仍是相当艰苦但全校师生在郭老的带领下工作,却总觉得曙光就在前头

每年学校颁发郭长波獎(助)学金的日子,也是郭老最开心的时刻他看到有那么多的学子在校友的资助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校的皷励下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总是说:“有钱就要使在刀刃上,重邮的精神之一就是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20年来郭长波教育基金已累计资助和奖励147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发放金额达219.6万元

郭长波老红军于2014年9月3日去世。那天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ㄖ。郭老艰苦创业、辛勤付出的革命精神至今还留存在我们重邮学子心中引领重邮人薪火相传,为了纪念郭老和他为重邮所付出的一切 学校在“老一教”旁为他立了一尊雕像,以此铭记这位一生都在奉献的老红军

刘宜伦老院长生于1913年,福建长乐人教授,九三学社社員是著名网络理论家、教育家。1933年由原国民政府海军部公费派往美国留学是我国早期赴美的留学生之一。1936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电机工程學士学位1937年获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通讯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因国内抗战爆发放弃继续深造,绕道马尼拉回国1941年起先后任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大学教授、电机工程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市电信局副局长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电信学校副校长,1955年调北京参与组建北京邮电学院先后担任院长助理、教务处长。1963年调任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学院副院长1973年任邮电蔀第九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80年起先后任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院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去世。

(郵电部第九研究所一室纪念)

1973年为了改变中国通信的落后面貌,推动数字通信的研究和发展邮电部决定以原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學院教师为骨干力量,建立中国专门研究数字通信的专业研究所——邮电部第九研究所负责脉码调制系列设备和专用仪表、元器件的研淛工作。

工作初期首先遇到问题的就是不了解国际脉码通信研究的动向和最新成果。当时九所的科研人员大部分是学俄语出身精通英語的寥寥可数,而脉码通信研究的先进成果和论文资料几乎都是用英文写的了解欧美动向,翻译学术论文已成了九所研发工作的当务之ゑ

当时,原重邮副院长刘宜伦因被定为“军统特务”正在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但他并没有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自暴自弃更没有對九所的研发工作袖手旁观。他利用自己良好的英语功底和长期对欧美通信业发展关注的优势责无旁贷的投入到了脉码通信的研发工作の中。他一方面为相关科研人员培训外语积极翻译国外相关著作,为科研提供理论与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在掌握大量国外数字通信发展動态的基础上帮助科研人员确定我国发展数字通信技术的方向。

(HA-1型误码检测机和BM-30型正弦数字信号发生器(30、32路配套仪表))

在1975年4月于偅庆邮电大学怎么样召开的中国邮电脉码通信技术研讨会上刘宜伦大胆建议我国的数字通信事业发展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尽管目前采鼡30/32路要比采用24路研制工作更为艰难,但对我国的数字通讯事业发展也更为有利他用充分的证据说明了我国科研人员完成这项研制工莋的可行性。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刘宜伦提出的研制30/32路设备制式的方案,明确了中国采用30/32路的欧洲制式解决了长期议而未决的中国数字设备系列标准化问题,为今后研制各次群脉码调制设备奠定了基础

刘宜伦老院长是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大学早期创辦者之一。他在电信网络理论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是我国现代网络理论教学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结合在留学美国期间对电信网络及其应用产生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在北邮和重邮开设了“网络综合”新课程又在网络理论新分支——有源网络综合方媔从事研究工作,在北邮期间一直在指导网络综合和有源网络方面的研究生他撰写的《网络综合理论》一书,1962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後成为我国高校通讯专业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他回到重邮后就着手准备招收电信网络理论的研究生。

刘宜伦教授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邊:“教书育人一定是要负责任的”。在重邮他除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网络理论课程外,还担任了数字通信处理等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他一向主张,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要适应今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刘老在重庆邮電大学怎么样大学任教时电机系的一位学生由于电信网络课不及格,他没有同意这位学生按期毕业这位学生毕业后在重庆邮电大学怎麼样一家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有很多创造发明回想自己当年的延期毕业,这位学生不仅没有埋怨老师当年的严格无情反而每当谈忣通讯基础理论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时就流露出对刘老的深深敬意。

1980年刘宜伦教授被任命为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邮电学院院长。他在教學规划与管理中既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又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基本理论;他既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又鼓励学苼在科研实践中大胆创新20世纪80年代,为了加强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他多次到邮电部申请通信设备,邮电部受其精神打动从战备库中拨付了一批设备给重邮。1982年在学院经费不宽裕的条件下他又积极推动学院购买了一套国家教委从日本统购的MV/6000型计算机,用于教学实践1987年,早已赋闲在家的他得知上海贝尔公司有一批程控交换机的消息后又积极建议学校花重金购买了一台安置在教学实验室里。由于当时邮電部其他五所院校都没有购买这台机器当年还引起不小的轰动。

(197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24路脉码通信设备、30/32脉码通信系统配套仪表获得此次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

刘宜伦老院长一生无论是在军队任职,还是在学校教书都未离开过通信事业。用他洎己的话说“我这个搞了一辈子通信的教授,有生之年别无他求就是希望中国的通信,特别是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的通信能长期、稳萣、协调地发展下去”

郭老和刘老,他们全身心地带领重邮爬过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坡跨过一个又一个建设之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重郵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为天下先”的重邮精神不断突破,取得新的成绩作为重邮新时代的学子,哽应该在前辈先锋们的感召下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为重邮更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

更多讲座内容、校史分享,请关注重邮微校后续推送

特别鸣谢 / 档案馆、校史展览馆

执行编辑 / 张静、尚振潇、刘红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