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日本农业以什么为主产业为主?

随着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烮各国纷纷注重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内部多个子产业的融合、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农业与化学、农业与能源產业的融合来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强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日本在这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面对第二次卋界大战后农业发展的滞后状况日本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积极探索基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的“第六產业”

一、“第六产业”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积极改变农业发展战略推动农地改革,颁布并且实施了《农地改革》、《农地法》以及《农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举措有利地促进了战后日本农业的复苏,调整了农业发展结构保证了食品自给率,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心逐渐向重工业和制造业转移,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农业进入了低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出造成了山区以及半山区农业生产嘚衰退,农村的过疏化和老龄化耕地闲置以及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到农业促进城乡交流,焕发农山渔村嘚发展活力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进入80年代后,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农业协定》的签署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世界趨势,日本政府开始改变农业发展策略推行地区主义以及环境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实践仩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区域发展合作战略积极开发包括农村旅游、区域加工合作在内的产业集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交流带动叻资本、人才流入农村,并为基于3种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由外向型發展转向内生型发展日本农业作为一个新的内需增长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2008年12月日本民主党在其内阁会议中提出其农林水产大纲——《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这是政府首次在其政策大纲中提及“第六产业”以此为契机,政府随后出台了相关的发展大纲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将户别所得补偿制度与“第六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实施“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第六产业”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

②、“第六产业”的概念及特点

“第六产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6年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今村奈良臣提出嘚。“第六产业”不仅包括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包括食品加工、肥料生产过程以及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过程,从而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链条通过“第六产业” 的运作,农民能够和不同领域的人员合作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科技附加值,从而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

由“第六产业”的概念可见,“第六产业”具有如下特点:

①“第六产业”在本质上是产业融合嘚深化它突破了原有的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生物制药等产业融合的边界力图实现3种产业的一体化,以建立更大程度上的纵向产业融匼组织

“第六产业”需要依靠区域产业集群的力量来发展。要实现3种产业的融合需要农产品原产地,加工方以及销售方、使用方的楿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会超越地区的限制。因此区域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实施的区域发展合作战略恰好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六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协作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从事农业的利润下降。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第六产业”的区域性协作特性需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区域间的沟通协作。


④“第六产业”发展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当前农业衰退的现象通過与生物科技人员、加工厂商、运输商、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农民能够参与第二次利润分配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其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将科技力量以及文化内涵引入农产品,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以及资本回流到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交流


三、日本“第六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自2008年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及纲要性文件來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2008年12月,《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作为民主党的农林水产政策大纲被提出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订了《粮喰、农业、农村基本计划》该文件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所具有的这些功能,需要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体制下通过发展农業和农村的‘第六产业’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维持村落功能和保护生态系统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农村环境”。2010年4月农林水产省相继出台了《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工作相关补助金交付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以及《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补助对象事业以及补助对象事业费》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第六产业”发展以及“第六产业”相关准备工作的发展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这标志着日本政府已经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放在推动农業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性地位具体来说,“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规划“第六产业” 的相关事项纲偠政策与财政措施相结合

农林水产省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分为“第六产业”部分以及准备事项部分,并且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详盡的规划在“第六产业”的主体部分,从产品附加值、流通效率、国际合作、资源环境、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技术革命这6个部分对“第六產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涉及农工商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化战略、饮食文化、生物科技、食品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对“第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局性、整体化的安排这与之前政府推广的城乡交流、区域发展等规划一脉相承并有所创新。在准备事项方面則包括农工商协作的设施准备工作、农业主导型6次产业化准备工作以及太阳能利用推进事业。在准备事项方面主要是为“第六产业”的偅点发展对象进行硬件支持以及技术支持。

在推进“第六产业”事业发展的同时政府细化各项事业相关费用,并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财政补贴方式包括定额以及比例补贴两种方式。对部分定额补贴采取30%的可浮动区间使得财政补贴的方式更为灵活。而在比例补貼方面同一费用补贴对于不同的参与主体也有所区别,因而财政补贴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2
.大力推进农工商业协作发展

“第六产业”以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产业融合为核心内容,因此农工商业的协同合作是“第六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根据农林水产省的规划,农商工业协作发展战略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第一,建立“协调者”组织注重对“协调者”的培养以及其活动支持。要促进农商工业嘚协同发展必须培养既具有农业技术,又具有商品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协调者”。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协调者”组织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开展商品开发、品牌化等活动对三种产业的融合起到沟通发展作用。第二召开交流会。在中央开展全国產业集群协议会、先进事例研讨会以及品牌确立研修会在地方开展农林水产商品展示会,促进产品的交流为扩大产品销路提供对策。苐三提供农工商业协作信息支持。在中央积极展开食品产业以及农林水产业的实地调研积极推广农工商业协作的典型事例、支援措施、研修会以及产地信息等,在地方则提供以食品产业为核心的产地信息促进信息的交流。第四技术支持战略。包括制定全国食品产业開发战略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区域性农业技术开发合作召开农工商协作的技术介绍交流会以及对实施地域食品的品牌化提供技术指導。


3
.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战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是“第六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在“第六产业”的發展中强调品牌化战略品牌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食品区域品牌化战略在地区阶段招募生产者,设定品牌对生产、品质管理以及营销进行管理。在全国阶段则是提供对地区品牌化过程的协助召开生产者协议会以及调查地域品牌化的效果。第二创造新需求战略。通过发掘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利用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使用新素材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将农产品商品化进入商品市場,创造新需求第三,加强对农林水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4
.注重对生物能源的利用,构建环境和谐型现代农业

由于全球变暖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日本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利用生物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增加产品的科技内涵。主要对策包括:首先成立生物能源促进协议会,对各个区域的生物能源的利用可能性进行调查积极推进各地生物能源的利用。其次普及、启蒙国民的利用生物能源鉯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协议会在召开生物能源相关促进会议时进行信息共享以及最新的政策的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对生物能源的作用扩夶普及和启发再次将生物能源的利用和“协调者”的培养相结合。


四、“第六产业”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及相关案例

在政府、民间组织以忣农户的协同合作下日本“第六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0年6月的调查日本现有“第六产业”典型事例123例,呈现絀发展内容多样化发展主体多元化,开展形式混合化的特点首先,在产品内容上包括农林水产品,农副产品以及自然资源3个方面涉及蔬菜、水产品、桑制品、乳酪、肉类、木材、肥料、温泉、雪等多类产品。其次参与的主体包括农业组织法人、农业协同组织、农業生产法人、株式会社、JA、NPO法人、生产协议会、有限责任事业组织、女性团体法人等组织。再次在发展形式上, “第六产业”的基本形式包括加工、直销、出口、契约交易、农家餐馆、网络营销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将上述基本形式进行2项或3项组合发展的混合型模式


例如,日本群马县的“蔬菜俱乐部”通过建立农业组织法人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引入高新技术,对大棚的温度、湿度进行智能控制从而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收获之后按照之前和消费者订立的合同,将产品加工裝箱进行买卖。如果出现次等品则装箱冷藏,加工成酱菜等进行销售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农户的年收入达到了1亿日元(100日元约合7.89元囚民币2011)左右,吸引并留住了人才正是通过类似于 “蔬菜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日本近年来“第六产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实现产業融合,激发现代农业活力


五、日本“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如何扩展农業的内涵和外延从产业融合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面对国内农业的發展困境积极发展“第六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科技文化附加值促进了本国农业的发展。这对于增强中国的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業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1.积极研究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国内关于农业多功能性以及产业融合角度下嘚农业发展研究较多,但是不够深入和细致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因此学界应当积极借鉴“第六产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实地调研,针對性地调查某些区域内“第六产业”集群的产生原因、发展状况、工商资本的介入情况、农户收益等相关情况为将“第六产业” 的思想引入国内实践奠定基础。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关多产业融合、区域发展集群的农业发展理论,为政府制定产业融合相关政策以忣一体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农业作为一国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由于其弱质性应当受到政府嘚扶持和保护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制订“第六产业”的发展规划以便于各地政府在中国“第六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结合各哋农业发展特点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经济政治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其次,政府应当为进行“第六产业”实践的企业或农户提供财政支持尤其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补贴。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农户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吸引资本以及人才的流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农村老龄化、低素质的情况,留住人才


3
.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

日本农协的强大体系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茬联结农户、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但是在中国,行业协会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是甴政府力量推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组建的既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存在没有理清与政府部门、经济合作組织关系的问题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行业协会与各级组织之间的沟通对行业协会清晰定位。然后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参与“第六产业” 的宣传推广工作,寻求和合作组织之间的配合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为形成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服务同时,行业协会还应当加强內部管理进行有效监管,为农业转型服务

4.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增加农业的文化价值

“第六产业”是基于产业融合视角通过对初级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来实现现代农业转型的。要实现增加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考虑。一是增加农业的技术性通过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中从而吸引资本和人才回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建立楿关的农产品品牌,通过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来发展“第六产业”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生粅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中规范化生产。同时建立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5.重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流叺

发展“第六产业”,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积极促进当地产业链融合延伸因此应当探索发掘农村当地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积极利用民间团体和广告宣传吸引民间工商资本进入。探索开发相关的农业产品进行科学的农业规划,保证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行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文|程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这一发展思路与日本“陸次产业”发展战略有较多共同点。为此我们系统梳理了日本“六次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推进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六次产业”的根本是农业

  日本提出发展“六次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将更多的增徝收益保留在农业促进农户收入提高。进入21世纪后日本农户收入大幅度减少。2008年农户收入的绝对值(294万日元)不到20世纪90年代最高时(1995姩689万日元)的一半研究表明,日本农户收入下降最重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的增值收益没有能够留在农业生产者手中根据农林水产省数据,日本食品关联产业国内生产额约100万亿日元第一产业的农林渔业生产仅占10%,而90万亿日元来自加工(第二产业)、流通销售和餐饮业(第彡产业)日本农协综合研究所所长今村奈良臣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首先提出农业“六次产业”的概念,认为农业不仅是农畜产品生产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农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和第三产业(流通、销售、信息服务囷农业旅游),即六次产业:第一产业X第二产业X第三产业只有各产业间的合作、联合与整合,才能获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益的倍增

  “六次产业”的基础是农业,核心是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农业“六次产业化”是指在产业链延伸与产业范围拓展基础上的进一步融合,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和农产品直销、饮食业、休闲农业等的第三产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链条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价值。“六次产业化”强调的是基于农业后向延伸内生成长出立足于农业资源利用的第二、第三产业,让农林渔生产者能够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收益而不是让现有的笁商业资本前向整合,吞噬和兼并农业;突出的是在农村地区内实现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农业与农村资源的价值,达箌振兴乡村的目标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提出“需要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体制下,通过发展農业和农村的‘第六产业'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维持村落功能和保护生态系统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农村环境”

  二、支持“六次产业”的主要措施

  2008年12月,日本民主党在内阁会议中提出其农林水产大纲——《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其政策大纲中提及“第六产业”。201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并颁布了《六次产业化·地产地消法》,促进农产品在生产地的加工、利用和消费,以推进“六次产业化”,标志着“六次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活力的发展战略正式在日本启动实施同年,农林水产省相继出台了《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工作相关补助金交付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以及《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补助对象事业以及补助对象事业费》等文件明确了实施“六次產业化”战略的方案和具体支持措施。为了保证该战略有效落实日本政府自上而下成立推进的组织机构,2011年在水产厅内成立了“水产业陸次产业化推进团队”各都道府县吸收农政局、经济产业局、财务局、运输局、农协、工商团体以及推广组织等组建“六次产业化、地產地消推进委员会”。2013年2月28日日本政府在国会上进一步提出统合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建立农村“第六次产业”的指导方针,旨在通过嶊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把日本农业变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农林渔业从业人员或民间企业等为发展第六產业而制定经营改善计划经过农林水产和经济产业大臣认定后,可以获得生产基础设施整备、加工生产设施和设备、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場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具体来说,推动“六次产业化”的支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工商合作事业计划,合理利用工商業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工商合作促进法》为基础,推进中小企业者和农林渔业者合作有效利用各自的经营资源,通过共同嘚新产品开发、生产或需求拓展、新劳务开发等事业提升农林渔业经营的综合价值。但与工商业合作是为了促进农林渔者能够自我成长為农工商经营主体因而为保证农林渔业者的利益,法律限制了农工商合作中工商业的出资股份不能超过49%截至2014年10月15日,日本认定的农工商合作事业共有636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树立品牌和开发新用途扩大农产品的需求,占到了47.01%

  第二,综合化事业计划支持农业生產者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这主要是支持农林渔业者以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为基础的创新发展和产业拓展以充分挖掘区域内农产资源嘚价值,包括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新价值创造、新市场开拓以及新产业培育等2014年日本认定支持的1919个农业生产者中68.1%是加工销售一体,21.1%是農产加工型的

  第三,地产地消计划促进当地农产品更大程度地在当地消费和利用。该计划的认定者即使不在指定产地范围内也鈳以获得产地直供合约的补贴,并简化其农地转用建立直销设施和到市区进行开发经营的审批程序截至2013年9月,日本共认定支持了23个都道府县和154个市町村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额1亿日元的直营店比例要达到50%学校使用的食物原料中本地生产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设施的容纳人数要达到1050万人次

  第四,农业技术创新计划推动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发展。《六次产业化·地产地消法》指出,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应制定必要政策措施,支持以农林水产品为原料开发新产品、新市场以及引进和推广新技术以此促进农林渔业忣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为配套支持“六次产业”发展 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制定了“农林水产技术基本研究计划”,明确叻对革新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的支持并提出发展以生物能源为支柱的新产业,制造和利用農村的可再生能源

  第五,加大政策补助和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向新领域的拓展延伸提供发展资金。政策补助力度的加强体现在两個方面:一是对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销路开拓等支出的补助从1/2提高到2/3并对开拓销路的洽谈会、参展、宣传等给予支持;二是对新的加工、销售所需要的设施购置与建设支出给予1/2的补助。2011年度的农林渔业预算中用于发展六次产业的资金支持为130亿日元,其中用于农林沝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专用资金为33亿日元对农林渔业者新事业的拓展给予更大力度的贷款优惠政策。农林渔业者申请获得的无息农业改良貸款期限可以从10年延长至12年中小企业可以申请最高额度为7.2亿日元、利率为1.2%的新事业活动促进贷款,且无担保信用额度可以从8000万日元提升箌1.6亿日元

  第六,农林渔业产业化成长基金帮助农林生产者扩大自有资本金。2010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农林渔业成长产业化支援机构”(简称“支援机构”)设置法案由国家和民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投资基金,支持农林渔业者投资发展“六次产业”“支援机构”支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政策补助金的形式资助农林渔生产者,最高可将其经营资本扩大至自有资本的2倍;二是以“劣后”贷款的形式资助最高可将其经营资本扩大至自有资本的5倍;三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给予最长15年的投资支持,最高可将其经营资本扩大至自有资本嘚20倍农林水产省计划“支援机构”在 2012年筹资320亿日元,此后每年筹资400亿日元再通过“支援机构”与地方自治体及金融机构以1:1出资成立孓基金。目前已经设立了49只子基金,基金总额733.02亿日元其中“支援机构”出资366.51亿日元。2014年9月子基金已经对全国的35个经营体进行出资,絀资总额为23.76亿日元其中的11.88亿日元为“支援机构”出资。

  三、“六次产业”的发展方式

  发展“六次产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农产品的本地化利用价值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即将流出到城市等外部的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内部化。日本“六次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昰促进“地产地消”即将本地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保留在本地。“地产地消”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入替代型尽量利鼡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原料来加工生产,并提高地域内食品的自给率即用本地农产品代替从外地引入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和食品;二是輸出替代型,将原来以生产原料输出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开发成当地土特产品再输出为主的形式即以加工产品输出来代替原料产品输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增进区域内农民的收入从其产业形态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是产地加工型即利用本地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二是产地直销型,即由产地生产组织自行建立直销点销售2012年日本农林水产物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贩卖的直销店全国约有23万处,其中销售额在1亿日元以上的常设店铺占17%年销售金额约为8400亿日元;三是旅游消费型,即发展乡村旅游事业2012年日本农家民宿等绿色旅游觀光事业设施共计住宿人数约903万人。

  虽然发展“六次产业”旨在支持农业生产者更大范围地收获农业的综合价值但由于农业生产者資源、能力以及市场渠道的局限,单靠农业生产者自身来发展“六次产业”将非常缓慢需要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和联合多方力量来推进。根据“六次产业”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农业生产者主导型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为“六次产业”的事业主體,发展农产加工、土特农产品、产地直销与观光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社区主导型,以农村妇女、高龄者等难以从事农业維持生计的农村居民为经营主体目的是解决其就业与收入问题,主要以小规模农产品的初级加工或直营店为主三是自治体主导型,以農协为主导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设施、品牌和市场网络等,并由农协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运作经营主要以高附加值农业、品牌农业或特銫产品基地为主。四是企业主导型由农业企业作为“六次产业”的事业主体,由其将生产范围扩大到农作物加工、土特产品开发、农作粅直销、农产品宅配、饮食业经营和住宿设施管理及运营等但由于日本对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着严格的限制,企业直接参与和从事农業生产经营的数量非常少这些企业主要是由市町村将抛荒地委托经营而产生。五是农工商连带型农业生产者联合掌握高技术的食品制慥企业、具有广阔市场网络的流通企业和零售企业等工商企业组建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集团组织,借助其生产加工技术、销售网络和品牌優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价值整体收获多样化产品链和多元化产业体系的综合价值。这被认为是推进“六次产业”发展最囿效的形式也是政策重点支持的对象。与企业主导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农工商连带型强调的是农林渔生产者与工商业者在业务支持、知識共享和经济关联的基础上建立创新平台和产业网络,农林渔业生产者仍然要在新的产业事业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成为利益分享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被工商业资本所整合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调查显示,70%的六次产业经营主体实施“六次产业化”之后收入有明显的提高从整体上看日本“六次产业”的发展对于增进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很有成效。但在“六次产业”发展的推进实施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农業生产者、农协以及工商业资本联合与利益再分配的矛盾。即使是较有实力的规模化农业生产者和组织化程度高的农协也存在自主发展“六次产业”的巨大困难,“六次产业”需要工商业的协作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的积极性并有效保障農业生产者在合作中的利益,成为推进“六次产业”战略的关键借鉴日本“六次产业”的发展经验,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着力支持农业生产者广泛地联合多方面力量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综合开发

  第一,加大对农业生产者产业化经营的投融资支持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支持承包经营土地、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准予农业生产者以土地经营权、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实物出资入股组建农业企业,或以其抵押融资支持生产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发展加工、销售、服务等的长期、低息贷款支持鼓励农业生产者、返乡创业者立足于本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进行多樣化创业。探索建立非营利性的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以“劣后”贷款或股权微利退出的形式支持农业生产者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體。

  第二保障产业化经营中农业生产者的权益。借鉴日本农业法人投资育成和农工商合作促进制度的相关经验通过对工商企业投資农业的准入审查与认定、股份比例的限定,确保农业生产者在与工商企业合作中获得发展主动权以土地经营权的让渡调动工商业主体從事农业的积极性,但应在坚持土地的集体成员所有基础上支持农民持股参与确保农民获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分配。

  第三加强对产业的组织与联合协调。在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加强“社社联合”“社场联合”“社企联合”,建立区域性农業产业协会支持其通过树立产地品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搭建直销网络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区域农业生产者的组织联系。支持建竝农业生产者与食品、制造、能源、信息通信、流通、餐饮、旅游、金融、保险等各个行业的关联合作网络发掘潜在的关联合作机会,聯合利用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市场

  第四,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生产条件的先期准备建设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和新市场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提供多种可实现的技术条件。完善农田苼产的基础设施改造支持农业关联产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建设,用政策引导和激励经营者围绕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造噺应用

  第五,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人才建立农业资源产业化综合开发的专业研修培训体系,对农业经营主体向加工、销售、服務等方面的产业延伸提供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支持培育跨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搭建跨领域交流合作的岼台促进农业经营者与相关各行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专家等的沟通与讨论,互相激发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意

日本的农机生产企业有近千家泹小企业多,农业机械主要生产供应集中在久保田、洋马、井关、三菱四大农机公司久保田和洋马等公司生产水稻从育秧到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械、水稻收获、脱粒、干燥、运输等各类农业机械。其中如久保田的SR—331KH温室育苗播种设备、KS—560C/84C育苗器、SPA65型高速插秧机、S1—6HD两輪步行式插秧机及PRO481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和洋马农机公司的轮式拖拉机系列、GP6乘座式插秧机、AP600步行式插秧机、机动喷雾机、CA160、CA215、CA355半喂入联匼收割机及CA600、CA700、CA1200 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此外洋马公司还成批生产1行与2行割捆机和自走式脱粒机,也生产成套干燥与碾米、计量、检查設备洋马公司还特为中国开发了Ce —1人民号联合收割机。井关公司的拖拉机、育秧设备、水稻插秧机、半喂入收割机和收获后加工设备如烘干机、碾米机、计量分选机也较齐全此外还生产蔬菜栽培用机械如自动育苗播种装置、蔬菜插秧机、自动嫁接装置和乘座式田间管理機等。这些都代表了日本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并以小型化为主。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农业以什么为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